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恢复)
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原因危害和治理
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原因危害和治理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和红漠化是当代环境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类型。
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并对区域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原因、危害和治理方面介绍这五种环境问题。
首先,荒漠化是指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或人类活动导致植被严重退化,土地变成荒漠的过程。
导致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水资源匮乏是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而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等也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荒漠化导致水资源枯竭。
随着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地下水储量减少,降雨的入渗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资源日益紧缺。
其次,荒漠化加剧了土地的沙化和风蚀。
风沙的吹袭破坏了农作物和房屋,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此外,荒漠化还导致了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水力作用、风力作用、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大量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缺乏植被覆盖、降雨强度大和坡度陡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农业耕作等人为因素。
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土壤贫瘠、农田退化和水体污染。
大量的土壤流失导致土壤中养分和有机质流失,使得土地贫瘠不毛,无法维持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土壤和养分被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植物的生长的现象。
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灌溉和排水不良。
过度灌溉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导致土壤盐碱化。
同时,排水不良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无法顺利排出。
盐碱化对农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减产和失收。
高盐度和高碱度的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此外,盐碱化还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使得土地变得不透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优秀版)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 —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 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 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 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罗布泊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 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包括土 地沙化、草场退化、农田退化以及土 壤肥力下降导致的土地生产潜力降低 或丧失。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有什么关系? 十分密切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 润气流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 水汽的阻隔;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状和成效。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下降,逐渐向荒漠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2. 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土地利用不当等。
3. 荒漠化治理措施:荒漠化治理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土地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4.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现状和成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危害和治理措施。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荒漠化治理的成果。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荒漠化治理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荒漠化危害和治理措施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实例和成效。
3. 划分学习小组,提前通知学生讨论主题和荒漠化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讲解荒漠化概念及其危害:讲解荒漠化的定义,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 讲解荒漠化治理措施:讲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荒漠化治理的基本知识。
5.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现状和成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果,让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效果。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解析】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 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荒漠中出 现了草原,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 下水水源。
(2)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C)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回答。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 主要目的是(A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பைடு நூலகம்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图示区域有沙漠、绿洲,应该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乏;修建水库目的是调 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6.[2014·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 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 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
7、(2014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 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5
减少或禁止垦埴,要退耕 还牧,退耕还林,还草, 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 地,都要做到用养结合, 不要再犯古人的错误。 3、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 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 系? 3、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 题,又是社会问题。森林 被砍伐、草地被破坏、农 田被侵占,既有工业化进 程中的原因,更有贫困导 致的破坏。贫困迫使旱地 居民无可选择的以牺牲长 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 存,尽可能的开发现有的 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 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 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 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 决当前居民脱贫致富的问 题。 4、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 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 重?
教 师 讲 解 荒 漠 化 与 沙漠化 的 区 别,以及沙漠化的主要类型。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 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也涉及人类滥垦 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 破坏。它的主要类型有沙漠化、盐碱 化、 水土流失、 红色荒漠化和石漠化。 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沙漠化,指在 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 由于过 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 衡, 使原来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以风沙 活动为显著特征的类沙漠景观, 从而 导致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的环 境退化过程,即土地沙质荒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 大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 在我国西北部。 活动: 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中的图。 结合 课本阅读内容, 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荒 漠化的范围。并了解其危害。
课堂练 习与教 学调控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 2008·江苏地理) 图”。对比分析回答 1-2 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荒漠治理方案
荒漠治理方案一、背景与问题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我国,荒漠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荒漠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治理方案1.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恢复沙漠化地区的生态平衡。
在选择树种和草种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等特点,以提高其成活率和抗逆性。
同时,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二次破坏。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滴灌等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农业结构调整:在沙漠化地区,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可以通过发展畜牧业、发展林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4.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宣传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为荒漠治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漠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对沙漠化地区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其生态环境和治理难度。
2.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包括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时间安排等。
3.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治理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治理效果。
