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一民风民俗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一民风民俗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一《民风民俗》精选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这一单元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既要注重对民俗风情的介绍和解读,又要强调语文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民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特定的民俗风情和语文知识点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对一些特定的民俗风情和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如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特点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民俗风情,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魅力。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民俗风情。
3.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民俗风情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5.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6.总结: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民俗风情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分享展示课教案《民风民俗》
《腊八粥》——解棕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汩罗。
——(明)李贽
《古诗三首》——赞美童年吧,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来了天堂的美妙。 —— 阿米尔
《藏戏》——京剧的主题、机构、表现手法精妙绝顶。
——(发)让· 热内
四、作业:
将本节课所积累的诗句和名言进一步巩固、熟练背诵。
课Hale Waihona Puke 反思:教学重点1.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2.通过背诵单元小诗,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与记忆质量。
3.让单元主题的情感,融入学生的情感。
教学
难点
背诵优美段落。
资源
准备
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资源。
课时
安排
1课时。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一、单元导读背诵。
1.齐读 (要求读通、读顺)
中国民俗
程安国
大年夜的饺子包起一年的高
第一单元
课题
民风民俗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分享展示课
总第15课时
教学
内容
1.熟练读背《主题读写》本单元单元导读,背诵本单元文后的名言。
2.浏览“一主”教材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增进对单元主题的了解。
3.熟读《经典诵读》相对应内容。
教学
目标
通过熟读本单“一主两翼”的文章,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的情感。
腊八的稀粥熬出岁月的香浓
端午的粽子裏着美好的祝愿
中秋的月饼送上团圆和安宁
元宵节的汤圆团团地转
转出个甜甜蜜蜜年年好光景
2.记忆比拼读。
完成《主题读写》名人名言背诵。
二、学生展示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与各位朋友进行交流学习。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十六个名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
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去感受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
正所谓“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魅力无限。
”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大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之上,着眼于阅读和写作。
(一)课程目标六年级下册为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硬笔和毛笔书写。
阅读上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学会浏览和搜集信息。
而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上则要求学生敢于发表,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形成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能够通过查找资料,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实现综合性学习。
(二)内容目标围绕本册目标,结合单元特点,我确定了如下内容标准: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体会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作者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领悟表达方法。
对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进行交流并运用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二、说教材(一)、编写特点:1、选文精美,情感熏陶。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加强整合,方法习得。
本单元从“单元导读”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部分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主题:“了解民风民俗”“话民风民俗”“写民风民俗”,个部分内容加强整合,整个单元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资源丰富,开放灵活。
课文中配有精美的插图,相关的阅读古诗词的积累,有趣的文学小故事,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说课稿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和文化活动习俗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民风、民俗。
教科书首先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地区饮食习俗,民居习俗为例,说明饮食习俗、民居习俗与我们生活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研究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活动,知道文化活动习俗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但是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光饮食方面就有许多的内容可讲,所以这节课主要探讨各地饮食风俗的差异,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
教学第一环节先让学生探讨自己生活的江浙地区的饮食特点,学生因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知道了江浙地区因为是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土壤湿润适合种植稻谷,所以我们这个地区的人以米饭为主食。
学生在知道江浙地区饮食特点产生的原因的同时,也为后面环节回答“为什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俗?”作了铺垫。
然后充分利用班级中其他地区学生的资源,让这些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饮食习俗。
本地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白了其他地区有不同饮食习俗的原因。
在教授东北地区饮食时,学习书上《吃饺子与过春节》,让学生明白各地区饮食差异除了气候、土壤、地貌等原因,还有人文因素的关系。
第二环节,根据生活实际,我们发现因为各种原因,各地饮食开始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就可以吃到其他地区的食物。
但是在面对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食物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不能一味的模仿,要做到健康饮食。
另外,因为现在身边的。
民风民俗单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研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题目是《读课标,研教材,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
我的研说流程是先说课标,再说教材,最后说建议。
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方面来说课标,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说教材,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说建议。
一说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
其中第三学段的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识字与写字方面的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方面的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会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叙事性作品和诗歌。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要求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综合性学习方面的要求1.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目标:识字写字方面,会写本单元的14个生字,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要求识记。
小学民风民俗教案(实用
