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 1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 1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循环》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气》第一节水循环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和类型等,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另外,水是生命的摇篮,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的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人地协调观:学生根据示意图简单分析水循环的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三个水循环的类型,能简单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图,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水资源的危机意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的差异,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

4.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情分析1.学段特征:高一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且思维活跃,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习惯接受式的学习,因此通过实验与案例探究,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逻辑思维有所提高,并且经过前期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积累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地理素养,能够对水循环各环节与地理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并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造成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生活。

但学生层次不一,接受层度不尽相同,同时本节课内容较多,通过水循环引发出对应内容,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地理组李春【课题】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与洋流》的水循环部分。

【教学目标】1、能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思路】一、背景分析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理念: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读课标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等。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水循环与洋流》的第一课时,是开篇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3.1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1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了解水循环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生态系统、气候、地貌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解决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地理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例如:为什么说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过程?水循环过程中,哪些环节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解读能力,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循环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主要环节及其作用,能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水循环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分析当地水循环状况,并提出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作用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水循环”为主题,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和珍视水资源。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环境的和谐发展。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概念和水的分布。第一,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说一说地球水体类型,引出水圈水体的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差异;第二,在第一章第四节关于水圈的特点和组成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和联系过程。
(2)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建议教师课前搜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文、视频材料,
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教师准备:
1.《导学案》
2.准备水圈构成示意图、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黄河断流视频,河水与潜水相互补给、水循环flash动画,制作思维导图。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加入《导学案》的参考答案,按照先后顺序,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
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授课老师
基本素养
导重点
学难点
建教
议学
建议
课前准备
1.了解水圈的组成,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能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通过对水循环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谋求人与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这部分知识较抽象,且教材介绍过于简单,需要教师补充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补给方式分类探究。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与类型。在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线上添加箭头,巩固已有的知识基础。还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水循环示意图”进行再加工,如删去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等水循环环节的名称,让学生进行填注。最后,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4.1水循环(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4.1水循环(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水循环的完整讲解视频和“画一画”的活动,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名称和水循环过程2.通过“诗歌大赛”的活动,认识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推动学生能够利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例举人类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并能够针对各个现象提出合理办法解决,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4.通过学习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理解不同区域的水循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郑州的百年一遇洪水产生的原因,并能够由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提高该城市预防洪水的能力,降低此类现象产生的几率6.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方式,通过探究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周南水循环”所存在的水循环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促进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同时通过播放周南的水循环的视频,不仅激发学生能够以地理视角来看待身边的事物,还激发学生对周南校园的热爱,促进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

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并能够自主的绘制出不同的环节2.本节课的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针对性不同现象及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2021年8月份郑州洪水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郑州会发生百年难以一遇的洪水灾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能否通过水循环来此地理现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该问题,从气候(降水)角度回答自然原因,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角度回答人为原因新课讲授1.水循环的定义从郑州洪水原因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水循环,并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及其驱动水循环的内部动力2.水循环的过程讲解【活动“画一画”】播放视频之前,教师说明活动的要求:标注水体的运动方向;标明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标明水循环的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作用以及与我国水资源的关系。同时,强调水循环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生活中涉及水循环的现象,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运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循环实验,体验水循环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持水资源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作用。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水资源状况与水循环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内容包括:
-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循环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4.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高中地理《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1⾃然界的⽔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四节⾃然界的⽔循环【2017 级课程内容标准】运⽤⽰意图,说出⽔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学习难点】⽔循环的地理意义及⼈类活动的影响⼀、⽔体类型1、按照存在形态分为:、、2、按照存在空间位置分:、、,其中陆地⽔⼜可分为3、⽬前⼈类可以利⽤的淡⽔资源主要有:、、⼆、⽔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以长江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的⽅式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四问长江话⽔循环观看《⾃然界的⽔循环》视频,结合《长江之歌》的歌词和陆地上的⽔体关系⽰意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问:长江之⽔哪⾥来?⼆问:长江之⽔何处去?三问:长江之⽔如何归?长江之⽔把海陆空联系在了⼀起,这就是海陆间⽔循环,除此以外⾃然界还有哪些⽔循环类型?具体有哪些环节?有何意义?再来通过⼀个微课《⽔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学习。

