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质量管理手册0527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手册 范本

质量管理手册 范本

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文件编号:编制:XX审核:XX批准:XX2019年6月1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发布令为提升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学习并应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标准,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手册参照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起草,规定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内是公司最高的强制性工作要求;对外是关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

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特此发布。

董事长: XXX2019年6月1日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和日常管理,特任命XXX 同志兼任公司管理者代表,任命陈燕兼任质量管理体系专员。

管理者代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董事长全面建设、领导和管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承担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外联工作,具体包括:a)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获得预期的绩效;c)在公司内部通报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改进机会,特别是向董事长报告;d)确保在整个公司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质量管理体系专员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质量管理体系日常运行的策划、指挥、执行、监督、改进等具体工作,辅助管理者代表履行好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可推荐骨干成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改进工作,成立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小组成员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并由体系专员领导日常工作。

董事长:XX2019年6月1日1.手册的编制、审批、发放、修订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司行政科统一管理。

内容对照GB/T19001-2015第4-10章节格式编制,并全部应用这些章节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没有删减。

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手册MicrosoftWord文档

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手册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七章项目部技术管理1 技术标准规管理1.1参照有关《质量体系文件》、《设计管理程序》,对于适用的国家、行业、企业颁布的技术标准、规,由项目技术部负责识别,将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规有效版本的目录清单及时更新并通工地。

1.2项目技术部负责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技术标准、规的识别,建立和发布地方技术规有效版本目录清单,及时更新有关技术标准、规。

1.3项目技术部配置适用的技术规、规程,建立项目部技术规配置清单。

作废的标准、规及时回收销毁或加盖作废标记。

2 图纸会审2.1工地总工组织相关人员(含分包)进行部图纸会审,形成部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正式图纸会审的资料。

2.2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就设计意图、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介绍和交底,解答有关问题。

工地根据会议意见,整理成正式的图纸会审记录,经相关单位签字、盖章后下发至图纸持有人。

2.3对于“重、大、特、新”项目,工地总工应通知项目部技术经理和总工参加图纸预审和图纸会审。

2.4图纸持有人应将图纸会审容标注在图纸上,注明修改人和修改日期。

项目技术部应定期检查图纸会审容执行情况。

3 工程洽商与设计变更3.1工程洽商单(技术核定单):由施工单位提出,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核,由设计单位审批后实施。

3.2设计变更:包括设计变更通知书、设计变更图纸,一般由设计单位出具,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审核后实施。

3.3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互相矛盾、地质勘探资料与现场地质情况不符、不能(便)施工、按图施工易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已找到更好的降本增效方法等情况时,应提出合理建议,按合同相关规定办理工程洽商(技术核定)。

3.4工程洽商单(技术核定单)、设计变更通知书或设计变更图纸应由工地总工统一签收保存,及时转发至相应作业班组,并做好签收记录。

3.5设计单位签发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或设计变更图纸若对施工进度、施工费用和施工准备情况产生影响,工地项目经理及时与建设单位办理签证。

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手册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目录0.1 企业简介 (4)0.2 质量手册的管理 (5)0.3任命书 (7)0.4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 (8)1目的和适用范围 (10)2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术语和定义 (12)4 质量管理体系 (13)4.1 总要求 (13)4.2 文件要求 (13)4.3 知识管理 (15)4.4 相关文件 (15)5管理职责 (16)5.1 管理承诺 (16)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6)5.3 质量方针 (16)5.4 策划 (17)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17)5.6 管理评审 (20)5.7 相关文件 (21)6资源管理 (22)6.1 资源提供 (22)6.2 人力资源 (22)6.3 基础设施 (23)6.4 工作环境 (24)6.5 应急计划 (24)6.6 相关文件 (24)7产品实现 (25)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5)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5)7.3 设计和开发 (27)7.4 采购 (30)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32)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35)7.7 项目管理 (36)7.8 技术状态管理 (38)7.9 首件检验(FAI) (38)7.10 调试/顾客服务 (39)7.11 RAMS/LCC (40)7.12 老化管理 (41)7.13 变更管理 (41)7.14 相关文件 (41)8 测量、分析和改进 (43)8.1 总则 (43)8.2 监视和测量 (43)8.3 不合格品控制 (44)8.4 数据分析 (46)8.5 改进 (47)8.6 相关文件 (48)附录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 (49)附录2 公司组织机构图 (54)附录3 产品工艺流程图 (55)附录4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相互关系图 (56)附录5 受控文件清单 (57)附录6 受控记录清单 (62)附录7 IRIS过程清单 (73)附录8 关键绩效指标(KPI) (80)0.1企业简介**公司成立于*年*月,位于****,现有员工*人,注册资金*万人民币。

