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

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

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

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

艺》。《正大综艺》从来没有占据过中央一套的黄金时间,收视效果与社会反响也一直不温不火。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节目中居然存在着日后成为《综艺大观》掘墓人的重要元素。

当中国电视走到第40个年头,1998年,《综艺大观》开始呈现疲态,《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承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之声。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1000平米演播室的启用,没有给春晚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词:电视湘军。电视湘军的崛起,是因为一个电视台,叫湖南经视;是因为一部电视剧,叫《还珠格格》;也是因为一个综艺栏目,叫《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开播于1997年7月11日。湖南卫视的这一栏目几乎颠覆了人们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综艺原来不一定非得是晚会,演员原来不一定非得唱歌、演戏,主持人原来不一定非得稳重端庄,游戏原来不一定非得在私下。

这一明星参与的游戏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奠定了日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口号的基础。《快乐大本营》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克隆、复制。《欢乐总动员》等跟风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人们回过头来看央视的《正大综艺》,发现,这种明星参与游戏的形式,在《正大综艺》中早已出现。但遗憾的是,这些游戏只是点缀,并没有被充分重视。

游戏中变回普通人的明星,以及观众在节目中的深度参与,成为《快

乐大本营》的两大制胜法宝。当观众厌倦了晚会,并且晚会质量不断下降的时候,《快乐大本营》让观众再一次提起了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兴趣。

与此同时,《综艺大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收视率开始下滑,社会影响力也大不如前。1999年,在停播数月后,《综艺大观》进行了一次大的改版,重新出现在了央视一套的周末黄金时间。

同样是在1999年,同样是中央电视台,12月16号,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引进自欧洲的益智类综艺节目《幸运52》。不久之后,同为益智类综艺节目的《开心辞典》开播。从此,中央二套开启了中国娱乐综艺节目的一个新时代。

此时,很多人发现,《幸运52》、《开心辞典》这种答题的形式,同样是《正大综艺》中的主要元素。但《正大综艺》在答题的过程中少了两样东西:平民参与和物质奖励。而这两点,恰恰是《幸运52》、《开心辞典》广受欢迎的关键所在。

也是在1999年,由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制作出品的《中国娱乐报道》开始在全国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娱乐新闻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千年后

《中国娱乐报道》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档栏目。它的开播直接导致从电视,到报纸,再到网站,各个媒体都开出了专门的娱乐版面。“娱乐新闻”这个名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后,“娱乐记者”、“娱记”、“娱乐节目”等一系列相关名词纷纷出现。

另一方面,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第一次在荧屏上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民营公司开始得到从学界、业界到观众的注意。

2000年,曾经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更名为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而因其民营属性,曾经的《中国娱乐报道》也被要求更名为《娱乐现场》。

光线传媒之后,欢乐传媒等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他们大多数也都是同光线传媒一样,以娱乐节目为主要经营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营公司的一种无奈选择。这些公司的民营属性注定其无法接触到新闻的制作、播出,体育资源的高垄断性也使其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它们只能在娱乐节目,这一环境相对宽松的领域施展拳脚。即使是发展到今天,民营传媒机构的经营范围也只是限于娱乐、影视、生活等领域,无法做出进一步的扩展。

时光走进了21世纪。中国电视又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网络,逐渐成为渗透进国人生活的第四媒体;手机,也逐渐显现出成为下一媒体形式的端倪。有别于传统媒体,人们把网络与手机称作“新媒体”。

新媒体给了电视巨大的冲击。在这里,人们可以浏览来自全球的新闻,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人们可以轻松地发布自己掌握的信息,人们可以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于是,年轻人迅速拥入了新媒体的怀抱。

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开始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新媒体融合,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电视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该怎样融合?这成为摆在

电视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推出了一个叫做《超级男声》的节目。这只是一个歌唱比赛,从形式来看,它跟中央电视台举办多届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无本质区别。但是,在这个节目中,决定选手去留的不是专业评委,而是观众通过短信投票产生的票数。

