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品))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分散的土地 退化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过 程 最终连接
过 程
荒漠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知识点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根本原因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 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直接原因)
西部 思考 东部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西北地区各地干旱的程度是否一致?
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
西部 荒漠
东部
草原 荒漠草原 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少 距海远 小
部
东
部
多 近 大
以下 200mm以上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旱地区
沙拐枣
胡杨
柠条
梭梭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狼尾草
知识点四 荒漠化的防治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体 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 重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双选)(AC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巩固练习
上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D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2.现阶段,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 原因,下列推测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C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4.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
地形 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
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植被 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
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 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 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 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 地区的
土地退化。 2.影响因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 人类过度 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 耕地 退化、草地退化、 林地 退化而引起的土地 沙漠化、石质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兴安岭 以西,昆仑山—
1.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
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回答(1)~(2)题。
(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
地区 ⑤草原牧区 ⑥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的概念的分析判断。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 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共36张PPT)
土地沙漠化
红漠化
荒漠化表现
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 被 遭 破 坏
地 面 裸 露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壤 中的 水分 和养 分流 失
土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荒 漠 景 观
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2、荒漠化的概念 干旱、 半干旱 地区 半湿 润区
(分布、成因、表现)
人类过度 经济活动
土壤 有 机质含 量少
地貌 风蚀地貌、 风力堆积地 貌广布
植被 稀 少,以草 原为主
生产 畜牧业、灌溉 农业 绿洲农业
城乡分布 点状、带状
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 是温度的显著升高。 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 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 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 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 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 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 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 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 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 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 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
措施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过度放牧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过度开垦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nnn
41
1.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 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 示。
nnn
42
nnn
43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 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 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nnn
10
(3)通过亚马孙地区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分析, 认识人类的开 发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对比不同角色对雨林开发的不同观点, 理解近几十年间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4)针对雨林破坏的原因,结合目前亚马孙地区的经济状况,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认识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认识 雨林破坏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理解合理化 的保护措施。
件等方面全面对比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认识自然
原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明确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
加剧是荒漠化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对比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
析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nnn
7
(3)通过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荒漠化防治具体措施;联系 目前荒漠化的发展状况,归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nnn
44
2.主要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兴修梯田及打坝淤地工程等措施将 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 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 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 提高复种指数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4.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 。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温馨提示] 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 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 土壤
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 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 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 建设不当。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 生物措施 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 问题。 (5)控制 人口增长 。
[问题导思]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 用吗?
提示: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 沙层含水量。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发展绿色经济,善待生态环境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考纲展示
考点 1
荒漠化的成因
考点 2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 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一、认识荒漠化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人为因素)。
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斑点状及片状
斑点状荒漠化 圈
塔里木盆地、古尔 干旱的绿洲 班通古特沙漠、河 边缘 西走廊绿洲边缘
内陆河流和山 塔里木河和 麓冲积扇地区 石羊河下游
水资源利用 不当、樵柴 点、线状
工矿区、居民 内蒙的东胜和 基本建设不重 准格尔煤田 视环境保护 点和道路沿线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 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产量高,瓜果甜.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只要有水灌溉可成耕地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不利条件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 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盐碱化严重。
