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一教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1(湘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在渐渐地深化。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湘教版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引导讲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本节课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1地球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的第一课时内容。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其宽广无垠、神秘莫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宇宙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出几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从前,有一个叫做皮的男孩,他喜欢仰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一天,皮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皮被深深吸引,决定踏上探索地球的旅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3)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1.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的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在太阳系中的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3.(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2)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观察月相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观察月相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含义,进一步了解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2)通过带领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地理综合思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研究的热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月相观察,落实人地协调观,实现人与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引入,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
师: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月亮形态是什么样的?生:弯弯的,或是像圆盘。
师:那我们一同通过视频,欣赏月亮的盈亏变化过程。
播放月相变化的短视频。
正课讲解师:结合刚刚播放的视频,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说的月相是什么呢?月相: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
讨论一:古文中话月相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宋)《前赤壁赋》师:苏轼写的这段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呀?大家能结合语文知识翻译一下吗?生:尝试翻译教师在旁边引导翻译,并提示学生。
师:大家关键猜测一下,这个“既望”究竟应该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什么样的月相?为何会让苏子书写下来?生:猜测可能是圆月。
师:古人很早就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计算时间,所以,月相变化与农历时间是相互对应的。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PPT展示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月相与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间位置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讨论二:一个农历月中月相变化有什么特点。
师:结合课件上的图片,以每组同学为一个团队,大家分组探讨。
组1:月相有圆缺变化,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组2:月相变化呈周期性的,下个月也重复这个月的情况。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地球宇宙环境问题时,可能缺乏责任感和保护意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Leabharlann 和教学设想(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宇宙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与总结: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应用与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观测、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宇宙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宇宙的起源,包括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
-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分析宇宙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变迁。
2.地球的宇宙环境: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
-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突出地球的独特性。
-介绍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自转和公转。
3.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它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起始,本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印象,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同时,它是本章节的开始,整章形成一个从大到小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和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重点高中高于的学生。
从认知水平来看,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初中科学课时已经涉及到本节的内容,如流星、彗星、太阳系等等,但是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从能力水平来看,高一的学生形象感知比较突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尤其是对宇宙环境的知识,始终抱有探究的态度。
因此,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准备PPT 媒体课件、火星纸质资料等。
七.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一段宇宙诞生的视频,从而引出宇宙环境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宇宙的诞生,清晰直观,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宇宙起源的顺序和相关的事件。
同时,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神秘而颇有争议的话题,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以下的内容学习。
【过渡】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开始了探索宇宙的行动,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究竟有多少?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小组讨论】组织4人小组讨论,他们通过课堂和日常生活的了解,知道哪些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事件。
【教师总结】教师展示一些早期人类探索宇宙的事件。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地球宇宙环境的因素以及其相互作用;3.探究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2.理解影响地球宇宙环境的因素;3.掌握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
教学难点1.探究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2.了解如何维护地球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地球是宇宙空间中我们所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所处的宇宙环境相对稳定。
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2.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交替现象;3.地球的大气层;4.地球的磁场;5.地球的重力场。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影响地球宇宙环境的因素地球的宇宙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1.太阳辐射和太阳风;2.星际射线;3.行星磁场;4.外层空间粒子和微尘;5.人类活动等。
其中,太阳辐射和太阳风是影响地球宇宙环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地球宇宙环境与人类地球宇宙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地球磁场变化会影响导航等。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地球宇宙环境带来影响,例如人造卫星的产生会增加太空垃圾等。
因此,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使地球能够在宇宙环境中稳定存在。
教学方法1.PPT演示法;2.课堂互动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4.观察剖析法。
教学评价1.测验;2.课堂讨论;3.小结报告;4.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1.李远胜.地球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王明亮.地球现代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3.邓少麟、赵晓球.地球环境(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宇宙间的天体相互关系。
2.了解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和能量,认识宇宙间物质和能量的距离和规模。
3.掌握太阳系的组成、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4.能够分析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征和运动。
5.掌握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2.教学难点:宇宙间物质和能量的距离和规模。
三、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八大行星组成。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如下:太阳系 -> 气态行星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岩石行星区(地球、火星、金星、水星)2. 宇宙间的天体相互关系宇宙间的天体相互关系主要有引力、碰撞和辐射等。
其中,引力是宇宙间天体相互吸引的力,影响范围是无限的。
碰撞是宇宙间的天体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辐射是宇宙间能量的传递方式,包括电磁波和粒子辐射等。
3. 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和能量宇宙中的基本物质主要包括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
气体主要是氢和氦等,占据了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质。
尘埃主要是星云中的微小颗粒,能够散射光线和辐射出热辐射。
暗物质是科学家针对星系轨道问题提出的一个假想物质,因为它不参与任何辐射,因此无法被探测到。
宇宙中的能量主要有电磁能和引力能等。
主要能源是太阳和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产生了大量的辐射,如光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4.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主要组成有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据了太阳系总体91.16%的质量。
行星分为气态行星和岩石行星两类。
行星和卫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在椭圆轨道上运动。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巨大岩石块,彗星则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小天体。
5. 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天体的运动规律主要是基于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律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三个板块进行介绍。
