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人生观[论文]

合集下载

陶渊明的人生观及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观及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人生观及人生哲学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诗歌和散文刻划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

这些思想在古代影响深远,到今天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阐述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一、自然与人生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自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与自然保持联系。

他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然常态的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美丽的赞美之情。

同时,陶渊明也认为,自然的美丽是具备道德意义的。

他强调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强行改变它,这样才能保护自然,让大自然得以延续这种美好。

他表示:“山阴路远,了不可至,得樵夫传火,得以微适。

”这说明了他认为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而通过顺应大自然,人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以求追求良好的人生。

二、清心寡欲、随遇而安陶渊明写下了很多关于人生哲学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谷口无人迹,何处草花飞不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话表达了他“清心寡欲”的观念,认为只有将物质欲望控制得非常好,才能感知到真正的自由。

他不参与富贵权势的斗争,不为名利所动,而是随遇而安地生活。

三、追求灵魂的自由除了对自然和人性的追求外,陶渊明还关注了灵魂的自由。

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要通过真正的艺术来体现,并创造出一种自我教育的精神境界。

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万户捣衣石,缘何不念做家铭。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若将今夕比朝霞,梁间更觉啼狐狸。

”这句话表达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生活遭遇寒来暑往,但他仍然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这种精神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四、让人生变得有益陶渊明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变得有益,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他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师表无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师表无负闲事,少年将挽强弓,骑马走千里。

浅析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和人生态度

浅析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和人生态度

浅析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和人生态度浅析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和人生态度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后代世人也称他为靖节征士,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他是东晋末期南朝初期的诗人、散文家、文学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世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军功非常显著,最大的官做到大司马。

而陶渊明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

所以青少年时代的陶渊明就立志学习,且很有雄心壮志。

但从二十九岁开始进入仕途,却只担任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不仅他的壮志不能实现,还不得不在官场中周旋,不能真心相对,官员之间虚伪一常陶渊明认清了官场的黑暗与污浊后,就逐渐对于仕途有些心灰意冷。

后来陶渊明生活上也越来越困难了。

他又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远离官场,远离那些他不乐于见的是是非非。

于是他满怀情感的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后来他又写了?桃花源记?,以理想式的社会生活来对抗现实的无奈。

田园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主要题材,因为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非常向往美好的田园间的生活。

陶渊明在辞官归隐田园之前,心中一直有一声音在强烈地呼唤他归来,呼唤来到不被世俗所污染的地方。

后来,他实现了归田园居的愿望。

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人人自得其乐的乐园桃花源,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没有压迫,每个人都是真心相对。

陶渊明只能通过写词来寄托他希望参与政治的愿望,更希望人民不要再生活在这种水深炽热中。

如果人们能生活在那种没有争斗的社会中,该是多么幸福埃所以陶渊明的归隐更是一种对社会动乱的无奈与感慨。

一、陶渊明的理想田园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产生于东晋末年,而这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东晋末年,当时朝廷非常污浊、腐败,而当时的士族文人生活也很糜烂。

在这种的现实环境里,很多名士被卷进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令他们不知何去何从。

而像陶渊明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肯定将会陷入现实与理想斗争的漩涡中。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一朵奇葩,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生观在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田园诗给人以宁静与慰藉,也带给了人们对于人生的深思。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以农田、农耕为题材,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乡村自然环境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叙事诗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晨曦时分的田野、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美好的自然景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陶渊明所展现的自然景色常常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大自然壮丽和谐的景象,传递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认为自然是人们心灵归宿的地方,诗中也常常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悲悯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农民是一直处于贫困和辛苦中的劳动者,但他们依然积极向上,忍受着艰苦的劳作,耕种着他们的土地。

陶渊明赞美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力量让人钦佩。

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农民的辛劳和贫困状况让人感到心痛。

他的田园诗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思考,他希望人们能更关注和关怀农民,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帮助。

陶渊明的田园诗极富人生哲理。

他以农民的日常生活为蓝本,通过描绘他们的劳作与生活,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

在他的田园诗中,他以农民的人生观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通过艰辛努力来实现内心的愿望和追求。

他的诗作中对农民的赞美和抒发自然的景色相得益彰,使其诗作更加深入人心,让人在阅读和欣赏中,思考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反映了他对人生悲剧的认识。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任何事物都是无法彻底掌控的。

他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暂,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将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

陶渊明置身事外的人生观高中作文

陶渊明置身事外的人生观高中作文

陶渊明置身事外的人生观高中作文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古代的大佬——陶渊明。

他可是个牛人,就像我们班上那个总是考第一的学霸一样,不过他可不稀罕考试,他喜欢种地,写诗,还有喝酒。

嘿嘿,说到喝酒,我老爸也喜欢,不过他可写不出陶渊明那样的诗。

“小明,你说陶渊明为啥要种地啊?他不是诗人吗?”小红好奇地问我。

“对啊,他是个诗人,但他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就像我们周末去公园玩,不想被作业追着跑一样。

