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与文言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共123页文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e67f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
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
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中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
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荀)XXX。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c4b26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板块。
掌握好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考中,常见的实词考查方式有实词解释、实词古今异义、实词一词多义等。
例如,“爱”这个字,在古代有“吝啬”的意思,“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就是“吝啬”;而在现代汉语中,“爱”通常表示“喜爱、关爱”。
再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两兔傍地走”中的“走”就是“跑”,与现在的“行走”意思不同。
要积累实词,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实词的含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常见实词的不同义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以“之”为例,它可以作代词,指代人、事、物,如“肉食者谋之”中的“之”,指代这件事;也可以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多种用法,如“小大之狱”中的“之”是“的”的意思,“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对于虚词的学习,我们要理解其常见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巩固。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意思是“嘱托”。
在学习通假字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通假字,并了解其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四、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在含义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妻子”;“无论”在古代是“更不用说”,现代则表示“不管、不论”。
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概念讲解
![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概念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1e67f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c.png)
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概念讲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而文言文的语法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概念进行讲解。
一、文言文的词类文言文的词类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等。
名词可以指人、物、地点等,动词可以表示行为、状态等,形容词可以用来描绘人或事物的特征,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介词可以用来表示位置、方向等,连词可以连接词语或短语,助词可以用来表示语气、时态等。
二、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
主语一般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句中,宾语位于句尾。
此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颂词句和比拟句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言文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修辞手法可以让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排比和反问等。
比喻可以用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或联系,夸张可以用来增强语气,对比可以用来突出事物的差异,排比可以用来增强语境的节奏感,反问可以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四、文言文的句读文言文的句读指的是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包括平仄、声调和停顿等。
平仄是指文言文的音节在音高上的升降,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声调是指文言文的音素的高低变化,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
停顿是指文言文句子中的停顿位置和长度,通过停顿可以区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五、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通过字词注解、句子分析和篇章结构等来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
字词注解可以帮助理解生僻字和复杂词语的含义,句子分析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篇章结构可以帮助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和脉络。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概念是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对文言文的词类、句法结构、修辞手法、句读和阅读技巧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51b45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b.png)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掌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整理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文言文的读音规律:在阅读文言文时,掌握好读音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知道“初”字在句首读作“出”,在句中读作“初”等等。
2. 常见文言文的句式:了解并熟悉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非……不可”、“不及”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文本。
3. 上下文的理解:文言文中常常存在较多的典故、典型的表达方式等,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测词义和句义。
4. 常见的虚词和实词: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掌握好常见的虚词和实词,如“之”、“乃”、“若”、“者”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言文文本。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点1. 现代文的篇章结构:现代文常常包括导语、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文章的段落结构: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织单位,要掌握好段落的结构和要素,如主题句、承接句、分论点等。
3. 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要善于分析和理解修辞手法对语言的美化和表达的推动作用。
4. 长难句的理解与分析:现代文常常使用较长的复杂句,要善于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诗歌基础知识点1. 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诗歌是有一定韵律和格律的,要掌握好不同类型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是修辞手法运用较多的文体,要善于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要善于理解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文学常识基础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掌握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重要意义,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家,如唐诗、宋词等。
高考现代与文言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高考现代与文言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1f6dfd84254b35eefd3438.png)
3)我们冒着危险,攀过最危险的山崖,最后才找 到下山的路。 答案 :名词 形容词 4)爸爸常常教训我要做一个好人,我要紧记他的 教训。 答案 :动词 名词 5)我会永远爱我的母亲,由今天直到永远。
答案 :副词 名词
6)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大家要非常小心,才可 答案 :形容词 副词 以渡过难关。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我‖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我 ‖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 鼓舞 了 我。
7、闰土 的 心里 ‖ 有 (无穷无尽 的 希奇) ( ) 的 事。
四、单句的句子结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 例如: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这件事 [ 对于一般见异思 定 主 迁的人,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 [ 状 ] ( ) 无出路的人,是 一个极好的值得反省的事件。 谓 定 宾
语法基础知识
四级语法单位:
语 素
词
短 语 句 子(单句、复句)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 单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名词 实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法复习完美版共30页文档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法复习完美版共3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505817d6bd97f192279e976.png)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法复习完 美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总结清单
