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综述

合集下载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其中部分项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规定标准的饮用水源水。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1, 2〕。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笔者综述了我国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荷,改善出水水质〔3〕。

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杨旭等〔4〕研究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NH3-N、NO3--N、NO2--N 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35%~40%,TN 的平均去除率为25%~35%。

于方田等〔5〕用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在水力负荷为1.5 m3/(m2˙h)、气水比为(0.5~0.8)∶1,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90%、97%、58%。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

谢谢观看
传统工艺:
1、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可以 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有机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其主要缺点是 处理效果有限,尤其是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佳。
2、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余氯和异味等。但其吸附容量有限,且需要定期再生。
4、安全保障:应加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已 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众多水污染源中,微污染水源水是最为普遍和严重 的一种。微污染水源水主要指受到有机物、氨氮、重金属、藻类等污染源影响的 水体,其水质状况不能满足饮用水安全标准。因此,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 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三、结论
微污染水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微污染 水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或组合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和创新,不断提高微污染水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更 大的贡献。
2、工艺改进:应对现有处理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和减 少二次污染。例如,在活性炭吸附工艺中,可以研发新型活性炭材料,提高吸附 容量和吸附速率;在膜分离技术中,可以研究新型膜材料和膜组件,提高膜过滤 效果和降低成本。
3、成本降低:应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方式,降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技术的成本。例如,可以利用新能源和自动化技术改进水处理设备,提高设备效 率和降低运行成本;可以优化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少处理环节和物料消耗等。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水中含有少量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的 水源。这些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微滤和超滤膜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处理微污染水源 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微污染水源是指水质虽然没有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微量污染物的水源。

在维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微污染水源。

研究和应用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技术和工程对于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微污染水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来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悬浮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

悬浮沉淀法通过添加混凝剂来使微污染物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其沉淀下来,达到去除的目的。

过滤法通过使用不同大小的过滤材料来去除微污染物,如石英砂、活性炭等。

吸附法则利用吸附剂对水中微污染物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颗粒等。

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来去除微污染物。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水中的微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物质,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以氧化法为例,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盐、臭氧、氯等,它们可以将微污染物氧化成较易于处理的物质。

生物处理方法也可以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降解和去除微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法通过在水中添加合适的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微生物降解水中的微污染物。

生物膜法则是通过生物膜的形成和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来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

对于微污染水源的治理,工程应用也非常重要。

工程应用主要包括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建设、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等。

在设计和建设水处理工艺时,需要根据水源的水质特点和微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艺。

在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过程中,要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技术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加上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微污染物,提高水源的水质和环境的质量。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一、概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水污染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综述,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二、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悬浮物分离和过滤三个方面。

1. 沉淀:通过控制流速和沉降时间,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质沉淀于底部,达到去除固体颗粒、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2. 悬浮物分离:通过离心、气浮和电浮等方式将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常用于对微细悬浮物的去除。

3. 过滤:常见的过滤方式有砂滤、活性炭过滤和膜过滤等,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三、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水质,从而去除污染物。

1.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高锰酸盐和过氧化氢等。

2.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3.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颗粒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四、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采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1. 活性污泥法:通过人工添加和培养污泥微生物来分解有机污染物,可以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元素。

2. 生物膜法:在固定化载体上生长的微生物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常用的载体有生物滤料、生物膜和填料等。

3. 植物净化法: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水体,常见的方法有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培养等。

五、智能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水质数据,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1.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水质监测:通过分布式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控主节点。

2. 水质数据处理与预警系统:通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建立智能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微污染水体净化技术综述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统计表明,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有机污染,尤其是城市污染的地表水体,这与20世纪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水体中的有机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外界排放到水体中的有机物;另一种是水体中生长的生物群产生的有机物和水体沉积物释放的有机物。

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包括腐殖质、微生物分泌物、溶解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粪便;另一种是合成有机物,包括杀虫剂、商业用化合物和一些工业废物。

大多数合成有机物都是有害有机物,包括三种有机化合物。

中国水资源污染的总体特征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和郊区比远郊严重。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对传统的水净化工艺和水质造成的各种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它还增加了水生产成本,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常规水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但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水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常规净化工艺的局限性,其不但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率低,而且氯化过程本身还导致水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卤化物形成,因此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不能与现有的水源和水质标准相适应,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3微污染水体预处理技术所谓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级去除,从而使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发挥更好的作用。