质量管理操作手册

质量管理操作手册

质量管理操作手册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3)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3)1.1.1 质量策划 (3)1.1.2 质量控制 (3)1.1.3 质量保证 (3)1.1.4 质量改进 (4)1.2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4)1.2.1 提高产品质量 (4)1.2.2 降低成本 (4)1.2.3 提升企业竞争力 (4)1.2.4 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4)1.3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4)1.3.1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4)1.3.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4)1.3.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1.3.4 现代质量管理阶段 (4)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5)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5)2.1.1 质量方针与目标 (5)2.1.2 管理职责 (5)2.1.3 资源管理 (5)2.1.4 产品实现 (5)2.1.5 测量、分析和改进 (5)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5)2.2.1 文件结构 (5)2.2.2 文件编写原则 (6)2.2.3 文件内容 (6)2.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与发布 (6)2.3.1 审核流程 (6)2.3.2 审核要点 (6)2.3.3 发布与实施 (6)第三章质量策划与目标设定 (6)3.1 质量策划的基本流程 (6)3.2 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7)3.3 质量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7)第四章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8)4.1 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8)4.1.1 基本概念 (8)4.1.2 基本原则 (8)4.2 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 (8)4.2.1 方法 (8)4.2.2 工具 (8)4.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9)第五章质量改进 (9)5.1 质量改进的基本流程 (9)5.2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方法 (10)5.3 质量改进的案例分析 (10)第六章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 (10)6.1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11)6.1.1 控制图 (11)6.1.2 抽样检验 (11)6.1.3 实验设计 (11)6.1.4 方差分析 (11)6.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11)6.2.1 质量策划 (11)6.2.2 过程改进 (11)6.2.3 质量成本分析 (11)6.2.4 供应商管理 (11)6.3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2)6.3.1 质量数据收集与处理 (12)6.3.2 质量计划与监控 (12)6.3.3 质量改进与反馈 (12)6.3.4 质量报告与决策支持 (12)第七章供应商质量管理 (12)7.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2)7.1.1 确定供应商选择标准 (12)7.1.2 收集供应商信息 (12)7.1.3 评估供应商能力 (12)7.1.4 确定供应商合作关系 (13)7.2 供应商质量控制 (13)7.2.1 制定供应商质量管理计划 (13)7.2.2 建立供应商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13)7.2.3 加强供应商过程控制 (13)7.3 供应商关系管理 (13)7.3.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13)7.3.2 实施供应商绩效评估 (13)7.3.3 优化供应商结构 (13)7.3.4 实施供应商激励机制 (14)第八章质量成本管理 (14)8.1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14)8.1.1 质量成本的概念 (14)8.1.2 质量成本的分类 (14)8.2 质量成本的计算与分析 (15)8.2.1 质量成本的计算 (15)8.2.2 质量成本的分析 (15)8.3 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 (15)8.3.1 质量成本控制 (15)8.3.2 质量成本优化 (15)第九章质量风险管理 (16)9.1 质量风险识别 (16)9.2 质量风险评估 (16)9.3 质量风险应对 (17)第十章质量教育与培训 (17)10.1 质量教育的基本内容 (17)10.2 质量培训的方法与技巧 (18)10.3 质量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评估 (18)第十一章质量考核与评价 (18)11.1 质量考核的指标体系 (18)11.2 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19)11.3 质量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应用 (19)第十二章质量管理实践 (20)12.1 质量管理案例分享 (20)12.2 质量管理经验总结 (20)12.3 质量管理创新与展望 (21)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质量手册目录

