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成就2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常承善【内容提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然而在苏轼的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婉约词约占一半以上。
苏轼作婉约词,有“诗庄词媚”的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薰浸,更有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多样的感情轨迹所造就的创作心境。
苏轼的婉约词极富创新精神,孤鸿明月、思妇杨花、芳草佳人等形象,皆为他抒发各种情怀的对象。
由于他非凡的文学素养和…以诗入词‟的创作追求,更由于词人超脱旷达的个性,苏轼的婉约词相比于他人,特色更加鲜明。
情感真切,寓意深远,取材自由,柔中有刚。
在写法上构思新巧,善用比兴,语言凝练传神,结句常一语道破作者心境,似禅似道,令人回味无穷。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就充分体现了苏轼婉约词的这些艺术特色。
前一首词以花喻人,尽杨花坠落之态,叙离人不舍之情,亦真亦幻,似虚似实,幽怨缠绵,余味无穷。
后一首词举杯邀月,幻天上不胜寂冷,寄人间天长地久,真情流露,溢于言表,托物言志,令人振奋。
在两宋之交婉约词向豪放词的过渡中,他的婉约词形成了独立的特色。
研究他的婉约词,对于他的思想人格,对于他的其他文学形式,乃至对于词的演变发展甚至整个宋代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特色寓意取材刚柔相济比兴【正文】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发展到两宋时达到了巅峰,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顿时使北宋词坛异彩纷呈。
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①,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綖。
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曰: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盖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赡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这段话说明了词体的分类,各体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家三个问题。
后世人评东坡词受其影响极大,自此以后论词者大多认为苏词主要风格是豪放,甚至忽视了他婉约词的成就。
其实,从数量上看,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真正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就思想内容上看,东坡婉约词中言情、咏物、写景、怀古、赠人、纪行各种题材无不具备;就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看,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使婉约词有了较大的创新与发展。
所以他在词史上是绝不亚于任何婉约派词人的艺术大师。
以下试从东坡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继承和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东坡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所谓“婉约”,“婉”即和顺柔美,“约”即委曲隐微。
前人所谓“词情蕴藉”、“含思凄婉”、“妩媚风流”、“清切婉丽”、“冲淡秀洁”、“风流华美”,都概括了婉约词的风格特征。
下面以不同题材的词作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一)言情词“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张綖《诗余图谱》),东坡婉约词首推言情之作。
其词或感遇悼亡,或伤春惜春,或悲羁旅,或叹行役,皆写得温婉动人。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写的《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最能代表其婉约风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年正月十二日,苏轼梦见亡故十年的爱妻王弗,结发恩爱,十载萦心。
上片先写相思情深,接着联想到自己十年来坎坷的境遇,作了奇特的假设和想象:十年的风风雨雨,已使我灰尘满面,鬓发如霜,纵使是亡妻能相见,大约也是“相逢应不识”吧!是政治道路的坎坷,还是思念之情的煎熬,使诗人容颜变化如此之大?上片留给人以无尽的余响,并为下片写梦作了铺垫。
苏轼词的成就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
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
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
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写的婉约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春景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西江月·梅花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小议苏轼的婉约词
词人 , 他婉约妩媚 的作品并不 少 , 现在 的三百 四十多 在
首词中 , 豪放词 的数量 不足他全部 词作 的十分之一 , 较 多的却是清丽 、 雅致 的婉 约词 。只不过 这类豪放 之词 , 给人 的印象实在太 深刻 了, 一新 天下耳 目, 以让 人们 所 念念不忘 。如果说东 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震撼人 心 , 那么他 的婉约词则 如绵绵春 雨润物无 声 ,洗 尽了人 间 纤尘 。张炎称为 “ 清丽舒徐 , 高出人表” 为周 ( 彦 )秦 邦 、
静 。淮 见 幽 人 独 往 来 ?缥缈 孤 影 。
材、 思想 、 语言 用 词 、 象 等方 面 意
有不断创新 。
一 .
