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科学研究院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稿_02燃烧与污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稿_02燃烧与污染

第2章燃烧与大气污染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物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燃烧。

特别是空气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是各种燃烧设备。

每年用于防治空气污染的费用中95 %以上是消耗在燃烧装置上的。

由于燃烧而产生的著名污染事件有伦敦烟雾事件(在潮湿的空气中SO2和粉尘的综合作用结果)、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邙日光下NO x和。

3等产生强烈刺激的二次污染物)等。

而频繁出现的酸雨事件更是令人头痛不已,并曾造成国际纠纷。

我国的酸雨情况更是不容乐观60年代对大气污染来源的统计结果:2.1燃料的性质常规燃料按其物理形态可以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大类。

2.1.1 固体燃料固体燃料包括煤、木材、焦炭等。

煤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在我国的能源总消费中煤炭约占3/4以上,用于火力发电、工业锅炉和民用等领域。

1. 煤的分类煤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分阶段的逐渐转化。

按沉积年代不同,煤被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

(1)褐煤褐煤形成年代最短,褐煤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都很高,干燥无灰的褐煤中碳含量为60 % ~ 75 %,挥发分为40 % ~ 50 % ;燃烧热值低,低位发热量11.7 ~ 15.5 MJ/kg。

(2)烟煤烟煤的形成历史较长,挥发分含量占19 % ~ 40 %,碳含量为75 % ~90 %,低位发热量15.5 ~ 18.4 MJ/kg。

(3)无烟煤无烟煤是含碳量最高、煤化时间最长的煤。

碳的含量一般高于93 %,无机物含量低于10 %,挥发分小于9 %,低位发热量> 20.9 MJ/kg 。

2. 煤的组成一一工业分析(1)水分:外部水分(45 ~ 50 C下失水)和内部水分(102 ~ 107 C下失水);(2)灰分:不可燃矿物质总称,主要是铝、硅、铁、钙、镁等的氧化物。

我国煤炭平均灰分为25 % ;(3)挥发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干馏)时所释放的气态可燃物;(4)固形碳:从煤中扣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剩下的部分。

大气污染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各国纷纷开始进行大气污染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一、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在进行大气污染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二、大气污染管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1. 监测技术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是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基础。

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准确、全面的大气污染数据。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大气净化技术大气净化技术是指采用各种手段将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去除或降低到一定安全标准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大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除尘、湿式洗涤和生物净化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3. 低碳减排技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源消耗过高,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开始致力于开发低碳减排技术。

包括能源清洁利用、能源储存技术、能源转化技术等。

低碳减排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同时也可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新型能源开发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各国正积极开发新型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新型能源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消耗过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

三、大气污染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的处理不仅仅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3.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政策。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政策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实例,了解治理政策及效果。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2. 通过PPT展示大气污染的分类及主要来源。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了解治理政策及实施效果。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2. 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3.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 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话题。

2. 通过PPT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4.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第六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了解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2. 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应用及数据处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1.4 教学活动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气污染。

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测量与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技能。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PM2.5、PM10、SO2、NOx等大气污染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掌握监测技能。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排放标准、污染源管理、清洁能源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脱硫、脱硝、除尘、绿化等国家政策和法规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

3.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

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和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大气污染控制说课稿模板

大气污染控制说课稿模板

大气污染控制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大气污染控制”。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大气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以及控制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大气污染的现状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气污染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全球多个城市都面临着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90%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地区。

在中国,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雾霾问题更是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大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时常超标,对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的成因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

大气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沙尘暴等,而人为因素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其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燃煤供暖产生的烟尘、农业活动如秸秆焚烧等都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此外,建筑施工、生活垃圾焚烧等也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了解了大气污染的成因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癌症。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种影响尤为严重。

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酸雨会损害森林和水体生态系统,雾霾会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四、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

控制大气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限制污染物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

企业应当采取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公众也可以通过减少私家车使用、垃圾分类等行为,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此外,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环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生活排放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法律法规、技术改进、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4.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成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理解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2. 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让学生了解国家面临的环保压力。

