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

合集下载

麻醉药理学学习笔记

麻醉药理学学习笔记

二.镇静眠药与安定药1.催眠药:凡是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均称为催眠药。

2.镇静药:仅能消除烦躁,恢复平静情绪的药物称为镇静药。

3.安定药:可以消除焦虑和紧张而不明显抑制大脑皮层的药物。

4.宿醉反应:巴比妥类特别是长效巴比妥类,催眠剂量时可致醒后出现眩晕和卷困,精细运动不协调和定向障碍等。

1.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S:(1)抗焦虑:为抗焦虑的首选药(2)镇静催眠:与巴比妥类相比其有点是:○1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循环功能抑制轻○2对肝药酶无明显诱导作用○3对REMS时相影响小,停药后反跳现象轻○4依赖性较轻○5有特异性拮抗药(3)抗惊厥,抗癫痫: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4)中枢性肌松:缓解肌肉痉挛,有助于解除焦虑和诱导睡眠2.心血管系统:(1)血压:使血压下降(2)心脏:对心肌收缩力影响小,轻度增加心率,降低心肌耗氧3.呼吸系统:呼吸抑制较巴比妥类轻,静脉注射过快,剂量较多,可发生一过性的呼吸暂停,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慎用2. 苯二氮卓类的临床应用:1用于麻醉前给药,可消除焦虑产生遗忘,降低代谢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等2作为部位麻醉辅助用药,使患者产生镇静遗忘并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3用于全麻诱导,主要适用于心血管功能较差的患者4作为复合全麻药的组成部分可增强全麻药作用,减少全麻药用量,并预防某些不良反应。

3. 苯二氮卓类的不良反应:1中枢神经反应:小剂量连续可致头晕乏力嗜睡淡漠,大剂量共济失调2呼吸及循环抑制3急性中毒:剂量过大可致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可用氟马西尼解救4依赖性: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反应5致畸4.地西泮(安定)临床应用:1麻醉前辅助用药:可消除焦虑恐惧,并有助于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2麻醉辅助用药:诱导前静脉注射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眼压增高,适合眼内手术,与氯胺酮合用减轻其心血管兴奋和术后精神症状3心律转复和局麻下施行内镜检查前静注可消除紧张产生肌松并对过程失忆4静脉注射用于全麻诱导心血管影响轻微但起效慢,不如硫喷妥钠。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一、不良反应(一)过敏反应局麻药真正的过敏反应非常罕见。

(二)局部毒性反应1.组织毒性反应局麻药肌内注射可导致骨骼肌损伤。

2.神经毒性反应蛛网膜外腔会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三)全身性毒性反应临床上局麻药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主要是药量过大或使用方法不当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所致,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通常中枢神经系统较循环系统更为敏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局麻药血药浓度低于引起循环系统毒性反应的浓度。

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局麻药能通过血-脑屏障,中毒剂量的局麻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表现为舌唇发麻、头晕、紧张不安、烦躁、耳鸣、目眩,也可能出现嗜睡、言语不清、寒战以及定向力或意识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肌肉抽搐、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和呼吸抑制。

治疗原则是出现早期征象应立即停药给氧。

若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应给予咪达唑仑1~2mg或硫喷妥钠50~200mg或丙泊酚30~50mg抗惊厥治疗。

一旦影响通气可给予肌肉机弛药并进行气管插管。

2.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是立即给氧,补充血容量保持循环稳定,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或正性肌力药。

治疗布比卡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溴苄铵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丙胺卡因的代谢产物甲苯胺可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用量应控制在600mg以下。

丙胺卡因引发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自行逆转或静脉给予亚甲蓝进行治疗。

(五)变态反应酯类局麻药的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能导致变态反应。

(六)超敏反应局部超敏反应多见,表现为局部红斑、荨麻疹、水肿。

全身超敏反应罕见,表现为广泛的红斑、荨麻疹、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是对症处理和全身支持疗法。

二、防治原则(一)局麻药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1.掌握局麻药的安全剂量和最低有效浓度,控制总剂量。

2.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以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和延长麻醉时效。

