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1314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3. 讨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提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共识;4. 利用多媒体资料、案例等资源,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运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3.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兴趣;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具体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展开研究;3. 学生报告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理解;4.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引导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鼓励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达;4. 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实践活动;5. 学生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分享。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课堂小结
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
二、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三、简要小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A完成下列问答:
2-21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2-22从图2-22说明微机与机械装置之间是由什么联接的。
2-23简单说明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的作用。
2-24简单说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作用。
1、模拟电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和设备中的作用
(1)检测元器件的基础
(2)执行机构电路的基础
(3)数字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2、电子电路的表示方法
3、各种放大电路
(1)电压放大电路
(2)电流放大电路
(3)功率放大电路
4、放大和失真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拓展联想。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2、有关的基础知识
(1)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它利用了电工的技术基础。
(2)机械技术基础
机械技术基础包括制图、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和维修等技术。
(3)检测技术
掌握工业中各种常用的检测元件的选用、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
(4)执行机构技术
掌握各种机械、电器、气动、液动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专用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四类。
1、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接口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D/A)接口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A/D)接口
4、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口
四、通用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最普遍的通用接口是可编程序接口PPI。PPI的输入/输出动作由微机的程序控制,传感器、执行元件与微机之间通过转换接口电路及PPI相联,信息的输入/输出非常方便。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是学生经过三年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学习之后,带有总结意义的一门综合性设计课程。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角度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思想、原理、方法和程序。

学习方法❖1、认真听课❖2、参考教材自学❖3、网络自学和自测检查❖3、认真实验,主动参加自选实验❖4、积极参加讨论和完成作业(可以网络提交)课程的考核办法❖理论课:百分制❖闭卷考试70% 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课堂效果、作业效果、❖网上答疑、实验效果机电一体化信息科学机械学电子学第1章 概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注入组织工程;纳米太阳能电池;机电一体化技术;分子成像;纳米印刷刻蚀;软件保证;糖原组学;量子密码术。

1.1 概述1.1.1 引言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 两层含义。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2、 机电一体化产品:新型机械与微电子器件,特别是微处理器、微型机相结合而开发出来的新一代电子代机械产品。

权威定义:❖ 起源:日本,20世纪70年代; ❖合成词:Mecha —tronics 。

它取英语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ASME)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理解:❖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 /CAM 系统等。

Get清风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学课件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 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 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 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 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 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 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 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 启发研制出来的。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涵义是“机电一 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 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 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将 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揉和〞到机械装置中去, 从而到达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目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具 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1.1.3 机电一体化的开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 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开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开展和 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开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展的一个重要开展方向。人 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 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开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 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 们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20世纪70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开展阶段。这一 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开展,为机电一体 化的开展奠定了技术根底。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介绍: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相结合,在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机械和电气各自的特点,又实现了相互协作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3.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4.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5. 机电一体化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学习阶段: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 总结阶段: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从中探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提供相关机电一体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3. 计算机和软件:提供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支持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布置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作业和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等形式。

3. 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2)
变频器
变频器是一种将固定频率的交流电变换成频率、电压均连续可调 的交流电,以控制电动机运行的装置。 变频器-----采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 管、智能功率模块等)来实现无触点的控制。 组织教学 建议:①通过例子和实物进行教学。 ②结合实际进行各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简单应用(实训) 。 ③重点介绍各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部件。
2.2 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1)
概念 主要部件-----传感器 。 传感器结构
敏感元件、转换环节、输出电路等三个基本部分。 常用的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通过检测或感受以确定被测物体是否达到所需的 位置并输出信号。 位移传感器-----是将线位移或角位移变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速度传感器-----将机械的旋转运动(即转速)转换成相应的电信 号输出。 角度传感器-----将转角的变化(即角位移)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温度传感器-----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光量传感器-----将光的数量(光线、光亮等) 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其它传感器:力(压力)、流量、磁场(霍尔)、超声波、红外线等。
2.3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2)
三种控制系统和控制方式的比较。 信息处理技术和过程。
[例2-12] 组织教学 建议:①实物配合进行教学。 ②重点介绍各种控制系统和控制方式的特点。
2.4 执行及驱动技术 (1)
概念 驱动执行形式:电动式、液压式、气动式和其它等。 电动式(电磁式)-----利用电磁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电磁力,再通过电
3.2 数控设备
概念
数控设备(数控机床)-----又称为CNC机床。 CNC机床-----一种解决复杂形、面的零件的自动化和一体化的生 产设备。 结构组成 程序、输入/输出设备、CNC(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PLC(可 编程序控制器)、主轴控制系统、进给伺服控制系统、位置检测 器及机床本体等。 种类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 /数控磨床 /数控镗床 /数控钻床 /数控加工中 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等。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尽量多结合实际例子或实物进行讲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实验教学;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定义;1.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特点;1.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意义。

