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
1.生物滤池:将具有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等能力的微生物附着在过滤材料上,通过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

3.微生物颗粒技术:通过引入富集有机物降解菌的微生物颗粒进入水体,利用其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来改善水质。

这些微生物颗粒可在水体中循环,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体的水质。

4.引入抗生素降解菌: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污染日益严重。

通过引入具有抗生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5.富营养化防治:一些微生物菌株能够吸收、降解和转化废水或污染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阻止或减少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保护水质。

6.光催化杀菌技术:利用微生物固定在光催化材料表面,通过光催化杀菌效应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污染物,降低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物浓度,改善水质。

7.微生物生物膜技术:在水质处理设施中引入微生物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8.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菌群对有机物、氮、磷等进行吸收、降解和转化的一种水体净化技术。

通过引入适应水质环境的微生物,可加速有机物和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的措施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水质净化手段。

通过引入微生物菌株和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可在不使用化学物质的情况下,有
效地去除废水和污染物,提高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

然而,不同的水质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技术,且需要对微生物菌株及其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微污染原水处理BPAC-UF组合工艺

微污染原水处理BPAC-UF组合工艺

微污染原水处理BPAC-UF组合工艺近年来,我国水源水受到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的污染,导致水源水部分水质指标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净化,出厂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目前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方法,按其净化工艺可分为强化常规工艺、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具体则涉及到吸附、氧化、生物处理以及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其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占地面积小、能耗较低等优点被公认为新一代水处理技术,用于净水处理的前景广阔。

2006年,李圭白提出“以超滤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我国的超滤膜水厂投产数也在大幅增加。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经过超滤膜处理后去除率并不高。

此外,膜污染从膜分离技术诞生以来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超滤膜常和其它工艺联用成为组合工艺,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挥各自效能来净化水质。

活性炭比表面积较大,其自身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

此外,活性炭表面生成的微生物膜可以利用微生物自身新陈代谢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NH+4-N)浓度。

因此,出现了生物粉末活性炭与超滤共同组成的“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工艺,BPAC-UF工艺在实际运用中主要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

一体式工艺,即粉末活性炭直接投加到膜池内形成膜生物反应器,也被称为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powderedactivatedcarbon-membranebioreactor,PAC-MBR)工艺。

分体式工艺,即进水先通过粉末活性炭池进行接触吸附,炭池出水再进入超滤膜池,可被称为BPAC-UF组合工艺。

近年来,BPAC-UF工艺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宣雍琪等研究发现BPACUF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嗅味物质,李臻等通过对比“生物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biologicalpowderedactivatedcarbonmembranebioreactor,BPAC-MBR)工艺和BPAC-UF工艺发现,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BPAC-UF工艺中粉末活性炭表面的生物降解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抗冲击性能更好。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

论文专辑 � ��� 中国环境管理 (2) 改善沉淀水流状态, 提高沉淀效率; (3) 提高絮凝 颗粒的有效浓度,促进絮凝体整体网状结构的快 速形成� 强化混凝沉淀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 原水中的氨氮� 亚硝酸盐氮和小分子有机物去除 效果欠佳 � 2. 1 . 2 强化过滤 强化过滤的主要方法有: (1 ) 替换滤料或采用 多层滤料; (2) 采用改性滤料; (3) 在沉淀水进入滤池
摘要: 现有的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为了达到饮用水水 质标准, 需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本文对微污染水源常 规处理的各种工艺方法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关键词: 微污染; 饮用水; 强化;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饮用水水源主要受有机物 Ⅲ类水体的规定标准,主要为氨氮� 高锰酸钾指 数 �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的水体� 目前我国多数饮用水水源水质为微污 染水,直接影响了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 微污染水源水的特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L 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 根据研究表明,耗氧 (1) 改变混凝剂种类和混凝剂投加量; (2 ) 采用具有 量与水的嗅 � � 味 � 消毒副产物浓度, A 致突 絮凝作用的新型混凝剂; (3 ) 调整 H 值; (4) 投加氧 变率及胃癌� 肝癌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 1.3 氨氮 氨氮含量高使氯消毒剂投量大大提高,并且 化剂; (5) 完善混合絮凝设施� 强化沉淀分离技术主要有: (1) 采用新型高效 高分子絮凝剂,强化和增加絮凝体的净化特征与水中有机物反 以 NCI 3 形式存在的嗅味 � 此外 ,氨氮较高还会 导致供 水管道中亚硝化 细菌增生 ,提高水 体中 NO 2-浓度� 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具有 " 三 致 "作用�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氨氮含量

