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流程
渗透探伤工艺

渗透探伤通用工艺守则Q/JGJ051309—2002 本工艺的编制依据为JB4730,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锅炉、管道及其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操作。
其他要求应符合本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相应规定。
1表面检准备1.1去除被检部位表面妨碍渗透剂渗入缺陷的物体。
1.2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以上。
2操作2.1预清洗用清洗剂去除被检部位表面的污垢,并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2.2施加渗透剂根椐被检部位的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法使渗透剂复盖整个被检部位。
并保持湿润状态10分钟以上。
2.3去除多余渗透剂用干净的布或卫生纸去除被检部位表面的渗透剂,但必须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
2.4施加显像剂在被检面经过清洗处理后,可直接将显像剂喷涂到被检面上。
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点上反复多次施加。
3缺陷的记录3.1观察显示迹痕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分钟内进行。
3.2若发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迹痕在同一直线上,间距小于或等于20mm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显示之和加间距。
3.3必要时应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3.4 缺陷的记录内容应包括缺陷的尺寸和具体位置。
4复验4.1若对检测结果产生疑问时,应用对比试块对渗透剂进行校验。
4.2在对被检部位进行复验时,必须对被检面进行彻底清洗后,从预清洗开始。
5 检测结果及报告按本公司《无损检测结果和报告管理规定》的相应条款执行。
共1页第1页。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PT=渗透探伤MT=磁粉探伤UT=超声波探伤RT=射线探伤ET=涡流探伤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渗透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涡流探伤,1.射线探伤也就是X光拍片简称RT,2.超声波检查简称UT,射线探伤和超声波探伤一般适用于主甲板,外板,横舱壁,内底板,上下边柜斜板等对接的焊缝。
施工者对要求射线探伤的焊缝及热影响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消除焊缝表面的凹凸不平对底片影像显示的影响,确保无油污、无油漆、无飞溅。
射线探伤有一定的杀伤性,船方及各施工部门在X光射线探伤时段、不得靠近X光射线探伤位置半径三十米范围的警示区域,防止射线伤害人员。
3.磁粉探伤又称MT或者MPT(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一般适用于对接焊缝,角焊缝,尾轴及锻钢件,铸钢等磁性材料的表面附近进行探伤的检测方法。
利用铁受磁石吸引的原理进行检查。
在进行磁粉探伤检测时,使被测物收到磁力的作用,将磁粉(磁性微型粉末)散布在其表面。
然后,缺陷的部分表面所泄漏出来泄露磁力会将磁粉吸住,形成图案。
指示图案比实际缺陷要大数十倍,因此很容易便能找出缺陷。
磁粉探伤检测一般按照前处理→磁化→喷淋磁粉→观察→后处理的步骤进行4.渗透探伤简称PT,着色一般适用于船体对接焊缝,角焊缝等,螺旋桨叶根部,锻钢件、铸钢件表面。
当机械零部件需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时,则要将被探物件表面的油污清洁干净并摆放整齐,如果焊缝做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时,则需将焊道清洁干净,要求无油污、无油漆、无飞溅。
5.涡流检测(ET)的英文名称是:Eddy Current Testing工业上无损检测的方法之一。
给一个线圈通入交流电,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的电流是不变的。
如果把线圈靠近被测工件,像船在水中那样,工件内会感应出涡流,受涡流影响,线圈电流会发生变化。
由于涡流的大小随工件内有没有缺陷而不同,所以线圈电流变化的大小能反映有无缺陷。
适用于导电材料..由于导体自身各种因素(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尺寸和缺陷等)的变化,会导致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这种现象而判知导体性质,状态的检测方法叫做涡流检测方法.属于表面探伤法,适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石墨等导电体工件,因为并不需要接触工件,所以检测速度很快,但设备昂贵。
无损检测PT工艺编制

PT工艺编制及要求一、复合板的工艺应注意的问题:(1)此类工艺题一般都使用ⅡC-d作为检测方法(2)如果环境温度没有在标准范围内,要注意使用A型对比试片进行渗透温度的对比实验。
(3)不锈钢内表面焊缝,应用不锈钢的钢丝刷进行清理。
并且要注意渗透剂中的氯和氟对检测面的腐蚀。
(4)对于在用容器的开罐检验,要注意罐内的有毒物质的预清理和置换,要适时检测。
并对进罐的要求注意说明。
1、分离器R201如图所示,规格为Ф800×2800×(12+3),材质16MnR/1Cr18Ni9Ti,接管材质同内层,在用Ⅱ类压力容器;端部已打开。
内有圬状物,温度5~8℃。
内层焊缝表面100%检测,检测方法标准JB/T4730-2005,质量验收标准JB/T4730-2005Ⅰ级。
(40分)请对分离器编制渗透探伤工艺卡,具体要求如下:(1)操作程序应按顺序逐项填写。
(2)渗透探伤剂型号:具体型号可按国内外渗透探伤剂商品型号选择。
(3)已具备的渗透探伤设备及设施如下:水源、电源、便携式渗透探伤设备,固定式渗透探伤装置,紫外灯,黑光辐照计,荧光亮度计,照度计,A、B、C三种类型试块等。
(4)工件示意草图:可不画,但应注明。
(5)请在注意事项栏中说明关键注意事项。
(6)在工艺卡内“编制”“审核”和“批准”栏中填写其资格等级或职务、日期。
渗透探伤工艺卡二、工艺题(现场安装容器)1、某现场安装低温乙烯贮罐,如图所示A101,10万立方米,介质:乙烯,材质20MnMoNi,无磁性,板厚:12mm,要求焊缝外表面焊后和内焊缝清根后进行渗透检测,请依JB/T4730-2005填写工艺卡。
(17分)水、电都不很方便,又是容器的局部检验,所以应当使用ⅡC-d。
图A101渗透探伤工艺卡三、工艺题 (36分)(小部件的工艺选择回答理由)汽轮机部件——止推盘见下图,规格:φ300×40mm ,材质3Cr13,表面粗糙度:Ra0.4( 8)。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一、概述
渗透探伤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缺陷的检测。
