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推广流变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推广流变](https://img.taocdn.com/s3/m/6fd542563b3567ec102d8aaf.png)
电 视 娱 乐 节 目 发 展 历 程
真 人秀 节 目 阶段
纵 观近 年 来 国 内屯 视娱 乐 节 目的 发 展 走 势, 致 经 历 了 大
综 艺 表 滇 、 戏 娱 乐 、 智 博 彩 和 真 人 秀 ” 四 个 搜 艘 时 游 益 这 期
、《
— 式 综 艺节 目 阶 段 晚会
典 型 代 表 : 综 艺 大观 》 《
娱 乐节 目的 第一 阶 段 , 式 是 主 持 人报 鞯 , 志 性 的 节 目是 形 标
看 法 , 而决 定每 一 位 选 手的 去 留 。 以看 到 , 至到 目 前. 进 可 馘
g 年 代 韧 朗 盛 行 的 晚 会式 综 艺 节 目可 以 说是 中 国 电视 选 秀节 目 旧 处 于一 个 短 兵 相 接的 胶 着 状态 。 o 依 由 此脉 络 可 见 , 欢 迎 的 综艺 娱 乐节 目 , 受 其评 价 标 准 正
明 星 参 与游 戏 节 目阶 段
典 型 代 表 : 快乐 大 本 营 》 《
第 二 阶段 是 g 年 代 末 期的 明 星参 与 游 戏 类 , 志 性 节 目 O 标
是湖 南 湘军 的 《 乐 犬 本营 》等 。《 乐 犬 本营 》开 播 于i g 快 快 g? 基于 对 我 国娱 乐 节 目笸 艘 日 程 同 顾 , 对依 旧 屎出 不 穷 亍 面
第 四阶 段 是2 0 年 的 舆 人 秀娄 , 众 娱 乐 大众 , 志 性 05 大 标
节 目屉 芒 果台 的 《 级女 声 》、《 勇 大冲 关 》等 。 超 女 ” 超 智 “ 最 大 程 度 地 吸收 了 新 媒体 的 经 验 . 低 门槛 . 放 让每 一 个 普 通 人 都 可 以参 与 , 每一 个 昔 通 人 叉 可以 自 由地 表 达 对 于歌 手 的 而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2514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d.png)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那个时代,中国电视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媒体,并在国内迅速普及。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关注电视的发展,将其视为宣传思想的重要工具。
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代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了全国范围的电视节目。
起初,电视节目的制作条件有限且落后,只能播出一些简单粗糙的节目,但人们对电视的热情依然如此高涨。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不断改善,中国电视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这是电视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打破了以前的技术限制。
同时,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政治宣传节目,电视剧、新闻报道和娱乐节目也开始涌现出来。
然而,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并不一帆风顺,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行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
电视节目的质量大幅下降,很多经典作品受到查禁,电视行业一度陷入低谷。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电视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电视技术进一步升级,画质更加清晰,色彩更加丰富。
各类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
通过电视媒体,人们可以感知到全球各地不同的文化和信息。
200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进一步发展壮大。
CCTV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媒体之一,并向世界播送了大量的中国文化。
同时,各地方电视台的崛起也推动了中国电视行业的繁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中国电视行业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机等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
同时,中国的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也成为了人们获取电视节目的重要渠道。
在当前,中国电视行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碎片化观看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流媒体服务的崛起,传统电视行业需要面对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总体来说,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追寻技术进步和节目创新的过程。
中国娱乐发展史
![中国娱乐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d6ca6c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6.png)
中国娱乐发展史
中国娱乐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传统文化中,娱乐的概念既包括文化活动,也包括体育运动。
一、中国古代娱乐活动的兴起
1.唐代盛行的乐舞
2.宋朝广泛流行的山水田园画
3.元代喜闻乐见的相声、评书和杂剧
二、现代娱乐产业初兴
1.1919年上海首家电影院“华丽电影院”成立
2.1950年代初期,北京开办了第一家综合文娱场所—北京文化宫
3.1980年代中国电视剧和电影逐渐崛起
三、电视和电影的兴起及其影响
1.198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剧逐渐兴起
2.1990年代末期,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保持高速增长
3.电视和电影的兴起,对中国娱乐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娱乐产业的全面发展
1.音乐产业的兴起
2.综艺娱乐的发展
3.网络娱乐的迅速发展
五、娱乐文化的巨大贡献
1.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2.推动国际合作
3.加强国家软实力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娱乐消费的逐步普及
2.创新技术的应用
3.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
![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3635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f.png)
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在北京试车成功。