内容上 , 宋词 传 统柔媚 词
重 的情 爱,用 绰 约 的隐愁 表达 鲜 明 的个 性 。同样是 恋情词 却写得
惊起却 回来 , 恨无省 。 有 拣尽寒 技
不肯栖 , 寞沙洲冷 。” 寂 全词塑造 了一 只孤 独 寂 寞 的鸿雁 形 象 , 寄 托 作 者 在 遭 受 政 治 挫 折 之 后 孤
时 将 自己 的 政 治 抱 负 、人 生 理 想
絮等 , 体现 出一种悠悠情 韵 。 意境
的 创 造 上 以轻 柔 委 婉 、迷 离 朦 胧 为特 长 , 重 阴柔之 型。 偏
愫 ,但 又绝无婉 约词 中许多 人的
香 软浓艳 之气 。苏轼 的词既有 大 量 豪放 派 的杰 出篇 章,也 有不 少
天地 , 凡怀 古 、 物 、 旧 、 举 咏 感 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 丽洒 脱 , 蝶恋 花》 花褪残 红 如《 (
青杏小 )花 残草盛 , 絮飘舞 , , 柳 燕
子 低 飞 , 水 环 绕 , 人 陶 醉 ;枝 绿 令 “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内容提要: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
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
苏轼对传统的婉约词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让婉约之风得以高扬。
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苏轼词风婉约典雅审美意境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
其性格率真、孤傲、豁达、超脱,有理想,有抱负,有政治见解。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苏轼婉约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其婉约词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洗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苏轼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厚情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闲情逸致,无论是对田园风格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一)悼亡之词在传统的抒情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中,最动人的是生离死别之情,以词写悼亡,是由苏轼首创。
在东坡夫人王弗逝世十年之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凄厉的音响,不断变换节奏的句式,恰当地表现心潮的激荡和抑郁不平的情怀,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把悼亡题材引入词中,另一首《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将咏梅与悼亡合写,以花喻人,含蓄空灵,感情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农村之词与山水诗一样,描写农村风情、景物的田园诗也一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不仅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拓,还注重外在世界的拓展。
苏轼之前的词作,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
而描写农村人物,反映农村风情,以农村题材入词,于文人词中则始于苏轼。
(三)言志之词宋朝几乎从立国起就一直受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侵扰,但宋朝皇帝却制定并推行了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基本国策,这就造成了在宋朝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怯弱苟安、及时行乐的厌战心理。
因此,盛唐那种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歌颂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诗篇在北宋文坛中是极其少见的。
然而,在东坡集中已有了某些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以及感慨的词篇,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实际上已经将词涉足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境界--言志的境界了,为南宋词人言志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开拓词之境域,丰富词之内容,苏轼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除了开创词的悼亡题材、农村题材、言志题材之外,他还在词中大量描绘了自己的日常交际、闲居读书以及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内容摘要]:苏轼于词的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有开风气之先的丰功伟绩。
相比于他的诗歌,散文,他的词艺术性更高,成就更高。
但是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他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世代传咏,历久不衰。
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开拓创新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后又贬惠州,随后远涉到昌化(今海南岛昌江县)。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见,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得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少年得志的他,二十岁便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既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位画家。
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堪称是一位全能式的伟人。
散文方面,他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诗歌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最大一家;尤其在词方面,他是豪放派词的创始人。
所以说他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苏轼的豪放词以《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最为精绝,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但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他的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
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还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
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
2023年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10篇)整理