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饮用水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健康和安全性。

目前,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储层储存法、气提法、吸附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和生物预处理技术。

3.1水库蓄水水库存储可使水中部分悬浮物沉淀而降低水源水浊度,一些有机物也可通过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而被去除。

微污染水处理综述

微污染水处理综述

微污染水处理综述微污染水体一般是指所含有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的水体。

其微污染物主要包括石油烃、挥发酚、氨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铁、锰等,这些污染物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毒害,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和具有三致作用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源水水质的污染已经愈演愈剧,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多,源水受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出现水质性缺水的严重局面。

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逐渐进步,水源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种类也不断增加。

微污染饮用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

针对源水中出现的微污染问题,70年代以后,人们就开始着手对微污染水质的净化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已经有很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

它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对于石油烃、挥发酚、氨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铁、锰等等微污染物质则难以去除。

针对微污染问题,人们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深度处理技术,另一个为源水预处理技术。

一、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提高和保证饮用水质。

深度处理技术中,应用较广泛的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和膜技术等。

目前生物活性炭被认为是饮用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等微污染的有效方法,并且在欧洲已得到普遍应用。

采用生物活性炭比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出水水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2)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减少运行费用;(3)水中氨氮可以被生物转化为硝酸盐,从而减少了后氯化的投氯量,降低了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是指含有微量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水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浓度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在微克/升至毫克/升的量级,相对于常规污染水源来说浓度较低。

2. 污染物种类繁多:微污染水源中包含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的影响较为复杂。

3. 污染物难以去除:由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低、种类繁多,使得污染物的去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针对微污染水源的特点,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紫外光等)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与有机物及微生物进行氧化分解,达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微孔、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对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有效分离和去除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去除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4.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以上水处理技术是当前主流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通过适当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各类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以达到经济、高效、可靠的处理效果。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摘要: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

综述了目前我国给水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等。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预处理;深度处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农用化学品的增加,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并呈发展趋势。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法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目前饮用水中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大多数是生物膜类型的,其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物接触氧化、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又叫做浸没式生物膜法,即是在池内设置人工合成填料,经过充氧的水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水体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通过生物净化的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能力大,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生成量少;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生物膜更新速度慢,某些填料价格贵,且易引起堵塞,布水布气不易达到均匀。

1.2 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淹没式生物滤池、煤/砂生物过滤及慢滤池等。

常用的生物填料有卵石、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等。

滤池中装有比表面积较大的颗粒填料,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生物膜,水流经生物膜的不断接触过程中使水中有机物、氨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同时颗粒填料滤层还发挥着物理筛滤截留作用。

该工艺的特点是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量少,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能全面净化、改善水质,降低后续传统处理的混凝剂与消毒剂氯的投加量。

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技术

建于宜兴市大浦镇, 靠近太湖陈东港入口的工程 为例

1 应用APFB 进行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在 技术上是可行的, 能较好地改善原水水质。 2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是非线 性的, 最佳水力负荷为2. 5~ 3. 0 m3/ ( m2#d) 。
3水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 较小 的水深有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率, 适宜水深为10~20 cm。
塔式生物滤池是以加大滤层高度来提高处理能力的一种生物膜法
优点: (1)塔身高8~24m,占地小,构造主要部分包括塔体,滤料、布水设备、 通风装置、回流及排水系统。 (2)滤料一般选用环氧玻璃布料制成的蜂窝结构(或尼龙花瓣型软性滤料 ),其单位体积表面可达80~220。可排列组合成多层结构,这种蜂窝 结构,空气畅通,可按气水比2~5:1(生活类废水)的要求选择风机。 (3)是属于高负荷生物滤池,水力负荷高达80~200;有机负荷可达2000 ~3000g;(普通滤池0.8~1.2kg)。 (4)高的落差,使用旋转布水器,废水淋洗的冲力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更 新快。 (5)塔的高度使塔内生长不同种的微生物群。
缺点: (1)废水在塔内停留时间短,降解效率低。 (2)供氧不如曝气池充足,易产生厌氧。
2 生物转盘反应器
生物转盘在污水处理中已广泛采用,目前在给水处理领域 ,对某些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微污染水进行了一些研究。 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学者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 生物转盘预处理在适宜水力负荷下改善微污染水水质是有 效的。 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 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 减少了溶液中氧传质的困难性),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 进行。转盘上生物膜生长面积大,生物量丰富,不存在类 似于生物滤池的堵塞情况,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脱落膜易于清理处置。但存在的不足是生物氧化接触时间 较长,构筑物占地面积大,盘片价格较贵,基建投资高。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

