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乙炔气——氧气瓶爆炸事故
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
Those who live yesterday lose the past, those who live tomorrow lose the future, and those who live today havethe past and the future.模板参考(页眉可删)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事故经过:某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
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
王某接枪后,随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
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
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
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下午15点30分左右,电焊工赵某用电焊机焊接2号罐顶护栏立柱时,该罐发生爆炸,固定罐盖的68根直径14毫米的螺栓全部被拉断,235公斤的罐盖向西飞出20.8米,致使现场作业的4名职工死亡,多人受伤。
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没有将乙炔气关严,焊工王某将漏气的割枪插入2#贮罐,致使乙炔气泄露至2号罐内,并与罐内空气混合,到达爆炸极限。
赵某用电焊机打火施焊时,罐体局部高温,引爆罐内混合气体。
2、间接原因⑴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动火审批制度、罐内气体浓度监测制度等;⑵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更谈不上现场交底;⑶现场管理混乱,为赶进度,操作违反工艺流程,如无清罐记录,不开罐通风换气就进行明火作业;⑷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⑸职工安全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如:明知乙炔气泄露,不检查,不分析;割枪随意外借、乱放;施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用一般的起重、安装、焊接操作技术工人来从事危险性极大的化工设备拆迁和安装,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
气瓶爆炸事故及教训
整个充装站被摧毁, 2 名操作工死亡。
工段两只氧气瓶爆炸, 4 人死亡, 并引发火
·1991 年 10 月 23 日, 在上海川沙县高 灾。
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 某公司临时工黄某
·1996 年 9 月 6 日, 河北省迁安县首钢
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 又借管子钳等工 三建公司机修车间外正在维修一台大型履带
低温与特气 1999 3
47
·1993 年 2 月 21 日 9: 30, 山东沂南县 情况还较普遍, 应严格持证上岗。
大庄镇氧气经营处 4 只气瓶同时发生爆炸,
·氧瓶氢瓶混充, 没有专瓶专用。 在气
当场炸死 2 人, 重伤 1 人。经分析, 4 只气瓶 瓶爆炸死亡事故中, 氢氧站混充占很大比例。
事故。
4 只氧气瓶中的一只发生严重爆炸, 死亡 1
·1997 年 7 月 8 日, 青岛市某氧气厂在 人。该瓶已超期 8 年零 2 个月, 夏天气温高,
充氧时, 两只氧气瓶突然爆炸, 造成 2 人死 车运时, 无任何遮盖, 卸车时又野蛮装卸, 从
亡, 1 人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约 15 万元。事 车上 2114m 高处推下, 击中地上一只钢瓶而
体管厂赔偿损失 6317092 万元。
气; 其次是使用问题, 全用完后, 无余压, 没
·1995 年 12 月 7 日, 在宁波鄞县华邦 有关闭瓶阀便弃于海滩上, 涨潮后海水淹没
气体公司刚试装一个月的液氧充灌站, 一只 了气瓶并灌入瓶内, 充氧时又不作检查, 在
氧气瓶发生爆炸, 死亡 1 人, 重伤 2 人, 轻 太阳光曝晒下, 漏气而导致爆炸。
瓶充装规定》和劳动部劳锅字 (1989) 12 号 用时达到氢氧混合爆炸极限, 就会发生事故。
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正确、有效、快速地应对和处置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设施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维护生产稳定,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机械制造公司加工车间(以下简称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故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与方针1.3.1 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人身、设备、设施的安全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发生时造成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
1.3.2 统一指挥。
在车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设备设施恢复、应急救援、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1.3.3 分工负责。
车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督促相关职能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按照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车间范围内发生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时的人员、设备、设施出现意外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2 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及职责2.1 领导机构2.1.1 车间成立应对和处置发生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安全员办公室。
