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研究法——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0985d2b160b4e767fcf6a.png)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植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a2、d3、a b d4、b c d5、a b d6、b d7、a b c8、a c四、判断对错1、√2、×3、√4、×5、√6、×7、×8、√五、简答题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
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
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060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3.png)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 温度B. 生活空间C. 食物数量D. 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2. 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
A. 10%B. 20%C. 40%D. 2%3. 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 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A 农业技术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化学防治法4. .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
A 农业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植物检疫5. 预测害虫发生和为害时期,确定防治适期的预测属于()。
A 发生期预测B 发生量预测C 长期预测D 扩散蔓延预测6. .已知某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则对该害虫进行田间调查抽样时宜采用()。
A 五点式抽样B 单对角线抽样C 双对角线抽样D 棋盘式抽样7. 化学药剂防治地上的地老虎幼虫的喷药适期是()。
A 三龄以前B 四龄C 五龄D 六龄8. 下列地下害虫中,不能在黑龙江省越冬的是()。
A 东北大黑鳃金龟B 华北蝼蛄C细胸金针 D 小地老虎9. 稻小潜叶蝇在黑龙江省水稻田发生为害的主要是()。
A 第1代幼虫B 第2代幼虫C 第3代幼虫D 第4代幼虫10. 水稻负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是()。
A 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易发生B平原地区的稻田易发生C 山谷、山沟中的稻田易发生D 远离山区的地块发生重11. 利用糖醋酒诱集粘虫,这是根据粘虫的()习性A 昼伏夜出性B 趋化性C 趋光性D 群集性12. 下列害虫成虫产卵具有趋向枯黄干草习性的是()。
A 甘蓝夜蛾B 粘虫C 亚洲玉米螟D 二化螟13. 印度谷螟的越冬虫态是()。
A 成虫B 卵C 幼虫D蛹14. 下列贮粮害虫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在田间繁殖,其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内完成发育的是()。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853d9c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2.png)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1.什么叫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扰时,其正常的⽣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导致⼀系列⽣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长发育出现异常,甚⾄死亡的现象。
2.什么叫病状和病征?各举⼏个病例说明。
病状是指在植物病部可看到的异常状态,如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
马铃薯⼲腐病和⽢薯软腐病。
病征是指寄主在发病部位出现的病原物的⼦实体。
由于病原物不同,植物病害病征常表现出不同的形状、颜⾊和特征。
其中常见的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
如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霜霉病,病部可见⼤量霜霉状物。
多种植物的⽩粉病和⿊粉病等。
3.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者有何不同?侵染性病害:由⾮⽣物因素(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等)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于没有病原⽣物的参与,因⽽不能在植株个体间互相传染。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病原线⾍和寄⽣性植物等,因此,按其病原⽣物的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病害和寄⽣植物病害等。
侵染性病害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
第⼆章植物病害的病原1.寄⽣性和致病性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病原物的两个重要属性:致病性:是指⼀种⽣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这种⽣物称为病原物。
强调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养分的能⼒。
寄⽣性:⼀种⽣物从其他活的⽣物中获取养分和⽔分的能⼒称为寄⽣性。
强调病原物破坏寄主的能⼒。
联系:①绝⼤多数病原物都是寄⽣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物都是病原物;②寄⽣性的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定的相关性2.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的⽆性繁殖和有性⽣殖的特点及其在病害发⽣和流⾏中的作⽤。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性繁殖和⽆性繁殖。
⽆性繁殖:是指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过程⽽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孢⼦的繁殖形式。
园林植物病虫害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1020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9.png)
园林植物病虫害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发生条件是()。
A.高温高湿B.高温干旱C. 低温高湿D. 低温干旱2. 白粉病在发生后期可产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
A.菌丝体B.分生孢子C. 分生孢子梗D. 闭囊壳3. 目前防治小麦锈病应用最多药剂为()A.粉锈宁B.石硫合剂C.灭病威D.托布津4. 下面哪项不是玉米茎基腐病叶片的症状()。
A.青枯B.黄枯C.叶枯D.青黄枯5. ()是向日葵黑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A.病残体B.土壤C.种子D.茎秆6. 在作物受虫害损失的一般测定中,将作物受害株与未被害株相比减产的比率称为()。
A 被害株率 B损失系数 C产量损失百分率 D单位面积实际损失7.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A 化学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 D农业技术防治法8. 已知某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则对该害虫进行田间调查抽样时宜采用()。
A 五点式抽样B 单对角线抽样C 双对角线抽样D 棋盘式抽样9. 下列害虫中,能在土壤中穿行为害的是()。