”我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回答。

“哦,那他为啥不考试呢?考试不是很重要吗?”小红又问。

“哈哈,陶渊明觉得考试就像那些难吃的蔬菜,他宁愿吃他喜欢的红烧肉。

他想要的生活,就像天空中的小鸟,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我比划着翅膀的样子。

“哇,那他是不是很酷啊?”小红眼睛亮晶晶的。

“那当然啦!他就像我们班上的独行侠,不跟其他人一样,就做自己。

”我得意地说。

“那他写诗是不是也很有趣呢?”小红好奇宝宝上线了。

“嗯哼,他的诗就像我们的漫画书,读起来轻松又好玩。

他用诗来说他的想法,就像我们用日记记录心情一样。

”我翻着眼睛想。

“比如说呢?”小红追问。

“比如说,他有首诗叫《归园田居》,就像我们放学回家一样,他回到了他的田园,种菜,养花,过得可开心了。

”我模仿着陶渊明的样子,摇头晃脑。

“哇,那他是不是很开心啊?”小红羡慕地说。

“那还用说,他就像那个总是笑眯眯的小丑,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乐在其中。

”我笑着说。

“小明,你觉得我们能像陶渊明一样吗?”小红突然问了一个深奥的问题。

“嗯,我们可以学他那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啊。

就像我们玩捉迷藏,不在乎输赢,只在乎玩得开不开心。

”我想了想说。

“对啊,做自己,开心最重要!”小红拍手赞同。

“没错,就像陶渊明一样,他的生活就像我们的糖果,甜滋滋的,但他的甜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种出来的。

”我得意地总结。

“哈哈,小明,你真逗!”小红笑着跑开了。

“嘿嘿,陶渊明要是听到,肯定也会笑的。

”我自言自语,心里想着,下次写作文,我也要写一首像陶渊明那样的诗,让老师也笑眯眯的。

我读陶渊明五段三论式作文

我读陶渊明五段三论式作文

我读陶渊明五段三论式作文一、论其归隐之因:真性情与世俗的碰撞。

陶渊明啊,那可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他为啥要归隐呢?这得从他的真性情说起。

陶渊明是个心里头干净纯粹得像一泓清泉的人。

他看不上当时官场那一套乌烟瘴气的东西。

你想啊,在那个时代,官场里到处都是勾心斗角、阿谀奉承。

陶渊明呢,他可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不想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权贵弯腰。

就好比一只自由的鸟,你非要把它关进满是规矩和阴谋的笼子里,它能乐意吗?他就想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每天种种地,看看菊花,抬头就能看到远处的山,多自在啊。

他这种归隐,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去迎合世俗。

这是他和当时那个乱糟糟的世俗世界的一种碰撞,而且他坚决地选择了遵循自己的内心。

二、谈其田园生活:诗意与艰辛的交织。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啊,听起来很诗意,实际上也是充满了艰辛的。

他写那些田园诗的时候,那画面确实美。

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感觉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里。

他在田园里种豆南山下,可是呢,“草盛豆苗稀”,这说明他种地的技术可能不咋地,但他还是乐在其中。

为啥呢?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生活。

他每天早上起来就去田里干活,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晚上回来能看到自己简陋的小屋里那一点点温暖的灯光,就觉得很满足。

他要自己打理田园,自己砍柴做饭,这种生活和那些在城里当官的人可不一样。

当官的人可能衣食无忧,还有仆人伺候。

陶渊明呢,就这么简单地活着,享受着大自然给他的一切。

他和邻居们唠唠嗑,喝喝酒,虽然酒可能没那么好,但是大家一起畅谈的感觉那是相当不错。

他的田园生活就是这样,既有诗意的一面,像那些美丽的田园景色和他对生活的感悟,又有很现实的艰辛,比如劳作的辛苦和物质的匮乏。

三、品其文学价值:质朴与深远的意义。

陶渊明的诗和文章在文学史上那可是相当厉害的。

他的文字特别质朴,就像一个邻家大叔在跟你唠家常一样。

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他就用最普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汉语言文学论文《浅析陶渊明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5篇)

汉语言文学论文《浅析陶渊明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5篇)

汉语言文学论文《浅析陶渊明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5篇)第一篇:汉语言文学论文《浅析陶渊明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浅析陶渊明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摘要:陶渊明“任情适意”及“自然天放”的人生态度以一种不忮不求,听任自然的态度,投身于宇宙万物迂流变化,决不刻意追求什么,也不躲避什么,而是坦然受之。