2.1.2 领导小组组长由车间主管全面工作的主任(吴学军)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王强)、副主任(陆斌)担任,小组成员由车间相关职能人员及各班组长(张培柱、高峰、陈晖、吴勇、罗辑、姚文杰、蔡兴永、刘淑芬、张培红)担任。
2.2 车间应对和处置发生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时领导小组职责2.2.1 领导车间在出现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处理、事故抢险、设备设施恢复、应急救援、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2.2.2 组织研究决定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乙炔氧气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乙炔氧气事故的能力,确保人员安全、设备完好、环境不受污染,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生产、使用、储存乙炔氧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等。
三、事故风险分析1. 乙炔氧气具有高度易燃易爆性,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 乙炔氧气泄漏会导致人员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 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单位主要负责人。
(2)副总指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等负责人。
(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消防员等。
2. 事故应急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
(2)救援组:负责事故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
(3)消防组:负责火灾扑救、灭火器材操作。
(4)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
(5)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
(6)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初步响应(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2)现场指挥组迅速了解事故情况,向总指挥报告。
(3)副总指挥根据事故情况,下达救援指令。
2. 全面响应(1)现场指挥组根据事故情况,组织救援组、消防组、警戒组、医疗救护组、信息报送组等开展工作。
(2)救援组迅速展开救援行动,疏散事故现场人员。
(3)消防组立即展开灭火行动,扑灭火灾。
(4)警戒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5)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信息报送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应急处置(1)切断事故源:迅速切断乙炔氧气输送管道,防止事故扩大。
(2)扑灭火源: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人员疏散:组织事故现场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4)伤员救治: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并送往医院治疗。
氧气乙炔案例
气瓶爆炸事故案例一、事故经过×年×月×日下午13时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一只400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
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就把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气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
再将环乙钢瓶底部的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
下午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
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伤者立即被送到市一院、二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
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派出7辆消防车、43名官兵赶赴现场,投入扑救抢险工作。
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市安委会、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质监局领导和区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国务院25号令规定,在当天成立了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区有关部门派员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分成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管理3个小组,开展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事故次日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两位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乡政府干部组成的社会稳定、善后处理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区党政联席会议,对事故善后处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市安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安监机构汇报了事故情况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进展情况。