认真观看回答以下问题:1、⽔循环的动⼒是什么?2、⽔循环的环节有哪些?3、⽔循环的类型有哪些?4、分别画出三类⽔循环⽰意图1塔⾥⽊河参与的⽔循环2长江参与的⽔循环③未登录的台风参与的⽔循环5、⽔循环的意义(连线)三、⼈类活动对⽔循环的影响四问:长江之⽔为何时⽽波涛汹涌,淹没农⽥,时⽽偃旗息⿎,供不应求?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3 题:材料⼀1998 年夏季长江流域发⽣了继1954 年之后的第⼆次全流域性⼤洪⽔, ⼲流中下游全线超警戒⽔位, ⾼⽔位持续达1 个⽉之久,部分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位。

本次洪涝范围⼴、灾情重, 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

1998 年6-8 ⽉,副热带⾼压(简称副⾼)西北侧的暖湿⽓流与南下的冷空⽓频繁在我国长江流域交汇,长江流域⼤部频降⼤⾬、暴⾬和⼤暴⾬,局部降特⼤暴⾬。

3 个⽉内,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部分地区的总降⽔量⼀般有800-1000mm,沿江及江南部分地区超过1000mm,降⽔量较常年同期偏多6 成以上。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解读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知道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

因为水循环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材料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通过引导和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图3.2 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知识结构关联图3(1)“区域认知”素养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

(2)“综合思维”素养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形象、直观展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
思考,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
课堂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导 课设 计
通过网络段子,引出城市内涝的图片,通过观看城市内涝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城市产生这样的现象?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
水循环”。
带 着 疑问 进 入本 节 课的学习
文字、图片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自主学习】--水循环的定
教学义、环节和过程
设计任务一:阅读课本P46-
47
任务二:根据水循环的环节, 结合图2-2-3, 用箭头在导学案上画出水循环简图
图片
自 主 预
习课本
同 伴 合作 完 成水 循 环的简图
通 过 学 生自主预习,明 确 水 循环的定义、环 节 和 类 型 , 对 水 循 环 有 个 大体的框
文字
图片
展示重点内容
帮主
学生
总结理解讨ຫໍສະໝຸດ 总结学生明确水循环的意

4分

自制
输入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图片视频
分析原因展示成果
使学
生理解
播放讲解
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的影响
7分

网络
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
(1)问题引导法: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水到渠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自然景观过程的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过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程(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
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我们描述了黄河奔流的磅礴气势,极富感染力。

但是,大家想过吗?这句话真的对吗?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水循环及其意义
1、探究一:读以下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请在右面模式图中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得出结论,选出代表在黑板上展示
由同学们对这一答案质疑、修正,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2、探究二:下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学生合作探讨代表展示讲解
其他同学质疑深化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④、②
由小组代表给出答案和理由,同学们质疑求证,最终理解城市化和修水库、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间的关系,得出正确答案。

陆地水体的补给形式
学法指导:对于常见的曲线图,给出一般的读图顺序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读图、识图。

探究三:陆地水体各种补给形式的特点
由各种类型的特点,绘出以下模式图:。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出示“全球水平衡表”引导学生阅读 表格,得出该资料反映的水循环的意 义。
出示“水的固态、气态、液态变化过 程的吸热、放热图片”引导学生阅读 并提示,得出该资料反映的水循环的 意义。
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频,出示黄河流 域、黄土高原、黄河入海口的图片及 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得出该资料反映 的水循环的意义。 提示:黄河参与海陆间循环,被称为 母亲河,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增长最
读资料,听讲解得出“水循 环过程中水的固、液、气三 态转化,使得不同纬度、不 同区域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得以缓解,从而维持 全球的热量平衡;同时水循 环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 形成及变化”的结论。 看视频和图片资料,得出“水 循环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补 充和更新;促成地表形态的 发育、演化;促进各圈层之 间和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 的结论。
儿”在旅行的过程中出现了 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的变 化;从海洋水到大气水、地 表水、地下水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能量和动力来源
创设 多媒 情境, 体播 激发 放“微 思考。 课”
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水儿只是地表水中的沧海一粟,在地
明确
球上有不计其数的“水儿”,在太阳
水循
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在陆地、海 聆听、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环的 无
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
概念
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
和动
时间 安排 2分 钟
2分 钟
20 秒
5分 钟
40 秒
实践 操作 并 分享 交流
归纳 总结
承转 过渡
新课 讲解
新课 讲解
新课 讲解
止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水循环。 出示一杯水(微课中)、正在饮水的 非洲象(教材 86 页图 4-4)、庐山云 雾(教材 87 页图 4-5)三张图片,分 组设计他们参与的水循环,并画出剖 面示意图表示其环节和过程,分小组 进行展示交流。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通过蒸发、植物蒸 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 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实现的。它时刻 都在进行,它主要发生于海洋与陆地 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 海洋上空之间,按照发生的不同的领 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 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我 们用剖面示意图的方式展现——板 图水循环剖面示意图,板书水循环的 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 切,同时我们干预最多的是哪个环节 呢? 我们容易利用的水资源又是获取自 哪些环节呢? 水循环给人类活动和全球地理环境 带来哪些影响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能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会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之一这一地理意义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学法指导以示意图的形式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将进酒古诗导入思考: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4.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一、水循环的过程1.定义2.类型(投影)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形成过程及主要环节。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三类水循环环节有何相同之处?3、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常温常压下)。