微污染水源主要指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

开发和应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成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具有以下特点:1. 污染物浓度低。

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浓度较低,通常在微克/升到毫克/升的范围内;2. 水质波动大。

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动态较大,受到气候、降雨、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波动较为明显;3. 复合污染。

微污染水源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复合污染情况比较严重;4. 难以治理。

由于微污染水源中污染物的浓度低、波动大以及复合污染等特点,导致其治理难度较大。

1.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通过固体吸附剂吸附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和氧化铁等。

利用吸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吸附技术在微污染水源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分离和浓缩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显著、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等优点,因此在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

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是处理微污染水源的一种重要方法。

4.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滤料、菌落过滤等技术。

微生物技术在微污染水源的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5. 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是指将多种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微污染水源如何处理

微污染水源如何处理

微污染水源如何处理?传统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有效地处理微污染的水源水,因而人们不得不釆用新的处理方法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强化传统处理工艺、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三个方面。

(1) 强化传统处理工艺强化传统处理工艺目前主要有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技术,它们不增加任何新工艺设施,只是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略作调整。

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包括从各处理工艺参数的改进、引入新的处理设备到药剂的改良直至水厂运行控制的各个方面。

具体措施为:①合理投加新型有机及无机高分子助凝剂,改善混凝条件,提高混凝效果;②改善滤池性能,调整滤床的级配和改造冲洗方式,提高截污能力;③增强消毒工艺,增设消毒接触池,提高杀菌能力,提高管网末梢水质安全性;④调整出厂水的pH值,提高出水稳定性,以控制管道的化学腐蚀。

(2)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工艺前面,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级去除,主要包括吸附预处理、化学氧化预处理及生物预处理。

①吸附预处理是在混合池中投加吸附剂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常用的吸附剂有粉末活性炭和黏土等。

②化学氧化预处理是依靠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来分解和破坏污染物,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紫外光和臭氧等。

此方法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使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提高,但可能产生一些致突变物及致癌物,如卤代有机物。

③生物法预处理是借助微生物群体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采用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优点是经济有效,不产生三致物,减少混凝剂和消毒剂的用量。

不足是运行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原水水质、水温、操作管理水平等,另外启动过程需要有成熟期。

(3)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是在常规处理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

目前常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及膜分离技术等。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饮用水微污染物处理方法有:1 物理技术1)吹脱吹脱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对难挥发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吸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较贵,再生困难,对大部分极性短链含氧有机物不能去除。

合成树脂吸附,因其再生或洗脱困难,比表面积小,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膜过滤技术膜法能去除水中胶体、微粒、细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但对低分子量含氧有机物如丙酮、酚类、酸、丙酸几乎无效。

把膜工艺进一步应用到给水处理中的障碍是: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

2 化学技术1)预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采用的方法。

臭氧法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但中间产物可能存在致突变物,另外对水中一些常见优先污染物的氧化性差,从而导致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

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控制氯酚的生成,并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对烯烃、醛、酮类化合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经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中,有些不易被后续工艺去除。

2)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对于难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光催化反应使水中产生许多活性极高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坏有机物结构。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处理费用较高,设备复杂,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光化学氧化法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尚难大规模的在生产中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上的应用将为期不远。

3 生物预处理技术1)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的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强。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2)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

活性炭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类活性炭在对受到微污染水进行处理的应用情况。

活性炭能够对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进行去除,其去除效果十分优秀。

本文通过对其的应用技术和活性炭类型进行分析,旨在为处理微污染水源的发展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活性炭;微污染;水源处理一、活性炭介绍(一)活性炭优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较强,而且,活性能够十分有效的去除一些采用生物法或者其他方法不能去除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主要包括:农药、合成染料以及很多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出水水质量。

