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第二课时教案
【K12学习】新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 交响曲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新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交响曲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第2课交响曲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总第4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2.通过感受与表现,学生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各个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能够感受音画作品的美,能够对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能感受音乐的各要素,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情绪。
教学难点:对音乐主题的听辨和把握。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唱法,直观教学法,体会法,实践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管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音画,谁用自己的语言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音画。
(教师出示音画定义)师:出示一幅图画,并提问:观察到了什么?这里有三段音乐,选择一段音乐适合这幅图画?(教师播放三段音乐)师:今天我们来听赏一首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引入课题。
二、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师:提问:首先我们来听第一部分,听音乐有几个音乐主题?(教师出示音乐主题:A B)生:聆听音乐并思考有几个音乐主题。
师:出示一段文字,简要介绍这段音乐内容:在中亚细亚单调的沙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曲调。
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恙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师:现在我们来听俄罗斯歌曲的曲调,提问:主题演奏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表现了什么画面?(教师播放第一主题)生:聆听音乐并思考。
师:(教师出示主题——2次,乐器——单簧管/圆号,画面——辽阔,寂静的草原)师:现在我们唱一唱这段俄罗斯曲调,提问: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教师弹琴,带领学生用“U”模唱旋律)师:我们请单簧管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段,再次感受一下。
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精品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推荐)
1.聆听音乐,东方商队音乐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音色、调性有有变化?
2.跟着音乐一起甩丝带表现轻松愉悦的东方商队。
提示学生当音色、调性变化时,动作幅度随之变化。
【ab对位】
1.你觉得下面哪组线条更适合表现这段音乐?为什么?
2.看乐谱,师介绍对位。
3.生随着音乐,用双手画旋律线体验两个主题对位,感受音乐形象。
从音乐的写作手法入手,用双手跟着音乐感受、体验主题ab对位,表现出
的俄罗斯军队保护着东方商队,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着行走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形象。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场景图片
节奏
旋律
主奏乐器
a
图片一
疏松
宽广悠长
单簧管、圆号
b
图片二
密集
神秘而忧郁
英国管
【a2+a3+a4】
1.你能听到熟悉的旋律吗?请用动作来表现。
2.这段音乐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力度有没有变化?
主题旋律出现3次,力度由弱渐强,分别由单簧管、圆号、乐队分别奏出。
3.跟着音乐,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加上拍腿动作,用动作的叠加体验由远至近的俄罗斯军队。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 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教学设计
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熟悉并背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曲调,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2、初步了解交响音画体裁。
3、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学情分析五年级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的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常规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堂课的教学,贯穿于每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
4教学过程4.1 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开场白:今天欢迎同学们来到这里和老师一起上一节欣赏课,我们一起聆听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幻灯片)师:首先播放两段音乐,你们听听这两段音乐的情绪与那幅画面感觉是想符合,然后用一个词语形容它。
(出示幻灯片)、播放两段音乐片段(幻灯片)出示情绪图片(幻灯片)生:①宁静②忧郁师:这两段音乐是来自俄罗斯伟大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段主题。
那什么叫作交响音画呢?b、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交响音画概念。
(出示幻灯片)师:总结交响音画:简单说就是在聆听作品时眼前会产生画面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出示课题)活动2【活动】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2、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师:老师把这首乐曲分成五段听赏,同学们根据音乐的情绪来连线。
(出示幻灯片)、听到第二段音乐时请学生用康佳鼓学习模仿马蹄和骆驼的音乐。
师:听到这里老师请一位同学来选择一些图片把它贴到上面,来还原当时的情景。
你们根据音乐的情绪来选择相应的图片,还原当时的画面,在这里选出4图片张。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一首著名的交响音画,也是交响音画中的一个极品。
但是由于鲍罗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这首作品几乎没有学生知道。
这首音乐是一首“标题”作品。
作者曾在总谱上写了一段说明文字:“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
可以听见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音调。
一支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安详的曲调和谐的交织在一起,他的回声长时间萦绕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远方。
”与其它的欣赏课不同,作者这段话概括了这首乐曲所要刻画的音乐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赏课中作为重点分析的音乐形象就无须再费力了。
我把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而欣赏这样的交响曲,更要难上加难。
一是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再有学生的兴趣取向决定了学生对这种很难听得懂的音乐不是那么感兴趣。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于问题的设计,即提出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交响音画的概念,并能够为不同的旋律选择合适的画面。
2、了解作曲家鲍罗丁,通过对乐曲两个主题音乐要素的分析,引领整个画面的故事发展,并能够演唱主题旋律。
3、引导学生为作品写标题,了解什么是标题音乐并拓展不同的作品。
三、重难点1、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熟悉主题旋律,能够演唱,为作品写标题。
四、教学过程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A.播放一首交响乐作品,提问:这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乐曲?B.播放歌曲《当兵的人》、《春天的故事》、《爱我中华》,设问:这三首歌分别是描写了什么?〔交响音画是交响音乐的一种形式。
第二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第二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聆听。
了解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