为了保证渗透探伤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和遵守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操作规程
1. 工作前的准备
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探伤液,并确保其密封良好,避免
渗漏。
- 准备好清洁表面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待检测表面干净、无污染。
- 确认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和
维护。
2. 操作过程
- 清洁表面:先用清洁剂清洗被检测表面,去除油污和杂质,
以保证探伤液的渗透和表面缺陷的显现。
- 涂覆探伤液:将探伤液均匀地涂覆在表面上,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探伤液能够渗透到表面缺陷中。
- 清洗表面:将多余的探伤液擦拭干净,避免产生误判。
- 施加显色剂:将显色剂均匀地涂布在表面上,使渗透液在表面缺陷处显现出颜色变化。
- 观察和记录:对显现的缺陷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缺陷的大小、形状、位置等。
3. 操作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探伤液和清洗剂。
-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避免外部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 对于高毒性或易燃的探伤液,操作人员要格外小心使用,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以上就是关于渗透探伤操作规程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流程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PT)工艺流程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渗透检测工艺基本步骤: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温度75℃~95℃时,10~15分钟)2、施加渗透剂(10~50℃下,渗透时间≥10min)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4、干燥(不得大于50℃,干燥时间5~10min)5、施加显像剂(自显像时间10~120min,其他显像时间一般不少于7min)6、观察与评定(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7、后清洗及复验渗透检测的时机选择:1、机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工序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表面处理工艺(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喷丸和研磨)的操作,渗透检测应在这些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需机加工的,对该加工部位再次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应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在役工件的渗透检测应去除表面积炭和油漆层。
但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取决于被检表面的状况(污染程度及粗糙度)。
所有污染物都会阻碍渗透剂进入缺陷,清洗污染物的过程中的残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的灵敏度。
被检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渗透检测效果。
内容:清理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铁锈、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毛刺、油漆及涂层等液体污染物: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及有机组分的其它液体,强酸强碱及包括卤素在内的有化学活性的残留物基本要求:1、任何可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
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
2、表面准备和预清洗范围:检测部位四周25mm。
▲通常情况下,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状态,是可以满足渗透检验要求的。
▲如果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影响渗透探伤效果。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渗透探伤检验操作规程

C&Y INDUSTRY 渗透探伤工艺规程C&Y2012PT1.主题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
1.2本规程依据JB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或制品开口在工件表面缺陷的检测.2. 引用标准JB4730.1-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5-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从事压力容器检测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检测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矫正视力不小于1.0,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3.3渗透材料易燃、有毒,操作者应佩戴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
4.材料和工具按下列条件和工艺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
4.1渗透检测剂4.1.1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组成,表1的渗透检测剂供选用。
4.1.2渗透探伤所用的材料,必须采用同一家厂商提供的、同族组产品,不同族组的产品不能混用。
4.1.3渗透检测剂的鉴定a 生产厂应对每批渗透检测剂的灵敏度和主要性能进行试验,不合格品不能出厂。
进厂的检测剂在低温避光处存放,储存温度15-50℃,并经对比试验合格方可适用。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按JB4730要求进行。