《超级男声》借鉴自成功的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是在普通人中选拔演唱明星的比赛。它在电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吸收了新媒体的经验,放低门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而每一个普通人又可以自由地表达对于歌手的看法,进而决定每一位选手的去留。

这一新颖的节目形式得到了湖南省内观众的青睐。接着,2004年,与《超级男声》形式一致的《超级女声》出现在了湖南卫视的荧屏上,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登场,其火爆程度让许多电视人瞠目结舌。于是,我们看到了本片开头的一幕。同《快乐大本营》、《幸运52》、《开心辞典》一样,当《超级女声》成功之后,抄袭、复制的节目大量出现。2006年,在全国播出的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达一百余家。选秀节目迅速进入一个短兵相接的胶着状态。各个节目纷纷拿出各种招式进行炒作,最终,2007年8月10号晚上,在重庆卫视的荧屏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

这个叫做《第一次心动》的选秀节目很快成为观众声讨的对象。在电视荧屏的另一端,混乱的场面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8月15号,广电总局下发通报,称《第一次心动》“格调低下”,责令停播。

同年9月21日,广电总局再次下发通知,规定从当年10月1日起,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禁止播出选秀节目,并且不能直播、不能由观众投票。电视选秀节目急速走向没落。

2008年,被中国人称作奥运年。奥运会的到来让一切娱乐综艺节目黯淡无光。中国的娱乐综艺节目在喧嚣之后归于了平静。

尽管如此,每当周末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各电视台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它们依然是各电视台自办栏目的支柱,是除电视剧外吸引广告的主要节目样式。娱乐节目是各家电视台最值钱的品牌,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样式。优秀的娱乐节目制作人、主持人成为各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

(作者:刘学哲,本文为《电视写作研究》课程的作业,原为十一集电视理论文献片《电视·行路难》第一集《娱乐综艺——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解说词,略作删改。)

时尚电视节目的发展之路

所谓时尚,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应该指的是一段时期内能引领时代潮流、包含人间万象的各种议题和信息。而狭义的时尚,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穿衣戴帽的时装类内容。在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狭义的时尚类电视节目。因为广义上的时尚节目,在目前的中国尚未能出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究其原因大约是这种题材的开发非常困难,而狭义的时尚节目显然要好做得多,而且也好看得多。

1、中国时尚电视节目的尴尬现状

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几档时尚电视节目基本只锁定在服饰和美容上面。这恐怕是因为媒体策划中需要让"对象大众化"的缘故吧。"对象大众化"指的是内容和大众的脉搏产生共振、形式上采用对象喜欢的样式、并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在这一点上,我们现有的一些时尚类节目做得都还算到位。

对于开拓了《美丽俏佳人》这样一个时尚电视节目的创始人李静而言,节目的成功让她信心倍增,目前正在策划一个面向已婚女性、甚至是贵夫人的时尚电视节目,内容将会比现在的《美丽俏佳人》更加多样化,但依然不外乎穿衣戴帽等和生活有关的话题。

然而,仅有这些难道就能够挖掘到时尚的本质吗?时装、美容这样的实用型指导节目虽然是观众所爱看的,但是,它对时尚的内涵和精神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自己的态度,在表达手法上流于表象,无法代表一个产业在电视节目上的最终形态。

时尚业在中国的起步时间并不长,当国外的各类时尚杂志纷纷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企图捞取最后一桶金的时候,中国的电视业界却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或者说是行业竞争带来的危机感,仍然在荧屏上循循善诱地告诉观众怎么样穿衣戴帽,而无视如同娱乐业、体育界一样的时尚业界正在经受日新月异的变化,譬如YSL品牌的创始人伊夫?圣?洛朗因病去世的消息,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上就未曾做过详尽的报道——这条新闻在时尚界的份量完全不逊于美国911爆炸案,可是中国的电视界却在这种时刻失语,令人惋惜。

在一个地区,有多少人关心娱乐八卦、关心体育赛事。就肯定会有多

少人同样关心着时尚圈,中国的电视媒体在时尚界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刻却很少会出现一个权威的报道,哪怕是小道消息也十分罕见,当华丽缤纷、形式多样的时尚节目纷纷登上各个时尚中心城市的电视的今天,中国的时尚电视节目究竟何时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呢?

