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微污染水源是指水体中含有微量有害物质而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威胁的水源。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污染水源的问题日益突出。
微污染水源所含的有害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复杂,使得其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是对微污染水源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处理厂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面临着种种挑战,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对微污染水源的处理要求。
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当务之急。
当前,众多学者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处理方案,以解决当下的水污染问题。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微污染水源是指水中微量有机物、无机物或微生物等微量污染物的水源。
随着人类工业和生活活动的不断发展,微污染水源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净化水质,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减少水源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还可以为城市供水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范围,总结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评估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性。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饮用水无害化处理措施有哪些
饮用水无害化处理措施有哪些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对污染的饮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本文将介绍饮用水无害化处理的措施,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面。
一、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膜分离和紫外线消毒等。
1. 过滤。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去除的方法。
常见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活性炭和陶瓷等。
通过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卫生水平。
2. 沉淀。
沉淀是指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的方法。
通过沉淀,可以去除水中的泥沙、铁锈和重金属等物质,净化水质。
3. 膜分离。
膜分离是利用特殊的膜过滤器将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截留在膜上,从而得到清洁的水的方法。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4.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紫外线消毒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水质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有效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二、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水质进行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絮凝、消毒和调节水质等。
1. 混凝。
混凝是指向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团聚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的方法。
通过混凝,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和胶体颗粒,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2. 絮凝。
絮凝是指向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的方法。
通过絮凝,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和胶体颗粒,净化水质。
3. 消毒。
消毒是指向水中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氯气、次氯酸钠和臭氧等。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
论文专辑 � ��� 中国环境管理 (2) 改善沉淀水流状态, 提高沉淀效率; (3) 提高絮凝 颗粒的有效浓度,促进絮凝体整体网状结构的快 速形成� 强化混凝沉淀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 原水中的氨氮� 亚硝酸盐氮和小分子有机物去除 效果欠佳 � 2. 1 . 2 强化过滤 强化过滤的主要方法有: (1 ) 替换滤料或采用 多层滤料; (2) 采用改性滤料; (3) 在沉淀水进入滤池
摘要: 现有的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为了达到饮用水水 质标准, 需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本文对微污染水源常 规处理的各种工艺方法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关键词: 微污染; 饮用水; 强化;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饮用水水源主要受有机物 Ⅲ类水体的规定标准,主要为氨氮� 高锰酸钾指 数 �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的水体� 目前我国多数饮用水水源水质为微污 染水,直接影响了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 微污染水源水的特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L 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 根据研究表明,耗氧 (1) 改变混凝剂种类和混凝剂投加量; (2 ) 采用具有 量与水的嗅 � � 味 � 消毒副产物浓度, A 致突 絮凝作用的新型混凝剂; (3 ) 调整 H 值; (4) 投加氧 变率及胃癌� 肝癌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 1.3 氨氮 氨氮含量高使氯消毒剂投量大大提高,并且 化剂; (5) 完善混合絮凝设施� 强化沉淀分离技术主要有: (1) 采用新型高效 高分子絮凝剂,强化和增加絮凝体的净化特征与水中有机物反 以 NCI 3 形式存在的嗅味 � 此外 ,氨氮较高还会 导致供 水管道中亚硝化 细菌增生 ,提高水 体中 NO 2-浓度� 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具有 " 三 致 "作用�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氨氮含量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探讨
