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合集下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3.请分析人口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解析答案
答案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P17活动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问题: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 坡,海拔约为 米。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坡位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降水多
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的
危害与治理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 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发展经济。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 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罗布泊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 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包括土 地沙化、草场退化、农田退化以及土 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 或丧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有什么关系?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 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 水汽的阻隔;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在西北地区荒漠形成过程中,有没有其 它原因造成土地退化进而沙化的情况呢? 展示几幅西北地区人类活动的图片。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人类活动,进 而过渡到另外一个原因。
(二)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本38页,结合图2-3 、2-4 ,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设计意图:逐一引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由 “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以及分 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 近几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 不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每
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由于
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 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 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 的土地上。
请归纳总结荒漠化有哪几方面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一 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三、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二、荒漠化的危害
交河古城位于吐鲁番市西郊外,是世界上现存最大. 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站在交河古城观景台,你可以体 会到什么是博大,什么是沧桑...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进展过程中,人类 活动常常起打算性作用。

⎩第 1 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材内案例]1. 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自然缘由: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2)成因⎨ 土地退化⎪人为缘由: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3)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 ①自然因素⎨土地表层风化猛烈,碎屑物质积存⎪⎩大面积地表暴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示]最考纲 探究线索核心素养1.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 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 综合思维:抓住区域区域存在的环境 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 与进展问题及其 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 产生的危害、以 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 及有关的治理保 的成因及危害。

护措施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 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 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进展。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缘由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2.荒漠化的危害(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暴露,供给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饿,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连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把握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自主探究】知识结构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主要表现:1、过度2、过度3、过度探究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探究材料:课本16页前两段探究问题1: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的过程分别是什么?查读世界气候类型图,读下图回答(1)-(4)题(1)分析图中以B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2)图中B、D、E三处的荒漠延伸到海岸的原因。

(提示结合洋流分布图)探究点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探究材料:课本图2.1和2.2探究问题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以干旱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②气候:干旱是其最为的显著的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探究材料:课本P17-19内容探究问题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例题2】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回答(1)~(3)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3)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
2
迁移应用 案例——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漠化
资料一“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湿润红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 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资料二“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 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 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图丨摄影师@赵来清
7
干涸的罗布泊,历史上罗布泊面积有过多次反复增减
▼图丨摄影师@李学亮
▼楼兰古城附近的雅丹形成时间并不长,是近千年来的产 物也是环境恶化的见证者之一 下图为白龙堆雅丹
图丨摄影师@王隽斌
9
▼龙城雅丹,这种雅丹都是同一方向的沟谷 多是常年盛行某一方向的大风所致
图丨摄影师@钱玮
Lou Lan Gu 荒废的楼C兰h古e城n
(2)物质条件——地表疏松,多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靠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Ⅱ 人为原因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90%]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荒漠化会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2、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 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图丨摄影师@郝沛
▼《流沙坠简》
“宜渐节省使相周接” 于是人口流散 原本繁华的城池逐渐荒废 楼兰也在历史记忆中变得 越发模糊不清了
1
一、荒漠化的含义
▐基础梳理 • 1.概念: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实质)。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 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 2. 类型: 风蚀和水蚀等外力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和生态破坏。

湘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word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word教案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阅读材料和图片的分析,和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荒漠化---以西北地区为例.doc

荒漠化---以西北地区为例.doc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1、西北地区概况 • ⑴范围:大兴安岭以西, •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
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加两盆” • ⑶气候特征:干旱 • ⑷景观特征: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 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 草原; 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降水量逐渐减少
A
B C
(4)景观特征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
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 原; 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 区。
反映降水越少,荒漠化的程度越 强。原因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逐渐减少。
(4)景观特征
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 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绿洲主要分布于有水的地方,沿河流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二.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3、防治措施:
⑴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恢复和保护植被。 ⑵适度放牧,规定合理载畜量;种植优良牧草,实行轮牧休 牧 ⑶解决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推广用煤用沼气用太阳能风 能,推广省柴灶。 • ⑷合理利用水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一、荒漠化概况
• 1、荒漠化的定义: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 成的土地退化
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 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 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2、成因:
一、荒漠化概况
• 3、荒漠化的危害: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消失的楼兰古国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 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 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 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 游客络绎不绝。公元 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 河下游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被迫 外迁。后来,楼兰国都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 了荒漠。
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D )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
三、荒漠化的防治
防治荒漠化的方针以及采取的措施?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 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
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 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
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请举例说明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科尔沁草原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 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 影 )板 书 :二 、 荒 漠化 的 危 害 投
师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 学 生 发 言 :丧 失 土 地 或 土 地 生 产 力 下降 ,粮食绝收 ,造 成社会不稳定 , 影 响人 类生产 和生 活设 施 ,威胁人类 生
存 … …
六 、教 学 反 思
第一 ,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就
I TG J X A Y堂 教 l KEN 课A UI U与学 I E O
地 区气 候 、河 流 、植 被 的 特 点 。
前 在不 断扩 大 , 这种现象对人类的生产 、
生 活有 影 响 吗 ?

