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2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其中部分项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规定标准的饮用水源水。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1, 2〕。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笔者综述了我国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荷,改善出水水质〔3〕。
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杨旭等〔4〕研究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NH3-N、NO3--N、NO2--N 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35%~40%,TN 的平均去除率为25%~35%。
于方田等〔5〕用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在水力负荷为1.5 m3/(m2˙h)、气水比为(0.5~0.8)∶1,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90%、97%、58%。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
论文专辑 � ��� 中国环境管理 (2) 改善沉淀水流状态, 提高沉淀效率; (3) 提高絮凝 颗粒的有效浓度,促进絮凝体整体网状结构的快 速形成� 强化混凝沉淀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 原水中的氨氮� 亚硝酸盐氮和小分子有机物去除 效果欠佳 � 2. 1 . 2 强化过滤 强化过滤的主要方法有: (1 ) 替换滤料或采用 多层滤料; (2) 采用改性滤料; (3) 在沉淀水进入滤池
摘要: 现有的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为了达到饮用水水 质标准, 需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本文对微污染水源常 规处理的各种工艺方法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关键词: 微污染; 饮用水; 强化;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饮用水水源主要受有机物 Ⅲ类水体的规定标准,主要为氨氮� 高锰酸钾指 数 �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的水体� 目前我国多数饮用水水源水质为微污 染水,直接影响了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 微污染水源水的特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L 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 根据研究表明,耗氧 (1) 改变混凝剂种类和混凝剂投加量; (2 ) 采用具有 量与水的嗅 � � 味 � 消毒副产物浓度, A 致突 絮凝作用的新型混凝剂; (3 ) 调整 H 值; (4) 投加氧 变率及胃癌� 肝癌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 1.3 氨氮 氨氮含量高使氯消毒剂投量大大提高,并且 化剂; (5) 完善混合絮凝设施� 强化沉淀分离技术主要有: (1) 采用新型高效 高分子絮凝剂,强化和增加絮凝体的净化特征与水中有机物反 以 NCI 3 形式存在的嗅味 � 此外 ,氨氮较高还会 导致供 水管道中亚硝化 细菌增生 ,提高水 体中 NO 2-浓度� 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具有 " 三 致 "作用�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氨氮含量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微污染水体净化技术综述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统计表明,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有机污染,尤其是城市污染的地表水体,这与20世纪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水体中的有机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外界排放到水体中的有机物;另一种是水体中生长的生物群产生的有机物和水体沉积物释放的有机物。
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包括腐殖质、微生物分泌物、溶解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粪便;另一种是合成有机物,包括杀虫剂、商业用化合物和一些工业废物。
大多数合成有机物都是有害有机物,包括三种有机化合物。
中国水资源污染的总体特征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和郊区比远郊严重。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对传统的水净化工艺和水质造成的各种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它还增加了水生产成本,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常规水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但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水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常规净化工艺的局限性,其不但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率低,而且氯化过程本身还导致水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卤化物形成,因此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不能与现有的水源和水质标准相适应,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3微污染水体预处理技术所谓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级去除,从而使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发挥更好的作用。
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饮用水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健康和安全性。
目前,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储层储存法、气提法、吸附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和生物预处理技术。
3.1水库蓄水水库存储可使水中部分悬浮物沉淀而降低水源水浊度,一些有机物也可通过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而被去除。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可编辑ppt
8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 水资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严 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985 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 健康的需要。为此,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 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5749-2006)
• 根据水源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微污染水 源水的现状,主要可行的处理对策有:
• (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如强化混 凝、强化沉淀、强化过滤等;
• (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
