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区域产业集聚3.0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84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84分)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历史经典产业大都以()为基础。
A.自然资源B.非遗资源C.风景名胜资源D.文物古迹资源用户答案:[B]得分:6.002.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应以()为主投资建设。
A.国有资本B.民间资本C.央企D.外资用户答案:[B]得分:6.003.特色小镇是()。
A.行政建制镇B.集镇C.产业园区D.创新创业平台用户答案:[D]得分:6.004.特色小镇应坚持()。
A.人才建镇B.产业建镇C.生态建镇D.文化建镇用户答案:[B]得分:6.005.特色小镇的功能聚而合,“聚”主要指通过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功能集聚,产生()。
A.扩散效应B.叠加效应C.互补效应D.递减效应用户答案:[B]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属性不同B.产业特色不同C.规模不同D.机制不同用户答案:[ACD]得分:8.002.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主要体现在()。
A.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B.建设共性技术实验室C.建设旅游服务设施D.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用户答案:[ABD]得分:0.003.特色小镇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的特色产业。
A.最能成长B.最有基础C.最大规模D.最具潜力用户答案:[ABD]得分:8.004.特色小镇发展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A.为产业特色发展创造了新载体B.为拉动有效投资提供了新动力C.为城镇化发展开启了新模式D.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径用户答案:[ACD]得分:0.005.特色小镇在空间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A.规划控制区B.建设区C.特色产业区D.核心区用户答案:[ABD]得分:8.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1.政府有关特色小镇的规定应随着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优化。
Y.对N.错用户答案:[Y]得分:10.002.只要建设了几个广场、几处展览馆,特色小镇就具有了文化与旅游功能。
解读特色小镇

解读特色小镇价值中国2016-08-14 19:30:14阅读(1850)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解读特色小镇一、特色小镇概述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
改革突出‘试验’。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
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政策突出“个性”,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需要资金引导,土地支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项目带动,加快建设;创新体制,激发活力;夯实责任,严格考核五项措施并举。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特色”。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需对“特色”的内涵和外延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什么是“特色”?从本义讲,“特色”是事物本身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即独有性、排他性。
城镇特色是由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定而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历史、人文、地理、交通、气候、产业等。
特色小镇的特色,与我们平常说的城镇特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同样有赖于其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区别在于,特色小镇的特色,其侧重点在于产业特色、功能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概括特色小镇的四种类型申论

概括特色小镇的四种类型申论特色小镇是指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通过发掘特色资源,打造独特的产业和文化,集聚人才和资本,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城市化形态。
根据特色小镇的功能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产业特色小镇、文化特色小镇、生态特色小镇和科技特色小镇。
产业特色小镇是指以其中一种特定的产业为核心,集聚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的小镇。
这种特色小镇具有一定的区域经济辐射和辐射效应,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比如,以汽车制造为核心产业的汽车小镇,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小镇等。
这些小镇通过聚集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有效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特色小镇是指以特定的文化元素为特色,通过构建相关的文化设施和推广当地的文化传统,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小镇。
这种特色小镇通过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打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产业投资。
比如,以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为特色的文化小镇,以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民俗小镇等。
这些小镇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生态特色小镇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为特色,通过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的生态产业和宜居的生态居住环境的小镇。
这种特色小镇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比如,以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小镇,以生态旅游和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等。
这些小镇通过保护环境和开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科技特色小镇是指以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为特色,通过聚集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打造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小镇。
这种特色小镇通过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创业者,带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比如,以高新技术和科技研发为特色的科技园区,以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创业基地等。
镇域经济发展做法与成效

镇域经济发展做法与成效
镇域经济发展是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各个镇级行政单位的经济潜力,促进其自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镇域经济发展做法以及相应的成效:
1.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导和扶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就业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镇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改善居民就业状况,增加税收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 建设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小镇: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小镇,集中资源和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成效: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小镇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集中到该区域,促进就业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3. 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包括减税优惠政策、土地利用政策、资金倾斜等,提高镇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成效: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投资信心,刺激企业发展,推动镇域经济增长。
4.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域经济的发展基础。
成效: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升镇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人员和物资流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取决于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综合性政策和措施,包括产业调整、建设特色小镇、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做法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浙江未来社区案例:杭州萧山信息港小镇

