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高中历史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4a775fa45177232f60a292.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时间先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新”、“旧”两个阶段之分。
那么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呢?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选集》,第2卷,633页,人民出版社,1994) 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清和破解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逻辑起点,毛泽东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国国情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深刻的阐述,在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进程和科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近代中国的国情,看一看中国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1、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明朝中后期已经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轨道,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另一方面,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扰行政和司法等,攫取了多种特权。
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3c079f7375a417866f8fb8.png)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 03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 03](https://img.taocdn.com/s3/m/48d984aeb307e87100f696e6.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P64-6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在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所形成的个特殊的政治、经济形态,政治上主权不独立,经济上兼有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6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P65)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这一问题主要是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2.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②政治上:A.“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对西方文明幻想的破灭。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cf6981680203d8ce2f2434.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毛泽东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长期的武装斗争成为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法宝。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周恩来等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随后在各地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衔接,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中,强调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还强调了武装与民众的结合,即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民众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
开展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其他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形成的以学生为主,包括各阶级、阶层人民参加的大规模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第二条战线。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9130838762caaedd33d41a.png)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 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 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 在具有革命性一面的同 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 协性的一面, 协性的一面,它与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 定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 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纲领, 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 广泛地发动群众, 广泛地发动群众,没有 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先进 的革命政党。 的革命政党。因此中国 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 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 命任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 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 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 生和发展起来的,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 济的主要形式。 济的主要形式。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理 论
第 三 章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深入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 及其意义。 及其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 政权的革命道路。 政权的革命道路。 4、充分认识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充分认识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678c3fe4693daef5ef73dda.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基本经验:答: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主要阵线: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反革命力量强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具备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革命要求强烈,具备了统一战线的可能性;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发表对武装的反革命,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经济发展不平衡,建设好人民军队;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的矛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答:1、历史意义: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②提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③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实践意义: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②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胜利;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答:1、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必然结果;3、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笔记)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7f4bc74028915f804dc24e.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笔记)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 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形成及原因)⑵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三座大山),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⑴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重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⑶ 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⑷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3b84cf392f60ddccda38a0f5.png)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量中华之物力,结予 国之欢心”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他们为什么都失败了?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思考:近代中国为 什么没有能成为强 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为什么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敌人?
帝国主义的累累暴行:
鸦片的危害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务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4.毒害民众身心,削弱军队战斗力。 5.民风日下,社会萧条,滋生罪恶。
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掠夺财富 奴化教育:践踏中华文明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乘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迎还红 军大队,井冈山守山兵力空虚之际,纠集了四个团的 兵力,妄图乘虚而入,一举攻下黄洋界。当时,我守 山军民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 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进犯,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 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红军以仅有的1门刚修复的迫击 炮,轰击其在源头的后续部队。湘军误以为红4军主 力回山,惧怕被歼,当夜撤回酃县。赣军闻讯后,亦 停止策应湘军的行动。在此后,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 卫战的胜利喜讯,诗兴骤起,欣然命笔,写下了具有 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史诗《西江月.井冈山》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难点和重点: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难点和重点: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6ba41ed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9.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难点和重点: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到胜利,中国资产阶级就不行?为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3.如何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本章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元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革命的内涵及革命的类型。
一、革命的内涵及革命的类型什么是革命: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可以分为这些类型:奴隶阶级革命、地主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农民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由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由于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又是处于十月革命之后,所以与传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所差别,因此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在此革命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理论即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原因1、客观条件:①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失败;②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③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c7207048d7c1c708a145bf.png)
本章重点
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 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正确认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这一理论的过程 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 的地位。
两种错误观点的错误实质: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要是指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无产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 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 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 政。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民主集 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 一方面,就其消灭买办性、封建性,摧 毁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而言,具有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对 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剥夺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 的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民族工商业是民族资产阶级所有的 企业。
中国最大民族
工商业者—无 锡荣氏兄弟的 故居
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提出后,由 于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不 充分,致使这些基本思想不能完全落实 到实践中去,特别是对怎样实现无产阶 级领导权这个核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 重视,致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新民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前半期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刻投身于中 国革命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 成了不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从而指导了中国革命。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d65204ba1aa8114431d909.png)
The End!