此后,电视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中国的电视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节目品质较低,内容单一,大部分节目都是政治宣传为主。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电视技术和节目制作经验,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开始得到提升。
此时,电视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电视了解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和文化。
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电视行业迎来了繁荣期。
高清电视、液晶电视、智能电视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相继进入市场,大大提升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体验。
电视台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电视、网络直播和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新选择。
中国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也纷纷开展网络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积极探索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随着电视技术和传媒环境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不仅有政治、新闻、娱乐等各类节目,
还有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和兴趣爱好的专题节目。
同时,中国的电视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走红,展现出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实力和潜力。
总体而言,中国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过程。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中国电视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电视节目也将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资料2娱乐节目的起源
![资料2娱乐节目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f2d037ab02020740bf1e9b98.png)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阶段:(1)国内娱乐节目的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类型节目。
这时候的节目就是一个大超市时代,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比如相声、舞蹈、歌曲、杂技,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那时候人们的审美内容很贫瘠,大家希望有不同门类的节目在眼前呈现。
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演播室变得美轮美奂,主持人被包装出来。
对于观众来讲,这个节目仅仅是一个观赏,观众与节目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观众只能仰望着这些美轮美奂的“展品”。
而那时候的主持人是舞台上绝对的操控中心。
(2)四五年之后,娱乐节目迎来了第二个阶段,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出现。
观众已经从早期审美转向一种“审丑”,人们看这类节目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为了看明星出洋相。
观众从心理上变成了一个评价者。
舞台与观众之间的鸿沟已经开始退化,主持人也不再是绝对的中心。
(3)第三个阶段,是《幸运52》、《开心词典》等益智博彩类节目。
观众看节目时既不是审美也不是审丑,坐在王小丫和李咏对面的竞答者是观众熟悉的、如他们一样普通的身边的人,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和他们有了一种平视的态度,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
(4)第四阶段是2003年出现的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了观众的面前,而且成为明星。
以央视《非常6+1》为例,节目用六天时间把平民英雄的成长过程,非常细化地呈现出来。
它把屏幕内外的界限完全颠覆了,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电视屏幕之外的人多是真人秀参与者的亲戚、朋友,甚至拥护者、认同者和反对者,他们通过投票参与整个的进程。
同样,在传统娱乐节目在内地持续走低的状况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真人秀节目却火得一蹋胡涂。
2004年该节目的报名人数为5万,2005年迅速飚升到了12万,光成都赛区就达到了4万人,去年各分赛区比赛时平均收视率位列同时段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收视率达到8%—10%,今年更是不断刷新纪录。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df9ef643f111f18583d05a99.png)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
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
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
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
《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
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
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e6701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5.png)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中国电视艺术史(黄会林)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详细版)
![中国电视艺术史(黄会林)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d47d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8.png)
• 在形式上常常花样翻新,追求新颖别致,不拘一格的效果
• 在结构上根据不同的主题诉求,设置不同的板块、单元或 环节
• 益智博彩类 • 兴起于美国,最早是从广播中的智力竞赛节目转换来的 • 1995年美国CBS推出世界上最著名的节目《六万四千美元
• “真人秀”节目的特性: • 纪实性 • 就整个游戏过程而言,“真人秀”节目表现的都是真人真
事;就节目的拍摄手法而言,属于记录性手法
