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
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
D项不现实。
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A.①B.②C.③D.④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C.水资源利用不当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
第5题,P 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2021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搜集到的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下图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的材料。
据此及所学知识完成6~7题。
最新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练习(1)(附答案)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课后练习(1)1.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恢复自然植被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C.集资防治D.设置大沙坝固沙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发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1~2题。
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干旱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5.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6.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1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8.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
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解析: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对。
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A、B、C错。
答案:D2.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解析: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黑河洪积扇,A对。
北大山是沙尘堆积成的沙山,B错。
石羊河洪积扇位于东南方向,沙山形成主要受偏北风影响,C错。
湖泊群水量稳定,没有明显枯水期,D错。
答案:A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对。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②对。
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③对。
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
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⑤错。
A对,B、C、D错。
答案:A(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3.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27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2014·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答案】 2.C 3.B【解析】第2题,南美洲的西海岸分布着秘鲁寒流,在该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其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并且荒漠沿着洋流的方向延伸至赤道附近。
第3题,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2015·陕西联考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4~5题。
4.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5.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B.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答案】 4.D 5.A【解析】第4题,该地主要是进行粮食种植,生态环境效益差,且治理时间短,因此治理效果最差。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题卷: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山东潍坊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孔隙度(%) 含水量(%)有机质含量(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39.4 13.4 12.8 0.94撂荒地39.1 12.2 12.3 0.87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2018·安徽合肥二模)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逐渐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小D.降水多4.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019·山东德州一模)2017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根据土壤的属性,发明了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并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实验,成功地把4 000余亩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高考一轮地理荒漠化的防治同步训练题
高考一轮地理荒漠化的防治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
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1~2题。
1.由表中信息可知( )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2.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解析] 1.C 2.A 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稳定,则其面积较稳定。
第2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
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我国最早的沙漠公路。
图1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某路段景观。
读图完成3~4题。
图13.人们沿公路两边用芦苇栅栏和芦苇方格织成巨大的网兜,该网兜的重要作用是( )A.调节局部气候B.增加大气湿度C.阻止游客进入D.固定两侧流沙4.该公路两旁植物最显著的特性是( )A.耐旱喜阴B.耐旱耐碱C.喜湿喜暖D.喜酸耐旱[解析] 3.D 4.B 第3题,这种网兜的作用与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的作用相同,主要功能是截留土壤水分和固阻流沙。
网兜对局部气候、大气湿度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4题,植被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该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冬春季节多大风,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温差大,地表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土壤呈碱性,多风沙,部分地区盐渍化严重。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43荒漠化的防治附答案
第四部分第三单元荒漠化的防治●素质能力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04年天津文综,3~4)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解析:依题干“荒漠化扩大较快”的文字提示,可作出该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河流以内流河为主,再依图中的省界可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的河西走廊。
该地区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主要靠山地的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季节差异大;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河流往往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因此,河流的水量上游大于下游;河流水量小,侵蚀作用弱(该地区以风力的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B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解析:斑点状的荒漠出现在草原地区,如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是由于过度放牧而造成的。
而该地区的植被以荒漠为主。
答案:A3.为实现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工程,其中与西北地区关系密切的有①天然林保护工程②“三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⑤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⑥重点地区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的基地建设工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解析:六大林业工程中与西北地区关系密切的有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
答案:A4.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工矿开发解析: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的过度开垦造成本区荒漠化日趋严重。
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荒漠化的治理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荒漠化的治理练习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秋季2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 •坡顶>坡中〉坡脚C •坡中>坡脚〉坡顶B・坡顶>坡脚〉坡中D •坡脚〉坡中〉坡顶3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 •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滥伐森林B .过度放牧D •环境污染D .冬季D •沉积作用C .开山取石6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 .彻底退耕还林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 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T等届復An积沙区边界风蚀坑边界7•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 .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北风8•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 .风速快B •植被多C .坡度缓D .降水多9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 .①②B •①④C.②③ D •③④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肚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峻,其自然缘由有(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
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峻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
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简单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因此选D。
答案:1.D 2.D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读下表及下图,回答3~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足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委C.秋季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快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削减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削减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削减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足够的季节应当是在夏季。
第4题,从表格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更,因此导致流入民勤绿州年均径流量削减的缘由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
答案:3.B 4.B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5~6题。
5.推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坎坷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读以下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散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要素是〔〕A.交通线散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状及土空中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散布及数量2.图示区域内,与现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下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掩盖率更低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效果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空中沉降解析:第1题,结合区域定位剖析可知,图示地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域,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散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城镇散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要素。
第2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消费用水量更大,招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取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下游迁移。
第3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效果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1.D2.B 3.B我国某中学天文兴味研讨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停止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表示图。
据图回答4~6题。
4.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能够是以下哪种人类活动惹起的〔〕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5.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能够出如今图甲所示哪一地域〔〕A.A地B.B地C.C地D.D地6.假定B地要开展种植业,从可继续开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开展〔〕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解析:第4题,依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
第5题,依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别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此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只能出如今B地。
第6题,B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充足,从可继续开展的角度看,开展种植业只能是开展节水农业。
答案:4.D5.B6.C以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8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28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21广东广州二模)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
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
下图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下表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
据此完成1~3题。
