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应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1.诊疗区药柜内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具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应严格管理。

3. 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禁忌,控制静脉输注留宿、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映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医嘱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时。

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实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

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患者安全与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与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与管理制度患者是医疗机构的核心,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安全与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获得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患者安全意识教育为了提高患者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医疗机构应该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患者安全教育,包括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和风险提示等内容。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该定期开展患者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认识,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决策和管理。

二、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安全风险级别。

根据患者的安全风险级别,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治疗计划和监护方案进行调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三、患者安全标准化管理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患者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和指标,并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患者安全的水平。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患者安全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不良事件等信息,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安全监护和关怀。

四、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鼓励医疗人员和患者家属及时报告患者安全事件,对患者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患者安全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机制,保障患者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补偿。

五、患者满意度评价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评价,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安全感受,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不满意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患者满意度评价应该成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用于激励医疗人员和改进医疗管理。

六、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患者安全委员会、患者安全专家组、患者安全管理人员等机构和岗位,明确患者安全和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力,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院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护理等机关职能部门以及各科室为患者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系统制定各级各部门、室的患者安全目标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患者安全制度落实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全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教育机制,按期组织全员开展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工具等培训,人人知晓患者安全目标,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能力。

(三)强化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本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遵循诊疗常规。

(四)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五)完善各类会诊制度,医师外出会诊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

(六)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制定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置流程,鼓励全员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形成质量安全文化。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重点,务必人人知晓,具体内容包括:1、确立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2、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3、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4、执行手卫生规定, 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5、加强特殊药物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6、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到、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0、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病历号、床号等,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开展请病人或其近亲属说出自己名字, 后再次核对确认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 实施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即在关键的流程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病房等, 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 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 作, 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1、正确执行医嘱, 不使用口头或电话告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 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 在执行时实施双人核对后执行。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 接获者必须规范, 完整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验结果和报告者信息, 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指为确保医院患者的安全,医院要实施的一系列目标和措施。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并提供一些举例。

1. 患者识别目标医院要确保每个患者在收治、治疗和转院过程中的正确识别。

这包括使用两种独立的身份识别方法(如核对姓名和出生日期),使用医院的患者识别标识(如手镯),并与患者进行确认。

举例:在住院部门,护士在给患者提供任何治疗或医疗程序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并与医疗记录进行核对。

2. 治疗计划目标医院要确保每个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有明确的治疗计划和目标。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明确的医嘱并确保它们按时执行。

举例:在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在手术前进行手术安全核对,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手术项目和手术用具。

3. 医源性感染防控目标医院要控制和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这包括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策略,如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和灭菌等,并监测和报告感染。

举例:医院建立消毒和灭菌的相关流程,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符合清洁和无菌要求。

4. 预防跌倒目标医院要采取措施预防患者跌倒和摔伤。

这包括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为高危患者提供额外的防护措施,如安全床栏、防滑地板和警示标识等。

举例:在病房里,护士在患者起床或行动时,及时提醒患者,并为患者提供支持,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5. 药物安全目标医院要确保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这包括正确的药物配对、避免药物错误、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评估和教育等。

举例:药房设置双重核对制度,配药员在发药前需要再次核对药品名称、剂量和适用患者,以确保患者不会接受错误的药物。

6. 病历安全目标医院要保护患者的病历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这包括限制病历访问权限、确保电子病历的安全存储和传输,以及教育医务人员关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政策。

举例:医院为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培训,加强对患者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意识,防止泄露和滥用患者信息。

7. 预防手术事故目标医院要采取措施预防手术中的意外和事故发生。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SSI。

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护人员、护士、医技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患者安全目标1. 遵循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和规范。

2.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确保诊疗活动的安全性。

3. 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加强医疗设备安全管理,防止设备故障对患者造成伤害。

5.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6.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增强患者满意度。

四、具体措施1. 患者身份识别(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准确。

(2)在诊疗活动前,使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 用药安全(1)规范诊疗区药柜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

(2)严格管理和登记毒、剧、麻醉药品。

(3)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4)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6)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8)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9)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3. 医疗设备安全(1)加强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精度和安全性。

