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微污染水源是指水体中含有微量有害物质而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威胁的水源。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污染水源的问题日益突出。
微污染水源所含的有害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复杂,使得其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是对微污染水源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描述。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自来水处理厂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面临着种种挑战,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对微污染水源的处理要求。
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当务之急。
当前,众多学者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处理方案,以解决当下的水污染问题。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微污染水源是指水中微量有机物、无机物或微生物等微量污染物的水源。
随着人类工业和生活活动的不断发展,微污染水源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净化水质,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减少水源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还可以为城市供水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范围,总结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评估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性。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水是生命的源泉,对人类的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微污染是指水中存在的大量微量有机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物等,虽然浓度较低,但对水环境和生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深远而严重的。
研究和应用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成为当前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任务。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前处理、吸附、化学氧化、生物降解、膜分离等多种方法。
前处理是指通过调节水的pH值、温度、处理时间等来改变水中微污染物的性质,从而使其更易于被后续处理方法去除。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沉淀、植物处理、化学沉淀等。
通过调整水的pH值,可以改变微污染物的电荷性质,使其易于与后续的吸附剂结合。
吸附是指通过吸附剂吸附微污染物,从而将其从水中去除。
吸附剂可以是天然材料如活性炭、腐殖酸等,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材料如高分子吸附材料等。
吸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去除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
吸附去除微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有表面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和孔隙吸附等。
化学氧化方法是指通过氧化剂对水中的微污染物进行氧化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臭氧、高锰酸钾等。
化学氧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氧化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产物产生和处理难度大等问题。
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微污染物进行生物分解和降解的方法。
这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水处理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有厌氧菌、好氧菌等。
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利用微污染物为生长能源,并分泌酶来进行分解和降解,最终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膜分离是指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将水中微污染物分离出去的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有超滤、反渗透等。
膜分离方法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但也存在膜污染和维护难等问题。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重要课题。
小微水体治理措施
小微水体治理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小微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小微水体包括小溪、水渠、池塘等,它们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和灌溉需求。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微水体普遍存在着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保护小微水体环境,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且有效的小微水体治理措施,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参考,帮助其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小微水体环境。
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改善小微水体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构建湿地、植被绿化、引入水生生物等方式,可以恢复小微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式:1.1 构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通过人为建造湿地系统,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以实现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的目的。
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包括人工沼泽、人工湿地滤池等。
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根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
1.2 植被绿化植被绿化是利用植物根系和叶片表面的生物膜对水污染物进行吸附、吸收和转化的过程。
种植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可以起到优良的生态修复作用。
同时,植物的根系也能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抑制水体的水力冲刷,减少泥沙淤积。
1.3 引入水生生物水生生物如螺旋藻、水蚤等能够吞食水中悬浮颗粒物、浮游生物等有机物,帮助水体净化。
合理引入适量的水生生物,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水质。
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水生生物,以防止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2. 污水处理小微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的排放,因此进行有效的污水处理是小微水体治理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2.1 生物滞留处理生物滞留处理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土壤的吸附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处理污水的方法。
通过构建沉淀池、滞留池等设施,将污水引入其中,通过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降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
谢谢观看
传统工艺:
1、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该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可以 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有机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其主要缺点是 处理效果有限,尤其是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佳。
2、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余氯和异味等。但其吸附容量有限,且需要定期再生。
4、安全保障:应加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已 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众多水污染源中,微污染水源水是最为普遍和严重 的一种。微污染水源水主要指受到有机物、氨氮、重金属、藻类等污染源影响的 水体,其水质状况不能满足饮用水安全标准。因此,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 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三、结论
微污染水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微污染 水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或组合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和创新,不断提高微污染水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更 大的贡献。
2、工艺改进:应对现有处理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和减 少二次污染。例如,在活性炭吸附工艺中,可以研发新型活性炭材料,提高吸附 容量和吸附速率;在膜分离技术中,可以研究新型膜材料和膜组件,提高膜过滤 效果和降低成本。