A 蛴螬类B 金针虫类C 蝼蛄类D 地老虎类10. 稻螟蛉的越冬虫态和场所是()。
A 蛹,稻杆、杂草的叶包和叶鞘内B 蛹,稻田土壤C 卵,稻杆上D老熟幼虫,杂草丛中11. 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的最好方法是()。
A 喷雾法B 灌根法C 捕捉法D 玉米心叶末期撒施颗粒剂12. 下列贮粮害虫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在田间繁殖,其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内完成发育的是()。
A 豌豆象B 绿豆象C 玉米象D 赤拟谷盗13. 大豆食心虫的产卵部位主要是()。
A 大豆叶B 大豆荚C 大豆叶柄D 大豆主茎14. 甜菜象甲将卵产在()。
A 甜菜顶端嫩叶上B 甜菜叶片里C 甜菜根茎内D 甜菜根部附近表土中15. 下列地蛆种类中,食性为多食性的是()。
A 灰地种蝇B 葱地种蝇C 萝卜地种蝇D 毛尾地种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防治番茄晚疫病可用()进行防治。
植物病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d06092f8c75fbfc67db24d.png)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习题题解1.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2)坏死(necrosis)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
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引起所谓猝倒(damping off)和立估。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canker),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c6c6e026fff705cd170a10.png)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植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a2、d3、a b d4、b c d5、a b d6、b d7、a b c8、a c四、判断对错1、√2、×3、√4、×5、√6、×7、×8、√五、简答题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
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
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d812b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f.png)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⑴epidemic⑵e 某 ploiveepidemic⑶infectionchain⑷dieaecone⑸ytem⑹AUDPC⑺impleinteretdieae⑻ID—DIcurve⑼TheVertifoliaEffect⑽threholdtheorem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⑴从病原菌变化的比率看病害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
⑵病菌孢子的传播可能有三种去向,即:①,主要指发散至冠层以上空气中的孢子,这部分孢子可构成对邻田或中、远距离的传播;②在冠层内着落到附近植株感病部位。
③土壤表面或寄主的非感病部位。
⑶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
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⑷随着接种体数量的增加,当发病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病情趋于平缓,其主要原因是和⑸在D = e某p〔 1/b(lna-ln某mim)〕式中a值一定时,b值越小传播梯度,传播距离⑹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
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⑺多因素预测方程中偏回归系数不能代表各因素对依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的原因是各自变量间的和不一致。
⑻叶面积系数是叶片和所在之比。
⑼在植物病害流行学中I-S关系是指和之间的关系。
⑽日传染率是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一定数量第1页共10页的,两者数量的比例。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top⑴病害锥体(dieaecone)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O①寄主、病原物、环境、人;②寄主、病原物、病害、人;③寄主、病原物、人、时间;④寄主、病原物、环境、时间。
⑵病害四面体(口10@0口丫好山1山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O①寄主、病原物、环境、人;②寄主、病原物、病害、人;③寄主、病原物、人、时间;④寄主、病原物、环境、时间。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农业昆虫+植物病理)20150611[1]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农业昆虫+植物病理)20150611[1]](https://img.taocdn.com/s3/m/3e801b6b51e79b89690226ed.png)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植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答案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f1e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a.png)
03
在防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维
护生态平衡。
简述植物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 。在必要时,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爆发和蔓 延。
缺点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同时,化学农药也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 态平衡。因此,应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的使用,并与其他防治 措施相结合。
《植物病虫害防治 技术》试题及答案
2023-11-01
contents
目录
• 选择题 • 简答题
01
选择题
以下哪种植物病虫害属于真菌性病害?
总结词: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植 物病害,常见症状包括坏死、腐烂和萎 蔫等。
3. 通常需要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如 湿度较高时容易发生疫病和灰霉病等。
2. 坏死、腐烂和萎蔫等症状,如叶斑病 和菌核病等。
简述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Hale Waihona Puke 优点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通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 源来控制病虫害,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同时,生物防治 还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缺点
生物防治的效果可能较慢,且受到环境条件、生物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某 些情况下,生物防治可能无法完全替代化学防治措施。因此,在实践中,需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3. 通常需要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条 件,如湿度较高时容易发生细菌 性角斑病等。
以下哪种植物病虫害属于病毒性病害?