陶渊明以这种人生态度找到了他人生的归依,而这种人生态度在现今社会是否适用呢?我们不能亦步亦趋地模仿陶渊明,而是要在现今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实现对超我境界的一种突破,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陶渊明;人生态度;任情适意;自然天放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为了家庭和事业心力交瘁。

竞争的压力,身心疲惫。

生活的单调,情感的孤独,单拈出哪一条不足以使人异化?于是,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文明的同时,渴望回到富于悠闲、富于悠然诗意的往古,对陶渊明古典田园式的诗酒人生心摹手追。

可是,时光不能倒转,回归田园也不值得提倡。

对于现代人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陶渊明,而是要辨证地看待其任情适意和自然天放的人生态度。

下面就从陶渊明人生态度的表现及其人生态度的内涵探析两方面对其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进行辨析。

一、陶渊明人生态度的表现--田园生活任自然陶渊明生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了战乱、黑暗、灾荒的时代。

当时的东晋不但北方完全沦陷在异族手里,南方也有许多战乱。

开始的苏峻叛乱,后来有桓玄叛乱,再后来又有刘裕的叛乱,此外还有浙江海边的孙恩起义等等。

陶渊明不仅亲身经历了这些叛乱,而且他眼见那些人可以不择手段地用极残忍的手段杀死了许多人。

东晋的两个皇帝都是被毒害死的。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位篡位的人,一是桓玄,一个是刘裕,陶渊明都曾在他们手下工作过。

可见他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其十六)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陶渊明论文人生经历论文:陶渊明的隐逸情结

陶渊明论文人生经历论文:陶渊明的隐逸情结

陶渊明论文人生经历论文:陶渊明的隐逸情结陶渊明论文人生经历论文:陶渊明的隐逸情结摘要:在中国隐逸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有不少文人墨客表现出对山林田园的喜爱与独钟,陶渊明的一生也与隐逸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因缘。

本文立足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和他的人生经历中对于仕与隐的抉择,探讨研究陶渊明的隐逸情结。

关键词:陶渊明;隐逸情结;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一、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一)魏晋时期黑暗的社会背景“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1]魏晋时期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乱之中,政治黑暗,官场险恶,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残暴的镇压与迫害使得老百姓没有容身之所。

当时的门阀制度相当森严,士族地主阶级与庶族地主阶级相互倾轧,上层统治政权被士族地主操纵,一般的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阶层根本无法进入仕途实现“兼济天下”的宏愿。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现实迫使许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田园的道路,希望可以将内心的怨愤在田园山水中得到化解,同时也是为了躲避当时政权的残害以求保全其身。

士族阶级把持朝政,为权利、地位、名世勾心斗角,全然不顾人民的死活更不在乎国家的安危,也未给庶族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迫使许多寒士走向社会的边缘。

[2] (二)魏晋时期活跃的文化氛围魏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精神解放的时期,是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期。

长期以来的社会动荡使汉代初期被认定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学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官方的长期备战,对思想控制的松弛,使得其他的学说在此阶段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在此大体形成,由此而产生的玄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

玄学主张辨明析理,崇尚清谈,名士之风盛行。

时代的氛围使隐逸之风成为许多士大夫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对人生的审美体验。

关于陶渊明矛盾相存的人生观

关于陶渊明矛盾相存的人生观

关于陶渊明矛盾相存的人生观关于陶渊明矛盾相存的人生观导语: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陶渊明矛盾相存的人生观,欢迎阅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开派者。

他的诗歌如空谷绝响,千百年来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

他独立不羁的人格、清新隽永的作品,让世人仰视。

他五次出仕、遭际迥异的一生,也一直吸引后来学者的目光。

自他死后的一千五百年间,评析陶渊明的书如汗牛充栋,对陶渊明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多有评述。

其中,对于陶渊明的思想是儒家、道家,还是他家?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我们发现,他的入世为官与他的出世隐居深受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的影响。

陶渊明的入世与其儒家思想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大官,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曾做过官。

身处于这样的一个仕宦之家,奠定了他儒家思想的坚实基础。

陶渊明生于晋宋易代之际,从小受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子固穷”以及“仁义、忠恕、知命”等儒家思想的,陶。

他少时的生活是穷困的,“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尽管家境如此,他仍有“不坠青云之志”,并刻苦学习:“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

”他刻苦的程度达到了“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他积极准备、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四次入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