4. 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让学生了解环保政策和行动。

5.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实践。

6. 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六、大气污染监测与评估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评估和解读。

大气污染指数(AQI)的计算和意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大气污染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大气污染监测活动。

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技术研究第一章: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影响大气污染是指某一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浓度超标的有害气体、悬浮颗粒和其他物质的加剧,从而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现象。

大气污染对环境有着明显的影响,从气温的上升、光线品质的改变到各种生物的灭绝。

同时,大气污染也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导致各种肺部、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极大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工业排放。

工业是大气污染最重要的源头,特别是重工业的高能耗和大规模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物,如二氧化硫、烟尘、二氧化氮等。

(二) 交通排放。

交通工具使用燃油燃烧发动机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

尤其是城市交通量较大的道路和环境比较封闭的地区,是大气污染的高发地区。

(三) 燃煤排放。

燃煤是城市和工业生产中最主要能源之一。

燃煤排放的有害气体包括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烟尘和煤气等。

(四) 反应堆放射性物质排放。

反应堆是核能发电和核武器制造的主要设施。

反应堆是包括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在内的危险性极高的废物输出设施,这些放射物质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甚至地球环境永久性破坏的最重要的源头之一。

(五) 其他原因。

农业活动中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物质的环境污染,城市垃圾焚烧、生活污水、建筑施工中的大量粉尘等都会产生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研究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采取了各种治理技术。

主流技术如下:(一) 燃烧技术。

燃烧技术是处理大气污染最常用的技术。

在燃烧过程中,污染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物质。

例如,生活垃圾焚烧炉直接将垃圾燃烧至2300℃以上,能将有害气体和烟尘减少80%-90%;(二) 生化技术。

生化技术主要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例如各种生物处理污水系统或使用微生物来处理坑道气体等;(三) 湿式法处理。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说课稿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说课稿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说课稿《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说课稿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一、说教材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共有3条。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高一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标提出根据相关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哪些问题,这样防止了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在这一标准中侧重于研究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在我国的环境问题中,水体污染(各大河流废水污染事件屡有发生)更容易受到关注。

而大气污染更易被人们感觉到。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以往进行环境教育,说到污染问题都是成因、过程及危害,平铺直叙,学生学得无味,考试之前机械性记忆。

而以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里去学习,这样对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都能够逐步理解、分析,从而有效的掌握。

而对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也可以涉及到核工业污染、噪音污染等等。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面对不同的污染事件,自己分析其原因及其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这一条标准是与前条标准息息相关的。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所面临的就应该是这种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教学的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污染的不同成因逐条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防治对策。

也可以某一治理环境污染成功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所涉及地区原先的污染是如何形成的,最终又是如何治理好的,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对其它环境污染的案例分析中。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须通过指南规定的推荐渠道进行项目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或参与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二章

(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城市,烟尘、NOx和SO2等主要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

本章侧重介绍燃料燃烧过程的根本原理、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以及如何控制燃烧过程,以便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一节燃料的性质燃料是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

常规燃料:煤、燃料油和天然气非常规燃料:除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燃料外,所有可燃性物质都包括在非常规燃料之列。

燃料按物理状态可分为:1〕气体燃料:气体燃料的优点是燃烧迅速,其燃烧状态可根本上由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或混合所控制。

2〕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也是以气态形式燃烧,因此它的燃烧速度受其蒸发过程控制。