小学民风民俗教案(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四年级《民风民俗》单元,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节《丰富多彩的民俗》。
详细内容包括:民间传统节日、民间风俗习惯以及民间艺术。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掌握民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民间艺术品)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民间艺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1)讲解民间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节日习俗。
(2)讲解民间风俗习惯,如婚礼、丧葬等,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
(3)讲解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让学生欣赏和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
4. 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了解的民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
(2)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互动: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道关于民间艺术的例题,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艺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民间节日或风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丰富多彩的民俗2. 内容:(1)民间传统节日(2)民间风俗习惯(3)民间艺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最喜欢的民间艺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开展“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
《我们的民风民俗》说课设计
〔我们的民风民俗〕说课设计各位老师、各位思品教学的专家:今天有幸在这样的时机和大家一起研讨思品教学,内心是非常愉快的。
但同时我又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说实话,对这门课的研究我平常倾注的精力是不多的,正因为这次的活动,让我切切实实地从实质上触摸了一回新课程下思品教学的航向,让我初步领会了思品教学这方和语文教学一样有着广阔开展空间的课程。
今天的课堂,我如一个懵懂的小朋友做了一次新课程下思品教学学步的尝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其主旨是: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贴近儿童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的社会生活、回归儿童的社会生活。
它将同学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同学能够健康、平安、愉快、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其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一次的教育生活。
尝试着完成课程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有三局部内容:保守的节日、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保守的文娱活动。
本课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单元第10条“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抗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编写。
由于涉和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广,需要两课时完成。
今天我执教的这一课时就安排了“保守节日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两个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绚丽多彩的保守节日生活成为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像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生动地记录了本民族的保守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气和ZJ观念。
保守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亮的明珠。
《民俗民风》的教案范文
《民俗民风》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民俗民风的定义与重要性1.1 了解民俗民风的定义1.2 探讨民俗民风的重要性1.3 分析民俗民风与文化的关系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2.1 春节的习俗与意义2.2 端午节的习俗与意义2.3 中秋节的习俗与意义2.4 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意义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活动3.1 庙会的起源与活动内容3.2 舞狮舞龙的起源与表演形式3.3 地方戏曲的表演形式与特点3.4 民间艺术的种类与特点第四章:民俗民风与地域文化4.1 北方地区的民俗民风特点4.2 南方地区的民俗民风特点4.3 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特点4.4 地域文化对民俗民风的影响第五章:民俗民风的传承与保护5.1 了解民俗民风的传承方式5.2 探讨民俗民风保护的意义5.3 分析当前民俗民风传承与保护的问题5.4 提出建议与措施,促进民俗民风的传承与保护第六章:民俗民风与民间信仰6.1 了解民间信仰的定义与特点6.2 探讨民俗民风与民间信仰的关系6.3 分析民间信仰在民俗民风中的体现6.4 举例说明民间信仰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七章:民俗民风与传统习俗7.1 了解传统习俗的定义与特点7.2 探讨民俗民风与传统习俗的关系7.3 分析传统习俗在民俗民风中的体现7.4 举例说明传统习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第八章:民俗民风与民间艺术8.1 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与特点8.2 探讨民俗民风与民间艺术的关系8.3 分析民间艺术在民俗民风中的体现8.4 举例说明民间艺术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第九章:民俗民风与国际交流9.1 了解民俗民风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9.2 探讨民俗民风如何促进国际友好关系9.3 分析民俗民风在国际交流中的体现9.4 举例说明民俗民风在国际交流中的实际案例第十章:民俗民风在未来社会的意义10.1 了解民俗民风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10.2 探讨民俗民风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10.3 分析民俗民风在未来社会中的潜在影响10.4 提出建议与措施,促进民俗民风在未来社会的发展第十一章:民俗民风与经济生活11.1 了解民俗民风与经济生活的关系11.2 探讨民俗民风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11.3 分析民俗民风对旅游产业的影响11.4 举例说明民俗民风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第十二章:民俗民风与社会和谐12.1 了解民俗民风与社会和谐的关系12.2 探讨民俗民风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12.3 分析民俗民风对社会矛盾的缓解作用12.4 举例说明民俗民风在社会和谐中的实际案例第十三章:民俗民风与青少年教育13.1 了解民俗民风与青少年教育的关系13.2 探讨民俗民风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13.3 分析民俗民风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13.4 举例说明民俗民风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实际案例第十四章:民俗民风与媒体传播14.1 了解民俗民风与媒体传播的关系14.2 探讨民俗民风在媒体传播中的作用14.3 分析民俗民风在媒体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14.4 举例说明民俗民风在媒体传播中的实际案例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主要内容15.2 总结民俗民风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15.3 展望民俗民风未来的发展趋势15.4 提出建议与措施,促进民俗民风的传承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民俗民风的定义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小学民风民俗优质教案(实用
小学民风民俗优质教案(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社会与文化》教材第四单元《民风民俗》的第三章《节日习俗》和第四章《民间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认识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皮影等,并探讨它们的历史与现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各个民族的重要节日及其习俗,增进对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习民风民俗,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各个民族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民间艺术的基本技巧。
重点:熟记我国各个民族的节日及其习俗;学会欣赏和创作简单的民间艺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剪纸材料、泥塑材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各个民族欢度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风民俗,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三章《节日习俗》和第四章《民间艺术》的主要内容。