(3)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

4. 患者隐私保护(1)严格执行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2)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5. 医护人员职业素养(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共7篇)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共7篇)

篇一: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郑建健副组长:田琼书、叶阳春、居益清、陈友明、郭健英成员:陈锦克、李年容、孙中华、项芳、潘志文、张国芬、桂亚雄、方小琴、柯贤胜、张红、朱志成、朱时燕、项少英、陈菊芬、伍少卿、项小霞、陈平、曾彩虹、陈万春、陈木荣、余凌云、蔡美容、柳常玉、兰宝容三、具体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保证用药的安全;(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机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六)、清洁的医疗,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四、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手术(麻醉)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2篇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2篇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2篇目标一:降低医疗感染率1. 实施医务人员常规洗手制度,确保医务人员遵守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2. 提供适当的医疗器械消毒指导和培训,确保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消毒。

3. 落实清洁环境的管理措施,保持医院内的环境卫生,并及时消除潜在感染源。

4. 引入现代化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疫情。

目标二:提升药物管理质量1.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储存、配药、给药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2. 引入电子药物管理系统,实现对药物使用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记录,减少药物误用和错误。

3. 增加药师和护士的药物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4. 加强对医疗用药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事件。

目标三:改善手术安全1. 实施手术核查流程,包括手术前核查手术部位和手术用具,手术中核查手术进程和用具,手术后核查手术纪录和用具数量。

2. 引进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技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3. 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确保手术场所干净整洁,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4. 建立手术并发症报告和分析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手术安全操作。

目标四:加强病人用药安全1. 提供药物使用教育和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

2. 加强医患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反应,及时调整用药计划。

3. 开展患者用药合规性评估,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减少用药错误。

4. 提供多种语言和易懂的药物标签,方便患者正确辨认和使用药物。

目标五:确保辐射安全1. 加强医务人员的辐射安全培训,提高辐射操作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建立辐射安全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医疗辐射设备的辐射水平,确保在国际安全标准范围内。

3. 设立辐射安全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所有的辐射操作符合规定和标准。

4. 实施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医院员工应对辐射事故的应急措施和安全撤离。

目标六:改善病人输血安全1. 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包括输血血型鉴定、配血和输血前后的核查步骤。

医院十大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医院十大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目标1.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2.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3.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4. 预防和降低健康保健相关感染;5.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6. 防范与降低意外伤害;7. 保障医院设施设备安全;8. 加强医院消防安全管理;9. 严格执行医院安全生产制度;10. 提高医院应急处理能力。

三、管理措施1.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2)采用至少两种标识认定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

(3)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2.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1)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物等进行严格管理。

(2)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加强输血安全管理,采用双人核对制度。

3.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1)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2)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3)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

4. 预防和降低健康保健相关感染(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2)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

(3)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5.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沟通技巧。

(3)鼓励医务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 防范与降低意外伤害(1)加强医院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修、保养。

(2)建立健全意外伤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防范意外伤害能力。

7. 保障医院设施设备安全(1)严格执行医院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一、概述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社会责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事故不断发生,如何保障患者的安全成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度的目的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制度的适用范围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等,对医疗机构所有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具有普遍适用性。

四、制度的内容1. 患者安全目标的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需求和医疗服务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目标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保障;(2)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减少;(3)患者权益的保障;(4)医疗服务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5)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设;(6)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安全保障;(7)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2. 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医疗机构应当将患者安全目标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包括医疗服务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通过下列方式具体落实患者安全目标:(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工作的意识和能力;(3)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建立患者安全风险报告和处置机制;(4)建立患者安全信息统计和分析系统,对医疗事故进行定性、定级和核查处理;(5)通过内部的自评、外部的评审及认证等方式,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3. 患者安全目标的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以保障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

具体包括如下工作:(1)建立患者安全目标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自监、外部监察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2)建立患者安全目标的评估机制,包括医疗事故的评价、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医疗服务流程的质控评估等方法;(3)将患者安全目标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达成患者安全目标的绩效给予表扬与奖励,对未达成患者安全目标的绩效给予纠正和处罚。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指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获得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国际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目标:预防手术风险、提高药物安全、减少感染、降低跌倒和跌落、降低儿童住院患者的意外伤害、改进健康医疗信息技术的使用、改进肾脏病管理、预防心脏病伤害、降低危重病患者的伤害、提高质量和安全文化。