2023年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10篇)整理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10篇)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动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动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苏轼的婉约词,盼望能关心到大家!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1)[宋] 苏轼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2)[宋] 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3)[宋] 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4)[宋]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5)[宋]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际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听见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6)[宋] 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7)[宋]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篇8)[宋]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婉约词成就2.doc
苏轼婉约词成就崆峒职中苏志勇论者每提及苏轼,便标举其词境界开阔,豪放不羁,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柔靡词风,为豪放派创始人,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其实苏词风格多样,除豪放清雄的外,还有大量的韶秀婉丽的佳作,承续婉约而不泥古,他的婉约词,同样对词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数量而言,全宋词统计苏词362首,而婉约词所占过半,其中有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水龙吟,似花不似非花》等等精品传世。
总之,苏轼的婉约词成就颇高,而论者较少提及,笔者试论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及第。
熙宁时,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任地方官。
王安石新法,轼上书反对,后因作诗讪谤新法入狱,贬居黄州。
元佑时除授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知杭,颖,杨,定等州。
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广东惠州,徙昌化(今海南岛昌江)。
徽宗立,赦还。
卒于常州,谥文忠。
轼为北宋文学巨匠,多才多艺,诗文辞赋书画极具造诣。
其词风格多样,或豪壮清雄,或超逸洒脱,或韶秀婉丽,或言议英发,不拘一格;其词内容丰富,或怀古,或咏史,或说理,或谈玄,或感时伤事,或描绘山水田园,或抒写身世友情,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他承续婉约而不泥古,继开豪放而立新宗,对词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东坡乐府》传世,存词362首。
苏轼生活在北宋后期。
北宋前期,主要是仁宗时期,词坛上就呈现着这样一种官僚士大夫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俗词,令词与慢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
主要词人有以令词为主的晏殊,欧阳修,以俗词,慢词为主的柳永。
也有‚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词人张先。
文学史家为宋词划分流派时,将柳永与晏殊一并编入‚婉约派‛的阵营。
他们的词多充满着‚妇人语‛和‚妮子态‛,英雄志短而儿女情长,以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
时代略晚于王安石的苏轼给宋词带来的冲击波非同凡响。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而闻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
一、苏轼的豪放苏轼的豪放风格表现在他的豪放情怀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中。
在《赤壁赋》中,苏轼以雄辩慷慨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激荡人心的历史场景,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他经常运用雄浑激越的辞藻和瑰丽而奔放的叙述手法,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壮志豪情。
苏轼的豪放还表现在他对人生的坦荡看法和不拘一格的个性上。
他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嘲地形容自己的性格。
他不受世俗规则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种坦率直接的性格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苏轼的婉约苏轼的婉约之美主要体现在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委婉细致的写作风格中。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深情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眷恋,同时也在悲欢离合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深情。
苏轼的婉约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精心描绘上。
他能以朴实的言辞揭示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和神秘的力量,如《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对月亮和人生的深思。
三、豪放与婉约的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也有一些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柔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豪放与婉约的特点完美结合。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词中既豪放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又婉约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词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温柔细腻的情感。
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豪情激荡的壮丽景象,又体现了内敛婉约的情感体验,这种综合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赋予了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试论苏轼的婉约词