• 竞争性 • 故事性 • 竞争中所产生的各种情节、细节,构成了整个事件的故事
性,就像一部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电视连续剧
• 刺激性 • 节目的奖金高与参赛者之间的竞争残酷
• 竞争策略的转型: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生存 • 2006年湖南卫视推出大型真人秀互换节目《变形计》,成
为以娱乐为主的卫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变形计》 并非完全原创,灵感来自国外同类节目《换妻》,但跟简 单的克隆已有天壤之别
• 节目关注的是当下转型期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城乡差别、教 育鸿沟等,孩子的纯真生活用镜头直接表现出来,产生极 大社会影响和深远的教化意义
• 具有代表性的节目:
• 央视《综艺大观》,现场直播
• 1991年以后,央视《曲苑杂坛》、《艺苑风景线》、《欢 聚一堂》等综艺栏目
•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综艺栏目特征 • 普适性 • 节目内容从高雅走向通俗;节目形式上从庄重典雅走向亲
切自然;创作理念上力求通俗化
• 丰富性 • 范围既有国内也有国外的;节目样式千姿百态 • 多样性 • 演播室现场录制与外景主持相结合 • 亲民性 • 央视《正大综艺》杨澜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综艺节目的发展简史
![综艺节目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95180d680203d8ce2f24f3.png)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简史1983年2月12日,中国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这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重大变革。
从创立之初,春晚便形成以音乐、曲艺、舞蹈、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文艺演出,它是匮乏年代老百姓文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春晚,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相声、小品,都不仅仅是简单而纯粹的娱乐,而承载着歌唱祖国、赞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大责任。
这种宏大叙事的“晚会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引领着中国电视传媒与意识形态互动的潮流。
但随着革命年代的远去,消费时代的步步临近,政治开始去魅,并逐渐放松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个人”、“娱乐”开始代替“集体”、“理想”充斥在人们的私人空间。
在这一个过程中,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晚会节目时期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
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
《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
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寓教于乐,将宏大叙事的东西蕴藏于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里,这比革命年代空洞抽象的口号、大字报更具春风化雨的功效。
纯娱乐节目时期随着市场经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进一步建构,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对革命年代的记忆已愈来愈模糊,而消费、娱乐的时代主题愈来愈凸显。
正是在这个时期,《综艺大观》、春晚等一批承担着传统教化功能的老牌综艺节目,开始呈现疲态。
电视湘军的横空出世,令人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的期待更为多元。
《快乐大本营》开播于1997年7月11日。
资料2娱乐节目的起源
![资料2娱乐节目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f1ad69a484254b35effd341d.png)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阶段:(1)国内娱乐节目的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类型节目。
这时候的节目就是一个大超市时代,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比如相声、舞蹈、歌曲、杂技,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那时候人们的审美内容很贫瘠,大家希望有不同门类的节目在眼前呈现。
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演播室变得美轮美奂,主持人被包装出来。
对于观众来讲,这个节目仅仅是一个观赏,观众与节目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观众只能仰望着这些美轮美奂的“展品”。
而那时候的主持人是舞台上绝对的操控中心。
(2)四五年之后,娱乐节目迎来了第二个阶段,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出现。
观众已经从早期审美转向一种“审丑”,人们看这类节目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为了看明星出洋相。
观众从心理上变成了一个评价者。
舞台与观众之间的鸿沟已经开始退化,主持人也不再是绝对的中心。
(3)第三个阶段,是《幸运52》、《开心词典》等益智博彩类节目。
观众看节目时既不是审美也不是审丑,坐在王小丫和李咏对面的竞答者是观众熟悉的、如他们一样普通的身边的人,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和他们有了一种平视的态度,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
(4)第四阶段是2003年出现的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了观众的面前,而且成为明星。
以央视《非常6+1》为例,节目用六天时间把平民英雄的成长过程,非常细化地呈现出来。
它把屏幕内外的界限完全颠覆了,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电视屏幕之外的人多是真人秀参与者的亲戚、朋友,甚至拥护者、认同者和反对者,他们通过投票参与整个的进程。
同样,在传统娱乐节目在内地持续走低的状况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真人秀节目却火得一蹋胡涂。
2004年该节目的报名人数为5万,2005年迅速飚升到了12万,光成都赛区就达到了4万人,去年各分赛区比赛时平均收视率位列同时段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收视率达到8%—10%,今年更是不断刷新纪录。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816d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d.png)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中国的卫视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