为了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

首先,医院管理层负责建立和贯彻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目标落到实处。

管理层应设立患者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政策,并进行定期评价和改进。

委员会由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和患者代表组成,以确保全方位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医疗服务提供者要负责落实患者安全措施。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要参与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患者安全意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手卫生、用药安全和防止感染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和合作,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和护理服务。

此外,患者也有责任参与和支持患者安全工作。

患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提供个人健康资料和病史信息,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诊疗。

他们还可以提供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反馈意见,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用药安全和手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设立患者安全热线和投诉机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和改进。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安全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严格遵守患者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责任。

在落实责任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患者安全评估和监测体系。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患者安全情况进行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相关的监测指标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患者安全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严格执行手术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4、建立与完善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6、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7、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9、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0、提高用药安全。

1.早会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护理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查房制度。

6.护理会诊制度。

7.执行医嘱制度。

8.护理缺陷制度。

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0.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特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护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细则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细则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细则一、患者权益保障:1.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权受到尊重和保护,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规定。

3.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确保患者的意见得到及时处理。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案例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隐私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5. 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疗服务过程。

二、临床治疗安全: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治疗流程,确保临床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服务人员实施规范的临床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人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6.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三、感染控制与预防: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控制与预防制度,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感染管控小组,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四、口服安全: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口服管理制度,对患者的口服用药进行规范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确保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性。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口服用药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口服用药的注意事项。

五、护理安全: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等进行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住院病人,包括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住院病人。

第二章住院病人安全管理2.1 住院病人安全意识2.1.1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教育,让病人了解住院期间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

2.1.2 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病人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病人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

2.2 住院病人出院评估2.2.1 住院病人出院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和出院指导,确保病人符合出院标准。

2.2.2 医生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检查单。

2.3 住院病人用药管理2.3.1 医护人员在为住院病人开具处方时,应仔细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2.3.2 医护人员应正确填写药物用法用量,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解释。

2.3.3 药房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入库、配置、发放等环节的管理。

2.4 住院病人手术管理2.4.1 住院病人手术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风险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4.2 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手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手术间消毒、手术器械管理、手术人员操作规范等。

2.5 住院病人护理管理2.5.1 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住院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5.2 住院病人应获得适当的护理和关注,包括洗漱、更换病床、体位改变等。

2.6 住院病人营养管理2.6.1 营养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进行营养评估。

2.6.2 护理人员应监测病人的饮食情况,并及时反馈给营养科进行调整。

2.7 住院病人安全事件处理2.7.1 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安全事件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一、患者安全目标
1.确保有效的药物管理和治疗
2.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
3.改善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情况
4.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率
5.促进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安全
6.提高护理质量
7.改善患者的护理隐私保护
8.改善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1.规范药物管理
(1)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以确保药物的正确用药
(2)规范药物调剂、缴库、进货、收回、处置等环节
(3)增强药物管理监督力度,实施药物质量及药物安全审查(4)建立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药指南,定期更新
2.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1)提高护理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知识
(2)建立完善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3)强化护理质量控制和改进
(4)提高护理满意度,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3.改善患者隐私保护
(1)建立严格的患者隐私保护机制
(2)及时向患者提供护理信息和治疗方案
(3)建立患者护理信息记录系统,加强信息管理
(4)定期审查患者信息的访问权限
4.加强患者感染控制
(1)安装温度检测仪和湿度检测仪,定期检测患者环境(2)实施和完善护理流程。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目标监管制度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目标监管制度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目标监管制度“患者安全目标”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重视治疗疾病到重视治疗病人,从强调医疗安全到强调患者安全是管理理念的变革,是质量管理的深化,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

一、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一)健全与完善患者识别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

(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2、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至少将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高危科室中得到实施。

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操作前,责任者把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反向式沟通,作为最后识别与确认患者的手段。

4、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书。

(2)手术室(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书。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书。

