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化技术样本
微囊微球
沉淀聚合
沉淀聚合不使用稳定剂 , 而靠添加一些与分散相有亲和
作用的单体来使微球稳定。例如 , 在乙醇溶剂中制备聚
( 丙烯酰胺- co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微球时 , 随着聚合 的进行 , 聚合物会从溶剂中沉淀出来而形成集聚体。但如在 聚合时添加少量的丙烯酸 (MAAc) , 因 MAAc 与乙醇有 亲和作用 , 可以使微球稳定。这种技术可以得到1 μ m 左
右的均一亲水性微球。 Kon-do 等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温
敏性磁性微球并应用与抗体的免疫亲和分离。
LOGO
种子聚合
种子聚合是一种能制备各种功能微球的有用技术。聚合 系统由种子微球 ( 或种子液滴 ) 、单体 ( 或单体液滴 ) 、 分散相、引发剂、稳定剂等组成 , 有时也需添加溶胀助剂。 单体液滴内的单体不断溶解于分散相内继而被微球吸收 , 直
米磁性颗粒上进行。随着初级核的合并和微球的成长 , 能 够得到包埋磁性颗粒并且尺寸均一的高分子微球。
LOGO
微乳液聚合
微乳液聚合 , 可以制备非常小的微球 , 最小可制得直
径为 10~ 60 nm 的微球。微乳液分为油 / 水 (O /W ) 型、
两相连续型以及水 / 油 (W /O) 型 ( 也称反向型 ) 微乳 液。所形成的微乳液是根据油相和水相的相对量和乳化剂的 HLB ( 亲水亲油性平衡 ) 值而定。与一般的乳液聚合的不 同之处是 , 在微乳液聚合系统内不存在单体液滴 , 也就是
移动过程的 ; 细乳液聚合的另一优点是 : 与一般的乳液聚 合相比 , 粒径和粒径分布受配方和容器污染的影响不明显。 这是因为 , 细乳液聚合不存在成核和微球成长的竞争聚合。 因此 , 重复性较好 , 在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微囊化技术
二、发展
微囊可看作是一种药物包裹在囊膜内而形成的微型无 缝胶囊,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 微型胶囊最初用于“无碳复写纸”的生产,60年代初 始用于药物包裹,目前,国内外有数十种药物被包裹成 微囊制成各种制剂,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制剂。 微囊化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化分为三个阶段,70 年代主要应用的是5μm~2mm的微囊;80年代发展了粒 径在0.01~10 μm的微粒和毫微粒,这种微粒能显著延长 药效、降低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第三代产品主要集 中在毫微粒上,这种微粒具有被动或主动靶向性。
4.壳聚糖
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后制得的一种天 然聚阳离子多糖,可溶于酸或酸性 水溶液,无毒、无抗原性,在体内 能溶菌酶等酶解,具有优良的生物 降解性和成膜性,体内可溶胀成凝 胶。
(二)半合成高分子囊材
特点:毒性小、粘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大 1.羧甲基纤维素盐SCMC:遇水粘性大,遇酸不溶 CMC-Na 0.1%-0.5% -明胶3%=2:1 2.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肠溶材料,用量3%, 可单独用 3.乙基纤维素(EC):化性稳,适用多种药物微囊化,不 溶于水、甘油、丙二醇,可溶于乙醇,遇强酸易水解, 不适于强酸药的包囊。 4.甲基纤维素(MC):单用量1%-3%or与明胶何用 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 有表面活性,粘度较大。
CH=NR’+2H2O
பைடு நூலகம்
④影响成囊因素 1)凝聚剂的种类和pH值 用电解质作凝聚剂时,阴离子对胶凝
起主要作用,强弱次序为枸橼酸>酒石
酸>硫酸>醋酸>氯化物>硝酸>溴化物>碘 化物,阳离子电荷数愈高胶凝作用愈强。
明胶单凝聚条件(凝聚剂及pH值)
药剂学--微型包囊ppt课件
•混合 •微囊化
A药微囊化+B药微囊化+…+附加剂
• 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囊心物过少,
•
则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囊材(coating material)
用于包裹囊心物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度;③无毒、无刺激;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裹囊芯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单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
• 加量为总体 积的3倍
•胶联 剂
•凝聚 剂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透明区
•⑴凝聚系统的组成 • •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囊 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 明胶10% • 硫酸钠10%
• 水80%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合成高分子囊材
(1) 生物不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聚酰胺、硅橡胶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2)可生物降解囊材 聚碳酸酯、聚氨基酸、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特点:无毒、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⑴羧甲基纤维素钠: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配比 CMC-Na(1-5g/L):明胶(30g/L) = 2 :1
