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

病人个 性特 点实 施情 志护 理 、 卫生 宣教 、 出院 指导 、 效显 著 , 预后起 着关 键作 用 。 疗 对
【 键词1 痹心 痛 ; 型 ; 关 胸 分 中西医结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证 施护
[ 中图分 类号】 2 62 R 5 .2
[ 献标 识码】B 文
[ 文章编 号】1 7 — 2 0 2 0 ) 7 b 一 8 — 2 6 3 7 1 (0 8 0 ( )0 8 0
胸痹 心痛病 人进 行护 理 , 疗效 显著 , 现报 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予 帮助 , 可使病 人心 情舒 畅 、 经功 能得 到调 节 、 肌耗 氧减 神 心
少 , 得较 好 的疗效 。 取
1 . 辨 证 施 护 .4 2
1 8例病 人 中 , 8 0 男 6例 , 2 女 2例 ; 龄 最大 者 7 年 2岁 , 最 小者 3 5岁 , 平均 5 2岁 ; 程 最长 1 病 0年 , 最短 2个 月 。 所有 病 例 均符 合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局 发 布 的 《 中医病 症 诊 断疗 效 标 准》 中胸痹 心痛 的诊断 f l 1 。
视 病 情 每 日或 隔 日 1次 ,0次 为 1个 疗 程 。 1
1 . 般 护 理 . 1一 2
保 持病 室安 静 、 洁 、 整 舒适 、 内空 气新 鲜 、 湿度 适 应 ; 室 温 卧床休 息 , 助 日常生 活所 需 ; 制 探 视 , 止 情 绪 波 动 ; 协 限 防 饮 食 少 量 多餐 , 脂 、 胆 固 醇 、 热 量 、 维 生 素 、 低 低 低 高 清淡 易 消
胸 痹心 痛是 由邪 痹 心 脉 , 血 不 畅 而致 胸 闷 心痛 , 则 气 甚 心痛 彻背 , 短气 喘 息不得 卧 等为 主症 的 心脉疾 病 。 多见 于冠 状 动 脉 硬化 性 心 脏 病 。我 们 在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中 ,0 5年 1 20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0509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0509胸痹心痛是指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胸部疼痛。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是由于心阳虚衰、气血淤滞、痰饮内阻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理心阳、活血化瘀、祛痰化饮等方法来治疗胸痹心痛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
1.中药调理(1)活血化瘀:应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
例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可制成煎剂或者药粉服用。
(2)祛痰化饮:痰湿是导致胸痹心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选用具有祛痰化饮作用的中药。
例如,半夏、茯苓、苦参、厚朴等,可制成煎剂服用。
(3)补益心阳:胸痹心痛多由心阳虚衰引起,应选用具有温补心阳功效的中药。
例如,肉桂、附子、炙黄芪等,可制成煎剂服用。
2.饮食调理(1)心血不足型:可适当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黑芝麻、牛肉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杏仁、葵花籽等。
(2)痰湿阻滞型:应避免食用油腻、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蛋黄等。
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苹果、莴苣等。
(3)阳虚水停型:应避免食用咸寒、油腻、生冷食物,如冷饮、寒凉水果等。
应多食用温补心阳、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3.环境调理(1)保持良好的心情:情志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保持适宜的活动量: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胸痹心痛病症。
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避免寒冷刺激:寒冷的环境和刺激可能会引起胸痹心痛症状加重,应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并注意保暖。
4.心理调理(1)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2)放松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放松自己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积极面对:胸痹心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总之,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环境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措施来治疗病症。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

调节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心理状态:中医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免疫力: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胸痹心痛病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调护: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抑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2
1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饮食禁忌: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过敏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豆类、鱼类、瘦肉等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4
3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获得情感支持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
03
01
02
04
起居护理
B
D
A
C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寒冷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久坐、久卧
中医护理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演讲人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
目录
壹
胸痹心痛病概述
贰
中医护理原则
叁
中医护理方法
肆
中医护理效果
胸痹心痛病概述