外因:太阳辐射---提供能量;水的重力---动力条件。

、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促使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3)塑造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降水、蒸发。

其中,影响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

积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等。

消极:乱砍乱伐,过度开采水资源,围湖造田等。

自主探究(要求: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探究一:能够运用简单图示的形式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包括三种类型),并能够思考出三种水循环的区域有何差异?探究二:你觉得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错误吗?为什么?当堂检测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2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内陆循环的是()A 长江东流B 台风登陆C.海水蒸发 D昆仑山冰雪融水3、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 海洋水的蒸发B 大气的水汽输送C 大气降水D 地表、地下径流4、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A 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 使海洋水体更新C 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 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高中地理《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水循环示意图的绘制,培养绘图及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自主思考和后续探究等形式,激发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哲学思想。

节约用水,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学习资源视频资料,课本,课标,图文资料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总结反思,拓展深化四、学习过程【步骤1】实验:蒸锅里面的水循环(老师提前录好,学生课堂观看)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出视频中水经历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总结:水经历了蒸发(遇热)——凝结(遇冷)——滴落回锅里(重力作用)等环节。

内部成因有水在常温常压下的三态变化。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对水循环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步骤2】结合以上所得分析水循环的环节和成因活动一:延伸分析根据以上所得,联系生活所见,开发思维,在图上绘制出济南泉水的来源和去向。

(学生自主绘制)活动二:自主生成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各环节的名称和成因。

绘制出海陆间水循环简图,并绘制还有哪些类型的水循环。

(学生先自主绘制,再分组讨论,之后投影展示)总结水循环的类型: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迁移到课堂知识中,一步一步自我生成,从而总结出水循环的环节、成因、三大类型。

【拓展探究】:从水循环的环节入手,分析济南趵突泉曾一度停止喷涌可能的原因。

并进一步分析可以采取哪些保泉措施。

(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趵突泉泉水停喷的原因可能有:1、降水量减少2、用水量增加3、过度开采地下水4、建筑工程、植被破坏等行为人为改变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

保泉措施可能有:节水保泉、限采保泉、增雨保泉、绿化保泉、引黄保泉、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这一环节,既是对之前济南泉水案例的延续,也是让学生加深对水循环理解,并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得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并指导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

3.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地理意义。
2.强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促进水循环的措施。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的知识。
2.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环节的含义。
3.分析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如水源补给、地表形态塑造、气候调节等。
4.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污染等,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影响的后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例子。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水循环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找出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水循环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状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明白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4.通过水循环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普通是有阅历的老师写得简略些,而新老师写得具体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按照详细状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堆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您的阅读,下列是我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内容,盼望能帮忙到您!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互相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进地表形态的演变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控制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暗示图,推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暗示图来比拟表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别及形成缘由;三、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互相之间的关系。

3.地质结构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地球外表有千奇百怪、丰盛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我们如今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向来处于不断的改变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改变,有哪些实例可表明地球外表发生过“沧海桑田〞的改变呢?【学生研究答复】略。

高中必修一《水循环》教案

高中必修一《水循环》教案

高中必修一《水循环》教案高中必修一《水循环》教案高中必修一《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组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如何让沙漠充满生机?以提问的形式引出本章的内容《地球上的水》,并指导学生打开网站的首页,简单介绍本专题的各个模块和使用规则。