当时,电视节目集中在中央电视台,这是唯一的全国性电视媒体。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技术的改进,中国的卫视发展也逐渐开始。
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1980年代标志着中国卫视的发展新时期。
198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省级卫视,即北京电视台。
同年,广东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也相继成立。
这三家省级卫视的创立,为中国卫视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在90年代初,随着中国电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卫视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各大城市陆续设立了本地的省级和市级卫视台。
例如,在1992年至1994年期间,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级电视台相继成立。
这些卫视台的设立为中国电视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内容选择,也促进了中国电视产业的竞争和发展。
在2000年代初,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引入,中国卫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起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DTMB)的建设,并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数字电视改造。
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电视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也为卫视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卫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各大卫视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提供直播、点播等服务,使得电视节目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到更广大的观众群体。
同时,卫视也加大了与电视剧、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的合作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高品质、高口碑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卫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除了国内市场,中国卫视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海外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观众,中国卫视在海外设立了海外频道,通过卫星和有线电视平台向世界各地播出中国电视节目。
这使得中国卫视的影响力不仅覆盖国内,也逐渐扩大到国际舞台。
可以说,中国卫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发展历程,积极推动了中国电视产业的进步。
第一章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75db3131126edb6f1a1085.png)
——宫旭 ——宫旭
125906245@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娱乐节目缩影: 国外娱乐节目缩影: 1、电视娱乐节目的源头在欧洲 、 BBC——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 最早的电视游戏节目: 最早的电视游戏节目:1938年《拼写蜜蜂》 年 拼写蜜蜂》 1955年,商业性独立电视公司——ITV 年 商业性独立电视公司 1990年,BBC创立特色智力竞赛节目 年 创立特色智力竞赛节目 ——《我带来的新闻》 《我带来的新闻》
动作母题:以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 动作母题:以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动 作与运动)方式呈现的母题成为动作母题。 作与运动)方式呈现的母题成为动作母题。 食欲、占有欲、权利欲、 食欲、占有欲、权利欲、创造欲
人类之爱: 人类之爱:母爱和爱情 人类的情操:勤劳、忠诚、朴实、善良、 人类的情操:勤劳、忠诚、朴实、善良、信 友谊、谦虚、怯懦、虚伪、奸猾、嫉妒、 义、友谊、谦虚、怯懦、虚伪、奸猾、嫉妒、 邪恶、背叛、出尔反尔等。 邪恶、背叛、出尔反尔等。 人类的道德伦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 人类的道德伦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 独裁、 独裁、专横等
3、借鉴和创新并举的亚洲娱乐节目 、
日本: 日本: 年代, 从50年代,出现益智竞猜节目 年代 20世纪 年代,出现大量电视游戏节目 世纪90年代 世纪 年代, 制作成本较低的游戏+益智节目 制作成本较低的游戏 益智节目 旅游娱乐节目 男女交往节目 美食类节目 动画片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韩国经典娱乐节目: 韩国经典娱乐节目: 情书》《 》《Xman》《反转剧》 》《反转剧 《情书》《 》《反转剧》 我们结婚了》《强心脏》《无限挑战》 》《强心脏》《无限挑战 《我们结婚了》《强心脏》《无限挑战》
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沿革与发展
![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沿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f1f3006c85ec3a87c2c5cb.png)
象, 在 当地 创 造 了 3 4 . 8 8 % 的 惊 人 收 视 率 奇 迹 。 巨大 的成 功 使 得 东 方 卫 视 马 上推
出第 二 季 , 又 取 得 了非 常 好 的 收 视 . 其 海
综艺娱乐节 目9 0 %是 克 隆 海 外 的节 目制 作模式 , 而 回 顾 上 个 世 纪 九 十年 代 , 其 电
( 3 ) 游 戏 类 节 目更 注 重 体 现 团 队 精
神, 特别是益智秀。
( 4 ) 单 纯 的 平 民 节 目在 减 少 , 而 明
星+ 平 民 草根 的节 目在 增 加 。
购买 了一套 非 常 昂贵 的 《 节 目 制 作 手 册》 , 俗称“ 宝典 ” 。在 这 套 “ 宝典 ” 中, 英国
女” , 《 达人秀》 的 评 委 也 受 到 了 广 泛 的 好 评 和赞 誉 。
《 中国达人秀》第一 季总决赛 当晚, 上 海 出现 了万 人 空 巷 这 样 多 年 未 遇 的 景
什 么样 的 呢 ,以 下 我 们 将 进 行 简 单 的介
绍:
目前 , 国 内各 大 电 视 台 制 作 播 出 的
聚焦 在 哪 里 , 某 选 手 出场 时 , 观 众 们 的 注
意 力 集 中在 哪 里都 是 实 验 室 评 估 的重 要
参考 值 , 可 以说 整 个 《 达人 秀》 的 制 作 理 念 是 完 全 按 照 人 类 共 同 的 审 美 特 点 去 设 计和制作 的, 所 以 除 了英 国外 , 其 在 世 界
.