2 结 论
微污染水源水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带来 了严重的挑战 的处理工艺 , 保证 饮 目前 , 在微 污染水源水 处理过程 中 , 使 用 的预处 理技术 主要 在实际工作 中,
有 吸附预处理技术 、化学氧化 预处理技术 和生物 氧化预处理技 用水 的安 全 性 。 术。 在这其 中, 对 于吸附预处理技术来说 , 其主要是利用吸附剂所 参 考 文 献 1 1 陈莉, 范跃华 . 微污染源 水的处理技术发展 与探讨 [ J ] . 重庆 环境 具备 的吸附特性来去 除微 污染水源水中的少量有机污染物 , 在这 『
个过程 中, 使 用 比较多 的吸附剂是活性 炭 、 沸石 、 粘土及硅 藻土 。 科学, 2 0 0 2 , 2 4 ( 6 ) : 6 7 — 7 0 . 而 目前该技术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剂难 以回收利用 , 这使得该 『 2 1 5 E * 1 ] 平, 薛春 阳, 郭迎庆 , 等. T i O 2 / P P填料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
的 理论 参考 。
1微污 染水 源水 处 理技术 分 析
大分 子 , 难 降解 的有机物 得到降解 , 还可 以使得活性 炭更好 的发 挥其 吸附 I 生能 。 另外活性炭 中大量 生长 的微生物可以使得 活性炭
的处理效果进 一步得到提高 , 同时也通过分解活性炭 中得有机物 1 . 1微 污 染 水 源 水 传 统 工 艺 强 化处 理技 术 使得 活性炭 的寿命 得到延长。对于生物活性炭技术 来说 , 其主要 对 于原有 的饮用水 处理工艺 进行 改进 和强化是 目前 微污染 是通 过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 和活性炭上 的微生物 的生 物氧化作用 水源水处理 中经常使用 的手段 , 并且经改进和强化处理后 的微污 来实现微污染水源水有机物的去 除。与单独使用活性炭对 微污染 染水源水的水质较好 , 可以满足 国家饮用水标准 。 目前在微污染 水源水进行处 理相 比 ,生物活性炭技术具有处理出水副产物少 、 水源水处理 中常用 的强化和改进 传统工艺有 强化混凝技 术和强 运行 费用低 、 对有机物具有较好去 除效果 的优点 。但是 同时存在 化过滤技术 。 生物 活性炭价 格较 高 、 长期使用可能使水 的微生物指标难 以达 到 对于强化 混凝技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加 大混凝剂 、 助凝 剂等药 相关水质标 准的缺点。对于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来 说 , 目前使用 剂的投量 ,使药剂的投量处于过量 的状态 ,并将 p H调节到最佳 较多 的膜过滤技术主要有微滤 、 超滤 、 纳滤和反渗透四种技术 。 膜 p H, 从而使得传统混凝技术的去除效 果得 到增加 。但是该技术 目 过滤技术对 于细菌 、 色度 、 嗅味 、 消毒副产物 均具有较好 的去除效 前还存在着对一些特定 的污染物 和亲水有机 物去除效果不佳 , 且 果 , 且其具 有 占地较少 , 处理不 产生副产 物 , 出水水 质稳定 、 易 于 生产的副产物难 以确定 。而对 于强化过 滤技 术来 说 , 其 主要是通 自动控制等优点 , 在微污染水 源水处理 中具有非 常广 阔的发展前 过设计新 型滤池 , 更换更加有 效 的滤料来 对滤池进 行改进 , 使得 景 , 但是其基建 和运行费用相对较 高。对 于光催化氧化深度处 理 原有难 以通过滤池进 行处理 的溶解性污染物得到去除。而对 于设 技术来 说 , 具有氧化性强 , 作用范围广 , 氧化 产物可以完全 矿化 的 计新型和更换滤料两个方 面来说 , 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多 的是对滤 优点 。 料进行 改进 , 并 且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但是在滤 料的适用性 和过滤效果方面还是存 在着一些 问题 。 1 . 2微 污 染 水 源 水 预 处 理 技 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摘要: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
综述了目前我国给水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等。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预处理;深度处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农用化学品的增加,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并呈发展趋势。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法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目前饮用水中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大多数是生物膜类型的,其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物接触氧化、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又叫做浸没式生物膜法,即是在池内设置人工合成填料,经过充氧的水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水体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通过生物净化的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能力大,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生成量少;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生物膜更新速度慢,某些填料价格贵,且易引起堵塞,布水布气不易达到均匀。
1.2 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淹没式生物滤池、煤/砂生物过滤及慢滤池等。
常用的生物填料有卵石、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等。
滤池中装有比表面积较大的颗粒填料,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生物膜,水流经生物膜的不断接触过程中使水中有机物、氨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同时颗粒填料滤层还发挥着物理筛滤截留作用。
该工艺的特点是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量少,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能全面净化、改善水质,降低后续传统处理的混凝剂与消毒剂氯的投加量。
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技术
建于宜兴市大浦镇, 靠近太湖陈东港入口的工程 为例
:
1 应用APFB 进行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在 技术上是可行的, 能较好地改善原水水质。 2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是非线 性的, 最佳水力负荷为2. 5~ 3. 0 m3/ ( m2#d) 。