2、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旋律,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画。
进一步了解交响音画体裁。
4、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主要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像音乐描绘的画面。
2、分析比较两个主题,体会其风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出示《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师问:画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两种人?(二)音乐欣赏1、画给我们视觉享受,音乐能给我们听觉享受。
感受聆听;你认为下面那段音乐描写哪个人物形象?(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学生区分,并说说理由。
(2)师归纳,解说:第一段音乐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
第二段音乐是代表土著商队的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2、解释音乐出处: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专门为此写了一部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3、欣赏全曲要求:(1)你听到主题1和主题2各出现几次,请在课本上标好出现的顺序。
(2)每次出现时,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乐器等有什么变化,给你带来怎样的听觉感受?4、介绍鲍罗丁的生平及主要贡献:是作曲家,有机化学教授、医学博士。
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草原上》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草原上》教案一. 教材分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交响乐作品,由俄国作曲家鲍罗丁创作。
这首乐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情景。
通过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了解交响乐的特点,同时也能增长对中亚细亚草原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和中亚细亚草原相关的文化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交响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使学生能够描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增进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并理解《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形象。
2.难点:对乐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音乐形象等。
2.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乐曲中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准备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3.准备乐曲分析的相关资料,如乐谱、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语言,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如乐曲中的主题、旋律等,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音乐形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对乐曲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文化背景,如作曲家、创作背景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2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名师制作优质教案1 花城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2.通过感受与表现,学生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各个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能够感受音画作品的美,能够对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能感受音乐的各要素,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情绪。
教学难点:对音乐主题的听辨和把握。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唱法,直观教学法,体会法,实践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管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音画,谁用自己的语言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音画。
(教师出示音画定义)师:出示一幅图画,并提问:观察到了什么?这里有三段音乐,选择一段音乐适合这幅图画?(教师播放三段音乐)师:今天我们来听赏一首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引入课题。
二、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师:提问:首先我们来听第一部分,听音乐有几个音乐主题?(教师出示音乐主题:A B)生:聆听音乐并思考有几个音乐主题。
师:出示一段文字,简要介绍这段音乐内容:在中亚细亚单调的沙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曲调。
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恙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师:现在我们来听俄罗斯歌曲的曲调,提问:主题演奏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表现了什么画面?(教师播放第一主题)生:聆听音乐并思考。
师:(教师出示主题——2次,乐器——单簧管/圆号,画面——辽阔,寂静的草原)师:现在我们唱一唱这段俄罗斯曲调,提问: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教师弹琴,带领学生用“U”模唱旋律)师:我们请单簧管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段,再次感受一下。
【教案】湘教版音乐五下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关键字】教案《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l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掌握交响音画的概念.2、能熟悉《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曲调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能分辨出对位乐段两主题。
3、能积极参与实践和创作活动从而加深对《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l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
2、欣赏分辨两主题对位乐段。
l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学生带好圆珠笔l学情分析略l教材分析关于常德大提琴教学《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1880年俄国作曲家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的鲍罗丁为了庆祝亚历三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行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
后来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作品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并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
这是一首标题交响诗作品--交响音画。
乐曲为A大调开始在万籁俱寂之中小提琴以空旷的八度泛音E属持续音的重叠在高音区奏出长达九十小节的单调长音构筑成的微弱背景一下把人们带到了无涯的亚细亚荒漠。
在长笛和双簧管的三小节过度之后单簧管柔和沉郁地唱出了本曲的第一支旋律俄罗斯曲调A主题。
颇具特色四、五度旋律跳进节奏的疏松速度的缓慢使这支宽广悠长的民歌为杳无人迹的荒原带来一点生机。
接着在该旋律的属方向圆号声部传来这支民歌的朦胧回声与小提琴背景交织在起把人们的视野延向遥远的天际。
这时大提琴与中提琴相互交织并且八度重复的拨弦而管乐则交替的奏响了五度的A和E空旷而神秘把行商的脚步声和单调的驼铃声送入耳畔。
在16小节的脚步声后英国管奏出了那支迷人的东方小调风格的旋律。
精巧的装饰音与三连音及旋律音的级进把音乐主题打扮得细腻秀美楚楚动人神秘而忧郁。
在圆号与单簧管形成的和声背景下它那简洁地乐节犹如坎坷的步履小心翼翼的跋涉于中亚细亚荒漠的草原上。
五年级音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教学设计