病因病机
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浊瘀血等
胸痹心痛患者的辨证施护

胸痹心痛患者的辨证施护 病例汇报
胸痹心痛患者的辨证施护
基本情况
姓名:张建敏
出生地:山东
性别:女
年龄:66岁
民族:汉族
职业:退(离)休人员 婚姻:
已婚
病史陈述者:本人及家属 发病节气:大雪 主诉::阵发性胸闷
胸痛10年余,加重1月余
入院时间:2023年12月20日 08时34分
记
录时间:2023年12月20日 10时23分
胸廓正常,胸前正中线可见一长约30cm手术瘢痕,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78次/分,心律齐整,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 闻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规整,无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征。腹部平坦,无腹壁静 脉显露,无胃肠型和蠕动波,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未 触及腹部包块,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
病例汇报
肾脏未触及,肝浊音界正常,无明显肾区叩击痛,肝 脾区无明显叩击痛,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4-5次/分,无过水声,肛门及外生殖器 未查,腰椎生理曲度欠自然,腰椎双侧肌肉紧张,腰 部活动受限,L3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
左上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 右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侧腱反射 活跃;右侧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胸痹心痛患者的辨证施护
辅助检查
2023-04-12 颈动脉彩超:1.双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并粥样斑块形成;2.右锁骨下动脉起 始段粥样斑块形成;3.右椎动脉远端病变; 建议进一步头、颈MRA/CTA检查。 202304-04双下肢动静脉彩超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多处狭窄、局部闭塞;双下肢 深静脉通畅;左大隐静脉术后
胸痹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胸痹中医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一、辨证施护胸痹各型患者均应保持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和喧哗,室内温、湿度适宜;心悸发作时宜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不可动辄恼怒。
1.阴寒凝滞(1)主要症状: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宜向阳,环境整洁、舒适、安静,定时开窗通风,室温宜偏高,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②饮食调护:饮食有节,宜温热服,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忌刺激、肥甘厚味、黏滑滋腻食品。
可用少量干姜、川椒等调味,以温运中阳,或酌情饮用少量米酒、山楂酒或低度葡萄酒,以温阳怯寒活络。
服药期间少食萝卜、茶叶等耗气之物。
③情志调护: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避免焦虑、烦躁等不良情志因素的刺激。
④药物内治:治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为法,方选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常用药有有瓜蒌、薤白、桂枝等。
胸痛发作时,遵医嘱立即给沉香、肉桂粉,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0.3~0.6mg,或冠心苏合香丸1粒。
⑤其他疗法:针灸时多用温针法或灸法。
胸痛发作时可针刺心俞、厥阴俞、内关、等穴位。
⑥药后观察:密切观察者神志,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脉象,胸痛等变化,并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变化。
若病情不见缓解,立即报告医生。
⑦康复指导: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注意保暖,切忌受凉,尤其在天气骤冷或阴雨之日,应及时增添衣服。
若畏寒甚者,可适当提高室温或放热水袋、热敷袋,以缓解患者疼痛及畏寒症状。
2.心血瘀阻(1)主要症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而心悸不宁,舌质紫黯,脉沉涩。
(2)施护措施①病室环境: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病室肃静,禁止大声喧哗。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病情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气血耗伤。
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四肢,第3周后待病情稳定可在室内缓步走动。
②饮食调护: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以清补为原则,少量饮酒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心悸、气短 □
1.活 动□ 3.情志护理□(方案 中无)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3.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4.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间: 天
护理效果
胸闷、胸痛 □
1.体 位□ 2.活 动□ 3.情志护理□(方案 中无)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2.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间: 天 3.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4.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5.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 时间: 天 6.中药离子导入□ 应用次数: 次,应 用时间: 天 7.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间: 天
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
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
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
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其他:
1.
好 □ 较好□
□(请注
2.
明)
3.
