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 (张承中) 课后答案[1-6章].khdaw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10-13)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10-13)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环境管理模式1. 何谓末端控制?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末端控制又称末端治理或末端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主要特征:①是一种由“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单方向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系统;②在对废弃物的处理与污染的控制时强调的是对企业自身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的控制,而对分销过程与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则不予以考虑与控制;③其环境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与污染的控制达到规制最低排放标准与最大排放量的要求,规避环境规制所产生的风险。

2.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污染物“末端处理”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控制手段与发达国家的“命令-控制”措施有无显著区别,若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在第一阶段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进行重点污染源治理,只是宏观上加以环境污染控制,对而美国在20世纪中期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是微观上对环境质量指标加以界定,做的很具体。

②我国在第二阶段提出“三同步、三统一”的大政方针,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环保目标责任和定量考核,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要交费就能排污。

而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排污总量的控制,有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很多企业因此排污受到限制甚至不允许排污3. 试客观评价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实践的作用。

答:①实行末端控制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从忽视污染防治转变到重视污染防治②实行末端控制实践中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实现了人们从思想认识上重大转变,环境保护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

③实行末端控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并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保护环境并不是靠处罚收税控制能解决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选择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选择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 B.污染治理 C.环境评价 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 B.自然净化 C.环境生产 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 )A.考虑环境效益 B.保障人体健康 C.保障经济发展 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 B.思想 C.生活方式 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 B.社会审计机构 C.国际审计机构 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 B.1989 C.1992 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 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 )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 )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 dSe 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 )A.dS<0 B.dS>0 C.dS=0 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E.Ⅴ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 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9.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0.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1.风廓线是指( C )。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5.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1、什么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两者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二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三是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简述我国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它们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4、课本85页“思考题与习题”第5题。

5、靠近某河流有两个工厂(见下图)。

流经第一个工厂的河水流量是每天600万立方米;在两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每天300万立方米的支流。

第一个工厂每天排放工业污水2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每天排放出工业污水1.4万立方米。

从第一个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到第二个工厂之前,有20%可自然净化。

根据环保要求,河流中工业污水的含量应不大于0.2%。

若这两个工厂都各自处理一部分污水,第一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900元/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600元/万立方米。

现在要想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每厂各应处理多少污水,才能使两厂总的处理污水费用最小?(仅写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第5题图【解】解:设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第一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1x万立方米, 第二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2x万立方米。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简编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简编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环境规划内涵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任务:系统协调发展,谋求系统最佳发展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在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时间、空间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规划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长远规划一般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可以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以及任务的具体安排。

⏹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答:(1)定义: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如何概括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P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方法、依据的原理。

从管理工作的范围讲,环境管理可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包括省市区地县,水域、流域)、部门环境管理(如部委、行业)以及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

从管理工作的层次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职能上讲,环境管理可分为:规划,主要是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来调整资源、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协调,就是将各地区、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层次的功能性系统。

监督,就是根据环境法规、环境标准以及迅速、准确和完善的监测手段来保证环境规划、组织措施的切实实施。

指导,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领导,对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为下级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科学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对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加以引导和支持。

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P1环境管理:(广义)调整三种主体的环境行为,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狭义)特指政府管理环境的职能,特别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相互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时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它们最终目标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填空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填空题

1.在用Streeter-Phelps耗氧复氧方程式计算被耗氧有机物污染的河水的DO值时,微生物耗氧/有机物分解/BOD5 是耗氧的唯一原因。

2.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3.环境调查问卷的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等内容。

4.烟气抬升高度与烟气出口速度成正比。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生产、生活、还原和信息传递。

6.日本环境规划的特点是保护环境重于经济发展。

7.环境预测的内容包括: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8.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9.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10.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11.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对环境保护和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12. 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绳,是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的具体体现。

13.能流分析的基本内容有能流过程分析、能流平衡分析、能流过程优化分析。

14. 环境规划主要研究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特性等。

15. 环境承载力三个变量:时间(T)、空间(S)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B)。

16.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17. 用于表征环境规划目标的是环境指标体系。

18.环境质量评价类型按时间划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19.环境质量评价类型按环境要素分为单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和综合评价。

20. 污染源评价需要确定个2特征数:等标污染负荷和等标污染负荷比。

21. 一般来说规划的主要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集和规划说明书。

22. 在环境管理与规划问题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要求达到其最优值,并且各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矛盾,这类问题就是多目标决策问题23. 在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中,主要的数学规划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1、什么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两者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二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三是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简述我国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它们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4、课本85页“思考题与习题”第5题。

5、靠近某河流有两个工厂(见下图)。

流经第一个工厂的河水流量是每天600万立方米;在两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每天300万立方米的支流。

第一个工厂每天排放工业污水2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每天排放出工业污水1.4万立方米。

从第一个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到第二个工厂之前,有20%可自然净化。

根据环保要求,河流中工业污水的含量应不大于0.2%。

若这两个工厂都各自处理一部分污水,第一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900元/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600元/万立方米。

现在要想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每厂各应处理多少污水,才能使两厂总的处理污水费用最小?(仅写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第5题图【解】 解:设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第一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1x 万立方米, 第二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2x 万立方米。

环境规划课后问题详解

环境规划课后问题详解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分析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分析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

环境质量标准 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 经济)、(健康)、(生态 )和( 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 现状 )和( 影响 )。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

5。

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 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 )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

环境评价的意义.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

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

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

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2。

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第三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一、概念1.大气监测评价法 2。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