3〕固体激料:固体燃料的燃烧那么受此二种现象控制:燃料中挥发性组分被蒸馏后以气态燃烧,而遗留下来的固定碳那么以固态燃烧,后者的速率由氧向固体外表的扩散控制。

一、煤煤是最重要的固体燃料,它是一种复杂的物质聚集体。

煤的可燃成分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氧、氮和硫等一起构成的有机聚合物。

1.煤的分类:(1)褐煤:褐煤是由泥煤形成的初始煤化物。

是煤中等级最低的一类,形成年代最短。

呈黑色、褐色、或泥土色,其结构类似木材。

水分和灰分含量都较高,燃烧热值较低。

(2)烟煤:烟煤的形成历史较褐煤为长.呈黑色.外形有可见条纹。

成焦性较强,且含氧量低.水分和灰分含量一般不高,适宜工业上的一般应用。

(3)无烟煤:无烟煤是碳含量最高.煤化时间最长的煤。

它具有明亮的黑色光泽,机械强度高。

碳含量一般高于93%,无机物含量低于10%,因而着火困难,储存时稳定,不易自燃。

2.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故测硫含量和热值,这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

①水分:水分包括外部水分和内部水分。

测定外部水分的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13mm以下粒度的煤样,置于枯燥箱内,在318—323K温度下枯燥 8h,取出冷却.干-1-((((((燥后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占煤样原来质量的百分数就是煤的外部水分。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4.课程目标)
基本知识 技术应用能力 操作技能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基本发展能 力
专业 能力 方法 能力
基本生存能力 (关键能力)
社会 沟通协调;团体协作; 能力 职业道德;环境意识。
一、课程标准(5.课程内容的选取)
1
课程内容 选取原则
2、发电厂污染和防治
1、粉尘: 燃料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以及输煤系统、除灰系统、粉煤灰运输等。 防治方法:煤场防尘、加装防护罩、煤棚、挡风 墙;排放标准:室内10mg/m3、室外50mg/m3
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QQ论坛
学生学习 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合格率较高。
三、学情分析(2.学法选择)
学做一体 要求学生不要把自己当 问题探讨
学法 选择
做学生,要把自己看做 是已经工作了的环境监 测人员,完成的不是实 通过做找问题,针 验任务,而是具体的工 作。 对问题找方法。学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 多实践问题及理问题需要学生自己 设法解决,对有困难的问题,我们 要求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在学习小 组内进行探讨,学生通过查资料, 交换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供环境保护基本概 念、污染危害、能力
大气污染
前导课: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法规 与标准
控制技术
课程地位
专业 核心 课
为提供后续课程所需的 数据基础,岗位技能实 训需要的理论知识。
后续课: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环保设备 生产性实训
一、课程标准(3.课程设计理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绪论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绪论课件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技术
介绍各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包括通风换气、吸附剂除臭、光 催化氧化和静电除尘等。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工程实例
分析一些成功的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工程实例,包括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项 目,总结这些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PART 0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分 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市 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某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案例
案例背景
为了解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为污染控制提供科学 依据,某市政府开展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实施过程
选取代表性区域设置监测点,确保数据具有科学 性和准确性;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实时监 测;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空气质量变化规律。
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长期接触大气污染物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对生态系统则可能导致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生态问题,而气候变化则可能引发极 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污染 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转化、以及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技术等。
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 施来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燃烧前脱硫脱硝技术
该技术采用物理方法,将燃料中的硫和氮氧化物在燃烧前去除, 有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说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说课

《⼤⽓污染控制⼯程》说课《⼤⽓污染控制⼯程》课程设计⼀、课程设置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污染控制⼯程课程对象:⾼职⾼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48+实践16)课程设置历史:⾃1979年学校成⽴以来,《⼤⽓污染控制⼯程》⼀直就是环境⼯程专业的专业核⼼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了多⽅位的改⾰。

2002年学校升为⾼职后,根据2000年7⽉教育部启动的“21世纪⾼职⾼专教育⼈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与建设项⽬计划”,逐步构建符合⾼职⾼专教育理念的《⼤⽓污染控制⼯程》理论和实验课程。

且不断修订教学⼤纲,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符合⾼职⼈才培养的需要。

2、课程定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才培养⽬标见图1。

作为⾼职院校,我们培养⾼素质⾼技能型⼈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环境污染治理等岗位运⾏和管理的⼈才。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结构见表1,与《⼤⽓污染控制⼯程》这门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技术岗位或证书有废⽓处理⼯、除尘设备运⾏⼯等。