落实危重患者的陪送、陪检制度。

(二)严格防止手术与有创高危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与有创高危操作前必备资料与物品(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

2、手术与各种有创高危操作前有手术与操作医师在手术与操作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认定的制度与程序。

(三)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操作流程。

各项诊疗操作均有诊疗常规或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对相应常规及规程熟悉,并能严格执行。

二、努力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一)建立与实施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二)提高检查科室对患者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对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突发的如:晕厥、休克、心跳呼吸骤停、I型变态反应等意外情况,有现场应急处置的准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通常指的是检验结果高度异常,当出现这个检验结果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的流程:1、当出现危急值时,检验人员必须立即检查标本是否合乎检测要求,确认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检测试剂是否有效,室内质量控制是否在控。

确认上述环节无误后,应立即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询问患者情况,必要时可采用原始标本复查,以核实结果。

2、出现危急值后,检验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临床医务人员。

通常检验结果可以用电话报告,然后再发出正式检验报告单。

3、当用电话报告时,检验人员一定要记录好时间、科别、住院号、患者姓名、检验项目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接听人姓名等,并要求接听人复述检验结果,防止差错的发生。

接听人员也应将上述项目详细记录在该记录本上,并应即时将结果转告治疗组医师。

三、要加强检验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标本采集及处理程序,检验、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告知检验前准备、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参见《临床检验手册》)。

四、本院制定的危急值[1、一般项目2、其他项目如甲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脑脊液、血液、胸腹水等标本中发现病原微生物时,心脏标志物TNI 出现结果阳性(非心内科及心内科首次检验阳性结果),HIV初筛结果阳性等均迅速报告结果,参照危急值报告流程。

3、供应室、手术室等科室生物监测指标若出现阳性结果,参照危急值报告流程。

五、其他医技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科等)的重要检查结果也参照危急值报告流程办理。

紧急医嘱制度1、在通常的诊疗活动中不得使用口头医嘱,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时才允许医师使用口头医嘱。

2、口头医嘱执行流程:~护士在接到口头医嘱后即刻简要记录口头医嘱的时间(日、时、分)和内容。

记录后向医师复述一遍,经医师确认后立即执行医嘱。

对于超常规剂量的抢救用药医嘱,医护双方要采取主、被动复述方式进行确认,双方核查无误后执行,用药安瓶保留备查。

医护人员在抢救结束后即刻据实补记医嘱并签名。

手术确认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手术病人安全管理,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按照《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病人一律实行术确认制度,未经确认不得实施任何麻醉和手术操作。

二、手术确认流程:#1.护士遵手术医嘱进行术前准备时,应和手术医师共同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目前诊断、手术部位。

2.择期手术当日早交班时,由医护人员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目前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情况。

3.患者由病区送至手术室后,由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目前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所需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确认完毕后共同在《手术护理记录单》备注栏签字确认。

4.患者麻醉开始之前、皮肤切开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的确认,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逐项执行,并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签署。

三、在手术确认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核查,仔细记录,不得麻痹大意。

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追查清楚,确保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不得存在侥幸心理。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手术病人安全管理,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充分防范手术风险,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按照《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一)对进入手术室的患者均应实行手术安全核查,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共同完成并签字确认。

(二)具体核查流程:1、患者麻醉手术前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核对患者的手术同意书和麻醉同意书是否签署。

核查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标识。

核查麻醉安全检查是否完成。

核查血氧监测是否建立。

核对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核对患者是否有气道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如果有,核对是否需要设备支持及提供情况。

核对患者的静脉通道建立是否建立。

核对皮肤完整性检查是否完成。

核对患者的输血计划,是否进行自体输血或异体输血。

查看患者是否有假体、植入物及金属物。

完成其他关于患者麻醉手术前需要核对的事项。

2、皮肤切开之前:再次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体位。

$进行手术风险预警:2.2.1由手术医师对该手术的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需要强调的关注点进行陈述。