整合这一节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学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2、能用框架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分层,即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4、学习完相关知识后,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视频法,增强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2、通过图片展示法,理解基础概念以及攻克天体系统分层这一重点,并运用记忆类比法强化理解。
3、通过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理解地球的普通和特殊所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探索地外文明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1、天体的概念;2、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3、地球的普通性和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宇宙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展出浩瀚星空图片)说一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同学们,你的脑海里有这样关于星空的神话故事吗?二、讲授新课:板书: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生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自己所知道的宇宙知识或神话故事传说等向全班汇报。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北斗星、哈雷彗星等等)师 (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述)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但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可见宇宙范围估计为140亿光年,可谓“沧海一粟”。
生读P6活动材料,完成1、2题。
生(回答)1.光年是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0万千米/秒,所以可以计算出1光年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3.熟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二、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三、教学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四、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主要有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空间三个方面。
1.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球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球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和无数的小天体。
2.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是巨大的星云状系统,由大量星系或星团组成,其中太阳系是其中的一个,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4000光年。
3.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是包括太阳系、星系和星系间的空间,是一个浩瀚的宇宙空间,无限辽阔。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1.自转: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匀速旋转,完成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这个过程也就是地球的自转。
自转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它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2.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动,完成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个过程也就是地球的公转。
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也非常大,它决定了地球的年份数、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运动规律的星球系,由太阳、八大行星、数以亿计的小行星、彗星、陨石等天体组成。
太阳系的特征:1.太阳系是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它的规模和数量都是巨大的,包含了数百亿个天体。
2.太阳系的星体分布在三个区域,分别是内行星区、外行星区和鸟瞰圆盘区,各区域的特征各异。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围绕太阳运动,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地球的特征:1.地球是太阳系内最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拥有大气、水资源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地球的形态是椭球形,由地球几何中心、地心和地表构成。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以及相关术语名词。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在天体系统中的角色。
3. 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并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天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体验宇宙的浩渺和有序。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培养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并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感受宇宙之浩渺,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辨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2.太阳系的结构。
教学难点天体系统的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彗星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浩瀚无垠隐藏的秘密也无穷无尽。
我们人类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一直探索下去。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很早就把时间和空间统一来看。
宇宙包含极其广阔的“空间”和极其漫长的“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至今仍然对它知之甚少。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前言走进地理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学的内容和意义。
2.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样做?为学好地理课程指出正确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通过什么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2.了解地理学是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愿学、想学地理的思想动机。
教具准备能反映地理学特色的图片、地理学科的体系示意图、介绍最新地理学科研究成果的材料或论文精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地理老师,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板书)。
以后就叫我盛老师,不要叫我地理老师,更不要叫我“喂”。
从今天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地理这门课。
二、师生互动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请问:哪些同学喜欢地理课?请喜欢地理课的同学举手。
…不要太虚伪哦,不要为了给我面子,就举手哦,那就太虚伪了哦。
我数数看,1、2、3。
啊!?我们班居然有×个学生喜欢地理,太让我吃惊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啦。
请大家安静,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地理?不要怕,我就喜欢听真话。
…我刚才看你没有举手,你肯定是不喜欢地理的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喜欢地理…哦,是这样。
(我继续点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书;高中以“理”为主,又分为系统地理(必修模块)和应用地理(选修模块),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本不“讲”“理”。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1光年约等于9.460 8×1012 km。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思考启迪]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连起来。
2.天体系统天体在宇宙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下,共同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4.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①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其他小天体等。
②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③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他行星际物质,其中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天体M是小行星。
(2)地月系:①组成:指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②月球的同步自转:指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公转完全一样。
[温馨提示](1)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进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之间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相互吸引,二是相互绕转。
(3)总星系不等于宇宙,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范围。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水分。
(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温馨提示]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要借助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温度、大气和水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因为这些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概念,区分各种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教材,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阅读图片、数据表格和思考等活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提高学生从图表
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 通过小组探究和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情分析
这节课为高中地理第一课,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所以课堂导入利用了
视频,课堂中也穿插了大量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中设置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和抢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重点难点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震撼!200秒让你感受地球到底有多渺小》
师: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宇宙太大了,可以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而我们的地球就像其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地球处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之中?以及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到高中第一课的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
打开课本第6页,拿出导学案,看第一个框题。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问题】在历史时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形成了哪些观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进行补充,并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并由此引出“已
知宇宙”“光年”等概念。
)
【问题】1.何为光年?