现阶段,在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中,活性炭以及改性活性炭处理技术不断进步,能够取得良好的净水效果。

(二)活性炭应用方法1.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基本特征进行水处理。

相关研究表明,活性炭能够十分有效的吸附分子量范围之内的有机物,能够通过多孔固体表面对污水中的有毒物质或者是有机物进行吸附,以此达到净化的目的。

在活性炭吸附法的应用中,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能力与活性炭孔径具体分布情况和有机物的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活性炭吸附法的吸附方式十分多样,其中包括,接触吸附方式以及移动床吸附方式等,不同的吸附方式实际应用的环境不同。

如:流动床吸附方式主要应用与粉末状活性炭处理中。

2.活性炭电解法活性炭电解法主要利用活性炭的导电性,利用电解作用实行氧化降解,以此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作用。

活性炭电解法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显著提升污水中腐殖指数去除率。

另外,活性炭电解法还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污水活性染料的去除率,并且在色度去除方面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3.活性炭作为催化剂或者是催化剂载体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可以作为催化剂或者催化剂载体发挥净化作用。

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时,通常与各种氧化剂联合使用,活性炭具有非常好的催化分解能力,能够进一步强化氧化剂的氧化分解反应,从而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水为人类生活的根源,人体的70%由水组成,水是全人类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我国的现状是水资源急缺,人口非常多,水资源问题始终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因而净化处理微污染水资源是运用现代科技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1微污染水源简述1.1微污染水源基本概念微污染水源是指饮水的源头遭受环境污染,关键是指有机物污染,水一部分指标值不符国家规定水资源卫生质量标准,微污染水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牧业、工业生产等方面废水导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流出的水。

微污染水通常是指水资源中氨氮、化肥、有机物等有害物超标。

微污染水是无法用基本水的处理方式制造工艺所处理的,伴随着中国的人口逐渐增多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诸多江河都存在着被污染状况,变成了微污染水,其失去了饮用水的最基本价值和作用。

就目前来说,我国是属于少水型国家之一。

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形下,水资源就成为了微污染水,经过常规消毒杀菌、混凝、过滤、沉积水处理等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将水里的显著脏物和胶体溶液残渣、病菌及其漂浮物的去除,但是变成微污染的水资源经过以上程序也无法实现直饮水标准。

1.2微污染水源的危害性微污染水关键的危害是微污染水里所含的有机物可分为人造合成的有机物和纯天然有机物两类。

有机物在水里可让颗粒物比较稳定,而且增强了活性炭吸附器和助凝剂使用量的负荷量。

一部分水里带有生物富集性质的大分子物质,在身体中非常容易堆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形成很大的危害。

在常饮水中所形成的消毒液以及各种氧化物常与有机物(DOM)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普通水加工工艺中,所添加的氯的环节上,水里的有机物也会引起化学反应,使之导致消毒副产物三致化学物质,例如,卤乙酸类(HAAs)、三卤甲烷类(THMs)、邻苯二甲酸丁酯(DBPs)等危及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

2在我国微污染水源现实状况我国很多城市给排水水资源遭受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显著污染,绝大多数自来水公司所采用的混凝、沉积、过滤系统和加氯消毒基本净化水加工工艺,无法将受污染的原水净化处理或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化。