c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4.2对比试块4.2.1铝合金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和确定检测工艺参数,其型式如JB4730 图12-1所示。
也可切成两块使用。
4.2.2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通常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例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使用其他等效方法保存。
4.3其他材料和工具4.3.1抹布:清除多余渗透剂的抹布采用干净的棉布、无毛棉纱或吸水纸等。
4.3.2预清洗或后处理采用的清洗剂除按表1选用外,还可用丙酮。
渗透探伤

表面张力的产生机理
液体分子作用间的作用力 液体表面层分子和内部分子互相作用示意图间图2-1。
图2-1 液体表面层和内部分子的互相作用
分子作用半径r :分子作用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图2-1 分子作用球:半径为r的球形作用范围。 在图2-1中,MN为液体与气体的分界面,A、B及C为液 体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分子。分子A处于液体内部,分子B靠 近液体表面,分子C处于液体表面。分子B距液体表面MN的距离小 于分子作用半径r,分子C距表面MN的距离为0,即分子作用球只有 一半部分在液体内部,而另一半部分在液体之外。在液体之外,分 子作用力就是液面上的气体分子对分子B和C的作用力,其大小与液 体内分子作用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在液体内部,分子B、C的分子 作用球内的分子,对分子B、C的作用力较大,不能忽略。因此,分 子B、C的合力不为零。合力R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分子距离液面 MN距离越小,合力R就越大。 分子A处于液体内部,在液体中有大量的其它分子处于分子A的 分子作用球内,这些分子作用于分子A上的引力指向各个不同方 向,总体上这些引力是互相抵消的,其合力为零。
第六单元
渗透检测
1 渗透检测基础知识
1.1 渗透探伤定义 Penetrant Testing 简称PT
(Penetrate)
渗透探伤是以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 一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
1.2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加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
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 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 面施加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 透液,即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 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红色),从而探 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pt探伤操作规程

pt探伤操作规程PT(液体渗透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和焊接接头内部的缺陷。
下面是PT探伤操作规程的概述。
一、检测前准备1. 验证设备和试剂:确认PT设备和试剂的有效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准备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将检测区域隔离。
二、检测准备1. 清洁待检测表面:使用溶剂或清洁剂,将待检测表面清洁干净,确保表面无杂质和油污。
2. 遮盖无需检测区域:使用胶带或其他遮盖材料,将无需检测的区域遮盖起来。
三、试剂处理1. 倒入溶剂罐:将合适的溶剂倒入容器中,用于清洗待检测表面。
2. 倒入吸收剂罐:在吸收剂罐中倒入足够的吸收剂,用于吸收试剂。
四、涂覆试剂1. 涂覆试剂:使用喷涂器或刷子,在待检测表面均匀涂覆试剂,确保涂层均匀且覆盖全面。
2. 等待渗透:根据试剂的要求,等待规定的渗透时间,使试剂渗透入缺陷。
3. 清洗试剂:使用溶剂罐中的溶剂,彻底清洗待检测表面上多余的试剂。
五、应用显像剂1. 喷涂显像剂:使用喷涂器,将显像剂均匀喷洒在已清洗干净的表面上。
2. 等待反应时间:根据显像剂的要求,等待规定的反应时间,使显像剂与试剂反应。
3. 清洗显像剂:使用溶剂罐中的溶剂,彻底清洗表面上多余的显像剂。
六、观察和评估1. 观察缺陷:使用裸眼或适当的光源,观察是否有显现出的缺陷,如裂纹、孔洞等。
2. 评估缺陷:根据缺陷的尺寸、形状、深度和位置,评估其对材料安全性和性能的影响。
七、记录和报告1. 记录结果:将检测结果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日期、位置、人员等信息。
2. 编写报告:根据记录的结果,编写检测报告,详细描述检测的缺陷和评估结果。
八、清理和维护1. 清理设备:在检测完成后,清洁设备和试剂罐,并妥善存放。
2.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情况,如更换滤芯、校准设备等。
以上是PT探伤操作规程的概述,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此规程的目的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探测到材料中的缺陷,从而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焊接检验-PT

操作步骤见图1‐1润湿液体装在容器里,靠近容器壁处的液面呈凹面,不润湿液体装容器里,零件容器壁处的液面呈凸面,容器的内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显著。
见图2-2所示。
因为水或水溶液是特别常见的取代气体的液体,所以,一般就把能增强水或水溶液取代固体表面空气的物质称为润湿剂。
2 润湿方程与接触角2.4 毛细现象2 毛细现象(1)圆管中的毛细管现象2.7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凡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2 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在加入量很少时,能大大将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及加溶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
在右图中,曲线1和2为表面活性物质,曲线1为表面活性剂,3为非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渗透检测常用非离子型发光强度是指光源向某方向单位立体角发射的光通量,光通量是指能引起眼睛视觉强度的辐射通量,单位是流明(lm)。