二、事故原因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员到爆炸环乙钢瓶的产权单位、最近一次环乙的充装单位进行了调查。
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到现场进行了数次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的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专家意见。
1.直接原因(1)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的情况下,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座塞泄放瓶内环乙气体,且明知环乙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乙气体大量泄放,因环乙气体比空气重,沉伏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 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 *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防止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 2】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月初五〕20 时 30 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 15 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的许多建造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夫妇和同村年仅 27 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和施*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发展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穿插的现象发生。
【案例 3】*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 1998 年 10 月 8 日 10 时 40 分摆布, *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乙炔氧气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乙炔氧气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乙炔、氧气爆炸应急领导小组名单为应对工地施工区可能出现的乙炔、氧气爆炸情况,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以下消防预案,一旦发生事故,使全体员工和应急小组能有条不紊地按预先制定的消防预案进行实施,迅速及时地疏散人员,抢救财产,将火扑灭,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张庆东副组长:王相军胡凯组员:刘军李武刘林久高红军周水彬毛术贤施工区乙炔、氧气爆炸事故应急预案一:应急抢险的任务和目的为应对工地施工区可能出现的乙炔、氧气爆炸及伴随火灾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及预防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污染环境程度,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以下消防预案,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使全体员工和应急小组能有条不紊地按预先制定的消防预案进行实施,迅速及时地疏散人员,抢救财产,将火扑灭,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 应急抢险组织机构图应急响应小组组长张庆东副组长:(义务消防队队长)副组长:(急救组组长)王相军胡凯(安全员)组组组组组组员员员员员员刘李刘高周毛军武林红水术久军彬贤三. 抢险组织人员岗位职责1.应急小组组长职责:⑴.全面负责消防的应急指挥;⑵.参加公司定期组织的消防演练;⑶.监督、检查相关设备、材料的有效性、充足性;⑷.紧急情况发生时,负责现场总协调,及时掌握火灾引起的各方信息,并对环境污染带来的疾病和伤害烟雾、扬尘、污水、垃圾有害物等,作出相应对策,完成抢险、抢救工作;⑸.组织项目部进行消防知识学习,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志配置完善的消防应急措施。
2.副组长(义务消防队队长)职责:⑴.参加公司定期组织的消防演练,并在演练后向组长汇报演练效果,提出改进建议;⑵.作好日常检查,并保证消防设备、材料的有效性、充足性;⑶.紧急情况发生时,协调本组成员各尽其责,及时汇报险情,并作好抢险、抢救工作;⑷.如组长不在,接替组长职责;⑸.负责布置消防责任制度挂牌、消防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保存相关检查记录;⑹.负责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氧气乙炔爆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该事故一般发生在氧炔焊接、切割等作业过程中。
下面将对氧气乙炔爆炸事故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故概述氧气乙炔爆炸事故指的是在焊接、切割等工艺中,由于乙炔与氧气的混合物组成过量,造成气体混合物充满了可燃性气体,遇到火焰、火花等外部点火源引发爆炸。
二、事故原因1.操作不当:焊工在使用氧气和乙炔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没有正确调节氧气和乙炔的流量和压力,或者没有正确调节火焰的大小和形状。
2.管路泄漏:氧气和乙炔管路泄漏是氧气乙炔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管路老化、不当安装和使用、维修不及时等都可能导致管路泄漏,使气体混合物积聚到危险浓度。