0 杭州亚运村未来社区
浙江产城发展经验
萧山信息港小镇——3.0版特色小镇,成功申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
萧山信息港小镇是“杭州软件新城”的首个产业集聚平台,旨 在打造集科技企业总部、科技项目转移、孵化、研发、金融、商务 等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综合性绿色低碳环保社区,成为杭州、浙江乃 至华东地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的集聚中心,为整个区域的工业化 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慧引擎,萧山信息港小 镇总占地面积约5.26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00万方,目前已集聚企业 1500余家,海内外创新创业人群近20000名,获得浙江省首批高新 技术培育小镇、杭州市优秀特色小镇等称号。
整合优势推进平台化运营:小镇按“产业+基金+双创平台”
的融合模式,搭建打造中国智慧健康谷、中国人工智能谷、中国场 景科技谷、中国智慧家居谷、中国智慧交通谷等,每个智慧谷均是 规模上千亿乃至万亿产值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些谷的集成就 是一场特色小镇的3.0版的实验,强调平台化运营和整合优势,形成 “产城人文”四大元素的融会贯通、相互渗透。
1平方公里左右
特色小镇核心区
借鉴点: 以云栖小镇为例 产业聚焦化:聚焦发展数字经
济细分方向云计算。 园区景区化:以3A级景区标准
建设“生产工作+休闲体验” 综合型产业平台,造就网红打 卡圣地。 活动常态化: 常年举办云栖大 会,提高品牌知名度
浙江省未来社区
借鉴点: 三化(人本化、生态化、数字
化)、九场景(未来邻里、教 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 低碳、服务和治理场景),开 启数字科技在生活场景中的实 地应用 营造充满未来活力与智慧便捷 服务的生活社区,以吸引高端 人才留驻为核心考核指标。
2
浙江产城发展经验
十大特色小镇类型

十大特色小镇类型1.历史文化型案例:龙泉青瓷小镇总体格局为“一核心、三组团”。
核心区位于上垟镇,地处浙闽边境龙泉市西部,距市区36公里,龙浦高速、53省道穿境而过。
山水资源优越、瓷土资源丰富、民间制瓷盛行,历百年不衰。
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见证着现代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
走进上垟镇,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
曾经的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等至今仍在,成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
“中国青瓷小镇开发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0亿元。
分三期投入建设,以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龙泉青瓷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开放式、生态化的人文景区。
青瓷文化园是青瓷小镇项目的核心,保留原国营龙泉瓷厂风貌,设置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等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区,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增加了新的休闲体验。
中国青瓷小镇初见成效,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带动了当地4000多名农民就业创业。
依托小镇浓厚的青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城镇建设风生水起,一个世界青瓷技艺传承地、青瓷文化创意集散地、青瓷文化交流汇集地为一体的世界级青瓷小镇已初具规模。
解读:打造历史文化型小镇,一是要小镇历史脉络清晰可循;二是小镇文化内涵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三是要小镇的规划建设延续历史文脉,尊重历史与传统。
2.城郊休闲型案例:旧州美食小镇安顺旧州古镇,集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沉淀、绚烂的民族民俗、独特的饮食文化于一身。
借力安顺大屯堡旅游圈战略,多措并举打造古镇旅游新业态,就是当前旧州旅游面临的第三轮机遇,为赢得丰硕成果,旧州变革拉开大幕。
在推进大屯堡旅游发展中,旧州立足明代民俗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美食文化,着力打造乡愁美食小镇。
旧州镇怎么打造乡愁美食小镇?答案是“旧州赶场、赶五个场”,以五个布局规划旧州的风景和业态。
特色产业小镇规划方案-最新版