质量手册目录

质量手册——目录
章节号:内容
0目录
0.1目录
0.2前言
0.3术语
0.4手册说明
0.5范围
1企业概况
2质量方针、目标
3组织机构与职责
4质量职能分配表
4.1管理职责
4.2质量体系
4.3合同评审
4.4设计控制
4.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4.6采购
4.7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
4.8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4.9过程控制
4.10检验和试验
4.1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4.12检验和试验状态
4.13不合格品的控制
4.14纠正和预防措施
4.15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4.16质量记录的控制
4.17内部质量审核
4.18培训
4.19服务
4.20统计技术
附录1:体系文件一览表
附录2:质量手册更改一览表
质量体系文件一览表
注:作√标注的为已获取原版复印件。

质量管理手册(PDF 25页)

质量管理手册(PDF 25页)

品士公司教材部分,未经书面同意,禁止复制或培训使用
6
第 2章 :事业处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图
总经理
集团采购管理部
人力资源管理部
行政助理
质量管理部
财务及信息系统管理部
发动机业务单位
进气/排气/涡轮增压器 业务单位
品质组织体系图
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
顾客审核



范 非
行政助理 顾客质量



技术中心业务单位
• 以下5个主要领域的工具,包含永久性发展计划,构成了所有活动: o 生产力 o 质量 o 管理 o 多样化 o 创新
• 在质量手册和相关文件中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描述
.我承诺通过全员努力以达成我们的目标,以满足顾客的期望,并在这本质量手册中加以描述



范 非






Michel STAUB
CEO
ACME 轿车部
质量管理手册
本 , 仅 供 参


F. Moon


范 非
制定
C.Sinder
确认
G.Fisher
批准
品士公司教材部分,未经书面同意,禁止复制或培训使用
1
摘要
目录 最高管理者陈述 管理者代表陈述 第1章 公司简介 事业处的历史 事业处的重要描述 生产工场 主要的顾客 ¾ 第2章 :事业处的组织结构 业务单位的组织结构 业务单位、技术中心、生产单位的功能和职能划分 ¾ 第3章 术语和定义 ¾ 第4章 质量管理体系 顾客过程的识别 支持过程的识别 文件管理 S4 : 文件管理 ¾ 第5章 管理职责 S1 : 业务计划 S2 : 经营管理 ¾ 第6章 资源管理 S3 : 人力资源管理 ¾ 第7章 产品实现 C1 : 研究与开发 C2 : 产品实现 C3 : 产品/过程更改的管理 C4 : 顾客抱怨 S5 : 信息系统的控制 S6 : 采购 S7 : 工装和设备的维护 S8 : 测量和试验 S9 : 标识、可追溯性、检验和试验状态 S10 : 不合格品的控制 S11 : 控制 ¾ 第8章 测量、分析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手册(最终版)

质量管理手册(最终版)

质量管理手册(最终版)一、前言质量管理手册是企业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而制定的管理文件。

本手册结合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旨在为全体员工提供一套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指导。

二、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2. 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4.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形成全员质量管理氛围。

三、质量管理原则1. 客户至上: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2. 全员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3. 过程控制:关注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质量达标;4.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5. 事实依据: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

四、质量管理组织结构1. 质量管理部:负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目标;3. 质量管理小组:由各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

五、质量管理流程1. 质量策划: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阶段进行质量策划,确保质量目标实现;2. 质量控制:通过过程控制、检验、试验等方法,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3. 质量改进:通过质量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等手段,不断优化质量管理;4. 质量保证: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方式,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质量策划1. 产品研发阶段:(1)收集客户需求,明确产品性能指标;(2)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研发方案;(3)制定研发计划,明确研发任务和节点;(4)进行设计评审,确保设计满足客户需求。

2. 生产阶段:(1)制定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质量;(2)制定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操作;(3)进行生产前准备,确保生产条件具备;(4)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3. 销售阶段:(1)制定销售计划,明确销售目标和策略;(2)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3)进行销售培训,提高销售人员业务水平;(4)建立客户档案,定期回访客户,收集反馈意见。

