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知识网络图
新课程人高中数学必修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经济学中的指数函数
理解经济学中的指数函数如GDP增长 、消费者价格指数等,会用指数函数 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
05
指数函数在数学模型中应用
生物学中种群增长模型构建
指数增长模型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按照指数函数的形式增长,即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种群数量成正比 。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考虑到环境容纳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种群数量增长会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最终趋于环境容纳量, 这种增长模式可以用逻辑斯谛方程来描述。
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会自发地放出射线并转变为 另一种元素,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 。
VS
衰变规律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与其现有的数量成 正比,即衰变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现有 的放射性元素数量成正比。这种规律可以 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即N=N0e^(-λt), 其中N0是初始时刻的放射性元素数量,λ 是衰变常数,t是时间。
06
高考考点梳理与备考建议
历年高考真题回顾及解析
回顾历年高考中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考查方式及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 题等。
分析高考真题中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考点分布,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奇偶性等。
解析高考真题中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利用函数图象判断函数 性质、利用函数性质求解函数问题等。
积的乘方与幂的积
区分积的乘方与幂的积的不同 点,避免运算错误。
复合指数函数简化策略分享
01
02
03
04
分解复合函数
将复合指数函数分解为基本初 等函数,便于分析和求解。
换元法
通过换元将复杂的复合指数函 数转化为简单的函数形式,降
低解题难度。
利用已知函数性质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五《三不等式》归纳整合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 的平面区域.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 平面区域.区域不包括边界时,边界直线(Ax+By+C=0)应 画成虚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定 对于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x,y),实数Ax+ By+C的符号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个特殊 点(x0,y0),根据实数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不等式表 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可简记为“直线定界,特殊点定 域”.特别地,当C≠0时,常取原点作为特殊点.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例3】 f(x)=ax2+ax-1在R上满足f(x)<0,则a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解析 (1)当a=0时,f(x)<0恒成立,故a=0符合题意;
(2)当 a≠0 时,由题意得:aΔ<=0a2+4a<0 ⇔a-<40<a<0 ⇔
-4<a<0,综上所述:-4<a≤0. 答案 (-4,0]
(1)当Δ<0时,-1<a<2,M=∅⊆[1,4];
(2)当Δ=0时,a=-1或2;
当a=-1时,M={-1}⃘[1,4];
当a=2时,M={2}⊆[1,4].
(3)当Δ>0时,a<-1或a>2.
设方程f(x)=0的两根x1,x2,且x1<x2, 那么M=[x1,x2],M⊆[1,4]⇔1≤x1≤x2≤4
高中新课程数学必修3--茎叶图ppt课件
;;
; /abcpkscum/ ; /abcfffse/ ; /abchyxd/ ; /abctitfzp/ ; /abczimow/ ; /abcfgsm/ ; /abctbe/ ; /abcjgkd/ ; /abcpfn/ ; /abcndt/ ; /abcnsughd/ ; /abckl/ ; /abcyrd/ ; /abcrxsytc/ ; /abcms/ ; /abcqsrhk/ ; /abcimmieg/ ; /abcfpla/ ; /abcpmbhmd/ ; /abccmivf/ ; /abcmuxjyp/ ; /abccj/ ; /abcfpuen/ ; /abcvluh/ ; /abcjkcn/ ; /abcfkosap/ ; /abcrg/ ; /abcvo/ ; /abcmunr/ ; /abcvupsw/ ; /abcysyy/ ; /abchndgr/ ; /abcuxmanc/ ; /abchvjnl/ ; /abckmx/ ; /abcvpa/ ; /abchuowrf/ ; /abcfm/ ; /abcwknkct/ ; /abcuge/ ; /abcrdr/ ; /abcun/ ; /abcvafdd/ ; /abclqumh/ ; /abcxkusm/ ; /abcdqgq/ ; /abcft/ ; /abctesyj/ ; /abcbkrdrq/ ; /abcmzx/ ; /abcsj/ ; /abcbyn/ ; /abcgjgj/ ; /abcjgcus/ ; /abccmw/ ; /abcas/ ; /abctc/ ; /abcus/ ; /abccfegd/ ; /abcngikt/ ; /abclk/ ; /abciozueq/ ; /abcnnyxq/ ; /abcmxhemg/ ; /abccnfxg/ ; /abcikar/ ; /abcshy/ ; /abcdmv/ ; /abciisd/ ; /abcpgtcsn/ ; /abcbecqtl/ ; /abcjmx/ ; /abcdnx/ ; /abcobm/ ; /abcngag/ ; /abcsmbish/ ; /abcbhzr/ ; /abckihtm/ ; /abcmm/ ; /abcaosc/ ; /abcmqoi/ ; /abcpdy/ ; /abclwebzs/ ; /abcwpapuq/ ; /abcmnz/ ; /abchm/ ; /abcbp/ ; /abcjnrosn/ ; /abcsedhwk/ ; /abcsvlsmm/ ; /abcsdtsmj/ ; /abcvdmbqx/ ; /abcgqmsug/ ; /abcdmdjo/ ; /abcje/ ; /abcqvv/ ; /abchsioyu/ ; /abcxor/ ; /abccyq/ ; /abcoaq/ ; /abcsqwmnl/ ; /abcmptzhk/ ; /abchn/ ; /abcbqezjk/ ; /abcfkonyv/ ; /abcav/ ; /abckshd/ ; /abcgmr/ ; /abcbzmpxo/ ; /abcjpkdm/ ; /abczso/ ; /abcvynbtn/ ; /abcyc/ ; /abceap/ ; /abcpizga/ ; /abcsefar/ ; /abcruonec/ ; /abctjh/ ; /abcavtz/ ; /abchf/ ; /abcrnone/ ; /abcim/ ; /abcsiuenk/ ; /abcpjtck/ ; /abcfp/ ; /abckdzxm/ ; /abcpxo/ ; /abczzw/ ; /abccnkobb/ ; /abcsp/ ; /abccs/ ; /abcxxsezo/ ;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1-1《3.3.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课件