微囊化技术
性质及胶囊化方法 磁作用等,囊壁所 影响。可以是单层 包埋的组分可在控 结构,也可以是双 制速率下释放。
层或多层结构。
液态药物固态化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优点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减少药物间的配伍变化
具有缓、控释和靶向性能 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材料
天然囊材
半合成囊材
合成囊材
无毒稳定性好可降解且 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
微囊化技术 mircocapsulation
汇报人:朱婷婷 学号:20120230
汇报内容
制备方法
概述
展望
. 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 子材料中而形成的直径1~ 5000um的微小囊状 物, 称为微型胶囊, 简称微囊。
. 微囊的粒径属于微米级, 粒径在纳米级的称为 纳米囊, 而外形取决于囊心物质的性质和囊材 凝聚的方式。
复凝聚法
通过2种带有相反电荷的囊材相互交联而凝聚成 囊,其环境因素,如成囊温度、pH值等都将影响 微囊的性质。
盐酸青 藤碱微囊
程亮等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出盐酸青藤碱微囊。 此法所得微囊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大多分布在 4~12um,且微囊性质稳定。体外实验表明,盐酸青藤碱制成微 囊后释放速度减慢,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并且可以进一步制成 片剂、胶囊剂等缓释制剂。
明胶、阿拉伯胶、 海藻酸钠、壳聚 糖、淀粉、蛋白 质、琼脂
毒性小粘性大易水解
甲基纤维素、乙 基纤维素、醋酸 纤维素、羧甲基 纤维素
化学稳定性成膜性好
PLA、PLGA、 PLA/PEG、 PHB
界面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 锐孔法 包接络合物法 辐射化学法
凝聚法(相分离法) 复相乳液法 熔化分散与冷凝法 囊心交换法 粉末床法
微囊化方法
1、TWI395017B 可重复加工之液晶膜及其制造方法合成例:微胶囊化液晶微粒】将2.5克聚氨酯(Desmodur N-3200,Bayer Corp.)与40克液晶(DH-032,工研院自制;△n=0.19、Tc=89℃)于60℃下均匀混合。
将上述混合溶液加入200克之10%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搅拌,然后于50-55℃下以3000rpm,3分钟进行乳化得到粒径1-10μm之颗粒。
之后加入25克之10%三乙烯二胺(Triethylene Diamine)与25克之10%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于55℃下反应10小时。
反应完毕后,加入20克之10%氢氧化铵,静置过夜。
最后将所得浆料以5000 rpm转速进行离心,得到粒径分布1-5μm之微胶囊化液晶微粒。
(三乙烯二胺: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基本催化剂,室温固化硅橡胶、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涂料的催化剂等。
三乙醇胺: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参考用量12-15份(质量分数),固化条件80℃/4h或120℃/2h。
也可用于天然橡胶、合成胶的硫化活化剂,丁腈橡胶聚合活化剂,还可用作润滑油和抗腐蚀添加剂等。
三乙醇胺的长链脂肪酸盐几乎呈中性,可用作油脂和蜡的乳化剂。
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氢氧化铵: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上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也用作洗涤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
)【实施例1】将合成例之微胶囊化液晶微粒与20%聚乙烯醇水溶液依照1:1.5(重量比)在室温下比例均匀混合,即可配制出液晶涂料,涂料之黏度为1000~1100cps(25℃)、固含量约为42%。
上述所用之聚乙烯醇的重量分子量为27000-32000,聚合度为550-650,钠离子含量低于60ppm。
以第2图所示之装置,将PET-ITO薄膜经狭缝涂布头涂上液晶涂料后(涂幅宽为1.1公尺),进入五段式烘箱(温度40~90℃)干燥,以线速约为4公尺/分钟移动速度移动,最后经过约100℃热贴合轮与另一片PET-ITO薄膜贴合,连续生成电可调光液晶薄膜,厚度控制为15μm。
食品化学微胶囊化技术
微胶囊化技术一、基本概念微胶囊造粒技术:或称微胶囊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样能够保护被包裹的物料,使之与外界不宜环境相隔绝,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
二、微胶囊技术的优越性1、可以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对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氧、水)的反应2、减少心材向环境的扩散和蒸发3、控制心材的释放4、掩蔽心材的异味5、改变心材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分散性能)、化学性质等对于食品工业,可以使纯天然的风味配料、生理活性物质融入食品体系,并能保持生理活性,它可以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它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