2. 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3.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有多少千米?
(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
在问答互动中解决知识点)
【过渡】通过计算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
那么在茫茫宇宙中都有些什么呢?回忆刚才我们所看的视频。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除了这名同学所说的,在宇宙中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物质存在形式,下面我们来观看几组图片。
(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可以直观认识到各种天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各种天体做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对天体进行分类)
【知识归纳】
天体的基本类型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
(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等)
【小测试】
下列物体为天体的是: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B.流星体
C.陨石
D.等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通过小测试,学生就可以自主总结出天体的判断方法)
【知识归纳】
天体判断方法:一.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二.不能是天体的一部分
【过渡】这些天体在宇宙中是一动不动的吗?(学生回答)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宇宙中的天体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
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框题。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活动1】师:因为同学们昨天晚上预习过课本,下面结合课本P7-9内容,小组内讨论2分钟后,小组抢答:
1、从低到高的级别说出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约为多少光年?
3、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多少个?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4、按照“天体系统”图,由从高到低的级别设计出天体系统层次图。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抢答问题。
教师根据各小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记录分数。
同时对各个问题加以补充、纠正、总结)
【过渡】播放《银河系》小视频。
师: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其中有一颗对我们人类来说特别重要,它就是太阳。
接下来我们进入太阳系,来看太阳以及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有何特点呢?
【活动2】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7-9内容及图1-3太阳系示意图。
自主学习2分钟后,小组抢答:
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小行星带的位置?
3、如何区分地内行星、地外行星、类地行星、巨行星及远日行星?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在公转方向、轨道形状、轨道平面有何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后,各小组抢答问题。
教师根据各小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记录分数。
同时对各个问题加以补充、纠正、总结)
【过渡】可以看到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具有与其他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运动特征普通,无特别之处。
地球的外形和所处的位置也是普通的,所以我们说
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接下来进步第三个框题—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我们已经讲了,那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呢?(一般学生都能回答出,地球的特殊性是因为有生命的存在)
【问题】那么地球上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抢答,教师加以补充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写到黑板上)
【板书】适宜的温度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充足的液态水
太阳光照
【活动3】前面三个条件与地球的自身原因有关,这三个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上的材料及探究问题,小组内讨论3分钟后,小组抢答。
总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地球有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抢答问题。
教师根据各小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记录分数。
同时对各个问题加以补充、纠正、总结。
最后将结论板书到黑板上)
【板书】
地
球存在生
命的原因●适宜的
自身条件
1、适宜
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3、充足的液
态水
原始生命诞
生于海洋
太阳光照
【过渡】这些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除了自身条件以外,地球能够在宇宙中安然无恙地存在46亿年也离不开安全的宇宙环境。
刚才我们提到太阳光照,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假如有一天太阳光照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视频。
【活动4】播放视频《当太阳灭亡后,地球以及人类,将经历怎样的结局?》
(通过视频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地球上存在生命还需要稳定的太阳光照,很容易解决了知识点。
)
【过渡】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了,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就会消失,地球就会偏离原来的运行轨道,可能遇其他天体相撞,这对地球也是致命的打击,所以地球上存在生命还需要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问题】请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最后将结论板书到黑板上)
【板书】
地
球
存在
生
命
的
原因●适宜的
自身条件
1、适宜
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3、充足的液
态水
原始生命诞
生于海洋
安全的宇宙
环境
1、稳定的太阳光照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过渡】以上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重点掌握。
我们知道地球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在银河系之外有超过125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无数个像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很有可能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那么就很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把地球以外的智慧生命称之为外星人,关于外星人,人类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把它们想象成各种样子,下面我们看图片:
【活动5】PPT展示有关地外生命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你认为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说明原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之大,知道了什么是可见宇宙、光年。
认识了构成宇宙的各种天体及它们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同时知道了地球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特殊性,因为地球上存在着生命。
我们重点探究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堂练习】
1. 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
A. 最高一级
B. 最低一级
C. 次于银河系
D. 同于河外星系
2.地球能形成大气层的重要条件是( )
①地球的体积②地球的密度
③地球的质量④地球的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 )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 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