3水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 较小 的水深有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率, 适宜水深为10~20 cm。
塔式生物滤池是以加大滤层高度来提高处理能力的一种生物膜法
优点: (1)塔身高8~24m,占地小,构造主要部分包括塔体,滤料、布水设备、 通风装置、回流及排水系统。 (2)滤料一般选用环氧玻璃布料制成的蜂窝结构(或尼龙花瓣型软性滤料 ),其单位体积表面可达80~220。可排列组合成多层结构,这种蜂窝 结构,空气畅通,可按气水比2~5:1(生活类废水)的要求选择风机。 (3)是属于高负荷生物滤池,水力负荷高达80~200;有机负荷可达2000 ~3000g;(普通滤池0.8~1.2kg)。 (4)高的落差,使用旋转布水器,废水淋洗的冲力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更 新快。 (5)塔的高度使塔内生长不同种的微生物群。
缺点: (1)废水在塔内停留时间短,降解效率低。 (2)供氧不如曝气池充足,易产生厌氧。
2 生物转盘反应器
生物转盘在污水处理中已广泛采用,目前在给水处理领域 ,对某些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微污染水进行了一些研究。 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学者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 生物转盘预处理在适宜水力负荷下改善微污染水水质是有 效的。 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 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 减少了溶液中氧传质的困难性),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 进行。转盘上生物膜生长面积大,生物量丰富,不存在类 似于生物滤池的堵塞情况,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脱落膜易于清理处置。但存在的不足是生物氧化接触时间 较长,构筑物占地面积大,盘片价格较贵,基建投资高。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
微污染水源主要指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
开发和应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成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具有以下特点:1. 污染物浓度低。
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浓度较低,通常在微克/升到毫克/升的范围内;2. 水质波动大。
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动态较大,受到气候、降雨、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波动较为明显;3. 复合污染。
微污染水源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复合污染情况比较严重;4. 难以治理。
由于微污染水源中污染物的浓度低、波动大以及复合污染等特点,导致其治理难度较大。
1.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通过固体吸附剂吸附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和氧化铁等。
利用吸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吸附技术在微污染水源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分离和浓缩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显著、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等优点,因此在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
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是处理微污染水源的一种重要方法。
4.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滤料、菌落过滤等技术。
微生物技术在微污染水源的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5. 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是指将多种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水处理技术 第十一章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1.1、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11.1.3、河流污染特征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断面上分布不均匀河流自净能力强污染影响大底泥的危害耗氧再悬浮向水体中释放N和P11.1.5、水源中的污染物胶体•细菌•藻类•无机颗粒(粘土、氧化铝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碳氢化合物等)有机物•传统有机物:水生生物及其分泌物、腐殖质传统有机物水生生物及其分泌物腐殖质•耗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藻类有机物:藻类分泌物及其藻类尸体分解物藻类有机物藻类分泌物及其藻类尸体分解物•非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生物态颗粒、油的乳浊液•有毒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三氯甲烷、石油类污染物。
重点控制污染物的特点有毒性长效性,影响不可逆有机氯占主体(常州外国语学校即属此类) 在水中含量低11.3.2、嗅和味水源异嗅自然发生:水藻引起,放线菌人为发生:污水排入管网水箱异嗅次污染细菌藻类二次污染:细菌、藻类常规处理的目标•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类物质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类物质•被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活性炭吸附的物质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除草剂、杀虫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燃料、人工合成有机物生物处理的目标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无去除效果机理: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微生物胞外酶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生物吸附絮凝的作用。
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其中部分项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规定标准的饮用水源水。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1, 2〕。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笔者综述了我国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荷,改善出水水质〔3〕。