特色产业小镇规划方案简介特色产业小镇,又称产业特色小镇,是一种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题,以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城市化建设形态。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特色产业小镇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特色产业小镇的规划方案展开讨论,包括定位分析、产业规划、空间布局、配套保障等方面。
定位分析特色产业小镇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其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准性密切相关。
在确定特色产业小镇的定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小镇应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产业、资源、文化等独特优势,寻找适合的发展方向。
2.市场需求: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应紧密关注市场需求,寻找市场空缺,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技术创新:特色产业小镇应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促进创新创业、转化成果。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以下特色产业小镇的定位方向:•精品农业特色小镇:依托本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农业,打造精品农业特色小镇。
•文旅创意特色小镇:资本化,社会化,智能化服务其现有文旅资源,探索文化创意融合,发掘文旅创意特色小镇。
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是特色产业小镇规划的核心内容,对于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本地的产业现状,包括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等。
2.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空缺。
3.梳理产业链条,明确产业的聚集点和发展方向。
4.鉴别竞争优势和创新空间,确定小镇的竞争定位。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提出以下产业规划:精品农业特色小镇•果蔬种植及加工业:以种植优质果蔬及其加工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区域农产品精品品牌。
•家禽养殖及相关加工:以家禽养殖技术研发、规范管理和加工销售为主要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业:以建设现代、智能化、微生态、示范型的高标准水产养殖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测试(9)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测试(9)一.选择题新昌县是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山区县,属于浙江经济发达地区,是绍兴市辖县。
2016年,新昌县瞄准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建立特色小镇,坚持走高端化路线,结合区域特质凸显产业定位、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项目的组合。
特色小镇产业招商主要围绕产业龙头企业,进而带动相关企业入驻;文化旅游方面主要依托古村落等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体验游。
1.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被确立为新昌县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原因是A.集聚劳动力能力强B.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C.产业土地需求较低D.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少【解析】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需要高素质劳动力,劳动力数量需求少,集聚劳动力能力不高;土地投入往往是高端智能装备的重要投入;高端智能装备生产过程能耗少没有依据;高端装备产业是今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
答案B2.特色小镇招商引资主招产业龙头企业的原因是该类企业A.生产工艺先进B.产品品牌力强势C.劳动力需求多D.产品零配件复杂【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高端装备龙头企业需要具有强大的带动相关企业入驻的能力,高端装备龙头企业零配件复杂,所需配套企业要多;生产工艺并不一定比零配件企业先进;同样品牌力也是如此;劳动力需求与生产工艺相关,不具有必然性。
答案D3.特色小镇将产业、文化和旅游功能组合的目的是A.完善基础设施B.推动技术创新C.促进人地和谐D.吸引人才集聚【解析】特色小镇不是纯粹的产业园,在集聚产业的同时,又立足于区域特色,打造相关文化旅游等项目,凸显了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融合。
答案C 下图为2009年北京市10 月31日18:00至11月1日17:00时的气象数据统计图。
4.北京市近地面空气运动最为稳定的时间是A.10月31日19:00B.10月31日21:00C.11月1日1:00D.11月1日6:00【解析】空气运动稳定性主要看气温的垂直分布,由此可以判断当逆温现象出现时,气流运动是稳定的,在四个选项中,11月1日1时出现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运动最为稳定。
特色小镇,崛起正当时

2016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正式拉开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帷幕,也为城乡发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有益尝试。
今年,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特色小镇再次被重申,作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
乘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快车,特色小镇崛起正当时。
Characteristic Towns on Rise文/杨眉特色小镇,崛起正当时济宁市兖州区牛楼特色小镇,立足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禀赋,打造了“牛楼小镇”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图/董绍进Based on local customs and historical & cultural endowments,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of Niulou in Yanzhou District, Jining City, has built the characteristic brand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Niulou Town”.遍成立了领导小组或专职服务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青岛市设立50亿元的特色小镇发展基金,烟台市对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探索建立特色小镇开发专项基金……这些都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大批历史文化小镇、新兴产业小镇、特色产业小镇、交通枢纽小镇、旅游休闲小镇等模式多样的特色小镇在山东各地孕育而生。
深耕产业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立身之本和动力引擎,无产业小镇不兴,无特色小镇不强。
因此,必须依托产业积淀或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文化等优势条件,着力打造精品特色产业。
今年2月,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又迎来一大亮点——山东省特色小镇清单出炉。
典型经验:浙江省供给侧改革新探索——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例

