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着好样儿方能画出“好葫芦”——高考作文中该加强文体意识 规范文体写作
2022高考语文备考:新作文《哲学家赶牛》写作指导及例文
![2022高考语文备考:新作文《哲学家赶牛》写作指导及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a3f99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5.png)
2022高考语文备考:新作文《哲学家赶牛》写作指导及例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依照要求写一篇许多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不管是他在前面用劲地拉,依旧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确实是死活不进栏。
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
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800字左右。
【立意方向】1,方法的重要性;2,学会变通;3,转换思维、换位摸索、换一个角度;4,善待生命;5,将欲取之,必先予之;6,利益能够左右人;7,聪慧;8,适时放手;9,“摸索”的重要性;10,理论与实践关系。
【写作指导】关于那个故事所包蕴的哲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列出的只是通常的几个摸索角度,仅供参考:(1)正确看待自己。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
(2)蛮干与巧干。
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
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需求,他便成功地把牛牵进了栏中。
试想,假如农夫放在牛嘴前的不是青草,而是其生存全然用不着的东西,比如,就确实是高档金银首饰,牛也会乖乖进栏吗?因此可不能,因为,它不符合牛的需求。
(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要别人做一件事,强逼是不行的,那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奏效。
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期望。
(4)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要做成一件情况,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别人想想,如此才会使情况办得更顺利,人一辈子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杰出例文】1.找准自己的位置即便是一颗石子,找准自己的位置,它能够为铁路运输尽一份薄力,而不是散落在道旁;即便是一朵小花,找准自己的位置,它能够为花园增加一抹色彩,而不是干枯的沙滩。
葫芦瓢写作能力
![葫芦瓢写作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a8b3c42af1ffc4ffe47acd9.png)
葫芦瓢写作能力作者:甘夫春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3期摘要:时代要求语文读写教学需改革繁琐的教材内容,以选择“关键性问题”带动教学,将教材作范例,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从画葫芦模仿开始,然后临摹画瓢。
在学生既有画葫芦的基本功,又有画瓢的技能后,循序渐进,脱离窠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创造出“金碗”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之目标。
关键词:教学阅读写作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3-0095-01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创新时代,社会各方面都需要创造型人才。
语文教学面广量大,如何适应这新时代的要求呢?我做了一些初步尝试:改革繁琐的教材内容,以选择“关键性问题”带动教学,将教材作范例,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最后达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之目标。
我们的学校面向全市城乡招生,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村,语文学习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无根基,识不高远”,特别是作文,“不置身题上,一题到手,无处排难”。
要改变这种状况,绝不能盲目地、片面地照搬别人成套的教学经验。
而是从经验中汲取营养,了解语文教学新动向,走自己的路,探求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之路。
笔者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跟父辈们习字,父辈们教笔者写毛笔字时,首先写好一张字帖,让笔者在上面铺一张纸,按着他们写的字描画,经过一段时间的描红后,再照着他们的字临摹仿写,最后离开字帖,自己写,结果长进很快。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也提倡过“范例方式教学论”,既然是例子,怎么不能让学生从描红、临摹例子开始呢?于是,笔者就把课文当例子,每教一篇课文,就抓住这篇课文中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东西,就其中关键的一点,让学生照着葫芦画葫芦,仿照教材例文的开头、结尾、结构模式等反复练习写作。
例如: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笔者就让学生根据百草园的结构模式及内容,写《我的乐园》,结果好多学生感到有章可循,有例可仿,有话可说,学生“一题到手,无处排难”的情况得到了改变。
仿2022年高考事理类材料作文导写及高格范文
![仿2022年高考事理类材料作文导写及高格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f901c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5.png)
仿2022年高考事理类材料作文导写及高格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毛笔看似简单,实则制作考究,工序严苛繁杂,有“千万毛中择一毫”"千年匠心一支笔”之说。
它历经选料、水盆、顿押、装套、镶嵌、刻字等12道大工序128道小工序。
制笔亦治心,每一根毫毛都注入了心血和希望,每一次磨炼都融入了自律和良心。
潜心制笔人,择一事,终一生,“不与时间争锋、不与繁华争辉”,笃志问道,明察秋毫,方“日书万字而不破"“齐尖圆健心不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本题材料类型与2022年高考“本手”“妙手”如出一辙,均为从专业之道,缘事而发,延伸到生活之理和人生之道。
首先理解材料大意,材料主要概述毛笔制笔之道,大致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简介制笔工序复杂,要求严苛;第二层侧重于对制笔工匠艺人的的要求,不仅要求技艺精湛,更要有匠心:如择一事终其一生敬业精神和笃定心性;如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的沉潜技艺;如雕琢器物的诚心正意等情怀。
工匠精神,大家耳熟能详,其内涵异常丰富,写作时切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应紧扣材料中的“治心”“潜心”“心血”“良心”等关键字眼,自然生发感悟。
因此本题精准立意大致为:无论学问、技艺、工作、职业,应心存敬畏,虔诚执着,正心诚意,远离功利,在沉潜中,认真做事,学做真人,将事情做到极致,将职业上升为事业。
事实素材:“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央视1986版《西游记》一经播出就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
