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日晒疮

中医医案——日晒疮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暑利湿、凉血微热法治愈日晒疮病案:马某,女,27岁。

初诊:1967年7月26日。

主诉及病史:本病发作已3年,每届夏令即加重。

脸面及身背部分出现红色斑丘疹,重则起水疱、糜烂,且一见阳光脸面即潮红,曾服氯化奎宁、激素等,病情当时改善,停药后即加重。

诊查:耳部、鼻部、面部可见糜烂、溢水结痂、瘙痒。

舌质红、苔薄黄,脉濡细。

辨证:日晒疮。

证属暑湿热气,袭于肌腠。

治法:清暑利湿,凉血撤热。

处方:青蒿10g 扁豆衣10g 生地30g 丹皮10g 赤芍10g 黄芩10g 炒山栀10g 茯苓10g 生苡仁10g 六一散10g(包) 7剂二诊:8月3日。

药后皮疹减退,前日略见日光后又起丘疹小疱。

舌红苔薄黄,脉细滑。

宗前法。

处方:生地30g 丹参15g 赤芍10g 菊花10g 银花10g 青蒿10g 扁豆衣10g 炒山栀10g 丹皮10g 六一散10g(包) 7剂三诊:8月10日,药后脸面手背皮疹已见消退,只两前臂又起少数红斑丘疹,脉苔如前。

继宗前方治之。

7剂。

1四诊:8月18日,药后未见新起皮疹。

继服药7剂。

按语本病多见于夏季,常发于裸露部位,经日光照射后出现多形性皮疹。

可见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有轻度痒感,好发于妇女。

中医认为素体腠理不密,外受暑热湿气而发。

治疗着重清暑利湿、凉血热。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318-319,朱仁康医案。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

中医研究员,主任中医师。

早年从其长兄学医,实为当年驰誉江南的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的再传弟子,深得章氏真传。

先悬壶江南,颇负时誉。

抗战前夕,迁居上海行医。

1956年调京工作,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外科主任、皮科主任等职。

朱氏在学术上主张衷中参西,既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又吸收西医辨病之长,外科疾病着重内治,故取效更著。

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

圖4 長出多塊紅斑的多形性日光 圖5 像麻疹樣疹子(morbilliform 圖6 以細小丘疹為主的多形性日

疹。
eruption)的多形性日光
光疹。

疹。
圖7 丘疹與斑塊都有的多形性日 圖8 圖7病人的手臂。注意病人 圖9 厲害的多形性日光疹,皮膚
光疹。
手背的疹子甚少。
不僅紅腫,上頭還有密密
麻麻小水泡。
詭譎的是,於3月至10月間,多數的多形 性日光疹病人並非每次曬太陽都會發病,而是 病人的皮膚往往能容忍短暫時間的日曬沒事, 但是長時間的日曬會導致皮膚病發作。亦即病 人小曬一下無妨,大曬不行。例如病人能容忍 日常生活上下班、買菜、接送孩子等時間不長 的日曬,但是病人在太陽下運動、騎自行車、 逛街、出去玩,連續曬幾個鐘頭的陽光就發病 了。新竹市有一位女國小老師對筆者說:「我 不怕朝會,我怕運動會。」即為此病的寫照。 當然也有對陽光非常敏感的病人,只要曬幾分 鐘的太陽就會發病,不過這種病人較少。

孩子與老年人。此病會持續多年,能自癒。

病況輕微的多形性日光疹如不再曬到太

陽,經過幾天會自行消退。對於症狀較厲害的

病人,醫師可給病人外擦類固醇藥膏,嚴重的

病人則須併用口服類固醇,以加速疾病痊癒。


多形性日光疹病人如要預防皮膚病發作,

首重防曬。病人須注意下列事項:

(1)病人應抓出自己的皮膚至多能在太陽下曬
( 5 ) 由 於 病 人 大 都 對 長 波 紫 外 線 ( U VA ) 過 敏,所以防曬用品應挑能防UVA的產品。
( 6 ) U VA 可 穿 透 玻 璃 , 所 以 病 人 在 室 內 不 要 待在窗子旁邊。拉窗簾時,要留意薄的窗 簾對紫外線的防護力不佳,仍可能引發疾 病。