1.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A.平均粒度大B.粒度分布差异小C.起沙风速小D.沙尘释放强度大2.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因为()①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②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③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④和其他地表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C.完善时令河的水源分配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2021江苏苏州模拟)喀什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侧,该地区空气干燥,年降水量在60~135毫米。
喀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和红枣、核桃、杏等特色林果的产地之一。
下表为喀什地区2000年和2016年不同等级生态脆弱性面积变化情况表。
据此完成4~5题。
续表高度脆12866.02 11.30 43258.01 37.99 +26.69弱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0年和2016年微度脆弱区的面积均为最小B.轻度脆弱区生态改善面积大于生态恶化的面积C.中度脆弱区在此阶段生态环境的变化幅度最小D.高度脆弱区面积增加最多,区域生态趋于恶化5.导致喀什地区2000年至2016年生态环境改变的人为原因有()①降水增加②封地育草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开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1浙江宁波二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专题训练题-学习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专题训练题1、(10分)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2.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数字看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材料二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分布图(1)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简述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的分布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新编荒漠化的防治
第三部分第十三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2009·浙江高考)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故选D。
答案:D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2~4题。
2.结合图可以看出()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解析: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北向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都为草原。
答案:C3.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解析: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答案:B4.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解析: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
答案:B读下图,回答5~7题。
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6.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7.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解析:我国沙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荒漠化的治理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荒漠化的治理练习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8.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缓D.降水多9.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肚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
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
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
读图完成1~2题。
1. 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A.山前冲积扇B.河漫滩C.河口三角洲D.山间盆地2. 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①横沙丘;②纵沙丘;③抛物型沙丘;④无沙丘A. ①②B. ③④C.②③D.①③1.A 2.D【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脚,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灌溉水源,因此在山脚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均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
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3.C4.C【解析】第3题,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第4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D.地球的公转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5.D6.A 【解析】第5题,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北半球雨季,11-次年5月南半球雨季。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1.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a.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危害(1)(2021改编,8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D)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图例中显示该区域有冰川,且该区域多时令河,结合该区域的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浅,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最低,且邻近湖泊,地下水埋藏浅,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影响有(A)①土壤板结,土地生产力下降②含盐量增加,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④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盐渍化会造成表层土壤中含盐量增加,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故①②③正确。
涵养水源能力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坡度等影响,故④错误。
综上分析,A项正确。
b.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2)(2019四川成都,4分)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B)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河套平原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较浅。
若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不合理灌溉或只灌不排现象,很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升至土壤层乃至表层,使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
因此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应主要针对不合理灌溉,所以需要完善排水系统,故B项正确。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渍化,故A、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
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
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
读图完成1~2题。
1. 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A.山前冲积扇B.河漫滩C.河口三角洲D.山间盆地2. 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①横沙丘;②纵沙丘;③抛物型沙丘;④无沙丘A. ①②B. ③④C.②③D.①③1.A 2.D【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脚,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灌溉水源,因此在山脚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均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
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3.C4.C【解析】第3题,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第4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D.地球的公转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5.D6.A 【解析】第5题,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北半球雨季,11-次年5月南半球雨季。
热带草原高温干旱季节十分明显和漫长,而非洲热带草原刚好被赤道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
一般动物都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来源,野生动物的周期性大迁徒,主要是追随着热带草原的降雨季节而带来丰富的食物。
七八月份是向北半球迁徙。
第6题,近几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致土地退化加剧,荒漠化加剧。
读“世界某地区一古城遗址分布及其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①滑坡、泥石流频发②火山喷发③人口增长过快④过度使用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7.B8.B【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古城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类过度使用水资源,造成水源枯竭绿洲消失,导致古城消失。
第8题,在干旱地区,水草最丰美的地区即水源丰富,河水径流量大,流水作用显著,沉积颗粒物最大,乙沉积物颗粒最大。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9~10题。
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1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9.B10.C【解析】第9题,图示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水量小且出现季节性断流现象,水分条件差,限制了农业发展。
第10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
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乙地大规模引水灌溉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丙丁地位于下游地段,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回答11~13题:11.湿润系数可能指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12.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3.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11.B12.D 13.B【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数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我国东部地区湿润系数大,西北地区湿润系数小。
我国越往西北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而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判断,湿润系数不是指降水量,而应该是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之比。
第12题,根据题目叙述: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更属于土地退化。
再根据荒漠化过程过程也是指土地的退化过程。
第13题,由图可知,湿润系数较大的地方,年降水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也较高。
二、综合题14.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
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
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
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第(2) 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
第(3) 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人为原因。
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
15.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
左图M地附近有 20 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材料三 2011 年 11 月,位于 M 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
仅2012年1月,4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8天。
(l)左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为冬季,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2)简述左图中 M 地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根据右图所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P 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①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边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②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或大风日数多)。
(2)①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②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③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④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①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②水电丰富,能源充足;③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④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材料一提示“天漠”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那就从沙源和风力来分析,鄱阳湖附近属于季风区,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所以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是冬季;形成的条件:从沙源看,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边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从风力来分析,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
第(2)题,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要从资然本身的状况、地形、土地成本、市场需求、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归纳其优势。
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处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风力发电占地广,M 地附近有 20 多万亩沙丘,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鄱阳湖地区人口周密,城市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扶持等等。
第(3)题,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最主要因素是能源,因为有色冶金耗能大,最好有廉价的水电,其次是有色矿产资源,其余再考虑一般的区位因素如土地水源交通市场等。
仔细读图可以发现,P 地附近有小水电、铜矿、铁路、河湖等。
所以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有:水电丰富,能源充足;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