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练习(1)(附答案)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根据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内容,下列关于荒漠化成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过度放牧B. 不合理灌溉C. 大气降水不足D. 地质地貌2、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中,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生物措施?A. 退耕还林B. 植树造林C. 水资源合理调配D. 修建淤地坝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B、气候变化引起降水减少C、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下降D、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4、在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过程中,以下措施中,不属于生态措施的是:A、植树造林B、退耕还林还草C、发展节水农业D、建立自然保护区5、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最有效且持续见效的是哪种方法?A、物理法B、化学法C、生物法6、在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中,生态屏障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
请问,在生态屏障建设中最常采用的防护林类型是哪一种?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针叶林D、灌木林7、下列关于荒漠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导致沙土飞扬B. 荒漠化通常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C.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人类生存D. 荒漠化是自然现象,人类无法干预8、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有效方法:A. 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B. 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C. 开发新能源,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D. 大规模开荒,增加耕地面积9、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之一是()A. 降水量少B. 人类活动过度C. 地形起伏大D. 土壤肥力低 10、为了防治荒漠化,我国在西北地区实施了()A. 大规模植树造林B. 大规模围湖造田C. 大规模修建水库D. 大规模围垦湿地1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哪种地形区?A、盆地B、高原C、山地D、平原12、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荒漠化防治的生物措施?A、植树种草B、设置人工沙障C、生态移民D、建立草方格沙障1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森林资源过度开发B. 水资源短缺C. 过度放牧D. 人口增长过快14、下列关于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建设节水型社会C. 发展沙化地区特色旅游D. 过度开发煤、油等矿产资源15、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崎岖B. 气候干旱C. 人类活动D. 土壤贫瘠16、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有效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A. 退耕还林还草B. 植树造林C. 沙漠化土地治理D. 修建水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进行实地考察。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西部地区沙漠形成的气候原因。
(3分)(2)说出该区域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3)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荒漠化发展很快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
(3分)【答案】(10分)(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或气候干旱)。
(1分)(2)东南部地区(或墨累-达令盆地)。
(1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任3点得3分)(3)降水较少(1分),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1分)不合理用水。
(1分)【解析】(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热带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
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墨累-达令盆地。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墨累河流域荒漠化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降水较少,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因素、荒漠化成因分析。
2.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
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分)表: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
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3)分析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的原因。
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含答案)
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一、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一)、荒漠化的概念发生在、地区以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等自然因素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荒漠化的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和。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一)、自然因素(不能改变)1、位置(范围)自然界线:以西,、、以北。
行政区:包括、、、。
2、气候气候类型为,气候特点:。
3、地形以、、为主。
东部为,西部为和相间分布。
4、植被植被为和景观为主。
自东向西表现为由————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从向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的变化为基础的。
5、土壤由于气候,植被,土壤发育程度,多。
(二)、人为因素(可以改变)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见上表) 四、容易出现荒漠化的地区 (一)、我国西北地区 (二)、中亚 (三)、西亚 (四)、非洲【巩固练习】1.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干B .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C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2.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 .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 .过度农垦和水资源的利用不当C .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各河流( )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 .上游流量往往大于下游,且多为内流河C .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4.近年来,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进行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是(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 .古长城遗迹C .西气东输工程 D.草方格沙障(2010年海南卷)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C.水D.光照6.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7.读图“西北地区沿北纬32°地形及植被剖面图”,关于四地自然带,正确的是:A.荒漠、裸露荒漠地带B.森林草原地带 C.半荒漠、荒漠地带 D.草原地带8、读下图,回答:(1)我国这部分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高中地理总复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练习新人教版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恢复自然植被 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C.集资防治 D.设置大沙坝固沙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发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1~2题。
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干旱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A.塔里木盆地 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5.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6.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1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8.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 10.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1)选C,(2)选B,(3)选D。
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A.荒漠化本质分析B.综合多方面分析(1) 突破1C.自然原因分析D.人为原因分析A.多方综合分析B.社会经济分析(2) 突破2C.生态环境分析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合理利用水资源B.生物措施(3) 突破3C.农业结构调整D.自然演化答案:(1)C (2)D(3)D突破1 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从荒漠化的本质来进行分析。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43荒漠化的防治附答案
第四部分第三单元荒漠化的防治●素质能力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04年天津文综,3~4)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解析:依题干“荒漠化扩大较快”的文字提示,可作出该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河流以内流河为主,再依图中的省界可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的河西走廊。
该地区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主要靠山地的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季节差异大;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河流往往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因此,河流的水量上游大于下游;河流水量小,侵蚀作用弱(该地区以风力的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B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解析:斑点状的荒漠出现在草原地区,如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是由于过度放牧而造成的。
而该地区的植被以荒漠为主。
答案:A3.为实现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工程,其中与西北地区关系密切的有①天然林保护工程②“三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⑤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⑥重点地区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的基地建设工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解析:六大林业工程中与西北地区关系密切的有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
答案:A4.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工矿开发解析: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的过度开垦造成本区荒漠化日趋严重。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规范练28 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28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2021广西来宾期末)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土地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现状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土地荒漠化的类型和面积土地退化的类型和比重1.与该省级行政区盐渍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2.该省级行政区为防治荒漠化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①封沙育林育草②飞播造林种草③草方格沙障④插扦造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该省级行政区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结合下图,完成第4~6题。