药理学—局麻药

药理学—局麻药

局部麻醉药一、概念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三、局麻药的体内过程四、药理作用五、临床应用六、不良反应七、常用局麻药八、影响因素一、概念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后,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能暂时、可逆和完全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药物。

局部麻醉药使神经纤维兴奋阈升高、传导速度减慢、延长动作电位的不应期,最后完全丧失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在局麻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冷觉、温觉、触觉和压觉,最后发生运动麻痹。

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构效关系常用局麻药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亲脂亲水双重性,酯类毒性和过敏反应大。

常用局麻药比较二、作用机制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又称为频率依赖性(frequency-dependent)在静息状态下,局麻药的作用较弱,增加电刺激频率则使其局麻作用明显加强,这是由于细胞内的解离型局麻药只有在Na+通道开放时才能进入结合位点产生阻滞作用。

三、局部麻醉药的体内过程1 .吸收影响局麻药吸收速度的因素有:⏹剂量和浓度⏹用药部位和方法⏹是否加用血管收缩药一般来说,剂量大、药液浓度高、用药部位血管丰富及未加血管收缩药则吸收快,反之则慢。

2. 分布、代谢和排泄局麻药可与血浆蛋白结合。

酰胺类局麻药约有55%~95%与血浆蛋白结合。

酯类局麻药主要被血浆中的假性胆碱酯酶水解;酰胺类局麻药在肝脏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脱烷基化代谢降解。

局麻药随尿排除的量受尿液的pH值影响,尿呈酸性时,局麻药排出较多。

四、药理作用局麻作用吸收作用五、临床应用六、不良反应1.吸收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地西泮防惊厥)。

(2)心血管系统:对心肌的膜稳定作用导致兴奋性下降,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合用麻黄碱可防止低血压)2.变态反应: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及喉头水肿等,酯类更易发生。

七、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procaine, 奴佛卡因novo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 赛罗卡因xyl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dicaine)布比卡因(bupivacaine, 麻卡因marcaine)罗哌卡因依替卡因普鲁卡因:对粘膜的穿透力弱,不用于表面麻醉,需注射给药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组织毒性
包括:创伤性Leabharlann 射方法,药物浓度过高, 药物吸收不良和其他机械性因素所引起的肉 眼或显微镜下的组织损伤。
常用的局麻药并没有组织毒性,不至于 影响伤口愈合。
神经毒性
能导致神经组织损害的浓度多大于最低 麻醉浓度数倍。
在神经或神经束内直接注射局麻药,可 引起神经功能或结构上的改变,与局部压力 有关。
溶液pH值过低也可导致神经损害。
细胞毒性
高浓度局麻药影响离子跨膜运输系统,可 引起红细胞溶解,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免疫 力下降)。
高敏反应
应用小剂量局麻药或用量低于常用剂量时, 患者就发生毒性反应初期症状,应考虑高敏 反应,停药并予以治疗。
变态反应
酯类局麻药引起变态反应远比酰胺类多 见。 一般认为,酯类局麻药与免疫球蛋白E 形成半抗原,同时局麻药的防腐剂也可形成 半抗原,是引起变态反应的另一潜在因素。
治疗
①立即停用局麻药。 ②发生惊厥时注意保护患者,避免意外损伤。 ③吸氧,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④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⑤抗掠厥:静注安定0.05-0.1mg/kg或硫喷妥 钠50-100mg,亦可用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 1mg/kg(需人工呼吸设备及气道管理工具)。
脂肪乳剂在局麻药中毒复苏应用
作用机制 1.“脂肪池”理论:脂肪乳剂在血浆中产生脂肪 相,使脂溶性布比卡因溶于其中,减少组织、 血液中游离可弥散的布比卡因。 2.脂肪乳剂逆转局麻药对线粒体脂肪酸转运 的抑制。
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前驱症状:舌或唇麻木、头痛头晕、共济失 调、面红,继之耳鸣、视物模糊、多语兴奋 状态,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血压升高、脉 搏增快。 中度:面肌抽搐、四肢颤搐、呼吸急迫、血 压升高,脉搏洪大减慢,惊厥。 重度: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时意识消失,呼 吸减慢或停止,血压下降。

