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中医学专业12年版

合集下载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指导性培养计划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指导性培养计划

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尊重患者及家属隐私和人格;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
合作开展工作的观念;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身的权益。
22.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具有较宽厚的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良好的文
8 熟悉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的有 关知识与方法。
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及内容; 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毕业实习、阶段见 习等实践。
9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传染病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及内容;专题讲座、
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社区宣传等第二课堂;毕业实习、阶段见习等实践。
理论与专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2.实践环节: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后,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跟师见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
4 掌握中医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 中医伤科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及内容;学术报告
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等、跟师门诊第二课堂;毕业实习、阶段见习等实践;
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5 熟悉中医“治未病”等预防医学 知识及中医康复知识。
中医养生学概论、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相关 网络课程及内容;学术报告等第二课堂;毕业实习、 阶段见习等实践;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践;运用网络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19 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19.1 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19.2 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 献的能力 20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 力。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建设成“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与后续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得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 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培养
● 《中医药学概论》共172学时
理 论 教 学学时为62 占36.0%
应用“教、学、做”一体化高职特色
的教材,强调理论内容“必需”、“够用”。
配备学习指导、电子课件等
基 地 实 训学时为10 占5.8%
学生在模拟的职业岗位上实训,学以致用,奠定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基础。
学习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操作方法与要点。
2
辨证
学习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他辨证方法。
4
防治原则
讲解疾病预防及治则与治法。
2
中药基础知识
讲解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与使用、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中药炮制、中药的鉴别方法。
4
常用中药及应用
讲解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窍药、补虚药、收涩药、外用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地点--药学实训中心
教师--专-兼职教师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校外项岗实习学时为100 占58.1%
实训、实习要求与
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实现学生适应药品营销和医院药房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地 点—药品营销和医药药房岗位
教 师--兼职教师专人带教
教学资料--岗位操作规程
(二)教学任务安排

2012年版二甲评审细则中医部分

2012年版二甲评审细则中医部分

2012年版二甲评审细则中医部分第一篇:2012年版二甲评审细则中医部分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4.10.1.1 中医科设置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法规基本要求。

评价要点4.10.1中医诊疗科室的设置应当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要求。

【C】1.中医科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2.设立中医门诊。

3.中医师具备中医类别任职资格。

4.护士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

【B】符合“C”,并1.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

2.科主任具有中医类别(含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3.护士长具有主管护师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护理5年以上,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A】符合“B”,并1.科主任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2.中医科设置床位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法规基本要求。

4.10.2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

4.10.2.1有中医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规范。

【C】1.有中医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规范,并落实。

2.根据中医特色,开展培训与教育活动,并有相关记录。

3.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本岗位职责及诊疗规范。

【B】符合“C”,并1.科室内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评价、分析和反馈。

【A】符合“B”,并形成中医诊疗为主体,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

4.10.2.2 【C】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建立并完善中医与西医临床科1.有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相关制度,室的协作机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诊疗服务。

并落实。

2.有体现中医特色的分级查房制度。

【B】符合“C”,并1.通过科间会诊,开展疑难危急重症的病情评估,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修业年限和培养目标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的具体内容:
1.专业名称及代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专业代码通常为520417。

2.入学要求:该专业通常要求学生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背景。

3.基本学制:学制一般为3年,这是完成专业学习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标准时间长度。

4.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培养能够从事中医、针灸推拿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同时,也包括服务于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患者的营养与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5.职业面向:毕业生可以在医院、社区卫生保健机构、养老机构、学校、幼儿园以及餐饮、食品与保健品等行业找到工作机会。

6.人才规格: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重视医学伦理,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

综上所述,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

同时,这些标准也是教育机构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探索①赵之伟,蔡迎蝶,梁翠莲,陶昌那(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是一项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课题,在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高教育质量;同年10月,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1]高职中医学专业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特殊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规律,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等,以“岗”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以“课”为载体,以“赛”为示范和标杆,以“证”评价和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也是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概述“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主要是教育工作者依据实际情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和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体系为载体,借助全新教学环境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或项目教学方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强化融通效果,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让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确保学生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应用技能。

在高职中医学专业中,中医学专业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利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既可以做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又能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高职中医学专业推进“岗课赛证”综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昭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探索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施路径”(课题立项号:202202)研究成果。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司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现将该标准目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各地在实施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如有问题、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司。

附件1《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为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本次印发的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在教学条件要求上,规定了开办本专业应具备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