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多形日光疹临床研究

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多形日光疹临床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3 1 6 . 8 1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5) 0 6 — 0 4 9 6 — 0 2
[ 摘 要] 目的 :观察 火针 联 合 中药治疗 多形 日光疹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4 7 例 用 火针 疗 法 及 中药 内服 。结果 :
总有 效率9 3 . 6 % 。结 论 :火针 联合 中药 治疗 多形 目光疹 具 有较好 疗 效 。 [ 关 键词 ] 多形 日光疹 ;火针 ; 简化 消风 散 多 形 日光 疹 是 因 日光 照 晒 后 引 起 的 特 发 性 、间 歇 次 ,并 避 日晒 。2 周 为一 疗程 ,治 疗2 个疗 程 观察 结果 。 性 、反 复 发 作 、以 多 形 皮 损 为特 征 的慢 性 光 感 性 皮 肤 3 疗 效 标准 病 , 占光 感 性 皮 肤 病 的9 0 % 以上 ,估 计 人 群 患 病 率 为 治 愈 :瘙 痒 消失 ,红 斑结 节 、丘疹 等 皮 损 消退 大 于 1 0 %一2 0 %,甚至更高 … 。本病属于中医 “ 日晒疮”范 9 0 %。显效 :瘙 痒 明显减 轻 ,皮损 明显 消退6 0 % ~9 0 %。 畴 ,发病与风热毒邪密切相关 … 。2 0 1 3 年跟 师门诊 以 有 效 :瘙 痒部分减 轻 ,皮 损部分 消退3 0 % ~6 0 %。无 来 ,用火针联合 中药治疗多形 日光疹取得较好疗效 ,报 效 :瘙痒感基本无减轻 ,皮损消退小于3 0 %。 道如下。 4 治疗 结果 1 临床 资料 痊愈 1 1 例 ,显 效 2 0 例 ,有 效 l 3 例 ,无 效 3 例 ,总有 共4 7 例 ,均 为 2 0 1 3 年1 1 月至2 0 1 4 年9 月 门诊 患 者 , 效 率9 3 . 6 %。 男1 4 例 ,女 3 3 例 ;年 龄 2 0~ 6 2 岁 ,平 均 4 1 岁 ;病 程 l 5 讨 论 周 ~1 0 年。 多形 日 光 疹好 发 于 中青 年女 性 , 临床 上 以暴露 部 位 临床表现为发病有明显 的季节性 , 春夏多发 ,秋冬 出现多形性皮疹 为特点 , 自觉瘙痒 、灼热 , 易反复发 减轻 ,暴晒后 出现红斑丘疹 、小结节 、丘疱疹等多形性 作 。随着 各 种 化学 制 剂 的应 用 及 环境 的影 响 ,本 病 的 发 皮疹 , 皮 损 多 发 于颈 部 、前 臂 伸侧 等 光 暴 露 部 位 , 病 病 率 呈逐 年 上 升 的趋 势 。 目前 病 因 病机 尚不 明 确 ,一 般 损与 日 光 照 射密 切相 关 ,显 著瘙 痒 。 认 为 是 由 日光 诱 发 的迟 发 型超 敏 反 应介 导 ,其 发生 也 可 符合 《 临床 皮 肤 病 学 》 … 中 “ 多 形 日光 疹 ” 的诊 能与遗传 、内分泌 、微量元素 、代谢异常等有关 J 。 断标 准。排除合并心血管 、脑血管 、肝 、肾、造血系统 中医认 为本 病 多 由先 天禀 赋不 耐 , 腠 理 失 于防卫 之 等严 重原发性疾 病并见全身衰 竭 ,血友病 、有 出血倾 功 ,不耐 日光照晒 ,风热毒之邪留滞血脉 ,郁于肌肤不 向 ,严 重糖 尿病 。 得外泄所致。