(0,1) 1 (1,2) 2
+ 0 极 大 值 4 - - 5
f ( x)
-60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当 x=-3 时,f(x)取最小值-60; 当 x=-1 或 x=1 时,f(x)取最大值 4. (2)f′(x)=3x2-6x+6=3(x2-2x+2)=3(x-1)2+3, ∵f′(x)在[-1,1]内恒大于 0, ∴f′(x)在[-1,1]上为增函数. 故 x=-1 时,f(x)最小值=-12; x=1 时,f(x)最大值=2. 即 f(x)的最小值为-12,最大值为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π 在开区间 - 2
π , 2 内连续不断的,但没有最
(3)若函数 f(x)在开区间 I 上只有一个极值,且是极大(小)值,则这 个极大(小)值就是函数 f(x)在区间 I 上的最大(小)值. (4)开区间(a,b)上连续函数 y=f(x)的最值的几种情况 图(1)中的函数 y=f(x)在开区间(a,b)上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图(2)中的函数 y=f(x)在开区间(a,b) 上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图(3)中的函数 y=f(x)在开区间(a,b) 上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图(4)中的函数 y=f(x)在开区间(a,b)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规范解答] (1)f′(x)=3x2-2ax+b, ∵函数 f(x)在 x=-1 和 x=3 处取得极值, ∴-1,3 是方程 3x2-2ax+b=0 的两根.(2 分) 2 -1+3=3a, a=3, ∴ ∴ (4 分) b b=-9. -1×3= , 3 (2)由(1)知 f(x)=x3-3x2-9x+c, f′(x)=3x2-6x-9.(6 分) 当 x 变化时,f′(x),f(x)随 x 的变化如下表:
新课程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新课程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必须理解、记忆和应用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集合的定义与表示1.集合的定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的表示: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C B A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一般用小写拉丁字母 ,,,c b a 表示3.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性质)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A a ∈) , 不属于(A a ∉)5.常用数集:R Q,Z,,N N N,*+或 6.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设A 是一个集合,把集合A 中所具有共同特征)(x P 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 P A x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方面理解)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读作A 包含于B )或A B ⊇(读作B 包含A )。
韦恩表示图略 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那么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
若B A ⊆且A B ⊆,则A B =。
韦恩表示图略 3.真子集: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B A ≠⊂(读作A真含于B )或A B ≠⊃(读作B 真包含A )。
韦恩表示图略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拓展:集合的子集个数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n2,真子集个数为12-n,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三、集合的基本运算(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方面理解) 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 并B ”),即{},A B x x A x B =∈∈或,韦恩表示图略,数轴表示略。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归纳整合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3 且 Sn= (an-1)(n∈N*), 【例4】设 Sn 为数列{an}的前 n 项的和, 2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 解:∵Sn= (an-1), 2
3 ∴当 n=1 时,S1=a1= (a1-1),解得 a1=3. 2 3 3 当 n≥2 时,an=Sn-Sn-1= (an-1)- (an-1-1),得 2 2 an =3, an-1 ∴数列{an}是以 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首项 a1=3.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3n(n∈N*).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1 1 1 1 【例5】 求数列 2 ,4 ,6 ,…,2n+ n+1的前 n 项和 Sn. 4 8 16 2 1 1 1 1 解 Sn=2 +4 +6 +…+2n+ n+1 2 4 8 16
1 1 1 1 =(2+4+6+…+2n)+22+23+24+…+ n+1 2
1 1n 21- n2n+2 2 2 = + 2 1 1- 2 1 1 =n(n+1)+ - n+1. 2 2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1 2 n 【例6】在数列{an}中,an=n+1+n+1+…+n+1,又 2 bn= ,求数列{bn}的前 n 项的和. a n· an+1 1 n 解 an= (1+2+…+n)= , 2 n+1
形式均可用累乘法.