那时,很多孩子每天放学后飞奔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等着孙大圣出来降妖除魔……为什么这一版《西游记》能“霸屏”30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欢乐,甚至沉淀成我们的集体记忆?《西游记》导演杨洁与同剧摄像师王崇秋合著的《敢问路在何方:我们的西游记》一书中,详尽讲述了当年拍摄的幕后故事:1982年《西游记》开拍,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寒来暑往拍了整整6年。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471ec3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f.png)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特点1.凸显了新教材编写理念,由语言文字运用到写作,读写结合,体现了新高考的特点。
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就是阅读文本《说起梅花》引申而来的,2023年云南省第一次省统测(四省联考)的也是从现代文阅读中选入。
这两份试题是与阅读关联,而今年的是跟语用题关联,减少了与阅读的关联性。
但要写得深刻,还是要仔细琢磨。
2.情境设置上,更广阔,更开放。
真实情境,“当代青年”“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接地气的情境设置,不受制于“任务驱动”的命题模式,降低了审题难度,“我”的不可缺席,让学生有话说。
3.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凸显了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为国选材,是选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又在发展“四层”之“关键能力”上有凸显,四翼之创新性有突破。
不可缺席的“我”,如何说,为什么要“静一静”?“自己的空间”是什么?“放松、沉淀、成长”的定义是什么?怎么样实现“沉淀、成长”?这背后隐藏着考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隐藏着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价值判断。
范文展示独上高楼,望天涯路“穿林打叶”声里一个人“吟啸徐行”,自可见“山头斜照却相迎”之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里也会有“群贤毕至,少长贤集”的盛况。
人有时候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孤独、痛苦等等皆可是享受,是财富,是成长。
大雪纷飞的江边,我看到柳宗元在静谧的空间里,享受万千孤独。
柳宗元原本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却突遭贬谪,亲朋散尽,谁懂?他的万千孤独!一首《江雪》,堪称孤独的天花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圆与方”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圆与方”导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be683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0.png)
202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圆与方”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
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
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
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
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
”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解析这则作文题目立足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讲究方笔和圆笔。
方笔棱角分明,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圆润灵活,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
书法的艺术其实也隐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如方笔般刚毅正直还是如圆笔般通达圆融?方笔有如为人遵纪守规,方正刚直,圆笔有如处世圆融灵活,充满智慧。
项穆的话提醒我们,“圆而且方,方而复圆”,过于方正可能不善变通、不容于世,过于圆融难免圆滑世故,失去原则,方和圆二者中和兼备,才能和谐美善。
由“方圆之和谐”联系到“做人处事之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呢?将方”与“圆”有机地结合,大致可作如下演绎:一、“大方小圆”。
即: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讲风格;二、“内方外圆”。
即:待人接物要“柔中寓刚,圆中有方”;三、“已方人圆”。
即:对自己方,对别人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四、“时方时圆”。
即:从具体情况出发,该方时方,该圆时圆。
优秀标题正直做人,圆融处世圆可处世,方能正心以方为尺,以圆为规外圆内方,处世之道行义如方,用智如圆方圆调和,达于至善圆以晓畅通达,方以不失本心秉方笔之风骨,融圆笔之通达融通方圆之妙,得做人处事之法笔分中立定精神,方圆里决定生活优秀筋骨句(一)所谓“方”,不是尖锐伤人的利器,而是扎根德行,正直而立的坚守。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二十八 冰糖葫芦法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二十八 冰糖葫芦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419f0316fc700abb68fc78.png)
二十八冰糖葫芦法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
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
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
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三是以因果为线索。
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
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
如鲁迅的小说《药》写华家小栓因痨病得不到正确冶疗难免一死的结果。
从深层看,写夏瑜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没能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之因,而导致牺牲失败为其结果。
这是双层因果关系的层次安排线索。
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
杨朔的《荔枝蜜》是很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
如何选择这条线索呢?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
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三要选择能贯一拯乱的线索,贯一为拯乱之药,线索贯一是指有始有终。
例文1江苏考生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2018年高考仿写,照葫芦也难画成瓢?