![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总结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c2eea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1.png)
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总结清单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五种。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疑问句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例如: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沟《六国论》)(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e771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0.png)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3879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5.png)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增强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高中高考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考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1、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兵”这个词,常见的意思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
在“非兵不利”中,“兵”指“兵器”;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兵”指“军队”。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通“背”,意为“违背”。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军”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翅膀一样”。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高考中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1、而“而”的用法比较多样,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而”表示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而”表示转折。
2、其“其”可以作代词、副词、连词。
作代词时,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自己的”等;作副词时,可译为“大概”“难道”等;作连词时,可表示假设、选择等关系。
现代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现代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7573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6.png)
现代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如今,学生们在学习现代文言文时总感觉很吃力,因此,我们准备就现代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们在学习现代文言文时有所帮助。
一、句法知识1. 并列句:就是把一些同等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拼接在一起,那么就构成了并列句。
比如:“漆黑浓重,星光闪亮。
”2. 复合句:就是把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子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句子就是复合句。
比如:“他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就像是一个醉汉。
”3. 简单句:就是只包含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这就是简单句。
比如:“风险投资,历久而弥坚。
”二、句子的表现手法1. 排比:就是将平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重复某些字词或词组的句型。
比如:“春风吹绿了岛屿,春水润湿了苔藓,春雨滋润了嫩芽。
”2. 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外一个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时间如飞毛腿,一晃而过。
”3. 叠字:就是在同一篇文章或者诗歌的句子中,将连续的声音重复出现,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当七月飞雪,雪"雪"开始落下”三、修辞手法1. 比较:通过对两个相类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更好的表现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这个城市就像一切繁华的东西,尽管还有所不足,却依然令人向往。
”2. 夸张:就是对一些事物进行夸张的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对事物进行批判。
比如:“这一房屋,简直是天上来的宫殿。
”3. 对仗:就是将句子对称地排列,并且具有对称的音节。
比如:“满目疮痍,心如刀绞。
”四、常见的修辞手法1. 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排比手法,就是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是完全对称的。
比如:“风后,雁斜,雪止,花残。
”2. 排比:就是将平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重复某些字词或词组的句型。
比如:“春风吹绿了岛屿,春水润湿了苔藓,春雨滋润了嫩芽。
”3. 比拟:就是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的描述,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他的眼睛就像夜空中的明星,散发着无限的光芒。
”五、古文观点1. 讽刺:就是通过一种犀利的语言来批判一些不好的东西或者人的行为。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3dae4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b.png)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系统地梳理和掌握文言文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全面地梳理一下高中文言文的重要知识。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1、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配偶。
“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兵甲已足”)。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用字习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如“蚤”通“早”(“蚤来”即“早来”)。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文意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1、而表示并列(“黑质而白章”)、转折(“而青于蓝”)、承接(“锲而不舍”)、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之作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助词(“怅恨久之”)、动词(“吾欲之南海”)等。
3、以有“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因为”(“以其境过清”)、“凭借”(“何以战”)等意思。
三、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也”(“夫战,勇气也”)等。
2、被动句用“于”“为”“见”等表示被动(“不拘于时”“为天下笑”“见欺于王”)。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来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驻军”。
2、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原本是动词“逃跑”“败逃”,这里作名词“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意为“使……变绿”。
高三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
![高三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7a5e11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1.png)
高三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第1篇:高三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1.基数表示法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
古代汉语表示基数,大体有如下几种形式:1、从语序上看,数词的基数表示方法,可以直接把数词放在名词、动词前,也可以放在名词、动词之后,而较少用量词。
例如:①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清·林嗣环《口技》)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明·魏学?ァ逗酥奂恰?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战国·列御寇《愚公移山》)④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2、整数是一百、一千、一万等时,一般省去“一”。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如果出现零数,往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表示。
①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明·刘基《苦斋记》)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西晋·李密《陈情表》)2.序数表示法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词,它的表示法和现代汉语基本一样,在基数前加“第”字表示。
有时也不用“第”字。
①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唐语林·乐工罗程》)②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南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3.概数(约数)表示法概数表示数目不确定。
其表示方法如下:1、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
①共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高考文言文常识
![高考文言文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9ecd6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a.png)