4.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在半湿润、半干旱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A.排灌结合B.大水漫灌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6.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板结加重D.地下水位下降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A.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植被破坏严重8.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A.③⑤B.①③C.①④D.②⑤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第9~11题。
9.图中乙地黄土层的厚度最可能是()A.83米B.146米C.185米D.234米10.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合理的是()A.甲地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B.乙地较丙地更适宜发展林牧业C.丙地适宜开发梯田D.丁地水能资源丰富11.若该地地壳稳定,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则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乙地退耕还林B.丙地森林遭到砍伐C.丁地育林育草D.甲地林地遭到破坏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练习题
课时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基础过关]1.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答案』 C『解析』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A、B、D选项属于直接原因,C属于根本原因。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
据此完成2~4题。
2.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4.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答案』 2.C 3.B 4.D『解析』第2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第3题,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了过度的经济活动,故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第4题,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措施。
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
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A.绿化美化环境B.保持水土C.减缓温室效应D.防风固沙『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该工程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
读图,回答6~8题。
6.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7.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A.修筑公路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8.b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A.商品农业B.粗放农业C.生态农业D.淡水养殖业『答案』 6.A7.A8.C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四章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四章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读图,回答1~3题。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②合理调水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民勤县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从而使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要进行治理就必须找准方向,“对症下药”,因此主要解决由于过度用水所导致的问题。
答案:1.B 2.A 3.D(2016·沈阳质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蒙古国约有850个湖泊和2 000条河流完全干涸,整个国家有四分之一变成了荒漠。
据此完成4~5题。
4.在过去的30年里,导致蒙古国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是( )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②生态系统脆弱③人类活动方式游牧为主④全球气候变化⑤多内流河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5.在过去的30年里,蒙古国气候要素经历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 A.降水大量减少B.降水大量增加C.气温升高D.气温降低解析:第4题,蒙古国深居内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成因与地理位置、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关。
第5题,由题干中湖泊河流干涸可知,气候变暖的影响显著。
答案:4.B 5.C(2017届天津模拟)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荒漠化的防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B.甲——治理沙尘暴;乙——爱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2.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需加以重视。
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A.将凹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B.大规模降低土温,削减增发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参考答案】1.D 2.D低土温,不切实际,B错。
西北地区缺水,应增加需水量小的农作物种植面积,C错。
故选D。
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潮湿地区的①,是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②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特征。
(1)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③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亚欧大陆的腹地。
(2)地形:东部是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3)气候:干旱为主的④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⑤,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削减。
(4)植被:自东向西形成以⑥、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2.生态环境脆弱。
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⑦,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植被⑧,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⑨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⑩经常起确定性作用。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源,因此在山脚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均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
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3.C 4.C【解析】第3题,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第4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D.地球的公转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5.D6.A 【解析】第5题,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北半球雨季,11-次年5月南半球雨季。
热带草原高温干旱季节十分明显和漫长,而非洲热带草原刚好被赤道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
一般动物都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来源,野生动物的周期性大迁徒,主要是追随着热带草原的降雨季节而带来丰富的食物。
七八月份是向北半球迁徙。
第6题,近几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致土地退化加剧,荒漠化加剧。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8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28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21广东广州二模)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
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
下图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下表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
据此完成1~3题。
1.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A.平均粒度大B.粒度分布差异小C.起沙风速小D.沙尘释放强度大2.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因为()①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②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③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④和其他地表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C.完善时令河的水源分配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2021江苏苏州模拟)喀什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侧,该地区空气干燥,年降水量在60~135毫米。
喀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和红枣、核桃、杏等特色林果的产地之一。
下表为喀什地区2000年和2016年不同等级生态脆弱性面积变化情况表。
据此完成4~5题。
续表高度脆12866.02 11.30 43258.01 37.99 +26.69弱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0年和2016年微度脆弱区的面积均为最小B.轻度脆弱区生态改善面积大于生态恶化的面积C.中度脆弱区在此阶段生态环境的变化幅度最小D.高度脆弱区面积增加最多,区域生态趋于恶化5.导致喀什地区2000年至2016年生态环境改变的人为原因有()①降水增加②封地育草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开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1浙江宁波二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专题训练题-学习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防治措施专题训练题1、(10分)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2.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数字看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材料二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分布图(1)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简述我国大陆地区土壤污染的分布特点。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荒漠化(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荒漠化1.石漠化是指在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喀斯特分布地区,表层土壤被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
读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过度垦殖D.过度放牧(2)高原山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A.坡耕地B.撂荒地C.经济果木林D.水土保持林2.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千米,其南段位于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
该县城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
距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