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杨旭等〔4〕研究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NH3-N、NO3--N、NO2--N 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35%~40%,TN 的平均去除率为25%~35%。
于方田等〔5〕用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在水力负荷为1.5 m3/(m2·h)、气水比为(0.5~0.8)∶1,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90%、97%、58%。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饮用水微污染物处理方法有:1 物理技术1)吹脱吹脱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对难挥发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吸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较贵,再生困难,对大部分极性短链含氧有机物不能去除。
合成树脂吸附,因其再生或洗脱困难,比表面积小,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膜过滤技术膜法能去除水中胶体、微粒、细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但对低分子量含氧有机物如丙酮、酚类、酸、丙酸几乎无效。
把膜工艺进一步应用到给水处理中的障碍是: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
2 化学技术1)预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采用的方法。
臭氧法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但中间产物可能存在致突变物,另外对水中一些常见优先污染物的氧化性差,从而导致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
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控制氯酚的生成,并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对烯烃、醛、酮类化合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经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中,有些不易被后续工艺去除。
2)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对于难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光催化反应使水中产生许多活性极高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坏有机物结构。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处理费用较高,设备复杂,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光化学氧化法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尚难大规模的在生产中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上的应用将为期不远。
3 生物预处理技术1)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的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强。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2)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水为人类生活的根源,人体的70%由水组成,水是全人类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我国的现状是水资源急缺,人口非常多,水资源问题始终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因而净化处理微污染水资源是运用现代科技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1微污染水源简述1.1微污染水源基本概念微污染水源是指饮水的源头遭受环境污染,关键是指有机物污染,水一部分指标值不符国家规定水资源卫生质量标准,微污染水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牧业、工业生产等方面废水导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而直接流出的水。
微污染水通常是指水资源中氨氮、化肥、有机物等有害物超标。
微污染水是无法用基本水的处理方式制造工艺所处理的,伴随着中国的人口逐渐增多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诸多江河都存在着被污染状况,变成了微污染水,其失去了饮用水的最基本价值和作用。
就目前来说,我国是属于少水型国家之一。
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形下,水资源就成为了微污染水,经过常规消毒杀菌、混凝、过滤、沉积水处理等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将水里的显著脏物和胶体溶液残渣、病菌及其漂浮物的去除,但是变成微污染的水资源经过以上程序也无法实现直饮水标准。
1.2微污染水源的危害性微污染水关键的危害是微污染水里所含的有机物可分为人造合成的有机物和纯天然有机物两类。
有机物在水里可让颗粒物比较稳定,而且增强了活性炭吸附器和助凝剂使用量的负荷量。
一部分水里带有生物富集性质的大分子物质,在身体中非常容易堆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形成很大的危害。
在常饮水中所形成的消毒液以及各种氧化物常与有机物(DOM)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普通水加工工艺中,所添加的氯的环节上,水里的有机物也会引起化学反应,使之导致消毒副产物三致化学物质,例如,卤乙酸类(HAAs)、三卤甲烷类(THMs)、邻苯二甲酸丁酯(DBPs)等危及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
2在我国微污染水源现实状况我国很多城市给排水水资源遭受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显著污染,绝大多数自来水公司所采用的混凝、沉积、过滤系统和加氯消毒基本净化水加工工艺,无法将受污染的原水净化处理或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化。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微污染水源是指在水质中存在较低浓度的有害物质,一般无法肉眼看到,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水源。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目标是将水源中的有害物质降至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一般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