2、现有时尚电视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时尚电视节目如今在观众中较为知名的大体有北京电视台的《时尚装苑》、《魅力前线》,旅游卫视播放的李静主持的《美丽俏佳人》以及凤凰卫视李辉主持的《完全时尚手册》。从这四档节目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时尚电视节目的三种类型:一种是以北京台《魅力前线》为代表的,在介绍时尚资讯的同时,也加入阶段性的时尚话题进行议论和点评,以此吸引不同层次的年轻人(不仅只限于女性观众),属于泛时尚类节目;一种是以《完全时尚手册》为代表的、以介绍时尚界各种资讯为主旨的信息类节目;另一种就是以李静主持的《美丽俏佳人》和北京台的《时尚装苑》为代表,以指导观众怎样打扮穿着为主旨的实用型节目。

这三种类型的时尚节目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泛时尚类电视节目其着眼点不仅仅在于教人穿衣戴帽,而是走"大流行"的路子,用实验话剧、校园风尚、前卫艺术、新潮书籍等来拓展时尚的纵深,吸引到了不同层次的观众,相当于一个电视杂志,内容庞杂,覆盖面广,并使节目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厚重感。然而,从这个角度反过来再看《魅力前线》之类的节目,显然在节目的纵深和厚重方面没有做得十分扎实,整个节目仍然流于平俗,甚至显得轻佻。

信息类的时尚节目过去常见于时尚杂志中,尤其以时尚(TRENDS)集团旗下的各类时装类杂志较为突出。然而,杂志这种精准化投放的媒体本身的平面特性注定其不能像电视那样光彩耀眼,因此,当电视荧屏上出现立体的、多变的时尚产品的影像,并且加入足够多的世界各个秀场的实况录像,立刻就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眼球。不过,这样的节目由于内容的单薄,图像的单一,注定无法成为时尚类节目的主流形式。

实用型时尚节目的侧重点在于在荧屏上用真人示范怎样化妆、怎样穿着、甚至怎样采购服饰,这样的内容显然比枯燥的产品信息要活泼得多,因此就更能吸引年轻的女性观众。因为她们在日常着装和扮靓技巧上往往都有着不同的困惑和难题,电视用真人示范的方式对她们的困惑一一讲解,传播效果要比平面媒体的单一和乏味要好得多。

3、未来时尚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娱乐新闻自1999年的《中国娱乐报道》出现以后才开始蓬勃发展,到如今,将近十年的光景,已经将娱乐业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电视节目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观众在十年之前根本未曾想到过的。

中国的时尚电视节目目前尚处于还未来得及好好开发的真空阶段,尽管已经有了一些节目,但距离一个产业的整体报道还相距甚远。这也就是电视节目策划者在做节目策划时应该考虑到的,我们并不是已经拥有了很多节目,其实在很多领域,我们的电视节目根本就还未涉足。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使得电视节目策划者们有更大的舞台可以施

展自己的能力。

当前的观众对时尚产业的求知欲,已经不仅仅了解时尚产品的设计、样式和使用技巧,停留在直接指导消费,而是需要从产业层面了解时尚产业内涵,比如时尚品牌的资本隶属关系,时尚品牌的传统内涵和发展历史,时尚品牌的历届管理者和出身喜好,设计师的个人发展轨迹,品牌。

这样的时尚电视节目可以让观众需要从一个品牌的深度内涵去消费时尚,实际上,这也是西方成熟时尚消费者在消费时尚产品时的判断依据。

依笔者愚见,未来的时尚电视节目可以从这样几个方向去策划:

1、时尚界的《新闻联播》和《凤凰直通车》,聚焦时尚信息发布,报道产业内的重要情报,包括重要的新品和它的附加概念;新近投放的产品缘何不在所有市场发布的原因;新晋设计师、模特和他们的设计理念以及表演风格;时尚产业人物的重要举动和观点立场,和对产业的下一步影响。