常见局麻药的相关知识小解

常见局麻药的相关知识小解

四、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属于抗原-抗体反 应,皮试假阳性率达到40%,不能以皮试结 果作为使用依据。轻者出现皮疹、血管性 水肿,重者出现气道水肿、痉挛,呼吸困 难、肺水肿、循环衰竭等。防治措施以抗 过敏抗休克为主,尽早应用激素和肾上腺 素,补充适量血容量,维持呼吸通畅,循 环稳定 五、神经毒性:接触的局麻药浓度过高和/或 时间过长,即可诱发神经损害。常见局麻 药脊髓神经毒性强弱顺序:利多卡因=丁卡 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罗哌卡因。
• 当局麻药短时间内大量入血,则立即表现 为抽搐、昏迷、呼吸循环停止的抑制状态。 • 局麻药心脏毒性大小顺序:丁卡因>右旋布 比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 预防:1.使用安全剂量;2.加入血管收缩药, 延缓吸收(肾上腺素5μg/ml);3.注药时注 意回抽,避免血管内给药;4.麻醉前纠正患 者病理状态,如高热、重度贫血、酸碱失 衡、心衰等。
常见局麻药的相关知识小解
刘忠敏
• 定义:局麻药(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可 逆性的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 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可逆性感觉和运 动丧失的药物。 • 但局麻药被吸收入血或者直接注入血管时, 即产生全身作用,血药浓度达到一定水平, 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主要 器官功能,产生不可逆性的损害结果。
3.苯佐卡因:作用弱而持久,5-10%软膏广泛 用于晒伤、瘙痒、轻度烧伤等表面麻醉。 二、酰胺类局麻药: 1.利多卡因:中效局麻药,起效快、穿透强、 弥散广、无扩张(无明显血管扩张作用), 还常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 心动过速、室颤等)。广泛用于表麻、浸 润麻醉、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因为主 动弥散广, 腰麻时平面难以调控,而且对 脊神经损害大,所以不用于腰麻。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 (一)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关键是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传递 信息的基础。 1.静息膜电位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膜的通透性发生 了短暂而可逆性改变,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 迅速增高,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去极 化),即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表现:荨麻疹、皮疹、支气管痉挛、血 压下降、 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等。 防治: (1)询问过敏史和家族史 (2)过敏反应实验 皮试阳性率为40%
(3)治疗:
A.停药
pKa
[H+] 故
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值
负对数为pH pKa = pH - log [碱基] [阳离子]
由上式可知,pKa值的大小取决于[碱基]与[阳离
子]之比与体内pH,因局麻药的pKa是固定的,所以 体液 pH 值的变化可影响 [ 碱基 ] 和 [ 阳离子 ] 的比值, 即影响局麻药解离型和非解离型的比值。
1.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粗的神经 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感 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2.神经鞘膜的有无
无髓鞘的神经易受局麻药影响,麻药混合应用
目的:取长补短
例如:作用快局麻药 + 维持时间长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五、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局麻药阻滞神经的程度与局麻药的剂 量、浓度、神经纤维的类别等因素有关。

1).浓度从低到高: 痛觉最先消失;依次为温觉、触觉 和深部感觉,最后运动功能消失。
2).细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快, 粗的神经纤维局麻作用慢, 感觉神经纤维比运动神经纤维细,所以 感觉神经纤维先受局麻药的影响。 3).神经纤维鞘膜的有无: 无神经纤维鞘膜的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有神经纤维鞘膜的不易受局麻药的影响。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麻醉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第六章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
磷脂结合形成横桥关闭Na+通道。
三、局麻药--作用机制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受
细胞内PH的影响。
四、吸收作用:
局麻药所需要的作用是局部作用,不
希望药物吸收,如果局麻药从给药 部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可引起全身反应,这实际上 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丁卡因(tetracaine,地卡因,dicaine) 特点: 1.作用快、强、持久,用药后1~3分钟 起作用,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10倍,
可维持2~3小时。
丁卡因
2.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 用于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不用于
浸润麻醉。
3.本品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毒性比普鲁
卡因大2~4倍。因药物穿透力强,易吸收, 而且代谢慢,易发生毒性反应。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切口部
位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五、局部麻醉方法: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 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 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