浙江省供给侧改革新探索——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例摘要:特色小镇作为浙江省供给侧改革的新探索,发展势头迅猛,受到中央、其他省市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特色小镇的内涵以及其特殊性,并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明确的产业定位、科学的土地规划、宽松的市场环境、高度集聚的创新创业资源,以及产业与文化、旅游、社区的功能的融合。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特色小镇、云制造小镇近两年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正式创建对象78个,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发展特色小镇已成为推进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6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要培育高标准特色小镇100个以上。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现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正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及“特”特色小镇是包含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发展平台。
小镇是一个发展平台,而非传统的镇,其内涵有四点。
第一,以产业为基础,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七大万亿产业,78个省级特色小镇中高端装备制造占比最高,另一类是历史经典产业,也就是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黄酒、丝绸、茶叶等。
第二,非传统建制镇,通常选择在主城区与农村的结合地带,既有与主城区交通、公共服务无缝对接的便利,也有农村空间开阔、环境优美。
第三,非传统产业,经济开发区是经济发展平台1.0版本,产业集聚区是2.0版本,那么特色小镇则是3.0版本,小镇发展追求集约、集聚、绿色、全产业链融合。
第四,融合发展,体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小镇大文化、小镇大旅游,追求的是小镇形态的精而美,功能的叠而佳。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特”在产业,小镇只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将有限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到一个产业,以更小的切口集聚更大的资源,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已撤销),环境保护部(已撤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7.12.04•【文号】•【施行日期】2017.1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现就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探索。
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路子,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坚持因地制宜。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国至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二字,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这篇文章张鸿雁教授通过对浙江近些年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总结了其建设的价值与特点,结合其发展经验,针对江苏现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江苏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熟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与特点1. 重构地区经济框架,提升区域经济潜能。
一是建构经济主体区域均质性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区域经济的不同空间形成多样化、均好化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创造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模式。
如浙江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就促进了以云技术、智慧产业、新型金融产业和地方性产业为主体的浙江特色“块状经济群”的深化发展,为其整体经济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了多样化的平台和高地。
三是提供区域性社会相对充分的就业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四是形成福民富民自我生长机制,在高端产业集聚、特色传统产业集聚和生活质量和环境提升的同时,通过空间再生产形成了内在的区域性社会发展动力。
2. 提高社会治理标准,改善区域生活品质。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传统产业与生活社区相融合的社会精准治理新秩序空间,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使传统产业形成了新价值,并成为现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强化生态和环境建设标准,如浙江每个小镇都要求通过3A 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形成幸福产业链模式。
三是创造新型社会空间整合再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社区生活、建设相结合,既形成了全新的地点精神和市民文明文化,也使社会治理成为发展的结构性部分和过程。
四是建构品质化特色城镇生活方式,形成新型城镇化系统下的“化镇为市”,“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农民的有机发展过程”。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历程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历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历程介绍特色小镇是指依托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以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为目标的建设项目。
特色小镇建设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下面,就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刚刚起步,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综合开发的道路。
这些试验性项目不仅仅是单一的农村工业园区,更注重将农村产业和乡村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到了21世纪初,特色小镇成为一种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农村发展模式。
政府鼓励各地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特点,打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小镇,以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步试验、规模化建设、品牌打造和创新发展。
在初步试验阶段,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在农村地区选取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小镇,进行试点项目。
这些项目往往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发展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业。
通过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政府得以总结出一套适合各地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和经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建设进入了规模化建设阶段。
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加大特色小镇建设的力度。
这期间,一些著名的特色小镇如乌鲁木齐米东特色小镇、苏州同里古镇等纷纷崭露头角,成为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
品牌打造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打造特色小镇的品牌形象。
通过推广特色小镇的文化和产业特点,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
一些特色小镇开始在国内外举办各类展会和活动,适时宣传特色小镇的发展成果。
创新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确保特色小镇的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案例浙江·特色小镇之临安云制造小镇

案例浙江·特色小镇之临安云制造小镇展开全文云制造小镇在全球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浙江接轨工业4.0的重要突破口。
在临安青山湖科技城正在崛起一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云制造小镇,是首个以智能装备产业为特色的创客天堂。
云制造小镇位于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随着云制造小镇“花落”青山湖畔,临安将按照“产城融合、产学研联盟、生活创业互动”思路,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和产业化为特色,着力打造云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云数据存储服务平台和云技术应用示范平台等重要载体和装备制造业提升改造的重大平台。
云制造小镇总体规划3.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众创空间)面积1364亩,包括创客工厂、众创服务中心、创智天地、科技创意园等创业创新平台,重点建设智能光影检测设备产业园、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产业基地、华通云数据青山湖云计算基地、腾讯创意创业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检测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
○ 空间布局:小镇总体布局为“一轴一脉两区”,“一轴”即大园路创新发展轴,“一脉”即苕溪绿色水脉景观走廊,“两区”即云制造小镇建设核心区—众创空间和智能装备提升区。
○ 产业定位:依托青山湖科技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重点围绕智慧医疗、节能环保、物流交通、高端成套设备智能装备产业,主攻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加快装备制造产业提升改造,培育发展网络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创新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 区域功能:突出“生态、科技、文化、休闲”主题,秉持“产城并进、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众创空间,以“技术导师商业导师(企业家)资本支撑”的模式,集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智能装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成为青山绿水间的创客创业创新乐园。
○ 创客工厂:占地753.5亩,总投资51.7亿元。
将建科技孵化基地、锦江科技广场,和智能光影检测、工业自动化控制、云计算、智能数字信号传输数据软件研发等一批产业园区。
浙江特色小镇