![2018年高考仿写,照葫芦也难画成瓢?](https://img.taocdn.com/s3/m/7ad51d0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b.png)
2018年高考仿写,照葫芦也难画成瓢?仿写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它通过提供一个句子,给出一定语境,要求考生参照例句进行造句,所造句子要同例句句式相同或相似,且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有点“照葫芦画瓢”的意思。
2018 年高考全国二卷的仿写试题 , 形势比较新颖。
不仅给出了用来仿写的例句,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写作素材。
也就是说,这道题不仅给出了葫芦,而且画出了瓢的部分样子。
可是,很多同学却仍然丢分。
这是为什么?今天,读写菌与你一起分析这道题,介绍评分细则,列出答题情况,总结仿写试题的答题建议。
一般来说仿写试题的常考类型有 3种:一是嵌入式。
嵌入式的仿写题要求较高,需要结合前后文针对具体的语境具体分析,保证前后语境恰当,语义通顺。
这类题型的限制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二是续写式。
续写式题型给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学生需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例句写出一个或者多个与例句在内容上类似、句式上相同、修辞上一致的句型。
这类题型在运用材料方面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三是开放式。
开放式命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提供例句,要求只仿形式而不仿内容;二是提供一段材料要求续写,续写的内容和形式都隐含在题干里。
这种既要求仿写内容又要求仿写形式的题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2018 年的高考语文仿写试题就是既给例句又给材料,别以为题干给你材料是在帮你答题,其实又增加了新的限制,同时考查分类梳理能力,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较大的挑战性。
下面就是这道“看似好心,实为限制”的试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示例: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首先一起来认真审题。
题干的重要信息应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形式上,所造句子要和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二是内容上,所造句子必须运用所给材料。
我有一个宝葫芦作文300字三年级上册
![我有一个宝葫芦作文300字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d81b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5.png)
我有一个宝葫芦作文300字三年级上册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有一个宝葫芦作文300字三年级上册篇1最近我一直在看《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王葆在一次钓鱼中意外地钓到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只要和宝葫芦一说,就能变出来,比如: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狗我也好想拥有这么一个宝贝啊!如果我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我想让它带着我飞到云朵上面,这样我就可以在“棉花糖”上美美睡上一觉,饿了就一把抓起“棉花糖”吃一口,多美味呀!如果我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我想让它变出很多时间,让它把每一天变成七十二小时,这样我写完作业就有很多很多时间去玩了!如果我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我想让它把体育老师变成孙悟空,教会我们七十二般变化,我们就会变成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会变成采花蜜的蜜蜂那多有趣啊!我做梦都想拥有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我有一个宝葫芦作文300字三年级上册篇2我有一个宝葫芦这个假期,我奶奶送给我一个特别的礼物,是一个漂亮的葫芦。
这个葫芦不像平常的葫芦那么普通,它五颜六色,上面还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非常漂亮。
奶奶说,这是一个宝葫芦,里面住着一个小精灵。
我拿着宝葫芦回到家,想象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小精灵在居住呢?我把耳朵贴在葫芦上,里面似乎真的传来了细微的声响。
我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于是我拧开了葫芦的顶部。
令我吃惊的是,一个小小的人影真的从葫芦里钻了出来!他长得就跟电视里演的小精灵一模一样,身上还围着一件闪闪发亮的袍子。
小精灵看到我之后,有些害羞地说:"你好啊,我是住在这个葫芦里的小精灵。
"我高兴极了,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说话的小朋友。
小精灵告诉我,他有种种神奇的本领,只要我把他当成好朋友,他就可以帮助我实现任何愿望。
太神奇了吧?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个暑假,我和小精灵度过了一个个快乐的日子。