第七讲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第七讲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于预氯化。
8
② 臭氧氧化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 毒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
采用的方法。
臭氧(O3 )是应用最广泛的新型氧化剂。
O3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
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
9
臭氧预氧化助凝: 臭氧对地表水的混凝处理有一定的助凝作用。 臭氧预氧化可在保证相同滤后水浊度的前提下降 低混凝剂投加量,或在相同混凝剂投量下提高浊度去
24
高锰酸钾通过下述反应除去地下水的硫化氢异味:
4KMnO4+ 3H2S → S + 2K2SO4 + 3MnO + MnO2 + 3H2O
水体pH值对此反应的影响大,一般要求将pH控制 在6.5-7。生成的硫和二氧化锰等沉淀物可过滤除去, 但胶体态硫的除去效果不佳。
25
高锰酸钾的助凝作用: 高锰酸钾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水体颜 色由粉红或紫红色变为褐色。生成不溶于水的中间产 物二氧化猛。 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BET值300m2/g 左右。有研究指出,当PH<9.5时,Mn2+的氧化速率相 对较慢,主要通过吸附到二氧化锰表面后沉淀或过滤 除去。 二氧化锰也作为新生凝核促使悬浮颗粒物或胶体 发生凝聚后沉降。此外,二氧化猛既自身吸附有机物, 又通过助凝作用除去有机物,故而能够较为有效地降 低待处理水的有机物含量。 将水体pH维持在7.5-8.0,二氧化锰的沉淀或过滤 除去效率较高。 26
46
一、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 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三、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47
三、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强化常规处理 包括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强化过滤的各环节 2、改善氧化和消毒 3、组合工艺进一步深化 4、膜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微污染水源是指在水质中存在较低浓度的有害物质,一般无法肉眼看到,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水源。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目标是将水源中的有害物质降至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一般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

因此,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

首先,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沉淀、澄清、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其次,混凝沉淀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其形成团聚体,并通过沉降达到去除的目的。

再者,过滤技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池、砂滤器等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

此外,吸附技术可以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可以通过膜膜孔大小和半透性来过滤去除微量有害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多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水质合格。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污染防治,减少有害物质的输入;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等,以减少微污染水源的产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和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微污染水源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饮用水安全的关键因素。

微污染水源水指的是受到轻度污染,但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水源,如含有微量有机物、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地表水、地下水等。

研究和发展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我国饮用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文章将介绍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将重点分析当前国内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各类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文章还将探讨新兴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如高级氧化技术、纳米技术、生物膜技术等。

本文还将对未来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1 微污染水源的定义与特征微污染水源是指水质中存在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但因为污染物种类繁多、毒性较大或难以降解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的水源。

这类水源通常包括经过初步处理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定义上,微污染水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般认为其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等指标低于常规污染水体,但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药物残留、激素等难以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的污染物。

污染物种类多样:除了常规的有机物、无机物外,还包括内分泌干扰物、药物残留、个人护理产品等新兴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较低,难以通过传统的监测技术进行检测。

污染物毒性大:微污染水源中的某些污染物虽然浓度不高,但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

污染物难以降解:部分污染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难以通过自然降解或常规的物理化学方法去除。

影响范围广:微污染水源可能影响到饮用水安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多个方面,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技术详解

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技术详解

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
原水 臭氧预氧化 慢滤池 生物活性炭过滤 臭氧氧化 氯消毒
臭氧/活性炭给水处理基本流程图
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
DBP、THMs、 HAAs 等含 量都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
• 当然,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也有其局限性,例 如臭氧在破坏一些有机物结构的同时也可能产 生一些带污染性质的中间产物。
吸附法 化学药剂法 生物法
预处理——曝气法
• 曝气可直接去除水源水中大部分挥发性物质, 如挥发性有机物质、NH3和H2S等还原剂。
• 通过曝气,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可氧化分解 水中部分有机物,还使得水中胶体脱稳,有助 于水厂的后续处理。
• 此外,曝气还可降低水中的藻类和有机污染物 产生的异臭和色度。
• 研究结果表明,水源经臭氧活性炭吸附深度处 理,氯化后出水水质仍具有致突变性。
深度处理——紫外光/臭氧联用
• 紫外光和臭氧(UV/O3)结合的方法基于光激发 氧化法,产生的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基(OH自 由基)可以氧化臭氧所不能氧化的微污染水中的 有机物,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三氯甲烷、六氯 苯、四氯化碳、苯等有机物,降低水中的致突 变物活性。
处理流程
处理流程
预处理
常规处理 深度处理
预处理
• 一般把附加在传统净化工艺之前的处理工序叫 预处理技术。
• 预处理技术是采用适当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 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级去除,使常 规处理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常规处理和深 度处理的负担,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
预处理——分类
预处理
曝气法
• 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深度处理——臭氧氧化
•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给水处理中有着很长的历 史。最初用来作为消毒剂、控制色度或嗅味,现又用 来去除水中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特种处理》学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时间: 2013-5-27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综述摘要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与讨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对策和措施。