这档节目的立足点是报道产业、影响产业,目标是成为时尚产业的旗帜和风向标,以创造产业影响力为主要方向。

2、走娱乐路线的人物报道。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搜集时尚圈内的各种新闻,类似《娱乐现场》的时尚GOSSIP,以报道人物为主,比如著名设计师的职业变化(跳巢、被解雇),时尚产业与娱乐业明星之间的关系;不一而足。

这类节目的出发点是以高收视率,用娱乐新闻的样式引导年轻消费者

关注时尚界。

3、品牌内涵的分析。详解某个品牌的发展路线,从最初由何种产品发展而来,它的主打产品和主打概念;代表性设计师的成长历程,他/她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代表性产品和主要风格;不同时尚品牌之间互动和跨界合作;一些细分市场的著名品牌介绍,比如只做珍珠饰品的Mikimoto等等,深度解读时尚市场。

这种策划思路兼具收视率和产业影响力。

4、秀场审美点评。世界各大秀场的服装秀是很多时尚人士喜欢看的内容,但我们当前的节目除了介绍秀场上各款服装的特点之外,没有更深入的报道。事实上,作为需要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更应该指导观众怎样看待各个秀场上出现的作品。比如与相似定位的品牌之间的横向比较等,使消费者产生理性的审美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秀场上的潮流。

这类节目重在于从审美的角度解析时尚界的流行,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总之,国内的时尚消费者已经处于消费行为跃升的临界点,他们对时尚领域有更进一步的求知渴望,而绝不仅仅局限于怎样穿衣戴帽的低端指导上。期待上述集中多方位多角度的时尚产业电视节目时代的来临。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我国的电视机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至今为止,国产电视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大件,到如今家家必备的大众小件;从以前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如今高智能的激光影视机,无一不证明了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出 而就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并举行试生产开工仪式。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开始。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3年3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到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仅用了29年便实现了这一伟大壮举。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再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受众。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再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一分钱,这种局面知道2002年才通过技术才得以扭转。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填空与选择: 1.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把第一套无线电设备从美国运到上海。 2.与《大陆报》合作,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3.时间长,影响大的外商电台—开洛公司广播电台(美国 192 4.05-1929.10) 4.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郭沫若于1941年题赠绿川英子(佳木斯) 5.独具特色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华语播音员:乐嘉树桂碧清 6.在中国广播之父刘瀚的积极努力下,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正式播音,呼号XOH,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早期中国官办广播电台还有沈阳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 7.三类民营广播电台:教育性、宗教性、商业性 8.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陈果夫 9.我国最早的广播剧《恐怖的回忆》 10.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3年停播,1945年8月恢复播音(延安西北盐店子村) 11.延安(陕北)台的3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子长县好坪沟村;第二次:河北涉县沙河村,建立新台:第三次:迎接胜利,北上平山。 12.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逐渐成为全国广播事业的中心 中央台早期开办的2个新闻节目《首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以上俩个节目延续至今。) 13.建国初期,初步建立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宣传网,包括中央、各大行政区、省、市四级广播电台。 14.1953年北京、天津等地的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也相继完成,大陆的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 15.最早的有线广播站:194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 16.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 最早一批电视台诞生: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 17.1950年4月22日,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要求全国普通设置收音员,这是建国后第一个由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 18.开办对少数民族广播节目: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藏语广播)开播 19.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0月1日,第2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开播。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上海+哈尔滨+北京) 20.电视新闻片和纪录片是早期电视新闻的基本形式,因此这个时代的电视新闻又有“新闻纪录片时代”之称。时效性差,内容以正面报道为主 21. 三次“笑的晚会”(1961 1962)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第一节 沿革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同时, 市场上出现外国的收音机。民国 12 年( 1923 年)1 月,美 商与华商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自建广播电台,并出售收 音机。其时,全市有 500 多台收音机接收该台的广播。翌年 10 月,苏祖国等 7 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无线电 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1 型矿石收音 机和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亚美牌 1651 型五灯中波 到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民国 25 年,全上海收音机的拥有 量约 10 万台,绝大多数是外国制品。 民国 26 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受到打击。趋于停滞状态。抗日战 争胜利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新增了宏 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民 国 36 年,上海无线电工商企业有 235 家。但由于成套无线 电零件从国外进口,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使上海收音机 约有 30% 以上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从事收音机及其 零件制造的企业仅 7 家,从业人员共 100 余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 国家在政策上扶植无线电私营企业, 1952 年 7 工厂 超外差式收音机。此后, 中雍无线电机厂等单位相继生产 制造业处于困境之 中。至民国 37 年,上海无线电制造业中