3、成本降低:应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方式,降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技术的成本。例如,可以利用新能源和自动化技术改进水处理设备,提高设备效 率和降低运行成本;可以优化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少处理环节和物料消耗等。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水中含有少量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的 水源。这些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微滤和超滤膜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处理微污染水源 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微污染水源是指水质虽然没有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微量污染物的水源。
在维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微污染水源。
研究和应用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技术和工程对于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微污染水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来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悬浮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
悬浮沉淀法通过添加混凝剂来使微污染物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其沉淀下来,达到去除的目的。
过滤法通过使用不同大小的过滤材料来去除微污染物,如石英砂、活性炭等。
吸附法则利用吸附剂对水中微污染物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颗粒等。
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来去除微污染物。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水中的微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物质,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以氧化法为例,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盐、臭氧、氯等,它们可以将微污染物氧化成较易于处理的物质。
生物处理方法也可以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降解和去除微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法通过在水中添加合适的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微生物降解水中的微污染物。
生物膜法则是通过生物膜的形成和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来去除水中的微污染物。
对于微污染水源的治理,工程应用也非常重要。
工程应用主要包括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建设、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等。
在设计和建设水处理工艺时,需要根据水源的水质特点和微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艺。
在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过程中,要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技术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水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加上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微污染物,提高水源的水质和环境的质量。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课件
利用土壤和植物的净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利用土壤和植 物对水分的吸收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回用。
智能化的污水处理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
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污水处理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处 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物联网技术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提 高管理效率。
大数据分析技术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和管理。
PART 06
结语
微污染水处理的意义与价值
保障人类健康
微污染水可能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直接威胁人类健康。通过有效的微污 染水处理技术,可以去除这些有害物质,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
促进生态平衡
PART 04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应用案 例
某河流微污染水治理案例
总结词
成功应用、技术升级
详细描述
某河流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受到严重微污染。通过采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 泥法、生物膜法等,有效去除了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恢复了河流的生态功能,提高了水质 。
某湖泊微污染水治理案例
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透过性能,将水中的微小颗粒、有机物、重金属等与水分 离,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
生态友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态湿地处理技术
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污 染物,同时美化环境,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
稳定塘处理技术
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具有投资少、 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
城市生活污水
自然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清洁剂等化学 物质以及粪便、垃圾等生物污染物,也是 微污染水的重要来源。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微量有害物质的水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源地和饮用水厂的水处理过程中,已成为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微污染水源中污染物存在着极高的容忍度和复杂性,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往往难以彻底去除微量有害物质,因此需要开发和应用更先进的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其中最常用的是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自动化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领域。
该技术通过微孔膜和反渗透膜等膜材料,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水分离开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处理速度快、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微污染水源处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机物、氯化物、色度等。
活性炭吸附技术具有比较高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异味等污染物,但使用寿命短、操作复杂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将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物理或化学地转化成无害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物处理领域,通过加入过氧化物或氯氧化物等氧化剂,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将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但该技术也存在反应缓慢、易产生气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
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清除水体污染物的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去污效率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节能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但其操作条件需求较高,不易控制,需要针对不同的水体和污染物进行设计和改造。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水清洁度,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对于满足人们对水质量的需求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是指含有微量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水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浓度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在微克/升至毫克/升的量级,相对于常规污染水源来说浓度较低。
2. 污染物种类繁多:微污染水源中包含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的影响较为复杂。