如 《 圣济总录 》日: “ 表虚卫气不足 ,风 2 治 疗方 法 邪 乘之 ,血 脉 留滞 ,中外 鼓 作 ,变 而 生 热 ,热 则 瘙痒 , 火 针 : 患 者 取 卧 位 或 者 坐 位 ,暴 露 皮 损 部 位 ,选 久 不差 。淫邪 散 溢 ,搔之 则成 疮 。” 赵炳 南 教授 则认 典 型 的皮疹 ,用 7 5 %酒 精 常 规 消毒 皮 肤 ,医者 左 手 持酒 为 本病 是 由于机 体 内部脾 虚 水 湿不 化 ,蕴 久化 热 ,湿 热 精灯尽可能接近施术部位 ,右手持针柄 ,置针尖于火焰 内生 ,外受 阳光毒热之邪,内外合邪而成湿毒所致 。 烧 至 通 红并 发 白 ,用 火 针 快速 垂 直 刺入 皮 损 ( 已破 溃 的 治 疗应 以扶 正驱 邪外 出为原 则 。 皮 损 处 不宜 点 刺 ),刺 入 深度 以3 m m 为 宜 ,再 迅 速 拔 出 火 针 疗 法具 有 开 门驱 邪 、引热 外 出 、消肿 散 结 、祛 ( 约0 . 5 s ),不 留针 ,如此 反复 。较 大 的 皮损 可 行 快 速 风 止痒 之功 效 J 。火针 疗 法借 “ 火” 之力 而强 开外 门 , 善 “ 开 门祛 邪 ” , “ 以热 引热 ” 川 ,温热 作 用 可 以促 围刺 ,若 针 刺过 程 中有 少 量 出 血 ,让 局部 自然 流 出少 量 血 液后 用 干 棉球 按 压针 孔 。颜 面部 应 选取 较 细 的 毫针 , 血 行 ,针孔 可 引 邪外 出 , 《 针 灸 聚 英 》云 : “ 盖火 针 大 身体根据皮损的部位肥厚选取粗细不等的针 。操作过程 开其 孔 穴 ,不 塞 其 门 ,风 邪从 此 而 出。 ”从 而 直接 快 速 中为 防止 针 进 入皮 肤 后灼 烧 皮 肤并 与 皮 肤有 较 强 的黏 附 地驱 除 滞 于肌 肤 经 脉之 湿 热 火毒 。其 次 ,火 针 可 使皮 肤 性 ,必须 捏 紧 针柄 ,火 针后 的针孔 严 禁 搓揉 、抓 挠 ,为 的 “ 痒”转 “ 痛 ” 而化 ,现 代 研 究 认 为 火 针 直接 作 用 避 免感 染2 4 h 内不 沾水 。 于表皮与真皮之 间,刺激游离的神经末梢 ,传导给大脑 中药 :用 简化 消 风 散加 减 。银 花藤 1 5 g ,连 翘 1 5 g , 皮层 第 二 兴奋 灶 ,提高 痛 觉 以 降低 痒 觉 ,从 而 止 痒 ,且 生地黄 l 5 g ,牡丹 皮 1 0 g ,龙骨 2 0 g ,射干 1 0 g ,紫荆 火针还可 以通过局部刺激而诱导纠正免疫功能失调 , 皮1 5 g ,青蒿 1 5 g ,白花蛇舌 草2 0 g ,地肤 子2 0 g ,玄参 增 强抗 病 能 力 。简 化 消 风散 是 陈 明领 教 授 临证 常 用 于 治 1 5 g ,桔梗 1 0 g ,甘 草 6 g ,南 沙 参 3 0 g 。随 症 加 减 。加 水 疗 由风湿 热 毒 侵袭 肌 表 引起 的皮 肤病 方 。方 中银 花 藤 、 6 0 0 mL,浸 泡 0 . 5 h 后 ,武火 烧 至 水 开 ,改 为 文火 ,煎 煮 连 翘 、 白花 蛇 舌 草 、射 干 清 热 解 毒 、疏 散 风 热 ,生 地 3 0 mi n ,取汁 2 0 0 m L ,再加 水3 0 0 m L ,烧 开 取汁 1 0 0 m L , 黄 、丹 皮 、玄 参 既 养 阴凉 血 解 毒 ,紫 荆 皮 、地 肤 子 祛 二次 药 液混 合 ,分3 次 口服 ,每 次 1 0 0 m L 。 风止痒除湿 ,龙骨重镇安神以止痒 ,桔梗引药入皮 、使 火 针治疗 1 周1 次 , 中 药 口服 1 日1 剂 ,每 周 复 查 1 药至病所 ,南沙参益气生津 、扶助正气 ,甘草解 毒 、调