3.点火源: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火花、明火、高温设备等点火源,一旦气体混合物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三、事故分析1.能量积聚:氧气和乙炔是强氧化剂和燃料,当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火焰。
如果气体混合物无法及时排出或者有堵塞的情况下,积聚的能量超过了安全限度,就会引发爆炸。
2.火焰传播:火焰传播是氧气乙炔爆炸事故中的关键环节,一旦火焰传播到燃烧区域,就会导致气体混合物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和压力,从而引发爆炸。
3.爆炸后果:氧气乙炔爆炸的后果严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同时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的爆炸事故。
四、事故防范措施1.加强操作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氧气乙炔操作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2.检修管路和设备:定期对氧气和乙炔管路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管路的完好无损,避免泄漏和积聚。
3.采取防火措施:在使用氧气和乙炔进行焊接、切割等操作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例如禁止吸烟、禁止火种等。
4.使用防爆设备:在作业现场使用防爆设备,例如防爆灯、防爆电器等,减少外部点火源对气体混合物的引发可能性。
5.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操作流程和设备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乙炔气爆炸事故案例
浙江舟山地区水产供销公司乙炔气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2年7月16日9时15分,浙江省舟山地区水产供销公司船舶修造厂乙炔气发生爆炸,死亡5人,轻伤 5人,直接经济损失 2.77万元。
该厂120号船于7月9日9时50分从沈家门开到宁波港装电石和钢材,船内原有4吨锌块作压船用。
10日7时30分左右,在宁波中转站2号码头装上从杭州电化厂运来的2级电石10吨(共50桶,每桶200千克),在电石桶上又装二箱计200副电焊手套,舱面装载了15吨钢板和11号元钢,于7月11日6时30分开往沈家门,12日15时,在修造厂码头卸下元钢、钢板。
7月14日9时50分,又从沈家门开往宁波港,仍泊于中转站二号码头附近江面。
16日9时许,因装运蒙麻包和钢板,原靠在2号码头的渔政703轮让开,120号船靠上码头,9时50分左右,当第一捆蒙麻包推入舱内时发生了爆炸。
二、事故原因分析该船舱内贮存的电石在6天里产生了大量乙炔气体,达到了爆炸浓度极限,当蒙麻包被推入舱内,产生击发能源,引起乙炔气体爆炸。
山东潍坊青州电石厂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和危害1995年11月3日,山东潍坊青州电石厂,因氧气中混入可燃气,在对气瓶充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5人轻伤,炸毁厂房10间、气柜1个、压缩机1台,直接经济损失17万余元。
该电石厂是一个生产电石、氧气、双氧水、过氧化硫脲、塑料、丙纶长丝等产品的集体企业。
11月3日上午,市区维修电力线路,全厂停电小修。
18时恢复供电,各车间陆续开工生产。
在20时左右,双氧水车间3台DY-24型纯水电解槽先后送电开车,将电解氢、氧气体送往气柜。
在21时30分左右,氧气车间一边组织制氧机开工生产,一边从电解工段气柜将氧气导入本车间50m3胶囊,用压缩机从胶囊中抽取氧气加压至12MPa,送往充氧台。
操作工在充氧台卡入10个氧气瓶,开启阀门向气瓶充氧。
22时55分,在开第8个气瓶闭门时,发生爆炸。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瓶事故的典型案例常见的⽓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桥材料加⼯⼚施⼯⼯地,中铁⼆⼗三局襄渝铁路⼆线⼯程指挥部第⼆项⽬部发⽣⼀起⽓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死亡,1⼈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将⽓瓶从汽车上卸下时,⼀⽓瓶发⽣爆炸,造成装卸⼯2⼈死亡,受伤1⼈。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瓶为⼆氧化碳⽓和氧⽓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野蛮装卸,导致⽓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潼南县某⽓体经销部搬运⼯在⽓瓶存放间⽤减压表测量氧⽓瓶内压⼒时,⽓瓶发⽣爆炸。
下图该⽓瓶爆炸后的碎⽚。
事故造成4⼈当场死亡,2⼈重伤,其中1名重伤⼈员在医院抢救⽆效死亡。
事故⽓瓶阀进⽓⼝及活门被烧及碳⿊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瓶检查,爆炸的⽓瓶碎⽚内表⾯未发现油脂、碳⿊等痕迹。
对同批⽓瓶内⽓体分析,未发现可燃⽓体成分,排除⽓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瓶阀和减压器接⼝处有烧损及碳⿊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压氧⽓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2⽇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进⾏氧⽓瓶卸车作业时,⽓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死亡,远处1⼈因⽓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瓶呈碎⽚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
⼀只⽓瓶被崩起后,砸在⼚区⼀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瓶,地⾯有四只刚卸车的⽓瓶。
现场所有⽓瓶颜⾊和钢印标识均为氧⽓。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员均已死亡,⽆法对事故经过进⾏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瓶残⽚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瓶的撕裂。