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

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辞掉祭酒后,陶渊明在家赋闲。

这时他已年过三十。

“三十而立”的古训让陶渊明内心很不是滋味。

但这时朝廷的局势发生了好转。

几年来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出世”思想终于重见天日。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陶渊明再次到州府赴任,入桓玄幕府,充当了一名参军。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谈 陶 渊 明 的 自然 艺 术 , 不 得 不 说 他 著 名 的 田 园诗 《 归 园田 居》 。其 - ( 种 豆南 山下 》 我 尤 为 喜 欢 。不 为 其 他 , 只 为 它 的憨 厚, 直 白, 真实 , 真 性情 。 他种豆南山下 , 他 毫 不 隐 瞒地 说 “ 草 盛 豆苗稀” , 他 直 言不 讳 地 表 达 出 自 己种 豆 的 笨 拙 、 果 实 的 稀 少 和野 草 的疯 长 。实 则 可 爱 之人 也 。然 而 虽 草 盛 豆 苗稀 . 他 依 旧 “ 晨兴理 荒秽 , 戴 月荷锄归” 辛勤劳作在 田间 , 早 出晚归 . 更 是 可爱 之 人 。“ 衣 沾不 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虚词“ 但” 字。 是 很 自然 的转 折 , 表 达 了 诗 人珍 守 高 洁 心 灵 、 不 愿 意 沾 染 世 俗 侵 扰 的人 生境界 。 如果说 《 饮酒》 所 传 达 的 是 一 种 自然 的 精 神 , 一 种 抽 象 的 自然 艺术 的 话 , 那 么《 归 园 田居 》 其 一《 少无适俗韵 》 便 是对 田 园风 光 、 乡村风俗 、 乡 居 生 活 和 田间 劳 作 都 生 动 展 现 的仿 触 手 可 及 的 自然 艺趣 。 “ 少无适俗韵 , 性 本 爱 丘 山。 误落尘 网中, 一 去三 十年 。 ” 直 白地 道 出 陶 渊 明 质 性 自然 , 他不适应 世俗 , 他 喜 欢 田园 . 他 误 人仕 途 ,他 终 于认 清那 是 束 缚 他 的尘 网 。 他 深 知 自 己好 似 羁 鸟, 贪恋丛林 , 明 白 自己好 比池 鱼 , 眷 念 这 故 乡 的清 泉 。 “ 开 荒 南野际, 守 拙 归 园 田” , 又 是 直 白 的叙 述 , 叙 述 了 他 在 在 田 问 劳 作 的农 事 , “ 拙” 字 毫 不 吝 啬 地 说 出 自 己的 笨 拙 , 吐露 出 率 真 的 憨厚 。 他 的 家 园不 是 豪 宅 , 不 富 贵 不显 赫 , 不过“ 方宅十余亩” , 不过 “ 草 屋八 九 间 ” , 然而风景却迤逦迷人 , 清理 幽静 是他 所 喜 爱的, “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 那 村 庄 是有 生机 的 , 人 情 温 暖的 , 舒适 闲逸 的 , “ 暖 暖远人村 , 依依墟里 烟 ” 。 总 会 让 我 觉 得 , 他 戴 月荷 锄 归 时 , 远 远 看 见 自己 家 炊 烟 袅 袅 , 家 人 在 等 他 回家 , 备 好 了不 丰 盛 的粗 茶 淡 饭 。多 么温 暖 和 惬 意 。这里 有 狗 吠, 有鸡 呜 。这 里 的生 活悠 然 而怡 悦 , “ 户庭 无 尘 杂 ” 展 现 出虽 然 简 陋 却 干 净 淡 雅 的 居 室 ,也 通 过 自然 的 笔 调 自然 地 展 现 了 这 里 无 世 俗 杂 无 物 欲 横 流 的 精 神 内涵 . 这 里 是 生存 之地 . 更 是 精 神 的归 属 。 “ 虚室有余 闲” 用 一 种 平 静 而 亲 切 的 口吻 似 乎 在 对 知 己诉 说 他 闲 情逸 致 的生 活 , 流露 出诗 人 自得 的 情 怀 。 结 尾

明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明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明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明代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人物,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是他的鲜明特点,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陶渊明的人生观陶渊明的人生观是浓郁的田园情怀和理想主义信仰的体现。

他对自然、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有着独特的看法。

1.自然陶渊明非常热爱自然,他认为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品,是造物主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追求、感悟和欣赏。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玩、思考人生,这也是他寻求内心宁静和安定的一种方式。

2.人生陶渊明对人生的看法,与他的田园思想密不可分。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桃花源记》中,他写到“去年三月,与人初见,语及桃花。

今年二月,寻芳田邨,又值桃花,遂进入花林,茂盛的芳草萋萋,可爱的桃花满头,十分清新宜人。

”他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追求的渴望和向往。

3.社会陶渊明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是他田园思想的深层次体现。

他认为社会的丑陋和不公,使人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和内心的平衡。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对当时的乱世和政治腐败深感忧虑:“恐非仁圣之邦,悲乎吾人之异于彼也!虽然,百年之后,孰知道非?陶渊明之人情,尽于此语矣。