4. 效果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持续发挥。
总之,荒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能实现荒漠化的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保护荒漠地区的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政策与法规制定
制定防治荒漠化的法律法规
01
通过立法手段,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规范荒漠化
防治的行为和措施。
建立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机制
02
定期对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荒漠化发展趋势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目录
• 引言 • 荒漠化的危害 • 荒漠化的原因 • 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01
引言
荒漠化的定义
01
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 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植被退化、土壤贫瘠、地表覆盖 减少等方面。
02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 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
荒漠化的现状与分布
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超过4000万平方公 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以上。
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对人类生产生活 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拉丁 美洲等地区,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 区、中国北方地区和印度次大陆等地 区尤为严重。
02
荒漠化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贫困加剧
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往往依 赖自然资源生活,荒漠化 使他们失去生计来源,导 致贫困问题加剧。
人口迁移压力增大
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人们不得不迁移到其他 地区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
03
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减少、 温度升高,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
发,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
3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 的防治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荒漠化问题。
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原因 危害和治理
红漠化(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 红漠化: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
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如我国 露出光秃秃的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
显。
化。
石质荒漠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 红漠化: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貌区(云贵高原)
自然原因:土质,降水(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低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植被破坏,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 破坏
1、土地退化,土壤板结与 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 阻碍作物生长
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水分蒸 发;施用秸秆降低土壤盐分 含量。
1.土地退化,使耕地表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2.地表植被破坏,使地表更加崎岖; 3.危害交通工矿基础设施安全(多滑坡,泥石流); 4.淤积江河湖库,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看题目和复习提纲,导学案) 例:黄土高原:生物措施:因地制宜,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开发新能源等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实质 表现
发生区域 成因
荒漠化(沙漠化) 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 用下的沙质荒漠化原有土地 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 过程。
土地沙漠化:我国干旱和半 干旱气候区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 用不当
土地次生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在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盐 分在地表累积; 土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 北东北较多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荒漠化的含义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 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 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干枯的胡杨林
人口增长过快
滥牧 垦荒 耕地扩大 用水量加大
1、塔里木盆地 荒漠化土地面积 为什么会扩大?
植被破坏 水源减少
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 和保护水资源等等。
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 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 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 答下列问题。
1、大家基本都没有去过我国的西北地区,但是我们 可以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样子 的呢?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
盆地为主。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 旱、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 荒漠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 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发展经济。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 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 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 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 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 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
湘教版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破坏植被,加速了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
小结
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地理位置
荒漠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
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
长城以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大兴安岭以西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干旱的原因
西北 地区
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干旱
地形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04
课堂练习
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A
课堂练习
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1
红漠化
2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
没有植被保护
土地生产力丧失
荒漠化的过程
继续发展
形成荒漠化的景观
裸露的地面
土壤中水分养分流失
一﹑荒漠化的含义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就是沙漠化 B.全世界的荒漠都是荒漠化土地 C.荒漠化的形成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D.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问题探究一: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 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不一样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 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 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候干旱。
问题探究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年降水量 干旱程度 自然景观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
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
红色荒漠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读课本图2.1,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包括哪些行政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
自 土壤—— 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 然 降水——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因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素 地形——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次生性荒漠)
演化过程
缺植 地 水被 面
破裸 坏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 和养分流失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 长期丧失
一、荒漠化
分布 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成因
自然因素:气候变异等 人为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主要表现
土地沙漠化(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次生盐渍化(盐渍化)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工程治沙
沙障固沙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
第十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编写:法朋光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基础知识归纳】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风蚀、水蚀。
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3.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4)、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4.荒漠化的防治①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我国措施: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湿地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湿地资源问题①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其中突出问题:湿地数量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质量逐渐下降3.保护湿地①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考点梳理】考点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我国西北)