浙江特色小镇简介1.小镇名称:基金小镇小镇区位:杭州市上城玉皇山南小镇概况: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杭州市区南部,西湖风景区南端,钱塘江北岸,是第一批浙江省特色小镇。
杭州市多年前就启动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腾退出的旧厂房仓库建筑,租金低、空间大,为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孕育基地。
起初以多类型文创产业入驻,逐步形成山南文创产业园。
重点引进和培育私募证券基金、私募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五大类私募基金。
截止目前,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已集聚私募金融机构402家,管理资本规模2000亿元。
2.小镇名称:云栖小镇小镇区位:杭州市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小镇概况: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仅一年时间,已引进各类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255家。
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所在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隔江相邻;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是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块,景色优美;规划面积2.27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土地整理基本完成。
云栖小镇定位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核心,打造云生态,发展智能硬件产业”。
3.小镇名称:梦想小镇小镇区位:杭州市未来科技城仓前小镇概况:2014年6月4日,余杭梦想小镇成为浙江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以“地名+产业”命名的特色小镇。
“梦想小镇”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内。
作为国家四大人才基地、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浙江省人才特区、杭州市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极核,未来科技城为梦想小镇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开阔的发展空间。
梦想小镇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资本的奇妙组合,锁定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两大产业门类,确立“融资融智”的产业布局。
4.小镇名称:艺尚小镇小镇区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新城小镇概况:艺尚小镇于2015年6月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是杭州市唯一发展时尚产业的特色小镇。
小镇紧邻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四季青、乔司服装加工区(80%以上杭派女装在此加工)和海宁皮革城、海宁中国家纺城、桐乡羊毛衫基地等区域产业集群基地。
特色小镇智慧小镇产业大数据建设方案

特色小镇与智慧小镇的关联性
产业升级
文化传承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智慧小镇的信息化 技术相结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 产业竞争力。
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与智慧小镇的技术手 段相结合,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城 镇文化底蕴。
旅游发展
社区建设
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与智慧小镇的信息化 服务相结合,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 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产业管理
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产业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产业运行中的问题,提高产业管理效率。
产业监测与预警
产业监测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特色小镇智慧小镇的产业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 。
预警机制
根据监测数据和算法模型,对可能出现的产业风险进行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产业创新与升级
创新驱动
特色小镇智慧小镇产业大数 据建设方案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4
目录
• 引言 • 特色小镇与智慧小镇概述 • 产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特色小镇智慧小镇产业大数据
建设方案 • 产业大数据在特色小镇智慧小
镇的应用场景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产业大数据建设,提升特色小镇和智慧小镇的产业集聚 、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与引进
智慧小镇建设需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 ,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
加强大数据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 进,为智慧小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技术创新与应用
引入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个性化服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精 准的服务。
特色小镇(赛车卡丁车)选址标准