肇庆 ’!#"#$ (
!"#$%## &’( )*+, *- .+/$(-%0 /1, +(# 2 &+/"1(, *- 3%3’"
4567 8/" 2 9("
% 1234567286 9: ;<=82>2) ?<49@=8A B8=C25>=6D) ?<49@=8A ’!#"#$) ;<=84 ( 8(: )*+,#; EFE<=* G95H 9: A54I2:FJ 48H 52>654=82H* H2I959F> <=#&+/$&K EFE<= L > G95H 9: A54I2:FJ 48H 52>654=82H 452 <4C=8A 4 F8=@F2 >6DJ2, <=> G95H> 9: I<486 746625) >4D=8A :22J=8A 48H H2I959F>
第!期
试论苏轼的婉约词
!"
# 。的确,“ 话》 拣尽寒枝不肯栖 ” ,不仅显示了词人处境的幽 独, 而且 “ 良禽择木而栖 ” , 也表现了词人高洁的品质。 心胸旷达的苏轼, 既有索漠之感, 也有感时之忧。作于元 佑二年的 《 水龙吟・章次韵辛质夫杨花词 》 , 是在供职翰苑得 意的时候, 却对未来产生了前途渺茫、 惆怅不已的预感: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 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二分尘土, 一 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分流水。细看来还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作品咏物拟人,借杨花刻画出一个伤感幽怨的思妇形 “ “ 象。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 ,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 。 这是在 写杨花, 亦是写思妇。杨花变化多姿, 形象飞动, 有比兴, 有寄 托。它抛家旁路而有情有思, 它是梦中寻郎的思妇, 是离人眼 “ 中的点点血泪。王国维认为: 咏物之词, 以东坡的 《 水龙吟 》 为最工, 这是极恰当不过的了。以杨花喻人, 在对杨花的具体 描绘中, 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塑造。章词咏杨花仅得形似, 而 苏轼却能遗貌取神, 成为咏物词之绝唱。词中刻画细腻, 情调 “ 缠绵, 情景相生, 罕与伦比。钟嵘论阮籍的 《 咏怀 》 诗时说: 言 %《 #, 此词就达到了这 诗品・上 》 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 种艺术境界, 确实称得上是婉约词的代表作。 苏轼的咏物词是婉约中见风格,各类所咏之物的形象选 择极为合适, 最能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类词的共同点是 “ 借物 拟人, 赋物言情, 弦外有音, 含蓄蕴藉, 表情达意, 意即 “ 似花 还似非花。 ” 二 言情是婉约派词人写得较多的题材,其中堪称佳作的不 多。 但苏轼的大多数言情词, 却是 “ 清丽舒徐 ” 。 堪称上乘之作 的可说是 《 蝶恋花 》 一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 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 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不写朝云 % 苏轼的侍妾, 名王朝云 # 但却与朝云有 “ 关。《 林下词谈 》 说: 子瞻在惠州, 与朝云闲望。时青女 % 霜雪 之神 # 初至, 落木萧萧, 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 唱 ‘ 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转, 泪满衣襟。子瞻问其故, 答曰: ‘ 奴所不能歌, 是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子瞻 ‘ “ 大笑曰: 是吾政 % 正 # 悲秋, 而汝又伤春矣 ’ 等到朝 & 遂罢。 ” %《 # 。苏轼之所 林下词谈 》 云抱疾而亡, 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 以不再听这首词,就是怕牵动他对朝云之死的伤感之情。这 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作者很善于捕捉残春的景色: 花残草盛, 柳絮飘舞, 燕子低飞, 绿水环绕……好似一幅田园风光画。尤 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二句, 把伤春、 惜春之情表现得缠绵悱恻, 十分动人。 词的下片写 “ 墙外行人 ” 看到墙里秋千高荡, 听到了 “ 墙 里佳人 ” 的欢笑声。此景, 令“ 行人 ” 心荡; 此情, 使“ 行人 ” 顿生 爱慕之情。但 “ 墙里佳人 ” 并不知道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 “ 种 “ 子” 。秋千荡罢, 尽兴而归, 结果是: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石占德]内容摘要: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婉约词:一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用以下四个观点为论据来证明: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
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
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
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
二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
(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
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
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为论据。
2、悼亡词。
用《江城子》《西江月》两首词的内容、意境、构思分析,毛泽东的悼亡词与苏轼悼亡词比较为依据。
3 、咏物词中的柔美情怀,苏轼的咏物词使婉约词的气质和词品得到了提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论据。
4、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
以《沁园春》苏轼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的分析为据。
5 、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色山光。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为论据。
6、苏轼闺阁词中的少女情怀7、苏轼婉约词中的思乡情怀。
例如:[醉落魄]离京口作(二)苏轼婉约词追求“以雅为美”。
1、他的词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得明丽净洁。
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说明。
2 、用语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对[永遇乐]《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的分析为论据。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
第一: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
第二: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浅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