日光性皮炎中药治疗

日光性皮炎中药治疗

日光性皮炎中药治疗
*导读:日晒伤sunburn强烈日晒引起的皮炎。

又称日光性皮炎。

皮肤出现潮红、水疱。

日晒后数小时即可发生红肿、热感及刺痛感。

重者可发生大疱、疼痛剧烈。

……
药方一:患了日光性皮炎,可取生石膏15克,大黄12克,薏苡仁10克,知母6克,太子参10克,甘草3克。

水煎3遍,共得煎液600毫升,冷却以后分3次服用,一般连服1~2周可愈。

药方二:取千里光50克,大黄30克,将上药放入70%酒精400毫升中浸泡一周后备用,用时可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天3~4天。

适用于轻度日光性皮炎。

药方三:取苦参、川椒、白矾、地肤子、蛇床子各30克,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天1剂,熏洗3次,每次约20分钟。

适用于轻度日光性皮炎。

药方四:取石膏2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龙胆草8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苡仁米3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六一散(包煎)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适用于重症日光性皮炎,孕妇禁用。

第1 页。

日晒伤、光感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药治疗

日晒伤、光感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药治疗

日晒伤、光感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药治疗导读:夏季强烈的阳光会带来美的遗憾。

夏日光线性皮肤病比较常见,对于这些皮肤病问题,不妨试试中医!夏季皮肤损伤,试试中医夏季强烈的阳光会带来美的遗憾,山西省中医院皮肤科陈战医生提醒,夏日光线性皮肤病较常见,主要有日晒伤、光感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如被晒伤,需内外合治,疾病初期可采取下述中医外治法处理。

日晒伤:要做好防晒措施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为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是由于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在皮肤上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导致。

多见于春末夏初,妇女和儿童易发。

中医称此病为日晒疮,发生日晒伤后,轻者可自己采取如下方法处理:仅有红斑无水疱者,或有细小水疱未破溃者,可用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或生地榆、马齿苋各30克煎汤,冷后湿敷,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

每日1剂,用到症状减轻或愈。

若红肿明显,且水疱大、破溃,可用等份的黄柏、青黛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2次。

日晒伤严重者,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心悸等全身症状者,不要擅自处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诱发色素沉着、白癜风等的患者也应到医院就诊。

光感性皮炎:警惕光感性物质光感性皮炎是由光感性物质引起的皮炎。

本病由内服或皮肤接触光感性物质,然后经日晒而发生。

内服的光感性食物有泥螺、灰菜、紫云英、小白菜、苋菜、荠菜、萝卜叶等;外用的光感性物质有某些化妆品、油彩、染料、沥青、荧光增白剂等。

光感性皮炎患者在皮肤的暴露部位可出现程度不等的红斑、丘疹、水疱等,严重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甚或谵语、昏迷等。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某些化妆品会引起光感性皮炎。

化妆品中的光感性物质往往是其中的香料、防晒剂。

含光感性物质的化妆品,可能冬天使用无问题,而春末、夏季、初秋阳光强烈时却发生反应。

若夏日在同一暴露部位发生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等皮损,要怀疑是化妆品所致。

光感性皮炎轻者,以皮肤症状为主者,可参照前文日晒伤处理;重者,尤其是有严重全身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皮肤科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皮肤科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1)常发生于盛夏及春末夏初,有日光暴晒史,青年男女多见。

(2)多发生于日光照射的部位,如颜面、颈前三角区、手背、前臂、背部等处。

(3)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苔藓化等,皮损呈多形性,亦有破溃、抓痕、血痂等。

(4)自觉灼热、瘙痒、刺痛。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特殊的发病年龄、季节、间歇性发作、发疹形态及其与日光照射的关系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2)光敏感试验可出现异常红斑反应或光激发试验阳性。

(3)除外其他可能的紫外线相关性皮肤病:询问化学物质接触史及服药史,除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或光敏性药疹;自身抗体(ANA、抗-Ro抗体、抗-La抗体)阴性或活检除外红斑狼疮;血、尿、粪卟啉检查除外卟啉病。