一般□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评价项目
依从
部分依 从
胸痹心痛的一般护理及辨证施护

一
耗伤 阳气 , 无 力抵 御 寒 邪 。每 日可 用 生 姜 、 干姜 、 肉桂 、 附子 等加 人温 水进 行 足 浴 。饮 食 方 面 忌 食 生 冷或 水果 等寒 凉之 物 , 宜食 温热 类食 物 , 饮 食 中可适 当加入 桂 圆 、 生姜 、 大枣、 茴 香 等温热 药 物 , 有 助于 扶 阳祛寒 。
辨 证 施 护
寒凝 心脉 证 : 此 证 型患 者遇 寒冷 天气 极易 导致 病情 加重 , 因此 应 做好 患者 的 防寒保 暖 , 保 证病 房 的温 暖 , 阳 光充 足 , 适 时 增添衣 物 , 注 意 防寒 , 同 时避 免 劳 累 , 以 免
痛、 心 律 失常 、 心 肌梗 死 等 疾 病 类 似 。胸 痹 心 痛属 于 内 科 中的 急症 、 重症 、 危症 。因此需 要 积极 的治疗 和 护理 。 现将 笔 者多 年来 有关 本病 的护 理体 会总 结如 下 。
良好 的 护患关 系 , 使 患者 产 生 信 任 感 和 安 全感 , 易 于将 自身 的想 法表 达 出来 , 对此 护 士再 给予具 有针 对性 的心 理疏导 , 有利 于逐 步 消除 不 良心 理 , 并 树 立 战 胜 疾病 的 信心 。另外 , 护 士 应 尽 可 能 减 少 外 界 因 素 对 患 者 的 刺 激, 保 证 患者情 绪 稳定 , 保 持心 情舒 畅 。 便秘 的护 理 : 胸痹 心痛 患 者 由于多 种原 因易 发生便 秘, 如排 便 困 难 、 排便 时用力过猛 , 易 导 致 心 脏 负 担 增 加, 症 状 加重 , 诱 发心 律失 常 和心脏 骤停 等 ] 。因此 , 护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以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严重者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细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多属本病范畴。
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
病证以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病机多为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瘀血等痹阻胸阳、脉络,使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及并发症的发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本院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了146例胸痹心痛患者,其中男87例,女59例;年龄32〜83岁。
治愈和好转128 例,病情加重5 例,反复发作8 例,死亡 5 例。
2一般护理2,1 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病情轻者可轻微下床活动,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1 周,气短、喘息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一切日常生活均需家属和医务人员协助。
指导患者定时大便,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适当应用缓泻剂。
避免大便时用力过大,以免导致猝死。
持续吸氧,流量3〜4L/ min,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1〜2L/ min,维持1〜7d。
2,2 病情观察护理给予心电监护,定期测血压、呼吸、脉搏,并做好记录。
特别是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时,要调整好滴速,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严密观察胸痛发作的诱因、典型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神色、汗出、尿量、脉搏,做到详细准确的记录。
疼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吗啡、速效救心丸等镇痛剂,及时解除疼痛。
也可针刺心俞、神门等穴位。
本病常在夜间发作,故应加强夜间巡视,发现有发作先兆时,可预防性用药。
若患者出现胸痛剧烈,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发绀,表情淡漠,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胸痹心痛的辨证施护

2 积极心 理疏 导
胸痹 是 由于正 气 亏虚 、 浊 、 血 、 滞 、 痰 瘀 气 寒凝 , 而 引起 心 脉痹 阻不 畅 , 临床 以膻 中或在 胸 部发 作 性 憋 闷 、 痛 为 主要 症状 。 中医认 为 此症 以本 虚 标 实 疼 为 主 , 复 杂 的 临 床 表 现及 病 理 变化 , 疗 从 整 体 有 治 辨 证 论 治 出 发 ,以传 统 中 医理 论 参 照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 证 与 辨病 相 结 合 , 辨 同时 辨 证施 护 , 强 护 理 , 加 可 明显提 高疗效 。 胸 痹 心 痛是 慢性 心 系疾 病 , 强 中医辨 证 施 护 加 对 本 病 的康 复 以 及 预 防 复发 方 面起 重 要 作 用 ,黄 《
七 情 之 变 化 , 响肺 腑 精 气 之变 化 , 情 志 所 影 但 伤 , 然 首先 影 响心 神 , 必 然后 作 用 于相 互 脏腑 , 精 至 气 代 谢失 常 , 机紊 乱 而发 病 。七 情 变化 对 病 情 具 气
有两方面的影 响 , 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 , 绪积极 情
乐观 , 情反应适当 , 七 当怒 则 怒 , 当悲 则 悲 , 而 不 怒 过, 悲而不 消 沉 , 有利 于 病情 好 转及 治 愈 ; 是 加 重 二 病情 , 绪消沉 , 观失望 , 七情异常波动 , 情 悲 或 可使 病 情加重 或恶 化 。
新疆 中医药
21 0 0年 第 2 8卷 第 2期 ( 总第 16期 ) 2
5 9