二、基本原理微胶囊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包装技术 ,其效果的好坏与“包装材料”壁材的选择紧密相关,而壁材的组成又决定了微胶囊产品的一些性能如:溶解性、缓释性、流动性等,同时它还对微胶囊化工工艺方法有一定影响,因此壁材的选择是进行微胶囊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微胶囊造粒技术针对不同的心材和用途,选用一种或几种复合的壁材进行包覆。
一般来说,油溶性心材应采用水溶性壁材,而水溶性心材必须采用油溶性壁材。
心材: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
壁材:外部囊的壁膜。
一种理想的壁材必须具有如下特点:高浓度时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在微胶囊化过程中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
能够乳化心材并能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在加工过程以及储存过程中能够将心材完整的包埋在其结构中。
易干燥以及易脱溶。
良好的溶解性。
可食性与经济性。
三、功能1、液态转变成固态液态物质经微胶囊化后,可转变为细粉关产物,称之为拟固体。
在使用上它具有固体特征,但其内相仍是液体。
2、改变重量或体积物质经微胶囊后其重量增加,也可由于制成含有空气或空心胶囊而使胶囊而使物质的体积增加。
这样可使高密度固体物质经微胶囊化转变成能漂浮在水面上的产品。
3、降低挥发性易挥发物质经微胶囊化后,能够抑制挥发,因而能减少食品中的香气成分的损失,并延长贮存的时间。
微囊微球脂质体制备技术257页课件
1.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是在高 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 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法。 (1) 基本原理: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 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 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 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简称 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 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 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 (microcapsule)。
•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 (microsphere)。
32
▪ (2) 工艺:以明胶为囊材的工艺流程如下:
33
▪
例如复方左炔诺孕酮单凝聚微囊,将左炔诺
孕酮(LNG)与雌二醇(E2)混匀,加到明胶溶液中
混悬均匀,以硫酸钠溶液为凝聚剂制成微囊,再
加入稀释剂,即硫酸钠溶液,稀释液体积为凝聚
囊系统总体积的3倍(稀释液浓度要适宜,防粘
连成团或溶解),稀释温度为15℃ ,最后加交联
30
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 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 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囊。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 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 使微囊很快消失。
微囊形状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 察)。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使之成为 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测定; ▪ 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
心物; ▪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
微囊化技术ppt课件
最有前途的特点-毫微囊
药物以溶解、嵌合、吸附或化学键结合等多种 形式与载体材料构成毫微囊后,由于其粒径小, 静脉注射后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作为异物 吞噬而迅速分布于肝脏和脾脏、肺及其他器官, 故毫微囊具有良好的器官靶向性。 由载体材料携带药物而成为毫微囊静脉注射剂 是现今使用的有效靶向制剂之一。
微囊化技术
概述
一、概念
微型包囊术(microencapsulation,微囊化)系利 用天然的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简称囊材)作囊膜 壁壳(membrane well),将固体或液体药物(简称囊芯物) 包裹而成药库的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encapsule)。 外观呈粒状或圆球形,一般直径在5~400μm之间。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基质型(matrix type)微小的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称 微球(microsphere)。 微囊和微球的粒径属微米级,粒径在纳米级的分别 称为纳米囊和纳米球。