乙炔气瓶事故
乙炔气瓶事故典型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我国气瓶爆炸致人伤亡、财产遭损的事故较多。
经查阅1990年至2000年《深冷技术》及个人行业情报笔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仅仅了解到的致人死伤的气瓶爆炸就有47起,死亡74人。
未了解未记人的气瓶爆炸死亡事故肯定还有。
为吸取血的教训,也作史料记述,本文特以发生时间为先后,汇编了47起气瓶爆炸事故案例,作一个典型的气瓶爆炸实例分析(仅收入有伤亡的、重大的事故,并以氧气钢瓶为主,不涉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与液氯钢瓶),并归纳了几条教训。
“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以慎,确保万无一失。
”望引以为戒,高度重度;预防为主,杜绝事故。
1. 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实例(1)1990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建设公司第九分公司一中队在切割作业中氧气瓶突然爆炸,2人被炸死。
原因为以氢气瓶作氧气瓶进行充装,为化学性爆炸,瓶色漆色为深绿色,气瓶瓶阀型号为QF—30,出气口螺纹为左旋,该瓶是哈尔滨灯泡厂的氢气瓶,氧气厂未认真检查就给充装氧气。
(2)1990年7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玻璃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2人,伤1人。
为化学性爆炸。
(3)1991年10月23日,在上海J1[沙县高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某公司临时工黄某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又借管子钳等工具欲拆下另一只氧气瓶阀,没拧几圈就喷出一团雾气,黄某被击倒在地,反冲出去的氧气瓶把黄某身后20多米处的一妇女当场撞死。
无知闯下大祸!(4)1992年1月14日上午9时35分,抚顺某合资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厂房、物品损坏,爆炸声震惊3公里以外的人。
两名工人耳膜击穿。
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属化学性爆炸。
(5)1992年6月4日下午2时45分,江西瑞金县沙洲乡制氧站氧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车间损坏。
原因是瓶内混入乙炔气。
(6)1993年2月1日,扬州制药厂一操作工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乙炔事故典型案例(1)1994年11月24日,河北省某电化厂乙炔工段乙炔发生器溢流,管堵塞,6时停车处理完毕,开车后下料管又堵,连续停车处理,工人们用木锤、铜锤敲打下料斗的法兰盘,13时50分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人。
事故缘故是下料口堵塞时刻过长,使发生器电石吸入水分分解放热(干式发生器),又因加料斗密封橡胶圈破裂,进空气,当下料口砸通,突然下料,形成负压,而发生爆炸。
(2)1994年12月5日,河北省沧州市一家化工厂乙炔站3号乙炔发生器加料斗发生爆炸,致使厂房坍塌,半径100米以内窗玻璃破裂,1人死亡,2人轻伤,估量缺失38万元以上。
事故缘故是临时停电检修后,复原生产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所致。
(3)1995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美国新泽西州享时敦一家乙炔生产厂发生爆炸,厂主当场死亡,2位工人受伤。
经分析,是由于碳化钙进给管路堵塞之故。
当时,厂主带领工人用水冲洗想疏通进给管路上的碳化钙,但水喷射到碳化钙上就产生乙炔气。
当时为了工作方便用电灯照明,由于不慎电灯掉下灯泡破裂,瞬时点燃乙炔气引发爆炸。
(4)1995年5月8日,河北省某化工总厂乙炔分厂乙炔发生器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200平方米的厂房倒塌。
缘故是因乙炔高压干燥器压力过高,排污过猛,产生火花所致。
(5)1995年6月30日,广西某化工厂违章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1名工人更换乙炔发生器内电石,并接上乙炔气胶管,浮筒即发生爆炸,该工人当场炸死。
事故缘故是浮筒内空气未排净,乙炔气内磷化氢含量超标,自然引爆。
(6)1996年2月29日,四川省某化工总厂氯碱车间l号乙炔发生器检修,2名工人对其进行冲洗置换,拆开人孔盖检查,未进行气体分析,检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将1名工人冲出栏杆,从5米高处坠地而亡,另1名工人受伤,直截了当经济缺失2.2万元。
(7)1997年3月20日,内蒙古某工厂电解车间生产急需集钠罐,车间主任擅自决定用焊枪烘干(按规定在烘干室用电烘干)。
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分析
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分析一、事故经过与情况1.事故经过2004年7月17日11时,正在进行地下管网改造施工的某市政府东院,工人气焊时氧气瓶发生爆炸,1名妇女当场被炸死,另1名离出事地点几十米远的妇女被爆炸炸飞的铁片砸死,另有4人在事故中受伤。
2.事故情况事故调查表明,爆炸的氧气瓶是某氧气充装站充装的,该充装站在没有对气瓶进行充装前的预检、确认瓶内介质、做好预检记录的情况下,对气瓶进行了充装。
加上没有对充装后、出库前的气瓶进行复检,也没有做复检记录,造成充装和出库的氧气瓶混有可燃气体,埋下了隐患;导致用户在打开瓶阀、点燃焊枪施焊时,发生爆炸;造成死亡2人、伤4人的严重后果。
二、事故性质和原因1.事故性质根据事故情况的调查,可以认定该事故为责任事故,并且,属于重大死亡事故。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氧气瓶在充装前,瓶内已含有与氧气混合后,具备爆炸特性的可燃气体。
2)主要原因:a.氧气充装站在氧气瓶充装前,没有对气瓶进行预检。
b.氧气充装站充装了未经预检的气瓶。
c.氧气充装站在氧气瓶充装后,未进行复检。
3)重要原因:氧气充装站在气瓶充装过程中、充装后和出库前,没有对气瓶进行瓶体温度变化的检查。