同时我们展开介绍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氧化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及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工艺的特点,分析评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前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相关报道,我国七大水系中 I 到 III 类水体占 45.1%,IV 类和 V 类水体占22.9%,劣 V 类水体占 32.0% ,水源污染加大了水源选择和处理的困难。

饮用水水源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导致了“三致物”(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威胁加大,水源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检测分析手段的进步, 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相应供水水质标准也要不断提高。

因此, 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一、微污染水源水概述目前,微污染水主要是指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有机污染物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性有机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另一部分来源于工业性有机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人工合成有机物( SOC) ,SOC 种类繁多,对饮用水水质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不同的水源所含污染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水源其杂质成分与含量也会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变化。

基于目前微污染水源现状,我们主要讨论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污染为主的微污染水,分析该种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寻求适宜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二、处理对策根据水源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现状,主要可行的处理对策有:(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如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强化过等(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4)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目前,依据原水水质特征,将各种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与现有传统处理工艺集成联用,是当前受污染微污染水源水净化的基本技术对策;同时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寻求新型高效的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也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下面我们对上述四点讨论工艺的选择。

2.1 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2.1.1 强化混凝工艺(EC)强化混凝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和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强化混凝主要方式有:(1)提高混凝剂投加量使水中胶体脱稳、凝聚沉降;(2)增加投设絮凝剂或助凝剂,增强吸附和架桥作用,使有机物絮凝下沉;(3)投加新型高效的混凝 / 絮凝药剂;(4)改善混凝/ 絮凝条件,如优化水力学条件、调整工艺PH等。

其中,增投助凝剂和采用新型高效处理药剂是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措施和发展方向。

以高锰酸钾作助凝剂、铁盐作混凝剂可以强化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

采用新型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以强化混凝效果,同时发挥高锰酸盐的氧化作用,有效提高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近年来,新型、高效的混凝 / 絮凝药剂的研制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强化混凝技术的发展和实践。

2.1.2 强化沉淀沉淀分离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分离的效果对后续处理工艺和最终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

微污染水源水由于有机污染的增加,水中除了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各种金属离子、盐类、氨氮等有机和无机成分,对常规沉淀去除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加强沉淀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投加高效新型高分子絮凝剂,提高絮凝体的沉降特性;(2)优化改善沉淀池的水力学条件,提高沉淀效率;(3)提高絮凝颗粒的有效浓度,当水进入沉淀区后,在水中很快形成悬浮状态的整体网状结构过滤层,进池原水通过该过滤层以自下而上的分离清水和自上而下浓缩絮凝泥渣的过程,实现对原水中有机物进行连续性网捕、扫裹、吸附、共沉等从而提高其沉淀分离效果。

2.1.3 强化过滤根据研究表明强化过滤有以下几种方式:(1)投加助凝剂强化过滤,比如投加阳离子聚合物,高分子助凝剂等可以提高过滤效果;(2)变革滤料强化过滤,选用沸石、改性石英砂、颗粒活性炭(GAC)、陶粒滤料等作为滤料可以提高对微污染水中的无机污染的去除;(3)改进滤池反冲洗工艺强化过滤,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过滤操作、反冲洗过程、反冲洗谁处理等程序可以使水质有较大的改善;(4)优化常规过滤工艺,影响常规过滤因素很多,其中助滤剂、滤速和L/d 比值(L为滤层厚度,d为滤料粒径),因此怎样给确定滤池最佳滤速是值得研究的。

2.1.4 强化消毒强化消毒,一般指采用两种以上消毒剂来加速或提高消毒作用。

比如:(1)在氯气消毒中加入少量的卤化物可以提高消毒效果;(2)高锰酸钾和氯胺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

2.2预处理技术虽然强化传统工艺对重金属污染、消毒副产物前提物(DBPsFP)、微生物可以用磷(MAP)的去除效果好,但是对部分无机污染物、部分生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仍然较差,所以还可以采用预处理技术。

2.1.1 曝气采用曝气法时,氧气浓度不应该小于2mg/L,曝气法运行简便,并且可以直接去除水源水中大部分挥发性物质,使水中氧气增加,氧化分解部分有机物,脱稳胶体,降低水中藻类和有机污染物产生的异臭和色度。