选择囊材须注意
从物理化学角度 考虑粘度、渗透性、吸湿性、溶解性、稳定性及 药物的性质, 临床要求,通常挑选几种囊材,先做成囊性试验, 最后经处方、工艺筛选,确定囊材。
微囊的制备方法
根据药物和囊材的性质和微囊的粒径、
释放性性以及靶向性要求,可选用不同的微
此外,微囊技术广泛用于农业、 食品、石油、印刷、印染、照相及
日用品工业等方面。
药物微囊化的特点
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及口味:如鱼肝油、氯贝丁酯、 生物碱类及磺胺类。 提高药物稳定性:ß -胡萝卜素、阿司匹林、挥 发油、薄菏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混合物等。 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尿激 酶、红霉素、胰岛素;氯化钾、吲哚美辛。 液态药物固态化:油类、香料、液晶、脂溶性维 生素。
微型包裹技术
第三节微型包囊技术一、概述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membrane wall),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capsule)。
微球(microsphere)纳米囊(nanocapsule)和纳米球(nanosphere)。
(一) 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1)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 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4) 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5) 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6) 控制药物释放速率;(7)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二) 药物微囊化的进展第一阶段开始主要应用于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微囊粒径一般为5~l000μm。
第二阶段微囊粒径减小到l~250 μm,主要应用于控制药物释放。
这种粒径的载药微粒,毫微粒通过非胃肠道给药时,被器官或组织吸收能显著延长药效、降低毒性,提出高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第三阶段主要是靶向给药的纳米囊,粒径为1~ 1000nm。
将微粒或毫微粒引导到体内特定部位,再被吸收而发挥药效。
二、囊心物与囊材(一) 囊心物(core material)(1)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通常将主药与附加剂混匀后微囊化,亦可先将主药单独微囊化,再加入附加剂。
(3)若有多种主药,可将其混匀再微囊化,或分别微囊化后再混合,这取决于设计要求、药物、囊材和附加剂的性质及工艺条件等(4)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如囊心物过少,将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5)囊心物也可形成单核或多核的微囊。
(二) 囊材囊材(coating material)的一般要求是: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率;③无毒、无刺激性;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心物;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特性。
微球微囊技术【可编辑PPT】
时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明胶合用。
(3) 乙基纤维素(EC): 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
醇,可溶于乙醇. 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不适宜。 (4) 甲基纤维素(MC) 亦可与明胶、CMC-Na、聚维酮(PVP)等配合作复
• 多为羟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 • 常用的羟基酸是乳酸和羟基乙酸 • 乳酸(LA)包括D—型、L—型及DL—型,直接
由其中一种缩合得到的聚酯,分别用P(D)LA、 P(L)LA和P(DL)LA表示, • 由羟基乙酸缩合得到的聚酯用PGA表示;。
三、 药物微囊化方法
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三大类。
微球微囊技术
有时微球与微囊没有严格区分,可通称为微粒。 微囊与微球的直径大小是以微米(µm)计的囊或球 一般5~250µm 与纳米粒的关系:药物载体,粒径范围不同 这类药物载体可以包载一种或多种药物,囊心物也可
以包括阻滞剂、促进剂或磁性粒子, 特殊:动脉栓塞微球,动脉栓塞微囊(靶向制剂)。
(一)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 微囊化是近年药物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中的一个突
沉降囊
交联固化囊
水洗至无甲醛
微囊
制剂
*稀释液:即根据凝聚囊系统中的Na2S04溶液经调整 浓度、以3倍体积、温度15℃加入。
(3) 成囊条件 ① 凝聚系统的组成:单凝聚法可以用三元相图来寻找
为20~100g/L。 加入10%~20%甘油或丙二醇可改善明胶弹性。 加入低粘度乙基纤维素可减少膜壁细孔。 (2) 阿拉伯胶: 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作囊材的用量为