4)其他原因:①氧气充装站的主要负责人和现场专职安全员没有很好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
对现场巡检不足或对违规行为纠正不力。
②操作人员安全素质差,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违规操作习以为常。
三、事故责任划分1.充装前该氧气瓶的用户使用氧气不当。
可燃气体倒灌进了氧气瓶而没发觉,还把该氧气瓶送氧气充装站充装。
该氧气瓶的用户应对此次爆炸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2.氧气充装站的预检人员没有对充装前的气瓶逐只进行包括确认瓶内介质的预检,没有预检记录。
氧气充装站的预检人员应对该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3.氧气充装站的充装人员充装了未经预检的气瓶,应对该爆炸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4.氧气充装站的充装人员在充装过程中,没有适时对气瓶的瓶体温度変化逐只进行监测。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一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
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
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
氧气乙炔事故处理方案
第二部分现场处置方案氧气、乙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一旦发生氧气、乙炔瓶火灾爆炸事故,轻者造成生产中断,重者会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影响不会波及厂区以外。
3.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氧气、乙炔气瓶火灾爆炸可能会引发火灾。
二.应急工作职责临场指挥:车间负责人职责:启动预先约定的事故警报,向公司应急总指挥(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情况;必要时,直接向宁城县安监局、消防部队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请求支援;指挥现场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应急处置;疏散周围人员。
现场其它人员根据各自岗位应急职责,在车间负责人的指挥下,展开救援。
3.1向公司应急指挥,(总3.21.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应将焊割炬的火焰熄灭,并立即关闭阀门,切断可燃气体源,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气体。
2.氧气、乙炔气瓶口着火时,设法立即关闭瓶阀,停止气体流出,火即熄灭。
3.氧气、乙炔气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灭;乙炔瓶内丙酮流出燃烧,可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4.如气瓶库发生火灾或邻近发生火灾威胁气瓶库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将气瓶移到安全场所。
5.如果事态严重,直接扩大应急,请求社会救援,拨打119。
四.注意事项1.禁止敲击,碰撞瓶体,要轻拿轻放2.3.4.5.6.1.11、线路引发的火灾。
电是油库加油照明不可缺少的组成,如果管理不当是造成火灾爆炸的重要因素,如机械及照明线路短路、陈旧、防爆设施质量欠缺、漏电、线路老化等。
2、雷电引发火灾。
其主要原因在于防雷导电设施陈旧、锈蚀失灵(避雷针、避雷网),库内某些建筑金属导致雷电引发火灾。
3、高温引发的火灾。
油料怕高温,特别是柴油,当气温升到一定温度,达到其燃点,就开始燃烧,特别是夏季烈日炎炎,地面热量蒸发是高温引起火灾的危险时节,也是火灾事故的多发季节。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油库所在位置的周边地区。
1.31.2.3.临场指挥:车间负责人职责:启动预先约定的事故警报,向公司应急总指挥(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情况;必要时,直接向宁城县安监局、消防部队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请求支援;指挥现场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应急处置;疏散周围人员。
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目录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3)1、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编制依据 (3)1.3工作原则与方针 (3)1.4适用范围 (3)2、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及职责 (3)2.1领导机构 (4)2.2 车间应对和处置发生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时领导小组职责 (4)2.3 处置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应急指挥小组职责 (4)2.4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 (4)2.5应急报警方式和联系电话 (5)2.5.1报警方式:采用电话报警。
(5)2.5.2相关指挥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 (5)3、应急相应启动的等级标准 (5)4、应急响应 (6)4.1 II级应急响应 (6)4.2 I级应急响应 (7)5、应急启动信息发布 (8)6、应急结束 (8)7、应急保障 (9)8、后期处置 (9)9、附则 (9)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正确、有效、快速地应对和处置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设施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维护生产稳定,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机械制造公司加工车间(以下简称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故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与方针1.3.1 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人身、设备、设施的安全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发生时造成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