表1 课程体系基本结构与课程内容相应的技术岗位或证书本门课程前导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原理、⼯程制图、环境⼯程CAD ,后续课程有环保设备设计与应⽤、实训、顶岗实习。

前后续课程安排顺序对应了学习过程的“由简单到复杂”,前导课程是后续课图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才培养⽬标中专、技校学⽣操作⼈员研究⼈员研究⼈员本科、研究⽣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导课程的深化,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图2 《⼤⽓污染控制⼯程》前后续课程3、课程⽬标知识⽬标(1)掌握⼤⽓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法;(2)掌握⼤⽓污染控制中常⽤的设备的构造和原理;(3)掌握⼤⽓污染控制⼯艺的设计⽅法;(4)熟悉⼤⽓污染控制⼯艺及设备的运⾏维护知识;(5)熟悉国家⼤⽓污染控制的基本⽅针政策与标准;(6)熟悉⼤⽓污染控制技术中常⽤的术语和操作规程;(7)了解⼤⽓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向。

大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大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展开探讨。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成因(一)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二)天然气体排放(三)交通运输及建筑施工造成的汽车尾气、建筑粉尘等有害气体(四)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等)第三章大气污染的影响(一)对健康的影响:增加呼吸系统、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加重肺癌、支气管炎、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二)对环境的影响:导致酸雨,臭氧破坏,影响水域、土地生态平衡(三)对经济的影响:减少农林牧渔等产业收益,原材料污染导致工业成本加大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一)大气污染源控制技术:工业废气处理技术,移动源污染技术(如高效汽车尾气处理器)(二)大气污染物捕集技术:静电捕集、活性炭捕集、逆流式卧底吸收、氧化/还原洗涤、膜法等(三)大气污染前端和末端控制技术:包括燃烧前端技术和烟气后处理技术(四)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先进的传感器、仪器设备,对大气污染源排放及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五)绿色制造技术:推广绿色制造技术,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六)绿色出行技术:鼓励推广绿色出行,如鼓励使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等第五章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二)强化执法检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加强执法检查效果(三)加大环境保护基金投入:政府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第六章结论大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对环境质量承担责任。

我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能为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健康长久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气污染说课稿【推荐下载】

大气污染说课稿【推荐下载】

大气污染说课稿大气污染说课课题背景:大气污染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由于大气污染问题涉及到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且能够引发人文的思考,哲学内涵丰富,能够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此类问题也是目前综合课命题的热点。

教材准备:由于综合课没有专门的教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最新的报刊,分析大气问题的热点,设计了数个课堂活动,力争将最新的知识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类型,上海市主要污染类型,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2.了解汽车尾气类型,酸雨的成因,后果,防治3.应用联系,规律,矛盾的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意目标:1.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到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2.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类型,酸雨的形成,空气污染指数教学难点:酸雨形成,空气污染指数的利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作为一个引导者和总结者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引入四个课堂活动练习一个课外活动引入展示几幅显示大气污染的典型图片,并提问反映了一些什幺样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的状态,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新课本堂课设计了四个互动性的课堂活动,并且以这四个活动贯穿始终。

这四个活动分别为:活动1.你来当专家,角色扮演,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归纳上海“冬天里的三把火”,以及让学生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活动2.上海一周空气质量分析,通过上海最近一天的天气预报引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概念,学习空气污染指数的意义,空气质量的评定方法,等级,最后根据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自主分析给出的上海一周空气质量情况,这个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十分紧密。