技术质量管理手册修订

技术质量管理手册修订
一.3.3
风险工点指公路(铁路)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工点,包括高风险隧道、高陡边坡、特殊结构桥梁和地下工程以及既有线和新建线施工,涉及既有公路(高速铁路)、地质灾害路段或其它高风险因素的工点。
风险工点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四级。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工点必须编制《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和专项施工方案。(单独一页)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工点分类详见附件1-4《高度(极高度)风险工点分类表》。(单独一页)
市政公用工程
市政综合
合同额≥10亿元的工程项目
合同额在3亿元-10亿元的工程项目
城市道路
城市快速路宽度≥35m;城市主干道且宽度≥30m
城市快速路且宽度20m-35m;城市主干道且宽度15m-30m
城市桥梁
主跨跨度≥40m
主跨跨度20m-40m
隧道和地下工程
内径≥5m城市隧道或者工程断面面积≥120m2的地下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吊篮脚手架工程。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6、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拆除、爆破工程
1、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2、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单独一页)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部报公司/局组织专家论证,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或5名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单独一页)

0527企业治理好老员工的二三招1.doc

0527企业治理好老员工的二三招1.doc

20110527企业治理好老员工的二三招1企业治理好老员工的二三招现在,良多老员工都喜好以老卖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履历的工作多,经验丰硕,所以喜好在某些方面让自己据有必然的优势及位臵。

可是,他们并不清晰,在当今的社会是需要与进俱进,听些有活力、有创忆的见意是必需的;否则他们离被裁减将会不远了。

老员工的治理,一向是一个让企业头疼的题目问题。

那么,怎么治理好老员工呢?先来看看案例:“跟老胡干了5年的营业员小赵携款逃跑了!”这个动静让湖南株洲良多经销商受惊。

因为良多经销商都熟悉小赵,他是老胡手下的金牌营业员,谁也没想到,他能坑老胡一把。

“我也没想到啊,这家伙良心都哪往了,都跟我干了5年了,我一向很信赖他,可是他却背着我从仓库提了20万的货,倒手卖了,然后人世蒸发了。

”说到小赵,老胡既恨又悔。

圈内的伴侣在抚慰老胡之余,也难免后怕,随即对各自公司仓库进行检查。

小赵事务也让经销商发生了猜疑: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真的不疑,能行吗?然而假如老是思疑员工的忠诚度,怎么能留住员工呢?老员工大多是营业主干,跟从经销商风风雨雨一路“打江山”,也是团队的焦点力量,但一旦出了题目问题,那就是大题目问题。

思虑“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小赵事务一方面吐露了老胡的治理裂痕,另一方面也冲击了良多经销商的用人观念。

现实上,近似小赵事务的情况良多,好比山东一家经销商公司的老员工,操纵老板的信赖,自己私配了仓库钥匙,把新到用于展示的冰柜变卖;还有一些老员工带着发卖步队一路出走,架空经销商……这也是良多经销商不敢把权力下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以即使很累,他们也要亲力亲为。

中国有个传统的用人观念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说既然想用一小我,就不要对他思疑;假如思疑,还不如不用。

但综观历史,能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又有几人呢?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千古嘉话,但关二哥毕竟是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当然是出于义,但却损害了年老兼老板刘备的益处。

现代职场也是如斯,良多职业司理人大多是以风光起头,以黯淡终局,为什么?其根柢在于老板信赖对其的晃悠。

0527-2019石油焦标准

0527-2019石油焦标准

0527-2019石油焦标准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对石油焦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要求也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规范石油焦生产和使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我国对石油焦的标准也做了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其中,0527-2019石油焦标准是石油焦行业中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 0527-2019石油焦标准的重要性1. 保障产品质量0527-2019石油焦标准是我国石油焦行业的产品质量保障和监督管理标准,对石油焦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2.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随着石油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焦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527-2019石油焦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推动石油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3. 促进国际贸易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石油焦作为重要的能源原料,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

0527-2019石油焦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我国石油焦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二、 0527-2019石油焦标准的主要内容0527-2019石油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名称和分类2. 技术要求3. 检验方法4.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5. 安全生产6. 质量管理其中,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是石油焦标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 0527-2019石油焦标准对我国石油焦行业的影响1. 促进石油焦产品质量的提升0527-2019石油焦标准对石油焦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性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产品在硫含量、灰分含量、挥发分含量、真密度、热值等方面都要符合标准规定。

这对提升我国石油焦产品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石油焦作为重要的能源原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0527-2019石油焦标准的实施,要求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促使行业向着高质量、低排放、高效益的方向转型升级。

技术质量管理部管理制度手册

技术质量管理部管理制度手册

第一篇技术管理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公司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现有物质技术条件的作用,保证公司生产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低成本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煤矿技术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公司各部、处、各井口及各土建施工队(组)。