电 视 综 艺 娱 乐 节 目以 它 展 示 出 的娱
英 国制 作 的 《 达人秀》 制作模式 。 2 0 1 0年 、
2 0 1 1 年 连 续 制作 两季 的《 中国达人秀》 创 造 了 中 国 电 视 大 型 综 艺 娱 乐 节 目成 功 的
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
![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577ea114650e52ea5518984d.png)
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娱乐模式:从明星表演到百姓游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曾总结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节目。
由于那时候人们可选择的电视节目很少,所以观众只能仰望主持人和节目本身。
第二阶段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观众已从仰望者变成了评价者,并开始参与节目。
第三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
这个时候观众和主持人平起平坐,用平视的眼光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去对待节目。
第四阶段是2003年出现的真人秀节目,平民走到了观众的面前,成为明星。
①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交织着的是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地位和参与程度的变化,最突出的是观众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到节目的行列中,电视娱乐节目呈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一、综艺表演——遥远的欣赏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专题片,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那么90年代首先抢夺观众视线的就是综艺栏目。
1990年3月14日创办的《综艺大观》和4月25日开播的《正大综艺》引发中国电视娱乐潮,并逐渐向各省市电视台波及。
他们都遵循这样一种综艺模式,即“明星+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以绝对的领导者角色调控节目进程。
嘉宾通常是明星,他们是吸引收视率的砝码,留给观众的是遥远的欣赏和无尽的遐想。
在节目的内容组成上,《综艺大观》是以歌舞类的表演集萃为核心,在台上表演的一般是明星演员。
当时,要搞综艺节目,必须有大牌明星,这似乎成为传统综艺栏目的通行惯例。
但是,随着各类综艺节目接二连三地出台,明星也就格外忙碌起来,从一个演播室赶到另一个演播室,甚至观众有时在转换频道后,明星却还是一样。
而《正大综艺》则主要是以旅游的方式介绍各国风土人情,让嘉宾辨别其中的真真假假。
这两类综艺节目无疑成为当时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
每逢周末,哪怕再精彩的电视剧都要为其让道。
电视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https://img.taocdn.com/s3/m/423d1f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b.png)
三、类型划分
• (一)电视综艺栏目 • 1、定义:以栏目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电视栏目主
持人的主持串联,将诸多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 经过电视杂志化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文化娱乐 和审美享受的电视文艺形态。 • 节目栏目化,各栏目分工明确、个性鲜明,制作 规范,播出时间固定,有利于观众的节目选择, 也有利于培养电视文艺的专业人才。
从此春晚作为欢度春节的特定节目形式被确定下 来。 • 春节联欢晚会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 • 春晚成为一种仪式化的新年俗,承担一种文化仪 式的功能。将炎黄子孙纳入到一种有根可寻的文 化感觉中。
.
• 对春晚的批评: • 1、形式花哨,内容苍白 • 2、主持人语言程式化 • 3、假唱频发 • 4、广告争议 • 5、黑幕与腐败
.
• (二)电视综艺晚会 • 1、定义:运用现场直播的技术手段,文艺晚会的
艺术样式,通过电视技术手段的制作,对各种文 艺节目进行再创作,经过节目主持人的 组织和串 联,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给观众以综合审美 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 电视综艺晚会不是舞台上文艺晚会的简单还原, 是利用现代电视传播手段重新进行艺术创作。 • 综艺晚会电视化: • 1、电视直播技术手段 • 2、电视多时空表现 • 3、独特的电子切换技术
.