希望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时,把握基本要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本次发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文字篇幅较大,本通知只公布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全部内容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精)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精)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草案)1 总则1.1 编制依据为保证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中药专业的教育质量,促进该专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明确开办专科中药专业的最低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编写规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制定程序规定》等法规,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开办的专科中药专业,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等院校开办的专科中药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教高[2004]3号>,专业代码为:630302)。

各类院校开设的“五年一贯制”或“三、二连读”中药专业,并实施专科阶段教育的学校,也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以专科中药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为核心,中药专业下设各专门化方向的设置标准,应以本标准为基础。

1.3 数据基准本《标准》的相关数据,是以中药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核定数300人为基准。

每班定员50人,每届招生100人,学制三年。

超过或少于300人的,相关指标按比例增减。

设置专科中药专业的院校,应具有8~10年的连续招生能力,通过发展,具有提高办学层次的潜力。

2 培养要求2.1 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面向中药行业和农村基层,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宽厚,操作技能熟练,具备一定的中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在中药生产、质检、流通、调剂、种植等岗位,从事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鉴定、经营、中药栽培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2 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中药(1018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中药商品经营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和中药材生 产等单位,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购销、中药仓储保管、中药材生产、中药 质量检验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4.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 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熟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能识别 300 种常见中药饮片,并掌握其来源、鉴别特征及主要功效。 4. 具有鉴别中药真伪、检测中药外观质量的能力。 5. 具有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中药调剂 1. 掌握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指导用药。 2. 具有中药饮片调剂能力。 3. 具有按处方正确配发中成药的能力。 4. 具有审核错配、漏配药物,审核处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审核需特殊 处理的药物,审核饮片质量的能力。 5. 具有正确向柜斗上药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中药购销 1. 具有中药购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读懂药品说明书,推介中药。 2. 掌握中药的采购和销售流程,具有经济核算的能力。 3. 具有对不合格中药按规定程序处理的能力。 4. 掌握基本的营销心理知识和客户服务技巧,能根据顾客需求推销中药商品。 5. 具有客户维护和资料管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中药材种植 1. 具有中药材规范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具有对药用植物进行选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平衡施肥的 能力。 3. 具有识别、防治药用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能力。 4. 具有对中药材进行采收、产地初加工与仓储保管的能力。 5. 能够初步进行中药材 GAP 生产。

医学课程标准

医学课程标准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2 课程目标 3 教学内容的选取 4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5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70%
20%
5% 5%
试卷成绩 平时成绩
实验考核
作业
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
• 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1.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
技能操作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等,内容以助理执业医师 考试大纲为主。
程体系 探索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岗位需求、同
时兼顾国家执业考试的教改之路
医学课程质量标准编写的方法
认真学习领会专业教学标准 认真分析学科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场调研不同工作岗位知识、能力需求,确定选择
教学内容 吸收临床教学专家参与制定教学标准 兼顾国家执业考试的知识、能力结构
建立“教、学、做 ” 一体化教学 模式
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 、大纲制定与修改、课程教学与实践 实习,实训教材编写、技能鉴定、教 学管理与评价的全过程
课程的设计
教学方法
工学 结合
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训、见习 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做与学有机结合 教室和实训室有机结合 教室与医院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
医学课程质量标准编制的内容
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通过学习达到的效果
2 课程目标
3
教《学内内科容学的》选是取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 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4 教执为学业学内助生容理职的医业组师能织资力与格培安考养排试获的取重“要双内证容书”和职业素
养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改 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 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2012年12月目录ﻩ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临床能力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办学标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宗旨和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育计划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学生成绩评定ﻩ13四、学生ﻩ16五、教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教育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教育评价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科学研究 (24)九、管理和行政ﻩ52十、改革与发展2ﻩ6—1 —前言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抢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与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
公路监理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高速铁路信号控制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
空中乘务
铁道车辆
生化与药品大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生物技术及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
检测技术与应用
工业设计
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液压与气动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
包装自动化技术
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
玩具质量检验与管理
光电制造技术
电梯工程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
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
飞行器制造工艺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家具设计与制造
汽车电子技术
假肢与矫形器设计与制造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
劳动与社会保障
心理咨询
国土资源管理
职业中介服务
海关管理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戒毒康复
文化教育大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应用英语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影视演出方向)
商务英语
英语教育
旅游英语
学前教育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图书音像方向)
体育服务与管理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艺术品方向)
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
畜牧(普招)
植物保护
饲料与动物营养(对口)
植物检疫
饲料与动物营养(普招)
农产品质量检测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专业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专业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标准(体例)试行第一部分课程的描述(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效果六、教学条件1、教材使用与建设2、运用配套实验教材和实践教学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教学设计理念)一、教学内容及要点(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和课程自身特点为准则,适当选取并整合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四、课程考核内容设计第三部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一、师资队伍建设二、教学研究涉及的领域、教研活动第四部分关于课程基础平台建设第一部分课程的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运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特色学科,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医妇科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社会需求,面向中医药现代化、面向基层及社区医疗的实用型中医人才。