五、局部麻醉方法: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皮肤 皮下组织 硬脊膜 棘间韧带 黄韧带 蛛网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易进入中枢,吸收可扩张血 管。
五、局部麻醉方法:
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 下降。血压下降用麻黄碱预防。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局麻药

局麻药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神经状况 血液pH( pH越高,作用越强!) 药物浓度 血管收缩药(吸收少) 比重、体位 病理状态 时辰 尿液pH ( pH越高,重吸收越多!) Na+/Ca2+ 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
返回
剂量:容积—阻滞范围
浓度大—起效快、阻滞完善、时效延长 剂量↑→毒性发生
收缩血管药:(AD :1/20万)
体液 pH:
RN+HCl
RNH++Cl-
RNH+
RN+H+
Ka=[H+][RN]/[RNH+]=[H+][碱基]/[阳离子]
pKa=pH-lg([碱基]/[阳离子])为解离常数
10pKa-pH=[阳离子]/[碱基]= [解离型] / [非解离型]
pH越高,脂溶性高的非解离型越多,透过细胞膜 的药物越多,局麻作用越强。
少用于脊麻(脊神经阻滞范围不易控制) 静脉复合麻醉 ,已少用,血浓度>5μg.ml-
1出现毒性,甚至惊厥 抗心律失常
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酰胺类长效、强效局麻药 稳定,用途广 常用量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偏大
时→BP↓,脉搏↓ 血药浓度>1.2~5.0 μg.ml-1出现毒性反
应。毒性与丁卡因相当,比利多卡因大4 倍。心脏毒性尤应注意! 用于硬膜外阻滞和脊髓麻醉;低浓度可 用于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应用:
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 神经传导阻滞、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不 良 反 应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局部组织损伤
1.毒性反应
概念:

局麻药

局麻药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麻醉科翁艳2015-7-27学习要点局麻药药理局麻药毒性及治疗局麻药定义一类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局麻药构效关系芳香基团中间链氨基团苯核酯键或酰胺键叔胺或仲胺亲脂疏水性亲水疏脂性代谢途径作用强度局麻药分类中间链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卡因、依替卡因作用时效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罗哌因卡???局麻药的作用机制神经阻断兴奋阈值升高、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完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神经细胞仍保持正常的跨膜静息电位但对任何刺激均不引起去极化局麻药的药理⏹局部麻醉作用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阻滞作用1、浓度 2、时间 3、足够的长轴与局麻药接触痛觉---冷热觉---触觉、深部感觉---运动功能⏹吸收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剂量⏹加入血管收缩药⏹PH⏹局麻药混合应用局麻药中毒的预防、处理预防措施:降低局麻药的血药浓度 提高机体对局麻药的耐受性1、严格限量,杜绝逾量2、注药前回抽3、加入肾上腺素4、体质差者减量5、予以麻醉前用药6、纠正内环境紊乱7、混合用药时,选长、短效混合处理1、立即停药2、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插管3、轻度兴奋者:0.1-0.2mg/kg iv.地西泮或0.05-0.1mg/kg 咪达唑仑iv.4、惊厥时,硫喷妥钠1-2mg/kg iv.,若无效,予以琥珀胆碱1mg/kg iv.,需备复苏设备5、循环抑制时,补液,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呼吸心跳骤停者,行心肺复苏局麻药的其他不良反应高敏反应1/3-2/3最大量晕厥、呼吸抑制、循环衰竭个体差异脱水、酸碱失衡、感染、室温过高特异质反应极小剂量 严重毒性反应 极少见,可能与遗传有关 没有致敏过程,与变态反应不同 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皮肤斑疹、血管性水肿;呼吸道粘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循环衰竭;死亡 酯类局麻药的代谢产物可引起;酰胺类局麻药的防腐剂也可引起 局部组织损伤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对正常神经组织几乎没有刺激和毒性 特定条件:原有神经系统疾病、脊髓外伤或炎症神经细胞对局麻药比较敏感,容易诱发或加重神经并发症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局麻药