• (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 (4)超声波降解技术
• (5)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可编辑ppt
33
新工艺>>预处理工艺
• 生物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 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降解 • 微生物胞外酶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
作用 • 生物吸附絮凝作用
可编辑ppt
34
新工艺>>预处理工艺
吸附法
化学氧化法 生物法
吹吹脱脱法法
简介
吹脱法指直接向水中曝气以去除水源水中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其中有 挥发性有机物质、 NH3 和H2S 等还原剂。通过曝气水中溶解氧含 量增加, 可氧化分解水中部分有机物, 还使得水中胶体脱稳, 有助于 水厂的后续处理。
可编辑ppt
2
微污染水的概念
水中的主要微污染物
有机物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如今,水污染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排放,水体中的污染物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
一、物理处理技术和方法物理处理技术和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最常见的物理处理方式包括沉淀、过滤和膜分离。
1.沉淀沉淀是将悬浮在水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方式使其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常用的沉淀方法包括静态沉淀和动态沉淀。
2.过滤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污染物截留下来,常见的过滤介质有沙子、活性炭等。
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3.膜分离膜分离是一种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去的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二、化学处理技术和方法化学处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加入化学试剂使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并沉淀下来。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式包括凝胶沉淀、氧化还原反应和中和等。
1.凝胶沉淀凝胶沉淀是利用铁盐、铝盐等化学试剂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凝胶,然后通过沉淀将污染物截留下来。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臭氧氧化和高级氧化等。
3.中和中和是利用酸、碱等化学试剂将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中和,以达到中性条件。
中和可用于去除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中的污染物。
三、生物处理技术和方法生物处理技术和方法通过利用生物体的生理代谢过程将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式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等。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通过控制和调节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环境因素,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
2.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采用生物滤料种植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2 结 论
微污染水源水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带来 了严重的挑战 的处理工艺 , 保证 饮 目前 , 在微 污染水源水 处理过程 中 , 使 用 的预处 理技术 主要 在实际工作 中,
有 吸附预处理技术 、化学氧化 预处理技术 和生物 氧化预处理技 用水 的安 全 性 。 术。 在这其 中, 对 于吸附预处理技术来说 , 其主要是利用吸附剂所 参 考 文 献 1 1 陈莉, 范跃华 . 微污染源 水的处理技术发展 与探讨 [ J ] . 重庆 环境 具备 的吸附特性来去 除微 污染水源水中的少量有机污染物 , 在这 『
个过程 中, 使 用 比较多 的吸附剂是活性 炭 、 沸石 、 粘土及硅 藻土 。 科学, 2 0 0 2 , 2 4 ( 6 ) : 6 7 — 7 0 . 而 目前该技术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难 以回收利用 , 这使得该 『 2 1 5 E * 1 ] 平, 薛春 阳, 郭迎庆 , 等. T i O 2 / P P填料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
的 理论 参考 。
1微污 染水 源水 处 理技术 分 析
大分 子 , 难 降解 的有机物 得到降解 , 还可 以使得活性 炭更好 的发 挥其 吸附 I 生能 。 另外活性炭 中大量 生长 的微生物可以使得 活性炭
的处理效果进 一步得到提高 , 同时也通过分解活性炭 中得有机物 1 . 1微 污 染 水 源 水 传 统 工 艺 强 化处 理技 术 使得 活性炭 的寿命 得到延长。对于生物活性炭技术 来说 , 其主要 对 于原有 的饮用水 处理工艺 进行 改进 和强化是 目前 微污染 是通 过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 和活性炭上 的微生物 的生 物氧化作用 水源水处理 中经常使用 的手段 , 并且经改进和强化处理后 的微污 来实现微污染水源水有机物的去 除。与单独使用活性炭对 微污染 染水源水的水质较好 , 可以满足 国家饮用水标准 。 目前在微污染 水源水进行处 理相 比 ,生物活性炭技术具有处理出水副产物少 、 水源水处理 中常用 的强化和改进 传统工艺有 强化混凝技 术和强 运行 费用低 、 对有机物具有较好去 除效果 的优点 。但是 同时存在 化过滤技术 。 生物 活性炭价 格较 高 、 长期使用可能使水 的微生物指标难 以达 到 对于强化 混凝技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加 大混凝剂 、 助凝 剂等药 相关水质标 准的缺点。对于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来 说 , 目前使用 剂的投量 ,使药剂的投量处于过量 的状态 ,并将 p H调节到最佳 较多 的膜过滤技术主要有微滤 、 超滤 、 纳滤和反渗透四种技术 。 膜 p H, 从而使得传统混凝技术的去除效 果得 到增加 。但是该技术 目 过滤技术对 于细菌 、 色度 、 嗅味 、 消毒副产物 均具有较好 的去除效 前还存在着对一些特定 的污染物 和亲水有机 物去除效果不佳 , 且 果 , 且其具 有 占地较少 , 处理不 产生副产 物 , 出水水 质稳定 、 易 于 生产的副产物难 以确定 。而对 于强化过 滤技 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通 自动控制等优点 , 在微污染水 源水处理 中具有非 常广 阔的发展前 过设计新 型滤池 , 更换更加有 效 的滤料来 对滤池进 行改进 , 使得 景 , 但是其基建 和运行费用相对较 高。对 于光催化氧化深度处 理 原有难 以通过滤池进 行处理 的溶解性污染物得到去除。而对 于设 技术来 说 , 具有氧化性强 , 作用范围广 , 氧化 产物可以完全 矿化 的 计新型和更换滤料两个方 面来说 , 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 的是对滤 优点 。 料进行 改进 , 并 且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是在滤 料的适用性 和过滤效果方面还是存 在着一些 问题 。 1 . 2微 污 染 水 源 水 预 处 理 技 术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探析微污染水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 部分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体标准的水体。