第三条本条例由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章管理体系第三条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为技术质量管理部。

第四条技术质量管理部在公司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公司所有技术工作必须在技术质量管理部的指导下进行。

第三章采掘管理第六条矿井采掘技术管理实行统筹安排,公司所属各井口、各生产区队必须在技术质量管理部的指导下进行采掘活动。

第七条所有采掘工作必须根据技术设计和技术规程要求进行。

第八条回采作业规程应包括概况采煤方法、顶板管理、生产系统、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煤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等内容为。

第九条掘进作业规程应包括概况、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施工工艺、生产系统、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安全技术措施、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等内容。

第十条采掘生产作业规程须在工程开工前二十天内由技施工区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经相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并签字盖章,最后由总工程师批准。

且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10天办理好全部审批手续,以便向工人贯彻。

第十一条采掘作业规程的贯彻学习必须在工作面开工之前五天完成,由区(队)长负责组织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学习。

第十二条各采掘队组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规程,不得擅自更改,如需变更须在开工前二El内报请技术质量管理部,由技术质量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决定,重新编制或更改作业规程。

第十三条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井下,到各采掘工作面检查指导采掘工作,如发现违规作业,技术人员根据规程要求进行纠正,不听劝阻者,技术人员有权责令其停工整顿,并出据停工整顿通知书。

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1: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和缩略语2:质量政策2.1 公司质量政策宗旨2.2 质量目标2.3 质量责任3:组织结构3.1 公司组织架构3.2 职责和权限3.3 质量部门和人员职责4:质量管理体系4.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4.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4.3 审核和验证4.4 过程控制5:质量计划5.1 质量计划概述5.2 质量计划编制流程5.3 质量控制管理5.4 质量标准和指标6:质量培训6.1 培训计划6.2 培训内容和教材6.3 培训效果评估7:供应商管理7.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7.2 供应商合同管理7.3 供应商绩效评估8:客户满意度管理8.1 客户需求分析8.2 客户反馈管理8.3 投诉处理流程9:风险管理9.1 风险识别和评估9.2 风险控制措施9.3 风险监测和改进10:测量与分析10:1 测量指标和方法10:2 数据分析和统计10:3 持续改进活动11:文档控制11.1 文档编制和版本控制 11.2 文档审查和批准11.3 文档发布和分发12:审核和纠正措施12.1 内部审核计划12.2 非合规纠正措施 12.3 预防措施13:认证和监督13.1 认证申请和审查 13.2 认证过程和准备 13.3 监督审核和维持14:附件附件列表:1:质量目标和指标2:组织架构图3:培训计划表4:供应商评估表5:客户调查问卷6:风险识别和评估表7:测量指标和数据表附件:详见上述附件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合同:法定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文件。

2:监管:监督和控制,保证合规性和公正性。

3:认证:依法确认符合标准要求的过程。

4:规程:行为准则和规范,确定特定流程的要求。

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手册Microsoft Word 文档

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手册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七章项目部技术管理1 技术标准规范管理1.1参照有关《质量体系文件》、《设计管理程序》,对于适用的国家、行业、企业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部负责识别,将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有效版本的目录清单及时更新并通工地。

1.2项目技术部负责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技术标准、规范的识别,建立和发布地方技术规范有效版本目录清单,及时更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1.3项目技术部配置适用的技术规范、规程,建立项目部技术规范配置清单。

作废的标准、规范及时回收销毁或加盖作废标记。

2 图纸会审2.1工地总工组织相关人员(含分包)进行内部图纸会审,形成内部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正式图纸会审的资料。

2。

2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就设计意图、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介绍和交底,解答有关问题.工地根据会议意见,整理成正式的图纸会审记录,经相关单位签字、盖章后下发至图纸持有人。

2。

3对于“重、大、特、新”项目,工地总工应通知项目部技术经理和总工参加图纸预审和图纸会审。

2。

4图纸持有人应将图纸会审内容标注在图纸上,注明修改人和修改日期。

项目技术部应定期检查图纸会审内容执行情况。

3 工程洽商与设计变更3。

1工程洽商单(技术核定单):由施工单位提出,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核,由设计单位审批后实施。

3。

2设计变更:包括设计变更通知书、设计变更图纸,一般由设计单位出具,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审核后实施。