的直接方法 , 是有效 的措施 。走 好这 也 步 , 给教学带来无 限的阳光和活力。 会 ( 试题 略 )
生不假 思索 ,信 口开河 ,则没 有价值 ;
若 过 于 深 奥 ,学 生 一 头 雾 水 , 从 下 手 。 无
本课 的所有 问题均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 不深不浅 ,非 常适合学生 口味。学生在
完 成 这 些 活 动 时 既 不 是 随 口可 答 ,也 不
采伐造成 , 在其治理过 程中减少载畜量 、
活 动
生 :阅读课本 P 0正文 。 4
师 :投 影 “ 三北 防 护 林 ” 冈 片 。 活 动 四
到 了真正锻 炼 ,在设计 问题 、分析问题 等方面 学生都做得非 常仔 细 ,且人人都 参与 。 第 二 ,问题设计要可探 讨 、具有实 用性 。课堂 问题 的设计若过 于简单 ,学
识 或方 法 ,并 用 于今 后 的 学 习 生 活 中。
荒漠化形成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 :南 方地 区温高多 雨 ,土
壤 呈 红 色 , 由 于人 类 毁 林 开 荒 导 致严 重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我国西北)
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地形:地势高,地形闭塞,水汽难以深入,加剧了干旱的气候特征
③水文: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
④植被:少,土壤发育差
⑤土壤: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3)荒漠化的危害:
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③生态问题严重;
④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⑤引发饥荒问题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

2020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2020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生活链接] 位于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之北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寸草不生、风沙肆虐、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

经过30年来的不断努力,累计治沙6 000多平方千米,实现由“沙逼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知道: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理解:自然条件与荒漠化的关系,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应用:能够结合具体的地区,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防治的具体措施。

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防治荒漠化。

综合思维:分析荒漠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区域认知:认识荒漠化产生的地理环境,评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荒废土地,分析其荒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荒漠化的含义1.含义[自我探究] 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答案]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石漠化。

2.类型(1)01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02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3.荒漠化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西北地区气候03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

②深居大陆腹地,降水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却比较大。

③黄土高原地区04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④从西北地区的自然格局看,植被覆盖率自05东南向06西北逐渐降低。

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和对水的调节作用。

(2)人为因素①人口的07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
• 每年夏秋季节易发生大面积暴雨,24小时暴雨笼罩 面积可达5~7万km2。如1981年6月20日陕西省 渭南地区的暴雨强度达267mm/60min;1977年7、 8月,在晋陕蒙接壤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暴雨, 笼罩面积达2.5万km2,安塞(7月5日, 225mm)、子洲(7月27日,210mm)、平遥 (8月5日,365mm),暴雨中心内蒙古乌审旗的 木多才当(8月1日)10小时雨量高达1400mm。
长城



包括陕、甘、宁、
月 晋、青等省份


秦岭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因素
人为 因素
土壤— 土质疏松,抗蚀能力差。 降水— 季风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地形— 坡度较大。 破坏植被—
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开矿、 轮荒等
•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 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

土壤石漠化:
云贵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
盐碱化土地
石漠化土地
4.案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分 析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 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地形:盆地和高原,:干旱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河流:
多为内流 河,流量 小
土壤:
碱性沙质 土,疏松、 肥力弱
植被:
稀疏,对 地表保护 作用差
风力状况:
大风天数多 且集中,风 力作用强
物质基础
动力条件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 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 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 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 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 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 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 的措施。
红壤分布与红壤的水土流失
30 N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 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B、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 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 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 总面积的28%。
二、荒漠化的危害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胡 杨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 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 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 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干枯的胡杨林
中国90%以上的胡杨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该气候和土壤 滥牧 垦荒 的干旱化。这使得该地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 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 植被破坏 耕地扩大 1、塔里木盆地 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 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 荒漠化土地面积 水源减少 用水量加大 为什么会扩大? 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 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 河流水量减少 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 地下水位下降 人类不合理的 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 经济活动 胡杨林枯死 缘沙丘的活动,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荒漠化土地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及板书为第1课时内容。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阅读材料和图片的分析,和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
识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

3.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
环境观。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
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荒漠化含义、表现及分类
2.荒漠化的成因
【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

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及危害。

【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等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小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

——多媒体展示西北荒漠化景观, 云贵高原的石质荒漠化景观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个组根据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去分
析问题,做出正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指导学生读图,读材料,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常是看
得懂图,就是不知道能从图里面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得出什么结论,不会
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归纳,因此在我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中,让他们通过读图
回答问题,然后整理成结论,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筛选出有效
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三、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分析荒漠化的原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
手,条理清楚有序,以后碰到类似的案例,他们就可以从容应对,按步骤一
步步分析。

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分析、思考,归纳,体现
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体验过程,
并逐步得出结论,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问题和不足: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不牢固,前
面必修一、二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所以在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时,就
没有办法准确的分析。

二是不会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很多知识点会混淆,这
明显表现出学生归纳的能力欠缺。

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到这些问题。

今后我会在新课程的引领下继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争取更
大的进步。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单位: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
教师:韩忠
时间:2011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