第2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编写意图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重点为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编者意图通过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的学习,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同时,这也是对上一课“音乐的织体”学习内容的延续。
编者在本课还安排了学吹竖笛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掌握新知识“7”、“i”的吹奏,并能运用所学过的音吹奏本课两首歌曲。
本课作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在听赏过程中,让学生听辨乐曲中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体验音乐美感,循序渐进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进而领悟作品音乐体裁交响音画所刻画出的特定音画形象。
选取这一作品,不仅因为它是交响音画的代表之作,更是编者有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接触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认知其所属的历史时期及相关作曲家,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以及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音乐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课目标(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内涵,提升审美感知。
(2)能够听辨及哼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感知复调织体的美感;基本了解交响音画的体裁;初步认识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学会竖笛“7”和“i”的吹奏指法。
(3)能够让学生在感知和学习过程中,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实践,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
第二课时学吹竖笛第四单元,学习“7”和“i”的吹奏指法。
●教学重点能够辨别及哼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体会音乐意境并感知复调织体的美感,基本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学吹竖笛,正确掌握7和i的吹奏指法。
●过程与方法建议一、欣赏《在中原亚细亚草原上》(一)导入1、方法一:听、赏导入欣赏世界名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思考:如果给这幅油画配乐,你会选择以下哪段音乐?播放几种风格不同的音乐(包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音乐),让学生在感知中理解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引出作品的学习。
(花城版)音乐五下第2课在中亚西草原上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五下第2课在中亚西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乐五下第2课在中亚西草原上》是一首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
歌曲以中亚西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西部草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欣赏和演唱一些简单的民族歌曲。
然而,对于中亚西草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音乐风格,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亚西草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在中亚西草原上》,并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如散板、附点音符等。
2.歌曲情感和意境的把握,以及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中亚西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旋律、歌词等方面,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教学法:通过与其它民族歌曲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亚西草原地区的音乐特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料:关于中亚西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乐谱:歌曲《在中亚西草原上》的乐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演示。
4.教学道具:如草原模型、牛羊模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中亚西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中亚西亚草上》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聆听。
了解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
2、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能熟悉《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旋律,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画。
进一步了解交响音画体裁。
4、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主要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像音乐描绘的画面。
2、分析比较两个主题,体会其风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出示《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师问:画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两种人?(二)导入新课1、画给我们视觉享受,音乐能给我们听觉享受。
感受聆听;你认为下面那段音乐描写哪个人物形象?(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学生区分,并说说理由。
(教学意图: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而且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
这也正是体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师归纳,解说:第一段音乐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
第二段音乐是代表土著商队的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说过: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
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3)唱旋律:A、出示主题1旋律,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B、出示主题2旋律,学生用“lu”音来模唱旋律::2、解释音乐出处: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专门为此写了一部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习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章节介绍:本章将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生将学习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并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2.2 教学重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3.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理解。
3.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草原上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动植物如何适应草原环境。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4.2 图片和视频:收集一些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4.3 地图和地球仪:准备地图和地球仪,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情况。
5.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第二课时教案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音乐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学习竖笛,正确掌握7”和“i”的吹奏方法。
(2)完成2首小乐曲的吹奏重点进一步学习竖笛的基本吹奏方法。
难点掌握7”和“i”的吹奏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问题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竖笛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