高考文言文常识高考文言文常识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学生对文言文中常见词汇、句式、修辞手法以及文化常识的掌握。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考文言文常识的要点:1.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如“之”、“乎”、“者”、“也”等;虚词则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如“于”、“而”、“若”、“乃”等。
2.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例如,“是”字句是典型的判断句,“被”字句是被动句,“之”字句是倒装句。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对仗、排比、设问、反问等。
对仗是指句子结构的对称,排比是句子的并列,设问和反问则是提出问题和反问问题的方式。
4. 文言文的文化常识: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古代的官职、礼仪、习俗、地名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5. 阅读技巧: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寻找关键词、理解上下文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6. 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掌握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直译是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意境和语境进行翻译。
7. 答题策略:在高考文言文题目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答题策略,如先易后难、注意审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以上这些高考文言文常识的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文言文题目,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成绩。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69c01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b.png)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文言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请认真复习!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及辨析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
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
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
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法复习完美版30页文档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法复习完美版3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ab09ffef18583d048645973.png)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语法常识 精要了解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语法常识 精要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a9166e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d.png)
古今比较如下:
古日
月
惧
喜
今 太阳 月亮 害怕 欢喜
了解了古代汉语常用词汇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就要正确 辨识其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将其准确替换为现代汉语的双(多)音节词。
(二)词汇分类——实词、虚词 1.实词 (1)概念: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注:古代汉 语量词很少,现代汉语量词很多。) (2)种类: ①古今异义词。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 a.词义扩大: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b.词义缩小:如“谷”,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今义在北方专指 “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边练边悟2 根据下面“回”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回:象形字,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为回旋、旋转。 例句: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E.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F. 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答案 B项相同,E项相同,其余不同。
解析 A项介词,因为/连词,因为。 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C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称代词,他。 D项代词,自己的/语气词,还是。 E项均为介词,表比较。 F项介词,因为/介词,替、给。
二、句法常识 (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指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文言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有: (1)“……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者,……”。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也”。如: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4)“……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b8cc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f.png)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占有重要的篇幅,因此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 文言文的特点与特征文言文具有古朴、简练、工整的特点。
其句子结构通常以主谓宾的形式为主,辞章格律严整,词语使用较为规范。
文言文着重于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内涵。
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句子的意义,注意一些特殊的词语用法和结构,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逻辑关系。
3.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并且丰富了作文的内涵。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现代文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形式。
理解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对于高考语文的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1. 现代文的基本特点现代文写作通俗易懂,语言表达灵活多样。
在现代文中,作者可以采用个人化、感性化的表达方式,自由运用修辞手法,创造独特的意境。
2.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现代文时,需要关注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阅读时注意把握上下文的联系,推测词义和句义。
3. 现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现代文写作要注重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表达准确。
在写作时,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古文诗词鉴赏古文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高考中,对古文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为考生带来较高的分数。
1. 古文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古文诗词注重韵律和格律的把握,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古文诗词通过对自然、人情、哲理等方面的描绘,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 古文诗词的常见手法古文诗词常使用平仄、对仗、押韵等手法,通过这些手法使文章的表达更丰富、精确。
掌握这些手法有助于理解和鉴赏古文诗词。
高考文言文知识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言文知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9e23e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9.png)
高考文言文知识知识点汇总文言文在高考语文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文言文,下面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常见的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考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1、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兵”这个词,常见的意思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
在“非兵不利”中,“兵”指“兵器”;在“草木皆兵”中,“兵”指“士兵”。
2、古今异义有些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蚤”通“早”,“说”通“悦”。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军”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翅膀一样”。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高考常考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1、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表转折;“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中表承接。
2、其“其”可以作代词、副词、连词。
作代词时,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自己的”等;作副词时,表推测、反问、祈使等语气;作连词时,表假设、选择等关系。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代词、助词、动词。
作助词时,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