照度是指被照射物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单位是勒克斯,照度是表示物体被照亮的程度。
渗透探伤时,工作场地保持一定的照度,对于确保探伤灵敏度及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要求,着色探伤时,被检物表5 渗透探伤设备5.1 便携式设备及压力喷罐渗透探伤剂(包括渗透液、去除剂和显象剂),通常装在密闭的喷罐内使用。
喷罐一般由探伤剂的盛装容器和探伤剂的喷射机构两部分组成典型结构图成。
典型结构见图10‐1。
罐内装有探伤剂和气雾剂,40°C左右可产生0.29~0.49 Mpa的压力。
显象剂喷罐内还装有玻璃弹子,起搅拌作用。
常规无损探伤之一:渗透探伤的原理与步骤

常规无损探伤之一:渗透探伤的原理与步骤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探伤(UT)、射线探伤(RT)、磁粉探伤(MT)、渗透探伤(PT)、涡流探伤(ET)等。
渗透探伤原理:渗透探伤是将一种含有染料的着色或荧光的渗透剂涂覆在零件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由于液体的润湿与毛细管作用使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然后去除掉零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再在零件表面涂上一层薄层显像剂。
缺陷中的渗透剂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附到零件表面上来而形成放大了的缺陷图象显示,在黑光灯(荧光检验法)或白光灯(着色检验法)下观察缺陷显示。
操作步骤:1、清洗: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所有污染物。
2、渗透:渗透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3、去除: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被捡物表面进行干燥。
5、显像: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
6、检验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
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广东精美检测实验室,取得CMA认可资质,坚持“科学、严谨、快捷、公平”的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无损探伤检测,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测委托,出具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还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
着色探伤教程pt渗透检测

22
23
α-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θ-接触角,r-毛细管 内壁半径。 毛细管中下降力F下,等于液柱的重量:
F下=πr2•d •g •h
g-重力加速度,d-液体密度,h-液体在管中上升的高度。 液面停止上升时,上升力与下降力平衡,F上=F下,即
α · cosθ · 2π r =πr2•d •g •h
2
操作步骤
见图1-1
3
渗透检测可以检查金属、非金属零件或材料的表面开口 缺陷,例如裂纹、疏松、气孔、夹渣、冷隔、折叠等。 渗透探伤不受零件化学成分限制,不受零件结构限制, 也不受缺陷形状限制。可以检查磁性材料,也可以检查 非磁性材料;可以检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也可以检查非金属; 可以检查焊接件,铸件,锻件和机加工件;只需要一次探伤,即可 把零件表面各个方向及形状的缺陷全部检查出来。 但是,渗透探伤不适用于检查表面是吸收性的零件或材料,例如 粉末冶金零件。 渗透检测的重复性差,污染较严重。
5
溶剂去除型着色法由于可以使用在没有水和电的场合, 因而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喷罐使用,可简化操作,适 用于大型零件的局部检测(如锅炉、压力容器的焊缝检 测等),该法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批量零件的渗透检测。
1.4 渗透探伤与磁粉探伤和涡流探伤的比较
P.7 表1-2
6
2 渗透探伤的物理化学基础
液体分子间作用力 毛细管现象 表面张力 弯曲液面附加压强
13
2.3 润湿现象
1 润湿(或不润湿)现象 润湿作用是一种表面及界面过程。普遍而言,表面上的 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就是润湿。因此,润湿作用必 然涉及三相,而其中至少两相为流体。一般情况下,润湿是指固体 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有时是一种液体被另一种液体所取代。 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结构与性质,固--液两相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微观特性的宏观表现。
不锈钢管焊缝无损检测方法介绍

不锈钢管焊缝无损检测方法介绍作者:不锈钢管来源:未知日期:2010/10/4 13:27:50 人气:2 标签: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焊缝无损检测导读:(1)渗透探伤(PT)采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的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来显示焊接接头表面微小缺陷的无损检验法。
检测时一要求被测表面平整光洁。
此方…(1)渗透探伤(PT)采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的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来显示焊接接头表面微小缺陷的无损检验法。
检测时一要求被测表面平整光洁。
此方法分为荧光探伤和着色探伤,其中荧光探伤的测量精度较高,可达10μm。
焊接构件表面检查常用着色法渗透探伤。
(2)磁粉探伤(MT)利用在强磁场中,铁磁材料表层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的现象而进行的无损检验方法。
在有缺陷处,由于漏磁的作用会集中吸附撒上的铁粉。
可根据吸附铁粉的形状、厚度和多少,来判断焊接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该方法不适用无磁性的奥氏体型不锈钢。
(3)射线探伤(RT)采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焊接接头检查其内部缺陷的一种无损检验方法。
它能准确地显示出焊缝中焊接缺陷的种类、形状、尺寸、位置和分布情况。
评定标准按《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法和质量分级》(GB3329-87)进行。
