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精品)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简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简介
• 霍桑实验的启示: – 社会心理因素 – 士气问题 – 非正式组织问题 – 建立新型领导
三、心理技术学
– 斯腾(L.W.Storn 德国人) • 劳动心理学的鼻祖 • 职业选拔、职业培训、疲劳问题、 劳动合理化问题 人 --- 机关系问题
四、群体动力学:
– 其他心理学研究 马斯洛理论等
– 勒温(K.Lewin 德国人) • “场理论” B = f(P、E) B:行为 P:个人 E:环境 • 用于群体动力的研究, 诸如:规范、沟通、领导等
方法: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去做 (搬—走—放—休息—搬—走—放—休息)
– “铁锹实验”、“金属切割”实验
– 泰勒的4条管理原则 • 给每个人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科学的工作方法 • 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育、培养工人 • 与工人热忱合作,确保所做的工作符合已提出的科学原理
• 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基本实现工作与责任的对等分工,管 理者承担那些比工人更具有适应性的工作
五、社会测量理论 – 莫里诺(J.L.Moreno) • 角色扮演的心理剧 • 广泛的社会-心理调查为研究企业行为提供了工具
六、行为科学的正式提出
–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开创了运用多学科研究人类行 为
– 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开办了一个跨学科大会,正式 命名为综合性学科 —— 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
4、观察研究(1931-1932)—— 银行报务观察室研究
• 十四个男性与监督人员共同工作
• 结果:任何工作团体都可构成一个有固定行为 准则的复杂社会组织,并享有正式组织 的感情需求--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小 团体研究)
• 整个实验最终结论: – 工人并非“经济人” – 个人的态度对行为起重要作用 – 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 – 团结奋斗对达成组织目标和满足工人满意度的作用 – 非正式组织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会计一班王耀辉2009522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重点是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依据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有关学科中的知识,系统地研究由人所形成的各种组织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所期望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由于西方有了企业,特别是有了管理教育以后,在商学院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和课程。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它们对企业中人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这一时期称为科学管理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

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用讲究效率、技术、方法的管理来代替凭个人方式和凭经验办事的管理,他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理性人的人性假设,认为劳资双方追求的都是物质利益,只有金钱、物质利益才能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与其说科学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科学管理是一种改变当时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2.经典组织理论经典组织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将管理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化、等级制、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这些原则对后来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组织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范围都有明文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从而减少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经典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组织具有“理性组织”的特点,强调稳定、严格、精确、有序,但比较机械,不考虑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个性与情感。

3.人际关系学派由于以泰勒、法约尔等人的管理思想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纪律性,对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20 年代的管理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不能有效地达到控制个人和提高生产率与利润的目的,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成为必然。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3.比赛进行三局,每局休息1分15秒。第一局胜利积 5分,第二局胜利积8分,第三局胜利积10分。
小组讨论: (数字分别是0、900、0.01 ),
1、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 善行动)循环中,在这个游戏中如何得 到体现?
2、四个循环中,哪个步骤更为重要?
二、 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研究领域定位于社会
系统。它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变革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组织行为学本身研究领域 侧重于组织系统。
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
二者均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前者
倾向于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后者倾向于组织中
组 织绪行论—为—组学织行为学
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

一、组织行为学的由来
管理心理学的 出现与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
莱维特 巴斯
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 人力资源学派(麦格雷戈)
古典组织 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 马克斯.韦伯 巴纳德
源 起
亚当.斯密 查尔斯.巴比奇 罗伯特.欧文 弗雷德里克.泰勒
关键人物和事件
3.马克斯.韦伯 著有《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也正是因为该书奠定了其在管理思 想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思想精要:一个组织只有遵从规章,摆脱个人主义影响,才能长期生存。
4.霍桑实验
最初的意图是用照明强弱和产量关系来测定工作条件 与劳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关系。试验结果,产量不仅不随照明减弱而降低, 反而增
6.莱维特 他本人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一书,用“管理
”取代“工业”之后,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词代替 原来沿用的工业心理学的名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组织行为学发展综述.

组织行为学发展综述.