活动3.“天堂之泪”,观看酸雨的记录片,同时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录,通过分组讨论和完善,回答提出的问题,包括:什幺是酸雨,酸雨的成因有哪些,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酸雨,从该记录片片中我们能到什幺哲学道理。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须通过指南规定的推荐渠道进行项目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或参与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本人将代表课程组以说课的形式向各位汇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状况主要内容包括: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标准;二、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三、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四、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六、单元教学程序设计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标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及首批试点教改专业自xx年创办以来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向社会输送符合市场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环保专门人才每年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产业分析、走访行业企业并派专业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在多形式、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服务面向有:1环境监测;2污染治理工艺设计;3环保装备的制造安装;4环境工程项目施工管理;5污染治理系统运行维护;6环境咨询服务如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技术岗位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并会同企业专家、教育专业、课程专家、及专业技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xx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表述人才培养规格及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面向环保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领域)从事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污染控制工艺设计、施工安装、环保设备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核心课同时也是一门起到桥梁作用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使具有大气污染控制一线工作岗位上从事咨询服务、系统设计、装备制造、施工管理、安装管理、运行维护等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为适应岗位人才需求对大气污染控制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分为以下五个领域:1法律法规、规范标准;2颗粒污染物控制;3气态污染物控制;4净化系统工艺设计;5系统运行管理为规范教学制定了课程标准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置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得到培训和提高二、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特点选择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xx年出版的由李广超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该教材能满足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基本反映行业企业发展技术发展不足之处在于:通用教材无法体现地方、院校特色教学内容需在项目引领下进行重组以及职业岗位生产性有待加强为弥补一本教材的不足我们增加了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有有两大类:书面资料及网络资源书面资料以电子书的形式拷给学生主要有1相关规范标准使学生能在把握政策的情况下有方向的学习、工作2专项废气治理让学生从单一的污染治理入手掌握主要治理方法;3行业企业废气治理了解企业多种废气污染的状况如何选择方法、组合工艺;4工具书废气治理涉及知识面广工具书必不可少网络资源主要有:1站向学生推荐较好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精品课程站根据专业建设规划我系下一步也将建设大气污染控制精品课程建成自己的站;2最新的市场案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标准使知识正常更新;3网络视频形象直观教学促进知识内化;4文献资料利用知网、万方等分享研究成果启发学生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创新革新的能力为了能体现我院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组编写校本教材已提到日程上目前已经初步进行了知识模块的划分、目录的确定及任务分工预计在今年9月与学生见面三、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1师资队伍目前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教学工作的主要有5位教师两位讲师、两位助教及一名企业兼职教师结构较为合理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理论及实践要求2公共资源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博览群书的条件;校园网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提供了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表现力和教学效果完善的各基础课程实训室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3课程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目前主要有大气环境监测实训室、大气污染控制实训室及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直接在实训室完成教学任务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目前我系与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参观实习四、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1学生基本特点分析通过调查发现90后学生普遍存在主要在自信、承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合作意识学习主动性、自制力等方面需要提高我们将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有意识的去锻炼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学生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思维敏捷活跃、热衷社会实践、效益意识较强、敢于表现自我而科学学习要求较强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工程经济观念并为交流提高需展示学习成果2学法指导如何取长补短指导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学法指导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难在、办为什么学:作为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可满足学生认知需要、并提高其专业技能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保障以及精神满足需要学什么:学方法、学应用、学创造大数学家华罗庚:“学而有则用、学而优则创”难在:教师—以能力、素质为本位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学生—锻炼毅力、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活动需两者良好配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采取一定的方法达到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融洽关系可概括为赏、放、警、评、爱这5个字办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1教学实施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2以教师为主导3以能力为本位教师采取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做一体合理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内化、技能强化、素质升华的目的2教学模式: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全过程中如何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并有效操控实施至关重要课程标准对每个项目每一个教学单元进行了设计后面将以一个教学单元为例说明3主要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自学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归纳总结法4教学实施保障:教师自我能力提高:教师走出去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到工程项目现场学习、到兄弟院校学习、到一线岗位顶岗实习向专家请教学习结合自身的探索研究来提高能力、素质实训基地条件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设施完善需进一步营造职场氛围让学生有转变为员工的情境体验校外实训基地有待于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多元考核评价方法六、单元教学程序设计对于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我们通过一个单元教学说明汽车尾气净化现在社会汽车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在为人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尾气污染如何治理尾气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本单元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单元设计时间为2课时设置了6个教学环节七、课程教学效果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针对任务拿出方案进行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及北京等相关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监测预报预警技术、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6项重点任务科研攻关,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支撑方案》,聚焦雾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防治科技需求,通过“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机理、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完善监管体系、促进成果应用”,构建我国大气污染精细认知-高效治理-科学监管的区域雾霾和光化学烟雾防治技术体系,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形成可考核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治理技术方案,培育和发展大气环保产业,提升环保技术市场占有率,支撑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