该探伤方法长期操作,对操作者身体有一定的影响。
(4)超声波探伤(UT)借助于超声波探伤仪来检测焊缝内部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
此法适用于探伤厚板,可确定5mm以内缺陷。
探伤周期短、成木低、设备简单,对操作者身体无害,但不能准确判断缺陷的性质。
(5)涡流探伤(ET)涡流探伤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当钢管(指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通过交流电的绕组时,钢管表面或近表面出现集肤效应,使其有缺陷部位的涡流发生变化,导致绕组的阻抗或感应电压产生变化,从而得到关于缺陷的信号。
从信号的幅值及相位等可以对缺陷进行判别,能有效地识别钢管内外表面的不连续性缺陷,如裂纹、未焊透、夹渣、气孔、点腐蚀等,对开放性线性缺陷最为敏感。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2 合用 X 围3 引用标准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2 检测作业人员4.3 检测设备与器材4.4 作业条件5 检测实施5.1 检测控制流程图5.2 工艺参数5.3 检测操作5.4 缺陷评定5.5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6 质量检查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6.2 质量检验标准6.3 质量控制点6.4 质量记录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主要是为了检出检验非铁磁性材料与其焊缝表面的开口缺陷,以与对缺陷的大小、性质进行等级评定而编制。
为了规 X 渗透检测工作,保证渗透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1 本作业指导书包括开口性缺陷的检测与渗透探伤中着色剂的去除方法与缺陷指示的分级。
2.2 本作业指导书包含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液体渗透检测。
〔铁磁性和非铁磁性材料〕2.3 本作业指导书合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的船舶、管道、结构件与其他设备的原材料与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 X、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 X、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4730-2005.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渗透检测〕/T 6062-2022 《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T 9218-202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202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规 X》4.1.1 渗透检测方案大型检测项目或者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与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渗透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渗透检测方案〔或者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渗透检测方案由 PT- Ⅱ级以上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1.2 渗透检测工艺卡渗透检测前应编制渗透检测工艺卡。
渗透检测工艺卡由PT- 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4.2 检测作业人员4.2.1 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与之相等的检测机构规定的按NDT 人员资格认证的程序认可的人员。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渗透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的表面缺陷,如裂纹、孔洞、气孔等。
它能够通过材料表面渗透剂的吸附和渗入,来展现出材料内部的缺陷情况。
本文将介绍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操作方法,以供参考。
一、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1.表面液滴的形成渗透探伤过程中,首先在被测试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渗透剂。
当渗透剂接触到材料表面的缺陷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渗透剂会在缺陷处形成一些微小的液滴。
这些液滴会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缺陷中,使得缺陷暴露在表面。
2.吸附和渗透作用渗透剂中的活性成分会与缺陷处的材料相互作用,发生吸附和渗透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填充缺陷,并形成一种可见的表面涂层。
通过灯光照射,这些涂层呈现不同颜色的反差,从而使缺陷得以清晰可见。
3.显影剂的作用在渗透探伤过程中,显影剂的作用是增加反差,使得缺陷更加突出。
显影剂会与渗透剂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一种可见的颜色或物质。
这种颜色或物质会填充缺陷,使得缺陷得以放大。
4.清洗和评价在渗透探伤完成后,需要对表面进行清洗,以去除渗透剂和显影剂的残留物。
清洗应该彻底,以免影响后续的评价和判断。
根据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类。
根据渗透涂层的形成情况,可以判断出缺陷的性质和程度。
二、渗透探伤的操作方法1.表面处理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需要对被测试材料的表面进行处理。
这包括清洁、去除杂质和铲除锈蚀层等。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渗透剂能够完全吸附和渗透进缺陷中,避免测试结果的误差。
2.涂覆渗透剂选择合适的渗透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涂覆。
渗透剂的涂覆应均匀、完整,并且覆盖整个被测试表面。
涂覆后,应等待一定时间,以保证渗透剂在缺陷处充分渗透。
3.去除渗透剂渗透剂渗透进缺陷后,需要进行渗透剂的去除。
通常采用清洗、吹干或使用吸油纸等方法,将表面的渗透剂彻底去除,以减少对评价的干扰。
4.涂覆显影剂涂覆显影剂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缺陷的反差,使得缺陷更加明显。
第四部分渗透探伤(PT)检验.