微污染水一般是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污水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入供水水源导致的, 其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天然有机物(NOM)和人工合成有机物(SOC))、氨(水体中常以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存在)、嗅味、三致物质、铁锰等。
微污染水主要包括石油烃、挥发酚、氯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等,这些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和具有三致作用的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毒害很大。
这些有害污染物,常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微污染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尤其是近年来水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不断加重, 水体中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激增以及藻类大量繁殖, 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同时, 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标准逐步提高。
但是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微污染水源水仍将是重要水源,根据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及供水水质的要求,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
一、强化常规处理根据目前的原水水质状况,改进和强化传统净水工艺是改善出厂水水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对传统净化工艺进行改造、强化.可以降低出水浊度,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全面提高水质。
强化常规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出水浊度,同时也降低了出厂水中的细菌、大肠菌、病毒、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铁、锰等的浓度,使形成氯消毒副产物的母体——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活性有机物也有所降低。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是指含有微量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水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浓度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在微克/升至毫克/升的量级,相对于常规污染水源来说浓度较低。
2. 污染物种类繁多:微污染水源中包含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的影响较为复杂。
3. 污染物难以去除:由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低、种类繁多,使得污染物的去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针对微污染水源的特点,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紫外光等)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与有机物及微生物进行氧化分解,达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微孔、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对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有效分离和去除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去除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4.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以上水处理技术是当前主流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通过适当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各类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以达到经济、高效、可靠的处理效果。
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Ke w r_ booia t am n ; im— 0ltd rw w trbooi lm m rn y o d :il c l r t e tm c p l e a ae .il c e ba e s g e u ga
污 染 水 源 的 饮 用 水 处 理 技 术 的研 究 取 得 了长 足 发 展 [ 其 中 , 物处 理 技术 在 微 污染 水 源 水处 理 中发 3 】 。 生
用附着在填料表面 的生物膜上 的微生物 群体 的新 陈代谢活动 , 在水通过填料 时 , 使水 中污 染物被 吸
附、 分解 、 化得 以有效 去 除 。 氧
Ab t a t r e w t r s u c s p l t d s r u l a y d y a d d e a m t u n h a t n h r d — s r c : h a e o r e i o l e e i sy d y b a n 0 s h r o h ma e l a d t e t i u o h a t n l te t n r c s .T e p p r d s u s d t e b 0 o i a r ame t 0 c 0 p l td I w w t r a d g v i a r ame t p l e s h a e ic s e h i lg c l t t n f mir 一 0 l e . a e n a e 0 0 e u a a p a s me t f t e e meh d , a d h a V n a e a d ia v n a e o h b 0o ia te t n . h n t p r ie n 0 h s t0 s n t e d a t g s n d s d a t g s f t e il g c l r a me t T e i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而微污染物,就是指极微量的污染物,这些物质虽然浓度极低,但它们的毒性却很大,不容忽视。
微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和家庭用水。
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微污染水源的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广泛应用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1.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氟等微污染物。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各种毒性物质。
同时,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技术不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该技术已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微孔膜层物理拦截水中的杂质,如微生物、胶体等,保留较大分子量的基础上,水分子和一些小分子离子通过孔隙,从而实现对水中的微污染物去除。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方便、设备投入小等优点,在纯净水生产、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微生物的活性生物膜固定在膜的一侧,通过在膜表面和反应器中形成的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微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污泥生成少、质量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已在污水处理、河流水处理、自来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紫外光氧化技术紫外光氧化技术是利用紫外线和氧化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苯系物、羰基化合物等有机物。