局麻药


传导麻醉常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常选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普鲁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因麻醉范围较广,常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常选用布比卡 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硬膜外麻醉适用于颈部到下肢的手术,特别适用去上腹部手术,常选用利多
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性两方面。
药物及 分类
酰胺类
作用机 制
阻断Na+通 道 阻断Na+通 道 阻断Na+通 道 阻断Na+通 道
药理作 用
阻滞神经 冲动产生 于传导
阻滞神经 冲动产生 于传导
临床应用
药动学
不良反 应
利多卡因
中效局部麻醉,表面麻醉、 起效快作用维持 浸润麻醉、腰麻、硬膜外 30~60分钟,可加 麻醉 肾上腺素
长效局部麻醉,浸润麻醉、 麻醉
变态反应

局麻药本身并不是抗原,但是当药物或者代谢产
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却可转变为半抗原,引起变 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支气管痉挛、 呼吸困难、低血压及血管性水肿等。酯类局麻药 引起变态反应远比酰胺类要多,同类局麻药可能 交叉引起变态反应,故对酯类局麻药过敏者可选 用酰胺类局麻药。
常用局麻药总结
CNS兴奋, 过敏反应 CNS兴奋, 心脏毒性
丁卡因
病人自控镇痛

定义: 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指 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按 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的优点

1、使用镇痛药物能真正做到及时、迅速 2、基本消除不同病人对镇痛药物需求的个体差异,具有 更大的疼痛缓解程度和更高的病人满意度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2.1)--局麻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2.1)--局麻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

二)分布
局麻药的分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各组织器 官的血流量等因素
三)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 水解,也有小部分局麻药以原形排 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 、酰胺酶分解。主要经肾脏排泄
六、不良反应
全身性不良反应
毒性反 应高 敏 反 应特 异 质 反 应
变态反应
接触性不 良反应
、肝药酶诱导药影响等
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反应多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局麻药心脏毒性大小排序为
:丁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
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 防
① 使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② 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延缓吸收 ③ 注药时注意回吸,避免血管内意外给药 ④ 警惕毒性反应先兆,如突然入睡、多语、 惊 恐、肌抽搐等 ⑤ 麻醉前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如高热 、 低血容量、心衰、贫血及酸中毒。术中避 免缺氧和 CO 2蓄积
罗罗哌哌卡卡因因
(( rrooppiivvaaccaaiinnee))
新型长效酰胺类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分离
明显),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对 CNS 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
麻醉效果确切 低浓度用于急性疼痛;高浓度用于硬膜
外和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局麻药 麻醉作用 穿透力 毒性 稳定性
④ 应注意循环系统的稳定和监测病人体温。 因严重而长时惊厥所致缺氧可引起中枢性 高热,后者已提示有缺氧性脑损伤。发生 低血压应及时有效地作对症处理,一般先 静脉注射麻黄碱 10 ~ 30mg ,疗效不佳 改用多巴胺 20 ~ 40mg 或间经胺 0.5 ~ 5.0mg
2 高敏反应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1.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1.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由由酯酯键键或或酰酰胺胺键键组组成成,, 决决定定局局麻麻药药的的分分类类..代代谢谢途途径径 并并影影响响作作用用强强度度 一一定定范范围围内内链链长长者者麻麻醉醉强强度度增增加加
决决定定局局麻麻药药 的的亲亲水水疏疏脂脂 性性,,影影响响药药 物物分分子子 的的
解解离离度度
局麻药的分类
依中间 链的不 同
1884 年由眼科 大夫 Carl Koller 首次报 告用于眼科表面 麻醉
1884 年外科大 夫 William Halsted 首次应 用 cocaine 作 局部浸润和神经 阻滞 1898 德国神经 外科医生 August Bier 首
理想的局麻药应具 备
理化性质稳定,易长期保存
局部刺激小,对组织无损伤
脂溶性的大小与局麻药的 作用强度相关
蛋白结合率则与局麻药的作 用时效相关
总之,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阻滞明显 、时效长,临床应用较酯类局麻药广泛
常用局麻药的理化性质和麻醉作 用
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
静 息 电 位 ( resting potential) 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
起效快,作用强,能满足各种手术所需的 时效 毒性反应小,过敏反应少,无快速耐受
现有局麻药无一个完全符合所有理想条 件
第一节 概 述
一 分类和构效关系 二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三 药理作用 四 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五 体内过程 六 不良反应
一、分类和构效关