胸 痹 心 痛 的 辨 证 施 护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王晓丽1 娄丽鹰2(1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 130021;2吉林长春市中心医院130061)【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404-02胸痹心痛是指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而引起心脉挛急,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多属本病范畴。
我科为心病科,自2007年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以来,通过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对病人实施辨证施护,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一般护理1.1病室环境病室保持安静,避免一切噪音,光线宜偏暗,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限制探视,以避免一切不良情绪刺激。
1.2情志护理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不安情绪,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和忙乱,以免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其病情。
并告知家属共同配合,创造一个和谐舒畅的环境。
1.3饮食护理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要少食多餐,避免过饥和过饱。
1.4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或热服,一般药物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剂量服用。
胸痛时,应记录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时间。
2 辨证施护2.1心血瘀阻证2.1.1严密观察患者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1.2患者心痛发作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2.1.3饮食宜少食多餐,不应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胸痹心痛中医诊疗指南※

胸痹心痛中医诊疗指南※1.辨证论治:(1)气机不畅型: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
治疗时应疏通气机,舒缓症状。
可选用香附、半夏、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
(2)心血瘀滞型: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辐射至左臂、肩背等部位。
治疗时应活血化瘀,缓解症状。
可选用桃仁、川芎、红花等药物进行治疗。
(3)气血两虚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伴有面色苍白、乏力、气短等。
治疗时应补益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可选用黄芪、当归、党参等药物进行治疗。
2.调养饮食:(1)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症状。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微循环。
(3)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调节血脂、血糖水平,维持心血管健康。
3.心理调适:(1)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焦虑等情绪波动,以减轻胸痹心痛的发生。
(2)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疲劳或过度劳累,以免引起气机紊乱,加重症状。
(3)学会放松:可以通过冥想、休闲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胸痹心痛的不适。
4.生活习惯调整:(1)适量运动:可以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心血管功能。
(2)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胸痹心痛的发生。
工作时间过长的人应适时起身活动,做适当的伸展运动。
(3)避免过度饮食:过量饮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加重胸痹心痛的症状。
饭后宜保持适当的饱腹感,不宜过饱。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和中医师的诊断进行制定。
此外,请勿自行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1 . 2 . 3 辨证用 药 护理 寒凝 心脉 证护 理 以祛 寒止 痛 、 活血 通 阳 , 选 方 当归 四逆 汤 , 细辛 、 桂枝 、 当归 、 白芍 、 通 草、 大枣 、 甘 草 。每 日 1剂 , 水煎适量 , 热药服用, 因 热 药 有散 寒作 用 , 用 于寒 凝 心 脉 尤 为 适 宜 。痰 浊 闭 阻证 护 理 以化痰 散结 、 通 阳泄 浊 , 选 方 瓜 蒌薤 白半 夏汤 , 瓜 蒌、 薤 白、 枳实、 清半 夏 、 厚朴 、 茯苓 、 桂枝 、 甘草 、 干姜 、
外, 护 理 的作用 对 患 者 的 预后 也 非 常重 要 。 本 次研 究 对胸 痹 心痛 患者进 行 了 中医辨证 施 护 , 取 得显 著疗 效 ,
现报 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1 2年 8月 . 2 0 1 4年 1月 在 我
・
2 0 0 6。
光明中医 2 0 1 5年 9月 第 3 0卷 第 9期
C J G MC M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5 . V o l 3 0 . 9
胸 痹 心 痛 患 者 中医辨 证 施 护体 会
张 俊 丽 马 添 宏