【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2.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证的概念、辨证论治及处方用药。

3.熟悉妇科各病证的病因病机.4.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各病证其他疗法、预防保健及计划生育。

【能力目标】1.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论。

2。

掌握妇科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四诊正确收集妇科资料.3.能用中医理论对妇科常见疾病作出初步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用药.4.具有病案分析,规范书写门诊、住院病历的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能吃苦不怕累的治学精神。

2.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医即为人”的思想.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团体协作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高职中医学专业教学标准

高职中医学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中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中医学(520401K)。

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中医医师职业群,能够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中医药道德观与价值观。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和中医“治未病”理论。

4.掌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知识和技能,以及常见体质中医辨识知识。

5.熟悉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医学诊疗常规。

临床中医学课程标准

临床中医学课程标准

《中医学》课程标准供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医学》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学习祖国医学的主要精髓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医学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医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及其人文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医学的认知方法,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及治疗概述。

四、课程基本理念本门课程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力求生动活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采用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加强辅导及辅助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学概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五、课程设计思路1.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鼓励学生以中医模式对疾病进行分析,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理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4.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注意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护士素质、专业形象的培养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1.明确学习目标2.注重人文修养3.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4.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该课程的任务是介绍与专业相关的中医学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让学生了解、理解、应用中医的精髓和主要内容,学习中医学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常识性知识,掌握中医理论、中药理论,介绍常用的中医与中药方剂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方法、药物、方剂等。

二、分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

2、利用中医方法对病人进行独立诊断。

3、掌握基本的中医治疗原则及用药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堂理论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讨论,以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5-《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文化教育大类

15-《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文化教育大类

欢迎共阅高等职业学校应用英语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 应用英语专业代码 660102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学制与学历(涉力,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所需要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等能力和一定的外贸业务流程的实际操作能力;基于职业发展需求的相关职业能力。

(三)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1)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2)文化素质: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必要的科学素养。

(3)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素质、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以及相关的职业素质。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应用英语专业的核心能力为英语交流能力和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具体能力结构如下:(1)语言交际能力:具有满足相应行业岗位需求的中、英文语言交际能力。

(2)知识获取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及信息处理能力。

(3(4(53(1(2(3(4,开设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建议学生可考取以下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打好语言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专业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相关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业务活动的实际运作,培养基本实践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与专业技能。

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三)课程分类及学时建议(含实践学时)应用英语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四种类型。

(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体育等,建议300-400学时。

(2)专业基础课程:中英文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等相关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以及其他语言文化知识课程,建议800-900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学校中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中医学专业代码630103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就业面向毕业后的职业主要面向城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等,从事中医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及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工作任务1.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岗位群: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内、外、妇、儿等科的医务工作;2.预防保健工作岗位群: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以及治未病科从事中医预防保健工作;3.医务行政管理工作岗位群:基层和城镇社区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市、县卫生局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二、职业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2.珍爱生命,热爱中医学专业,传承中医理论精粹;具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严谨、认真、求实、勤奋的作风;具有良好的医师道德和高度事业心与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3.具有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从事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第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卫生法规和卫生管理知识从事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6.具有适应基层工作所需要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艰苦耐劳的毅力;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专业培养目标为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行业培养具备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的应用能力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所培养的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

(一)能力目标1.具备运用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以及现代医学基本知识诊治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2.具备运用中医伤科学、社区急症与急救、外科操作技能等知识处理一般危重急症的应急处理能力。

3.具备临床护理、药物配方、预防接种和卫生保健等一般知识和常用技能。

4.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写、读、说、译能力,并能借助医学辞典阅读专业书刊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

5.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相关知识,能适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继续接受再教育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诊、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2.掌握中医内、外、妇、儿、伤科等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和知识。

3.掌握内、外、妇、儿、伤科等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医学诊疗常规。

4.掌握一般危重急症的中、西医应急处理知识。

5.初步掌握英语听、写、读、说、译知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6.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基本理论知识。