”4.道德陶渊明的道德观念,主张崇尚真、善、美之道,反对权力和物质的诱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升华。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吾观自古,贤达人大抵皆以私心为主,岂有不然者哉!然而私者,庸人自难已之,而况君子矣!”这表达了他对私欲、权谋的厌倦和道德上的坚守。

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陶渊明并非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哲学家,但他的田园思想天然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考。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美学哲学三个方面。

1.道德哲学陶渊明的道德哲学主要强调精神上的自由和升华,背离权力和物质的诱惑。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谈谈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看法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谈谈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看法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谈谈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看法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散文家、文学家。

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选择。

在我看来,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对自由、追求真理的坚持。

陶渊明年少时曾为政治、功名所困,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追求,并选择离开政治斗争的舞台,追求自由、追求真理。

他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专心研究文学和哲学,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追求自由、追求真理。

其次,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陶渊明在离开政治斗争的舞台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隐居山林的日子里,通过研究文学和哲学,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

他倡导“归真返璞”,提倡自然、朴素、温和的生活方式,认为“物我两忘”,“自得其乐”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

最后,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多以自然为题材,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他认为自然是无私的,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追求真实、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基石。

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歌颂自然之美,表达对生命之美的敬畏和热爱。

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对自由、追求真理的坚持,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追求,思考人生价值,珍惜自然和生命。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温和宁静:陶渊明主张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将慢活、闲适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他崇尚田园生活,认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是人们获得真正幸福的途径。

2. 自由独立:陶渊明倡导个人独立和自由,他追求心灵的自由解放,主张摆脱社会、政治的约束。

他反对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主张远离权谋之地,以保持精神的纯洁。

3. 忠诚和廉洁:陶渊明注重道德伦理,崇尚忠诚正直的行为准则。

他在政治生涯中一直坚守原则,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反对贪污腐败现象,提倡廉洁奉公的价值观。

4. 自省与修身:陶渊明注重个人修养和自省,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个人的修炼和道德的养成对整个社会的安宁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5. 爱国主义:陶渊明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

他虽然多次被贬为官,但从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

他对祖国的痛惜和对人民的期望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人民幸福是国家兴旺的基石。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陶诗的和谐境界的论文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陶诗的和谐境界的论文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陶诗的和谐境界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陶诗的和谐境界近代关于陶渊明最早的学术研究,当首推王国维。

他在《人间词话》认为:词的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眼泪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篇是陶在物我合一、物我交融、“以物观物”的前提下“于静中得之”,给人以“优美”的“无我之境”。

《孟子·尽心下》言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面对天下苍生,陶却辞去彭泽令,归隐南山。

这一点与杜甫迥异,假若杜诗代表对社会、对人生的积极进取,那么陶则是一种回归、隐退。

很显然,杜诗从政治、历史、社会批评等角度价值菲薄,对陶诗的研究必须从人的生命本源、文明与自然的冲突这一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问题进行哲学的辨识和认知,才会比较准确地给陶及其诗的价值和意义以合理、准确的解释。

一、自然观自然,司空图《诗品》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水采蘋。

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2】“自然”一品,属于优美,给人以真淳、质朴、天然之美。

陶诗之田园诗受自然感召,模仿自然,以期作品的生活情趣与山水田园交相映衬、天然合一。

宋严羽《沧浪诗话》说:“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品评陶诗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饮酒》其十六)“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

陶渊明论文人生态度论文:陶渊明回归劳动的意义再现

陶渊明论文人生态度论文:陶渊明回归劳动的意义再现

陶渊明论文人生态度论文:陶渊明回归劳动的意义再现摘要:本文借助中学教材中所选的陶渊明作品,对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剖析,以提取作品中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指导意义的因素,使学生思想教育借重于文学作品的良好情感熏陶而达到健康发展之目的,并借此形成文学作品主旨及意义之课堂讲析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陶渊明;人生态度;劳动;生活方式青少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引领与形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借重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

一些优美的隐逸田园诗就成为了青年学生文学欣赏的重心。

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意义,而作品的产生是具有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的特征。

在阅读中不全面深入审视,并进行正确而恰当的引导,则会使年轻的学生产生耽于安逸的精神追求,追求平平淡淡就是美,少了激情飞扬的奋进信心和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本文试以中学教材中所选的陶渊明的作品为例,进行类似的分析与阐述,并从中寻求合乎青少年理想建构的恰当途径,使学生在体味感受美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美的价值与意义。

1、品味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魅力1.1 恬淡自然的文学意境。

陶渊明作品首先带给读者的便是自然清淳的田园风貌,他用诗意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文学意境,使读者沉浸于其中而回味无穷。