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地形:地势高,地形闭塞,水汽难以深入,加剧了干旱的气候特征
③水文: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
④植被:少,土壤发育差
⑤土壤: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3)荒漠化的危害:
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③生态问题严重;
④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⑤引发饥荒问题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课时)
长城
太
日
行
包括陕、甘、宁、
月 晋、青等省份
山
山
秦岭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因素
人为 因素
土壤— 土质疏松,抗蚀能力差。 降水— 季风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地形— 坡度较大。 破坏植被—
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开矿、 轮荒等
•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 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区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
区
土壤石漠化:
云贵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
盐碱化土地
石漠化土地
4.案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分 析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 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地形:盆地和高原,:干旱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河流:
多为内流 河,流量 小
土壤:
碱性沙质 土,疏松、 肥力弱
植被:
稀疏,对 地表保护 作用差
风力状况:
大风天数多 且集中,风 力作用强
物质基础
动力条件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助 于缓解荒漠化进程。
防治风沙灾害
防治风沙灾害是荒漠化治理的 重要环节,通过采取工程措施 和生物措施,降低风沙活动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立防风固沙林带、设置草方 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降 低风速、固定流沙,保护生态 环境。
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可 以增加地表覆盖,提高土壤肥 力,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风蚀能 力。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 减少、温度升高,加速了 土壤干燥和荒漠化进程。
地质构造
某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 貌特征,如岩石裸露、土 壤贫瘠、坡度陡峭等,增 加了荒漠化的风险。
风蚀和水蚀
强风和水流侵蚀作用,导 致土壤流失和地表形态改 变,进而形成荒漠。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过度的牲畜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壤 裸露,进而引发荒漠化。
荒漠化地区的居民可能面临空气污染 、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增加健康风 险。
对气候变化的推动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荒漠化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气候变化加剧
荒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减少,降低了对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气 候变化。
03
CATALOGUE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粮食产量下降
荒漠化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 贫瘠,农作物生长受限,粮食产 量大幅下降。
农业生态系统破坏
荒漠化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降低农田的抗灾能力,增加农 业生产的脆弱性。
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贫困加剧
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往往依赖农业生活 ,荒漠化导致粮食减产,进而导致贫 困加剧。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
一、土地荒漠化分类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
)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
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
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
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地球科学教案: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植被严重退化和沙漠化的自然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加速和地表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荒漠化现象日益加剧,给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荒漠化问题。
一、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1. 破坏生态环境荒漠化现象导致土地资产的浪费和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科学,形成了生态恶性循环。
2. 威胁生态安全荒漠化现象威胁生态安全,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对全球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3. 加剧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的恶性循环将土地转变为沙漠地带,导致生态环境不可挽回的破坏。
4. 破坏社会经济发展荒漠化问题不仅直接破坏土地环境、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旅游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二、荒漠化治理方法1. 引导合理用地引导深度治理荒漠化地区,建立保护区、开发区、耕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走特色发展之路。
2. 制定科学计划荒漠化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治理计划,定期实行救治措施。
3. 推广旱作农业实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旱作农业等民生产业。
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当地少有的资源建设防沙为主、防风为辅的生态系统,动员当地居民,实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保护措施。
5. 加强风沙防治加强风沙防治、植被恢复工作,促进本地的植物和树木生长,在森林和草原植被丰富的情况下,在农村、城市等地建设荒漠化特色旅游区、野外生态农业公园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业。
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救治措施,将治理荒漠化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任务。
希望全球各国生态、环保部门积极发起,积极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并优化我们的生态环境、稳定我们的社会经济,从而实现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荒漠化的防治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等。
4、我国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荒漠化严的状况, 1978年国家开始 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准噶尔 盆地、 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和 华北 平原。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 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 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 答下列问题。
感知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 地形 土壤 植被
集中夏季,多暴雨 坡度大 土质疏松 稀少
对植被的破坏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轮荒耕作和露天开矿)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 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 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 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塔里木 盆地、 柴达木 盆地。
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
土地沙漠化
A
冻融荒漠化
黑土G退化
草原退化
B 土壤盐碱化 水土C流失 D
H 石漠化 F
红漠化
E
1、大家基本都没有去过我国的西北地区,但是我们可以 思考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样子的呢?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贺
昆仑山
兰
山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 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 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 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
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
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 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应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植退退 树耕牧 种还还 草林草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防 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坝地玉米
2、坝上泥沙淤积 成“坝地”,土层深 厚,土质良好。
例2: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abcd 四处应采取不同措施: 打坝建库 a 平整土地 d 种草护坡 b 修筑梯田 c
分析内陆地区河流萎缩、湖面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人为原因:(河流中上游过度用水或水资源 利用不当,使入河湖水量减少。)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地区
能源缺乏区 草原区
农垦区周围 绿洲地区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度 樵采 过度 放牧 过度 开垦 过度 开垦 ;水寒 流
世界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恢复植被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 人与自然的协调 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应以 消除贫困 为核心
A. 风力作用为主
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 总面积的28%。
练习: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
三、荒漠化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 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 国家和地区。
古楼兰的消亡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 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 他们之中的另一支,在敦煌、玉门一带建立了大月氏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 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 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 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 处。他们放弃了古楼兰的废墟逆塔里木河而上,放弃了盐渍的罗布泊,逐水草 而行,一代一代定居在被称为水草丰美的“阿不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