基本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芳香基团
中间链
氨基团
亲亲脂脂疏疏水水的的 主主要要结结构构 与与麻麻醉醉药药的的 脂脂溶溶性性相相关关

局部麻醉及其用药分类、用法用量及其注意事项

局部麻醉及其用药分类、用法用量及其注意事项

局部麻醉及其用药目录局部麻醉及其用药 (1)利多卡因Lidocaine (2)碳酸利多卡因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4)左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 (5)普鲁卡因Procaine (6)罗哌卡因Ropivacaine (8)丁卡因Tetracaine (11)局麻药通过可逆性阻滞神经纤维传导而起作用。

不同的局麻药的效能、毒性、作用时间、稳定性、水溶性和黏膜渗透能力相差很大。

这些差异就决定了各种局麻药的适应证。

局麻药有多种用药方法:表面使用,局部浸润,局部静脉麻醉(Bier’s block),神经丛阻滞,硬膜外腔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

局麻药也可用于缓解术后疼痛,以减少对镇痛药的需求。

普鲁卡因用于局部浸润、神经丛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但由于其麻醉效能弱、作用时间短,现在仅用于局部浸润。

丁卡因用于表面麻醉、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神经丛阻滞。

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神经丛阻滞及硬膜外腔阻滞。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神经丛阻滞、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以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分娩镇痛。

左布比卡因主要用于硬膜外腔阻滞。

为了评估局麻药的安全剂量,考虑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及其效能是重要的。

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患者的年龄、体重、体格、临床状况、用药部位的血供及给药持续时间。

给药时应极为谨慎,防止将药物注入血管而发生意外。

口腔周围的局部麻醉有可能影响吞咽功能,从而增加误吸的危险。

局麻药的毒性作用通常是由其过高的血药浓度所致,局麻药的毒性作用首先表现为耳鸣、口周感觉异常和眩晕,继而表现为镇静和颤搐;严重时可发生惊厥。

在静脉注射给药时,惊厥和循环衰竭的发生常非常迅速。

超敏反应多见于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而酰胺类局麻药则少见,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Lidocaine【适应证】1. 盐酸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包括在胸腔镜检查或腹腔手术时作黏膜麻醉用)及神经传导阻滞。

局麻药常见类型剂型及不良反应

局麻药常见类型剂型及不良反应

局麻药常见类型剂型及不良反应1、局麻药分类通常根据化学结构分类,分为酯类和酰胺类。

(1)酯类局麻药酯类局麻药是对氨基苯甲酸的酯类衍生物,由血浆胆碱酯酶代谢,代谢产物为对氨苯甲酸,是一种变应原,使酯类局麻药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

常用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2)酰胺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是含有酰胺键的化合物,主要由肝脏代谢,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极小。

常用酰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2、常用局麻药介绍(1)普鲁卡因①短效脂类,毒性较小,亲脂性低,黏膜穿透性强;②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③注射给药后1~3 min 起效,可维持30~45 min;④单次最大剂量(即中毒剂量):1000 mg。

(2)丁卡因①麻醉效能强普鲁卡因10 倍,毒性强其10~12 倍,一般用于表面麻醉;②作用迅速,1~3 min 即生效,维持2~3 h;③单次最大剂量:60 mg。

(3)、利多卡因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其维持时间较长,且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②其毒性较普鲁卡因大,局麻时用量应比普鲁卡因少;③单次最大剂量:400 mg。

(4)布比卡因①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多用于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②胎儿/母亲血浓度比率为0.3 左右,所以产科应用较安全,对新生儿无明显抑制;③可用于酯类局麻药过敏患者;④单次最大剂量:150 mg。