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1课时)。

2.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起源;2.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2.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现状和趋势。

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课时)。

3.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3.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核心技术;3.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案例。

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

4.1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4.2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4.3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1课时)。

5.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趋势;5.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5.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2.实验报告和作业;3.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

1.教材,《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2.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箱;3.案例资料,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机电一体化概论》。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如果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三、讨论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精品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精品PPT课件
以上三代NC系统,由于其数控功能均由 硬件实现,故历史上又称其为“硬线 NC”
NC机床发展经历
– 第四代:1970年 NC系统采用大规模集成电 路,其部分功能由软件实现,它具有价格低, 可靠性高和功能多等特点。
– 第五代:1974年 NC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不仅价格进一步降低,体积进一步缩小,使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成为可能。
»1988年:采用高性能32位机为主机的主从结构系 统。
»1994年:基于PC的NC系统诞生,使NC系统的 研发进入了开放型、柔性化的新时代,新型NC 系统的开发周期日益缩短。它是数控技术发展的 又一个里程碑。
1.3 NC机床特点
柔性高(能适应不同零件的自动加工) 效率高 精度高 质量稳定 有利于生产管理
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平面轮廓加工数控机床 空间轮廓加工数控机床
– 三坐标控制两坐标联动机床使用“行切法” 进行加工
– 三坐标联动加工 – 四坐标联动加工 – 五坐标联动加工 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状况
平面轮廓加工数控机床
行切法加工空间轮廓
三坐标联动加工
统。
1.1.3 数控机床
采用数控技术进行控制的机床。 采用的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自动控制技术 – 精密测量技术 – 机床设计技术
1.2 NC发展历史
1、产生背景
– 单件、小批量、复杂型面(图) – 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
2、发展过程
– 1952年,Parsons公司和M.I.T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 一台三座标数控机床。
16 3
0.1~10 10~24
8
<3
<10
<10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了解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绘制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图;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内容列举:1.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1.2 发展历程;1.3 应用领域;1.4 发展趋势。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讲解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核心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列举: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器;2.4 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列举:3.1 数控机床;3.2 工业机器人;3.3 智能家居;3.4 自动化生产线。

《机电一体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机电一体化定义、机电一体化的作用、成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及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展望。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部分、检测部分、控制器部分、执行装置和接口部分的知识,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

为专业课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四个方面:机械本体,计算机控制,检测及传感器,执行机构。

以机电产品作为整体或系统的角度,来培养、锻炼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机电结合产品的分析与设计技能,为今后从事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

工作要系统化、规范化。

具有团队精神,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全局观念意识。

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开拓与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精神。

二、课程设置说明机电一体化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由多种技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

要深入进行机电一体化研究及产品开发,就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

概括起来,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主要有: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械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