摘要 : 目的 观察对胸痹心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 6 2例胸痹心痛患者, 在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护 理。结果 6 2例经过中医辨证施护后, 总有效率为9 5 . 2 %, 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对胸痹心痛患者行 中医辨证施护, 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胸痹心痛;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
1 . 2 护 理 方 法
细 辛等 。 日 1 剂, 水煎 适 量 , 分 早 晚温 服 。瘀 血痹 阻 证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胸痹心痛病,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情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后缓解。
胸闷、胸痛呈发作性,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而诱发,乏力,气短,心悸,汗出。
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弱或沉缓或结代。
②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口干,便干。
舌暗红少津或苔少,脉细弱或结代。
③痰阻血瘀证。
证候:胸脱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或仅胸闷,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Q④气滞血瘀证。
证候: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略或紫暗,苔白,脉弦。
⑤寒凝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绞,遇寒发作,甚则胸痛彻背,肢冷汗出。
舌淡暗或青紫,苔白腻,脉沉细涩或沉紧。
⑥热毒血瘀证。
证候:胸痛,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
舌紫暗或暗红,舌下脉紫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3)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协助其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5)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6)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的部位。
②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8)给药护理:中西药之间间隔30分钟左右,中药汤剂宜温服。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及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及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法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熟悉中医知识,了解中医治疗方法,为冠心病心绞痛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胸痹心痛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表现为本虚(气虚、阳虚多见)标实(血瘀、痰浊多见),心脉痹阻是病机关键。
但胸痹心痛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凝、气滞、痰浊、瘀血等可相互兼杂或互相转化,心之气、血、阴、阳的亏虚也可相互兼见,并可合并他脏亏虚之证,病程长,病情较重;又可变生瘀血闭阻心脉、水饮凌心射肺、阳虚欲脱等危重证候。
因此,临床治疗本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灵活掌握,辨证论治,不可执一方一法而通治本病。
一、胸痹心痛病的辨证要点1.辨疼痛部位局限于胸膺部位,多为气滞或血瘀;放射至肩背、咽喉、脘腹、甚至臂属、手指者,为痹阻较著;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多为寒凝心脉或阳气暴脱。
2.辨疼痛性质是辨别胸痹心痛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主要参考,临证时再结合其他症状、脉象而作出准确判断。
属寒者,疼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得冷加剧;属热者,胸闷、灼痛,得热痛甚;属虚者,痛势较缓,其痛绵绵或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属实者,痛势较剧,其痛如刺、如绞;属气滞者,闷重而痛轻;属血瘀者,痛如针刺,痛有定处。
·3.辨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瞬间即逝者多轻,持续不止者多重,若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休者常为重病或危候。
一般疼痛发作次数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比,即偶发者轻,频发者重。
但亦有发作次数不多而病情较重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具体分析判断。
若疼痛遇劳发作,休息或服药后能缓解者为顺证,若服药后难以缓解者常为危候。
二、胸痹心痛病的治疗法则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病机特点,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本虚宜补,权衡心之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心气、温心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理气化痰。
胸痹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

1 0 1.
Cl ia o r a f i e eM e ii e2 1 V 1 3 i c l u n l Ch n s n J o d cn 0 1 o ()
.