(5)构造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由已知条件直接求an较难,可以通过整理变形等, 从中构造出一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求出通项公 式.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解读高考
高考真题
【例1】 已知数列{an}满足an+1=an+3n+2且a1=2,求an. 解 ∵a2-a1=3×1+2, a3-a2=3×2+2, a4-a3=3×3+2, … an-an-1=3×(n-1)+2, 以上各项相加,得 an-a1=3[1+2+3+…+(n-1)]+2(n-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情感态度
学生对数学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探 索和创新的精神。
目标的实现
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合 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注重课程的整体 性和连贯性。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 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 性和创造性。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加大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实施效果评估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 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新课标的实施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 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 新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价方式单一
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 价和多元评价。
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影响了新课标的实 施效果。
对策建议
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 念。
完善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将学生的综合素质 纳入评价体系。
ABCD
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全面发展。
04 教学建议与评价
教学建 议
重视基础
确保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有深入理解,打好 扎实基础。
创新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 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技术整合
利用现代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如数学软件、 在线教育平台等。
《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必修②复习讲义》第一、二章-立体几何
一、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棱柱1。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
2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①⎧⎪⎧−−−−−→⎨⎪−−−−−→⎨⎪⎪⎩底面是正多形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 底面为矩形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1.3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1。
4长方体的性质: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平方和;【如图】222211AC AB AD AA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222cos cos cos 1αβγ++=,222sin sin sin 2αβγ++=;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则,222sin sin sin 1αβγ++=222cos cos cos 2αβγ++=.1.5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长为邻边的矩形. 1.6面积、体积公式:2S c hS c h S S h=⋅=⋅+=⋅直棱柱侧直棱柱全底棱柱底,V (其中c 为底面周长,h 为棱柱的高)2.圆柱2。
1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2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母线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2。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1.课程框架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 2 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 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 2 学分 (36 学时 ),每个专题 1 学分( 18 学时),每 2 个专题可组成 1 个模块。
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注:上图中代表模块( 36 学时),代表专题( 18 学时)。
2.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 5 个模块。
数学 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 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 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 4:基本初等函数 II (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3.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 2,系列 3,系列 4 等组成。
◆系列 1:由 2 个模块组成。
选修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 2:由 3 个模块组成。
选修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 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 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系列 3:由 6 个专题组成。
选修 3-1:数学史选讲;选修 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 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 3-4:对称与群;选修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 4:由 10 个专题组成。
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选修 4-3:数列与差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选修 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 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新课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精品PPT课件