该技术具有去除效果好、能耗低、无副产物等优点,在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发表时间:2016-08-17T15:21:56.280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17期作者:向伟[导读] 微污染水源水一般是指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部分水质指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水体。
向伟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深度处理技术、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这一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实现对微污染水源的高效处理奠定基础。
只有不断的加大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力度,才能够为实现对水资源的净化奠定基础,进而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并实现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保护。
【关键词】水污染;节能;环保;进展对策一、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微污染水源水一般是指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部分水质指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水体。
微污染水源水的污染指标以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和NH 3-N为主,具有有机物综合指标值(以COD Mn表示)较高、NH 3-N浓度较高、嗅和味明显等特点。
常规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其水质问题主要有:①嗅阈值较高。
色、嗅、味等感官性状有待提高。
②常规处理工艺对NH 3-N、COD Mn去除能力有限。
当原水NH 3-N、COD Mn较高时,出水中的NH 3-N、COD Mn等指标无法满足现有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③药耗、氯耗量较高。
药耗量增大,在混凝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铝和丙烯酰胺等副产物。
此外,水厂加氯消毒的氯单耗长期居高不下,而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使得出厂水中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风险加大。
二、当前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1膜过滤技术膜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原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的能力,将水中色度、臭味、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质及其它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去除,从而得到可以饮用的水。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饮用水微污染物处理方法有:1 物理技术1)吹脱吹脱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对难挥发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吸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较贵,再生困难,对大部分极性短链含氧有机物不能去除。
合成树脂吸附,因其再生或洗脱困难,比表面积小,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膜过滤技术膜法能去除水中胶体、微粒、细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但对低分子量含氧有机物如丙酮、酚类、酸、丙酸几乎无效。
把膜工艺进一步应用到给水处理中的障碍是: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
2 化学技术1)预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采用的方法。
臭氧法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但中间产物可能存在致突变物,另外对水中一些常见优先污染物的氧化性差,从而导致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
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控制氯酚的生成,并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对烯烃、醛、酮类化合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经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中,有些不易被后续工艺去除。
2)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对于难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光催化反应使水中产生许多活性极高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坏有机物结构。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处理费用较高,设备复杂,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光化学氧化法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尚难大规模的在生产中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上的应用将为期不远。
3 生物预处理技术1)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的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强。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2)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微污染水源水质特征分析及水处理实验
关薯词:微污染水源;水质特征;水处理;实验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水体受到有机物污 染,部分水质项目偏高或超标的水体。微 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不 能通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 理工艺有效去除,无法保障人们饮水安全。 另外,如今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愈发严格, 水厂需要在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 加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单元,保证人们的饮 水安全。
a=O.387CzM
q为活性炭平衡吸附量(mg/g).C为 平衡溶液浓度(mg/L)
由上面两图比较可知,303拌活性炭的 吸附性能比302舟活性炭好。同时,因两种 活性炭的拟合线斜率都较大,说明在低浓 度有机物情况下,两种活性炭都能快速吸 附水中有机物。有机物浓度对两种活性炭 的吸附影响很小,由此可知,在实际水处 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缩短活性炭与原水的 接触反应时间。
bC
图4303#粉末活性炭等温吸附拟合线
5.3mg,L,302舟、303#两种不同型号的活 性炭。试验仪器为六联搅拌仪。试验对活 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 分析。试验结果见图4、图5。
a=0.483C2+85