只要我有什么渴望,小精灵都会尽力实现。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浅谈材料作文题目的拟制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浅谈材料作文题目的拟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a57e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9.png)
教法探索新课程NEW CURRICULUM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来看,材料作文已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地位。
只要是材料作文,考生就得自己拟写作文题目,而作文题目,是一篇作文的眼睛。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如果把眼睛写活了,它会为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反之,则会严重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没写作文题目,一般是扣3~5分,但如果题目写得不好,其带来的影响将不会比没写题目带来的影响小。
阅卷老师评卷时,是从题目开始的,这第一印象往往会对最后的评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点,也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为此,我就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谈谈我对拟写题目的几点看法。
一、明白材料的导向性在高考场上,很多学生写的是议论文,在题目里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由于考场时间紧张,有些考生对材料粗略地浏览一遍就匆匆下笔,有时会“误入歧途”,从题目开始就偏离了主航道。
材料作文,无疑相当于一篇小阅读,虽然字数不多,但其蕴含的内容定然是丰富多彩的。
里面的每一个对象说的什么话,干的什么事,我们都应仔细揣摩,这样才能从一个恰当的角度入手,拟写出符合作文要求的题目。
如: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
(泰戈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成语)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这则材料作文是由一句名言和一个成语组成,前者讲述的是不要害怕犯错误,要勇敢对待所犯的错误,后者讲述的是要谨慎做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全局。
这则材料重点是要谈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
但有些同学一看到这则材料就拟写了这样一些题目:①“敢于犯错,大胆犯错”;②“犯错要在恰当的时机”;③“没有绝对之错”……这三个题目都偏离了材料的指向,因为犯错误是谁都不愿意的,都是在不可避免或不小心的情况下犯的,都不是主动要去犯的。
可是第①个题目却说我们要“大胆犯错”,这就带有主观性了;第②个题目说要在恰当的时机犯错误,明显不对,结合这则材料来看,在什么时候犯错都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第③个题目“没有绝对之错”,完全偏离了材料的指向性,错就是错,怎么会没有绝对的错呢?像这样的作文题目,本身就是全文的观点,阅卷老师不用看正文就可以打分了。
高考作文文体之争应该画上休止符-兼谈江苏省对高考作文文体的态度
![高考作文文体之争应该画上休止符-兼谈江苏省对高考作文文体的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92723c41192e45361066f5bc.png)
高考作文文体之争应该画上休止符—兼谈江苏省对高考作文文体的态度 ◎郭斌郭斌,江苏省高邮中学教师。
多年来,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每年的“最 强音”是动员考生写记叙文。
每年都有一番强 调,但始终改变不了一个事实M绝大多数的考 生依然选择议论文写作。
正如语文教育思考者和改革者叶开所说的“如果大方向错了,老师越负责,对孩子的伤 害就越大”,如果对高考作文文体做出某种偏 向性的设定 动,越负责,对生的伤害也就越大 事实是,正的“大方向”只有一个。
一的“大方向”究竟应该掌握在谁的手 究竟应该 定?近两年,江苏高考关于重视记叙文写作的 消息,,一是 高考作文阅 对记叙文的“偏,二是高 对 叙文写作的 ,是苏高考 e写记叙文不吃亏”的 :e”所限,笔者有查到年江苏高考作文阅 组对江苏高考 作文 的 文 ,但,年的2015年苏高考作文阅卷组在《现代快高叙文:事胜过大道理》,文中有两段文字:“因为中学生年 ,未出 ,对 的 事和剖视的 ,思 ,故多数不议论’。
”“然,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感性丰富、形象思维活跃。
他们有‘无 忌’的童心,热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许多被成年 惯了、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大有意趣。
……此言,已见诸年媒体,今年再次强调。
”2014年,刊载 晨报》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的文章《高生应写好记叙文》,文 中写道:“从1999年考‘假如忆移植’起,文体不限已经15年了。
就是说,记叙文、议论文 在高考作文中一同仁已经15年了。
但是,不 知是何缘,在苏,乃至全国,高作文教依然严偏向议论文。
接触不少考生,都说:‘老师不教记叙文!’‘老师不让写记叙 文!’有的同甚至理直气壮地宣:不会写 记叙文!’”文章接着写道:“写作的基础工程是 叙文’,叙文写好了一辈子 ,叙文写不好其他文体 写不好!……议论文写作是)一种 了的 论’,一种 了的‘作文教 ’<恳请工作在教学第一的语文老师,种颠再颠。
高中作文准确审题的实用两招:“依葫芦画葫芦”“贴着材料写”共27页