2.2.1 吸附预处理吸附预处理主要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粘土、硅藻土、沸石等。

2.2.2 化学氧化预处理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是指在微污染水源水中加入强氧化剂,利用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氧化、分解、去除有机污染物,从而提高后续工艺及整体工艺的处理效果。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2.2.3 生物氧化预处理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去除水中可生化有机物特别是低分子可溶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铁、锰等污染物。

常用的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有:(1)生物转盘法(2)生物滤池法(3)生物流化床(4)生物接触氧化法(5)生物陶粒法2.3 深度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能够将常规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有效去除的工艺技术,以提高和保证饮用水的水质。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 - 活性炭联用、膜过滤、光催化氧化等。

深度处理技术是目前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提升处理水水质、应对地表水源污染严重的最有效的对策之一。

2.3.1 臭氧—活性炭吸附技术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采取先臭氧氧化后活性炭吸附, 在活性炭吸附中又继续氧化的方法, 这一工艺可使活性炭充分发挥吸附作用。

在炭层中投加臭氧, 可使水中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 改变分子结构形态,提供了有机物进入较小空隙的可能性, 使活性炭可以充分吸附未被氧化的有机物, 从而达到水质深度净化的目的。

2.3.2 生物活性炭工艺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是利用生长在活性炭上的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 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的前提是应避免预氯化处理。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减少运行费用,并且水中的氨氮可以被生物转化为硝酸盐, 减少了氯化消毒的投氯量, 降低了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2.3.3 膜过滤膜过滤是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领域中另一个重要、高效的深度处理手段,以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为主的膜过滤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去除水中嗅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及细菌等,膜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质中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实际水处理工艺往PAC+UF(活性炭+超滤)或NF(纳滤)工艺。

在PAC + UF 工艺中,PAC 弥补了 UF 去除有机物效果较差的不足。

而 NF 工艺可有效去除有机物( NOM, SOCs) 、色度、DBPs 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出水水质极佳。

现在纳滤技术推动饮用水水质向更高水平发展,标志一个膜分离法的新观念: 可以按照原水中各种成分的去除程度要求,定做特定分离性质的膜。

因此可根据微污染原水的不同污染成分,有针对性地制作不同去除效果的 NF 膜,以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污染物。

2.4 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随着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和技术,这些新型工艺技术有别于常规处理工艺以及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与预处理、深度处理联合处理工艺,而采用截然不同的主体处理工艺。

新型工艺的出现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面提供了可选择的新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虽然新型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但是由于新型技术应用的不成熟性或者缺乏经济性,其推广和应用需要一定的阶段和过程。

这里简单说下新型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并不进行深入。

新型工艺有:膜-生物膜-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

三、结论水源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如何才能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各种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也不断涌现, 成为当前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

综述的各种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例如: 强化混凝能提高饮用水的除浊性能,但对溶解性有机物、氨氮去除有限; 生物预处理虽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好,能降低氯消毒带来的副产物,但对浊度和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较低。

因此,在选择受污染水的处理工艺时,还应根据原水水质特点、有机物的物化性质、分子大小分布与组成规律、地方具体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比较后,合理地选择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工艺。

就目前我国国情和经济实力而言,水厂广泛采用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还有一定困难,而化学氧化预处理还存在某些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稳定、能耗低、维护管理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应该是当前国内净化微污染水源水首选工艺技术,而新型、高效、价廉水处理药剂的研究开发又是强化混凝技术的关键。

因此,随着新型、高效、价廉水处理药剂的不断研究开发强化混凝技术在处理受污染水源水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1】叶少帆,王志伟,吴志超.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水处理技术.第36卷第6期.P22-46.【2】左金龙.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选择.中国给水排水.第28卷第16期.P15-18.【3】潘碌亭.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工业水处理.第26卷第6期.P6-9.【4】张莉平,黄廷林,李玉仙.强化过滤给水处理技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专辑.P69-71.【5】张莉,刘文琪,恩旗.污水强化消毒技术初探.【6】李星,杨艳玲,吕鉴,等.高锰酸钾强化氯胺消毒技术研究.中国给水排水.第21卷第5期.P3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