Thanks!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 统一战线 • 武装斗争 • 党的建设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思
• 1、必须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党必须善于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 确的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不谋个人私立,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与自我批 评,敢于和善于领导人民向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 2、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势,建设一支由共产党 领导的强大的人民军队,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 线。 • 3、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 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 阶级的领导权。 • 4、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要依靠中国 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夺取胜利,同时也要争取各国革命力 量的援助。 • 历史证明,这些宝贵经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见翻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条件
•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 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 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 中国环境: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 建性质的社会。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 的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式的发 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 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 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开始。
毛概 第三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概 第三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cec6b8c3d5bbfd0a79567305.png)
1947年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与老乡一起吃饭。
1946年毛泽东在陕 北打乒乓球
经验总结:
(1)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理论。
(2)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3)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军队理论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建设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 革命实践和对这一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没 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内容结构
知识点
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
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农业国);社会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征: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
(一)新 民主主义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 沿长城开往前线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中国旧民主主义 革命: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进行了 前仆后继、不屈不挠 的斗争。太平天国农 民战争、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妥协性,无 不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开创了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5)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应向何处 去?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共两 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 来的经验,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 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同时,完成了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 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4ef33a10661ed9ad51f368.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baf723915f804d2b16c181.png)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问题
• 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重要法宝 •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 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 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 个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 者的关系。”
•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 •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 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 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 领。”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的基本 内容
•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 主专政》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 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 政的理论,科学地阐释了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人民民主专 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篇文章的发表, 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全形成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 第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 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 第二,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 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 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 提供了重要经验。 •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 要标志。
四、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 政策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 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eab00be7524de518964b7d6a.png)
•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 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三大经济纲领 和五种经济成分 •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 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与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由其特点和优点决定的 –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来实现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2)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 (3)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 革命的动力之一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 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为什么要反对帝国主义?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 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 –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因为封建主义的统治是 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直接障碍 –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 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 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具有买办性、封建性 和垄断性。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 1、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就决 定了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属 性 –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 4、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的 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毛邓三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邓三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b78fa75784254b35effd340d.png)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它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 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它对外依附于 帝国主义,成为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对广大劳动人民 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 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 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因此,中国的民族资 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转变
(一)转 必然性:旧主民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的命到的来失。败,呼唤新民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么要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 请同学们回答 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
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二P633)
——毛泽东
认识了国情才能认清中国为什么要搞新民主主义 革命,认识了国情是弄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
二、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1840一1919)
1.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失败了。
2.历史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推 到了政治的前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暴发,革命浪潮 迅速席卷全国,清政府顷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 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只是 昙花一现。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4f0130d844769eae009ed20.png)
(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 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就是新民 主主义文化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的特点 民族的文化 科学的文化 大众的文化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 本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所处 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 们的革命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本 土的封建主义,革命的任务都是要推翻帝 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以获得国家、民族 的独立,推翻封建主义以获得国家的繁荣 富强,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们的革命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本土的封建主义革命的任务都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以获得国家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主义以获得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实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 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 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全面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建 立的必然性;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人民内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 地位;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 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3.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是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 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对内是镇 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的经济建 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远 大目标。 4.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 民行使政权的机关是用普选方法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各级 人民政府,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 5.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两方面,对人民民主和对 敌人专政,两者既区别又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民主与专政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d724289d0d233d4b14e69ed.png)
•