组织行为学发展综述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2012 级人资1 班学号:121124102姓名:宋以龙答辩日期:2014 年12 月12 日目录引言 (2)1. 发展的初期关于组织行为学 (4)1.1 理论起步阶段 (4)1.2 实践阶段 (5)1.3 分派系发展阶段 (6)1.4 综合发展阶段 (6)2. 如今关于组织行为的研究 (6)2.1 组织行为学发展的重要性 (7)2.2 组织行为学侧重方向 (7)2.3 关注的主要目标 (7)2.4 组织行为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8)3. 组织行为新世纪的反战方向 (8)3.1 自我效能 (8)3.2 自我效能研究 (9)总结 (10)摘要本文回顾和分析了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组织行为的条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产生,同时还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概述和总结,规划了它的发展阶段。

本文还对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做出了总结还有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不同的种类的重要阶段。

并与组织行为学和组织行为学考究学习的现阶段问题的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和现阶段的特点,传统的方位,然后相结合。

最后,本文对自我效能感作为组织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回顾了对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影响的形成机制和组织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感对学龄前的应用和发展沿着电场组织行为自我效能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的前瞻性的。

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的组织,在这种激烈的社会形势面前,组织行为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组织本研究的基础上,行为一直发展非常快。

本文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包括科学发展,特色的基本概念的一般情况。

方法和研究意义,简单介绍了组织行为,这是方便人们拥有组织行为更全面的了解的价值。

关键词:演变历史;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引言现有的组织行为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行为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

——比尔·盖茨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产生发展导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6000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里长城等古建筑奇迹的宏伟规模以及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的完备运转,都是人类早期组织管理能力的生动证明。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古代的管理思想已相当丰富,但并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属于经验管理阶段。

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的历史并不长,它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组织行为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组织管理实践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垄断也进一步加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产业部门的企业合并,出现了大型的联合企业和垄断组织。

这就使得企业和组织的规模日益扩大,管理的过程日趋复杂,商品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从而导致对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管理实践的发展提出的上述问题,古典管理理论已无法回答和解决,必然要求产生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重视人的因素和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组织行为学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推动了组织行为学的诞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矛盾的激化在严酷的组织管理下,工人们整天围着机器疲于奔命,感到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精力消耗在亿万次简单重复与枯燥的操作活动中,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这种管理方式日益激起工人的极大不满与强烈抵制。

随着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加剧,工人也日益觉醒,开始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并组织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致使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内容•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工业心理学兴起•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出现•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六、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七、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泰勒:经济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工程心理学的发展,人——机关系,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

•战后,: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个阶段:•经典科学管理理论(1900-1927)•人际关系理论等(1927-1965)•权变思想(contingency approach)、系统理论(1965-now)二、工业心理学兴起•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装备的机械化,促进了工业心理学的发展。

E.g.英国成立疲劳研究部、美国战后经验推广——人的重要性•重要贡献: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二、工业心理学兴起•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工业心理学之父——芒斯特伯格(1863-1916)•师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奠基人)•1912年,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后半叶
丹尼尔·麦卡勒姆、J·汤姆森、亨利·普尔、杜邦、库克、斯隆、福特、
管理研究的黄金时期:管理运动兴起
亨利·汤
《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海尔赛
《工资报酬制》
雨果·芒斯特伯哥
《心理学与产业效率》
20世纪
20年代
梅奥
霍桑实验:人群关系理论
1949年
学科形成:
行为科学
20世纪
60年代
组织行为学学科的形成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马冲行管0901 200972030
发展阶段
国家
时间
代表人物
贡献
组织行为学
的产生阶段
英国
1769年后
小瓦特、亚当斯密、巴贝奇
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系统研究
19世纪
欧文
改革试验:关心人的哲学。“人际关系之父”
德国
19世纪中叶
克虏伯
通过福利调动工人积极性
美国
19世纪
四五十年代
经理革命、管理运动出现
发展阶段
学派
时间
代表人物
贡献
组织行为学
的发展
人力资源学派
19世纪
欧文
改革试验:关心人的哲学。“人际关系之父”
20世纪
50年代
阿吉雷斯
《个性与组织》
麦格雷戈
《企业的人的方面》、X理论、Y理论
权变理论
埃德加·沙因
理性经济人、社会人、假设的提出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20世
观念人
生活组织
假定理论的突破
美国希克曼
战略—文化
结合模式
新组织的兴起
20世纪
80年代
日本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会计一班王耀辉2009522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重点是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依据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有关学科中的知识,系统地研究由人所形成的各种组织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所期望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由于西方有了企业,特别是有了管理教育以后,在商学院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和课程。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它们对企业中人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这一时期称为科学管理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

