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件各个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m1D=0.50×98.2mm=49.2mm
d2=m2d1=0.75×49.2mm=36.9mm d3=m3d2=0.78×36.9mm=28.8mm d4=m4d3=0.8×28.8mm=23mm 此时d4=23mm<28mm,所以应该用4次拉深成形。
筒形件在以后各次拉深时的特点及方法
1)筒形毛坯的壁厚及机械性能是不均匀的; 2)凸缘变形区保持不变,拉深终了以前,逐渐缩小; 3)拉深力在整个拉深过程中一直都在增加,直到拉深的最后阶段 才由最大值下降至零; 4)破裂常发生在拉深的终结阶段; 5)外缘有筒壁刚性支持,稳定性较好,在拉深最后阶段,才易起 皱; 6)极限拉深系数要比首次拉深大得多 。
3)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对于最后一道工序的拉深模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以凹模为基准,工作部分尺寸为:
D A ( D max 0 . 75 )
A 0
D T ( D max 0 . 75 Z )
0
T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以凸模为基准,工作部分尺寸为:
正反拉深比较:
1)反拉深时,材料的流动方向与正拉深相反,有利于抵消拉深时 形成的残余应力。 2)反拉深时,材料的弯曲与反弯曲次数较少,加工硬化也少,有 利于成形。 3)反拉深时,毛坯与凹模接触面比正拉深大,材料的流动阻力也 大,材料 不易起皱。 4)反拉深时,其拉深力比正拉深力大20% 。 5)反拉深的拉深系数不能太大,否则凹模壁厚过薄,强度不足。 反拉深主要用于板料较薄的大件和中等尺寸零件的拉深,反拉深后 圆筒的最小直径为(30-90)t,圆角半径r>(2-6)t。
(3) 半成品筒底圆角半径的确定 拉深时筒底内圆角半径由凸模圆角半径决定. 1) 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包括只有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rA1 0 . 8 ( D d ) t
以后各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一般按下式确定:
r Ai ( 0 . 6 ~ 0 . 8 ) r Ai 1
三、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当 m 总 >[m]时,拉深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 其拉深次数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表(表6-9)法 (2)推算方法 (3 )计算方法
(3)计算方法
拉深次数
n 1
lg d 1 gm 1 D lg m 均
式中 d——冲件直径; D——坯料直径; m1——第一次拉深系数; m均——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的平均拉深系数。(6-8)
第六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概述wk.baidu.com
拉深: 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
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 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 拉深
不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
拉深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
拉深模特点: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 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 于板料厚度。
D2 r 0 . 43 1 d 1 0 . 32 r1 h1 0 . 25 d1 d1 d1 D2 r2 h 2 0 . 25 d d 2 0 . 43 d d 2 0 . 32 r2 2 2 ... D2 r h n 0 . 25 d n 0 . 43 n d n 0 . 32 rn d dn n
(i=2、3、…、n)
以上计算所得凹模圆角半径不应小于制件底部圆角半径。
2) 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拉深凸模除最后一次应取与零件底部圆角半径r相等 的数值外,中间各次拉深可以取与凹模圆角相等或略小一些 的数值,且各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应逐次减少。 拉深凸模可取: rT 1 ( 0 . 7 ~ 1 . 0 ) r A 1 但零件圆角半径如果小于拉深工艺性要求时,则凸模圆角 半径应按工艺性的要求确定(即rT≥t),然后通过整形工序 得到零件要求的圆角半径。
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
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F g : 浅拉深 深拉深
F g (1 . 6 ~ 1 . 8 ) F z
F g (1 . 8 ~ 2 . 0 ) F z
d T ( d min 0 . 4 )
0
T
d A ( d min 0 . 4 Z )
0
A
对于多次拉深,中间各工序的凸、凹模尺寸可按下式计算:
DA D
0
A
DT (D Z )
0
T
二、拉深模间隙
1.无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 Z / 2 (1 ~ 1 . 1) t max 2.有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 Z/2=(0.9~0.95)t 3.盒形件拉深模的间隙 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Z/2=(0.9~1.05)t;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Z/2=(1.1~1.3)t。 末道拉深取较小值。 最后一道拉深:圆角部分的间隙比直边部分大0.1t。
三、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 压料装置与压料力 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 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化。 任何形状的拉深件: FY= Ap 式中 A――压料圈下坯料的投影面积; p――单位面积压料力,p值可查表6.13;
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
(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
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
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
1)保证m1m2…mn= d D 2)使m1<m2<…mn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 d1=m1D
d2=m2d1
dn=mndn-1
(2)工序件高度的计算 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可得 到如下工序件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前应先定出各工序件的底部 圆角半径
二、拉深模间隙
盒形件拉深模圆角部分的间隙确定方法: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凹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r AZ 0 . 414 r 0 . 1t 0 . 414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凸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rTZ 0 . 414 rn 0 . 1t 0 . 414
式中
r rTZ Z / 2
D d
2
h 6 mm
4 d ( H h ) 1 . 72 dr 0 . 56 r
2
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D=98.2mm
(2)确定拉深次数 坯料相对厚度为
t D

2 98 . 2
100 % 2 . 03 % 2 %
按表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根据t/D=2.03%,查表6-6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m 1 =0.50, m2=0.75,m3=0.78,m4=0.80,…。
F d i t b K 2
以后各次拉深
(i=2、3、…、n)
不采用压料圈拉深时
首次拉深
F 1 . 25 ( D d 1 ) t
b
以后各次拉深
F 1 . 3 ( d i 1 d i ) t
b
(i=2、3、…、n)
(2)压力机公称压力 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 Fz。 工艺总压力为 F F F z Y 注意:
压料装置与压料力(续) 圆筒形件首次拉深
FY

4
D
2
( d 1 2 rA1 )
2
p
2
圆筒形件以后各次拉深
FY

4
d
2
i 1
( d i 2 r Ai )
p
(i=2、3、…、n)
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
(1)拉深力 采用压料圈拉深时 首次拉深
F d 1t b K 1
rn r AZ Z / 2
例1
求图所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材料为10
钢,板料厚度t=2mm。 解:因t>1mm,故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
(1)计算坯料直径
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
H d 76 1 30 2 75 28 2 .7
查表6.2得切边量
坯料直径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