微型包裹技术
第三节微型包囊技术一、概述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membrane wall),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capsule)。
微球(microsphere)纳米囊(nanocapsule)和纳米球(nanosphere)。
(一) 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1)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 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4) 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5) 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6) 控制药物释放速率;(7)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二) 药物微囊化的进展第一阶段开始主要应用于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微囊粒径一般为5~l000μm。
第二阶段微囊粒径减小到l~250 μm,主要应用于控制药物释放。
这种粒径的载药微粒,毫微粒通过非胃肠道给药时,被器官或组织吸收能显著延长药效、降低毒性,提出高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第三阶段主要是靶向给药的纳米囊,粒径为1~ 1000nm。
将微粒或毫微粒引导到体内特定部位,再被吸收而发挥药效。
二、囊心物与囊材(一) 囊心物(core material)(1)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通常将主药与附加剂混匀后微囊化,亦可先将主药单独微囊化,再加入附加剂。
(3)若有多种主药,可将其混匀再微囊化,或分别微囊化后再混合,这取决于设计要求、药物、囊材和附加剂的性质及工艺条件等(4)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如囊心物过少,将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5)囊心物也可形成单核或多核的微囊。
(二) 囊材囊材(coating material)的一般要求是: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率;③无毒、无刺激性;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心物;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特性。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简介与实例目录微胶囊技术简介与实例 (1)微胶囊技术概述 (1)微胶囊及微胶囊技术概述 (1)常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三类特殊结构微胶囊简介 (4)人工器官微胶囊 (5)微胶囊在纺织品和医药中的应用 (7)微胶囊技术概述本章旨在对微胶囊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对其微胶囊的各种制备原理及做一个涵盖面较全、概括性强的简介。
最后,对三种结构特殊的微胶囊(人工器官微胶囊、脂质体胶囊、纳米粒)进行简介。
微胶囊及微胶囊技术概述微胶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对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包封的、粒径为5~1000um的中空微囊(特别的,纳米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00~300nm)。
微胶囊一般由一层薄膜和囊芯物质组成。
组成薄膜的材料称为囊材,组成囊芯的材料称为芯材。
囊材可以是天然物(如蜂蜡、氢化植物油衍生物、壳聚糖、乳清蛋白、纤维素等),也可以是合成物(如聚酯、聚氨酯、聚赖氨酸、聚乙二醇等)。
芯材的种类更加多样,按物质的状态分类,可以是液体、固体、气体,甚至可以是固、液混合物。
理论上可以将需要被包覆和保护的各种微小物质封存在囊壳内部(如精油、芳香剂、抗菌药物、金属粒子、酶、活细胞等等)。
将芯材包封在囊材的过程,即制备微胶囊的过程称为微囊化。
微囊化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改变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相态、溶解度等);保护物质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屏蔽味道、颜色和气味;降低物质的毒性;控制释放活性物质等。
经微胶囊化的芯材局域靶向性和控释性,可以根据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位置以一定的速率对芯材进行释放。
如:经过微胶囊化的抗凝血药物,可生物降解的载药纳米粒借助导管给药系统,可将其输送到局部血管,并缓慢释放所携带的药物,可望有效防治血管再狭窄。
由于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带来了许多好处。
比如说,可以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使液体转变为固体,便于加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等等。
常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现有的微胶囊制备方式分为三大类,即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
微囊化技术.