(二)目标完成过程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1、幻灯片展示为主,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教师适当总结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存在方式有哪几种?问题2:地球上的水很多,为何还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呢?2、学生进入网页“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学生讨论并发表评论,教师适当总结思考1:长江的水源来自哪里?为什么说“你是无穷的源泉?”(河流的补给)思考2:《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秋桐说过一句话“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

怎么就冲了他呢?“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思考3:黄河该河段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怎样的?第二部分:水循环(引入):面对滔滔黄河水,“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曾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思考:黄河之水是否真的东流不复回呢?(引出本节课重点)水循环:1、学生进入网页:“水循环的过程”,(1)观察“水循环类型”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水循环”示意图,请三位同学上来画,全体学生纠错,教师适当总结,最后共同完成表格(2)判断: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类水循环a、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b、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c、内陆湖水蒸发d、洪水入海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分组讨论)问题驱动“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梦想可以风调雨顺,那么这个梦想我们实现了吗?”教师分组布置任务: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目前人类有能力控制?一组专区:蒸发与水汽输送二组专区:降水三组专区:地表径流四组专区:下渗与地下径流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教师适当总结。

高中地理《1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1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4《水循环》教学设计【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以地理实验、微课教学为主,深化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使同学综合把握水循环。

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用城市内涝的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思路】以学案为学习的载体、多媒体、教材图表、板书、探究活动等手段为辅助,用“观察现象—探究过程—知识梳理—学以致用”为设计主线,采用观察实验、微课教学、热点探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过程及策略】一、设疑导入,关注社会问题[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作是“水的星球” ,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和运动,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说......[展示视频]:“城市病”——城市内涝师:对症下药,方为良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4 节《水循环》,运用其原理,为“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创设问题情景,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为之后合作探究埋下问题。

)二、观测实验,形成直观感受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从空间位置上,又可以分生物水、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水循环》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以地理实验、微课教学为主,深化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使同学综合把握水循环。

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用城市内涝的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思路】
以学案为学习的载体、多媒体、教材图表、板书、探究活动等手段为辅助,用“观察现象—探究过程—知识梳理—学以致用”为设计主线,采用观察实验、微课教学、热点探
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设疑导入,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作是“水的星球” ,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和运动,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比
如说......
[展示视频]:“城市病”——城市内涝
师:对症下药,方为良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4 节《水循环》,运用其原理,为“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创设问题情景,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为之后合作探究埋下问
题。


二、观测实验,形成直观感受
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从空间位置上,又可以分生物水、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提问: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的吗?
生:不是。

水循环使自然界的水体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

[课前预习展示]: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动力;3、水循环涉及圈层
[播放实验]:《水循环》
师:引导学生观测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实验中水流动的过程
生:讨论后展示示意图,上台展示作品,描述水体流动的方向。

(通过观测实验、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等环节,加强学生观测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
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力。

)三、
微课教学,深入理解水循环
承接:刚才同学们画的图,并没有完整的展示出水循环环节。

自然界的水体是怎样循环在一起的呢?
[播放微课]《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师:提出观看要求:(1)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完整水循环的环节;(2)在图上划分水循环类型;(3)初步了解水循环的意义
生:补充完善水循环图,并加以说明环节和类型。

(微课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初步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讲解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提升表达能力)
[知识梳理]: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
四、案例学习,探究水循环意义
[图片展示]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违背了什么原理?体现了水循环什么作用?
生: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实现水资源更新。

[图片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和不断增大的黄河三角洲
师:体现了水循环什么作用?
生:使地表物质运动,塑造地表形态。

[知识梳理]:水循环的意义
(通过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形象生动的感受水循环的意义。


五、学以致用,呼应片头问题
承接: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企求风调雨顺,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也受到了自然界的反馈作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图片展示]: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人工降水、砍伐植被等图片。

师:说一说图片中人类活动影响了水循环哪些环节。

生: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人工降水——降水;砍伐植被:蒸发、蒸腾、下渗等等。

[知识梳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呼应导入]: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小组合作]:探寻病因,开方授药
[总结归纳]: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
[播放视频]:海绵城市
[图片展示]:胶州市胶东机场站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
(通过活动,明确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生活、服务生活并感受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

)
[回扣目标,总结知识]:利用两分钟回忆本节课知识内容,自我总结。

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水循环,了解了自然界的水体在不断地运动和更新,是
不是意味着可以肆意的浪费和污染水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然界中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回顾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一、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环节、类型
二、水循环的意义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