第四部分渗透探伤(PT)检验4 PT TEST1.适用范围1, SCOPE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公司所生产的铸件壳体、零部件的开口性缺陷检测和评定。
The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is applied to open defect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asting shell and parts manufactured.2.编制依据2. BASIS OF COMPILATION2.1《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1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for NDT GB/T9445;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5;2.2 NDT of Pressure equipments JB/T4730.5;2.3《铸钢件渗透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GB9443;2.3 Steel casting penetrant test and quality rating method GB9443;2.4公司阀门设计制造规程;2.4 Design and manufacture specification of corporate valves;2.5本公司无损检测工艺和相关管理规定。
2.5 NDT technology and relevent administrative conditions.3. 一般规定3. General conditions3.1检测人员3.1 Personnel3.1.1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应GB/T9445和有关规程或技术文件的规定,经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操作人员应具有I级或I级以上检测资格,磁粉检测报告应由具有II级II级以上检测资格者签发。
3.1.1 The personnel engaged in PT testing should be trained and tested as per the standard GB/T9445 or other equivalent specification, document. Certificate should be obtained. Operating personnel should have testing qualification with level-I or level-I above, and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report should be issued by the personnel with level-II or level-II above.3.1.1.2检测工作的人员其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不得有色盲;并每年检查一次。
pt探伤原理

PT探伤,即渗透探伤,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如裂纹、夹杂、孔洞等)的无损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毛细作用原理,具体步骤如下:
1. 清洁:首先将被检测的工件表面彻底清洁,去除油污、锈迹、灰尘等杂质,以确保渗透剂能够均匀地覆盖在表面上。
2. 渗透:将渗透剂均匀涂抹或喷洒在工件表面,渗透剂中含有小分子的染料。
由于毛细作用,渗透剂会渗入工件表面的微小开口缺陷中。
3. 清洗:待渗透剂渗透一段时间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这一步通常使用专门的清洗液来完成,目的是去除未进入缺陷的渗透剂,留下仅残留在缺陷中的染料。
4. 显像:将显像剂均匀涂抹在工件表面。
显像剂同样基于毛细作用,会与渗透剂中的染料结合,并在缺陷处积聚,形成可见的对比色差或荧光,从而使缺陷显现出来。
5. 观察:最后,通过目视或使用辅助设备(如荧光检测灯)观察工件表面。
如果工件表面存在开口缺陷,缺陷处会因为染料的积聚而与周围健康表面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被检测出来。
渗透探伤适用于检测非多孔性材料的非磁性和磁性表面缺陷,特别适用于发现工件表面的细小裂纹。
它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渗透检测工艺基本步骤: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温度75℃~95℃时,10~15分钟)2、施加渗透剂(10~50℃下,渗透时间≥10min)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4、干燥(不得大于50℃,干燥时间5~10min)5、施加显像剂(自显像时间10~120min,其他显像时间一般不少于7min)6、观察与评定(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7、后清洗及复验渗透检测的时机选择:1、机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工序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表面处理工艺(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喷丸和研磨)的操作,渗透检测应在这些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需机加工的,对该加工部位再次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应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在役工件的渗透检测应去除表面积炭和油漆层。