兰州大学药剂教研室 主讲教师:张晓云
概述
一、概念 微型包囊术(microencapsulation,微囊化)系利用天 然的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简称囊材)作囊膜壁壳 (membrane well),将固体或液体药物(简称囊芯物)包 裹而成药库的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encapsule)。 外观呈粒状或圆球形,一般直径在5~400μm之间。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基质型(matrix type)微小的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称 微球(microsphere)。 微囊和微球的粒径属微米级,粒径在纳米级的分别 称为纳米囊和纳米球。
高分子物质的凝聚是可逆的,在某些条 件下(如高分子物质的浓度、温度及电解质的 浓度等)出现凝聚,但一旦这些条件改变或消 失时,已凝聚成的囊膜也会很快消失,即所谓 解聚现象。这种可逆性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 使凝聚过程多次反复,直至包制的囊形达到满 意为止。
最后利用高分子物质的某些理化性质使
凝聚的囊膜硬化,以免形成的微囊变形、囊结 或粘连等。
2、复凝聚法(complex coacervation) 利用两种聚合物在不同pH时电荷的变 化(生成相反的电荷)引起相分离-凝聚,称 作复凝聚法。 复凝聚法是经典的微囊化法,它操作 简便,容易掌握,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 囊化。
复凝聚法的基本过程:如用阿拉伯胶(带负电荷)
和明胶(pH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在等电点以
最有前途的特点-毫微囊
药物以溶解、嵌合、吸附或化学键结合等多种 形式与载体材料构成毫微囊后,由于其粒径小, 静脉注射后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作为异物 吞噬而迅速分布于肝脏和脾脏、肺及其他器官, 故毫微囊具有良好的器官靶向性。 由载体材料携带药物而成为毫微囊静脉注射剂 是现今使用的有效靶向制剂之一。
药剂学制剂技术微型包囊技术
• 用作囊材时可单独使用,用量一般在 30g/L左右,也可与明胶配合使用。
2020/4/2
药剂学
1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乙基纤维素
o 乙基纤维素(EC)的化学稳定性高, 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 水、甘油、丙二醇,可溶于乙醇、 易溶于乙醚;
物的空囊。
2020/4/2
药剂学
3
(二) 囊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是:
①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性;
②有适宜的释药速率;
③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理作用
及含量测定
④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封
囊心物;
⑤具有一定的粘度、渗透性等;
• 常用的囊材可分为天然的、半合
o 但EC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 物不适用。
2020/4/2
药剂学
11
(4) 甲基纤维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甲基纤维素(MC)在水中溶胀成澄清 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在无水乙醇、 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 用作囊材的用量为10~30g/L,亦可 与明胶、CMC-Na、聚维酮(PVP)等 配合作复合囊材。
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阿拉伯胶
• 系由糖苷酸及阿拉伯胶的钾、 钙、镁盐所组成,一般常与明 胶等量配合使用,也可与白蛋 白配合作复合囊材。
•作 为 囊 材 时 的 用 量 为 20~100g/L。
2020/4/2
药剂学
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海藻酸盐
15-微囊化技术
特点
凝聚反应可逆,影响因素多
固化
目的:形成不粘连、不凝结、不可逆的微囊 方法 :热变性、化学交联 例子: 明胶与醛的胺缩醛反应
影响因素 :醛浓度、时间、PH等
工艺流程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2、复凝聚法
电荷相反的囊材相互交联,溶解度降 低,囊材析出成囊。
原理
囊材
明胶、阿拉伯胶
工艺流程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3、溶剂-非溶剂法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二、药物微囊化的进展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1、专业的微囊化国际会议每2~3年召开一次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囊化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70年代以前:5 μm -2mm,掩盖不良气味 80年代:1 -10μm, 10-1000nm, 缓释,提高BA 第三代:微粒、毫微粒,靶向 被动靶向:基于微粒大小
旧课回顾
什么叫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技术用来解决什么难题? 固体分散技术速释原理?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引入新课
微囊化技术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难题?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一、相关概念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微囊化技术 用囊材包裹囊心物形成微型胶囊的技术.