3.3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互相矛盾、地质勘探资料与现场地质情况不符、不能(便)施工、按图施工易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已找到更好的降本增效方法等情况时,应提出合理建议,按合同相关规定办理工程洽商(技术核定)。

3。

4工程洽商单(技术核定单)、设计变更通知书或设计变更图纸应由工地总工统一签收保存,及时转发至相应作业班组,并做好签收记录。

3.5设计单位签发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或设计变更图纸若对施工进度、施工费用和施工准备情况产生影响,工地项目经理及时与建设单位办理签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质量管理手册(试行版)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第一篇章施工技术管理 (4)1总则 (4)1.1目的 (4)1.2范围 (4)1.3依据 (4)1.4管理原则 (4)1.5主要应对风险 (4)1.6术语和定义 (4)2职责与权限 (5)2.1管理职责 (5)2.2审批权限 (5)3管理要求 (5)3.1技术管理规范 (5)3.2设计文件管理 (7)3.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 (12)3.4施工交底管理 (17)3.5施工测量管理 (18)3.6技术复核管理 (19)3.7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21)4检查、评价与改进 (22)4.1业务检查 (22)4.2绩效评价 (24)4.3管理改进 (24)5附则 (25)5.1解释与修订 (25)5.2检查考核表 (25)5.3工作表单 (25)第二篇章科技管理 (26)1总则 (26)1.1目的 (26)1.2范围 (26)1.3依据 (26)1.4管理原则 (26)1.5主要应对风险 (26)1.6术语和定义 (26)2职责与权限 (27)2.1管理职责 (27)2.2审批权限 (27)3管理要求 (28)3.1科技研发项目管理 (28)3.2科技成果管理 (31)3.3新技推广与应用 (33)3.4BIM技术应用管理 (36)3.5绿色施工技术管理 (38)4检查、评价与改进 (40)4.1业务检查 (40)5附则 (41)5.1解释与修订 (41)5.2检查考核表 (41)5.3工作表单 (41)第三篇章质量管理 (42)1总则 (42)1.1目的 (42)1.2范围 (42)1.3编制依据 (42)1.4术语和定义 (42)1.5主要应对风险 (42)2职责权限与分工 (43)2.1管理职责 (43)2.2审批权限 (43)3管理要求 (44)3.1质量管理人员配备 (44)3.2质量策划管理 (45)3.3检验试验管理 (48)3.4检测设备管理 (50)3.5关键和特殊过程管理 (53)3.6工程质量检查管理 (55)3.7工程质量实体质量实测实量管理 (58)3.8工程质量验收 (60)3.9不合格品控制 (63)3.10质量事故处理 (66)3.11质量创优 (69)4检查评价与改进 (73)4.1业务检查 (73)4.2绩效评价 (76)4.3管理改进 (76)5附则 (76)5.1解释与修订 (76)5.2检查考核表 (76)5.3工作表单 (82)5.4索引文件 (82)第一篇章施工技术管理1总则1.1目的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本技术管理编制的目的在于统一技术管理流程、明确技术管理职责、规范工作要求、提升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更好的实现“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促进生产、经营服务”的目标。

1.2范围适用于公司、分公司以及项目部施工技术管理。

1.3依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范》JGJ18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作为实施本手册的依据。

1.4管理原则坚持“先进、科学、安全、经济、适用”,优化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效益和工期。

1.5主要应对风险(1)因为设计文件管理混乱或对设计文件学习理解不够造成返工等风险。

(2)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问题造成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或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等风险。

(3)因施工交底不到位等造成施工质量事故或施工安全事故等风险。

(4)因施工测量错误造成返工的风险。

(5)因技术复核疏漏或复核不到位等造成质量和安全的风险。

(6)因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内容不全面,逻辑关系不当等问题,导致影响项目竣工验收以及经济核算等风险。

1.6术语和定义(1)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2)施工方案: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3)设计变更:由于设计的失误或设计意图改变而由设计单位补发的通知,是必须要执行的。

(4)工程洽商技术联系单: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或根据发包人意图或发现了当时在图纸会审时没有发现的图纸问题时向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有商量的意思。