7.了解常用的临床护理、药物配方、预防接种和卫生保健等一般知识。

8.了解卫生法规和基层卫生工作的管理规范与程序。

(三)素质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3.具有认真踏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资格证书及等级根据国家规定,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参加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一、课程体系1.课程结构:本专业的课程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分别占总学时的比例为30%、35%、35%;理论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65-70%、实践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30-35%; 必修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80%、选修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20%。

2.教学时数:教学总时数控制在1800-2000学时内(理论与实践)。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基础医学(含中医诊断学及见习、训练): 100-140学时。

系统讲授中医学特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基础理论,系统讲授望闻问切四诊和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辨证,讲授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以及经络辨证内容,使学生能初步应用中医基础理论阐释人体生理活动以及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转和防治原则,具备运用中医四诊进行初步临床辨证的能力。

中药学(含饮片辨识): 70-80学时。

系统讲授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基础理论,中药分类、功效、主治、配伍、剂量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中药120味左右,熟悉常用中药80味左右,熟练掌握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以及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能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地运用中药,具有辨识常用中药材与饮片的能力。

方剂学(含处方训练): 70-80学时。

系统讲授中医方剂的立法、组方、成方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方剂90首左右,熟悉方剂40首左右,培养学生分析、立法和组方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较熟练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确定治法、选定方剂、加减运用,具备正确书写中医处方和中成药处方的能力。

中医内科学(含见习及训练): 100-130学时。

系统讲授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指征、证候类型、辨证论治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熟悉病历规范和处方原则,具备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正确书写病历与处方的能力。

针灸学(含见习及训练): 80-90学时。

系统讲授针灸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10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手法等,具备运用针灸方法辨证施术治疗相关疾病的能力。

中医妇科学(含见习及训练):60-80学时。

中医妇科学系统讲授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指征、证候类型、辨证论治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熟悉妇科病症基本诊断方法、具备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辨证论治和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进程第一学年完成公共必修课程: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古文等课程;完成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及病原生物学教学任务等。

第二学年完成现代医学基础的药理学、病理学;完成专业课诊断学基础、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推拿学等教学任务。

第三学年毕业实习。

其中:中、西医内科学(病房、门诊)实习16周;中、西医外科(病房、门诊)实习12周;中医妇科(门诊)实习3周;儿科(门诊)实习2周;针灸科(门诊)实习4周;推拿科(门诊)实习1周;中医骨伤科(门诊)实习3周;急诊室实习2周;药房实习1周;共实习44周。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一、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总数按专业办学规模以教育部制定的师生比1:16,确定教师总人数,专业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25%,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0%,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人数≥60%,专任教师中中医药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比例不低于80%;专业临床课程临床兼职教师不得低于50%,专业课中专任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专业课中专任教师具有行业经历(三年以上)教师达到50%。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专任教师承担至少一门以上的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得低于每周8节课。

二、教学设施(一)实验室及教学实验设备应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与主要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购置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设备的具体要求参见附表)。

教学实验设备及临床实训设备经费总值应不少于300万元,并且根据学校五年规划本专业招生总数,生均应不少于0.5万元。

实践教学不得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与培养中医临床技能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室,实训设施齐备,实训项目符合教学计划规定,实训开出率不得低于80%。

应开展至少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项目。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与培养中医临床技能力相匹配的校外临床教学、实习基地。

必须应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直属附属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并且根据学校五年规划本专业招生总数,生均床位数应不少于0.5张。

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中医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设置基本要求(试行)》的规范要求。

三、教材、图书与数字化(网络)资料(一)教材必修课选用规划教材应达到90%以上;自编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经专家鉴定同意使用;对于实训课时较大的专业课程要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二)专业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必须具有门类齐全的中医药图书资料。

医药类图书资料不少于3万册,其中中医药类图书资料不少于1.8万册;专业期刊的种类不少于15种。

(三)数字化(网络)资料主干课程应有教学需要的CAI课件;核心课程必需建立不少于2门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更新完善。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围绕教学内容,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可设计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临床综合实训课程,融教学做一体,实行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聘请临床经验的丰富医师为专任临床教师,主讲中医学专业各门临床课程,并承担实习带教任务,实现理论与临床的零距离接触。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采取校内各课程考核及校外实习考核的两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考核方式应包括平时考核、实践技能考核以及笔试考试等综合考核。

教学质量评价既包括校内考核,还应吸纳医院考核和用人单位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各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均以百分制计分。

考试课在学期结束时按规定时间进行;考查课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专业临床课及技能课应有技能考核,占总成绩不低于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