教学内容瞄准最新技术与发展,教学方法是和技术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

并为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概论》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与原理等基础知识,以及机电一体化单元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熟悉机电一体化单元技术的接口和运用,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性能和特点,通过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和综合集成技术,能够把各项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年月日
课题
第一、二章
课型
新课(习题)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总第~)
教学目标
复习回顾第一、二两章内容,重点在知识结构、框架方面和学习态度、动力的提高、激发等。
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力的激发
教学难点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力的激发
板书设计
第一章导论
概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一般自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5机电一体况,边提问边总结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1机械本体
2检测及传感
3控制器及工控机
4执行机构、
5接口及接口技术
本章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机械本体,检测及传感器,计算机控制与执行机构作出了进一步介绍。
首先介绍了机本体在机电一体化中有连接固定的功能,实现特定目的的功能。因此它的性能好坏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设备)的性能。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节课结束。
本次练习作为期中成绩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课堂小结
收练习
布置作业
C预习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
教后记
本练习的安排为另时追加,计划中属于机动内容,主要目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方面的调整。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机械本体、检测及传感、
控制器及工控机、执行机构、
接口及接口技术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1314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1314
二、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系方法
1、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之间的联接
(1)机械装置上装有检测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和温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反馈到微机的输入端口。
(2)输入微机的反馈信号经过微机的处理后,危机发出控制信号。
图2-22微机与机械装置的联接
提问
讲解
例举等结合学生的经验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专用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四类。
1、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接口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D/A)接口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A/D)接口
4、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口
四、通用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最普遍的通用接口是可编程序接口PPI。PPI的输入/输出动作由微机的程序控制,传感器、执行元件与微机之间通过转换接口电路及PPI相联,信息的输入/输出非常方便。
年月日
课题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总第~)
教学目标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板书设计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和设备中的元器件不仅有机械类的、电器类的、控制类的和计算机类的,而且机械类的还有气动和液动两种类型,控制元器件还有光、超声、同位素等等,因此接口的种类繁多。
机电一体化中,不同类元器件间常用的类型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接口及接口技术
一、接口
二、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结方法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四、通用接口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复习
简单回顾第二章前四节部分内容,重点突出检测及传感器、控制器工控机、执行机构部分内容。
新课导入
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各部分之间关系导入新课——接口及接口技术
二、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系方法
1、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之间的联接
(1)机械装置上装有检测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和温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反馈到微机的输入端口。
(2)输入微机的反馈信号经过微机的处理后,危机发出控制信号。
图2-22微机与机械装置的联接
提问
讲解
例举等结合学生的经验
年月日
课题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总第~)
教学目标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板书设计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B复习第一、第二章
C预习第三章第一、二节内容。
教后记
学生学习中存在如下问题:1、基础东西(知识面、技术基础等)太少。2、学习积极性、态度等存在问题。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激发点。
课堂小结
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
二、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三、简要小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A完成下列问答:
2-21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2-22从图2-22说明微机与机械装置之间是由什么联接的。
2-23简单说明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的作用。
2-24简单说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作用。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2、信号线的连接方法
微机、接口电路与机械装置之间由信号线来相联,连接方法有两大类。
(1)只进行数据交换的连接方法
如下图所示:
数据
输出
数据
输入
(2)既进行数据交换又具有控制作用的连接方法
如下图所示:
数据
输出
控制
数据
输入
控制
数据
双方向
控制
提问
讲解
例举等结合学生的经验
新课讲授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第五节接口及接口技术
一、接口
1、接口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和设备是由众多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和部件组成。这些元器件和部件有机械类的、电器类的,控制类的和计算机类的,它们之间需要用接口连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功能控制整体。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接口的种类
导课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内容
(3)液——电接口,如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
(4)机械——电气接口,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等;
(5)模拟量——数字量相互转换接口,如(A/D)模数转换器和(D/A)数模转换器;
(6)软件接口,如软件连接用的子程序等。
目前,接口技术以成为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特别是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接口功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专用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四类。
1、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接口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D/A)接口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A/D)接口
4、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口
四、通用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最普遍的通用接口是可编程序接口PPI。PPI的输入/输出动作由微机的程序控制,传感器、执行元件与微机之间通过转换接口电路及PPI相联,信息的输入/输出非常方便。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和设备中的元器件不仅有机械类的、电器类的、控制类的和计算机类的,而且机械类的还有气动和液动两种类型,控制元器件还有光、超声、同位素等等,因此接口的种类繁多。
机电一体化中,不同类元器件间常用的类型如下:
(1)电子——电气接口,如功率放大器等;
(2)电气——液气接口,如各类阀,电液脉冲电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