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用讲究效率、技术、方法的管理来代替凭个人方式和凭经验办事的管理,他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理性人的人性假设,认为劳资双方追求的都是物质利益,只有金钱、物质利益才能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与其说科学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科学管理是一种改变当时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2.经典组织理论经典组织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将管理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化、等级制、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这些原则对后来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组织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范围都有明文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从而减少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经典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组织具有“理性组织”的特点,强调稳定、严格、精确、有序,但比较机械,不考虑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个性与情感。

3.人际关系学派由于以泰勒、法约尔等人的管理思想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纪律性,对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20 年代的管理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不能有效地达到控制个人和提高生产率与利润的目的,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成为必然。

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
1800年提出理念拒用 童工,要求工人讲究卫 生。1825年全面改革试 验,改善工人工作条件, 限定佣工最低年龄,缩 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 环境。
• 安德鲁 尤里(Andrew.ure)1835年提出“机 器制造哲学”。工业发展除了机器技术、商 业外还需要人这一要素。 • 19世纪末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概念 从此进入 “科学管理”时代 • 20世纪初佛里德列克 w 泰罗 (Frederick.w.taylor)提出:不仅要有精良的 ton mayo)和F J 罗伊斯利 伯格(F、J、Roethlisberger)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 学术上探讨了工作中的 行为。并在西方电器公 司霍桑工厂进行了工业 试验。得出组织是一个 社会系统,认识人是其 中最重要的因素。 • 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 的人性问题》提出不同 于古典管理的观点形成 “人际关系学派”。
芝加哥大学
• 1949年芝加哥大 学诞生“行为科 学”概念。 • 1953年福特基金 聘任一批学者讨 论,最终确名 “行为科学”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 (Douglas maGregor)
• 1957年提出X理论 Y理论。并发表文章《企 业的人性面》 • 1961年佛鲁姆和梅尔撰写《工业社会心理 学》论文。 • 1964年列维特等用组织行为学代替了工业 心里学。一直沿用至今。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领导方式与下级成熟度关系图
在权变管理中,下级的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多地决定了领导 者的管理方式。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的班组,在管理中更 多的是命令与专制。有时被领导者的水平是一块土壤,在 什么样的土壤里会滋长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 权变。
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
影响领导者成熟度的要素是领导业务水平, 领导敬业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菲德勒图
菲德勒图是美国的菲德勒总结归纳的,一共包括两 个图。它们显示的是领导方式与领导环
境(工作环境)的关系。
菲德勒图把领导者(班组长)的工作环境分成三个 要素:①上下级关系,即你与下级的关系是否融 洽;②职务结构,即你的职务究竟是常规性的还 是突发性的,一般说来常规性的管理职务结构比 较明确,但突发性的管理职务结构不明确;③职 位权力,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则权力越大。菲德勒 把这三个要素进行整合,分为八类。
评价
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 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严密的控制、 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 麦格雷戈确信X理论所用的传统的研究方 法建立在错误的因果观念的基础上。 在人们的生活还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胡萝 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当人们 达到了丰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管理方法就无 效了。
员工受挫时,会产生一系列对抗办法
• ①离开组织; ②沿着组织阶梯向上爬以摆脱窘境; ③产生明显的矛盾行为,如精神恍惚,侵犯他人,行为缺 乏逻辑性,彷徨不前,脱离实际的自我设计等等; ④对组织失去兴趣,不指望工作能使自己满足,因而拈轻 怕重,磨洋工,集体限制产量,甚至故意出错和欺骗; ⑤对正式组织冷漠旁观,形成非正式组织,诱发抗拒正式 组织的行为; ⑥使非正式组织正式化; ⑦形成非正式群体规范,使③到⑥的行为经常化和习惯化; ⑧形成实用性的心理定势,只看重物质因素而忽视人的因 素; ⑨对青年人或后继者灌输非正式群体规范和实用心态。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Theory X assumes that people dislike work, lack ambition, are irresponsible and resistant to change, and prefer to be led.
Theory Y assumes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work, accept responsibility, and are capable of selfdirection and creativity.
10)秩序。每个人都应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11)公平。在待人上,管理者必须做到善意与公
道结合。
12)人员稳定。人员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 13)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
的动力。 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和
协作的气氛。
2.麦克斯·韦伯的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麦克斯·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
名 观察员。观察员记录室内发生的一切, 以便对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 试验条件:被试人员工作在一间工作室, 工作期间可自由交谈,观察员态度和蔼。
• 试验:分期改善工作条件,如改进材料供 应方式、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 缩短工作时间、实行集体计件工资制度等。
阶段成果:女工们的产量增加
学的李科特(R.Likert)的支持关系理论 (四种领导类型);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Jane S.Mouton)的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F.E.Fiedler)的 有效领导权变理论;
赫西(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 (Kenneth Blanchard)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年)②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年)③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2.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它主要表现: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

