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右图为井冈山茨坪。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①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书 信,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了“以乡村 为中心”的思想。 ②1936年12月——1939年 12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 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 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 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进 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 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农 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和完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③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在回答红色政权为什 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左图为井冈山斗争雕塑。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
源地,1921-1930年,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曾在此从事 革命活动,中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工人 俱乐部均诞生于此,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是全国第一 次罢工高潮中的成功范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②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是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重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全国土地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基本依据在于:第一、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不能依靠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历史证明,民族资主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更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工业化的重任。
国营企业大多数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主率比较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强,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国营经济的优越性明显地显示出来。
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高度统一和财政经济善的好转,逐步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当进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在“一五”计划开始实行的重要时刻,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成为中国共产党提出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建立后,在便理调整工商业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困难,扶持其生存和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受到资本家的欢迎,而且也加强了他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
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的经验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已经形成。
第三、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家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随首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个体经济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成分。
在经济方面:土改后,农业个体私有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土地买卖和租用日益增加,夜工剥削逐年增长,新富家已经出现,百大多数农民仍外处于贫困的境地。
精准备考:毛概重点章节深度解析

精准备考:毛概重点章节深度解析一、引言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课程。
本文将对毛概的重点章节进行深度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加准备备考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它主要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实现道路等。
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观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2.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实现道路等。
同学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有的放矢。
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任务、道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同学们需要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路径,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继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
同学们需要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把它与其他理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同学们需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和要求,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去。
三、毛泽东思想与时代特点的结合1.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公正、合理、科学为核心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指导思想。
同学们需要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并能够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表明(或标志)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创造制度条件; (2)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 史性胜利; (4)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原因:
•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 •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 •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 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必然性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中国实现工业化任务要 靠国营经济来承担; • 国营经济主要来源于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是控制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保障人民和社会利益 的主要经济力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 经验说明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途径已经形成; • 面对工业经济落后国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限制其不利的方面为扶持其生 存和发展,国家创造了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和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把其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2、实践意义: (1)它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专题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提前过渡的原因
(1)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 大工业与小农业、手工 业分散性以及资本主义 工商业无政府状态间的 矛盾 (2)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 需要:帝国主义一天天 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 起来。
提前过渡的条件
• (1)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 已经巩固 • (2)经济上,国营经济已占 主导地位 • (3)经验上,已经着手的改 造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骤。
农业改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互助组: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等生产资料仍属 各户所有,生产方面互帮互助----社会主义性质的萌芽
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按劳分配的同时,土地等生产 资料入股分红----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生产资料归农民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题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 (2)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大、政 协等) • (3)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带来 社会的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
了制度基础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 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956年底,有合作社10万个,加入合作社的手工业者占全国 从业人员的9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基本经验:答: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主要阵线: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反革命力量强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具备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革命要求强烈,具备了统一战线的可能性;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发表对武装的反革命,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经济发展不平衡,建设好人民军队;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的矛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答:1、历史意义: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②提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③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2、实践意义: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②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胜利;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答:1、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必然结果;3、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精讲-毛中特-2章: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式(1)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3)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改造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改造理论(1)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由此决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当前的社会性质,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革命继续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第一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因此,判断新旧的根本标志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上。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新民主主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中国贫困的总根源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的中国大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革命的领导工人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第一,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第二,人数多,分布集中,力量强大第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第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最进步阶级,领导阶级农民——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新旧民主主革命的区别:第一,革命领导权不同。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历史表明,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 阶级担不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 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受三重剥削和 压迫,革命性最坚决而彻底;开始走上 革命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 有觉悟;多半出身于破产农民,易于组 成工农联盟。) • 谁领导,领导谁,怎样领导同样重 要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 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 供了客观条件。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
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
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 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
各阶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革命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
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从此,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
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后的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后的体会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统治阶级是代表社会的中下层人士,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早期共产党人是深入农村走群众路线,向群众宣传革命理论,然后领导农民对附近乡镇城市进行武装暴动,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是,俄国是城市包围农村,在中国毛泽东等意识到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反对唯书、唯上,于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突出:1群众路线,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强征官僚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首先你要明白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国后形成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搬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路线上来,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苏联,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联系起来,根据自己国情的特点和独特资源走中国自己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力图改变中国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在1956年基本全部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 ppt课件

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上篇”和“下篇”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13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4
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情况如何?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业生产有了
恢复和发展; • 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
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2
均每年下降5.9%
33
中共中央历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 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改造的道路。 邓小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 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江泽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 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20
资料: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 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
21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消灭资本主义有两种: 暴力没收 和平赎买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 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73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使中 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工人阶级有自在的阶级转变 为自为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 指导思想。
13