月,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 播器材厂,翌年改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重点发展电子 管收音机、扩音机。这一时期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录音机制 造的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出第一台 101 型钟声牌钢丝录音机 和第一只录、放、抹复合磁头。 1953 年,月产量达 20 台。 1956 年 1 月,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成立, 该公司对原有无线电企业进行裁并改组,组成 专业分工生产电子仪器、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录音机 等产品。 当年生产收音机 6.85 万台、 扩音机 3372 台。1958 年 3 月,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晶体管汽车收音机问世。同年 7 月,上海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两台上海牌 101 型 44 厘米 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1960 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 给仪表电讯系统的 10 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 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等 12 家骨干大厂,为发展 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 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上海无线电三厂于 1960 年试制 成功 663 —2— 6 型六灯三波段收音机, 在全国第一届收音机 评比中获第一名。 1962 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国 产化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 水生产线。上海无线电四厂的 593—2 型、 593 — 4 型收音机 获一等奖。 1961 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管理无线电、 有线电、电灯泡、日用电器、胶木、蓄电池等 6 个制造业,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郝俊慧叶昌前 2005-06-19 17:10 10月8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第三套节目)今起正式改版,对原有34个栏目进行了调整,减至22个。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先河的央视名牌栏目《综艺大观》成为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这档融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为一体,有着14年历史的综艺节目,在捧红倪萍、周涛等多个主持人后,终于成了昨日黄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0月24日落下帷幕的《非常6+1》特别节目——《梦想中国》,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全国选秀之后,来自上海的王思思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大奖——金蝶奖,同时环球唱片将把她全新包装推向市场,至此,又一个由全国电视观众实时投票推选出“全民偶像”诞生了,这种新生代互动全民造星式综艺节目也达到了一个高潮。由这两个内容形式截然不同的综艺节目之命运来看中国综艺节目十四年变迁,我们发现,在内部元素、形式形态、运作方式、经营理念上综艺节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已经不仅仅是“综合才艺”的表演,其外延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综合娱乐节目,可以说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就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 综艺节目从大的类型方面来讲有现场晚会型和栏目型两种,小的内容形式方面包括歌舞表演、游戏、曲艺、访谈、速配、真人秀等等,凡娱乐艺术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果我们从这个概念范畴出发来看这十几年综艺节目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综艺大观》的开播,这是大陆电视综艺节目的鼻祖,标志着电视“晚会时代”的开始;第二阶段是96年起风靡一时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让人们初次接触到游戏娱乐综艺节目;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综艺节目逐渐由以前的嘉宾表演型向全民互动型转变,98年开播的《幸运52》通过竞猜加奖品,掀起了一番益智类节目的高潮,也开创了综艺节目的第三阶段——益智时代;第四阶段出现在近两年,像《欢乐英雄》和《非常6+1》这样全民参与的互动性节目逐渐成了荧屏的主角。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综艺节目在短短的十几年出现如此快速的转变呢? 1、时代的变迁带来受众需求的转变 电视节目的兴衰是与整个大时代背景相契合,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尚未全面拉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落后,对电视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贫乏的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使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所以当集曲艺、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综艺大观》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的确以“小春节晚会”的姿态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渐走向高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新闻媒介改革最重要的十年,电视技术迅速发展,有线、无线的同城之争开始上演,卫星传播技术打破了电视的传播界限,频道越来越多,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很难再固定在一个台上,传统的小晚会已经不是唯一的娱乐选择。 国家开始推行双休日,一年当中,国民有1/3的时间在休假,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电视消费,因此满足观众休闲时光对电视的消遣需求,最大化的占有一周当中的收视份额,成为了很多卫视的周末战略核心。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期,商品市场逐渐细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电视的受众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开始从“大众”走向“分众”。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爱好的受众对电视内容有了不同的需求。于是,晚会类综艺节目开始分化,由以前大而全的综合型节目根据内容分化为不同的类型节目,比如《同一首歌》和《周末喜相逢》,同时人们的生存压