美的产生是出于对自然的喜爱。

陶渊明以简简单单的白描,绘出了一派清新的田园风光。

在这些描写中,不仅为读者带来了怡人性情的美妙画卷,更创造了恬淡自然的文学意境,引起隽永而深长的意蕴与哲思。

其中,最为世人所喜爱的便是选入中学教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篇中,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而望见南山。

诗人自身仿佛与南山相融为一体。

那傍晚的山间流岚、翩然飞还的鸟儿,形成一派美妙的风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这其中,蕴藏着自然界与人生的真谛,于是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正如清人王渔洋所评:“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

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摘要]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对于陶渊明的研究,但多数是从文学角度对其作品进行分析。

本文作者试图从陶渊明作品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其人生观,并由陶渊明对战争、士庶、自然及贫困生死等方面的认知来对其阐释并探析其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客体;自我生存方式;人生态度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1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曾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其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从《命子》诗中“直方二台、惠和千里”、“寄迹风云,冥兹愠喜”,“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晋书陶侃传》)的话来看,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正直有为、胸襟坦荡、建立过功勋的人,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陶渊明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其价值观的建立和人生观的形成。

陶渊明处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社会转型之际,政治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小军阀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攻杀,兵祸连年不绝。

陶渊明自幼经历一系列战乱兵变,认识到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破坏,因此痛恨战乱,关注民生,忧国忧民,进而心生辅佐明君之愿,胸怀匡扶天下之志。

同时,战争造成的颠沛流离生活使陶渊明对现实感受有切肤之痛;战争破坏和军阀人物的行径迫使陶渊明对去留志向作出选择;对现实悲惨状况的认识,陶渊明明晰了思想意识中的善恶观,坚定了其人生价值抉择,并在其诗作《桃花源诗并记》中,描述一种美好和谐田园生活图景,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希望构建一种无压迫、无剥削、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在拥有准确知觉自我的愿望的同时,还有提升自我、改善自我的愿望。

虽然日渐衰落的家庭使陶渊明有幸学经读史、弹琴习剑,但与士族出身、家境优裕的文人相比,其生活是艰辛的。

而这种艰辛是陶渊明真正咀嚼过并刻骨铭心地镌刻在脑海之中与心灵深处的。

同时,传统思想及同时代思想家,也对陶渊明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陶渊明自幼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辩证思考陶渊明的人生观作文

辩证思考陶渊明的人生观作文

辩证思考陶渊明的人生观作文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人的代表,他的人生观总是充满了返朴归真、逃离是非的淡泊情怀。

但说实在的,他的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生态度,着实让我有些不太赞同啊!
世人皆知陶渊明年少成名,官运亨通,却因为厌弃了官场的险恶是非而遽然辞官归隐田园。

其"终朝只垂钓且耘,不入污泥陷渫"的生活作风,无疑彰显了他对世俗的漠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可是仔细想来,一味地逃避现实,完全回归自然,未免也太过单纯了些。

人生于世,岂能总是披缟隐居?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际遇。

纵然社会有太多的是非黑暗,但我们又怎能因噎废食,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它,用智慧和勇气去净化它,而不是对它阙如也!
其实,陶渊明在隐居后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难道不正说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放弃吗?他虽身退田园,但心中依然怀着报国之志,这份执着的理想情怀,才是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陶渊明的人生观。

他的田园生活虽有些出世的偏执,但其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

我们应该学习他热爱生活、保持希望的可贵品质,而不应步他的后尘,完全逃避现实。

只有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人生才能达至圆满。

语文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议论作文

语文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议论作文

语文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议论作文《陶渊明的快乐生活》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古人哟!陶渊明不喜欢那种很吵闹、很忙碌的生活。

他觉得当官没意思,每天要应付好多麻烦的事情,一点都不自由。

所以呀,他就跑到乡下去,自己种种地,写写诗,过着悠闲的日子。

他住的地方可美啦!有青山绿水,有小鸟唱歌,还有新鲜的空气。

每天早上,太阳一出来,他就起床去田里干活。

累了呢,就坐在田边休息一会儿,看看天上的白云,听听风吹过稻田的声音。

到了晚上,他就回到自己的小屋里,点上一盏油灯,读读书,写写诗。

他写的诗可有意思啦,都是他在乡下生活的感受和想法。

陶渊明觉得,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很快乐。

他不需要很多钱,也不需要很大的房子,只要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满足啦。

我们也可以向陶渊明学习呀,不要总是追求那些很贵重的东西,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过自己觉得开心的日子。

《喜欢陶渊明的理由》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陶渊明。

陶渊明呀,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他不想像别人一样,总是忙着追求功名利禄。

后来,他就在乡下住下来,自己种地,自己酿酒。

他的日子虽然没有很多钱,但是他很开心。

春天的时候,他能看到美丽的花朵开放;夏天呢,能听到青蛙的叫声;秋天能收获自己种的粮食;冬天就在家里烤火、读书。

他还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把他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了下来。