微囊
利用微囊化技术制备的微型胶囊
微球
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微小球状实体 微囊的粒径属于微米级 粒径在纳米级的称为纳米囊
分类
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 液中 干燥法
相分离微囊化步骤示意图 1.囊心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2.加囊材 3.囊材的沉积 4. 囊的固化材的固化
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1、单凝聚法
凝聚剂与囊材水合模的水分子结合, 囊材析出,再固化
原理
囊材 凝聚剂
明胶、CAP、EC等 乙醇、丙酮、硫酸盐等
微囊微球PPT课件
9
细乳液聚合的最大优点是 : 疏水性大分子单体、疏水性大分子连锁转移剂以及其他
疏水性功能大分子都能用作“疏水性物质 ”并被包入微球 内 , 这在工业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 用以往的乳液聚合法 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乳液聚合法是伴随着单体分子向水相扩 散继而被溶胀微球吸收的过程 , 而大分子是无法实现这种 移动过程的 ; 细乳液聚合的另一优点是 : 与一般的乳液聚 合相比 , 粒径和粒径分布受配方和容器污染的影响不明显。 这是因为 , 细乳液聚合不存在成核和微球成长的竞争聚合。 因此 , 重复性较好 , 在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11
沉淀聚合
沉淀聚合不使用稳定剂 , 而靠添加一些与分散相有亲和 作用的单体来使微球稳定。例如 , 在乙醇溶剂中制备聚 ( 丙烯酰胺- co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 微球时 , 随着聚合 的进行 , 聚合物会从溶剂中沉淀出来而形成集聚体。但如在 聚合时添加少量的丙烯酸 (MAAc) , 因 MAAc 与乙醇有 亲和作用 , 可以使微球稳定。这种技术可以得到1 μ m 左 右的均一亲水性微球。 Kon-do 等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温 敏性磁性微球并应用与抗体的免疫亲和分离。
微囊的粒径属微米级,常 用作药物的载体,作为给 药系统应用于临床。
.
3
概述
不同微囊的结构图
.
4
微囊微球的制备 之
以单体为原料制备高分子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分为乳液聚 合、无皂乳液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微乳聚合、细乳 液聚合以及种子聚合。
.
5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 , 是在乳液聚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合技 术 ,是指体系中完全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微量乳化剂 ( 低于 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 。它解决了传统乳液聚合后处理 难以及乳化剂对产品带来的不良影响 ;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 本 , 减轻对环境的负荷。由于无皂聚合体系中无外加乳化 剂 , 聚合和存储过程中微球的稳定性差 , 因此固含量一般 较低 , 应用于涂料和粘合剂还存在一些问题。Yanase 等发 现磁流体中的纳米磁性颗粒可以作为初级核使用。由于体系 内不另使用乳化剂 , 没有胶束形成 , 反应开始时单体在纳 米磁性颗粒上进行。随着初级核的合并和微球的成长 , 能 够得到包埋磁性颗粒并且尺寸均一的高分子微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囊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微胶囊技术是使用成膜材料把固体和液体包覆成微小颗粒的技术。
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加工, 选材等等方面, 讨论了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微胶囊; 加工; 应用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HeSongYu
08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08110 7
Abstract: Microcapsule techniques into the membrane material is the use of solid and liquid wrapped into tiny particles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method microcapsule,etc,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microcapsule,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various professions,looking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 Microcapsule; Processing; Application
目录
1特点 (1)
2材料选择 (1)