q为活性炭平衡吸附量(mg/g),C为 平衡溶液浓度(mg,L)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水为人类生活的根源,人体的70%由水组成,水是全人类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我国的现状是水资源急缺,人口非常多,水资源问题始终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因而净化处理微污染水资源是运用现代科技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1微污染水源简述1.1微污染水源基本概念微污染水源是指饮水的源头遭受环境污染,关键是指有机物污染,水一部分指标值不符国家规定水资源卫生质量标准,微污染水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牧业、工业生产等方面废水导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流出的水。
微污染水通常是指水资源中氨氮、化肥、有机物等有害物超标。
微污染水是无法用基本水的处理方式制造工艺所处理的,伴随着中国的人口逐渐增多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诸多江河都存在着被污染状况,变成了微污染水,其失去了饮用水的最基本价值和作用。
就目前来说,我国是属于少水型国家之一。
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形下,水资源就成为了微污染水,经过常规消毒杀菌、混凝、过滤、沉积水处理等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将水里的显著脏物和胶体溶液残渣、病菌及其漂浮物的去除,但是变成微污染的水资源经过以上程序也无法实现直饮水标准。
1.2微污染水源的危害性微污染水关键的危害是微污染水里所含的有机物可分为人造合成的有机物和纯天然有机物两类。
有机物在水里可让颗粒物比较稳定,而且增强了活性炭吸附器和助凝剂使用量的负荷量。
一部分水里带有生物富集性质的大分子物质,在身体中非常容易堆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形成很大的危害。
在常饮水中所形成的消毒液以及各种氧化物常与有机物(DOM)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普通水加工工艺中,所添加的氯的环节上,水里的有机物也会引起化学反应,使之导致消毒副产物三致化学物质,例如,卤乙酸类(HAAs)、三卤甲烷类(THMs)、邻苯二甲酸丁酯(DBPs)等危及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
2在我国微污染水源现实状况我国很多城市给排水水资源遭受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显著污染,绝大多数自来水公司所采用的混凝、沉积、过滤系统和加氯消毒基本净化水加工工艺,无法将受污染的原水净化处理或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化。
微污染水源水ClO2消毒中ClO2 -的来源与控制技术
在光和热的作用下, 2 aO 也会 发生岐化 反应 而产生一定量的 CO l 和 CO : l
2 O2 H2 — CI - CI a + O O ̄+ O;+ 2 H+
基金项 目: 上海 市科 委基础研 究重 点课题 (5C 4 5 ) 0J 10 9及科技部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 目(0 3 A8 8 7 。 2 0 B 0 A1 )
p p sd o ro e, Ke r s M i o P l tdS re W ae Cho i ywod c - ol e ouc tr r u lr  ̄ Cho i o ie Cho i i t lrn Dixd e lr e Oxd i n e c e
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 常用的氯消毒工艺生成
CI 4。 O;[ ]
12 Co2 . l 的歧化 反应
值为 0 7 g L .m / 。随着 a0 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2
中的推广使用 , l 的来源和控制越来越引起人 CO 们的关注。
aO 在 中性条件下较稳定 , 在碱性介质 中 但 会发生岐化反应生成 CO l 和 C O_] li : [
维普资讯
微污染水源水 Co 消毒中 C 0 的来源与控制技术 葛元新 l2 12 -
微污染水源水 CO 消毒中 CO- I2 l ̄的来源与控制技术
F r t n a d Co t l e h o o y o y P o u t lr e o ma i n n r c n lg fB — r d c o i o o T Ch t
作者简介: 葛元新(91 , 河南博爱人, 17 一)男, 博士研究生。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微污染水源是指在水质中存在较低浓度的有害物质,一般无法肉眼看到,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水源。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目标是将水源中的有害物质降至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一般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
因此,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
首先,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沉淀、澄清、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其次,混凝沉淀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其形成团聚体,并通过沉降达到去除的目的。
再者,过滤技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池、砂滤器等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
此外,吸附技术可以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可以通过膜膜孔大小和半透性来过滤去除微量有害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多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水质合格。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污染防治,减少有害物质的输入;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等,以减少微污染水源的产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和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探析
e f f e c t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s u c h a s e n h a n c e d c o a g u l a t i o n, p r e t r e a t me n t ,a d v a n c e d t r e a t me n t a r e d i s c u s s e d,a n d i f n a l l y t h e t r e n d o f t h e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i s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
p o l l u t e d wa t e r s o u r c e s ,t h e b a s i c t h e o r y o f mi c r o— p o l l u t e d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s i l l u s t r a t e d, t h e
Ya o F a n g,W a n g Me n g f e i
( C o l l e g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 n e e r i n g ,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1 , C h i n a )
题, 各地 水体 普 遍 遭 受 不 同程 度 的 污染 。据 不完 全 氮( N H , 一 N ) 浓度升高 ; 致突变性 的 A m e s 试验结果 统计 , 目前 全 国工 业 污 染 日排 放 量 约 为 6 0 0 0万 立 呈 阳性 , 而水 质 良好 时应 呈 阴 性 ; 嗅味 明显 加 重 等 。
微滤和超滤膜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进展
技术按操作压力 的不 同可划分为微 滤 ( )超 滤 、
( F)纳 滤 ( ) U 、 NF 和反渗 透 ( o) R 4种类 型 , 中 MF 其 和 UF膜 技术 由于 操 作 压力 小 、 本 低 而 引 起 世 界 成 各 国研究 者 的重 视 .