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分析

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分析

题 不但给 生态环境造成 了严重危害 , 而且造成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 艺 , 具体 如下 : 源水 水力筛 调节 池 生化池 过滤 池
也给 常规 给 水 处理 工 艺 提 出 了新 的 挑 战 。 本 文 分析 与讨 论 我 国微 污
染水 源水 处理 对 策和 措 施 , 同时 对 几 种 适 宜 的 深度 处理 技 术 进 行 介 成地 上 式或 地埋 式结 构 。另 外 当中水 处理 规模 较 小 时 , 可 绍, 分 析 评 述 微 污 染 水 源 水 处理 工 艺 技术 的发 展 方 向。
增加 生物 处理单 元 、 深度 处理 单 元( 如 活性 要水 源。 常 规混凝 、 沉淀、 过 滤、 消毒水 处理 工艺主要 去除水 工 艺 的基础 上 , 臭 氧 氧化 ) , 经 过 这样 的工 艺组 合 , 基 本 上 可 以达 中和 悬浮物 、 胶 体 杂质和 细菌 , 对 当前受污 染严 重水体 已经 炭 吸 附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所规定 的指标 : 对于水质有更高 力 不从 心 。 由此可见 , 在 水 源受污染情 况下 经常规工 艺处理 到《 要求 的场合 , 可 以添加 膜 处理单 元。 后 的生活 饮用水 水质安 全性是不 能保证 的。 2 . 2 . 1 微污 染水 源水 的处理 工艺 。根据 水 源水质 的具 2 微污 染水 处 理技术 简 析 对于 微 污 染水 源水 可 选 择下 列 工 艺流 程 , 作 为 给 2 . 1 开 发第 二水 资源— — 中水 中水 是 指将 生 活污 水 体 情 况 ,
每年 可 以节水 6万多 吨。 氨氨 等有害污 染物 , 常规水 处理 工 艺很难将 其除掉 。 随着 我 系统 成功投 运后 , 2 . 2 微 污染水 源 的水 处理 工 艺 微 污 染水 源 的水体 水 国经济 发展和 城市人 口的 日益集 中与增加 ,众 多河流 受到 污染 , 成 为微 污染水 , 丧失 了饮 用水水 源 的功 能和 作用 。但 质 指 标 一般 为 Ⅲ类水 体 , 其 中个 别 指标 可 以 为 I V类 , 这 类 必须在 常规 处理 是在 当前水 资源严 重短缺 的形势下 ,微污 染水 源水仍 是重 水 源水 的处理 已不能简 单 采用 常规 工 艺 ,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微污染水体净化技术综述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统计表明,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有机污染,尤其是城市污染的地表水体,这与20世纪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水体中的有机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外界排放到水体中的有机物;另一种是水体中生长的生物群产生的有机物和水体沉积物释放的有机物。

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包括腐殖质、微生物分泌物、溶解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粪便;另一种是合成有机物,包括杀虫剂、商业用化合物和一些工业废物。

大多数合成有机物都是有害有机物,包括三种有机化合物。

中国水资源污染的总体特征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和郊区比远郊严重。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对传统的水净化工艺和水质造成的各种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它还增加了水生产成本,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常规水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但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水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常规净化工艺的局限性,其不但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率低,而且氯化过程本身还导致水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卤化物形成,因此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不能与现有的水源和水质标准相适应,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3微污染水体预处理技术所谓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级去除,从而使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发挥更好的作用。

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饮用水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健康和安全性。

目前,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储层储存法、气提法、吸附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和生物预处理技术。