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的固定在发音窗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
2.知识回顾。
教师展示八孔竖笛指法示意图。
思考老师所说回答问题。
复习八孔竖笛指法引出本节内容讲授新课师:同学们谁还记得“6”的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一.复习“6”的吹法。
1.空笛练习“6”的指法。
2.空笛练习“6”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二.学习“7”和“i”的吹奏方法。
1.“7”的吹奏方法:在“6”的基础上,松开中指,打开2号音孔。
2.“i”的吹奏方法:松开食指,打开1号音孔。
三.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以下4段曲子四.乐曲吹奏唐老伯有个小农场1.识读乐谱。
2.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用“tu”音哼唱学生声部的旋律,感受在竖笛吹奏时的气息位置和吐气位置。
3.乐曲吹奏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1)前4小节要吹奏的连贯(2)9—12小节要吹奏的稍微短促、跳跃点,音符不要吹的太饱满(3)最后4小节也要注意吹奏连贯五.乐曲吹奏《加花变奏》。
1.识读乐谱。
2.做一做。
(1)跟着伴奏音乐一边击拍一边视唱配合老师完成复习活动学习“7”和“i”的吹奏方法练一练吹奏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吹奏《加花变奏》。
为“7”和“i”的吹奏方法的学习做好铺垫巩固我们学习过的内容。
复习巩固5,6,7这3个音复习巩固5,6,7,i这4个音。
注意7 和i这两个音的转换(2)用“tu”音哼唱学生声部的旋律,感受在竖笛吹奏时的气息位置和吐气位置。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培养学生对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认知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亚地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1)中亚细亚草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2)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挑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2)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基本情况;(2)收集关于中亚地区的资料,如图片、新闻报道等;(3)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中亚地区的资料。
2. 讲授新课:(1)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讲解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主要特点;(3)分析中亚细亚草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4)讨论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挑战。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中亚细亚草原的保护、开发等问题展开讨论;(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点评、提问。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亚细亚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2)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亚地区,提高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推荐一位中亚地区的名人或景点,介绍其特点和魅力。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示范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唱主题旋律,并对乐曲曲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对交响音画有初步印象。
3.了解俄国作曲家鲍罗丁。
教学重难点1.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唱主题旋律,并对乐曲曲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对交响音画有初步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中亚细亚草原风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我们去看一看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吧。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二、新课1.歌曲介绍《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俄国音乐家鲍罗丁写的一首交响音画。
在1880年,为庆祝沙皇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登基25周年,彼得堡大歌剧院准备上演一部舞台剧,这首著名的交响音画就是剧中的一段音乐。
作者成稿后将其题献给李斯特,并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曲。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
2.聆听歌曲,思考: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赏析,鼓励同学们想象情境并表达出来,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及表达能力。
3.鲍罗丁亚历山大·鲍罗丁(1833年-1887年)出生在圣彼得堡,也去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化学家。
十九世纪末俄国主要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之一。
格鲁吉亚(前苏联共和国之一)王子的私生子,当时将他登记成某个奴隶的孩子。
从小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钢琴演奏,但是他专精的领域还是在化学,直到1863年才开始正式的作曲训练,当时他的老师是米利·巴拉基列夫。
1869年巴拉基列夫指挥了鲍罗丁第一首交响曲,同年开始编写第二首交响曲。
这首新的作品虽然在首演失败,匈牙利的李斯特却为他安排另一场1880年在德国的演出,也因此他的名声传出了俄国。
由于他周日都在实验室工作,只能于星期天作曲,因此又名星期天作曲家。
1887年02月27日去世,葬在俄国圣彼得堡。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草原上教学设计花城版+粤教版
第二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草原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在欣赏交响音画作品中带来的美感及精神上的愉悦。
2、基本了解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体会音乐意境及特定的音画形象;认识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熟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感受这两个主题各自的风格和美感。
3、两组同学跟随着乐曲同时哼唱两个不同的主题,从中体会复调织体的美感以及在乐曲中发挥的作用。
2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欣赏曲目是不错的,扩大了学生的欣赏范围。
3重点难点1、熟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感受这两个主题各自的风格和美感。
2、基本了解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体会音乐意境及特定的音画形象;认识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
3、从中体会复调织体的美感以及在乐曲中发挥的作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同学们请看,杨老师这有一幅油画,让我们来欣赏下,在以下三段音乐中寻找与油画最想一致的音乐。
聆听音乐后,询问,你们听出来那段音乐最为一致呢?为什么?有不同的意见吗?你们的听辨能力可真厉害,对的,就是第三段音乐,它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活动2【讲授】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现在让我们了解下什么叫交响音画吧?(它是以绘画为体裁,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诗,可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
)我们刚才了解到了交响音画,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下音乐有几个主题?为什么?有何不同的意见吗?同学们,你们听得可真仔细,这首曲子的主题是2个,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主题吧。
首先,我们来学习下俄罗斯歌曲风格的主题,A、初次聆听音乐B、再次感受音乐C、用“LU”哼唱歌曲旋律俄罗斯风格主题。
大家表现还不错哦,让我们来学习下古老东方歌曲风格主题,A、初次聆听音乐B、再次感受音乐C、用“LA”哼唱歌曲旋律俄罗斯风格主题。
现在是考验大家接受能力的时候了,我们将要完整聆听音乐,当第一、二主题出现时,请大家用“LU”和“LA”哼唱,并随音乐画旋律线,在心中冥想歌曲给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