浅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h1一、词的演变词能够在“诗”外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
因为,这时文人的词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后来,人们根据词的风格不同将宋词分为三个流派:豪放派、婉约派和花间词。
“五四”之后,关于豪放派和婉约派谁是主流谁是逆流存在过争论。
其中以胡适和胡云翼为代表的宋词研究者们极力推崇词中的豪放派,他们偏激的把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称为宋词的主流,而把以周、姜为代表的婉约派称为逆流。
建国之后,这种观点一直作为词学研究的流行观点,而胡云翼《宋词选》作为宋词的代表性选本影响也很大。
这种状况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得以改变。
不少学者打破迷信,大胆探索,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平等地位提出来质疑。
这不但纠正了半个多世纪的错误,而且为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宋词流派和风格的提供了自由的学术空间。
二、苏轼婉约词的创新之处苏轼的词以豪放着称于世,后人也多把他当作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却忽略了其在婉约词创作方面的成就。
据现存的《东坡乐府》统计,苏轼的作品多以婉约词为主,他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
因此,相对于豪放词来说,婉约词更能代表苏轼的写作特点,他的词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婉约中有豪放,豪放又不失婉约。
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以来的婉约词以柔媚香艳为主体风格,抒发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或沉湎于一己之痛无法自拔,苏轼的词有别于传统婉约词的这些风格,具体体现在他的词不拘于音律,意象丰富和意境独特三个方面。
对苏轼豪放词和婉约词特征的若干思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诗词歌赋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苏轼的诗词展示出来的独特魅力,受到各大学者的不断探究。
苏轼的词主要分为豪放词、婉约词,各种不同的风格展示出苏轼不同的心境。
为了能够了解苏轼的诗词魅力,将对苏轼的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特征进行深入思考。
[关 键 词] 苏轼;豪放词;婉约词;特征对苏轼豪放词和婉约词特征的若干思考盛睿航苏轼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他的一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三百多首,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
苏轼的诗词如今不仅出现在课本中,而且受到各大学者的探究,从苏轼的诗词中能够了解到苏轼的豪情壮志,以及从爽快的语句中能够了解到苏轼内心细腻的情感。
基于此,本文将从苏轼不同的诗词风格特征中进行探索,丰富大家对苏轼诗词的认知。
一、苏轼豪放词特征苏轼的诗词被大多数人定为豪放派,其主要是因为苏轼众多的诗词都气势恢宏、旷达洒脱、自由奔放,并且这种恢宏刚健、豪迈磅礴的诗词受到大家的喜欢,读者能在研读中体会到苏轼内心旷达和豪放不羁的心境。
(一)具有脱俗而旷达的特征苏轼的诗词具有脱俗而旷达的特征,这种“旷达”显示出他的内心情感,他通过山水、风俗、自然事物、人生哲理等展现着对人生态度、自我情怀的旷达。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中,展示出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并且不会因光阴的飞逝而觉得人生再无可能,这是一种对时间的豁达,不拘泥于年龄,觉得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晚。
一些学者觉得苏轼的诗是旷达中带着真实,这样的评价是贴切的,这也是苏轼的诗词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苏轼一生中遇到很多事情,虽然不顺的事情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一生,而是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种种事情,虽然仕途不顺利被一贬再贬,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抱负,他以一种坦荡的胸怀,去接受种种的不平之事,并且在这之中自我解脱以诗明志。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张荣涛学号096060004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是豪放派词的创立者,从词数数位北宋第一,约三五百首。
众所周知,苏轼的词风是豪放派的,豪放派也是他所创立的,那么苏轼和婉约派又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又提出了苏轼的婉约词呢?相信大家对柳永都不陌生吧,我们把柳永和苏轼的词拿来对比,很明显,柳永是被大家所公认的婉约词派的人物,这是事实,单从这两个人的名字上我们就不难发现,苏轼,这么豪放的名字,而柳永,又是如此的婉约。
再说宋词,基本上承袭了晚唐五代“绮丽香泽”的风气,直至苏轼以前没有根本的改变苏轼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创立了词风迥然不同的豪放词,把似乎不复加的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正如胡寅《酒边集后序》所说:柳永“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香罗绮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位奴仆,而柳永位奴隶矣。
”其实不然,在现存的三五百余首苏词中真正堪称豪放词的并不多,苏轼的绝大部分词仍然属于婉约词。
因此有人有人否定了苏轼创立了豪放词,但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不是数量这要看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新的贡献。
这也就是历史上对苏词不同的评价。
可以这样说,苏轼不仅豪放词写的好,它的婉约词也不亚于任何婉约词人。
苏轼词的题材很多,这里我主要想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词来看他的婉约词的特色。
传统的言情词题材多无聊之作,而苏轼的言情词就大有所不同,它的言情词多数格调较高,它往往用白描手法,而不用莫那些婉约词人爱用的香词艳语,来书写真挚、浓烈、纯朴的爱情》。
如《蝶花恋》写墙外行人对墙里佳人的单相思,《少年游。
润州代人作》借佳人对行客的思念来书写自己对和家人的思念,《江城子。
记梦》写自己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等等。
在苏轼的三百五十首词中。
直接或者间接涉及歌姬的大约有一百八十来首。
而在我看来,苏词格调的高低不在于是否写了歌姬以及作品的多少,而在于它的歌姬词的内容,以及他对歌姬的态度。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苏轼的词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他写下了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苏轼豪放词的开创性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题材内容的扩大。
凡写情、纪游、怀古、说理、赠答等等,均可入词,后人称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意境的创新。