3加工方法 (1)
3.1物理方法 (1)
3.1.1空气悬浮法 (1)
3.1.2 喷雾干燥法 (1)
3.1.3真空蒸发沉积法 (2)
3.1.4静电结合法 (2)
3.1.5挤压法 (2)
3.2物理化学法 (2)
3.2.1 单凝聚法 (2)
3.2.2 复凝聚法 (2)
3.2.3油相分离法 (2)
3.2.3液中干燥法 (3)
3.3化学方法 (3)
3.3.1界面聚合法 (3)
3.3.2界面缩聚法 (3)
4应用 (3)
4.1医药中的应用 (3)
4.2农业中的应用 (3)
4.3兽药中的应用 (4)
4.4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
4.5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4)
4.6烟草中的应用 (5)
4.7其它方面的应用 (5)
5展望 (5)
参考文献 (6)
微囊也称微球, 是用高分子材料( 简称囊材) 把分散的固态、液态等物质( 简称囊心物) 包埋成的微小密闭物。
制备微囊的技术称为微囊化技术。
在20世纪40年代,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渥斯特教授创造了空气悬浮法制备微囊技术, 并成功运用到药物的包衣中[1]。
20世纪50年代, 美国NCR公司的格林采用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了明胶微囊并将其制成无碳复写纸, 获得了专利[1]。
20世纪60年代, 高分子聚合方法应用于微囊制造[2], 微囊化技术开始在药剂学上得到应用[3]。
微胶囊的粒径一般在2~1000μm, 壁材厚度为0.2~10μm。
1特点
具有屏蔽味道, 提高内容物稳定性, 保护芯材物质免受环境影响; 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与体积; 延缓或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达到长效作用; 同时能够防止药物被氧化、水解或挥发; 增加难溶物的溶解度; 隔离活性成分, 降低挥发性, 减少毒副作用, 降低对健康的危害; 用于特殊目的的不相溶物质的分离等优点。
2材料选择
工业上常见的壁材可分为两类,即天然的或半合成的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天然和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类(明胶, 酪蛋白); 碳水化合物(阿拉伯胶, 淀粉, 琼脂, 黄原胶); 纤维素类(甲基(乙基)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及其酯, 羧甲基纤维素钠); 脂肪酸及衍生物(硬脂酸及其甘油酯, 棕榈酸及其甘油酯); 脂肪醇及衍生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乙烯基聚合物(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苯乙烯); 聚酰胺和聚酯(聚脲, 聚氨基甲酸酯, 尼龙6~10); 其它, 如: 氨基树脂, 醇酸树脂, 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4]。
3加工方法
3.1物理方法
囊壁材料和囊芯颗粒经过物理的方法混合在一起, 囊壁流过囊芯的周围形成微囊剂。
具体方法有空气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等。
3.1.1空气悬浮法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D.E.Wurster创造, 因此又称Wurster法。
先将芯材颗粒置于流化床中, 冲入热空气使芯材随气流作循环运动, 溶解或熔融的壁材经过床底或床顶的喷头雾化, 喷洒在悬浮上升的芯材颗粒上并沉积在它表面, 经过重复循环使溶剂挥发从而在芯材颗粒表面成膜, 达到微胶囊化的目的。
空气悬浮法适于固体药物的微胶囊化, 此方法经济易行, 产品质量控制好, 利于大规模生产。
3.1.2 喷雾干燥法
先将芯材分散于壁材稀溶液中, 加入乳化剂, 乳化成O/W型乳状液。
然后将此乳状液送到干燥塔中雾化成小液滴, 这些液滴在喷入热空气后, 液滴中的壁材遇热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水从壁材中快速蒸发, 从而保证了芯材温度低于100℃, 因此这种方法常见来微囊化热敏性的药物。
3.1.3真空蒸发沉积法
把固体颗粒作芯材, 壁材的蒸气凝结到芯材表面从而实现微囊化。
3.1.4静电结合法
把芯材与壁材制成带相反电荷的气溶胶微粒, 然后使它们相遇经过静电吸凝结成囊。
3.1.5挤压法
在低温条件下微囊化的技术。
原理是将混悬在一种碳水化合物介质中的芯材与壁材混合物经过模孔, 用压力将其挤进壁材凝固浴, 壁材析出然后硬化成囊。
3.2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经过改变温度、 pH值、加入电解质等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沉出来并将芯材包覆形成微胶囊, 具体有凝聚法、相分离法、干燥浴法等。
3.2.1 单凝聚法
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
如以明胶为囊材, 凝聚条件是明胶—硫酸钠—水的单凝聚三元相。
将药物在30~50g/L明胶溶液中制成混悬溶液或O/W型乳状液, 加热至50℃, 然后加稀酸调至pH 3.5~3.8, 溶液加凝聚剂Na2SO4溶液得凝聚囊, 继续加稀释液得沉降囊, 冷却至15℃以下加甲醛溶液, 用20% NaOH 溶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