因此,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
首先,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沉淀、澄清、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其次,混凝沉淀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其形成团聚体,并通过沉降达到去除的目的。
再者,过滤技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池、砂滤器等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
此外,吸附技术可以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可以通过膜膜孔大小和半透性来过滤去除微量有害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多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水质合格。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污染防治,减少有害物质的输入;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等,以减少微污染水源的产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和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微污染水怎么处理
微污染水是指饮水水源受到主要是有机物污染,使部分指标超过饮用水源的卫生标准。
有机污染物来源一部分是属于天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水中动、植物分解而形成的产物如腐殖酸等。
其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等。
这类水的特征是:1、在江河水源上表现为氨氮,总磷,色度,有机物等指标高于生活饮用水源卫生标准。
2、在湖泊水库水源上,表现为水库和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并在一定时期藻类滋生,造成水质恶劣,一部分指标超过标准。
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
它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对于石油烃、挥发酚、氨氮、农药、COD、重金属、砷、氰化物、铁、锰等等微污染物质则难以去除。
针对微污染问题,人们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深度处理技术,另一个为源水预处理技术。
一、深度处理技术深度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提高和保证饮用水质。
深度处理技术中,应用较广泛的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和膜技术等。
目前生物活性炭被认为是饮用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等微污染的有效方法,采用生物活性炭比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出水水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2)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减少运行费用;(3)水中氨氮可以被生物转化为硝酸盐,从而减少了后氯化的投氯量,降低了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但是活性炭的价格昂贵,另外,生长有细菌的细小活性炭颗粒会在水力冲刷作用下,流入最后的氯化处理,由于附着在活性炭颗粒上的细菌聚体比单个的细菌细胞对消毒剂有更大的抗性,一般的氯化消毒往往难于杀死这些细菌。
因此,生物活性炭作为饮用水处理中氯化前最后一个处理工艺的卫生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若能将活性炭循环重复利用,以及通过适当的方法将细小颗粒的活性炭截留,即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在野外活动中,饮用水的净化是至关重要的。
野外缺乏自来水供应,水源的卫生状况也无法保证,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净化方法,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以下是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1.煮沸法:煮沸法是最常见也最简便的饮用水净化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然后再继续煮沸1-2分钟,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法只能去除微生物,无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化学污染物。
2.净水片:净水片是一种便携式的饮用水净化工具,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
使用净水片时,只需将一片净水片放入一定量的水中,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30分钟到2小时),然后就可以直接饮用。
净水片使用简单方便,适合野外活动中的应急净水。
3.阳光消毒法:阳光消毒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饮用水净化方法。
将收集的水倒入透明的塑料瓶中,将瓶口封紧,然后将瓶子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暴露在阳光下6-8小时。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热量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使用阳光消毒法时,应该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以保证有效的紫外线照射。
4.滤水杯:滤水杯是一种能够过滤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的便携式净水器具。
滤水杯的滤芯通常由活性炭、纤维膜和陶瓷滤芯组成,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和有机物。
使用滤水杯时,只需将水倒入杯中,经过滤芯的过滤,即可直接饮用。
滤水杯一般非常小巧轻便,非常适合携带到野外。
5.漂粉净化法:漂粉净化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
只需要将适量的漂粉(含氯)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静置30分钟到1小时,即可使用。