3.1水库蓄水水库存储可使水中部分悬浮物沉淀而降低水源水浊度,一些有机物也可通过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而被去除。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 UV254:254nm波长下水样的紫外吸光度.紫外 吸光度对于测量水中天然有机物如腐殖质 等具有重要意义。
可编辑ppt
8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 水资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严 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985 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 健康的需要。为此,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 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5749-2006)
• 根据水源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微污染水 源水的现状,主要可行的处理对策有:
• (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如强化混 凝、强化沉淀、强化过滤等;
• (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
• (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 (4)超声波降解技术
• (5)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可编辑ppt
33
新工艺>>预处理工艺
• 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 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降解 • 微生物胞外酶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
作用 • 生物吸附絮凝作用
可编辑ppt
34
新工艺>>预处理工艺
吸附法
化学氧化法 生物法
吹吹脱脱法法
简介
吹脱法指直接向水中曝气以去除水源水中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其中有 挥发性有机物质、 NH3 和H2S 等还原剂。通过曝气水中溶解氧含 量增加, 可氧化分解水中部分有机物, 还使得水中胶体脱稳, 有助于 水厂的后续处理。
可编辑ppt
2
微污染水的概念
水中的主要微污染物
有机物

微污染水源藻类水处理工艺流程

微污染水源藻类水处理工艺流程

微污染水源藻类水处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全球性的问题,水源的微污染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2 结 论
微污染水源水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带来 了严重的挑战 的处理工艺 , 保证 饮 目前 , 在微 污染水源水 处理过程 中 , 使 用 的预处 理技术 主要 在实际工作 中,
有 吸附预处理技术 、化学氧化 预处理技术 和生物 氧化预处理技 用水 的安 全 性 。 术。 在这其 中, 对 于吸附预处理技术来说 , 其主要是利用吸附剂所 参 考 文 献 1 1 陈莉, 范跃华 . 微污染源 水的处理技术发展 与探讨 [ J ] . 重庆 环境 具备 的吸附特性来去 除微 污染水源水中的少量有机污染物 , 在这 『
个过程 中, 使 用 比较多 的吸附剂是活性 炭 、 沸石 、 粘土及硅 藻土 。 科学, 2 0 0 2 , 2 4 ( 6 ) : 6 7 — 7 0 . 而 目前该技术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难 以回收利用 , 这使得该 『 2 1 5 E * 1 ] 平, 薛春 阳, 郭迎庆 , 等. T i O 2 / P P填料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
的 理论 参考 。
1微污 染水 源水 处 理技术 分 析
大分 子 , 难 降解 的有机物 得到降解 , 还可 以使得活性 炭更好 的发 挥其 吸附 I 生能 。 另外活性炭 中大量 生长 的微生物可以使得 活性炭
的处理效果进 一步得到提高 , 同时也通过分解活性炭 中得有机物 1 . 1微 污 染 水 源 水 传 统 工 艺 强 化处 理技 术 使得 活性炭 的寿命 得到延长。对于生物活性炭技术 来说 , 其主要 对 于原有 的饮用水 处理工艺 进行 改进 和强化是 目前 微污染 是通 过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 和活性炭上 的微生物 的生 物氧化作用 水源水处理 中经常使用 的手段 , 并且经改进和强化处理后 的微污 来实现微污染水源水有机物的去 除。与单独使用活性炭对 微污染 染水源水的水质较好 , 可以满足 国家饮用水标准 。 目前在微污染 水源水进行处 理相 比 ,生物活性炭技术具有处理出水副产物少 、 水源水处理 中常用 的强化和改进 传统工艺有 强化混凝技 术和强 运行 费用低 、 对有机物具有较好去 除效果 的优点 。但是 同时存在 化过滤技术 。 生物 活性炭价 格较 高 、 长期使用可能使水 的微生物指标难 以达 到 对于强化 混凝技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加 大混凝剂 、 助凝 剂等药 相关水质标 准的缺点。对于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来 说 , 目前使用 剂的投量 ,使药剂的投量处于过量 的状态 ,并将 p H调节到最佳 较多 的膜过滤技术主要有微滤 、 超滤 、 纳滤和反渗透四种技术 。 膜 p H, 从而使得传统混凝技术的去除效 果得 到增加 。但是该技术 目 过滤技术对 于细菌 、 色度 、 嗅味 、 消毒副产物 均具有较好 的去除效 前还存在着对一些特定 的污染物 和亲水有机 物去除效果不佳 , 且 果 , 且其具 有 占地较少 , 处理不 产生副产 物 , 出水水 质稳定 、 易 于 生产的副产物难 以确定 。而对 于强化过 滤技 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通 自动控制等优点 , 在微污染水 源水处理 中具有非 常广 阔的发展前 过设计新 型滤池 , 更换更加有 效 的滤料来 对滤池进 行改进 , 使得 景 , 但是其基建 和运行费用相对较 高。对 于光催化氧化深度处 理 原有难 以通过滤池进 行处理 的溶解性污染物得到去除。而对 于设 技术来 说 , 具有氧化性强 , 作用范围广 , 氧化 产物可以完全 矿化 的 计新型和更换滤料两个方 面来说 , 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 的是对滤 优点 。 料进行 改进 , 并 且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是在滤 料的适用性 和过滤效果方面还是存 在着一些 问题 。 1 . 2微 污 染 水 源 水 预 处 理 技 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01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生物预处理是在常规工艺之前对水中氨氮和有机物预去除或转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冬季效果不稳定成为制约其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及由两者发展而来的工艺目前成为水源水预处理的主导工艺,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及其他一些方法主要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实际应用鲜有报道。