微 滤 和 超 滤 膜 技 术 处 理 微 污 染 水源水 的研究 进展
张玲 玲 ,顾 平
( 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 7 ) 0 02 摘 要: 天然有机物( O 、 从 N M)藻类、 病毒处理等几个方 面阐述微滤和超滤膜技 术在微 污染
水 源水处理 中的研 究进 展 . 析 近 期 国 内外 关 于 NOM、 浮 物 和 无 机 离子 形 成 膜 污 染 的理 分 悬 论 , 为应根 据 不 同水 源水质 具体 分析 膜 污 染形 成 原 因. 对微 污 染水 源水 处理 , 述物 理 化 认 针 简
了 UF膜 和 MF膜对 噬菌 体 MS 2的去 除效 果 , 2 MS
生成量 , 消除其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从研究趋势看, 研究 者更 多 的将 MF和 UF膜技 术与 其他 处理 技 术
联合 应用 , 来提 高对 NO 的去除 效果 , M 消除饮 用 水 安全 隐患 . 与膜 技术 联 合应 用 方 法 可 以划 分 为 物 化
国 内外研 究者 对 给水 处 理 中低 压 力膜 技术 的 主要研 究 方 向之 一 .
断提高 , 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难 以满 足 日益严格 的 要求 . 膜技术 自开始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以来 , 其能够
有效的截 留污染物 、 细菌和病原菌 , 已成为水处理领 域中最具有发展潜力 的技术之一. 常规水处理工 与 艺相 比, 分离 技术 具 有 出水 优 质 稳 定 、 全性 高 、 膜 安
水环境中微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技术
水环境中微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微污染问题。
微污染物指的是那些在水体中浓度较低、但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有潜在风险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药物残留等。
因此,检测和治理水环境中的微污染物变得至关重要。
一、微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检测微污染物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和确保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微污染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传感技术:采用生物传感器搭建的系统,通过生物元件对水中微污染物进行高效、灵敏的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准确且无害的特点。
2.质谱技术:利用质谱仪器对水样中的微污染物进行分析。
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有效检测到微量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对水中微污染物进行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
这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微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4.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实现水中微污染物的分离和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种微污染物。
二、微污染物的治理技术针对水环境中的微污染物问题,目前存在多种治理技术,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技术:1.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材料对水体中的微污染物进行吸附。
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
2.氧化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和低级氧化技术(如氯氧化和二氧化氯氧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微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的物质,使其被分解或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
3.生物降解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微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来实现治理。
这种技术具有环保、经济可行的特点,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4.膜分离技术:利用微孔或纳米孔膜对水中的微污染物进行分离和过滤。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运行稳定的特点,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源地常见的藻类
❖ 硅藻门 直链藻 舟形藻 小环藻 星杆藻
❖ 绿藻门 小球藻 水绵 胶群藻
❖ 蓝藻的藻类
❖ 蓝藻门 束丝藻属 鱼腥藻属 腔球藻属
Carbon 主要是小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 ➢ NBDOC ➢ BDOC/DOC
❖ 常规处理的目标
• 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 多糖类物质
• 被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 • 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
❖ 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 除草剂、杀虫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燃料、人 工合成有机物
增加了 ✓三种消毒剂 ✓接触时间 ✓出厂水消毒剂的限值
3地面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与特性
3.1重点控制污染物
➢ 挥发性卤代烃
➢ 苯胺类
➢ 苯系物
➢ 多环芳烃类
➢ 氯代苯类
➢ 酞、酸、酯类
➢ 酚类
➢ 农药
➢ 多氯联苯
➢ 丙烯腈
➢ 硝基苯
➢ 亚硝胺类
重点控制污染物的特点
➢ 有毒性 ➢ 长效性,影响不可逆 ➢ 有机氯占主体 ➢ 在水中含量低
❖ 绿藻门 空球藻属
❖ 硅藻门 针杆藻属
具有藻毒素的藻类
❖ 蓝藻门
铜锈微囊藻 不定腔球藻 水华鱼腥藻 水华束丝藻