漂粉中的氯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漂粉净化法只适用于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对于化学污染物无效。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饮用水净化方式,在野外活动中确保饮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几种净化方法都可以在野外环境中方便快捷地净化水源,但是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操作正确,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展望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展望摘要:在我国水资源紧张如今社会,本文通过对微污染水源的了解以及如何净化微污染水源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多种净化水源的技术方法进行说明,帮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水处理技术前言:水是人类生存的源头,人的70%由水组成,水是人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淡水资源紧缺,人口众多,水资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持续发展的策略。
因此净化微污染水水源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珍惜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1微污染水源概述1.1微污染水源概念微污染水源指的是饮水的源头受到污染,主要指的是有机物污染,使水的部分指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水源卫生标准,微污染水大多数因为生活、农业、工业等方面的污水产生,未经过适当的合理处理而直接流出的水源,微污染水主要是氨氮、农药、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超标,微污染水很难用常规水的处理方法和工艺将其处理好,随着我国的人口日益增多以及经济的发展情况,众多河流都存在被污染的现象,成为了微污染水,其丧失了饮用水的基本作用和功能,但是我国是缺水型国家,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微污染水仍然是重要的水源之一,常规的消毒、混凝、过滤、沉淀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是为了将水中的明显杂物和胶体杂质、细菌以及悬浮物的祛除,对于微污染的水源并没有做到使其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
1.2微污染水源的危害微污染水主要的危害是微污染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分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和天然有机化合物两种。
有机物在水中可使颗粒稳定,并且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器和混凝剂用量的负荷。
部分水中含有生物富集性的有机物质,在人体容易蓄积对人体的健康情况造成较大威胁。
在饮用水的净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毒剂和各种氧化剂易与有机物(DOM)发生反应,所以在常规处理水的工艺中,所加入的氯的环节中,水中的有机物会引起反应,使其产生消毒副产物三致物质,比如,卤乙酸类(HAAs)、三卤甲烷类(THMs)、邻苯二甲酸丁酯(DBPs)等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的物质[1]。
微污染水源水的给水处理技术详解
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
原水 臭氧预氧化 慢滤池 生物活性炭过滤 臭氧氧化 氯消毒
臭氧/活性炭给水处理基本流程图
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
DBP、THMs、 HAAs 等含 量都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
• 当然,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也有其局限性,例 如臭氧在破坏一些有机物结构的同时也可能产 生一些带污染性质的中间产物。
吸附法 化学药剂法 生物法
预处理——曝气法
• 曝气可直接去除水源水中大部分挥发性物质, 如挥发性有机物质、NH3和H2S等还原剂。
• 通过曝气,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可氧化分解 水中部分有机物,还使得水中胶体脱稳,有助 于水厂的后续处理。
• 此外,曝气还可降低水中的藻类和有机污染物 产生的异臭和色度。
• 研究结果表明,水源经臭氧活性炭吸附深度处 理,氯化后出水水质仍具有致突变性。
深度处理——紫外光/臭氧联用
• 紫外光和臭氧(UV/O3)结合的方法基于光激发 氧化法,产生的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基(OH自 由基)可以氧化臭氧所不能氧化的微污染水中的 有机物,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三氯甲烷、六氯 苯、四氯化碳、苯等有机物,降低水中的致突 变物活性。
处理流程
处理流程
预处理
常规处理 深度处理
预处理
• 一般把附加在传统净化工艺之前的处理工序叫 预处理技术。
• 预处理技术是采用适当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 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级去除,使常 规处理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常规处理和深 度处理的负担,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
预处理——分类
预处理
曝气法
• 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深度处理——臭氧氧化
•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给水处理中有着很长的历 史。最初用来作为消毒剂、控制色度或嗅味,现又用 来去除水中有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 • (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 (4)超声波降解技术 • (5)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 (6)常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组合工
艺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13
传统水处理技术及问题
典型工艺 絮凝—沉淀—过滤—消毒
存在问题
色度高,嗅觉差
TOC,COD去除率一
感官指标差
般只为20%~40% 致畸形,致突变,致
有机物去除率低
癌症
采用氯消毒时,易形成三致物
对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去除率低
管网水质稳定性差,易变化
精选课件
14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对策分析
• 根据水源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微污染水 源水的现状,主要可行的处理对策有:
Ame s实 验结 果呈 阳性
精选课件
5
1.2污染物的种类和各种参数
水中污染物质
胶体
有机物
传统有机污染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
腐殖质
耗氧有机物
藻类有机物
精选课件
6
• 有机物的水质分析
• 水中有机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目前国 内外均采用测定有机物替代参数,以衡量 水中的有机物总量的情况。这些替代参数 主要有CODcr,CODMn和TOC等。
• UV254:254nm波长下水样的紫外吸光度.紫外 吸光度对于测量水中天然有机物如腐殖质 等具有重要意义。