3、农业活动特点: ①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 ②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可以发展粮食生产 ③绿洲农业: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农业(冰雪融水、地下水灌 溉) ④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 料作物(甜菜)基地(内蒙古、新疆)
有 利 条 件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
加速了草原 退化和沙化 的进程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 蚀沙化
垦草一亩, 沙化三亩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地区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目标要求:1. 识记要求:(1)了解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自然特征的形成和不同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危害。
(2)了解荒漠化的防治2. 能力要求:(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别及成因。
(二)知识结构:二. 内容讲解荒漠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地表植被退化、土地遭到破坏,变得荒芜的动态演化过程。
荒漠化土地是荒漠的一部分。
荒漠化不能等同于荒漠。
相对于荒漠而言,荒漠化是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后者往往是形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
按荒漠的成因分类:有风蚀沙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盐碱荒漠化等。
其中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此外,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也有较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
全国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千米。
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起伏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同纬度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地方本区水分条件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逐渐演变,东部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呈草原景观,受水分条件制约向西逐步变为荒漠草原。
西部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荒漠景观。
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2. 荒漠化的发展:(2)不同地区的荒漠化3. 荒漠化的危害、成因与防治(1)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十三单元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
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
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 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 (3)题,图示区 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 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 化严重。 答案:(1)D (2)B (3)B
3 .防治原则: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 ________ 与 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 提高________ 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水资源 。 (1)合理利用________ 生物措施 和 (2) 利用 _________ _________ 构筑 工程措施 防护体系。
农、林、牧 (3) 调节 ____________ 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 _________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 ) B.土地荒漠化 D.地面沉降
A.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
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 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 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 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成为制约本区域城镇分布及人口规模的主 导因素。第 (2) 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 人口激增 _________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水资源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_________、________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
表 现 : 过度樵采 _________ 、 过 度 放 牧 、
代初年,由于人口剧增,以及19世纪中
叶以后,清政府被迫“移民西边”、
“开放蒙禁”,加速了农区和移民向牧
高三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节水 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__________ 农业。
减少 水井数量。 ②牧区草原:__________ ③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 地 区 生态问 形成原因 题 整治措施 ①对坡面、沟壑的 治理,植树造林,土 壤的培肥;②停止 对沼泽地的开垦; ③合理采伐,营造 人工林,木材的综 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东 北 地 区
黑土侵 蚀、湿 地萎 缩、森 林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 然平衡遭到破坏, 引起土壤冲刷;② 沼泽开垦导致湿地 萎缩;③林木超采, 毁林开荒,居民烧 柴等导致森林资源 减少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所占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 地区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 发区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 不注意环保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使用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 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 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贵州、广西河池,石缝中的“耕地”,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4.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方法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高考地理 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概述
1、地形:
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 东、西部地形差异大
西部
东部
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 贺 内陆盆地
高原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兰
特征 新疆常被描述为“三
辽阔坦荡
山夹两盆”
地形区
准噶尔盆地、天山、 塔里木盆地
山 内蒙古高原
2、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年降 水量 Nhomakorabea干旱 程度
土地缺少了 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 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 易遭受风沙侵 蚀和水土流失
荒漠化的过程
土地生产力长期 丧失,形成如同 荒漠般的景观。
使土壤中水分和
继续发展 养分进一步流失
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
人类过度
干旱、 经济活动
半干旱
耕地退化
地区
土
地 退
草地退化
半湿
化
润区
林地退化
气候变异等
为短期的 经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3)过度开垦:导致以下问题出现
土地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为草原与荒漠。
毁草开荒导致土壤极易受风蚀影响,肥力下降, 终因经济效益差而弃耕。弃耕后因植被恢复困难, 继续遭受风蚀而变成流沙地。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二: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小结:图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其实质上是由于过度放 牧,导致大量掘井,并最终形成大范围的破坏。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三项内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师版)
【细化考纲预测】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1.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2.了解区域发展过程中影响区域发展几种常见的环境问题3.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各种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森林的生态效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地区3.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脆弱性的表现4.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及采取的保护措施1.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结合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考查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开发、保护措施3.结合农业生产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利用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考查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破坏原因及保护的意义4.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及表格、文字材料,考查某一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地表水贫乏,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