工程洽商内容经设计、发包人认可后,效果等同设计变更。

2职责与权限2.1管理职责2.2审批权限3管理要求3.1技术管理规范(1)管理流程3.2设计文件管理3.2.1图纸首发及会审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2.2设计变更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2.3工程洽商技术联系单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1)管理流程1)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流程2)施工方案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1)施工交底类别施工交底分三级交底:施工组织(总)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2)管理要求(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6技术复核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7工程技术资料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4检查、评价与改进4.1业务检查4.1.1对分公司检查4.1.2对项目部的检查4.2绩效评价本系统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绩效指标(KPI:)4.3管理改进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本系统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可行性和实施情况。

(2)施工交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附则5.1解释与修订本手册由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解释。

5.2检查考核表见本手册第三篇章5.2 检查考核表。

5.3工作表单第二篇章科技管理1总则1.1目的规范科技研发项目、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科技成果管理、设计管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及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推进企业科技进步。

1.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属科技研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科技成果管理。

1.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建筑业10项新技术。

1.4管理原则创新性: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出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结合企业发展和建筑行业特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先进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资源共享: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内部现有科技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与有关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设计院进行广泛合作,实现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1.5主要应对风险技术研发风险:在技术领域未取得科技或者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企业在技术上或者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导致企业的利润率降低。

技术保护风险:在科技研发、现场施工等领域,未加强相应的保护措施,或未申请专利,或已经申请专利但未进行维护,导致竞争对手轻易获取企业技术,降低企业竞争优势。

新技术应用风险: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前期论证不足,或施工工艺安排不合理,导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风险、质量隐患风险、成本增加风险等。

1.6术语和定义科技立项项目:指科技研发项目、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应用技术成果总结项目、施工方法研究。

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简称,本手册主要指科技进步奖、工法、专利、BIM技术应用成果、论文、规范标准等。

专职研发人员:指企业内主要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

兼职研发人员:指企业内在本职工作之外兼职承担研究开发项目的人员。

2职责与权限2.1管理职责2.2审批权限3管理要求3.1科技研发项目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相关规定3.2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评选分为内部科技成果评选、外部科技成果评选两类。

(1)管理流程(2)工作要求1、科技成果奖包括:科技进步奖、专利成果奖、优秀工法奖、BIM技术应用奖、QC成果奖。

2、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备案及日常管理、维护统一由技术质量部负责。

3、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必要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法务部起草转让、许可合同,公司备案后方可实施。

4、论文的发布范围为:省级及以上专业核心期刊上,如《建筑技术》、《施工技术》、《给水排水》、《工程机械》等及相当于上述级别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被收录于论文集出版的论文。

5、其他规定:工法管理执行《工法管理规定》、QC小组动执行《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3)科技成果奖励标准公司级成果奖励标准省级以上(含省级)成果参照《分公司创优业绩考核奖惩办法》进行奖励。

3.3新技推广与应用3.3.1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3.2新技术、科技成果推广3.4BIM技术应用管理(1)管理流程(2)管理要求3.5绿色施工技术管理3.5.1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管理流程3.5.2绿色施工推广4检查、评价与改进4.1业务检查(1)公司对分公司的检查(2)分公司对项目部的检查5附则5.1解释与修订本手册由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解释。

本手册根据年度评审情况确定修订需求。

5.2检查考核表见本手册第三篇章5.2 检查考核表。

5.3工作表单第三篇章质量管理1总则1.1目的为适应建筑业发展要求,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保证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全面提升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手册。

1.2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质量管理。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等;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作为修订和实施本手册的依据。

1.4术语和定义1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有直接影响的过程。

2 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能通过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3 一般不合格品:指检验批、分项工程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系列验收规范要求且对结构未造成影响的不合格品。

4 严重不合格品:指构成质量事故、或虽未达到事故等级范围但对工程结构和使用安全造成影响的不合格品。

1.5主要应对风险1 工序/检验批质量控制不严造成返工,增加质量成本;2 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造成返工、返修,增加质量成本;3 项目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投诉,影响公司信誉;4 项目施工质量达不到合同创优目标要求;5 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6 发生质量事故。

2职责权限与分工2.1管理职责注:“●”表示主导,“○”表示参与2.2审批权限3管理要求3.1质量管理人员配备注:专职质量员的配备不应少于上述配置,同时应视项目重要程度及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增加配置,以满足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