他的诗就像一幅幅画,让我们也能看到他的生活有多美好。

我喜欢陶渊明,就是因为他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且过得很快乐。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快乐哟!。

陶渊明式的人生观作文

陶渊明式的人生观作文

陶渊明式的人生观作文咱们聊聊陶渊明吧。

听说过他的名字吗?他那种生活态度、人生观,真的是一种让人羡慕的“佛系”风格。

他可是古代中国的“快乐大师”,过得那叫一个随性自在。

我这有个朋友小张,平时特忙,什么工作都抢着做,一天到晚像只陀螺,转个不停。

他经常跟我抱怨:“哎呀,生活好累啊,工作这么多,压力山大!”我就想到了陶渊明。

陶渊明可是大名鼎鼎的隐士,过得那叫一个“清新脱俗”。

他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意思就是,他宁愿在乡间采花、赏景,也不愿意被那些名利缠绕。

要是小张能像陶渊明那样,或许他会觉得人生轻松多了。

于是我就对小张说:“要不你也试试陶渊明式的人生观?放下那些繁琐的工作,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受生活。

”小张一脸疑惑:“你这不是开玩笑吗?我还有一大堆任务没做呢。

”“怎么会呢!”我笑着回答,“陶渊明可是个真实存在的人,他都能在田园中找到乐趣,你也可以学学啊!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会有惊喜呢。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确实需要一些“陶渊明式”的调味料。

记得有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爬山,其中一个叫李姐,她那天心情特别差。

她说:“这山真高,爬得真累,不想爬了!”我就跟她说:“你知道陶渊明怎么说的吗?他觉得人生就是要随意一些,别被困难束缚住。

我们这次爬山,就当是‘陶渊明式的修行’,享受过程,不在乎结果。

”李姐听了,笑了:“好吧,我试试!反正现在我也爬不动了,索性放慢脚步,看看风景吧。

”结果她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突然觉得山路也没那么难走了。

仿佛陶渊明的那种轻松自在的心境,竟然在我们之间传递开来。

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陶渊明式的人生观,其实就是一种“轻松”的哲学。

不是说你不努力,而是说你要学会调整心态,去享受每一个当下。

做自己喜欢的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才会真正觉得生活美好。

比如说,有一天我在公园里遇到一个老人,他正坐在长椅上看书,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我走过去打了个招呼,他开心地说:“年轻人,你要多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别总被那些烦恼牵绊。

陶渊明论文2000字

陶渊明论文2000字

陶渊明论文2000字试论陶渊明的人生观陶渊明的一生,历尽了人生的坎坷,他饱尝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目睹了官场的黑暗。

因此,他对贫富、荣辱、生死等问题都有大彻大悟的深刻见解,并行成了自己独特的“委运自然”的人生观。

中国田园诗人生观时代环境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一代文宗,其对后世长久不衰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他开拓了中国田园诗的创作领域,亦非仅仅因其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艺术境界,而是因为,在他这方独特的山水田园里,潜藏着他看似平淡、实则膏腴的思想和灵魂的光辉;蕴藉着他求实任真、丰富完整的人生和生命哲学;寄寓着他贞刚自质、安贫乐道的独特的人格操守;展现着他淳朴宽厚、达观随和的人生性情,他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自然的至真至美和人性的至醇至善。

人生坎坷、生不逢时,使得陶渊明历尽了东晋末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腐败黑暗。

“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感士不遇赋》)29,42岁的三次出仕与归隐,使他越来越厌恶这个社会。

他直言不讳地说明了他出仕的目的就已显示了他的卓越。

自古文人多磨难,历史经验告诉他:生不逢时的忠良之士不管有多大的济世之才,都得不到重用。

在封建时代摆在1知识分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或出仕或归隐。

回归田园恰好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一拍即合。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源于庄子,并且他的思想、生活莫不出自真率本于自然。

诗人追求自然生活的恬静闲居。

在他的作品中对自然做了真朴的篇二:有关陶渊明的毕业论文有关陶渊明的毕业论文陶渊明田园诗“自然”的艺术风格内容摘要:只要提到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而唐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田园诗,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而开创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愤然离职回乡归隐,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山水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大自然孕育了他,给了他灵性,使得他的田园诗恬淡自然、质朴无华。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恬淡自然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陶渊明的人生观
陶渊明的一生,历尽了人生的坎坷,他饱尝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目睹了官场的黑暗。