【答案】干旱流水作用戈壁和沙漠【注意提示】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分布纬度的不同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漠是粘土组成的荒漠。分布于荒漠中较低洼处。原为季节性的湖沼, 夏季河流注入低洼地时,受强烈蒸发,水量减少,搬运能力降低,夹带的泥 沙在低洼的湖沼中沉积,旱季时湖沼干涸,长期反复作用后即形成泥漠。地 表粘土常龟裂,表面平坦,植被稀少为其特征。
3.请分析人口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 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 扩大耕地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人口增加 劳动力需求
草地变旱地 草地缩小 (弃耕后) 荒漠化加剧
牧场超载 转向脆弱地区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 化、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 能办法。
易混易错3:沙漠类型
热带沙漠: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带影响,终年干旱少雨。(风带、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带性气候分布)
寒流、离岸风、和地形影响形成了没有分布在回归线 到30°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非地带性气候) 温带荒漠:深居北半球40°-60°大陆内部,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终年干旱少雨。(海陆位置影响下的地带性气候分布)。
盐漠,又称"盐沼泥漠"。地表为大量盐分所覆盖的干燥泥漠地区。在地 下水位较浅的泥漠地区,含盐分的地下水沿毛细管孔隙上升达到地表时,水 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聚,即形成盐漠。
戈壁
泥漠
裸岩荒漠
盐漠
易混易错3、沙漠类型
热 带 沙 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44
知识补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②地形:位于地形过渡带,坡度大,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④土壤:粉砂粒组成,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⑤地质构造:黄土高原构造运动强烈,历史上多发地震,加剧了黄土高原表 面的破碎和滑坡。 人为原因: ①植被破坏,地面失去植被保护(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焼薪、战争等;滥 伐森林、过樵、过牧、毁林开荒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垦陡坡,造成水土流失,弃荒另垦;③开矿及其他 建设(修路、修窑洞和水利设施)不注意保护植被。
【基础知识落实二】
3.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
(2)地形地势:
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 势较高,起伏大;
(3)景观类型:
以草原、荒漠为主;
(4)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 (5)河流: 河流短小,多内流河; (6)地貌: 多风蚀、风积地貌;
终
非洲撒哈拉 亚洲阿拉伯半岛
年
4
4炎 热
澳大利亚 中西部
干
燥
4 4
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1.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延 伸到赤道附近: 原因是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南北狭长的安第斯 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东南信风这个离岸 风加剧了当地干旱状况。 2.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33°N以北
2
分布:北纬40°-60°之间的 大陆内部 成因:远离海洋,终年受大 陆气团控制
特点:冬冷夏热,终年干旱 少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直抵大西洋沿岸。
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了干 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
归纳总结---结合课本P17-19内容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 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少雨则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易混易错:
2.荒漠的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漠。) 戈壁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
漠地带。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踏在上面,沙沙 作响。
岩漠也可以称为山地荒漠。荒漠区岩石裸露的山地, 植物稀少,景色荒凉。山地间常见封闭的无水洼地,内为 岩石碎屑物覆盖。 沙漠中风蚀作用和物理风化强烈的地区, 岩石裸露,也称石质荒漠。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 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水资源利用不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
当
区
工矿交通建设
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主要危害 草场、林地遭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 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 生盐渍化
冻融荒漠化
易混易错 1.荒漠与荒漠化(原生和次生、成因和分布都有差别)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 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和沙漠、沙地。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区。
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现象。不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还发生在湿 润和半湿润地区。
水资源利用不当 开矿、道路建设
设置草方格沙障 土地复垦恢复植被 控制人口增长
合作探究二——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1.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黑风暴”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干草原带、千旱、降水变率大; 地势较平坦,无天然屏障; 冬季常有强风,吹走覆盖地面的积雪。 (2)人为原因:大规模快速联片的“剃光头”式垦荒;深翻土地不合理;无保护 措施。
林地退化 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 石质荒漠化 、 次生荒漠化 。 2.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
土地沙漠化 ——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 ——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红 漠 化 ——南方低山丘陵区
土地沙漠化 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红漠化
水蚀荒漠化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的环保意识。 6. 工矿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 7.生态移民
胡
梭梭树
杨
•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沙 拐 枣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 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 有耐盐特性。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沙漠化的治理办法
原因 多沙质沉积物
主要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 还草、退牧还草
合理利用水资源
植被稀疏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 解决的能源问题
调节农、林、 牧用地比例
构筑防护林体系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 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归纳总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
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 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地区 荒漠化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江南丘陵 红漠化
知识补充
云贵高原
石漠化
华北平原 盐碱化
降雨集中; 降雨集中;。地形崎 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处
丘陵地形 岖;喀斯特地貌。土 形成涝洼地;春季气温回
层浅薄。
升快,蒸发量大,盐分积
聚地表。
人口增加;不 合理开垦;过 度樵采
人口增加;陡坡垦殖; 人口增加;不合理排灌。 获取薪柴。
2.请根据下图分析萨赫勒地区由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1)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 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2)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 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 个草场的毁灭。
地形阻挡形成的干旱的温带荒漠景观(非地带性气候)
易混易错4:沙漠和沙地
沙地是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和 干扰,形成类似沙漠的地貌类型,称为沙地。我国地理学界为了强调东西 部沙漠自然条件和景观的差异,就东部沙漠使用了“沙地”一词。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 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沙幕”,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
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3.归纳总结该地区防治荒漠化 的主要方向?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抗旱、 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4.你认为苏联防治荒漠化的对 策可以被我国哪些地区所借鉴?
“垦荒区”的地理环境是寒冷、 干燥、大风,防治措施是抗旱、 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适 用于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措施 可能适用于我国南方甚至于海 南的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