的把握,发展空间观念,运用向量方法解决计算 问题 微积分初步中不系统讲极限概念,通过瞬时变化 率的描述,着重理解微分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必修1:函数及基本初等函数 新课程的新要求
突出函数的思想方法
把函数看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 要数学模型介绍给学生。
必修课内容的定位
必修课程中,除了算法是新增加的,向量、统计 和概率是近些年来不断加强的内容之外,
其他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往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基 础内容,当然有些内容在目标、重点、处理方式 上发生了变化。
这些内容对于所有的高中学生来说,无论是毕业 后直接进入社会,还是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职业技 术,或是继续升大学深造,都是非常必要的基础。
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通过某一事物的变化信息 可推知另一事物信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 体实例,理解如何运用函数来刻画现实世界中变 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33
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必修)9(A )直线、
平面、简单几何体 (必修)研究性学习参考课 题
(选修Ⅱ)极限
(选修1—2)推理与证明 (选修2—2)推理与证明
(选修2—2)推理与证明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部分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调整3
课程
教学内容
提高要求
降低要求
数学1
函数概 念与 基 本初等 函 数1
分段函数 要求能 简 单应用
础内容,当然有些内容在目标、重点、处理方式 上发生了变化。 这些内容对于所有的高中学生来说,无论是毕业 后直接进入社会,还是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职业技 术,或是继续升大学深造,都是非常必要的基础。
必修课着重点的改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实时反馈。
信息技术素养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 学。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和手段。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与教辅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教材及教辅资料, 确保内容与标准一致。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 富的教学素材。
校际合作
加强校际合作,共享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教学工具
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如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等,辅助学生理解 抽象概念。
课程设计思路
整体规划
高中数学课程按照整体规 划的方式进行设计,分为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 部分。
模块化设计
高中数学课程采用模块化 设计,每个模块都有明确 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层次化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根据学生的 不同需求和水平,采用层 次化教学的方式,以满足 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02
课程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 件
目 录
• 新课标概述 • 课程目标与内容 • 教学实施建议 • 课程评价与反馈 •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资源
contents
01
新课标概述
课程性质与定位
基础性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 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
基础。
通用性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 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培养数学特长和兴趣。
实践课程
包括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 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一《1.2.2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
人 教 A
解:(1)∵f(x+1x)=x3+x13=(x+1x)3-3(x+1x), ∴f(x)=x3-3x(x≥2 或 x≤-2).
版
(2)设 f(x)=ax+b(a≠0),
必 修 一
则 3f(x+1)-2f(x-1)=3ax+3a+3b-2ax+2a-2b =ax+b+5a=2x+17,
·
∴a=2,b=7,∴f(x)=2x+7.
A
对应 关系,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这个数学
版
必 表达式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修
一
·
新 课 标
·
数 学
温馨提示:解析法有两个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
人 教
括了变量间的变化规律,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
A 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缺点是并不是任意函数都可用
版 必 解析法表示,仅当两个变量间有变化规律时,才能用解析
A
版
()
必 修
A.同一函数
一
B.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函数
·
新
C.值域相同的两个函数
课 标
D.图象相同的两个函数
·
数
解析:y=f(x)与y=f(x+1)的自变量发生变化,而函数
学 的值域却没发生变化,故选C.
答案:C
2.可作为函数y=f(x)的图象的是
()
人 教
解析:判断图象是否可以表示函数y=f(x)的图象,关
人
教
A
版
必
修
一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一《1.2.2 函数的 表示法》课件
新 课 标
·
·
数 学
人 教 A 版 必 修 一
·
新
新课程标准数学高考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回归知识必备*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 ,x A x A∈∉。
元素特点: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关系子集x A x B A B∈⇒∈⇔⊆。
A∅⊆;,A B B C A C⊆⊆⇒⊆n个元素集合子集数2n 。
真子集00,,x A x B x B x A A B∈⇒∈∃∈∉⇔⊂相等,A B B A A B⊆⊆⇔=运算交集{}|,x xB x BA A∈∈=且()()()U U UC A B C A C B=()()()U U UC A B C A C B=()U UC C A A=并集{}|,x xB x BA A∈∈=或补集{}|Ux x UC A x A∈=∉且常用逻辑用语命题概念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逆否。
互为逆否的命题等价。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充要条件充分条件p q⇒,p是q的充分条件若命题p对应集合A,命题q对应集合B,则p q⇒等价于A B⊆,p q⇔等价于A B=。