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资生产的需要。

3.“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是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

“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雨果·芒斯特伯格其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学和工业效率》。

雨果·芒斯特伯格的菱得到莉莲·吉尔布里斯创新思想的补充,她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4.霍桑实验及早期人际关系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其中引人注目包括七个方面: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个休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各种肯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5.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

6.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

7.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2)改变期。当一个人已经被激励去改变时,他便能接 受新的行为模式。解冻是破坏个人的标准、习惯和 传统,而改变是建立个人标准、习惯的过程。也就 是说破坏了旧的处事方法,掌握新的方法的过程。
强迫或服从有时也被认为是引起改变的动力,当 一个人受了握有位臵权力的人命令,而被迫改变时, 强迫或服从便发生了。在这种情形下,当改变的媒 介存在时,行为便会改变;而在不受监督时,行为 便不存在。因此,与其把强迫当作一种改变的动力, 不如说它是一种解冻的工具。
2、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时间是介于X理论和Y理论 之间。其核心的观点是把人视为社会人、承认人在 金钱、物质的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人性方面 的需求。
3、Y理论 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该理论于 1943年由马斯洛首次提出,该理论的核心观 点是人是“自我实现人”,其主要论点如下: 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 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 特的合理性。 4)人愿意工作,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贡 献。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 负责任。

为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通过实验, 得出了一个普 通工人在最合适条件下所能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以及标准 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工时定额原理和标准 化原理。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 3、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 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的和经久的合作。
3)冻结期。新行为变成模式行为,而融入个 人的个性、习惯,完全照新的方法处事。 为 了保证新的行为不会随时间流逝而绝迹,就 必须有计划地强化新的行为。有两种强化的 方法:①连续的;②断续的。 连续的强化是指被改变的个人每次从事 新的行为模式时都给予强化。在连续强化的 情况下,一个人很快的学会了新的行为,但 如果环境改变或不具有强化因素,新行为很 可能绝迹。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观念人认为
▪ 人有许多需要,也希望自己的需要能够得 到满足,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着 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心理学上的个性 倾向性的核心)对人的行为和感受会有很 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将企业的目标变成职 工的观念和信仰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其激 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组织的假设认为
▪ 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去考察和认识一个企 业,还应该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的职能。 工 作场所往往也是生活场所,人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企业 具有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功能
❖英雄
(真实的人或想象的人, 他们拥有在某种文化中 受到高度赞誉的品格, 因而成为行为楷模)
❖ 价值观
(宁取某些事态而不取某 些事态的显著趋势)
培养组织文化的方法
非常好
可 能 的 效 果
很小
最高管理 培训 层的重视 员工
系统阐述 奖励 价值观 行为
运用传说 公开表彰 标语
和故事 英雄
口号
跨文化研究渊源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之父: 闵斯特伯格(Huga Mǔnsterberg)与工业心理学的诞生:《心理 学与产业效率》(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 工业个体心理学(后发展为人事心理学) ▪ 工业社会心理学(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 ▪ 工业消费心理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后来被泰勒和甘特发展为记件工资制和 差别工资制
•人 事 办 公 室 的 诞 生 : 1900 年 ,
B.F.Goodrich公司成立了雇用事务部;1902 年,国家现金注册公司(NCRC)建立了 第一个职能全面的劳动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工资管理、处理矛盾、改善雇佣和工作环 境、改进卫生条件、保管记录、促进工人 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对450多位管理 者的研究发现,成功的管理者(根据在组织内部晋 升速度来衡量)与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绩效的 数量和质量及其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 社交联络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 的贡献最小。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贡献 最大而社交的贡献最小。