不同于晚唐五代词的冶艳香软、宋初文人词的闲雅凄婉,苏轼豪放词适应着自己的广泛内容而开拓了豪迈奔放或高远轻旷的意境风格。
(3)形式音律上的突破。
词本是合乐的歌辞,在其发展中,音乐对它有很大的制约性。
苏轼则视词为抒情诗,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突破形式音律的规范,不尽依词乐而作软媚之声。
此外,在语言上也一反花间词以来的错采镂金的风气,而代之以清新奔放的诗的语言。
句式自由灵活,不拘词律。
参考文献:《辞海》、《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葡萄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
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苏轼的婉约词代表作
苏轼的婉约词代表作
李白被誉为古今中外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填补了王羲之的空白,其中一般认为最优美的当属《将进酒》和《静夜思》,不过,苏轼的婉约词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苏轼是中国南宋最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他的诗作品融合了古典议论与心灵写照,充满了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有《望海潮》、《水调歌头》以及《江城子》,这些作品彰显了他细腻、富于情趣的文字。
《望海潮》写的是苏轼当时的生活情景,他在江边回忆,抒发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清澈的乐章勾勒出了时光的流逝;《水调歌头》中,苏轼以乐此不疲的语言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忧愁;《江城子》痛斥对江流水的乡音怀念之情,激情回荡,意境明净。
苏轼的婉约词的语言清新、情感深沉,巧妙地运用诗歌的表达手段抒写了情绪,为读者带来美好的文学体验。
他细腻、流畅的文字,把宏大伟岸的江湖景观,以及人间关系的真情实感,完美地收录在一片细微的文字里。
苏轼的婉约词犹豫洗尽了中国文学艺术中宽泛的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婉约词成就崆峒职中苏志勇论者每提及苏轼,便标举其词境界开阔,豪放不羁,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柔靡词风,为豪放派创始人,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其实苏词风格多样,除豪放清雄的外,还有大量的韶秀婉丽的佳作,承续婉约而不泥古,他的婉约词,同样对词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数量而言,全宋词统计苏词362首,而婉约词所占过半,其中有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水龙吟,似花不似非花》等等精品传世。
总之,苏轼的婉约词成就颇高,而论者较少提及,笔者试论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及第。
熙宁时,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任地方官。
王安石新法,轼上书反对,后因作诗讪谤新法入狱,贬居黄州。
元佑时除授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知杭,颖,杨,定等州。
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广东惠州,徙昌化(今海南岛昌江)。
徽宗立,赦还。
卒于常州,谥文忠。
轼为北宋文学巨匠,多才多艺,诗文辞赋书画极具造诣。
其词风格多样,或豪壮清雄,或超逸洒脱,或韶秀婉丽,或言议英发,不拘一格;其词内容丰富,或怀古,或咏史,或说理,或谈玄,或感时伤事,或描绘山水田园,或抒写身世友情,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他承续婉约而不泥古,继开豪放而立新宗,对词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东坡乐府》传世,存词362首。
苏轼生活在北宋后期。
北宋前期,主要是仁宗时期,词坛上就呈现着这样一种官僚士大夫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俗词,令词与慢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
主要词人有以令词为主的晏殊,欧阳修,以俗词,慢词为主的柳永。
也有‚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词人张先。
文学史家为宋词划分流派时,将柳永与晏殊一并编入‚婉约派‛的阵营。
他们的词多充满着‚妇人语‛和‚妮子态‛,英雄志短而儿女情长,以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
时代略晚于王安石的苏轼给宋词带来的冲击波非同凡响。
苏词打破了‚诗言志而词言情‛的题材分工,冲淡了‚诗庄词媚‛的风格界限,松开了束缚着词的音乐枷锁。
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友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清刘熙载《艺概》),其词如‚行云流水,初无定制,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对开拓词境,文人词的创作贡献极大。
对苏轼以诗为词,不严守格律,引起了两种不同的反响,赞成者有之,持异议者有之。
沿着柳永传统之路作词的秦观,周邦彦,同是一时婉约高手。
但秦词淳正,周词老辣,周邦彦集婉约之大成,开格律派之宗风。
苏词‚以诗为词‛的做法,直到清代才为论者广泛肯定,评价甚高,其婉约词成就下面分两方面来论述。
一,苏轼婉约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拓展了词的天地。
(一),悼亡词。
苏轼婉约词代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殂谢了。
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悼亡词,堪称他婉约词的代表。
文学史上,悼亡词写得最好的有潘安仁与元徽之,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前者状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沧,睹遗物而伤神;后者呢,已富且贵,追忆往昔,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读之令人心痛。
同是一个题目,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篇5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开头三句,单刀直入,概括性强。
如果活着分手,总有重见的希望。
而今是隔着生死界限,死者,活者茫然无知了。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十年。
人虽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啊!但又为什么加‚不思量‛呢?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不矛盾,因为生活困苦,忙碌的东坡那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记挂心间呢?不过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沉痛。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纵使相逢‛,要使爱侣起死回生,这是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的,也是悲痛的,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对‚记梦‛来说,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