但是总体来说生物预处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运行效果受水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微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没有效果,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及微生物本身的物质特性及对人体健康还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02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是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将现行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DBPs前驱物、微量化学物质、异嗅异味物质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等进行强化去除,以提高和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污染水深度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技术、生物活性炭技术、膜过滤技术、臭氧氧化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以及各种高级氧化的联用技术,其中以膜过滤技术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是指含有微量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水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浓度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在微克/升至毫克/升的量级,相对于常规污染水源来说浓度较低。

2. 污染物种类繁多:微污染水源中包含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的影响较为复杂。

3. 污染物难以去除:由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低、种类繁多,使得污染物的去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针对微污染水源的特点,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紫外光等)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与有机物及微生物进行氧化分解,达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微孔、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对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有效分离和去除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去除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4.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以上水处理技术是当前主流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通过适当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各类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以达到经济、高效、可靠的处理效果。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而微污染物,就是指极微量的污染物,这些物质虽然浓度极低,但它们的毒性却很大,不容忽视。

微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和家庭用水。

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微污染水源的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广泛应用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1.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氟等微污染物。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各种毒性物质。

同时,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技术不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该技术已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微孔膜层物理拦截水中的杂质,如微生物、胶体等,保留较大分子量的基础上,水分子和一些小分子离子通过孔隙,从而实现对水中的微污染物去除。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方便、设备投入小等优点,在纯净水生产、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微生物的活性生物膜固定在膜的一侧,通过在膜表面和反应器中形成的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微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污泥生成少、质量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已在污水处理、河流水处理、自来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紫外光氧化技术紫外光氧化技术是利用紫外线和氧化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苯系物、羰基化合物等有机物。

该技术具有去除效果好、能耗低、无副产物等优点,在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水处理技术 第十一章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水处理技术  第十一章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3、河流污染特征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断面上分布不均匀河流自净能力强污染影响大底泥的危害耗氧再悬浮向水体中释放N和P11.1.5、水源中的污染物胶体•细菌•藻类•无机颗粒(粘土、氧化铝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碳氢化合物等)有机物•传统有机物:水生生物及其分泌物、腐殖质传统有机物水生生物及其分泌物腐殖质•耗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藻类有机物:藻类分泌物及其藻类尸体分解物藻类有机物藻类分泌物及其藻类尸体分解物•非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生物态颗粒、油的乳浊液•有毒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三氯甲烷、石油类污染物。

重点控制污染物的特点有毒性长效性,影响不可逆有机氯占主体(常州外国语学校即属此类) 在水中含量低11.3.2、嗅和味水源异嗅自然发生:水藻引起,放线菌人为发生:污水排入管网水箱异嗅次污染细菌藻类二次污染:细菌、藻类常规处理的目标•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类物质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类物质•被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活性炭吸附的物质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除草剂、杀虫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燃料、人工合成有机物生物处理的目标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无去除效果机理: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微生物胞外酶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生物吸附絮凝的作用。

微污染水源如何处理

微污染水源如何处理

微污染水源如何处理?传统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有效地处理微污染的水源水,因而人们不得不釆用新的处理方法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强化传统处理工艺、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三个方面。

(1) 强化传统处理工艺强化传统处理工艺目前主要有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技术,它们不增加任何新工艺设施,只是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略作调整。

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包括从各处理工艺参数的改进、引入新的处理设备到药剂的改良直至水厂运行控制的各个方面。