因此,他对贫富、荣辱、生死等问题都有大彻大悟的深刻见解,并行成了自己独特的“委运自然”的人生观。

中国田园诗人生观时代环境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一代文宗,其对后世长久不衰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他开拓了中国田园诗的创作领域,亦非仅仅因其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艺术境界,而是因为,在他这方独特的山水田园里,潜藏着他看似平淡、实则膏腴的思想和灵魂的光辉;蕴藉着他求实任真、丰富完整的人生和生命哲学;寄寓着他贞刚自质、安贫乐道的独特的人格操守;展现着他淳朴宽厚、达观随和的人生性情,他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自然的至真至美和人性的至醇至善。

人生坎坷、生不逢时,使得陶渊明历尽了东晋末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腐败黑暗。

“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感士不遇赋》)29~42岁的三次出仕与归隐,使他越来越厌恶这个社会。

他直言不讳地说明了他出仕的目的就已显示了他的卓越。

自古文人多磨难,历史经验告诉他:生不逢时的忠良之士不管有多大的济世之才,都得不到重用。

在封建时代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或出仕或归隐。

回归田园恰好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一拍即合。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源于庄子,并且他的思想、生活莫不出自真率本于自然。

诗人追求自然生活的恬静闲居。

在他的作品中对自然做了真朴的
描绘。

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自然委运的人生观。

陶渊明是“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这在陶诗中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证。

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诗人把官场比为尘网、樊笼,使人不得自由。

一个“误”字表明作者的懊恼悔恨之情。

诗人在官场中就像羁鸟、池鱼依恋树林、池塘那样渴望回到自然,寻求自由。

诗人笔下的田园,榆柳、桃李围绕于房前。

狗吠于深巷之中,鸡鸣于桑树之巅,一幅平淡和谐的田园风光。

诗中洋溢着作者回归之处的欣喜愉悦之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

《庄子·渔父篇》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可见“真”就是自然。

在陶渊明而言就是如何保持自然,也就是如何才能不被异化。

再看《饮酒》其二,诗人虽身处人境,但是内心却早已脱离黑暗的官场。

诗人把秋篱、南山、日夕、飞鸟组合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此中的真意也只能欲辩忘言了。

字里行间反映了诗人不愿以心为形役的主张。

在其他作品中,诗人大量地描写青松、秋菊等意象。

借他们寄托怀抱,表现自己不为世俗所影响的高洁情操,书法遗世独立之情和恬淡自适之趣。

陶渊明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并未采用华丽的词藻加以渲染,但读起来却平和闲静,富于美感。

这其中融合了诗人平静,纯洁的情感和恬静的心情。

诗人之所以把田园风光描写得如此纯洁,就是要以田园的真与美来衬托官场的假与丑,以田园生活的淳朴宁静来衬托
官场的黑暗与污秽。

从某种角度,可以说陶渊明是一名隐士,但并不是如人们所想象那样在远离尘世的高山密林中安身立命,更没有自暴自弃,完全陶醉在田园美景之中。

诗人主张躬耕自资,亲身参加生产劳动,而且他认为只有进行农事才能作到返朴归真,保持自身道德完美。

即“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在他看来,人不应该消极地顺应自然,而应在积极的现世生活中把握自然之道,躬耕垄亩便是顺应客观规律的。

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何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诗人认为人生归趣有常道,而以勤劳谋求衣食为其开端。

这既是生活的一个目的,又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在鸡鸣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耕作中,一切活动都是自由的,这才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

因而他才能在艰辛的劳动中感受到一份满足和愉悦,决心“长如此”了。

另外,他亲自参加劳动而且是真心投入的,他笔下的劳动生活和一般以欣赏劳动为目的的诗篇不同,他展示的是一幅天然浑成的劳动画卷。

在《归园田居》其三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归隐诗人,而是一位在田园中辛勤劳作,体会着劳动的乐趣和远离世俗纷扰的农民形象。

在劳动中诗人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被农民身上淳朴的善良的品德所感染。

如《归园田居》其二:“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始春怀古田舍》:“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饮酒》:“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诗人与农民友好往来,话家常,谈农事,相互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相较,更令陶渊明感慨万千。

由此,他更加珍爱这份纯朴的人间至情。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人生观给身处逆境的忧患者以明智的启迪
和茅塞顿开的快慰。

给心灰意冷的沉沦者以道德的震撼和心灵的净化。

他虽没有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没有在政治上建立丰功伟绩,但是他那质朴天然的自然性,不虚荣、乐观旷达的伟大人格,至真至善、至醇至美的品质不正是值得赞赏的人生观的表现吗?而这种品质,乃至人生观正如深山幽兰一样留芳。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朱光潜.诗论·陶渊明.三联出版社,1998.
[4]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萧统.陶渊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陶渊明.陶渊明诗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8]袁珂.山海经全译.中州出版社,1998.
[9]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10]刘一英.陶渊明诗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