总结词:病毒性病害 是由病毒引起的植物 病害,常见症状包括 花叶、畸形和坏死等 。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集及标准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集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ca0fac192e45361166f579.png)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A卷)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02e4a6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e.png)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A卷)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⑴突发流行⑵模拟⑶系统分析⑷I—S关系⑸复利病害⑹feedback ⑺esodemic ⑻infection site⑼latentperiod ⑽bioassay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⑴试举出国外2个历史上病害流行的重大事例的的病害名称?、。
⑵当接种体数量增加时,协生作用可以使侵染概率曲线,而拮抗作用可以使侵染概率曲线。
⑶病原物的监测方法有和。
⑷在植物病害流行监测中对寄主的监测内容包括寄主、和三个主要内容。
⑸通常将植物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分为、、三种类型。
⑹表观侵染速率的计算方法有、和。
⑺进行植物病害预测时要遵循和的原理。
⑻在进行作物病害损失研究的试验设计时,为了保证得到比较可靠的试验结果,在试验中应该注意的是。
⑼一个成功的病虫害预测系统必须被,该预测系统应用后可以收到一定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⑴病害锥体(disease cone or disease pyramid) 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①寄主、病原物、环境、人;②寄主、病原物、病害、人;③寄主、病原物、人、时间;④寄主、病原物、环境、时间。
⑵植物病害系统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①寄主、病原物、环境;②寄主、病原物、病害;③寄主、病原物、人;④寄主、病原物、时间。
⑶侵染概率是指○①发病点数/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②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发病点数;③侵入点数/叶面萌发的孢子数;④病斑数/侵入点数。
⑷ID—DI曲线是指○两者之间的关系。
①病情指数与病害百分率;②病害流行时间和病害严重度;③病害百分率和接种体密度;④接种体密度和病害百分率。
⑸在多因素的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和简单相关系数三者的关系是○①直接通径系数是间接通径系数与简单相关系数之和②简单相关系数是直接通径系数与相应的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③间接通径系数是直接通径系数与简单相关系数之和④简单相关系数是直接通径系数与相应的各间接通径系数之差⑹设是多元回归方程的偏回归系数,则多元分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①②③④⑺病害日传染率的表达式可以是○①子代发病位点数/亲代发病位点数/日;②发病点数/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③第一天的病斑数/第二天的病斑数;④前一天的病斑数/后一天的病斑数。
植物病虫害习题答案
![植物病虫害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390b3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0.png)
植物病虫害习题答案虫害一、名词解释翅脉、昆虫翅面分布的脉纹称翅脉。
脉相、翅脉在翅上的数目和分布型式称为脉相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两性生殖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虫状态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孵化、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称孵化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龄期。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年史、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经过的状况称为生活年史。
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休眠、休眠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昆虫暂时停止生长发育的现象。
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滞育、滞育是由于环境条件(但通常不是不良环境条件)和昆虫的遗传特性的影响或诱导而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打破滞育。
雌雄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颜色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雌雄二型。
性多型、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的现象,称性多型。
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末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趋光性、是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线刺激所引起的趋向活动趋化性、是昆虫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嗜好活动。
假死性、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叫做假死性。