凭借梦幻的翅膀忽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
那小室的窗前,亲切而又熟悉,她呢?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夫妻相见了,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态,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那将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
这是把现实的感受融入了梦中,使这个梦境也令人感到凄凉。
结尾三句,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
‚明月夜,短松岗‛,多么凄清幽独的环境呵。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表现了至死不渝的情感,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的哀思。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风。
素面常嫌粉浣,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侍妾朝云而做。
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能歌善舞,少归苏轼为妾。
绍圣元年南贬时,朝云相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死于惠州,年三十四岁。
苏轼作有《朝云墓志铭》,《悼朝云》,诗及这首《西江月》词。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神。
‚玉骨那愁瘴雾‛,凭空而起,说惠州的梅花不怕瘴雾的侵袭。
古代广东沿海是瘴气很重的地区,唐韩愈说‚好收不怕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冰肌自有仙风‛。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时遣探芳丛‛,经常地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是谁呢?原来是‚倒挂绿毛么风‛。
这个么风在岭南名叫‚倒挂子‛。
下阕追写梅花形貌。
‚素面常嫌粉浣‛,它的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装饰的;‚洗妆不褪唇红‛,说唇上的红色不因卸妆而消减,这红也是天然的红。
白色的梅花中,何来红色呢?据说广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梦了。
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省。
晓与朝叠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
朝云长得很美。
当东坡南贬时,只有她不畏瘴疠,跟随着万里投荒,她不仅有美的容貌,兼有美的心灵。
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疠,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
下阕的前两句,也在写朝云,结合末两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了。
凄然伤怀之情,溢于言外。
(二),咏物词。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碎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此李白有感于崔灏《黄鹤楼》诗也,而今,面对‚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的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又待如何争而胜之呢?唯有另辟新境,自出新意。
综观全词,其新有二:一,避开章词实写杨花,而从虚处着笔,即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
二,‚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
有此端,遂使通篇不胜幽怨缠绵,又空灵飞动。
从而,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苏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词则‚原唱而似和韵‛了。
‚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已定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刘熙载称起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艺概词曲概〉)。
即谓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离不即‛之间。
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此词家所谓‚不外于物‛;谓其‚不即‚,方能不囿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此词家所谓‚不滞于物‛。
如果纯以咏扬花而论,则这一句又准确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天,又一起送走春色。
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
一个‚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漂流无归情状。
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
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紧承‚有思‛而来,咏物而‚不滞于物‛,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的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
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
此处明写思妇而暗赋杨花,花人合一,无异是苏轼有别于张词的一种新的艺术创造。
以下‚梦随‛数句妙笔天成,即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
从思妇来说,那是由怀人不至而牵引起的一场恼人春梦。
她神魂飘扬,万里寻郎;但这里未至郎边,那边却早已啼莺惊梦。
张炎《词源》评此词‚后段愈出愈奇‛。
奇在何处?奇在承上片"惜‚字意脉,借追踪杨花,抒发了一片惜春深情。
缘物生情,以情映物,使情物交融而至浑化无迹之境。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词人在这里是以落红陪衬扬花,盖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扬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
‚不恨‛者乃是承上片‚非花‛,‚无人惜‛而言。
其实,正如‚无人惜‛实即‚有人惜‛一样,说‚不恨者‛,实即‚有恨‛,是所谓曲笔传情。
以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真是痴人痴语。
春水觅踪,可谓一往情深;但杨花不见,唯有一池浮萍在目,着就进一步加深了人的春恨。
情不足,恨未尽,于是继之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
花尽难觅,春归无迹。
至此,扬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想顶峰。
此词煞拍不愧为‚点睛‛之笔:‚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有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