在从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 在从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帝国主 义联盟和国内叛乱势力要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 列宁当时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中,列宁当时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实行 余粮收集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暴动, “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暴动, 使苏共遭受严峻的政治危机。 使苏共遭受严峻的政治危机。列宁意识到生产力落后的小 农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阶段、 农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阶段、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 中,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发达生产力和一切文明成果的重 要性, 要性,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来实现苏俄向 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新经济政策”。 • 列宁还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阶 段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指出: 段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指出:东方落后国家的民 族民主革命,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政权帮助下, 族民主革命,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政权帮助下,可以不经 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先建立起工 农革命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在具备了一定条件后, 农革命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在具备了一定条件后,再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第一阶段,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实践中认识中国革命的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点,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1.在大革命的实践中初步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形 在大革命的实践中初步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 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5年前后,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 1925年前后,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瞿 年前后 秋白等纷纷发表文章,阐述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秋白等纷纷发表文章,阐述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文章,集中反了这一时期探索的成果: 文章,集中反了这一时期探索的成果: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1)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初步区分了敌友; 初步区分了敌友; 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应当由无产阶级领导; (2)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应当由无产阶级领导; 初步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3)初步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既有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初步揭示了中国革命既有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又不同于以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 又不同于以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辛丑条约》的签定
一方面,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独立的中国 变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另一方面,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民族资本主义没有 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占主导地位。 补充一点:辛 帝国主义的入侵使 亥革命推翻了皇帝,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但没有推翻封建土 发生了什么变化 ? 地所有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指明革命的对象、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 动力和领导力量 顽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其成 效甚少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教 训
一是没有分清敌友,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 攻击真正的敌人; 二是没有广泛的发动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 没 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二)新民 主主义革命 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资 产阶级革命 (转变原因)
(三)新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根本区别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从革命的领导者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第二,从革命的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发 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从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第四,从革命的前途来看,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 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科学的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 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 论和实践的一致。
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 主的文化,它是为全民族中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大众 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 结合,就是新 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内容。
注意点1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 否因为它是资本主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 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垄 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依
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
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点2
如何全面理解推翻 三座大山的任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 代中国一切灾难和 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日军进攻长沙
2.封建地主阶级是中国 革命的另一个对象 —— 最落后、最反动
另一个革命对象 是谁?为什么?
毛泽东指出,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 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因此作 为阶级来说,地主阶级是革命的对象。”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 中国革命的对象
为什么?
它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 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 建性和垄断性。它对外依附于帝国主义, 成为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对广大劳动人 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 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 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旧中国四大官僚买办家族
注 意
毛 泽 东 视 察 上 海 申 新 九 厂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就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文化。
民族的文化——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 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具有鲜明 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主要内容
作了一些调整 • 近代中国国情与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为什么要做点调整, 三个内容之间有何 逻辑联系?
为什么要进行新 民主主义革命 什么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如何才能认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 必须明确:
近代中国的两大矛盾与历史任务: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 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 毛泽东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
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但是,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
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二)新民主主 有哪些动力? 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基本动力 主要的力量 农民: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面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
(一)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对象
首要的革命对象是 谁?为什么?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首先,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近代中 帝国主义是 国丧失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沦为 阻碍中国社 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会进步和发 其次,帝国主义成为中国资本主义 展的首要因 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素,是近代 最后,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经济 中国贫困落 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是中国封建 后和一切灾 祸的总根源。 势力的主要支持者。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近代中国 社会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变成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 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的程度。 1901年9月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转变的必 然性和历史条件 必然性和历史 条件是什么?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 必然性: 命形势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新变 化,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历史 条件: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 导思想。
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 件决定的。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 3.中国无产阶级已成长为一支独 立的政治力量,能担当领导革命 的重任。
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
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二、近代中国的 民族民主革命
(1840一1919)
近代中国打击这两个主 要敌人的情况如何呢?
1.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 起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都失败了。 2.历史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派推动了政治的前台。1911年10月10日武 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清政府 顷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 上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但是资产阶级共和 只是昙花一现。
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 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
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总路线的具体展开、这种革命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 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 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 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
“认清中国社会 的性质,就是说认清 中国的国情,乃是认 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依据。”(二P633) ——毛泽东
认识了国情才能认 清中国为什么要搞 新民主主义革命, 认识了国情是弄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的基础。 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 代 中 国 国 情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 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 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 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历史又作出 什么选择?
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转变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意
军管会接收江 南造船厂的命 令 军管会没收中 央银行命令
这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同外国帝国主义、国内 的地主阶级相勾结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资本主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 具有特色的一项内容
为什么要保护 民族工商业?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四大家族控制了以四行二局(中央银 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的 全国金融,享有种种金融特权。他们通过 币制改革、发行公债等手段,掠夺了人民 大量财富。四大家族积聚的财富在100亿 至200亿美元之间,官僚资本占全国资本 总额的70%。
1940《新民主主义论》 1945《论联合政府》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和我 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 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四、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性质和前途
其性质和前途是什么?
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