拟态一些昆虫的形态与植物某些部位的形态很相象,从而获得了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称拟态二、填空题1.昆虫的口器类型很多,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_咀嚼_式、_刺吸__式和_虹吸_式。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9ac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d.png)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及答案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01单选题属于哪种防治技术利用有益生物控制植物病虫害,如天敌昆虫、微生物等。
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植物病虫害。
利用物理因子来控制植物病虫害,如高温、低温、超声波等。
通过农业措施来控制植物病虫害,如轮作、深耕、施肥等。
常见病虫害种类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等。
病害蚜虫、粉虱、叶蝉、螨虫、螟虫等。
虫害田鼠、家鼠等。
鼠害杂草等。
草害将农药配制成喷雾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害虫上。
喷雾法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以杀死种子内部的病菌或害虫。
浸种法将农药与种子混合搅拌,使农药均匀分布在种子上,然后播种。
拌种法将农药施用于土壤表面或土壤中,以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土壤处理法农药使用方法02多选题哪些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植物和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爆发。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和杀菌剂,来杀灭或抑制病虫害。
利用物理手段,如光、热、电等,以及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来清除病虫害。
通过改善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轮作、培育壮苗、科学施肥等,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哪些是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叶片出现变色、斑点、卷曲、畸形等,有时还会出现穿孔、脱落等症状。
叶片受害茎和枝条可能变细、弯曲、开裂、溃疡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肿瘤和丛生。
茎和枝条受害花朵可能变小、畸形,甚至不能结实;果实可能变形、变色,出现斑点、裂纹等。
花果受害根部可能变细、短小,甚至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根部受害预防为主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农业防治是根本的防治方法,通过改善土壤、水肥等条件,以及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注意保护天敌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天敌,避免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综合防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现代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现代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0bb88f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9.png)
绪论单元测试1.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现代植物病理学实操技能。
A:对 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在培养基中不含任何营养成分,只起凝固作用的物质是()。
A:蛋白胨 B:琼脂 C:葡萄糖 D:马铃薯答案:B2.在培养基中,葡萄糖是作为()。
A:微量元素 B:碳源 C:氮源 D:凝固作用答案:B3.由于病毒对寄主植物细胞的绝对(),使得植物一旦被病毒侵染就终生处于被病毒危害的状态,这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较其它植物病害的防治更为困难。
A:侵染性 B:寄生性 C:侵略性 D:腐生性答案:B4.植物病原线虫为()。
A:昆虫 B:真菌 C:无脊椎动物 D:细菌答案:C5.影响人体的最大肠道线性虫,叫做()。
A:蛔虫 B:草履虫 C:铁线虫 D:绦虫答案:A6.植物病原细菌是寄生在植物上的()。
A:原核生物 B:单细胞生物 C:真核生物 D:动物答案:A7.植物病原细菌欧氏杆菌属能侵染下面那种植物()。
A:白菜 B:小麦 C:水稻D:玉米答案:A8.细菌生理生化反应中接触酶试验细菌培养液中需要加入()进行反应,观察结果。
A:10% NaCl B:90%酒精 C:10%的H2O2D:无水乙醇答案:C9.真菌的分离方法有()。
A:单孢子直接挑取法 B:稀释法 C:组织分离法 D:诱捕法答案:ABCD10.番茄果实灰霉病适合下面那种分离方法()。
A:单孢子直接挑取法 B:组织分离法 C:稀释法 D:保湿培养法答案:BD第二章测试1.下列病害是由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引起的是()。
A:玉米瘤黑粉病 B:玉米大斑病 C:黄瓜霜霉病 D:马铃薯环腐病答案:D2.对于腐烂病来说,有效的接种方法为()。
A:拌土法 B:浸种法 C:针刺接种D:高压喷雾接种答案:C3.小麦腥黑穗病常用到的接种方法是()。
A:拌种法 B:浸种法 C:土壤接种法D:喷洒法答案:A4.在接种方法中,喷洒法在孢子悬浮液中加入适量展布剂的作用是()。
植物病害研究法——答案
![植物病害研究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b95c808a1284ac85043ce.png)
植物病害研究法1.列举五个你熟悉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数据库。
中文:维普、万方、CNKI三大期刊知识库,超星、书生之家书籍库。
英文:Pubmed、SD、EBSCO、Springer、NPG、Ei Village、CAS、Kluwer、ProQuest、Ovid。
2.谈谈如何做好文献检索工作。
(1)根据题目确定关键词,随着对题目的深入了解,增加关键词,保证文章的查全率。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英文数据库有……(3)使用相应的检索技术,如布尔逻辑算符、位臵检索、截词、优先算符等,来提高检索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of、the、in、she、he、to be、as、because、if、when等为禁用词,在检索时自动忽略。
(4)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类:分精读与速读两类;只保留重要的资料;精细分类,并录入数据库。