特色小镇选址的外部要素1、符合规模要求和建设标准根据建设部等相关规定,特色小镇占地面积控制在1-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特色小镇突出功能集成,推进“多规合一”,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同时特色小镇突出节约集约,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划定小镇边界,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左右,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的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必须达到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
因此,特色小镇的选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未来有3平方公里以上的发展空间;•符合国土土地利用规划,近3年有满足50亿投资的建设用地和指标,未来根据城市总规有土地调整空间;•符合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有一定的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资源基础,利于空间、景观、人文等地域特色塑造。
2、位于核心都市圈内、靠近大城市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要达到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产城人文四位一体,需要依托大城市的产业资源,需要都市圈内上下游的产业支撑,还要看大城市的经济活力、市场需求、创新政策、公共配套、人才基础等因素,因此特色小镇选址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核心城市群,围绕一线城市主要发展轴线周边布局;•靠近主要二线城市周边,位于核心都市圈内,能与大城市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位于国家、省、市战略或城际之间的主要通廊上,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自身资源优势突出且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特色小镇选址的内部要素1、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从江浙区域经济发达县镇的发展路径来看,小镇的首要作用是区域分工带来的产业聚集,有了源发性的核心动力后,在交通配套、人才吸引等要素的配合下,小镇才能够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可以说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选址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在区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响力;•或者市场运营主体具有适合在地发展的核心产业资源,或导入产业资源的能力;•产业必须符合当地主导产业类型或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周边有上下游产业链、人才等支撑。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综述(资料汇编)