具体措施为:①合理投加新型有机及无机高分子助凝剂,改善混凝条件,提高混凝效果;②改善滤池性能,调整滤床的级配和改造冲洗方式,提高截污能力;③增强消毒工艺,增设消毒接触池,提高杀菌能力,提高管网末梢水质安全性;④调整出厂水的pH值,提高出水稳定性,以控制管道的化学腐蚀。

(2)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工艺前面,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级去除,主要包括吸附预处理、化学氧化预处理及生物预处理。

①吸附预处理是在混合池中投加吸附剂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常用的吸附剂有粉末活性炭和黏土等。

②化学氧化预处理是依靠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来分解和破坏污染物,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紫外光和臭氧等。

此方法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使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提高,但可能产生一些致突变物及致癌物,如卤代有机物。

③生物法预处理是借助微生物群体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采用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优点是经济有效,不产生三致物,减少混凝剂和消毒剂的用量。

不足是运行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原水水质、水温、操作管理水平等,另外启动过程需要有成熟期。

(3)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是在常规处理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

目前常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及膜分离技术等。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饮用水微污染物处理方法有:1 物理技术1)吹脱吹脱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对难挥发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吸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较贵,再生困难,对大部分极性短链含氧有机物不能去除。

合成树脂吸附,因其再生或洗脱困难,比表面积小,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膜过滤技术膜法能去除水中胶体、微粒、细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但对低分子量含氧有机物如丙酮、酚类、酸、丙酸几乎无效。

把膜工艺进一步应用到给水处理中的障碍是: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

2 化学技术1)预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采用的方法。

臭氧法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但中间产物可能存在致突变物,另外对水中一些常见优先污染物的氧化性差,从而导致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

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控制氯酚的生成,并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对烯烃、醛、酮类化合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经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中,有些不易被后续工艺去除。

2)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对于难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光催化反应使水中产生许多活性极高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坏有机物结构。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处理费用较高,设备复杂,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光化学氧化法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尚难大规模的在生产中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上的应用将为期不远。

3 生物预处理技术1)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的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强。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2)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水为人类生活的根源,人体的70%由水组成,水是全人类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我国的现状是水资源急缺,人口非常多,水资源问题始终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因而净化处理微污染水资源是运用现代科技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1微污染水源简述1.1微污染水源基本概念微污染水源是指饮水的源头遭受环境污染,关键是指有机物污染,水一部分指标值不符国家规定水资源卫生质量标准,微污染水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牧业、工业生产等方面废水导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流出的水。

微污染水通常是指水资源中氨氮、化肥、有机物等有害物超标。

微污染水是无法用基本水的处理方式制造工艺所处理的,伴随着中国的人口逐渐增多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诸多江河都存在着被污染状况,变成了微污染水,其失去了饮用水的最基本价值和作用。

就目前来说,我国是属于少水型国家之一。

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形下,水资源就成为了微污染水,经过常规消毒杀菌、混凝、过滤、沉积水处理等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将水里的显著脏物和胶体溶液残渣、病菌及其漂浮物的去除,但是变成微污染的水资源经过以上程序也无法实现直饮水标准。

1.2微污染水源的危害性微污染水关键的危害是微污染水里所含的有机物可分为人造合成的有机物和纯天然有机物两类。

有机物在水里可让颗粒物比较稳定,而且增强了活性炭吸附器和助凝剂使用量的负荷量。

一部分水里带有生物富集性质的大分子物质,在身体中非常容易堆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形成很大的危害。

在常饮水中所形成的消毒液以及各种氧化物常与有机物(DOM)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普通水加工工艺中,所添加的氯的环节上,水里的有机物也会引起化学反应,使之导致消毒副产物三致化学物质,例如,卤乙酸类(HAAs)、三卤甲烷类(THMs)、邻苯二甲酸丁酯(DBPs)等危及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

2在我国微污染水源现实状况我国很多城市给排水水资源遭受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显著污染,绝大多数自来水公司所采用的混凝、沉积、过滤系统和加氯消毒基本净化水加工工艺,无法将受污染的原水净化处理或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化。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不断关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问题愈加突出。

近年来,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微污染水源的概念、来源及危害入手,介绍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微污染水源的概念、来源及危害微污染水源是指水体中存在的微量污染物质,即千分之一毫克级别以下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的水源。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等。