(5)科学合理使用文件管理软件,如Endnote和Reference Manage。
(6)学会走进文献、走出文献,从文献中发现Idea。
3.谈谈文献检索工作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利用和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资料所花费的时间。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搜集、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而文献数量的成倍增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导致的文献交叉与分散化,使查找所需文献更加固难。
在这种情况下,文献检索的功能和作用,恰恰能解决众多繁杂的文献与研究者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能帮助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专用文献,达到节省时间和精力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获取最新知识,及时了解研究课题内容所涉及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三,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他人之法,指引治学门径,解决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文献检索,不仅能够较快地获得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情报信息,而且还能够比较有关文献的异同优劣,明确学术源流,达到正确鉴别、准确选择所需文献资料的目的。
植病研究法试题答案
![植病研究法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6bbd876a20029bd642d54.png)
植病研究法试题(B卷)一、填空题1.国内有关植物病理学文献的期刊有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和园艺学报。
2.调查工作常会发生的情况:没有代表性、资料不完全、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和损失估计错误。
3.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抗病育种;病害检疫;农业措施;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
4. 标本采集时常带的工具有标本夹、标本箱、刀、剪、锯、锄、小玻瓶、标本纸、纸袋、标签和记录本等。
5. 植物病害采样时的原则包括样本的数目、取样的地点、样本的类别、样本小而可靠取样的时间。
6.标本制作保存的方法有干燥标本制作法和浸渍标本制作法。
7.根据对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了解来区分,可以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8.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9. 真菌菌丝的生长量的测定方法有目测估计、直线生长、湿重测定和干重测定。
10.真菌菌种保存室温保存方法有低温保存、矿物油下保存、土壤中保存、干燥保存、菌蒸馏水保存。
11.孢子萌发的条件温度、湿度、空气、氢离子浓度、养分和其他刺激萌发的物质、光照、孢子的寿命和存活率、孢子的成熟度和休眠期12.细菌培养性状主要包括:表观的生长情况、色素的产生、有无沉淀和特殊气味等。
表面的生长情况包括是否形成菌膜和菌环。
13. 细菌血清学反应主要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
14. 病毒的基本结构主要由衣壳和核酸构成,非基本结构包膜主要由类脂和脂蛋白构成。
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形状分别是杆状和球状。
15. 病毒的核酸主要包括单链DNA、双链DNA、单链RNA 和双链RNA 。
16. 介体与所传病毒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持久性、半持久性、和非持久性。
17. 由种子带菌传染的病害接种方法有拌种法和浸种法。
由土壤带菌传染的病害的接种方法有土壤接种法和蘸根接种法。
由流水和雨水传染的病害的接种方法有喷雾法、喷撒法、涂抹法、针刺法和注射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43f7a2852458fb760b5686.png)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园林植物病害病害的根本概念1、园林植物病害的定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园林植物病害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3、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诱因4、病原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与非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主要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和螨等寄生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因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指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多种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互相传染的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根本因素的这种三元关系5、病症: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病症。
6、病状与病症:对有些侵染性病害而言,病害病症包括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和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锁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等两方面的特征。
病状: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所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所有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非侵染性病害是因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故无病症病症的类型:病症一般可划分为3种类型:病原物的营养物、病原物的繁殖体、病害7、病症的类型:增生型病症:表现为促进性的组织病变,即植物感病局部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和组织过度生长。