中传六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益智类节目 2、情感类节目 3、红色经典剧 4、人类学纪录片 5、正大综艺 6、少儿频道 7、中国电视早期的直播阶段 8、审美经验 9、电视艺术的仪式性 10、直接电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广州电视台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后,在全国第二个实施“制播分离”,将把旗下的九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制作都分包给电视台内外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试析“制播分离”将给电视节目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视艺术的策划和创作者应该是以“雅俗共赏”还是“雅俗分赏”作为节目创作的首要出发点?并说明理由。 3、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娱乐至死》,描写了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今,我国电视娱乐之风盛行,难道我们将会面临娱乐至死的处境吗? 三、选答论述题(按方向选作,每题30分,共30分) 1、最近几年来春节晚会有什么缺陷,谈谈你的对策。(01,02,03,04方向必选) 2、论变焦距的推拉镜头和移动机位的推拉镜头的异同?试论各种运动镜头拍摄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05方向必选) 3、谈谈“自然混响”和“人工混响”的区别和应用。(06方向必选) 4、谈谈你对播音主持创作中“愉悦共鸣”的理解。(07方向必选)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谈话节目 2、情景喜剧 3、电视歌会 4、广播节目的参与性 5、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 6、电视艺术的时尚性 7、广播电视栏目的构成要素 8、收视率 9、人文关怀 10、艺术主体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2008年中国电视诞生50年了,你认为这5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和作品是哪个?为什么? 2、谈谈你对“广播电视节目是一种消费文化”这句话的认识。 3、你认为广播或电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有什么关系吗? 三、选答论述题(按方向选作,每题30分,共30分) 1、(01,02,03,04方向必选) 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体策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创作,谈谈如何建构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主流文化价值?如何在世界文化中提升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2、(05方向必选) 景别大致分为几种?试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3、(06方向必选) 论述“房间立体声”与“人头立体声”的区别和应用。 4、(07方向必选) 结合播音主持语言创作实践,谈谈怎样准确地把握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真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述题(每题6分,共60分) 1、小说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电视机的发展史

【电视机的分类】 一、按色彩 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 二、按尺寸 5英寸、14英寸、18英寸、21英寸、25英寸、29英寸、34英寸、背投、其它 三、按屏幕 球面彩电、平面直角彩电、超平彩电、纯平彩电 四、按显像管 普通电子管彩电、液晶显示彩电、离子彩电等 五、按显示比例 4:3 16:9 5:4 16:10 电视机中的寸是英寸,测量的是对角线的长度: 1英寸=25.4mm 所以29寸的电视,对角线的距离应该是73.66厘米。 [编辑本段]【电视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