(二)证候诊断:1.热毒炽盛证: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自觉灼热、刺痛、瘙痒;伴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毒蕴结证: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或大疱,破后流滋、糜烂结痂,自觉灼热、刺痛、瘙痒;伴身热,口不渴或喝不多饮;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消斑。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黄芩、黄连、栀子、青蒿、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金银花等。

中成药:栀子金花丸,雷公藤多甙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2.湿毒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推荐方药:五皮饮加减。

生薏苡仁、土茯苓、滑石、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牡丹皮、马齿苋、甘草等。

中成药:湿毒清胶囊,雷公藤多甙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根据病情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

日光性皮炎烦,中医有方治之

日光性皮炎烦,中医有方治之

日光性皮炎烦,中医有方治之夏日明媚的阳光在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烦恼。

有一部分人晒了太阳之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我们称之为日光性皮炎,它是一种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疾病,即通常所说的日晒伤。

随着现在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化妆美容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日益加重,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中医学文献记载的“日晒疮”与日光性皮炎相关。

《外科启玄》日晒疮记载:“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暴晒,先痛后破而成疮者,非气血所生也。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禀赋不耐,血热内生,进食发物,脾胃失调,湿热内生,复因日晒,热毒袭肤,突然而发。

现分享我一医案:王某某,女,32岁。

2021年8月12日初诊。

一周前,去海南旅游,在海中戏水,贪玩,上岸后感觉皮肤发红、发痒。

检查:躯干皮肤红痒,面部特别是眼睑四周皮肤宣浮红肿,并有少量糠秕状鳞屑脱落,自觉刺痒不适,口干喜饮,小便短黄。

脉数有力,舌质红,苔少。

诊断:日光性皮炎。

治则:涤暑清气,凉血解毒。

拟方:白虎五花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绿豆衣15g,南北沙参,银花,青蒿,山药,天麦冬各10g,凌宵花,红花,玫瑰花,浮萍各6g,白茅根,芦根各12g。

7帖,药煎两次,兑入一起,分三次温服。

每次200ml,药渣再煎一次,取药汁放冷,置于冰箱冷冻10~15分钟,取出外涂患处,每日三次。

二诊:面部、眼睑症状减轻,鳞屑较多,守方加玉竹、石斛各10g。

再进7帖,愈。

体会:日光性皮炎,系夏天酷烈阳光暴晒而成,非内热所损。

故而内服方药重点有六个方面:1.清气清热如生石膏,2.凉血退斑如生地,白茅根。

3.解毒如紫草、水牛角。

4.疏风止痒如浮萍、蝉衣、白鲜皮。

5.消肿如茯苓皮。

6.养阴如百合、冬花、芦根。

治则:一方面甘寒清气退热,另一方面要养阴护液,使之热退又不伤阴。

故而和而清之。

临床成功案例50例---第二十七例:日晒疮(日光性皮炎)

临床成功案例50例---第二十七例:日晒疮(日光性皮炎)

临床成功案例50例---第二十七例:日晒疮(日光性皮炎)
临床成功案例50例
piao-peng
第二十七例:日晒疮(日光性皮炎)
患者周某女湖北十堰人
双前臂出现红斑、丘疹伴刺痛三年
患者三年前夏天,外出太阳暴晒后出现双前臂出现红斑、丘疹伴刺痛,穿长袖衣服,避免日光照射可以缓解,稍经太阳照射立即加重,立秋后自愈,年年如此。

2008年初夏前来就诊,就诊时双前臂症状同前,皮肤因长期时好时坏,变得粗糙,伴心情烦躁。

舌尖红,苔薄黄,切脉:左右寸部浮实,关尺细数。

诊断:日晒疮
分析:阴虚血热为内因,日光暴晒为外因,内外相合,热蕴肌肤,化为热毒而致病。

治疗:内服:养阴凉血外用:解毒疗疮
内服: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30 赤芍15 丹皮15 生地20
紫草15 地肤子15 白芷12 天冬15
麦冬15 甘草10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用:姜黄20 雄黄20 藤黄20 硫磺20 生大黄20 共为极细粉末,菜油调后外涂患处,每日一次,每次2—5小时。