3. 污染物难以去除:由于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低、种类繁多,使得污染物的去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微污染物。
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针对微污染水源的特点,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紫外光等)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与有机物及微生物进行氧化分解,达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微孔、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对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有效分离和去除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去除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4.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降解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微污染水源的处理。
以上水处理技术是当前主流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通过适当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各类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程中,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以达到经济、高效、可靠的处理效果。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给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微污染是指那些传统处理方法难以完全去除的有害物质,包括药物残留物、农药、化工废物、重金属等。
这些微污染物的排放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其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处理方法,降低或消除水体中的微污染物,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以下将探讨目前主要应用于微污染处理的水处理技术。
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氧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产生具有高氧化电位的活性氧物种来分解和去除污染物。
臭氧氧化技术、紫外光/臭氧技术以及过氧化氢/紫外光技术是比较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
这些技术具有高效、彻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对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
2. 仿生吸附技术:仿生吸附技术通过仿生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模拟生物体吸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的机理,实现对水体中微污染物的高效吸附。
利用新型吸附剂如活性炭纳米颗粒、纳米杂化材料等,对水体中微量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处理,具有高效去除微污染物的效果。
3.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以微生物为媒介,通过微生物的吸附、酶解、氧化还原等生物过程,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毒物质,从而达到去除微污染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降解技术,通过人工培养的活性污泥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超滤、纳滤、逆渗透等原理,利用膜材料对水体中微污染物进行筛选和去除。
膜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适用于处理微量有机物和微量重金属离子等微污染物。
水处理技术在微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是为了解决水环境中微污染物排放问题,提高水质安全和可持续性。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级氧化技术、仿生吸附技术、生物降解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在去除水体中的微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
微污染水源主要指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
开发和应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成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微污染水源的特点微污染水源具有以下特点:1. 污染物浓度低。
微污染水源的污染物浓度较低,通常在微克/升到毫克/升的范围内;2. 水质波动大。
微污染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动态较大,受到气候、降雨、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波动较为明显;3. 复合污染。
微污染水源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复合污染情况比较严重;4. 难以治理。
由于微污染水源中污染物的浓度低、波动大以及复合污染等特点,导致其治理难度较大。
1.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通过固体吸附剂吸附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和氧化铁等。
利用吸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吸附技术在微污染水源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分离和浓缩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显著、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等优点,因此在微污染水源的水处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等。
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是处理微污染水源的一种重要方法。
4.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滤料、菌落过滤等技术。
微生物技术在微污染水源的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5. 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是指将多种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而微污染物,就是指极微量的污染物,这些物质虽然浓度极低,但它们的毒性却很大,不容忽视。
微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和家庭用水。
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微污染水源的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广泛应用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1.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氟等微污染物。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各种毒性物质。
同时,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技术不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该技术已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微孔膜层物理拦截水中的杂质,如微生物、胶体等,保留较大分子量的基础上,水分子和一些小分子离子通过孔隙,从而实现对水中的微污染物去除。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方便、设备投入小等优点,在纯净水生产、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微生物的活性生物膜固定在膜的一侧,通过在膜表面和反应器中形成的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微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污泥生成少、质量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已在污水处理、河流水处理、自来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紫外光氧化技术紫外光氧化技术是利用紫外线和氧化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苯系物、羰基化合物等有机物。
该技术具有去除效果好、能耗低、无副产物等优点,在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污染水源的治理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其中部分项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规定标准的饮用水源水。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1, 2〕。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笔者综述了我国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荷,改善出水水质〔3〕。
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杨旭等〔4〕研究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NH3-N、NO3--N、NO2--N 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35%~40%,TN 的平均去除率为25%~35%。
于方田等〔5〕用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在水力负荷为1.5 m3/(m2·h)、气水比为(0.5~0.8)∶1,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90%、97%、58%。
微污染水体应急处置方案
微污染水体应急处置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微污染水体被认为是指水中含有较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微污染水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