它包括以下类型:瘤肿、疮痂、丛枝、叶卷曲、愈伤组织、流胶合流脂减生型病症:表现为抑制性的组织病变,即感病部位细胞数目减少,体积缩小,导致植物生长发育缺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研究法1.列举五个你熟悉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数据库。
中文:维普、万方、CNKI三大期刊知识库,超星、书生之家书籍库。
英文:Pubmed、SD、EBSCO、Springer、NPG、Ei Village、CAS、Kluwer、ProQuest、Ovid。
2.谈谈如何做好文献检索工作。
(1)根据题目确定关键词,随着对题目的深入了解,增加关键词,保证文章的查全率。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英文数据库有……(3)使用相应的检索技术,如布尔逻辑算符、位臵检索、截词、优先算符等,来提高检索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of、the、in、she、he、to be、as、because、if、when等为禁用词,在检索时自动忽略。
(4)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类:分精读与速读两类;只保留重要的资料;精细分类,并录入数据库。
(5)科学合理使用文件管理软件,如Endnote和Reference Manage。
(6)学会走进文献、走出文献,从文献中发现Idea。
3.谈谈文献检索工作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利用和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资料所花费的时间。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搜集、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而文献数量的成倍增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导致的文献交叉与分散化,使查找所需文献更加固难。
在这种情况下,文献检索的功能和作用,恰恰能解决众多繁杂的文献与研究者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能帮助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专用文献,达到节省时间和精力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获取最新知识,及时了解研究课题内容所涉及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三,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他人之法,指引治学门径,解决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文献检索,不仅能够较快地获得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情报信息,而且还能够比较有关文献的异同优劣,明确学术源流,达到正确鉴别、准确选择所需文献资料的目的。
第四,科学研究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动机和目的。
科学研究工作是探求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科学研究一开始就包括了文献检索的环节在内,就要求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获取所需的情报信息。
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讲,要使研究工作取得有创造性价值的成果和有突破性的重大进展,就不能不通过文献检索,了解、掌握前人和今人在某一领域内所进行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发生的失误。
4.谈谈你对科技论文写作的认识。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在进行植物病毒提纯中,作为病毒繁殖寄主应具备哪些条件条件?(1)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病毒;(2)不含有大量的抑制病毒或不可逆的沉淀病毒的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粘液和胶质等;(3)各种寄主成分的大小和物理性质与病毒粒体显著不同,不影响病毒的分离与提纯,也不吸附在病毒粒体表面;(4)易培养,生长迅速;(5)在温室条件下不感染其他病害,对杀虫剂等不敏感;(6)系统发病;(7)病毒易接种与感染。
5.列出植物病毒提纯的一般程序?(1)病毒繁殖。
作为病毒繁殖寄主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②③④⑤⑥⑦(2)病毒汁液的抽提。
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缓冲液是一种含有一种弱酸和它的盐,或是一种弱碱和它的盐溶液,能强烈抵抗周围环境中pH值的改变,而且缓冲液之间成分和溶液中的化学成分不起化学反应。
添加合适的保护剂:防止病毒被一些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氧化而钝化,保护病毒粒子的完整性和侵染性;常用的保护剂有亚硫酸钠、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巯基乙酸等还原剂,还有二乙氨二硫代氨基甲酸等多酚氧化酶抑制剂。
(3)提取液的澄清。
从感病组织中获得粗汁液后,提纯过程中第一步是澄清提取液,在整个提纯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步骤。
澄清的目的是为了使病毒粒体和细胞组分分开而获得尽可能少含杂质的病毒沉淀。
澄清汁液的有机溶剂,有些是水溶性的,如乙醇和正丁醇;另一类是水溶性很低的,如乙醚、四氯化碳、乙醚和四氯化碳的等量混合液(20-50%)和氯仿(10%-50%)等。
针对具体的病毒可选择TritonX-100作为澄清剂。
(4)浓缩及精提纯。
病毒的浓缩:当稳定的病毒达到最大限度澄清后,病毒浓缩过程可以进一步除去上清液中大量非专一的寄主材料;一种方法可用20-55%蔗糖垫沉淀病毒,能保护病毒粒体完整;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病毒沉淀到含有聚乙二醇(PEG)溶液中。
病毒的精提纯:粗提纯的病毒样品中仍有少量的寄主球蛋白粒子,和一些与病毒粒子大小相似的寄主细胞内含物;要获得高纯度的病毒制品,则需要在粗提纯样品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病毒的精提纯;病毒精提纯最常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