![高中作文准确审题的实用两招:“依葫芦画葫芦”“贴着材料写”共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5aab6c3a8114431b80dd87a.png)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作文准确审题的实用两招:“依 葫芦画葫芦”“贴着材料写”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Hale Waihona Puke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考语文作文甲卷寓意
![高考语文作文甲卷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d887076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9.png)
高考语文作文甲卷寓意
葫芦的寓意
葫芦是玉雕题材中比较常见的玉器造型,为何造型如此简单的葫芦会受玉雕师们的喜爱,其实这是因为葫芦的寓意和象征是十分美好的,“雕必有意,意必吉祥”在葫芦玉雕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葫芦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呢?
“福禄双全”是葫芦的寓意和象征之一,葫芦与“福禄”谐音,同时葫芦的造型大多都为两个圆形拼接而成,圆润饱满,寓意的是“双全”。
所以佩戴葫芦才有“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
“多子多福”也是葫芦的寓意和象征之一。
葫芦是一种藤蔓植物,能够结出很多果实,同时葫芦内部的籽也非常的多,所以葫芦又有着多子多福、早生贵子、子孙万代的美好寓意。
这样的葫芦送给新婚夫妇佩戴,则是对他们婚姻生活最美好的祝福。
“辟邪挡煞”也是葫芦所具有的寓意和象征。
葫芦是古代神仙们用来收妖降魔的宝器,让妖魔鬼怪只进不出,因此会让妖鬼邪祟特别地惧怕,所以佩戴葫芦玉坠自然也就能够起到辟邪挡煞保平安的作用了。
葫芦的寓意和象征如此美好,“福禄双全、多子多福、辟邪挡煞”等等都是葫芦的寓意,而且葫芦造型简单大方,适合所有人佩戴。
这样的葫
芦玉坠你拥有了吗?好了,关于葫芦所拥有的寓意和象征就和大家介绍到这了。
202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
![202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7096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3.png)
202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符合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无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根底,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那么,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1:夯实根底,力争创新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其实是三个不同棋艺水平的划分,但正是这样,却告诉了我们很深刻地道理:要着力夯实本手的根本功,在此根底上,再拓展妙手的能力,同时要防止俗手。
就此,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打好根本功?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打好根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根底知识,练好知识根本功。
诚然,根本功未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但是确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与宝藏。
我们必须成认,学习根底知识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
问题在于,我们为何还要学根底知识?学习根底知识到底对于创新有何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到了:根底知识是我们创新的根底!我们学习根本知识,不只是为了学习这些知识,而且还要从学习这些知识中理解这些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的,如何去理解这些知识,如何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比方,我们在小学要学写日记、作文。
作文是怎么来得?它是把我们的想法用句子、段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且我们可以表达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
我们高中阶段的作文,我们要写得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要在立意上有所突破,与常人思维不同,这就是创新。
我们学数学,懂得了推理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把逻辑推理运用到很多领域。
2023-2024学年河北张家口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张家口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3a2e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6.png)