N .9 o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胸 痹 病 人 的 中 医辨 证 施 护
T CM ifr n it nn ri go h s anp t n s d fee t i u sn f e t i ai t ao c p e
陈丽芸
( 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 州,4 0 0 郑 5 07)
中图分类 号:R 5. 26 2 2 【 摘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80 (0 1 901. 证 型:B G 64 6 21 )1.100 7 2 D
要 】 胸痹是 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 , 态或 动态下均可发 病,如得 不到及 时有效 的救治 ,常危及生命 ,在临床 治 静
p te t l c ft l n fe t e te t n ,wh c l o tn t r ae i g l e a d f c s g o a e c n i r v r ame tr s l n ain s a k o me y a d e ci r ame t i v ih wi f h e tn n i , n o u i n c r a mp o e te t n e u t i l e f n s c i ia e t n . h s a e u l c l r a me t T i p p r mma i e u sn x e i n e f h s an p te t o g n r l a ea d d ae t a u sn . n t s rz dn r i g e p re c s e t i ain s r m e e a r n i l ci l r ig o c p f c c n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_方案

2023
PART 02
中医护理原则
REPORTING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指从整体出发,全面评估 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于胸痹心痛病 患者,整体护理包括关注患者的病情 状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 态等方面。
VS
具体而言,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病 情状况、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 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 习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
中药膏方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膏方, 注意用药剂量和方式。
中药注射剂
关注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 敏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中西药合用
指导患者正确中西药合用,避 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
发生。
2023
PART 0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REPORTING
穴位按摩
总结词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缓解胸痹心痛症 状。
2023
PART 03
中医护理措施
REPORTING
生活起居护理
01
02
03
04
起居规律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环境适宜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和湿 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太 极拳、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 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
详细描述
根据中医理论,选取心俞、内关等穴 位进行按摩,可以调和气血、舒缓疼 痛。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舒 适为宜。
拔罐疗法
胸痹的辩证施护原则

胸痹的辩证施护原则胸痹的辩证施护原则(1)一般护理:①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
②严密观察病人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测试并记录。
③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
病人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
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⑤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报告医生。
⑥胸痹患者必须戒烟、慎饮酒。
⑦心痛发作进可采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
(2)阴寒证:①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③胸痛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
④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
可饮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葡萄酒,以通阳散寒活络。
⑥针刺止痛时可要用温针法或灸法。
(3)痰浊证:①按一般护理有关内容。
②饮食宜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
③肥胖病人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食品及甜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食物。
④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丹。
(4)血瘀证:①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发作心痛不重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行气活血而化瘀。
③心痛作时可予以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心痛丸1粒嚼服,或服用三七粉1.5g,沉香粉1.5g行气活血化瘀。
或丹参片5片活血止痛。
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
④平时可每日小酌红花酒30ml以活血。
⑤观察胸痛发作的性质、程度,若痛剧、心慌、气短、唇紫、手足冷,可能为真心痛之征,要立即给氧气(吸入较高流量2~3l/分钟)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求准备,密切观察血压、脉象、面色、肢温变化,配合抢求,作好记录。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及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及辨证分型治疗胸痹心痛病是指胸部疼痛及不适感,一般发生在心前区,疼痛呈压迫、榨挤感,可伴有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病常由于痰火郁结、心气不足、心脉失养或心阳不亢等因素引起。
在中医辨证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可以对胸痹心痛病进行相应的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寒热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胸痹心痛可分为寒痹和热痹两种类型。
寒痹胸痹心痛多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寒凉地区,疼痛多为胀痛,可加重受寒、饮冷食物后或情绪波动时。
热痹心痛多见于气温高、饮食过热、过度劳累等情况下,疼痛多为灼热感,可加重于夜间。
2.辨气虚实胸痹心痛也可分为气虚和气实两种类型。
气虚胸痹心痛多伴有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虚证表现。
气实胸痹心痛多伴有胸闷气促、腹胀便秘、口苦口渴等实证表现。
3.辨痰火痰火郁结也是导致胸痹心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痰火胸痹心痛多伴有口苦口干、烦躁易怒、舌苔黄腻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进行治疗:1.温经化痰法:适用于寒痹胸痹,可选用温性药物如生姜、附子等进行调理,以温阳化寒,化痰平喘。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温经逐寒汤、温陈汤等。
2.益气补阳法:适用于气虚胸痹,可以选用补气血、温补心阳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进行调理,以益气健脾,补充心阳。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气汤、补中益气汤等。