应急处置方案确定污染物种类在处理微污染水体时,第一步是确定污染物种类。
不同的污染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封锁污染源头在确定了污染物种类之后,需要尽快封锁污染源头,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如果是工厂排放导致的污染,需要立即停止生产。
如果是意外泄漏,需要迅速堵住泄漏口。
抽提和清理接下来需要对微污染水体进行抽提和清理。
污染物质浓度较低,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抽提方法进行清理。
常用的清理方法包括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方法。
选择适合的清理方法需要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污染水体的不同情况进行。
处理和消毒当污染物被清理出来之后,需要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和消毒,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污染物质浓度较低,可采用化学氧化和生物降解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污染物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进行处理。
监测在处理完微污染水体之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要点包括水质、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有效的判断应急处理方案的效果,为今后类似的处理提供参考。
应急预案的建立遇到微污染水体应急情况时,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需要建立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并针对不同污染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需要包括人员分工、物资准备、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在处理微污染水体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措施。
封锁污染源头、抽提清理、处理和消毒以及监测和评估是应急处理方案的主要步骤。
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应对微污染水体问题的关键。
小微水体治理经验做法
小微水体治理经验做法
1. 截污控源:对小微水体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和管控,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可以建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加强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2. 生态修复:采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小微水体的生态系统。
这包括种植水生植物、建设湿地、设置人工浮岛等,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稳定性。
3. 水质净化:使用适当的水处理技术,如曝气、过滤、生物膜等,对小微水体的水质进行净化和改善。
可以设置净化设备或利用自然的净化过程,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指标。
4. 水循环利用:建立水循环系统,将处理后的水体用于灌溉、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5. 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小微水体的日常监测和监督。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违法排放和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治理措施的持续有效。
6.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小微水体治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社区参与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需要根据不同小微水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并进行综合施治。
同时,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也是确保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饮用水微污染物处理方法有:1 物理技术1)吹脱吹脱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对难挥发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差。
2)吸附用活性炭做吸附剂去除水中污染物,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价格较贵,再生困难,对大部分极性短链含氧有机物不能去除。
合成树脂吸附,因其再生或洗脱困难,比表面积小,费用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膜过滤技术膜法能去除水中胶体、微粒、细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但对低分子量含氧有机物如丙酮、酚类、酸、丙酸几乎无效。
把膜工艺进一步应用到给水处理中的障碍是: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高,易发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预处理和定期的化学清洗。
2 化学技术1)预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高锰酸钾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采用的方法。
臭氧法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但中间产物可能存在致突变物,另外对水中一些常见优先污染物的氧化性差,从而导致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
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控制氯酚的生成,并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对烯烃、醛、酮类化合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但经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中,有些不易被后续工艺去除。
2)光化学氧化法该方法对于难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极佳,光催化反应使水中产生许多活性极高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坏有机物结构。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强氧化性、对作用对象的无选择性与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的特点,使光催化氧化处理费用较高,设备复杂,近期内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光化学氧化法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运行成本较大,尚难大规模的在生产中应用,由于该项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上的应用将为期不远。
3 生物预处理技术1)塔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的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强。
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2)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转盘的特点表现为,生物膜能够周期的运行于空气与水相两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物过程更为有利的进行。
第七讲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于预氯化。
8
② 臭氧氧化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处理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氯消 毒副产物对人体具有致命危害之后开始重视并广泛
采用的方法。
臭氧(O3 )是应用最广泛的新型氧化剂。
O3可提高水中有机物的生化性,有助于提高絮凝
效果,减少混凝剂的投加量。
9
臭氧预氧化助凝: 臭氧对地表水的混凝处理有一定的助凝作用。 臭氧预氧化可在保证相同滤后水浊度的前提下降 低混凝剂投加量,或在相同混凝剂投量下提高浊度去
24
高锰酸钾通过下述反应除去地下水的硫化氢异味:
4KMnO4+ 3H2S → S + 2K2SO4 + 3MnO + MnO2 + 3H2O
水体pH值对此反应的影响大,一般要求将pH控制 在6.5-7。生成的硫和二氧化锰等沉淀物可过滤除去, 但胶体态硫的除去效果不佳。
25
高锰酸钾的助凝作用: 高锰酸钾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水体颜 色由粉红或紫红色变为褐色。生成不溶于水的中间产 物二氧化猛。 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BET值300m2/g 左右。有研究指出,当PH<9.5时,Mn2+的氧化速率相 对较慢,主要通过吸附到二氧化锰表面后沉淀或过滤 除去。 二氧化锰也作为新生凝核促使悬浮颗粒物或胶体 发生凝聚后沉降。此外,二氧化猛既自身吸附有机物, 又通过助凝作用除去有机物,故而能够较为有效地降 低待处理水的有机物含量。 将水体pH维持在7.5-8.0,二氧化锰的沉淀或过滤 除去效率较高。 26
46
一、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 二、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三、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47
三、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强化常规处理 包括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强化过滤的各环节 2、改善氧化和消毒 3、组合工艺进一步深化 4、膜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不断关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问题愈加突出。
近年来,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微污染水源的概念、来源及危害入手,介绍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微污染水源的概念、来源及危害微污染水源是指水体中存在的微量污染物质,即千分之一毫克级别以下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危害的水源。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等。