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重金属元素等,生活污水则包括各类药物残留、抗生素、个人护理品以及化学物质等。

这些微量污染物质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存在潜在危害。

二、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特点针对微污染水源,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以及膜处理技术等。

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使其转化成无害物质。

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微污染水源,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

目前,较为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活性池等。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去除。

主要包括吸附、混凝、沉淀、氧化等方法。

其特点是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细微污染物质。

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包括悬浮填料法、膜生物技术以及水力喷射等。

3、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强氧化性剂的作用下,将微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包括臭氧化、紫外光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方法。

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是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微量有机物和化学物质。

膜处理技术是通过特定的膜材料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和去除。

其特点是高效有效,可以同时去除水体中溶解态和悬浮态的污染物质。

常用的膜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以及反渗透等。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微污染水源是指在水质中存在较低浓度的有害物质,一般无法肉眼看到,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水源。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目标是将水源中的有害物质降至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一般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

因此,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

首先,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沉淀、澄清、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其次,混凝沉淀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其形成团聚体,并通过沉降达到去除的目的。

再者,过滤技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池、砂滤器等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

此外,吸附技术可以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可以通过膜膜孔大小和半透性来过滤去除微量有害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多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水质合格。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污染防治,减少有害物质的输入;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等,以减少微污染水源的产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和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探析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探析

e f f e c t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s u c h a s e n h a n c e d c o a g u l a t i o n, p r e t r e a t me n t ,a d v a n c e d t r e a t me n t a r e d i s c u s s e d,a n d i f n a l l y t h e t r e n d o f t h e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i s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p o l l u t e d wa t e r s o u r c e s ,t h e b a s i c t h e o r y o f mi c r o— p o l l u t e d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s i l l u s t r a t e d, t h e
Ya o F a n g,W a n g Me n g f e i
( C o l l e g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 n e e r i n g ,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1 , C h i n a )
题, 各地 水体 普 遍 遭 受 不 同程 度 的 污染 。据 不完 全 氮( N H , 一 N ) 浓度升高 ; 致突变性 的 A m e s 试验结果 统计 , 目前 全 国工 业 污 染 日排 放 量 约 为 6 0 0 0万 立 呈 阳性 , 而水 质 良好 时应 呈 阴 性 ; 嗅味 明显 加 重 等 。

以UF-NF为核心的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苦咸水

以UF-NF为核心的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苦咸水

以UF-NF为核心的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苦咸水以UF-NF为核心的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苦咸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在面临淡水资源枯竭的挑战时,海水淡化成为了重要的选择之一。

然而,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如热蒸发和多级闪蒸等,需要大量的能源和高昂的运行成本,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海水淡化方法,人们常常将膜技术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多膜集成工艺。

其中以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和纳滤(Nanofiltration,简称NF)为核心的集成工艺,正逐渐成为处理微污染苦咸水的一种主要选择。

UF-NF工艺结合了超滤和纳滤两种膜技术的优势,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病毒、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微污染物。

其具体工艺流程为:首先,通过超滤膜过滤,将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悬浮物去除;然后,利用纳滤膜进一步过滤,去除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微污染物;最后,可选用活性炭、紫外线消毒等辅助工艺,以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相比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UF-NF工艺具有多层次的优势。

首先,它不需要额外的热能供应,只需较低的压力就可以实现膜的分离过程,节约了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其次,UF-NF工艺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和较低的溶质分离能力,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物,提高出水质量。

此外,UF-NF工艺还具有较高的膜污染抗性和操作稳定性,能够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UF-NF集成工艺不仅适用于海水淡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和矿山废水等淡化处理过程中。

特别是在处理微污染苦咸水方面,UF-NF集成工艺展现出了其更大的优势。

苦咸水中的微污染物,如药物残留物、农药、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较大的风险。

而通过UF-NF工艺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这些微污染物,提供较高质量的水源,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当然,UF-NF集成工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摘要: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

综述了目前我国给水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等。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预处理;深度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农用化学品的增加,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并呈发展趋势。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法
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目前饮用水中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大多数是生物膜类型的,其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物接触氧化、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叫做浸没式生物膜法,即是在池内设置人工合成填料,经过充氧的水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水体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通过生物净化的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能力大,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生成量少;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生物膜更新速度慢,某些填料价格贵,且易引起堵塞,布水布气不易达到均匀。