(此方为五黄散,可治疗很多皮肤病)
疗效:患者外涂药加内服三天后,患处皮肤已i不痒,丘疹消退,连用七天皮肤恢复正常,整个夏天未在复发。

皮肤科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皮肤科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多形性日光疹的门诊患者。

一、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日晒疮.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多形性日光疹(ICD-10编码:L57.8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临床常见证候:热毒炽盛证湿毒蕴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的患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合并有其他皮肤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的患者。

(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下列检查项目: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试、UVA最小光毒量测试、光激发实验、光斑贴实验、血常规、总IgE、分泌物培养+药敏等.(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消斑。

(2)湿毒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

2。

日晒疮(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日晒疮(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日晒疮(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又称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慢性、持续性在暴光和非暴光部位,如头面、躯干及双上肢出现弥漫性、对称性、融合性和浸润性红斑等慢性皮炎改变的光过敏性疾病。

本病多见于长年累月在阳光下曝晒的户外工作者、中老年男性等。

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本病的诊断依据是:1.持久性皮炎或湿疹样皮损,可伴浸润性丘疹和斑块。

皮疹主要累及曝光区,也可扩展至非曝光区,偶呈红皮病。

2.覆盖区皮肤进行最小红斑量测定,患者对UVB异常敏感,也常对UVA甚或可见光敏感。

光激发试验和光斑贴试验可阳性。

3.组织病理无特异性,类似于慢性湿疹和(或)假性淋巴瘤。

本病属中医“日晒疮”范畴,多为阳光暴晒,邪毒内侵,损伤肺津,气虚血瘀,聚于肌肤,肌肤失养所为,当以凉血化瘀,祛风止痒为治。

根据《慢性光化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1.热毒炽盛型:主要表现为日晒疮,日光暴晒后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等,自觉刺痛、灼热、瘙痒,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数。

当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治,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取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生石膏30克,竹叶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药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下同)。

2.湿毒蕴结型:主要表现为日晒疮,日光暴晒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多形性损害,自觉瘙痒、刺痛,伴身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短赤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

当以健脾除湿解毒为治,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药取白术、茯苓、山栀、茵陈、生地黄、黄芩、苍术、泽泻、连翘各10克,甘草5克。

3.血虚风燥型:主要表现为日晒疮,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皮损为黯红色斑、斑丘疹、斑块、鳞屑,色素沉着,粗糙肥厚,剧痒难忍;伴口干咽燥,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日光性皮炎 可使用中药汤剂

日光性皮炎 可使用中药汤剂

日光性皮炎可使用中药汤剂*导读:幼儿园老师小张出去旅游了一次,回来后她的头、面、手、足等部位皮肤红肿,有水疱,同时伴有瘙痒,看上去就像是烫伤了一样。

这可急坏……幼儿园老师小张出去旅游了一次,回来后她的头、面、手、足等部位皮肤红肿,有水疱,同时伴有瘙痒,看上去就像是烫伤了一样。

这可急坏了她,赶紧来到医院皮肤科检查,后被大夫告诉她患的是日光性皮炎。

大夫在询问病史时得知,小张上周到大连游玩时吃了一些海鲜,告诉小张问题可能就出在这,她患的是一种泥螺-日光性皮炎。

小张很是纳闷,日光性皮炎不是因为紫外线照射过量而引起的吗?怎么海鲜也能引起日光性皮炎?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赵东滨副主任医师解释说,日光性皮炎又称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光感性皮肤病,春夏多见,常反复发生。

典型的症状是被照射的外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严重的还可以有水疱、大疱和糜烂,自觉瘙痒和烧灼痛。

很多人都知道日光性皮炎是紫外线照射在裸露的皮肤上引起的过敏反应,其实日光性皮炎还有泥螺-日光性皮炎和植物-日光性皮炎两种。

泥螺及一些蔬菜如油菜、香菜、黑木耳、苋菜及无花果等中都含有光感物质,人体食后或接触后,皮肤对日光的照射就会变得异常敏感,皮肤暴露部位就会发生经日光暴晒后就易发生日光性皮炎。