(5)产量和质量的测定。
影响植物病毒提纯的因素:内在因素(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浓度、病毒形态和大小、株系、稳定性)、外在因素(缓冲液种类、浓度及PH、附加成分、澄清剂、离心力和密度梯度离心方式的选择等)。
6.植物病毒提纯的原理?在研究植物病毒时,往往需要把病毒从寄主组织内提取出来加以纯化以用于研究病毒的理化性质、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制备抗血清等。
由于病毒既不能像其他微生物那样用培养基来培养,更不能像细菌那样在培养基上测定他们的生理生化特性。
因此,必须将病毒组分从寄主组织中分离纯化出来。
植物病毒的提纯主要指理化提纯,即利用各种理化方法,根据病毒和寄主细胞组分的理化特性差异使病毒与植物中的其他组分分开,得到具有侵染力的浓度和纯度较高的病毒。
简述ELISA检测植物病毒的基本原理。
①酶联板表面具有吸附大分子的能力;②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③酶标抗体(A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体和酶催化作用; ④在酶放大的作用下, 使不可见的分子识别反应变为可见的颜色变化;⑤抗原的数量正比于酶的数量即颜色的深浅,从而进行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7.ELISA检测植物病毒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以其中的一种方法为例,列出其具体步骤。
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
双抗体夹心法:(1)首先以已知抗原包被酶标板,吸附一定时间后,洗涤未结合的可溶性抗原成分。
(2)在吸附有抗原的酶标板中,加入待测血清,孵育一定时间,使待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包被抗原充分反应、结合,之后充分洗涤未与抗原结合的游离抗体成分。
(3)在吸附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酶标板中,加入针对待测抗体来源种属的酶标二抗。
(4)酶标二抗吸附一定时间后,充分洗涤,去除未结合成分。
(5)加入标记酶的相应底物,孵育一定时间后显色。
8.ELISA检测植物病毒有哪些突出优点?(1)灵敏度高,检测浓度可达1-10ng/ml;(2)快速,结果可在几个小时内得到;(3)专化性强,重复性好;(4)检测对象广,可用于粗汁液或提纯液,一般不受抗原形态的影响;(5)适用于处理大批样品,所用基本仪器简单,试剂价格较低,且可较长期保存。
9.请列出琼脂免疫双扩散实验检测植物病毒的步骤?(1)取1g琼脂糖假如100mL磷酸缓冲液(PB)至琼脂完全融化,加蒸馏水至100mL,放在热水浴中待用。
(2)将融化的琼脂倒入玻璃培养皿约2mm厚,室温下防止30min使凝固。
(3)制备病毒样品,如为球形病毒,1g新鲜叶组织加10mL缓冲液研磨;如为长条病毒,1g新鲜叶组织加10mL缓冲液再加1mL3%SDS研磨。
将职业放入微量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2min备用,根据需要,办提纯样品液也可作为样品。
(4)用生理盐水稀释抗血清为三个浓度1:2,1:4,1:16。
(5)用打孔器在凝固的琼脂板上打孔,课有各种大小及排列形式,常用为1~5mm直径和梅花状排列,用镊子、针头或抽吸器去掉孔中凝胶。
(6)加样时因实验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常用的为中心孔加抗血清,周围孔加抗原及键株对照,加样量以满面而不溢出为度。
(7)25℃下保存孵育24~48h,观察沉淀线的形成,记录结果。
10.假如你在田间发现一感染白菜病毒病的植株,请设计一实验方案检测该病株的病原物。
(1)观察病害的症状,对病原病毒的种类做出初步判断(2)植物病毒的提纯:①白菜病原病毒的毒源繁殖②病毒汁液的抽提,注意添加合适的保护剂,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③提取液的澄清④病毒浓缩和精提纯⑤产量和质量的测定(3)植物病毒的鉴定:①生物学实验②电子显微镜技术③血清学技术④分子生物学方法11.简述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常用的方法。
(1)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2)稀释纯化法;(3)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子挑取法;(4)玻璃毛细管分离法;(5)干孢子分离法;(6)显微操作器分离法。
12.简述文献检索中的5S检索新理念。
Select---选择合适的数据库Search---如何精确查找文献Sort---文献的筛选与归类Systematize---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Strategy---如何从文献中发现idea?13.怎样运用柯赫氏法则对某一植物病害进行诊断?(1)在病植物上检测到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2)将该微生物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14.植物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方法主要有哪些?(1)生物学实验。
鉴别寄主谱(2)电子显微镜技术(3)血清学技术。
①琼脂免疫双扩散②点免疫印迹分析(DIBA)③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4)分子生物学方法。
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逆转绿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②核酸杂交:斑点杂交(spot blot hybridization)、凝胶电泳印迹转移杂交(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in-situ hybridization)。
③核酸定量分析。
15.在植物病毒提纯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16.列举五种以上常用的培养基。
LB培养基、White培养基、MS培养基、PDA培养基、N6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培养基)。
17.制备好的培养基保藏时的注意事项。
(1)防尘已经灭好菌的培养基要注意防尘。
如果培养基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贮存,依附在尘埃中的细菌、真菌等会落在培养瓶表面,使用前若不进行表面灭菌处理,在接种时就容易随着气流进入容器,使其受到污染,影响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培养基必须放在干净、卫生的接种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