2023-2024学年河北张家口人教版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下面是某中学疫情期间错时开学学生返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①家长及不符合进校要求的学生及时离开;②其他学生有序进入返校通道进行红外测温,体温正常的学生按指定路线前往教室完成报到;③体温异常的学生用手持测温仪二次测温,仍异常的前往学校侧门医务隔离室。
【解答】解答时,注意区分学生和学生家长两种身份。
学生又分为符合进校要求和不符合进校要求。
符合进校要求的学生经过红外测温后,又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分类别并按照箭头方向介绍,不要超过100字。
第2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素材刘庆邦麻小雨是县里曲剧团的演员,剧团一解散,麻小雨就失了业。
有那么十来年时间,古装戏一律不许再演。
不料十年河东转河西,忽如一夜春风来,古装戏又回来了。
县曲剧团得风光之先,赶紧排出了两台古装大戏。
一台是《陈三两爬堂》,另一台是《卷席筒》。
在《陈三两爬堂》里,麻小雨饰演的是陈三两。
在《卷席筒》里,麻小雨饰演的是苍娃的嫂嫂。
麻小雨是曲剧团的台柱子。
在麻小雨开唱之前,如果台下鸦也叫,雀也鸣,还乱糟糟的,麻小雨一声唱,台下鸦也息,雀也停,顿时鸦雀无声。
这地方的戏迷给麻小雨起的外号叫麻瓢泼。
那意思是说,麻小雨唱到高潮处,台下听众的眼泪流得可不止像下小雨,而是像大雨下得像瓢泼一样。
谁能料得到呢,也就是十几年光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随着老一代听戏人老成凋零,麻瓢泼的戏说没人听就没人听了。
不光曲剧团是这样,县里的豫剧团、曲艺团也是如此。
因麻小雨的才华和名气在那里放着,她的境况不是很差。
有人在酒店里聚会喝酒,约她去包间里唱。
有人家办喜事,点她去家里唱堂会。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有一家人家死了爹,爹的儿媳请麻小雨代为哭丧,她去,还是不去?如同代购、代驾等,代哭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过去,谁家死了老人,亲人们都是要哭的,凡是沾亲带故的人,都有责任哭一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着好样儿方能画出“好葫芦”——高考作文中该加强文体意识规
范文体写作
【摘要】许多年来高考作文中对文体的要求不高,使得中学师生对写作的文体规范意识极其薄弱,而近年来几个地市的高考作文已经开始有了文体限制,尤其是限制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两大文体,并且也逐渐形成一种考察写作能力的趋势。
那么笔者根据几年来亲历高考阅卷现场与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整理出较规范典型的议论文与记叙文的样文及其要求,以供广大中学师生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意识议论文记叙文
许多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在写作的文体要求上大多是“除诗歌外”或“文体不限”,就是2006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也仅提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也就是说在“文体”上,高考作文基本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与限制。
在这样的一种思想引导之下,整个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师生们的文体规范意识也就渐渐淡化,写作中按文体的专题训练也基本缺失了。
于是,每年的高考阅卷过程中,开始出现了令阅卷老师们头疼的“四不像”作文,这些作文学生们时常美其名日“散文”或“杂文”,而实则议论文不像纯粹的议论文,记叙文又不是规范的记叙文。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四不像”的文体愈演愈烈,自然就引起了广
大语文教育教学者的关注与思考。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参加了几年的高考阅卷之后,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们将高考作文的“文体不限”简单地理解为可以不考虑任何文体特征,可以写毫无鲜明文体的作文,显然,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误区。
笔者认为,“文体不限”的提法,应该本是为了利于考生写作内容的发挥,创新思想的喷发,方便考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考场写作,但并不能就等同于可以自创文体,甚至随性到根本就不考虑到文体的选择和运用,简直就是“不要文体”。
这样下去,中学生必将陷入“文将不文”的悲哀之中。
“加强中学生的文体意识”势必重新成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一大趋势。
好在2009年湖南卷《踮起脚尖》就率先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到2010年江西卷的“‘找回童年’为题,湖南卷的“以‘早’为题,都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再到2011年江西卷的“君子三乐”、福建卷的“袁隆平的梦想”,都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可见,写作的文体意识已经悄悄地开始运用高考这支强有力的指挥棒对广大师生进行强化。
可是,中学生写作到底有哪几种规范的文体呢?几种常用的文体又如何清晰地界定呢?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种十分权威的标准来给中学一线的老师作为指导的参考。
中学教材中较常提到的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写作文体,说明文较少运用到,先暂且不说,就学生作文中常用到的议论文、
记叙文文体都还是概念模糊。
主要是“散文”的这种体裁让阅卷老师无法轻易判定是属于哪类文体。