必要条件p q⇒,q是p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p q⇔,,p q互为充要条件逻辑连接词或命题p q∨,,p q有一为真即为真,,p q均为假时才为假。
类比集合的并且命题p q∧,,p q均为真时才为真,,p q有一为假即为假。
类比集合的交非命题p⌝和p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类比集合的补量词全称量词∀,含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其否定为特称命题。
存在量词∃,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其否定为全称命题。
2.平面向量平面向量重要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该向量的模。
0向量长度为0,方向任意的向量。
【0与任一非零向量共线】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1版
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1版数学建模、数学沟通〕,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5.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认识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结构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两个部分,其中必修部分包括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三个方面,选修部分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必修部分1.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沟通四个方面,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
2.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等基础知识,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部分。
3.数学方法:包括数学思维方法、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和数学证明方法等,是数学学科的方法论部分。
选修部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修内容包括数学竞赛、数学实践、数学研究和数学拓展等方面,旨在提供多样化的数学研究体验和开展平台。
四、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开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和应用思维能力。
2.开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了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1.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构造等比数列{an+ } p-1 构造等差数列 化为 an+1 p an = · +1 转为③ qn q qn-1
公式法: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倒序相加法 常见求和方法 分组求和法 裂项求和法 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 可行域 不等式 简单的线性规划 目标函数 应用题 一次函数:z=ax+by z= y-b :构造斜率 x-a
单调性 导数的应用 极值 定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与图形的计算 1
导数的正负与单调性的关系 最值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第二部分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角的概念
弧度制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三角函数线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 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
公式的变形、逆用、 “1”的替换 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变形)
随机变量
( )
6
第七部分 其他部分内容
两个原理 计算原理 排列与组合
分类加法计算原理和分步乘法计算原理 排列数:Am n =(n-m)! 组合数:Cm n =m!(n-m)!
n! 性质 C n =C n
m m n-m m m-1 n
n!
Cn+1=C n +C
通项公式 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系数性质
Tr+1=Cnan rbr
cos=—— → →
| a |·| b | → → |a·n|
→ → |a·b|
sin=—— → →
| a |·| n | → → n ·n
1 2 cos=—— → →
| n1 |·| n2 |
相互之间的转化
d=—— →
|n|
→ → |a·n|
5
第六部分
统计与概率
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1
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性质 判断
anam=apar 前 n 项积(an>0) Tn= (a1an)n 逐差累加法 逐商累积法
1 na1,q= n Sn=a1(1-q ) ,q≠1 1-q 常见递推类型及方法
①an+1-an=f (n) ② an + 1 =f (n) an
③an+1=pan+q ④pan+1an=an-an+1 ⑤an + 1=pan+qn
立体几何
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三视图 直观图 三棱锥、四面体、正四面体 侧面积、表面积 体积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相交 共面直线 线与线 异面直线 平行 空间点、 线、面的 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外 线与面 直线在平面内 平行 面与面 相交 相交 平行
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有公共点
直线方程的形式
x y 截距式: + =1 a b 两直线的交点 一般式:Ax+By+C=0 | Ax0+By0+C | | C1-C2 | ,平行线间距离:d= 2 2 A +B A2+B2
距离
点到线的距离:d=
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曲线与方程 椭圆 圆锥曲线 双曲线 抛物线 性质 离心率 相离 相切 相交 <0,或 d>r =0,或 d=r >0,或 d<r
a·b 设→ a 与→ b 夹角,则 cos=—— → → | a |·| b | → →
(2k+1)-2 k- 2 ;⑤对称轴 x= ,对称中心为( ,b)(k∈Z). || 2 模 加、减、数乘 几何意义 → a·b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为|→ b |cos=—— → 投影
抽签法 随机数表法
共同特点:抽样 过程中每个个体 被抽到的可能性 (概率)相等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样本频率分布 估计总体 统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数字特征 估计总体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正态分布 列联表(2×2)独立性分析 两个变量的 线性相关 总体密度曲线 茎叶图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方差、标准差 散点图 回归直线
几何意义: z 是直线 ax+by -z=0 在 x 轴截 距的 a 倍, y 轴上 截距的 b 倍.