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综述2016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出台,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接下来在8月3日,根据培育工作通知的要求,《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出台,引起了学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响应。
一特色小镇提出背景“特色小镇”的提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颇有渊源。
“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相关的文件中。
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
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
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2013)。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
而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随着产业投资在不断地下降,要推进经济的转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中央提出来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创业,人才的创新。
要创业、创新总得搭建条件,要有资金的支撑,要有一块地方、有个政策,所以我们把特色小镇的建设放在经济的转型升级上。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2014年10月浙江省省长李强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
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21.09.27•【文号】发改规划〔2021〕1383号•【施行日期】2021.09.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发改规划〔2021〕13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科技厅(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文化和旅游厅(局)、农业农村厅(局、委)、体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局(厅、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0﹞33号)要求,经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9月27日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近年来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精品特色小镇,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但也出现了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问题。
为加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引导、规范管理和激励约束,结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实践探索,现围绕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质量效益、管理方式和底线约束等方面,提出普适性操作性的基本指引。
一、发展定位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明确概念内涵、功能作用和主导产业,将之作为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和前提。
(一)概念内涵。
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产业布局形态,是规划用地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公里的微型产业集聚区,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新常态下区域产业集聚3.0盛明毫无疑问,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现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正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认识特色小镇这种经济现象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作用,无论是对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本身,还是更好更快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位”,是区域产业集聚的3.0现有关于特色小镇的讨论,有从投资项目及其产业化运作切入强调要通过拓展产业链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也有从“产城人”融合发展角度来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路径、形态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将特色小镇建设视作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等等,大都基于如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这一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角度进行阐释,但对特色小镇这一经济现象的内涵、特征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很少论及。
其实,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甚为常见,尤其是在欧美,特色小镇更是以其独特的产业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纵观许多闻名全球且以其强劲的持续发展能力而获得关注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成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的重要基础在于其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或者说,嵌入特定区域及其历史人文背景下的“产业生态位”是这些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
产业生态位是包括产业生存、发展和演变的生态环境,它为产业演变发展提供各种所需要的资源要素,进而决定了产业的成长机制、组织形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进而又决定了区域产业的特色及其结构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换言之,正是产业生态位决定了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基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但从本质上说,则是顺应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变、重构产业生态位、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
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各地以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块状经济视作区域产业集聚的1.0,将传统特色产业在区域范围内按市场机制分工协作后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视作产业集聚的2.0,那么,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则是在原有传统产业集群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和升级,是区域产业集聚的3.0。
浙江区域产业集聚1.0和2.0都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其中1.0主要是同类产品生产工厂集聚的生产基地,分工协作主要局限在生产环节之间;2.0就不仅是特色产业的生产基地,也衍生形成了特色产业的专业市场,即是同类产品“生产+市场”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内部既有产业内分工,也有产业间分工,实现了融产业有序整合和空间集聚于一体,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重要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而特色小镇作为产业集聚的3.0,则是集特色产业的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将创新、绿色、开放、人文等理念嵌入其中,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孕育提升特色产业,通过集聚相关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有效供给能力,通过整合历史人文因素提升产业内涵优化区域发展动能,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要素链有机融合优化产业生态位完善产业创新提升内外环境。
可以说,作为区域产业集聚3.0 ,特色小镇是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演进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值得强调的是,与区域产业集聚1.0和2.0相比较,虽然特色小镇建设同样离不开市场、要素、技术等内外因素,但创新却是其最核心的要素。
区域产业集聚3.0,就是要在特色产业支撑下的小镇形成一个融文化创意、研发创新、成果转换、体验应用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特色产业系统,进而在小镇范围内构建起由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知识或技术的共享、共创、共进机制,形成企业间知识外溢、技术扩散、收益共享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资源在小镇范围的持续循环滚动配置,并进一步强化推动区域范围内产业的集聚发展。
二、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提高区域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作为区域产业集聚3.0的特色小镇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浙江出于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需要作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决策,是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特色小镇本身确实可以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构建特色产业创新提升所需要的良好产业生态位,既可以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也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而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新的平台。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有效供给能力。
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供求格局发生显著逆转,供给端的改革成为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降本增效并达成新的供求均衡的重要发力点。
就区域层面而言,区域供给能力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能否实施顺应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升级趋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决定区域有效供给能力的关键因素。
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导向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至少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一方面通过产业的特色定位,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发挥高端要素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支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形成以创新导向的新兴产业或具有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集群。
同时在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中创新供给方式,优化区域供给格局,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是结合特色产业生态位的构筑,在区域内部通过市场机制淘汰或迁移一部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旧”产业,为特色产业腾挪出新的发展空间。
通过区域产业“一增一减”的腾挪置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区域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
二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是刻画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因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导向。
特色小镇相比传统产业集聚,其发展模式总体上更多显示出“内涵式”、“创新导向”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这样两点:一是特色小镇在实现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的基础上,还突破以往经济发展“唯要素投入是举”的传统模式,注重挖掘历史人文等各类要素资源的潜力,有力推动了经济要素与人文历史资源的高度契合,促进要素资源在实现更大的经济效应,进而助推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换;另一方面,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制度创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分,能够在不断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要素资源的潜力,营造实现持续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实现以特色化、专业化和创新驱动全面提升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品价值。
三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都取决于其内部能否形成创新为主的产业生态位,特别是在外部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产业生态位决定了区域产业能否通过“应激反应”,有效调整对外部市场的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提供要素、制度、技术等多重保障。
特色小镇作为融创新链和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集聚3.0,虽然具有“宜居宜业”的双重特征,但却远远有别于传统的行政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系统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外通过与全球创新网络相连接,可以把最新的产业创新信息、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甚至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地引进到本区域来,推动实现区域产业生态位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内通过协同机制推进特色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内市场主体的创新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信息和成果等互通共享,形成紧密精细的区域创新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能够在内外合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凝聚,成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增长极。
总之,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是当前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成为顺应产业集聚演化发展趋势,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可以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坚实支撑,进而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换代和区域经济创新驱动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三、特色小镇建设要着眼于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前文所述,特色小镇建设是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
这一点在浙江的实践中已得到初步证明。
但需要把握的是,在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还必须进一步着眼于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战略目标,顺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服务支撑作用。
第一,特色小镇的特色在于产业、主体也是产业,必须把孵化、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关键。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区域历史人文环境挖掘特色产业的基因,根据全球科技经济发展趋势找准特色产业的方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转型升级需求明确特色产业的定位,根据区域产业基础确定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资源要素禀赋营造特色产业的生态位,推动特色小镇成为集聚核心产业或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要平台,努力使特色小镇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增强区域有效供给能力、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枢纽。
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实践中,严格制定和实施产业特色的标准,从是否具有创新潜力、能否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来界定特色小镇的产业之“特”,努力从传统产业群中挖掘出符合特色产业要求的具体环节,坚持“特、专、强”,尽力避免“求大求全”的传统发展模式。
第二,特色小镇的活力在于创新、发展动能也是创新,要把集聚高端要素、构筑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产业生态位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
具体来说,特色小镇建设要在高端要素集聚以及实现与区域人文历史资源高度契合的基础上推动特色产业在空间上实现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发展的创新极和全球特色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把创新作为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来定位,要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种类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在小镇集聚,大力吸引与特色产业相关的创新企业、研发机构、服务中介等入驻小镇;要支持特色小镇内部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把特色小镇打造为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第三,特色小镇的底蕴在于历史人文内涵、可持续性也在于历史人文内涵,必须把注重历史人文内涵的挖掘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基础。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与开发区、工业园区甚至产业集聚区区别开来,除了强化创新这一核心功能外,还要深度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人文内涵,将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不仅仅建立在要素资源累积集聚基础上,更是建立到区域历史人文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