• 个案2:综艺大观的下岗 • 病症一 形式老化 观念陈旧 • 导演陈临春说:“现在的综艺节目正处于低谷,
尤其是现在的相声、小品这些原来《综艺大观》 引以自豪的节目,已经缺少好的创作人才。《综 艺大观》的退出也是必然。”“当做得很好的时 候,就忘记了居安思危,忘记了还要创新、还要 迎合观众。”
.
.
• 3、观众意识 • 充分考虑受众需求,也要杜绝媚俗现象。 • 《欢乐总动员》的致胜法宝是:研究观众,研究市场,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
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
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
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
《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
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
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
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
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
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艺》。
《正大综艺》从来没有占据过中央一套的黄金时间,收视效果与社会反响也一直不温不火。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节目中居然存在着日后成为《综艺大观》掘墓人的重要元素。
当中国电视走到第40个年头,1998年,《综艺大观》开始呈现疲态,《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承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之声。
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1000平米演播室的启用,没有给春晚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词:电视湘军。
电视湘军的崛起,是因为一个电视台,叫湖南经视;是因为一部电视剧,叫《还珠格格》;也是因为一个综艺栏目,叫《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开播于1997年7月11日。
湖南卫视的这一栏目几乎颠覆了人们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综艺原来不一定非得是晚会,演员原来不一定非得唱歌、演戏,主持人原来不一定非得稳重端庄,游戏原来不一定非得在私下。
这一明星参与的游戏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奠定了日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口号的基础。
《快乐大本营》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克隆、复制。
《欢乐总动员》等跟风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时,人们回过头来看央视的《正大综艺》,发现,这种明星参与游戏的形式,在《正大综艺》中早已出现。
但遗憾的是,这些游戏只是点缀,并没有被充分重视。
游戏中变回普通人的明星,以及观众在节目中的深度参与,成为《快乐大本营》的两大制胜法宝。
当观众厌倦了晚会,并且晚会质量不断下降的时候,《快乐大本营》让观众再一次提起了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兴趣。
与此同时,《综艺大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收视率开始下滑,社会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1999年,在停播数月后,《综艺大观》进行了一次大的改版,重新出现在了央视一套的周末黄金时间。
同样是在1999年,同样是中央电视台,12月16号,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引进自欧洲的益智类综艺节目《幸运52》。
不久之后,同为益智类综艺节目的《开心辞典》开播。
从此,中央二套开启了中国娱乐综艺节目的一个新时代。
此时,很多人发现,《幸运52》、《开心辞典》这种答题的形式,同样是《正大综艺》中的主要元素。
但《正大综艺》在答题的过程中少了两样东西:平民参与和物质奖励。
而这两点,恰恰是《幸运52》、《开心辞典》广受欢迎的关键所在。
也是在1999年,由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制作出品的《中国娱乐报道》开始在全国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
娱乐新闻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千年后《中国娱乐报道》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档栏目。
它的开播直接导致从电视,到报纸,再到网站,各个媒体都开出了专门的娱乐版面。
“娱乐新闻”这个名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后,“娱乐记者”、“娱记”、“娱乐节目”等一系列相关名词纷纷出现。
另一方面,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第一次在荧屏上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民营公司开始得到从学界、业界到观众的注意。
2000年,曾经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更名为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而因其民营属性,曾经的《中国娱乐报道》也被要求更名为《娱乐现场》。
光线传媒之后,欢乐传媒等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他们大多数也都是同光线传媒一样,以娱乐节目为主要经营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营公司的一种无奈选择。
这些公司的民营属性注定其无法接触到新闻的制作、播出,体育资源的高垄断性也使其只能望洋兴叹。
因此,它们只能在娱乐节目,这一环境相对宽松的领域施展拳脚。
即使是发展到今天,民营传媒机构的经营范围也只是限于娱乐、影视、生活等领域,无法做出进一步的扩展。
时光走进了21世纪。