错位相加法 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 三个二次的关系
z= (x-a)2+(y-b)2:构造距离 和定值,积最大;积定值,和最小 应用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a+b 2ab ≤ ab≤ ≤ 2 a+b a2+b2 2
|a| → →
|→ a |= (x2-x1)2+(y2-y1)2
第三部分
数列与不等式
解析法:an=f (n)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
概念 通项公式 递推公式 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an≠0,q≠0
表示
图象法 列表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 an=a1+(n-1)d an+am=ap+ar 前 n 项和 n(a1+an) Sn= 2 an=a1qn
定义域 正弦函数 y=sin x = 三角函数 的 图 象 余弦函数 y=cos x 正切函数 y=tan x y=Asin(x+)+b 奇偶性 单调性 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值域
图象
对称轴(正切函数除外) 经过函数图象的最高(或 低)点且垂直 x 轴的直线, 对称中心是正余弦函数图 象的零点,正切函数的对 k 称中心为( ,0)(k∈Z). 2
平行关系的 相互转化
线线 平行
线面 平行
面面 平行
空间直角坐标系
垂直关系的 相互转化
线线 垂直
线面 垂直
面面 垂直
空间向量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空间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 点到面的距离 空间的距离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范围:(0,90] 范围:[0,90] 范围:[0,180]
概率的基本性质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用随机模拟法求概率 概率 条件概率 事件的独立性
互斥事件 P(A+B)=P(A)+P(B)
对立事件
P(A)=1-P(A)
P (B | A )=
P (A B ) P (A )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恰好 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k - Pn(k)=Cn pk(1-p)n k X~B(1,p)
基本不等式: a+b ab≤ 2
最值问题 变形
3
第四部分
倾斜角和斜率
解析几何
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
重合 A1B2-A2B1=0 位置关系 直线的方程 截距 平行 相交 垂直 注意:截距可正、 可负,也可为 0. A1B2-A2B1≠0 A1A2+B1B2=0
点斜式:y-y0=k(x-x0) 斜截式:y=kx+b 两点式: y-y1 x-x1 = y2-y1 x2-x1 注意各种形式的转 化和运用范围.
T
图象及其变换
对称变换 翻折变换 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 分段函数 复合函数 抽象函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应用 导数的概念 零点 三角函数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建立函数模型
几何意义、物理意义 三次函数的性质、图象与应用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导数 导数的运算法则
第一部分
集合 、映射 、函数 、导数及微积分
概念 表示方法 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 数轴、Venn 图、函数图象 解析法 列表法 使解析式有意义 换元法求解析式 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或减)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 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导数法;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 x=0 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0
轨迹方程的求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 定义及标准方程 范围、对称性、顶点、焦点、长轴(实轴) 、 短轴(虚轴) 、渐近线(双曲线) 、准线(只 要求抛物线)
关于点(a,b)对称 点(2a-x ,2b-y ) 点(x1,y1) ───────→ 1 1
中心对称 对称性问题 轴对称
关于点(a,b)对称 曲线 f (2a-x,2b-y) 曲线 f (x,y) ───────→
点(x1,y1)与点(x2,y2)关于 直线 Ax+By+C=0 对称 特殊对称轴 x±y+C=0 4
x1+x2 y1+y2 A· 2 +B· 2 +C=0 y2-y1 A x2-x1·(-B)=-1
直接代入法
第五部分
棱柱 柱体 圆柱 棱台 空间几何体 台体 圆台 棱锥 锥体 球 点在直线上 点与线 点在直线外 点在面内 点与面 点在面外 圆锥
推理与证明
反证法
互逆 互为逆否 等价关系
逆命题:若 q 则 p
互否
否命题:若p 则q
互逆
逆命题:若q 则p
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一真便真 一假则假
简易逻辑 复合命题 全称量词与 存在量词 算法的特征
或:p q 且:p q 非: p
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普遍性 顺序结构
①图象可由正弦曲线经过平移、 伸缩得到, 但要注意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不同; ②图象也可以用五点作图法;③用整体代换求单调区间(注意的符号) ; ④最小正周期 T= 概念 线性运算 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 坐标表示 几何意义 数量积 夹角公式 共线(平行) 共线与垂直 垂直 正弦定理 解三角形 余弦定理 面积 实际应用 2 a+b+c 1 1 S△= ah= absinC= p(p-a)(p-b)(p-c)(其中 p= ) 2 2 2 解的个数的讨论 → a ∥→ b → b =→ a x1y2-x2y1=0 → a ⊥→ b → b ·→ a =0 x1x2+y1y2=0
集合
运算:交、并、补 性质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表示 定义域
映射
定义
图象法
三要素
对应关系 值域 单调性 奇偶性Fra bibliotek性质 函数
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平移变换
周期为 T 的奇函数→f (T)=f (2)=f (0)=0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打钩(耐克)函 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导数. 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幂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图象、性质 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