1.3.2 统一指挥。
在车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设备设施恢复、应急救援、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1.3.3 分工负责。
车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督促相关职能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按照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乙炔事件案例分析[1]
乙炔站事故案例案例一吉林吉化电石厂乙炔泄漏导致空间爆炸,死亡2人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88年6有29日,吉林省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违章检修致乙炔气泄露,发生空间爆炸,死亡2人。
6有29日。
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将1#乙炔泵出.入口短节拆下,因原出口阀门内漏,更换新阀后,出.入口管线分别堵加了盲板,做好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机械工开始检修1#乙炔泵。
7月5 日该车间检修蒸镏系统尾凝器,因乙炔系统没有安排检修项目,故只对后部蒸馏系统进行了清洗置换,而前部乙炔及转化系统采用了隔断措施停车。
机械工继续对1#乙炔泵检修。
14时6分,忽听到“轰”的一声,乙炔泵房发生爆炸。
1名工人被崩到泵房窗外18.5m远的地方,全身无一布丝,仅剩一条皮带,当即死亡;另1名工人被倒塌的墙壁压在电机室内1#电机旁,待抢救出,心脏已停止跳动。
二.事故原因分析1.在拆短节上螺丝时,1 名工人拆下盲板上的4 个螺丝,使管内乙炔气外逸。
由于出现金属碰撞火花,使达到爆炸极限的乙炔气体发生空间爆炸。
2.在没有与化工工段取得联系前,对违章拆卸盲板螺丝未能察觉和只制止。
发现有乙炔味时,虽找化工工段进行了处理,但在乙炔气继续外逸的情况下,均未采取有效措施,使乙炔气长时间外逸,达到爆炸极限。
3.泵出口阀使用前,没有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阀门的内在质量缺陷未以能及时发现。
事故后发现阀门关闭不严,有6mm月牙缝。
经解体检查阀体上的闸板导轨不起作用,阀杆与闸板脱落,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内漏。
4.在易燃易爆岗位检修未按规定使用防爆工具。
5.检修任务书填写的安全措施不全,在对蒸馏系统检修停车中,前部只采取了隔离措施,易燃易爆岗位未切断气源。
车间领导未向职工交待清楚,管理混乱。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群体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狠抓基础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
宣贯安全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加强安全管理。
氧气、乙炔瓶事故应急预案
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应急预案为了正确、有效、快速地应对和处置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设施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维护生产稳定,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 车间维修人员、机电工程师、维修组长应积极沟通、研究在可能出现氧气瓶、乙炔瓶爆炸时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重大问题,加大设备、设施保护力度,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可能发生氧气瓶、乙炔瓶爆炸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毁的预防性措施、紧急控制措施和恢复措施,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装备。
2 车间安全员应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研究、修订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大人员意识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3车间应成立应急指挥机构,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
指挥小组应掌握车间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
4 车间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完善车间应急机构主要人员名单,并确保名单中所有通讯方式的有效性。
各班组也应按照要求完善本班组人员名单表,保障出现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时,本班组人员通讯联系的准确性。
5 车间应加强对设备、设施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人员、设备、设施发生事故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办法,提高车间员工的应对能力。
6发生氧气瓶、乙炔瓶爆炸事故后,由集团公司消防大队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公司安全管理部、车间应积极配合,以保证调查组客观、公正、准确地对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7 车间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及时总结和分析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内容,改进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乙炔气——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经过】
