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5课+离骚+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5课+离骚+Word版含答案

第 5 课离骚(一)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后裔(yì)摄提(shè) 搴阰(bǐ)皇舆(yú)B.宿莽(sù) 骐骥(jì) 驰骋(chěng) 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h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揣度B.日月忽其不淹兮不淹:不淹没C.来吾道夫先路也先路:做前驱带路D.夫唯灵修之故也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而成。

共有诗歌17篇,都是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5 离 骚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5 离 骚 含答案

5离骚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察:观察,了解。

B.进不入以离尤.兮尤:怨恨,指责。

C.唯昭.质其犹未亏昭:光明,纯洁。

D.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解析A项,“察”,看清楚。

答案A2.导学号9511400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B.“进”,即“进身”,到朝中做官;“退”,即“隐退”,拒绝或辞去官职。

C.“衣”与“裳”,古代有明显区分,上身穿的为衣,遮蔽下体的裙为“裳”。

”即“四方”,指辽阔大地。

“荒”,边远的地方。

解析A项,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答案A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解析A项,“想一切从头开始”不当,应为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项,“对偶”错,由于有“兮”字,前后两句字数不相等。

D项,“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有误,没有对比。

答案C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离骚》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离骚》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5课《离骚》教案《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学问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把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 、能力目标:吟诵注重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同学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普通特点。

2、通过鉴赏《离骚》中的柔美语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3、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2、品尝、鉴赏诗歌中的移情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诗人中的诗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

王者归来。

今日我们来触摸他的灵魂,《离骚》就是屈子真情的告白。

谁来说一说屈原?二.屈原及相关简介1.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经受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缘由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殊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善于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

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

他对内常常和怀王一起研究国家事件,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接待各路诸侯的来访。

楚怀王十分相信他。

当初的战国七雄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挡秦国的兼并。

屈原审时度势,采取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见的提出,在楚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5课 离骚(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5课 离骚(含答案)

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习难点]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离骚(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六十四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3.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朝谇suì揽茝chǎi偭规矩miǎn
B.溘死kè鸷鸟zhì方枘ruì悔相道xiānɡ
C.攘诟rǎnɡ兰皋ɡāo可惩chěnɡ制芰荷jì
D.侘傺chà浩荡hào蕙纕xiānɡ好修姱hǎo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含义相同的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一语文教学案课题:离骚目标导航一、学问与技能1.堆积相关的字词学问,了解楚辞及其。

2.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同学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办法1.小组合作理清课文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同学理解并感触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重点字词,疏通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触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自主学习1、屈原,战国末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字,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宏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的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

屈原的浮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唱歌到个人独创的XXX,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进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XXX”。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屈原生平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认识,善于外交辞令。

屈原曾任,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应对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

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之怀。

在政治上他推崇“”,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惟独圣君贤相才干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忠君致治的思想3、“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楚辞的主要是。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文鉴》卷九十二)。

2019-2020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5课 离骚及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5课 离骚及答案

第5课离骚开卷有益日月同辉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

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

战国楚国人,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

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揽茝.() 谣诼.()偭.规矩() 溘.死()方圜.() 侘傺..()()芰.荷() 兰皋.()岌.岌() 延伫.()贮.藏() 鸷.鸟()罹.难() 杂糅.()方枘.() 攘诟.()答案:hào kuāxiāng jījiǎn suìchǎi zhuómiǎn kèyuán chà chìjìgāo jízhùzhùzhìlíróu ruìgòu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错,通“措”,措施(2)邑,通“悒”,苦闷(3)圜,通“圆”,圆形,和“方”相对(4)离,通“罹”,遭受(5)章,通“彰”,明显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教案

《离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赏文:反复吟诵古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2.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关键语句,体悟诗人情感,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粗通文意。

2.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情读”诗歌。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导朗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由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导入,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

为什么屈原能够赢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走进历史上的宏伟诗篇《离骚》赏其文,品其人,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离骚》二、三读三求,理解文本。

(一)听读,读准字音,感受一段音乐美。

1.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并关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并且给句子划分节拍。

(投影展示读要求及骚体诗的诵读指导)2.听生试读第一段,注意字音和句读,让学生评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句读;再找一位学生范读进行前后比较。

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意读,读通文意,触发一份《离骚》情。

1.解题:“离骚”,“遭忧也。

”多媒体展示关于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

(1)简介屈原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导学案及答案

第5课《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自学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楚辞》与《离骚》:“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九歌》《天问》、宋玉《九辨》等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离骚有位诗人,在水一方千百年来,屈原以诗人的身份,呈现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荣耀和精神空间,受到人民如此隆重的纪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博大而深刻的人文景观,使屈原在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激荡成一首英雄史诗,飘扬成一面鲜红的旗帜。

汨罗江,这条无名的小河,也因屈原而变得像长江黄河一样著名了。

屈原是位诗人,是位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活的诗人。

他的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其诗不是用墨来写成,而是饱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流放,对屈原来说是不幸,但对三湘四水的古老民族却是大幸。

就在湘沅之间,这位伟大诗人留下了《离骚》《九歌》《渔父》等杰出诗篇。

我们今天读其诗,总是清清楚楚听见一位爱国臣子,一遍遍哭诉,一遍遍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夕阳荒原中,临水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人,终有一死,但死后两千多年,还能让人民以一传统节日而永久怀念的人该有怎样的魅力?怀王不使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艺术的极好环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仇恨、思想的沉淀、艺术的升华、火热的激情、浪漫的理想,在他胸中冲撞激荡,既然这股能量不能化为治国方略,就让它熔铸成光辉灿烂的诗歌吧。

这也充分说明真正的诗人只有为政治大事所扭曲、挤压、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出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能成为理想的化身;诗歌也只有插上政治的翅膀,才能鲜活,才能飞翔。

如果去掉《离骚》忧国忧民的政治实质,那么无论其辞藻怎样生动华美,也会相去甚远。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当我们划旱船赛龙舟,品尝甜甜的棕子时不要忘记柔波深处那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那双执著求索的眼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有位诗人,在水一方……一、学习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

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课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位清士,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也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礼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象征,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

杰出的政治家,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

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他创作的“楚辞”的代表《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转变,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报国为民的热情。

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时期,已经归并成为了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都想统一中国。

在七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韩、赵、魏三国较小。

屈原是楚王的同姓贵族,起初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联齐抗秦。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离骚》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5课 离骚(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5课 离骚(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

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便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动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解题:①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离骚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离骚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离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4.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二、知识积累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

明确: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后因谗被贬。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离骚》,教师予以补充。

明确:《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怀王,参与议定国事和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

两次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度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传统。

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知背景]屈原与楚怀王同祖,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受到重用。

当时秦楚争霸,屈原主张明法度,任贤能,联齐以抗秦,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推动了合纵联盟的形成,但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遭到楚国保守势力子兰、靳尚等人的诋毁和破坏,因而被怀王疏远。

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国“绝齐得地”的计策,愤而与秦战,兵败地削,又受骗入秦,客死异邦,这使屈原受到沉痛打击。

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对秦国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进谗襄王,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自沉汨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诗人受尽打击迫害,被逐流浪,始终眷恋祖国,在此期间,先后写成了许多激情满怀的诗篇,《离骚》就是其中之一。

[知常识]1.楚辞体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离骚》《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班固亦同)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含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离骚
【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
【教学重点、难点】
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
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
2.关于楚辞
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钱钟书)
四、诵读
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2.王逸:离别的忧愁。
3.其他
三、要点
1.表现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诗句
2.“香草美人”象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