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重金属元素等,生活污水则包括各类药物残留、抗生素、个人护理品以及化学物质等。
这些微量污染物质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存在潜在危害。
二、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特点针对微污染水源,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以及膜处理技术等。
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使其转化成无害物质。
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微污染水源,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
目前,较为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活性池等。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去除。
主要包括吸附、混凝、沉淀、氧化等方法。
其特点是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细微污染物质。
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包括悬浮填料法、膜生物技术以及水力喷射等。
3、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强氧化性剂的作用下,将微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包括臭氧化、紫外光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方法。
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是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微量有机物和化学物质。
膜处理技术是通过特定的膜材料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和去除。
其特点是高效有效,可以同时去除水体中溶解态和悬浮态的污染物质。
常用的膜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以及反渗透等。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
微污染水源的饮用水处理概述微污染水源是指在水质中存在较低浓度的有害物质,一般无法肉眼看到,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的水源。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目标是将水源中的有害物质降至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的主要特点是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一般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
因此,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等。
首先,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沉淀、澄清、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其次,混凝沉淀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其形成团聚体,并通过沉降达到去除的目的。
再者,过滤技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池、砂滤器等方式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
此外,吸附技术可以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可以通过膜膜孔大小和半透性来过滤去除微量有害物质。
最后,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多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水质合格。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污染防治,减少有害物质的输入;强化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严禁乱排乱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等,以减少微污染水源的产生和扩散。
综上所述,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水质达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饮用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源的特点和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
摘 要:我国现饮用水源受污染率很高,现行常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而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研究已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微污染 常规水处理预处理 深度处理
1 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国内外的统计资料都表明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有机污染方面,尤其是对于受城市污染的地表的有机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向水体排放的有机物:二是生长在水体中的生物群体产生的有机物以及水体底泥释放的有机物。
[11]周云,何义亮.微污染水源净水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2]顾国维,何义亮.膜生物反应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3]朱亚夫,徐国勋.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02 , 21 (4 ): 1-4
[14]李田,严煦世,张洁.城市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1999,9(6):12-15
吸附预处理技术
吸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粉末活性炭吸附和黏土吸附等。国外利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源水中色、臭、味等物质,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较好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应根据水质特点实验确定,国内目前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实例较少,且只能做一次性使用,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回收再生利用法,作为一种预处理方式其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只能作为一种解决水质突然恶化的应急措施。后者的投加量足够大时,对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常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大量黏土投加入混凝池后会增加沉淀池的排泥量,给生产运行带来一定困难[5]。
目前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水库贮存法、空气吹脱法、吸附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
水库贮存
水库存储可使水中部分悬浮物沉淀而降低水源水浊度,一些有机物也可通过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而被去除。目前此法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水库存储适合于大水量处理,且需连续运行,基建费用巨大,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藻类大量滋生等问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粉末活性炭吸附和黏土吸附等。国外利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源水中色、臭、味等物质,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较好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应根据水质特点实验确定,国内目前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实例较少,且只能做一次性使用,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回收再生利用法,作为一种预处理方式其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只能作为一种解决水质突然恶化的应急措施。后者的投加量足够大时,对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常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大量黏土投加入混凝池后会增加沉淀池的排泥量,给生产运行带来一定困难[5]。
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包括腐殖质、微生物分泌物、溶解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的废弃物等;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包括农药、商业用途的合成物及一些工业废弃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大多为有害有机物,其中包括三致有机物。
我国水资源受污染的一般特点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及近郊比远郊严重。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而且它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的影响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此外也增加了制水成本,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2]。
综上所述,无论是预处理技术还是深度处理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扬长避短,目前往往采用多种工艺的联合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宏远,张燕.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2]崔玉川,傅涛.我国水污染及饮用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3)