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1)河田土地红漠化后,对河流下游地区的主要影响是()A.风沙增多,雾霾天气增加B.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加重C.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D.地表侵蚀加重,沟壑纵横(2)防治该镇红漠化的有效措施有()①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调整农业结构②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经济林等③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在红漠化严重区域修筑梯田,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与荒漠化类型构成图(单位:万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所在地是()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黄土高原(2)关于该省区土地荒漠化的不同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导致冻融严重B.春夏升温快蒸发强,导致盐碱化严重C.以平原为主风力强劲,导致风蚀严重D.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导致水蚀严重4.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荒漠化的治理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荒漠化的治理练习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8.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缓D.降水多9.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肚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黑河是我国其次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图回答1—2题。
1.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缘由是A.陡坡修筑梯田B.水库拦截蓄水C.工业规模扩大D.全球气候变暖2.复原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 2.C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建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有,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建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样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确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缘由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自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峻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浇灌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浇灌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开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削减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安排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爱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3.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27荒漠化的防治一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 2014 •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完成2〜3题。
2. 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一地形B. 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一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一地形D. 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一深居内陆3.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 大面积植树造林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 退耕还草【答案】 2.C 3.B【解析】第2题,南美洲的西海岸分布着秘鲁寒流,在该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其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并且荒漠沿着洋流的方向延伸至赤道附近。
第3题,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2015 •陕西联考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4〜5题。
4. 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B.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C. 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D.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5•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B. 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C.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D. 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答案】 4.D 5.A【解析】第4题,该地主要是进行粮食种植,生态环境效益差,且治理时间短,因此治理效果最差。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1.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a.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危害(1)(2021改编,8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D)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图例中显示该区域有冰川,且该区域多时令河,结合该区域的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浅,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最低,且邻近湖泊,地下水埋藏浅,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影响有(A)①土壤板结,土地生产力下降②含盐量增加,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④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盐渍化会造成表层土壤中含盐量增加,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故①②③正确。
涵养水源能力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坡度等影响,故④错误。
综上分析,A项正确。
b.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2)(2019四川成都,4分)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B)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河套平原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较浅。
若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不合理灌溉或只灌不排现象,很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升至土壤层乃至表层,使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
因此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应主要针对不合理灌溉,所以需要完善排水系统,故B项正确。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渍化,故A、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课后练习(1)
1.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恢复自然植被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C.集资防治D.设置大沙坝固沙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发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1~2题。
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干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
5.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6.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1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8.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
荒漠化是由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荒漠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其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
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盐渍化③墚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②③B.①③
C.③④D.①④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
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设置人工草方格沙障
C.扩大绿洲农业的面积D.退耕还草
9.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功
C.干旱环境
D.土质松散
10.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1.C 2.A
解析:第一题,“最主要”是题眼,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当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大风和干旱只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条件。
第二题,四个区域中,只有塔里木盆地植被最稀疏,且多大风天气。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
解析: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
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是正确的,但“均实行”是不可能的。
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加剧荒漠化。
7.答案:C D
解析:新疆地区荒漠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所以荒漠化地区不仅仅存在于人类活动地区,故D项错误。
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稀少,滥伐森林不是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
草原是该地区主要植被,故C项正确。
从表一中知,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
人为原因是造成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故控制人类活动会减缓荒漠化的蔓延,但也不会根除荒漠化。
新疆土地荒漠化主要是风蚀荒漠化,故D项正确。
8.答案:1-3CCB
解析:第1题,南美西海岸的热带荒漠,即秘鲁沿岸的热带荒漠是在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形成的。
第2题,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盐渍化;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墚地是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其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毛乌素沙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较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第3题,塔里木盆地以沙漠景观为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看,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方法是固定沙丘。
9.答案:B
解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原因则为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拙。
10.答案:BB
解析:【小题1】分析表中数据信息可知:该地10年来森林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上升,所以其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毁林开荒导致。
【小题2】毁林开荒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加剧和荒漠化加剧,而该地位于我国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所以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加剧。
考点:该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