2018年拟支持项目不超过15个,国拨经费约3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如指南方向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该指南方向只支持一个项目,但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如满足必要的条件,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监测预报预警技术1.1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垂直探测技术研究内容:研发和集成海洋大气边界层内湍流交换、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垂直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垂直探测技术方法,突破激光雷达探测、海气通量观测、卫星遥感和GPS水汽探测集成的技术瓶颈,形成基于多元数据归一的海洋边界层立体探测技术系统,实时探明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及其变化过程,并选择黄海、渤海等典型海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海洋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的实时探测系统平台,获取近海海洋大气组分、气溶胶理化与光学参数、关键气象参数垂直分布廓线,时间分辨率小于20min、垂直分辨率小于100m,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

1.2全耦合多尺度雾-霾预报模式系统研究内容:研究雾-霾污染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机制,构建精细化动力学新理论和新算法,突破雾-霾与天气过程之间全耦合的建模关键技术、资料同化技术、高精度短期数值预报技术、中期数值预测技术和多模式集合自动预警技术,建立雾-霾预报技术与空气质量预报技术的内在关联,支撑建成全球、全国、区域及城市尺度的雾-霾多模式集合预报与预警综合分析平台,在国家级预报中心及重点区域实现业务化运行。

考核指标:建成全耦合多尺度雾-霾预报模式系统,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雾-霾120小时预报准确率超过80%,5-7天预报准确率超过70%,7-14天预报准确率超过60%。

2.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2.1污染输送多时空尺度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采用外场观测实验和模型模拟相互印证的方法,研究局地、区域与全球大气污染的相互作用规律,探讨边界层与自由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机制,理清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传输及主控因子,研究区域污染与气象气候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变化趋势,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减排的动态调控原理。

考核指标:形成大气环境容量和污染跨界输送的动态量化评估技术体系;系统确定在不同气候背景下典型污染物跨省、跨区域、跨国境的输送量,为污染减排和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

3.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3.1农畜牧业NH3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农田与禽畜养殖业氨排放量大、时空分布不清等问题,研究农业和畜牧业氨排放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重点突破基于优化施肥方式与肥料类型的农田高效控氨减排关键技术和基于禽畜圈舍-粪便储存-综合利用等多环节的固铵减排技术,构建集成氨排放通量测定技术、同位素源解析技术和数学模型的高精度农畜牧业氨排放清单与氨减排评估技术,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综合示范工程,形成农畜牧业NH3排放调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农畜牧业氨排放数据库和高效控制技术体系;提出典型污染源的减排技术方案,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完成4个以上场所的技术示范,实现农田示范工程氨减排30%、畜禽业示范工程氨减排40%。

3.2 典型工业炉窑烟气资源化高效治理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多环节多工序冶金过程,开发冶炼炉窑、焦炉等典型烟气中多种污染物高效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突破烟气中硫、尘高效脱除与资源利用一体化技术、含贵(重)金属等粉尘高温富集与利用技术,有价元素的高效定向分离与产品化技术,构建污染物源头治理与资源化耦合技术体系,研发成套装备和高值化产品,并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应用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2个以上全烟气量(大于5万Nm3/h)示范工程,关键材料、设备及技术达到规模应用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最新排放限值,硫、贵(重)金属及有价元素等主要特征污染物资源化率大于95%。