3.清热化痰法:适用于热痹胸痹,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药物如黄连、枳实等进行调理,以清热化痰,降火平喘。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消炎颗粒、清心降火汤等。
综上所述,胸痹心痛病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包括辨寒热、气虚实和痰火等,辨证分型后可以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的合理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李会琼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第06期
关键词:胸痹;心痛;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79-02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以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严重者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细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多属本病范畴。
其发病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有关。
病证以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病机多为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瘀血等痹阻胸阳、脉络,使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及并发症的发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
本院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了146例胸痹心痛患者,其中男87例,女59例;年龄32~83岁。
治愈和好转128例,病情加重5例,反复发作8例,死亡5例。
2一般护理
2,1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病情轻者可轻微下床活动,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气短、喘息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一切日常生活均需家属和医务人员协助。
指导患者定时大便,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适当应用缓泻剂。
避免大便时用力
过大,以免导致猝死。
持续吸氧,流量3~4L/min,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1~2L/min,维持1~7d。
2,2病情观察护理给予心电监护,定期测血压、呼吸、脉搏,并做好记录。
特别是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时,要调整好滴速,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严密观察胸痛发作的诱因、典型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神色、汗出、尿量、脉搏,做到详细准确的记录。
疼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吗啡、速效救心丸等镇痛剂,及时解除疼痛。
也可针刺心俞、神门等穴位。
本病常在夜间发作,故应加强夜间巡视,发现有发作先兆时,可预防性用药。
若患者出现胸痛剧烈,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发绀,表情淡漠,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3情志护理《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
后世进而认为:“七情之由作心动”。
说明情志失调与胸痹心痛的发生和病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重视精神的调摄,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过度激动或喜怒忧思,是情志护理的关键。
(1)要注意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生活上给予周到照顾,各种检查动作要轻,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向患者介绍本科室成功治愈好转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发生的病因和诱因及预后,使患者了解调节情志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3)介绍一些增加舒适和放松的方法,有利于心理调适和疾病的恢复。
2,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高热量,要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急性期以半流质为主,病情稳定后应适当多食一些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等。
适当食用酸味、甘味的食物以益心补心。
忌食肥甘生冷、油腻,提倡戒烟限酒。
3辨证施护
根据胸痹心痛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分为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血瘀阻、心气虚弱、心肾阳虚5型,辨证施护措施如下。
3,1寒凝心脉型①护理原则为通阳开痹。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在天气骤冷或阴雨之日,应及时增添衣被,若畏寒甚,则可适当提高室温或放置热水袋,以缓解患者疼痛及畏寒症状。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尽量少暴露患者。
②饮食以温阳散寒为原则,禁食生冷瓜果等寒凉之品,宜吃温热食物以温阳散寒。
中药应热服,水果可煮后食用。
3,2痰浊内阻型①护理原则为通阳豁痰。
病室安静向阳,不宜潮湿。
②此型多因饮食不当所致,故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饮食以通阳泄浊为原则,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酒,少食甜食和肥甘油腻之品。
可进萝卜粥以起到化痰开窍之功。
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免损伤脾
胃,助湿生痰加速病情发展。
肥胖者酌情控制饮食量,以减轻体质量,减少痰浊内生。
③对咳嗽痰多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以豁痰除瘀。
3,3心血瘀阻型①护理原则为化瘀通络。
此型多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故情志护理更为重要。
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情志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尤其对年老患者应注意态度和蔼,耐心解释,解除忧虑和恐惧心理。
②中药宜热服,以利活血化瘀、温阳补气。
若胸痛甚者,除吸氧外,可服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低盐、低脂、营养丰富之品为原则,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并要少吃多餐。
适当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平素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3,4心气虚弱型①护理原则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体力许可时适当活动,以不引起心痛为度,忌劳累。
②饮食宜予补气养阴之品。
③此型患者多为久病者,情绪多表现为焦虑、忧郁,护理上要多关心体贴,善于劝导,稳定患者情绪,发挥情志调护及药物治疗的双重效应。
④对阴虚阳亢较重者,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以防阳升风动而发生中风。
⑤自汗、盗汗多者,应及时擦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而感冒。
⑥头晕发作时宜卧床休息,起坐动作不宜过快,少做旋转、弯腰等动作,头晕严重者设专人看护,进行全面的生活照顾。
3,5心肾阳虚型①护理原则为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绝对卧床休息。
待症状缓解后再适当活动。
②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温阳补血补气之低盐食物,忌辛辣、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少食多餐。
③水肿者不宜站立过久,卧床休息时下肢宜抬高15~30°,重度水肿者应保护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神志不清、手足冰冷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⑤保暖,注意加衣服,预防感冒。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