(5)高乌甲素①强效镇痛,与哌替啶相当,持续作用更长,为曲马多替代品;②作用持久,有较强的由深至浅的麻醉作用;③高度安全性;④降温消热,作用类似于阿斯匹林;⑤抗炎消热;⑥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耳廓、足趾、关节、下肢肿胀、抑制肉芽肿形成。

3、新剂型局麻药(1)局麻药微球是将局麻药充分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将药剂制备成为直径为1~40 pm 的微小球状实体,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可被生物降解。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简称"局麻")药有10余种,依其化学结构分为酯类和酰胺类.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属于酯类,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依替卡因、罗哌卡因等属于酰胺类.临床上根据局麻药作用时效的长短进行分类,一般把普鲁卡因和氯普鲁卡因分为短效局麻药,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属于中效,布比卡因、丁卡因、罗哌卡因和依替卡因属于长效局麻药.局部不良反应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主要涉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组织及神经毒性、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一)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由于亲细胞性免疫球蛋白附着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表面,当抗原于反应素抗体再次相遇时,则从肥大细胞颗粒内释放出组胺和5-羟色胺等。

这些循环内生物胺可激发起一个快速而严重的全身防御性反应,出现气道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低血压以及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血管性水肿,皮肤则出现荨麻疹,并伴有瘙痒。

反应严重者可危机患者生命。

变态反应发生率占局麻药不良反应的2%。

酯类局麻药引起变态反应远比酰胺类多见。

一般认为,酯类局麻药与免疫球蛋白E形成半抗原,同时局麻药的防腐剂也可形成半抗原,是引起变态反应的另一潜在因素。

(二)过敏反应有极少数病人在使用局麻药后出现皮肤粘膜水肿、荨麻疹、哮喘、低血压或休克等症状,称为过敏反应。

有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两种。

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

皮内或眼结合膜试验均可能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凡病人属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者应小心。

酰胺类较酯类局麻药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对疑有对酯类过敏者,可改用酰胺类.(三)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1.组织毒性所涉及的因素包括创伤性注射方法,药物浓度过高,吸收不良和其他机械性因素所引起的肉眼或显微镜下的组织损伤。

事实上,常用的麻醉药并没有组织毒性,若在皮肤或皮下注入高渗浓度的局麻药,可引起暂时性水肿:加用肾上腺素虽可改善其水肿程度,但又将进一步增加组织的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酯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procaine)
局麻作用稳定、毒性小,作用时间 45-60min,pKa高,在生理pH范围内 呈高解离状态
扩散和穿透力差,不适用于表面麻 醉,可用于全身麻醉和急性疼痛
可与静脉、吸入全麻药或镇痛 药合用,实施复合麻醉;还用 于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
在体内主要由血浆假性胆碱酯酶 水解,消除半衰期短,约10min, 代谢产物多由肾脏排泄
0.5%溶液可用于硬膜外阻滞,但肌 松不满意,起效时间约15min,时 效可达5-6h 0.125%溶液适用于分娩及术后 镇痛,对运动阻滞较轻
罗哌卡因(ropivacaine)
新型长效酰胺类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分离明
显),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对CNS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麻醉效
三)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水 解,也有小部分局麻药以原形排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 酰胺酶分解。主要经肾脏排泄
六、不良反应
全身性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接触性不 良反应
神经毒性 组织毒性
1、毒性反应
概念: 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过
高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不良 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98%
丁卡因(tetracaine)
为长效局麻药,毒性为普鲁卡因的 10-12倍,起效时间10-15min
脂溶性高,穿透性较强,表面麻醉效 果好
主要由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由于先 经过氨基脱羧,代谢减慢,代谢产物多 由肾脏排泄
可用于表面麻醉、神经阻滞及椎管内麻 醉,不单独用于浸润麻醉
因毒性大,应严格掌握剂量,可加
④应注意循环系统的稳定和监测病人体温。 因严重而长时惊厥所致缺氧可引起中枢性高 热,后者已提示有缺氧性脑损伤。发生低血 压应及时有效地作对症处理,一般先静脉注 射麻黄碱10~30mg,疗效不佳改用多巴胺 20~40mg或间经胺0.5~5.0mg
2 高敏反应
指病人接受小量麻醉药可突然发生晕 厥,呼吸抑制甚至循环衰竭等毒性反 应的先兆,一般归因于个体差异
bupicanine 快、强、长