但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取决于被检表面的状况(污染程度及粗糙度)。
所有污染物都会阻碍渗透剂进入缺陷,清洗污染物的过程中的残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的灵敏度。
被检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渗透检测效果。
内容:清理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铁锈、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毛刺、油漆及涂层等液体污染物: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及有机组分的其它液体,强酸强碱及包括卤素在内的有化学活性的残留物基本要求:1、任何可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
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
2、表面准备和预清洗范围:检测部位四周25mm。
▲通常情况下,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状态,是可以满足渗透检验要求的。
▲如果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影响渗透探伤效果。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如果铁锈、型砂、积炭等物,可能遮盖缺陷迹痕,或对检验效果产生干扰。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降低渗透探伤效果;因此,打磨、机械加工后,应进行酸蚀处理。
▲喷丸后,也应进行酸蚀处理。
注意事项:防止表面准备和清洗不当,造成缺陷的堵塞。
在化学清洗或溶剂清洗时,不应浸、刷,杜绝压力水喷,易造成缺陷的浸润堵塞,残留的液体都会阻碍渗透剂的渗入。
污染物的害处渗透探伤前,必须清除干净任何可能影响渗透检验的污物杂质,以保证渗透探伤得以成功。
污物的害处,至少有如下几点:①所有污物,都会妨碍渗透液对受检零件的润湿,妨碍渗透液渗入缺陷,甚至完全堵塞缺陷。
②所有污物,都会妨碍显像剂对缺陷中的渗透液的吸附,影响缺陷迹痕显示的效果。
③缺陷中的污物,会与渗透液混合,甚至发生作用,降低渗透液的灵敏度及其性能;有些污物,例如酸和铬酸盐,会影响荧光染料的发光作用。
④有些污物,会引起虚假显示;有些污物,会掩盖显示;所有污物,都会污染渗透液、显像剂等渗透探伤剂。
预清洗方法进行表面准备和预清洗,选择合适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常有的方法有机械清理、化学清洗、溶剂清洗。
但是,不论选择哪种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例如:▲溶剂清洗剂不能清洗锈蚀、氧化皮、焊瘤、飞溅物以及普通无机物;▲蒸汽去油不能清洗无机型污物(夹渣、腐蚀、盐类等),也不能清除树脂型污物(塑料涂层、清漆、油漆等)。
关于如何选择预清洗方法,如下几点是必须考虑的:①必须了解污物杂质的类别,有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预清洗方法。
因为,没有一种预清洗方法是万能的。
②必须了解选用的预清洗方法,对受检零件的影响。
选用的预清洗方法,不得损伤受检零件的工作功能。
例如,前已叙述,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
③必须了解选用的预清洗方法的实用性。
例如:大工件不能放在小型除油槽中去进行除油。
洗涤剂清洗洗涤剂清洗液是一种不易燃的水溶化合物,含有特别选择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对各类液体污物(例如油脂、油膜、切削加工润滑油等),起润湿、渗透、乳化及皂化作用。
洗涤剂清洗液可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但对受检零件必须无腐蚀作用。
采用洗涤剂清洗,可以很容易地将零件表面和缝隙内的污物清除干净。
清洗时间一般应为10~15分钟。
清洗温度一般可为75℃~95℃。
浓度应按照制造厂的推荐值(一般为45~60kg/m3)。
清洗时应作适当搅动。
碱清洗和蒸汽清洗碱洗适用于去除油污、抛光剂、积炭等,多用于铝合金。
碱清洗液:是一种不易燃的水溶化合物,含有经过特别选择的洗涤剂,该洗涤剂能够对各类液体污物※起润湿、渗透、乳化及皂化作用。
热的碱清洗液还可用来除锈和除垢,清除掩盖表面缺陷的氧化皮。
碱清洗液必须按照制造厂的建议使用。
注意:▲采用碱清洗工艺清洗后的工件,必须把清洗剂冲洗干净;▲并在渗透探伤前,将其整体加温干燥;▲施加渗透液时,工件温度一般不得超过50℃。
蒸汽清洗:是一种改进的的热碱清洗方法,在容器内进行。
适用于大型工件。
能够清除工件表面的无机污物和各种有机污物,但无法清除较深缺陷底部的污物。
此时,可采用溶剂浸泡法。
酸蚀处理酸蚀处理有如下作用:①酸蚀处理可以清除工件表面的锈蚀;②酸蚀处理可以清除可能掩盖表面缺陷,并且可能妨碍渗透液渗入表面开口缺陷的氧化皮;③工件打磨、机械加工后,进行酸蚀处理;可以清除封闭表面开口缺陷的金属毛刺。
④喷丸后,进行酸蚀处理;可以清除由于喷丸形成的封闭表面开口缺陷的细微金属物。
酸洗处理时,一般应注意如下事项:①酸和铬酸盐将会影响荧光染料的发光作用。
因此,酸蚀处理后的工件必须清洗干净,使工件表面呈中性;并且在施加渗透液前,充分干燥。
②受检工件被酸蚀剂作用后,可能发生氢脆。