第六,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 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 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 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 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 所少有的。
14
江淮一带饥饿的农民
15
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
逃难的灾民
16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11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 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 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的封建势 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始终没 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12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 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之中国 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 一,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 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18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中国人民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第 三 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道路、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社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近代中国的性质和特点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渐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深渊,国家危亡,民不聊生。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其基本特点是: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世界上所少见。
(2)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则成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到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理论著作,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从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
委托加工 初级形式 改造形式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 革命事业的建设, 离开革命的知识分 子的参加,是不能 成功的。
——毛泽东
学 一 生 二 在 演 九 讲 ” 运 动 中 北 大
“ ·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革命性 软弱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是从娘肚子里带来 的老毛病。 ——毛泽东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 绝参加伪国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决 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指导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 前进”。形式上则采取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 过渡。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指导方针是“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 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从供销入手, 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第一步 是把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步再 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在转变中采取了 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 过渡;在步骤上则是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主要行业到一 般行业逐步推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中国名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仍受封建剥削制度 3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剥削经济政治上不自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二新民主主义的成形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表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纲领,是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要求。
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反对帝国的文化。
四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1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理,从中国革命出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义主义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的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革命指导下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经验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制度的建立,为解放生产力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党在过渡期中创造性的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3在改造中,把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实现第一次马克思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矛盾1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2 中国名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仍受封建剥削制度3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剥削经济政治上不自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二新民主主义的成形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表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纲领,是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要求。
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反对帝国的文化。
四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1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理,从中国革命出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义主义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的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革命指导下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经验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制度的建立,为解放生产力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党在过渡期中创造性的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3在改造中,把经济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实现第一次马克思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基本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顺利进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879年,孙中山在其 兄长孙眉的资助下, 离家赴檀香山,“始 见轮舟之奇,沧海之 阔,自是有慕西学之 心,穷天地之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为清除革命党人在两 广一带的活动,1898 年8月26日(光绪二十 四年七月初十日), 清军机处传谕两广总 督谭钟麟及广东、广 西巡抚等严密缉拿孙 中山,“毋使酿成巨 患”。
•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 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 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 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 傀儡的统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 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 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 主义所独占。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3)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探索国家 的出路
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代表
康有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 外反动势力,把旧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 但农民毕竟是小农经济的承载体,不是新生产力 的代表,分散的小生产者的自私性和狭隘性,使 它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制度,因此,它不 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最终 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它没有也不可能使 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更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究 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与生俱来的弱点:软弱性、妥协性(革命 的不彻底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 新生产力的代表 • 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翻身农民积极支前。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
青年学生举行反美示威游行
知识分子 小 商 人 小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
民族资产阶级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 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 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 毛泽东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 最凶恶的敌人
签订《南京条约》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一大会址
(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俄国十月 革命爆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 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孙中山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 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 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 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 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 义革命阶段。
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使中
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工人阶级有自在的阶级转变 为自为的阶级。
四大家族控制了以四行二局(中央银 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 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 中心的全国金融,享有种种金融特权。 他们通过币制改革、发行公债等手段, 掠夺了人民大量财富。四大家族积聚的 财富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官僚资 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70%。
不同历史阶段,随主要矛盾的变化, 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3)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 供了客观条件。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
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
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 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
各阶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 代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 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 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 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 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 位扫清障碍,创造必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全国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对这一问题的认 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 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推翻帝国主义,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2)、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 碍。
慈禧
清廷上谕
(3)、官僚资本主义
孔 蒋 宋
陈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 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 本主义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 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 它的存在和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
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1、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1)、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的终结,宣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2)、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实现这 一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做了充 分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 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6)、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开端。 (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变成为现实。
因此,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特征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
• 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 阀 •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 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 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 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 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 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
第六,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 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 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 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 世界所少有的。
江淮一带饥饿的农民
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 逃难的灾民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区别
第一,革命的领导者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第二,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 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
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从此,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
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 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 基本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
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
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 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 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 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 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 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因此,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 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 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经济、政治、文体 等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 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独 立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