中国电视又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网络,逐渐成为渗透进国人生活的第四媒体;手机,也逐渐显现出成为下一媒体形式的端倪。
有别于传统媒体,人们把网络与手机称作“新媒体”。
新媒体给了电视巨大的冲击。
在这里,人们可以浏览来自全球的新闻,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人们可以轻松地发布自己掌握的信息,人们可以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
于是,年轻人迅速拥入了新媒体的怀抱。
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开始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与新媒体融合,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电视工作者的共识。
但是该怎样融合?这成为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推出了一个叫做《超级男声》的节目。
这只是一个歌唱比赛,从形式来看,它跟中央电视台举办多届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无本质区别。
但是,在这个节目中,决定选手去留的不是专业评委,而是观众通过短信投票产生的票数。
《超级男声》借鉴自成功的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是在普通人中选拔演唱明星的比赛。
它在电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吸收了新媒体的经验,放低门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而每一个普通人又可以自由地表达对于歌手的看法,进而决定每一位选手的去留。
这一新颖的节目形式得到了湖南省内观众的青睐。
接着,2004年,与《超级男声》形式一致的《超级女声》出现在了湖南卫视的荧屏上,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
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登场,其火爆程度让许多电视人瞠目结舌。
于是,我们看到了本片开头的一幕。
同《快乐大本营》、《幸运52》、《开心辞典》一样,当《超级女声》成功之后,抄袭、复制的节目大量出现。
2006年,在全国播出的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达一百余家。
选秀节目迅速进入一个短兵相接的胶着状态。
各个节目纷纷拿出各种招式进行炒作,最终,2007年8月10号晚上,在重庆卫视的荧屏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
这个叫做《第一次心动》的选秀节目很快成为观众声讨的对象。
在电视荧屏的另一端,混乱的场面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
8月15号,广电总局下发通报,称《第一次心动》“格调低下”,责令停播。
同年9月21日,广电总局再次下发通知,规定从当年10月1日起,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禁止播出选秀节目,并且不能直播、不能由观众投票。
电视选秀节目急速走向没落。
2008年,被中国人称作奥运年。
奥运会的到来让一切娱乐综艺节目黯淡无光。
中国的娱乐综艺节目在喧嚣之后归于了平静。
尽管如此,每当周末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各电视台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
它们依然是各电视台自办栏目的支柱,是除电视剧外吸引广告的主要节目样式。
娱乐节目是各家电视台最值钱的品牌,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样式。
优秀的娱乐节目制作人、主持人成为各电视台争抢的香饽饽。
(作者:刘学哲,本文为《电视写作研究》课程的作业,原为十一集电视理论文献片《电视·行路难》第一集《娱乐综艺——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解说词,略作删改。
)时尚电视节目的发展之路所谓时尚,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应该指的是一段时期内能引领时代潮流、包含人间万象的各种议题和信息。
而狭义的时尚,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穿衣戴帽的时装类内容。
在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狭义的时尚类电视节目。
因为广义上的时尚节目,在目前的中国尚未能出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究其原因大约是这种题材的开发非常困难,而狭义的时尚节目显然要好做得多,而且也好看得多。
1、中国时尚电视节目的尴尬现状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几档时尚电视节目基本只锁定在服饰和美容上面。
这恐怕是因为媒体策划中需要让"对象大众化"的缘故吧。
"对象大众化"指的是内容和大众的脉搏产生共振、形式上采用对象喜欢的样式、并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
在这一点上,我们现有的一些时尚类节目做得都还算到位。
对于开拓了《美丽俏佳人》这样一个时尚电视节目的创始人李静而言,节目的成功让她信心倍增,目前正在策划一个面向已婚女性、甚至是贵夫人的时尚电视节目,内容将会比现在的《美丽俏佳人》更加多样化,但依然不外乎穿衣戴帽等和生活有关的话题。
然而,仅有这些难道就能够挖掘到时尚的本质吗?时装、美容这样的实用型指导节目虽然是观众所爱看的,但是,它对时尚的内涵和精神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自己的态度,在表达手法上流于表象,无法代表一个产业在电视节目上的最终形态。
时尚业在中国的起步时间并不长,当国外的各类时尚杂志纷纷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企图捞取最后一桶金的时候,中国的电视业界却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或者说是行业竞争带来的危机感,仍然在荧屏上循循善诱地告诉观众怎么样穿衣戴帽,而无视如同娱乐业、体育界一样的时尚业界正在经受日新月异的变化,譬如YSL品牌的创始人伊夫•圣•洛朗因病去世的消息,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上就未曾做过详尽的报道——这条新闻在时尚界的份量完全不逊于美国911爆炸案,可是中国的电视界却在这种时刻失语,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