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编辑本段]【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我国彩电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心脏90年代中后期的成熟期。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712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时我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心脏政治形势的影响,70年代我国彩电定的发展缓慢,降彩电显像管等关键部件仍需要进口外,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70年代未、80年代初我国彩电事业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方针,与国外合作,彩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彩电工业。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接着我国彩电工业摆脱了自行摸索的阶段,缩短了与国外彩电技术的差距。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也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仅长虹的产量就已达到单班日产1500台,但是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的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紧紧依靠以核心价值观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弘扬社会正能量,摒弃低俗、恶俗、媚俗,避免过度娱乐化,成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主要从现在电视、网络播出的综艺娱乐节目本身出发,分析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问题。然后结合国外综艺节目的发展模式,探究中国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走向,最后就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进行预估。 [关键词]综艺节目同质化受众本位文化内涵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介绍 据最新的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在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播出量第一的是电视剧,占总数的57%;而综艺节目的播出量占到总量的15%,紧随电视剧收视率之后,综艺节目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在观众地忠诚度方面都占有着很大优势,其整体竞争力显得很强。2015年关于电视剧的微博转发量较去年同比增长6%,而综艺节目的微博的转发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接近到172%1。由此可见,综艺节目在中国的观众中一直很受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都是靠模仿和引进而取得好的收视率。现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的节目多达几十档,“这些节目扎堆上演,广电总局不得不当即下发限制令,要求每个卫视在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个。这些引进模式,受观众追捧的背后,综艺的原创性不足的有关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二)文献综述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不论是学术界和文化产业界都开始了电视节目的研究,英国的著名学者Dyer认为:综艺娱乐节目的各种形式都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给人们带来了某种形式上的的生活幻想,能够使人们感觉到信心满满、活力倍增,人们可以都过节目来寻找出一个在孤独的世界中难以寻找到的的幻想社会。近一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国涛教授认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表演类节目、游戏类节 1中国广告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958128.html,/html,《2015年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研究报告:各类节目人群属性最全分析》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

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共的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叫〖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2月5日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从1956年到1973年5月1日正式开播中间更是几经波折。1978年5月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正式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节目管理和运营机制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到1996年底,全国拥有收音机、收录机5亿多台,有线广播喇叭8 100多万只,全国广播电台已达1 204台(不含系列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6座,全国实现多套广播节目上卫星,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4.2%。随着广播发射功率的扩大,广播专用微波电路的延伸,广播转播台站和地方台站遍布全国,中国广播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要点)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 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 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与与艺术手段制作的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内容上看,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杂技、魔术、绘画、故事、相声、小品、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形式上看,电视综艺节目一般分为晚会型和栏目型 电视专题文艺:第一个限定词“专题“从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的角度使专题文艺节目和综艺类节目区分开来,即专题文艺节目内部诸艺术元素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并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文本。第二个限定词”文艺“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涵义;形式规定了专题文艺节目发挥的是电视的艺术创作功能而非其纪实传播功能;内容则是说专题艺术节目以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摄影等为其构成要素,选取与文化、文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其在创作的题材对象。 电视艺术片: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形态——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一中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文艺专题;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音乐、舞蹈演出为节目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加以二度创作而形成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电子传播手段、在演播室里或户外录制、有两人以上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以语言交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嘉宾和观众坐在一起自始至终的谈话,用语言交流的内容占节目总量的一半以上。 音乐电视:是以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视频媒体为传播介质,以声画合一的影像手法来表现完整的歌曲或音乐的影音艺术形态。P201 1.电视剧的分类 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 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为例