赵东滨提醒大家,有日光性皮炎病史的患者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把好进口关,尽量避免吃泥螺、龙虾、蟹等。

尽量不要裸露皮肤,可打遮阳伞,戴宽边帽,防晒用品最好使用SPF值15以上的。

在暴晒前可在暴露处外抹一些遮光剂,如10%萨罗软膏或5%二氧化钛乳剂。

如出现日光性皮炎症状,不能及时就诊,可在红肿明显处冷湿敷,溃疡处可敷贴10%硼酸软膏。

还可使用中药汤剂,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验方如下:验方1 苍耳子30克,苦参15克,王不留行60克,明矾10克,取上药水煎外洗。

验方2 贯众30克,徐长卿30克。

取上药水煎,待凉湿敷。

中医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观察

中医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观察

中医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观察*导读: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获得性、急性间歇性发病的皮肤对光线照射的迟发性敏感反应。

皮损呈多形性,反复发作于光暴露部位。

好发于白种人。

……笔者自1996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纯中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50例,效果满意,并与氯喹治疗2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2例,女56例;年龄9-55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

皮损每年4-5月份开始发生,10月份以后逐渐好转或完全消退。

其中新发者52例,既往有发病史者26例。

小编提醒:治疗日光性皮炎的三个外敷药方1.2 诊断标准按《临床皮肤病学》中多形性日光疹诊断标准[1]确立诊断。

并与湿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痒疹、红斑狼疮等皮肤病相鉴别。

皮损局限于暴露部位67例,泛发11例。

其中红斑型13例,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晰;湿发布的针头到米粒大丘疹、水疱、糜烂、结痂、脱屑或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混合型12例,包括以上2种或3种皮损。

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其中32例患者曾用过氯喹、抗组胺药及单纯外用药等治疗。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类型均具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中药汤剂内服,日1剂。

药物组成:野菊花、青蒿、生地、白茅根、生薏米、白鲜皮、大青叶各30g,丹皮、地骨皮各15g,茵陈20g。

随证加减:红斑型加生石膏30g,湿疹型(皮损呈苔藓样变)及痒疹型加丹参15g、秦九10g。

2.2 对照组氯喹0.25g,每日2次口服,10天后改为0.125g,每日2次。

两组外用药依皮损类型而选用炉甘石洗剂或15%氧化锌软膏,均不再加用其它药物。

治疗期间避光,并于治疗前后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氯喹组于治疗前后检查眼底。

两组治疗均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小编提醒:皮肤防晒全攻略3疗效统计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

『中医绝招』老中医坐堂皮肤科病诊治绝招60多形性日光疹

『中医绝招』老中医坐堂皮肤科病诊治绝招60多形性日光疹

『中医绝招』老中医坐堂皮肤科病诊治绝招60多形性日光疹多形性日光疹多形性日光疹又称为多形光敏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多形性光感性皮肤病。

以反复发作及皮疹多形为特征。

其中约15%的病人有光敏家族史。

多见于女性青年,常在春末夏初发病,秋冬消退,来年又反复发作。

有哪些症状?1.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前胸“V”部位,及手背、前臂等处。

2.皮损呈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结节、水疱、糜烂等,日晒后数小时或数日开始发疹。

3.根据皮损类型分为红斑型、湿疹型、痒疹型。

就一般患者来说,常以单一类型为主。

(1)红斑型:多在面部、手背等处发生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

(2)湿疹型:皮损潮红、肿胀,表面有密集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脱屑、结痂等,日久形成苔藓样变。

(3)痒疹型: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发生红斑、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结节,有时可见风团样丘疹,日久呈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

4.自觉剧烈瘙痒及灼热感。

如何治疗?基本方一生地30克,赤芍10克,丹皮1O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10克,苦参10克,桑叶10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6克。

*灼热明显,加大青叶15克,黄芩10克;*瘙痒明显,加蝉蜕10克,全蝎6克;*滋水多,加土茯苓30克,生薏苡仁30克;*红肿较重,加大黄10克,丹皮5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外用三黄洗剂、清凉膏。

用干多形性日光疹红斑型。

基本方二生地3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银花10克,黄芩10克,青蒿10克,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香薷10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6克。