(1)节日习俗:介绍我国各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讲解节日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民间艺术:展示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皮影等,讲解它们的历史与现状。
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分享自己的见解。
(2)剪纸体验: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民风民俗2. 内容:(1)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民间艺术:剪纸、泥塑、皮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我国三个民族的节日习俗,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创作一幅简单的作品。
民风民俗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民风民俗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民风民俗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民风民俗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传统民俗的分类和特点;3.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4.地方民俗的多样性和特色。
三、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民风民俗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民风民俗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民俗的分类和特点。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所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民俗村落、博物馆或举办民俗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民俗的多样性和特色。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民俗现象,如过年、结婚、腊八等,引起学生对民俗的兴趣,铺垫教学内容。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民风民俗的概念及其内涵,并解释中国传统民俗的分类和特点。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了解,分享各自所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强调中国传统民俗的多样性和特色,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5.实地考察(60分钟):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民俗村落、博物馆或举办民俗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民俗的多样性和特色。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其对民风民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质量和交流能力,评价其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3.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地考察报告,对所参观的传统民俗村落、博物馆或民俗展览进行描述和分析,评价其对中国传统民俗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民俗民风》的教案
《民俗民风》的教案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六年级语文民风民俗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民风民俗说课稿六年级语文民风民俗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民风民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
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愿意当众表达,所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积极性,有条理的表达成为口语交际的关键。
另外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收集民风民俗的资料,展示收集整理后的资料也是在常规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而这一点正好借助多媒体。
选择这一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期望借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
针对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技能目标: 1、利用网络收集民风民俗信息,用PPT整理相关信息;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情感目标:通过交流了解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从小树立为国增光的志向。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围绕主题交流本组收集的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归纳整理后汇报交流。
教学难点抓住特点条理清晰地介绍民风民俗。
三、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课前准备重指导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课前就带领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民风民俗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引言: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标志,是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领域,将民风民俗纳入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本文将介绍一种整合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主题式探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体验和传承民风民俗文化。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民风民俗单元的探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民风民俗的热爱和兴趣;2. 了解民俗的定义、分类和意义;3. 学习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方式;4. 学习制作和传承民俗手工艺品;5. 培养学生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的能力;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7. 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步骤1. 概念导入(1节课)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风民俗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民风民俗。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各地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民风民俗调研(2节课)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俗文化进行深入调研。
可以选择传统节日、民俗习惯、传统手工艺品等作为调研对象。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并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3. 学习传统节日(3节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学习,包括节日的由来、庆祝活动、特色菜肴、传统习俗等内容。
学生可以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展示他们对节日的了解,并举办一个模拟庆祝活动。
4. 制作民俗手工艺品(2节课)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巧,例如剪纸、泥人、刺绣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制作,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民风民俗展示与交流(2节课)学生将自己关于民风民俗的调研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可以通过举办展览、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邀请其他班级或教师参观。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2.1《民风、民俗大观园》说课稿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2.1《民风、民俗大观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民风、民俗大观园》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地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对于身边的民俗风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受生活经验和地域差异的影响,对于一些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合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知道各地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知道各地民俗风情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访问、讨论、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民俗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访问、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4.成果展示:让学生将、访问、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2.2《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1》说课稿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2.2《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1》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风、民俗,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的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程度不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深刻理解民俗文化内涵,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引导学生谈论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俗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民俗活动的起源、意义和现状。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5.情感升华: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民风、民俗的定义及特点2.民俗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说课稿