某年5月16日16:25左右,某乙炔气厂氧气充装站的1只正在充装氧气的气瓶发生剧烈爆炸,3名操作工受伤,建筑物受损。
该市乙炔气厂氧气充装站有2组14头充装台,现以A,B组表示,如下图所示。
5月16日16:05,充装工开启液氧泵充瓶,首先充装A组气瓶,约10min后切换总阀,充装B组瓶。
约16:24,B
组压力表达13MPa压力,1名操作工切换充氧总阀,另3名操作工在关闭B组气瓶阀时,B组第
5只气瓶突然喷出一股火球,随即发生爆炸。
气瓶爆炸后,2块碎片及脱落的颈圈、底座。
碎片及颈圈、底座总重量为53.4kg,比气瓶原重量少1kg。
因此,该瓶至少炸成3块碎片。
瓶阀断裂成3块,阀体和断裂的瓶嘴连同防错装接头飞离爆炸现场约15m外;瓶阀下部连接螺
纹断裂在瓶内;瓶阀内防爆片大部分炸飞,阀内约剩余1/3。
5个充装间及气瓶库屋顶石棉瓦全部飞落粉碎。
8樘钢窗72块玻璃全部震碎;中间3间北墙钢
窗上沿出现裂缝;地面及北墙下部有气瓶碎片撞击痕迹5处,其中离B组约1m处,气瓶碎片擦地划出40cm×15cm×1cm的凹坑。
爆炸气浪将离爆炸点约15m远的水泵房、约20m远的气瓶检验间及40m外的传达室上部窗户玻璃震碎。
现场3名操作工受伤,其中1人左脸部及左前臂部分烧伤;头发烧焦(特别是左侧);右耳充血,听力下降;左脚后掌削成舌形皮瓣2.5cm×6cm,伤口缝合31针。
另2名操作工因爆炸造成耳朵充血,听力下降。
【事故原因分析】
1检查和试验情况
经检查,该瓶自使用以来,未曾进行过检验,已超过2个检验周期。
气瓶碎片所测得的壁厚均大于设计壁厚(测厚仪为上海必能信超声有限公司生产的CCH—20全自动超声波测厚仪)。
气瓶碎片剖口未发现夹杂、白点等异常情况,碎片上也未发现可见的微裂纹,气瓶碎片内外表面无明显腐蚀。
综上试验和检查结果,未发现气瓶存在明显质量问题。
据计算,其物理性爆炸压力应为
42.30MPa左右,而该气瓶实际充装压力≤13MPa,不到该瓶物理性爆炸压力的1/3。
因此,该气瓶不可能为物理性爆炸。
2爆炸性质的确定
爆炸威力远大于充装压力13MPa时的物理性爆炸威力,爆炸时曾发生过剧烈燃烧,气瓶碎片及现场有明显炭黑和油脂痕迹。
气瓶碎片断面兼备塑性和脆性断裂的特征,以塑性断面特征为主,这是气瓶化学性爆炸的特征之一。
据卢某右手虎口硬伤,可认定其在关第5只气瓶(即爆炸的那只气瓶)瓶阀时发生爆炸,是气瓶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特定时机之一。
该气瓶爆炸时发生过剧烈的燃烧,符合氧气瓶化学性爆炸的特定时机及碎片剖口具备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经估算,该气瓶爆炸时所释放的爆炸功,相当于气瓶爆炸前瓶内瞬间压力高达
70MPa左右时所释放的能量,大大超过该气瓶发生物理性爆炸的压力42.31MPa,更远远高于该气瓶的充装压力13MPa时的爆炸功;未发现该气瓶存在明显缺陷。
综上所述,可确定该气瓶为化学性爆炸。
3可燃物的认定
爆炸气瓶底部及瓶阀阀体和瓶嘴内存有大量炭黑,同时存在油脂痕迹;爆炸后B组侧从东起至第7只气瓶夹具的防爆墙上均喷溅了大量炭黑,在防爆墙B侧的其它部位有带金属和炭黑的喷溅物
距爆炸点约7m处的手推式灭火器上喷有明显的炭黑和油脂痕迹;受伤者卢某工作时所穿裤子的左脚管下部喷有大量炭黑和油脂,并有较强的柴油气味。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明确可燃物为碳氢化合物。
又鉴于瓶阀内、灭火器上及卢某充氧时所穿裤子上存有油脂痕迹,并有较强的柴油气味,从而进一步认定可燃物主要为柴油和机油。
4引燃引爆能量
该气瓶发生化学性爆炸的引燃引爆能量系下述两种可能提供的能量之一,或两者的联合作用。
(l)气瓶充装到13MPa时,切换充氧总阀后,当操作工卢某某在关闭图示中第5只氧气瓶(即爆炸气瓶)时,所产生的摩擦热或静电火花点燃了瓶内的可燃物。
(2)鉴于氧气的性质——压力≥3.0MPa的氧气与油脂直接接触时会发生剧烈的氧化放热反应,当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使油脂温度达到其燃点后,会立即点燃油脂并剧烈燃烧,导致气瓶内的温度、压力瞬间达数十兆帕而致气瓶爆炸。
之所以直到气瓶充装结束,压力约为12.0MPa时方爆炸,而不在3.0MPa或4.0MPa就发生爆炸,主要决定于下述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不同油脂与氧气起剧烈化学反应所需的氧气分压不同;
②由上分析,该气瓶充装过二氧化碳,剩余二氧化碳使瓶内的氧气分压比实际充装压力低,且
因充装速度过快,管道系统阻力大,瓶内实际压力小于充装的压力表压力。
【对策措施】
(1)加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GB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4194-93《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7264-1998《永久气体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及《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改变气瓶管理的混乱局面;改变操作工对氧气和气瓶安全知识了解不够的状况。
(2)气瓶充装前必须逐瓶检验,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八不充”规定。
特别要加强
对拟充瓶内余气性质进行逐瓶判别及有无油脂、余气的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气瓶未妥善处理前
坚决不予充装氧气。
(3)采取措施改变目前气瓶漆色普遍不符规定要求的状况。
(4)气瓶改装工作必须慎重、合法、规范。
气瓶应尽可能做到专用。
必须改装时一定要按改装技术要求进行,且改装工作必须由省级劳动厅审查注册的气瓶检验站中具有省劳动厅颁发检验
员资格的人员承担,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改装气瓶。
气瓶改装时必须变更漆色、字样,更换与拟充气体相适应的瓶阀。
其它改装氧气的气瓶内外表面、瓶阀等必须严格脱脂。
(5)为保证气瓶的安全使用,应采用有力措施,杜绝气瓶“大循环”使用。
(6)执行气瓶定期检验规定。
气瓶定期检验仍非常重要,它能及时发现气瓶存在的缺陷,从而防止气瓶发生物理性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7)应坚决杜绝气瓶充至高压后更换气瓶充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