广泛 、心毒性大
ropivacanine 作用同bupicanine,但心脏毒性弱感觉神经阻滞优于运动神经阻滞
丁卡表麻毒性大, 普卡安全不表麻; 利多全能腰慎选, 室性律乱常用它。
课后复习
局部麻醉药的结构、分类及构效关系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局麻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局麻药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3 特异质反应
指病人接受极小剂量的局麻药即可引起 严重毒性反应,及其罕见,可能与遗传 相关,与变态反应不同的是没有致敏过 程
4 变态反应
属于抗原抗体反应,轻者可见皮肤斑疹和血管性 水肿,重者为呼吸道粘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 吸困难,肺水肿,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5 神经毒性
正常情况下极少见。原有神经系统疾病,脊髓外 伤或炎症等。神经细胞对麻醉药比较敏感,容易 诱发或加重神经并发症
果确切 低浓度用于急性疼痛;高浓度用于硬膜外
和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局麻药 麻醉作用 穿透力 毒性 稳定性 用途
procanine 快、弱、短



复合麻醉
不宜表面麻醉
tetracanine 慢、强、长


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单用于浸润麻醉
lidocanine 快、中


好 “万能”,脊麻少用
室性心律失常
入肾上腺素以延缓药物的吸收
第三节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为中效局麻药,盐酸盐水溶液稳定
起效快、穿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 管作用 中枢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大
在肝内转化和降解,代谢产 物大都经肾脏排出
广泛应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 醉、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
不用于脊麻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毒性
机制: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更 敏感,出现“脱抑制现象”
原因
1.单位时间内用药量、容积过大 2. 误入血管 3. 注射部位血管丰富或有炎症反应 4. 病人体弱,病情严重 5. 其他:未用肾上腺素、pH影响、肝
药酶诱导药影响等
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 应多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为长效局麻药,麻醉作用时间比利多 卡因长2-3倍,一次性极量为225mg
血药浓度超过1. 2~5.0μg·ml-1出 现毒性反应。心脏毒性尤应注意
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分经肾 脏排泄
胎儿/母血的浓度比率为 0.30-0.44,对产妇应用安全, 对新生儿无明显抑制
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与药物浓度有关
0.25%-0.5%溶液适用于神经阻滞
五、体内过程
一)吸收
剂量大小、注药部位、是否加用血管收缩药 都可影响血药浓度。于不同部位注射局麻药 后,血药浓度递减顺序依次为:肋间>骶管 >硬膜外>臂丛>蛛网膜下隙>皮下浸润; 另外,局麻药的吸收速率与该部位血流灌注 充足与否直接有关。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 缩药可降低吸收速率
二)分布
局麻药的分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各组织器官 的血流量等因素
麻 醉 药 理 学 Anesthetic pharmacology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第二讲
遵义医学院麻醉学系 陈慧
chenhui522524@
四)局麻药混合应用
利用不同药物的优缺点相互补偿, 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五)快速耐药性
反复注射局麻药后,出现神经 阻滞效能减弱,时效缩短,甚 至有阻滞节段范围缩小的趋向
局麻药心脏毒性大小排序为:
丁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
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 因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
① 使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② 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延缓吸收 ③ 注药时注意回吸,避免血管内意外给药 ④ 警惕毒性反应先兆,如突然入睡、多语、惊 恐、肌抽搐等 ⑤ 麻醉前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如高热、 低血容量、心衰、贫血及酸中毒。术中避免缺氧 和CO2蓄积
局局麻麻药药毒毒性反反应应的的治治疗疗
①立即停药,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给氧。轻 度的毒性反应多属一过性,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即能很快恢复
②如遇病人极其紧张甚至烦躁,可静脉注 射地西泮0.1~0.3mg·kg-1
③如惊厥发生,除吸氧或人工呼吸外,应及时控 制惊厥的发作。可给氧后即给以地西泮、短效肌 松药、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