52广电视角 一、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的特点 (1)受众需要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随着近几年时代的变迁,节目多样性逐渐被我们所发现,从最初传统的新闻播报,到现在充斥在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以及真人秀节目,以《奔跑吧,兄弟》为例都是时代变迁的最好证明,受众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只关心时事政治财经报道到现在的关注娱乐八卦,选择电视剧作为学习工作之余的消遣。(2)节目理念得到逐渐更多认可。综艺节目是否可以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主持人本身是否适合主持这样一档节目,比如说主持人的言谈举止、性格以及其自身的一种气场,是不是可以和这档节目的主题特色不谋而合。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就是一档将主持人和节目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综艺节目。何炅的大局作用,维嘉的补充和带动气氛的作用,海涛的活宝形象,谢娜的搞怪气质,以及吴昕的乖巧。这种搭配都是突出了快乐的气氛,这就是节目理念逐渐得到升华,被人认可的深层体现。二、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遇到的困难 (1)节目原创度低,常被网友指责指模仿。从各大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类型和相关的节目规划来看,其同国外知名的综艺节目确实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例如,《我是歌手》和《中国最强音》,这两个节目的相继登场可以说是典型的电视台之间的模仿案例,无论是比赛模式,比赛内容,还是参选的选手类型,甚至是导师的评审,也都是相似的。相似的案例也有《中国达人秀》和《中国梦想秀》这两个平民梦想实现类节目。从最初的赛制到最后的表演形式,这些都是非常相似的,原创度太低。更有同类型不同场地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一段时间内接踵而来,这些其实都是综艺节目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原创度低,难以有电视台节目组自己创新的内容,这对于吸引观众以及赢得较高口碑都是不利的。(2)节目形式内容单一,创新点少。通过分析2014~2015年度我国综艺节目内容,可以看出户外真人秀节目的主题形式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户外体验和梦想秀两种。例如,《爸爸去哪儿》以及《星跳水立方》等,其中也包括上文提到的梦想秀等节目。同时风靡各大电视台的还有歌唱比赛和歌手比赛等,虽然看似节目类型比较新颖,但是多为购买版权后再加以改进的成果。例如,毁誉参半的《中国好声音》以及褒贬不一的《我是歌手》,这两个节目至今为止已播出到第三季,虽然邀请的歌手塑造出来的新人形象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但是究其本质,都是借鉴参考了国外知名的节目,也就是说这两类节目,包括前文提到的户外真人秀均依托原节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创新点并不多。虽然这些节目在短时间,甚至是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和追捧,但是从长期的收视率以及网友评论中可以发现,这些节目不被看好,其主要原因是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新颖,从大致的节目流程上看,和国外知名节目相比十分相似,而且整体的流程相差无几,但是从细节上看,节目的创新点基本是少之又少,表面上看虽然顺应了电视媒体的主流发展,但是实际上并未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们的胃口。三、2014~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优秀改革案例 (1)提高节目审美情趣,树立正确价值观。电视综艺 节目其主要的功能在于满足大众的娱乐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的策划和制定就要脱离主流文化,剑走偏锋。前几年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化以及网络语言虽然可以博得更多观众的眼球和关注,但是其中衍生出了不少低俗文化,这是和主流思想所背离的。例如,逐渐低龄化的选秀节目,策划团队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需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力求通过节目向广大观众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中国梦想秀》等真人秀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民间艺人或者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走入了大家的视线,让更多人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为什么能够成为热门话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树立了正确价值观,让观众都认可,这样的形式才能够提高节目审美情趣,让节目深入人心,成为三观正的优秀种子节目。(2)将版权购买借鉴变为去粗取精。在制作电视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制作部门难免要借鉴欧美地区或者是港澳台地区的优秀节目,或者是比较受大众欢迎追捧的综艺节目,但是盲目的抄袭照搬对于文化的传播毫无意义,甚至在不经意间还会引领错误的方向,所以制作部门应大力的整改制作方式,将单纯的模式内容借鉴变为经验借鉴,并且在借鉴分析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将其中精华的部分保留下来,同时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观众们的需要进行调整。例如,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通过版权购买借鉴了荷兰知名节目的同时,结合电视台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主持人的特点,打造了华少这一“快嘴”形象,提高了节目的可观赏性和娱乐性,给广大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融入传统文化,创新形式。现有的综艺节目大多是借鉴外国综艺节目,其内容的制作和选择也都是偏向于欧美文化或者是现代文化,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其实更应该被我们选择作为综艺节目的内容来源,通过现代的节目形式来向广大观众们呈现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其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播出,就是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及一种更写实的拍摄手法来为广大观众们呈现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从整个制作流程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宣传记录,不仅仅宣传弘扬了中国饮食文化也让世界范围内的观众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故事。四、结语本文根据对中国2014至2015年间播出频率较高的真人秀以及歌唱类综艺节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并在分别阐述现有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发展策划的特点以及节目本身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对我国综艺节目改革方案进行总结,结合了具体的优秀节目案例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了几点建议。参考文献:[1] 姚战.当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走势[J].电视研究,2000(09).[2] 石登山.浅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J].中国电视,2013(06).[3] 张超.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6).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以2014~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为例 唐绍凤 (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本文选择根据2014~2015年度中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和整理,阐述了综艺节目目前为止发展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分析后为综艺节目后期的发展和改革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综艺节目;国内综艺节目;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2-005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