行为最原始的含义是指生命有机体的运动 和活动。从组织的意义讨论行为的含义是把组 织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组织行为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在组织内部, 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 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也包括组织自身的运 行状态。
16

由于组织活动的复 杂性,所以对组织 行为进行分析和研 究时就必须分层次 进行。一般我们的 研究是分三个层次 进行:
18

通过上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组 织行为的含义,也是我们对组织行为学这门学 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说组织行为学就是对 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我们对上述 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后,就有了组织行为学的 概念。
19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
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 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 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14
行为的相关概念
1、行为: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 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外显行为:打架、看书、梦呓 内隐行为:思考、记忆

……
行为科学:研究与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2、组织行为: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
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 作为。
15
(一)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5


组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组织是一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的集合 组织都有确定的目标。 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调来实现其目标。 最终定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 安排,组织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通 过分工合作来协同人们行为的活动过程。
6

组织的构成: 一定数量的成员 特定的活动目标 明确的行为规范 一定的组织结构 拥有一定的资源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 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 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效能:“做正确的事” 组织效率:“正确地做事”

管理的效果:组织效率,组织效能

9
(二)管理者的技能和角色

1.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 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共事)的能 能力; 概念技能:综观全局、洞察环境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
1.A建议主管尽量对其团队所有成员一视同仁。 B建议主管根据其团队成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行为 2.a以前做过主管工作的主管往往比没有做过主管工作的主管 效率高 B以前做过主管工作的主管往往比没有做过主管工作的主管 效率低 3.a最有效的领导是那些更强调工作做好的领导者。 b 最有效的领导是那些更强调做好人的工作的领导者。 4.a领导拥有自己的职位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b领导者拥有自己的职位权利不是非常重要的。 5.A 薪酬是决定人们努力工作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b 薪酬是决定人们对工作满意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20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 理活动,从个体的角度对人的行为作出微观的解 释和说明。 社会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 充当某种角色。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相互 交叉融合的学科,它不但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基 本规律,同时也详细地对人的交往行为作出为什 么和怎样发生的合理解释。
7
还可以分为 哪些组织?



组织的分类 根据社会功能不同划分:生产组织、政治组织、 整合组织、模式组织 根据组织成员的收益程度划分:互利组织、商 业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 根据控制成员的方式划分:强制性组织、功利 性组织、规范型组织
8
二.管理者做什么?

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
(一)管理的含义:
12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及其重 要,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取得成就,就必须培 养管理和应对人事因素的能力。 在管理上,通常用来表述这一研究领域的术语 就是“组织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称“为 组织行为学”。
13
三.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二)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相关学科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一.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 二、管理 三、组织行为

3
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组织的作用:
一加一大于二

4、组织的一个关键条件
对成员的行为控制
控制
无坚不摧 的组织
4
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 组合、编织 对组织有代表性的定义: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斯 蒂芬 罗宾斯)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 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利 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索恩) 组织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了达成某 一共同目标工作群体的集合(杰克 邓肯)
17
组织行为三层次

个体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 ;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 程:知觉,归因


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 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 行为; 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 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 未来发展趋势。
10
管理者的工作和角色
管理的 功能观
1. 计划 2. 组织 3. 领导 •


管理的
角色观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
领导者 联络者
技能观


决策者
创业者 混乱处理者 资源分配者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 概念技能
4. 控制


信息传递角色 谈判者
传播者 发言人
11

三种管理者:一般管理者、成功管理者、有效 管理者之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