4.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4.1法规空气质量模型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内容:按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实施、城市与区域控制措施效果评估的要求,通过典型区域案例的数据集成和质控研究,开展不同地形示踪扩散实验,形成支撑法规空气质量模型验证的基础数据集,开展不同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的比较研究,构建我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型遴选指标、标准、评估与准入退出机制,建立污染控制方案及政策法规影响空气质量的定量评估技术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2015-2017年20个以上臭氧和颗粒物空气质量模型验证案例和1年以上覆盖全国的空气质量验证数据集,提出我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型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议稿),建成相配套的模型准入和支撑体系并推荐法规空气质量模型。

4.2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创新,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及不同部门的利益冲突,研究区域(城市)之间产业转移、能源优化、联合减排、资金补偿、信息共享等协同关系,从国家层面上研究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以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目标为约束,构建经济驱动、能源战略、末端治理和成本效益的综合调控方案和快速评价技术,建立城市-区域-国家多尺度多目标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情景分析和动态展示平台;提出有效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的若干关键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管理政策(建议稿)等,构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不少于8项保障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和管理政策(建议稿),提出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的双赢方案,建立多尺度多目标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情景分析和动态展示平台,部分成果应被国家和区域协调机构采纳。

4.3大气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业政策研究研究内容:在对我国现有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管理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上,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系统研究并设计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基本框架,重点突破大气环境资源定价和绿色GDP评价方法、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边际成本定量分析技术,研究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分配技术、经济激励和惩罚政策;基于多污染物有效减排,研究以清洁生产审计、最佳适用技术应用、排污税调节为重点的产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以领跑者制度为重点的行业激励政策;为以最小成本实现国家、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提供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形成大气环境资源定价、污染减排与质量改善边际成本量化评估、排放指标有偿使用与分配等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提出重点行业(电力、钢铁、石化、建材)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在重点区域(城市)和行业示范。

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5.1 长三角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策略与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内容:围绕后“大气十条”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大科技需求,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开展气象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多参数的区域同步观测,研究PM2.5和臭氧污染与前体物非线性响应机制和调控原理,构建挥发性有机物动态污染源清单和总量控制技术,升级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预警及决策支持业务化技术平台,提出空气质量达标约束下的协同控制路径和技术方案,开展区域关键前体物重点污染源控制工程示范,支撑2025年前后长三角区域PM2.5全面达标和遏制臭氧污染上升态势。

考核指标:阐明长三角大气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原理,形成区域光化学烟雾和PM2.5化学组分监测网的优化方案及质控体系,建成面向PM2.5和O3的立体监测预警与调控决策业务化平台,提出长三角区域PM2.5与臭氧污染整体解决技术方案和实施机制,并被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及省市政府采纳应用5.2珠三角PM2.5和臭氧综合防控技术与精准施策示范研究内容:针对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需求,研究大气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耦合形成机理,突破以二次污染为核心的区域立体监测预警、成因诊断和快速溯源等关键技术,建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动态总量控制和监管核查技术体系,研究区域PM2.5和臭氧全面达到WHO-II目标值的路线图,提出多目标约束下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区域联防联控等整体解决的技术方案及实施机制,构建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和大数据平台。

考核指标: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大气臭氧和PM2.5化学组分一体化在线监测预警与大数据技术展示业务化平台,在珠三角实现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动态总量控制和规范化监管核查,提出区域PM2.5和臭氧全面达到WHO-II目标值的路线图、技术方案及实施机制,被省市级政府采纳应用。

5.3 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内容:针对成渝特殊地形、高湿和高静风频率与快速经济发展等特点,研究大地形条件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大气污染与气象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基于清洁能源(如水电和天然气等)的能源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情景方案,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及业务化支撑技术平台,提出成渝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策略和整体技术方案,并进行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厘清成渝经济区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城市间的相互影响,建成区域空气质量立体监测预警业务化体系和决策支持信息管理平台,形成解决成渝经济区大气污染问题的整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