➢ 藻毒素的类型
赤潮藻毒素
✓ 麻痹性贝毒 ✓ 短裸甲藻毒素 ✓ 溶血性毒素 ✓ 细胞性毒素 ✓ 氨毒
水华藻毒素
✓肝毒素 ✓神经毒素 ✓脂多糖内毒素
❖ 底泥的危害
➢ 耗氧 ➢ 再悬浮 ➢ 向水体中释放N和P
亲
和烷基二羧酸
碱性 氨基酸、嘌呤、嘧啶、低分子量的烷基胺
水 中性 多糖、低分子量的烷基醇、醛、酮
2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
2.1国际上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趋势
➢ 第一阶段:重视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化学物质 和生物因素及一些感官指标
➢ 有毒物质 ➢ 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 ➢ 微生物污染:贾第虫、隐孢子虫
地以及保护区;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二级保护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
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
水域。
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标准限值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BOD5(mg/L)
3
3
4
总氮(mg/L) 0.2
0.5
1.0
总磷(mg/L) 0.02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1.水源水污染特征 常规水源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 3020-93
一级水源水:水质良好 二级水源水:水质受轻度污染 水质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为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我国饮用水标准发展历史
➢ 1955.05,《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修正稿) ➢ 1956.12,《饮用水水质标准》(草案)
15项+0项消毒副产物
➢ 1957.04,《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选择及水质评价 暂行规则》
➢ 1959.08,《饮用水卫生规程》
17项+0项消毒副产物
➢ 1976.12,《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TJ20-76)
物态颗粒、油的乳浊液
• 有毒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三氯甲烷、石油类
污染物
水中天然有机物分类
酸性 腐殖酸、富里酸、中等和高分子量的烷基羧酸和
憎
烷基二羧酸、芳香族酸、酚类、丹宁
碱性 蛋白质、苯胺类、高分子量的烷基胺
水 中性 烃类、醛类、高分子量的甲基酮类、酯类、呋喃、
吡咯
酸性 羟基酸、糖类、磺酸基类、低分子量的烷基羧酸
1.4水源中的污染物
➢ 胶体
• 细菌 • 藻类 • 无机颗粒(粘土、氧化铝等) • 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碳氢化合物等)
➢ 有机物
• 传统有机物:水生生物及其分泌物、腐殖质 • 耗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
物
• 藻类有机物:藻类分泌物及其藻类尸体分解物 • 非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生
23项+0项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标准
➢ 1986.10,《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5) 35项+1项消毒副产物
➢ 2001.09,《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96项+13项消毒副产物
➢ 2005.6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
2005
➢ 2007.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0.1
0.2
1.水源水污染特征
微污染水源
指微量和痕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 被污染的水。
可溶性有机物 氮 藻类 铁、锰等重金属
1.水源水污染特征
1.1污染源
➢ 城市工业废水 ➢ 城市生活污水 ➢ 垃圾渗滤液 ➢ 大气降水 ➢ 农业面源
1.水源水污染特征
1.2 地下水污染特征
➢ 1一般不易污染 ➢ 2污染速度慢 ➢ 3污染物质多以无机有毒物质为主,少见有
机物 ➢ 4 其自净能力差,污染状况存在时间长 ➢ 5相对于地表水污染扩散速度慢
1.3河流污染特征
➢ 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 ➢ 断面上分布不均匀 ➢ 河流自净能力强 ➢ 污染影响大
1.4库湖污染特征
➢ 稀释能力差 ➢ 积累和转化污染物质的能力强 ➢ 易出现富营养化 ➢ 易出现底质污染
❖ 富营养化的危害
3.2嗅和味
➢ 水源异嗅
自然发生:水藻引起,放线菌 人为发生:污水排入
➢ 管网水箱异嗅
二次污染:细菌、藻类
4 有机物分子量与净水工艺
4.1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特性
➢ 分子量大于1000 形成色度 水质好的湖水 分子量小于1000有机物占主体
➢ 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
Biodegradatable (Deliquescent) Organic
2006
2.2我国与其他国家水质标准的比较
台湾标准 日本标准 美国标准 WHO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 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 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
➢ 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 ➢ 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项增至4项; ➢ 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 ➢ 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 ➢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 ➢ 放射性指标仍为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