1.2 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淹没式生物滤池、煤/砂生物过滤及慢滤池等。

常用的生物填料有卵石、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等。

滤池中装有比表面积较大的颗粒填料,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生物膜,水流经生物膜的不断接触过程中使水中有机物、氨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同时颗粒填料滤层还发挥着物理筛滤截留作用。

该工艺的特点是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量少,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能全面净化、改善水质,降低后续传统处理的混凝剂与消毒剂氯的投加量。

但运行一定时间的生物滤池易出现填料堵塞、曝气不均匀的现象,需要进行周期性的反
冲洗。

1.3 生物塔滤
塔式生物滤池的净化作用也是通过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活动来实现的。

与普通生物滤池相比,生物塔滤滤池高,分层放置填料,通风良好,溶解氧充足。

塔式滤具有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较强优点。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1.4 生物转盘反应器
生物转盘的特点: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转盘上的生物膜生长面积大,生物量丰富,不存在堵塞情况,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脱落膜易于清理处置。

但存在生物氧化接触时间较长,构筑物占地面积大,盘片价格较贵,基建投资高的缺点。

1.5 生物流化床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膜是均匀分布的,生物膜与营养基质接触几率的增加改进了传质效果,基质在液相和生物膜之间的转移加快,从而使生物氧化在更快的反应器速度下进行。

生物流化床的应用,解决了固定填料床中常出现的堵塞问题,但由于保持流化状态消耗的动力费用较高,且维护管理较复杂,在运行中有时还会出现流化介质跑料现象。

1.6 新型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处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是指以超滤膜组件作为取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单元设备,并与生物反应器组合构成的一种新型生物处理装置[1]。

这种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浓度大,能有效的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

另外,膜滤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2]。

2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提高和保证饮用水质。

2.1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GAC)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其中由微孔构成的内表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5%以上,过渡孔和大孔仅占5%左右。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靠微孔
吸附作用,可经济有效的去除嗅、味、色度、氯化有机物、农药及其它人工合成有机物。

但活性炭吸附性能受其本身特性和吸附质性质的影响,且随炭使用时间的延长,吸附效果也会下降。

有试验表明[3],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而对分子量小于500和大于3000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2 臭氧氧化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比活性炭早。

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色度和嗅味。

由于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它可以破坏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以达到改变污染物质的目的。

臭氧预处理的水再经氯化消毒,水中“三致”物质可能低于未预处理的水,也可能更高,其效果视水质而定,这是因为臭氧副产物,如醛、酮、醇、过氧化物氯化会产生三卤甲烷。

2.3 臭氧活性炭
臭氧活性炭采取先臭氧后活性炭吸附,在活性炭吸附中又继续氧化,这样可以扬长避短。

臭氧将水中一部分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将有机大分子分解成中间产物,改善了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及吸附性,炭床中大量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提高了处理效率,延长了炭的使用寿命。

有试验表明,活性炭对原水中所含的高分子和富里酸吸附效果不佳,但经臭氧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活性炭的去除率明显提高,但分子量如果过小也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

2.4 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是以TiO、钛白粉作催化剂,利用光源的能量氧化水中有机物(包括细菌)等。

光催化氧化的突出特点是氧化能力极强。

对水中多种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氯化有机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经光催化氧化处理后,有机氯化物已大量脱氢,毒性大大降低。

据报道[4],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利用TiO能脱除源水中97%的有机卤素化合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可降低90%以上,并能减少盐分、重金属等污染物。

2.6 膜分离法
膜分离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分离水中杂质的物理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嗅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其它有机物和微生物。

在净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法主要有反渗透、纳滤和超滤等。

但是,膜法对进水水质要求高,膜需要定期清洗,存在着运行和操作费用高的问题,并且产水量小,因此国内的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处理特种水。

3 结束语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水源水质状况不断恶化,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

常规处理工艺已无法达到饮用水
水质标准的要求。

针对水源水处理的问题,除加强水处理外,还应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

这不仅有利于饮用水水质的提高,水源水水质的改善,更是恢复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参考文献
【1】莫罹,黄霞.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2):196-200.
【2】Nuhoglu A.Drinking water denitrification by a membrane bioreactor[J].Water Research,2002(36):11-22.
【3】王占生等.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朱晓兵等.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4,24(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