*瘙痒明显,加白鲜皮30克,地肤子10克,苦参10克;*灼热,加地骨皮30克;*小便短赤,加猪苓10克,车前子(包)15克;*渗出多,加苍术10克,扁蓄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用于多形性日光疹湿疹型。

基本方三生地3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皮10克,生栀子1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10克,苦参10克,蝉蜕6克,生甘草6克。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多形性日光疹1例

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多形性日光疹1例

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多形性日光疹1例
郭旭;曹洪波;魏文坤;顾倢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1(31)3
【摘要】多形性日光疹属中医"日晒疮"的范畴,是一种因日光照晒后引起的慢性光感性皮肤病。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以暴露部位出现多形性皮疹为特点,自觉瘙痒、灼热,易反复发作。

笔者根据导师钟兰30余年针灸临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了针、灸、罐三法,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辨证施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1例,收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95-296)
【关键词】多形性日光疹;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
【作者】郭旭;曹洪波;魏文坤;顾倢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14
【相关文献】
1.针灸配合六合治疗仪及拔罐治疗肩周炎24例临床观察 [J], 刘竹珍;
2.针灸配合六合治疗仪及拔罐治疗肩周炎24例临床观察 [J], 刘竹珍
3.TDP与针灸拔罐配合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127例 [J], 宋红
4.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研究 [J], 蔡颖
5.手法推拿配合针灸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 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皮肤科多形性红斑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皮肤科多形性红斑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是皮肤黏膜急性炎症性病变。

本病类似中医之“猫眼疮”、“雁疮"、“寒疮”。

由外感风寒,营血凝滞,或血分有热,外感风湿搏结而成。

病灶感染、服某些药物或食鱼、虾、蟹等发物皆可诱发。

有自限性,3~4周后消退。

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易复发。

【诊断】1.皮疹呈多形性,开始多为红斑或丘疹,以后可有风团或水疱,可互相融合。

红斑颜色鲜红,中心呈暗红至紫红,周围隆起红色环,同时中心部常发生重叠水疱,而形成重叠的环状。

2 .皮疹好发于指缘、手掌、足背,其次是前臂、小腿伸侧、面部及颈侧等处。

常对称发生。

重者累及口腔黏膜及生殖器部,破溃后糜烂。

3 .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较多;春秋两季容易发病。

4 .自觉灼热、疼痛,如有风疹块时可感瘙痒。

5 .发病急骤,个别严重病例有发热、咽痛、头痛、关节痛。

6 .重症型即为斯一姜氏综合征,其特征是发病突然,伴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皮损广泛,以大疱较为明显,并有口腔、生殖器等严重黏膜损害,同时有肺、肝、肾、心血管等脏器受累。

7 .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型患肢皮肤发凉,斑多呈暗红色,类似冻疮,每于气候寒冷时发作或加重,气候转暖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和营散寒。

方药举例: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桂枝、赤芍、川茸、羌活各IOg,细辛3g,甘草5g,生姜2片,红枣4枚。

8 .风热型,不分季节和气候冷热,斑色鲜红,灼热,水疱较多,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

方药举例:消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牛劳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苦参各10g,蝉蜕、川木通各5g,大青叶15g。

加减:咽痛、口干,加玄参、桔梗、甘草各IOgo关节痛加秦无、防己各IOgo高热加生石膏30g,知母、黄苓各15g。

二、局部治疗1.风寒型用桂枝、当归、艾叶各10g,红花5g,煎汤浸泡或热敷。

并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刺激。

2 .风热型未破用解毒搽剂,已破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多形性日光疹的门诊患者。

一、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日晒疮。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多形性日光疹(ICD-10编码:L57.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皮肤性病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炽盛证
湿毒蕴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
治疗者。

(2)合并有其他皮肤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的患者。

(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下列检查项目: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试、UVA最小光毒量测试、光激发实验、光斑贴实验、血常规、总IgE、分泌物培养+药敏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消斑。

(2)湿毒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

2.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3.中药外治。

4.针灸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皮损全部或部分消退,瘙痒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皮损处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或伴有高热等病情加重,需延长治疗时间或增加医疗费用。

2.治疗期间伴发其他疾病,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