精选课件
8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 水资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严 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985 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 健康的需要。为此,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 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GB5749-2006)
17
• 强化混凝主要方式有:
• (1)提高混凝剂投加量使水中胶体脱稳、 凝聚沉降;
• (2)增加投入絮凝剂或助凝剂,增强吸附 和架桥作用,使有机物絮凝下沉;
• (3)投加新型高效的混凝 / 絮凝药剂;
• (4)改善混凝/ 絮凝条件,如优化水力学 条件、调整工艺pH等。
精选课件
18
• 其中,增投助凝剂和采用新型高效处理药 剂是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措施和发展方向。
• 3.2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精选课件
11
常规处理
混凝
沉淀澄清
过滤
消毒
常规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
精选课件
12
• 常规处理去除的有机物主要为相对分子质 量大于10000的部分,对低分子量有机物去 除作用很小。常规处理对有机碳去除基本 在40%以下,一般为30%。因此如果希望 提高给水处理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单 纯依靠常规处理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高锰酸钾作助凝剂、铁盐作混凝剂可以
强化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新
型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以强化混凝效果,
同时发挥高锰酸盐的氧化作用,有效提高
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近年 来,新型、高效的混凝 / 絮凝药剂的研制和 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强化混凝技术 的发展和实践。
精选课件
19
• 4.2强化沉淀技术
精选课件
2
微污染水的概念
水中的主要微污染物
有机物
氮嗅味ຫໍສະໝຸດ 三致物质铁锰等精选课件
3
一般来说, 受污染江河水体中主要包括石油烃、 挥发酚、 氨氮、 农药、COD、重金属、砷、 氰 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种类较多, 性质较复杂, 但浓度比较低微, 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 易于 生物积累和具有三致作用的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 染物, 对人体健康毒害很大。
精选课件
9
• 常规指标 •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色度,浑浊度,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 , 耗氧量,铁,锰,氯化物硫酸盐
• 毒理学指标
• 主要有砷,氟化物,氰化物等
• 细菌学指标
• 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游离余氯
• 放射性指标
精选课件
10
第三节 有机物的去除
• 3.1水中有机物的特性
• 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 • 被大分子有机物包围的颗粒 • 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
• CODcr:在强酸性溶液中,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
测得的化学需氧量。采用重铬酸钾与浓硫酸氧化 法,能氧化水中绝大部分有机物。
• CODMn:也称耗氧量。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
只能氧化水中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
精选课件
7
• TOC:总有机碳。它比BOD5或COD 更能 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被用来评 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采用非分散 红外TOC分析仪
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 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控 制水源污染,改变水源水质低劣的现状,因而人 们不得不采用新的处理方法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和人们的健康。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开发出 了许多净化新工艺。
精选课件
4
微污染水源的水质特点
1
2
3
4
氨氮 浓度 升高
水中 溶解 性有 机物 大量 增加
嗅味 明显
致突 变性 的
15
改进新处理流程
处理流程
预处理
常规处理 深度处理
精选课件
16
第四节 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
• 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包括 • 强化混凝 • 强化沉淀 • 强化过滤 • 4.1强化混凝技术
• 强化混凝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 和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 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精选课件
第十一章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水源的污染及其危害
• 1.1微污染水源的水质特点及危害
• 微污染水源的概念
• 微污染水源是指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已 不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 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水体中污染物单项指标, 如浊度,色度,臭味、硫化物、氮氧化物、有害 有毒物质(如重金属Hg、Mn、Cr、Pb、As等)、 病原微生物等有超标现象,但多数情况下是受有 机物微量污染的水源。
• 沉淀分离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 部分,沉淀分离的效果对后续处理工艺和 最终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微污染水源水 由于有机污染的增加,水中除了含有悬浮 物和胶体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有 机物、各种金属离子、盐类、氨氮等有机 和无机成分,对常规沉淀去除效果带来了 一定的影响。
精选课件
20
•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1)投加高效新型高分子絮凝剂,提高絮凝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