在没有过多考虑文体的前提之下,历年历届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就产生了相当一部分的优作是运用较文艺性的笔调创作的散文。
而“散文”的这种提法实际上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划分的它属于文学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之一。
“散文”本身包含了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
其中议论性散文与中学生写作中的议论文是相通的,例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不能不说是一篇有理有据的上乘议论文。
而记叙性的散文又与记叙文是相通的,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完全就是一篇有人物有情节的经典记叙文。
可见,文学创作中散文与中学生写作中的议论、记叙文体并不矛盾,只是抒情性较强的抒情散文就与中学写作中的“三大文体”相差甚远了。
例如“秋雨体”的散文在高考阅卷中就极容易被判为文体不符。
可见.当前的写作趋势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对社会、历史的思考、评价能力。
那么,不管高考有没有文体的要求与限制,我们心中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标准,也就是首先自己心里必须先要有个清晰的“葫芦样”,才能照着样儿画出个颇有自己特色的瓢,否则,也将只能画出阿Q式的圈来。
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多次参加高考阅卷的体会,经过思考,做了一些梳理发现,学生考场之中运用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体进行写作的比例还是较高,那么,我们极有必要将这两种常用的写作文体的规范类型搞清楚,而这两种文体还是有它们自己特有的写作要求。
在此,就这两种文体,本人借助一些较典型的高考作文列
举一些较典型的“葫芦样”,以供广大考生参照。
议论文写作必须牢牢抓住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首先,下笔之前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是什么?而这个论点须从原来就提供的材料或命题中来。
再则,论点须有据,就是选择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这个论据可人物事例,可社会现象,也可名言警句,只要典型有说服力的。
对于这些论据的表述还必须注意适当地加以剪裁、概括而非以记叙文的形式来展开论据事例,否则,又变成了“四不像”。
并且几个论据的编排最好要考虑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式的罗列,也可以更严谨些采用正反对比式或层层深入式。
引述完论据,还要做到“不止于例证”,应该能够对事例进一步展开充分的“论证说理”。
例如,2011年福建省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小作者的标题就是他最最鲜明的论点,这个论点来源于对材料的深入解剖;再则,由袁隆平的创造精神而推及到对无数热爱创造的人的礼赞,有外国的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梭罗、贝多芬、梵高、牛顿,还有本国的王选、钱学森等,这些丰富的事例论据足以显示其深厚的知识积累;紧接着,紧扣观点的论证论述无不体现了较强的思辨能力与深邃的思想逻辑,再加之结构的安排上正反对比又层层深入,实属难得!
记叙文写作也须先清楚掌握三要素:情节、人物、构思。
许多成功记叙文首先都要有一个为主题服务的较完整的故事(或历史故事或身边的故事),然后精心地去刻画其中的人物(有语言、动作、心理、
细节等各种刻画),巧妙地去设置其中的情节,安排构思(有伏笔、悬念、铺垫等手段)。
例如06年福建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箭锋上的友情》,选择了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的历史假设,制造了周瑜杀不杀诸葛亮的悬念,精心地刻画了环境及人物心理等,成功塑造了丰满鲜活的周瑜形象,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当然,也有一些记叙文是选用几个故事片段进行串联成文的,但它不能等同于议论文对材料片段需要剪辑、概括,它必须有对人物情节的刻画描写,也必须讲求完整的故事情节,才算规范成功。
例如:2009年湖南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作者选取了“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四个人生阶段,找寻其中具有母亲踮起脚尖这一细节的生活片段,每个片段之中都借助了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来表现人物及“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这一主题。
这样的记叙文如何不打动阅卷老师?
高考作文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我们无法预知以后中国的高考作文将会如何变革,但不管怎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自己先搞清几种典型的文体特征,自己心中先要有一个清晰像样的“葫芦样儿”,切不可“以其昏昏”却要“使人昭昭”。
再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清晰的文体意识传授给学生,再给他们一些典型的文体范文,让他们有章可循,有样可学,有效地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十几年学习生涯里最重要的一场高考写作中,画出自己最成功最美妙的一个“葫芦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