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敏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教材的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题目是《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
我从从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组成。
单元导语点明专题,明确读写训练点。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题。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口语交际习作由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组成。
回顾拓展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定栏目和机动栏目趣味语文组成。
口语交际多角度选材,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这样的编排体例,使教材的容和结构得到优化,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涵,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的学习容是了解民风民俗,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的春节节日习俗
藏戏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特点和田的维吾尔生活习惯。
并且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容与民风民俗有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及从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
各部分容加强整合,整组教材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
整体。
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让其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课本中有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阅读,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容丰富,形式活泼。
二、说教学容
《的春节》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节日习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出示描写除夕节日习俗的片段,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这个片段的同时,让学生抓住句子“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体会除夕的热闹,抓词语“吃团圆饭”“守岁”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涵。
让学生感受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
《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是三篇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写了不同民族的特点。
让其在把握文章容的基础上,再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的春节》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等方法,写春节的热闹隆重。
其他三篇用比喻、拟人、反问、象征手法介绍不同民族的特点。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资料,利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进行写作。
让其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回顾拓展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积累
与节日习俗相关的古诗名篇。
这样,学生先在导语中明确了目标。
然后再到具体的课例中去了解感受。
最后再到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去搜集积累。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
1、教学中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加强教学容整合。
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2、对于课文中涉及、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容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三个维度在纵向上是整体划一,在横向上却是螺旋上升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更好的落实“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切实做好语文主题
学习实验,教学本单元时,我以教材为例子,进行单元主题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包括四大模块: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背诵;自主写作;自主实践。
”
模块一:自主识字
高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放手教学,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模块一:自主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课堂上,我不再泛泛地讲解课文,而是尽量少讲少分析,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具体做法是:
1.例文示,引导学法。
学习《的春节》时,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你喜欢那个详写片段,深入地读一读,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
”学生在小组交流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队,让他们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在交流时做到读悟结合,让学生在了解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春节的热闹,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指导阅读,掌握学法:
我按照学习《的春节》一课的步骤和方法,设计了《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三课的学案,让学生
按学案要求一步一步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模块二自主背诵。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且也是记忆方面最好的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
我利用早晨学生起床到上操这一段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背诵《的春节》和日积月累中的《元日》、《八月十五夜桂子》。
自主背诵,帮学生积累了有关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积淀了语言精华。
模块三:自主写作:
培养写作习惯、充分用好教材,读写结合、加强习作评价,学会欣赏。
本单元习作容与“民风民俗有关”,这次习作,我强化作文的交流功能,写作前进行激趣交流,学生交流搜集资料,以及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写作后进行赏析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析小组同学的作文,欣赏精彩片断,好词佳句,也可以是表达方法。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鉴别,学会了欣赏。
模块四:自主实践:
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本单元时,我们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
访一访:通过调查访问去了解民风民俗,学校实习老师是人,学
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向她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
演一演: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风俗人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展一展:小组同学办一份“民风民俗”手抄报,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编一编:整理搜集的民风民俗资料,编写了民风民俗作品集。
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容,让我真正认识到了民俗风情魅力的存在。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以这次说教材为契机,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读课标、研教材的能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花开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