2.2.2 由麻醉医师对该手术需要强调的关注点和出现风险后的应对方案进行陈述。

2.2.3由手术护士对该手术操作所需物品灭菌合格、仪器设备完好情况和出现风险后的应对方案进行陈述。

确认术前60分钟内是否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生素。

核对患者术中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

完成其他关于患者皮肤切开前需要核对的事项。

3、患者离手术室之前:…确认记录实施手术的名称是否准确。

清点手术用物数量,如数量不正确,进行X-ray检查并由检查者签名。

确认手术标本,同时核对标本上是否准确记录患者姓名及住院号。

再次进行皮肤完整性检查。

核对患者身上是否带有引流管、尿管及其他管路。

核对手术后仪器设备是否需要检修。

确认患者术后去向完成其他关于患者离手术前需要核对的事项。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根据卫生部及辽宁省卫生厅“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每个手术患者(急诊、择期)都应严格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2. 手术风险评估表填写内容及流程:手术医师于术前24小时对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及手术可能持续时间进行评估,并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中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类别。

手术医师根据评估内容计算并填写手术风险分级,切口愈合情况在患者出院前由手术医师填写完成。

麻醉医师于术前访视时对病人进行麻醉分级(ASA分级)评估,并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中麻醉分级(ASA分级)。

巡回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并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中手术持续时间。

3.手术医师术前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NNIS)(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评分相加),结合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3.1如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参与下进行科内讨论。

3.2凡危险性较大的手术、疑难复杂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移植术、截肢术及病情危重又必须行手术治疗的,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手术者,同时填写“重危病人或新技术手术报告单”报医务部审批备案。

3.3由三个以上(包括三个)学科参与手术的,填写“重危病人或新技术手术报告单”报医务部备案。

4.《手术风险评估表》应与《手术安全核查表》一起归入病历保存,病历中缺少上述表格的将严格按照病历评分标准进行扣分处理。

5.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将与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相挂钩。

医务部、院感办、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定期对手术风险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1、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医院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各科室应利用业务学习、早交班等时间认真学习上述法律、法规,并经常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3、建立健全本科室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认真组织学习和考核。

加强手术分级管理,实施动态监管。

4、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新技术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后方可应用于临床5、根据医疗设备资源共享特殊抢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在抢救患者的紧急情况下,医务部和总值班有权在科室间调配使用抢救设备。

6、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须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但应尽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恶性肿瘤或预后不良者可征求家属意见后,以适当方式告知本人。

各项告知均应签字备案。

7、对存在操作、手术效果不好、出现并发症、发生院内感染、较长时间诊断不明或患者对疗效不满意的病例,主管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上级人员,给予关注,认真组织讨论,采取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沟通。

8、需再次手术,有创检查或治疗时,应作认真准备,并由上级医务人员主持实行。

9、对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的患者,科主任应亲自过问,研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和家属。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10、坚持合理用药原则,遵照药品说明书所述使用规范、用量和疗程用药;超范围、超剂量或对有禁忌症患者使用时,必须说明原因并记录、签字。

…11、执行“合理用血”制度,用血前必须采血检测规定项目。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进行院内感染控制,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3、设备科及临床、医技科室应维护抢救设备,保持其性能良好,并保证有应急措施。

14、各类药品、医疗设备、医用器械、体内置入物品及医用一次性物品等设备的购入,须严把质量关,从正规渠道进货,审查相关证件,以确保医疗安全。

15、后勤系统应保障医疗用氧及其他气体、电力、物品等的供应,维护医疗安全。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处理程序1、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救治,尽力避免或者减轻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2、各科室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的,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科主任应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查,并向主管院长报告。

-3、发生医疗事故时,由医务部按规定向大连市西岗区卫生局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务部应当在12个小时内向大连市西岗区卫生局卫生局报告。

(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3人以上人身伤害后果;(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4、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将病历复印封存。

封存件由医务部负责保管,启封时应当医患双方在场。

5、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共同到场封存实物,封存的事物由医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保管。

启封时也应双方在场。

需检验的,由双方共同送至具有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疑似药物引起不良后果的,上报医务部、药剂科,立即停用同批号药品,药剂科派人到场;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的,上报医务部、检验科(血库),立即停止输血,检验科(血库)联系供血机构派人到场。

6、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存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冰存条件的最迟不得超过7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