因此,酸蚀处理后的工件应进行去氢处理(200℃,烘烤3h);并且在施加渗透液前,将工件冷却至50℃左右。
③严格控制酸洗时间,防止被检面腐蚀。
④酸洗后及时中和处理。
⑤使用时,必须按照制造厂的推荐意见使用。
溶剂清洗有许多溶剂清洗剂能有效地用来溶解油脂、油膜、腊、密封胶、油漆及普通有机污物等。
溶剂应无残留物,尤其是在采用手动、液浸法时更应特别注意。
溶剂清洗剂不能清洗锈蚀、氧化皮、焊瘤、飞溅物以及普通无机物。
有些清洗溶剂是易燃物质,有些清洗溶剂可能还有毒;所以,应按照制造厂说明书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使用。
(后接)溶剂液体清洗常用于大另件局部区域的清洗。
蒸汽除油蒸汽除油是清除工件表面和开口缺陷处的油和油脂类污物的较好方法。
蒸汽除油不能清除无机型污物(例如夹渣、腐蚀、盐类等)。
蒸汽除油不能清除树脂类污物(例如塑料、涂层、清漆、油漆等)。
当与工件接触的时间较短,而无法将深缺陷中的油脂全部清除干净时,建议采用溶剂浸泡法。
特例:钛合金被检件易于卤素元素作用产生应力腐蚀裂纹,使用三氯乙烯除油前必须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铝、镁合金被检工件在除油后,容易在空气中锈蚀,应尽快浸入渗透剂。
超声清洗超声清洗:是一种在溶剂和清洗剂中辅以超声波振动,以提高清洗效果和减少清洗时间的清洗方法。
如果是清除无机污物,例如清除锈蚀、夹渣、盐类、腐蚀物等,则应采用水和洗涤剂。
如果是清除有机污物,例如油脂、油膜等,则应采用有机溶剂。
超声清洗后,施加渗透液前,应加热工件,去除溶剂、清洗剂;然后,将工件冷却至50℃以下。
去漆处理根据油漆的化学成分,有针对性的选择去漆剂,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漆膜层。
一般情况下,油漆膜层必须完全除掉,直至露出金属表面。
去漆后,应使工件表面充分干燥。
陶瓷的空气焙烧在清洁的氧化环境中加热陶瓷工件,是去除水分及清除微量有机污物的有效方法。
加热的最高温度应不降低陶瓷的性能。
施加渗透剂原则: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
方法:1、喷涂-静电、喷灌或低压循环泵喷涂。
适用大工件局部或全部。
2、刷涂-刷子、抹布刷涂。
适用局部检查、焊缝检查。
3、浇涂-渗透剂直接浇在工件表面上。
适用大工件的局部检查。
4、浸涂-工件全部浸在渗透剂中。
适用小工件的表面检查。
时间:JB/T4730-2005规定10~50℃下,施加渗透剂的渗透时间≥10min。
注意浸涂法中,为减少渗透剂损耗,应进行滴落,渗透时间还应包括滴落时间,滴落过程中渗透剂的挥发物质被挥发掉,使渗透剂染料的浓度相对提高,提高了渗透检测灵敏度。
温度:JB/T4730-2005规定10~50℃,当温度不在标准温度范围内时,应使用A型试块作对比试验。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水洗型渗透剂的去除工艺标准:JB/T4730-2005规定:水温、水压、角度及距离。
特点:水洗型渗透剂含有乳化剂,水洗时间、水洗压力高、水洗温度高,便有可能把缺陷中的渗透剂清洗掉,产生过清洗。
原则:在得到合格背景前提下,水洗时间越短越好。
荧光法在紫外灯下(着色法在白光下)边观察变清洗。
后乳化渗透剂的去除:1、亲水型乳化剂操作程序――水预清洗、乳化、最终水洗。
施加方法――浸涂、浇涂或喷涂。
不能刷涂,因刷涂不均匀。
2、亲油型乳化剂操作程序――乳化、水洗。
施加方法――浸涂或浇涂。
不能刷涂或喷涂,也不能在工件上搅动。
3、乳化时间关键步骤:乳化时间的控制,防止过乳化,在保证达到允许的着色或荧光背景下乳化时间尽量短。
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乳化剂浓度、乳化剂温度、乳化剂被污染的程度和后乳化型渗透剂的种类。
4、质量控制在白光或黑光下进行,边清洗边观察。
过乳化必须重新进行渗透检测。
欠乳化时烘干工件重新进行渗透检测,对一般工件可再次进行补充乳化。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的去除程序: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洗以去除大部分多余渗透剂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洗注意点:不得往复擦洗,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冲洗被检面。
干燥目的:去除被检工件表面的水分,使得渗透剂回渗到显像剂上。
时机:取决于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和使用的显像剂。
溶剂去除型―――自然干燥水洗工件―――使用干粉显像或非水湿显像,显像前必须干燥;使用水湿显像,显像后干燥;使用自显像,在水洗后干燥。
方法:干净布擦干、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吹干、热空气循环烘干、热浸。
热浸技术――工件清洗后,短时间放在80~90℃的热水中浸一下,提高工件的初始温度,加快干燥速度。
缺点:具有补充清洗作用,易造成过清洗,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0s之内,光洁表面不允许热浸。
温度和时间:干燥时被检工件表面温度不得大于50℃,干燥时间5~10min。
干燥温度与所有渗透剂种类及被检工件的材料有关,一般由试验确定。
干燥时间与被检件的材料、尺寸、水分多少、初始温度和烘干装置等因素有关。
现象显像方法:干式显像、溶剂悬浮显像、湿式显像、自显像。
干式显像:适用范围:荧光渗透检测-粗糙表面。
施加方法:喷洒、掩埋,滞留的显像剂使用干燥的低压空气吹除或轻轻敲打。
灵敏度:不能形成良好的背景,对比度低,检测灵敏度低。
分辨力:显像剂只吸附在缺陷部位,缺陷轮廓图形不随时间扩散,可分开显示临近的缺陷,分辨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