目前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水库贮存法、空气吹脱法、吸附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
3.1水库贮存
水库存储可使水中部分悬浮物沉淀而降低水源水浊度,一些有机物也可通过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而被去除。目前此法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水库存储适合于大水量处理,且需连续运行,基建费用巨大,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藻类大量滋生等问题[1]。
3.3生物预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的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6]:
3.3.1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浸没式生物膜法[7],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和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具有处理水量大、处理时间短、容积负荷高、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出水水质稳定能优点,但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布水布气不易达到均匀等。
[14]李田,严煦世,张洁.城市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1999,9(6):12-15
[15]龙小庆,王占生,富良.生物活性滤池的特性研究[J].给水排水.2001,27(5):6-7
[7]岳舜琳.水质污染与水的致突变性[J].净水技术,2003(2):1-3
[8]莫罹,黄霞,迪里拜尔.苏里坦.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 (2):196-200
[9]徐鸣,罗建中,肖明威.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技术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3):65-67
在国内,天津大学曾进行了PAC-MBR和PAC-絮凝-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效果对比的初步研究[13]。
5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新技术
5.1光氧化
该法对处理难氧化物质十分有效,且将紫外光辐射与臭氧结合使用,更能使氧化速度大大提高。目前在水体微污染处理实验中应用较多的光氧化有光激发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前者多采用臭氧和过氧化氢等作为氧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污染物氧化分解[14];后者一般可分为均相和多相催化两种类型。
5.4生物活性滤池[15]
滤池作为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当着水质把关的重要角色。常规过滤能够很好地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但对水中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不佳。因此对常规过滤的强化措施之一即为生物活性滤池。这种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滤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的吸附截污作用,以及滤料表面形成的一层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完成去除污染物的功能。
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现饮用水源受污染率很高,现行常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而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研究已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微污染常规水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
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国内外的统计资料都表明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有机污染方面,尤其是对于受城市污染的地表水体,这与工业化进程在20世纪高速发展息息相关[1]。水体中的有机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向水体排放的有机物:二是生长在水体中的生物群体产生的有机物以及水体底泥释放的有机物。
[3]刘辉.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4]杨开,周涛,高婷.生物活性碳-沙滤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2):54-56
[5]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
[6]邓志光.生物预处理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9,7(5):41-43
4微污染水深度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后,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从而提高和保证饮用水水质。目前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活性碳深度处理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碳联用深度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等。
4.1生物活性碳深度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水处理使用的活性炭能比较有效地去除小分子有机物,却难以去除大分子有机物,所以活性炭孔的表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使用周期缩短[9]。目前生物活性碳被认为是饮用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的有效方法,在欧洲已得到普遍应用,但由于活性碳的价格昂贵等而妨碍其推广应用。
[10]王琳,王宝贞等.臭氧-活性碳净化水厂的运行效能[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6)
[11]周云,何义亮.微污染水源净水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12]顾国维,何义亮.膜生物反应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
[13]朱亚夫,徐国勋.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02,21 (4 ): 1-4
3.3.2塔式生物滤池
其优点是负荷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对冲击负荷水量和水质的突变适应性较强;缺点是动力消耗较大、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不便。
3.3.3生物转盘反应器
生物转盘在污水处理中已广泛采用,目前在给水处理领域,对某些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微污染水也进行了一些研究[8]。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采用生物转盘预处理在适宜水力负荷下改善微污染水水质是有效的。
5.2大梯度磁滤技术
此法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一个新途径,它对水中污染物质去除的效果高,对浊度、色度、细菌、重金属及磷酸盐等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无论是夏季高浊时期还是低温低浊期间,处理后的水都能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与传统水处理工艺相比,此法去除有机物的效果显著。
5.3原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具有特殊生理生化功能的植物或特异微生物在原位修复污染了的土壤或水体;二是应用生物处理或生物循环过程,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应用来阻断或减少污染源向环境的直接排放。生物修复的作用事将过去曾受到污染的场所通过生物过程得以恢复或清除新近排放的污染物。
2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
常规水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水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常规净化工艺的局限性[3],其不但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率低,而且氯化过程本身还导致了水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卤化物的形成,因此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不能与现有的水源和水质标准相适应,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4.2臭氧-活性碳联用深度处理技术
臭氧-活性碳工艺是将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臭氧化学氧化、生物氧化降解及臭氧灭菌消毒四种技术合为一体的工艺[10]。臭氧的强氧化能力是无庸质疑的,它可以通过破坏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以达到改变污染物质的目的。臭氧对水中已经形成的三氯甲烷没有去除作用。
4.3膜法深度处理技术
膜技术是一种严格的物理的和绝对的分离技术,利用膜处理技术可以提供以前饮用水处理设施从未达到的水质和可靠的保证[11]。与其他生物水处理工艺相比,膜生物反应器不仅对SS, COD等去除效率高而且可以去除NH3-N、细菌、病毒等,处理效率高,出水可直接回用[12]。
3微污染水体预处理技术
所谓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前面采用适当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级去除,以使后续的常规处理工艺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预处理在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担,发挥水处理工艺整体作用的同时又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饮用水质和提高饮用水的卫生安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