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_1.1.5 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视图教学设计
§1.1.5三视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视图是在学习了直观图之后的又一种空间几何体的表示方法,正投影是作出几何体三视图的依据,通过对该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为进一步运用平面问题研究空间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合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通过图形位置及其变换来认识图形的思维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用变化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正投影、三视图的画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画法及应用。
【创新点】:(1)345自主合作、优质高效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遵循“三步”“四环节”,“三步”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环节”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
(2)分组合作中体现分层,同组中要分布不同层次的同学,便于问题研究。
知识准备)。
1、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有关概念2、一条线段的平行投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平面的平行投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几何体当投射线投射的角度不同时,得到的投影是否相同?5、有时候,我们常常要把几何体画在平面上,除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外,你还知道什么平(指引预习方向,形成大致的知识脉络,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有重点的预习新知识,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帮助学生对自己预习结果做自我检查,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案的批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调节课堂教学)。
根据下列问题,预习课本21-24页1、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与投射面垂直,则称这样的投影为__________。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1.1.5 三视图》
《三视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版》必修2第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主要是加强学生对直观图的理解,通过直观图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视图》的学习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由空间转化到了平面,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为后面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内容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密切,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的教学素材。
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选择多媒体课件展示,将大量背景材料、生活素材展现于课堂,fah动画的演示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此同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二、学情分析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
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三视图,并且初步具备了空间想象的能力。
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使大量的素材变得生动、形象,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下,将会促使学生由抽象理论分析转向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难点是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为突破重、难点,我借助了多媒体动画和fah 动画,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见具体阐述。
高中通用技术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三视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的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绘制(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2)学会规范画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三视图在设计交流表达中的重要性。
(2)养成细致、严谨的技术(画图)习惯。
二、教学重点1.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三、教学难点规范的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演示法、练习法等。
【新课引入】由四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他们得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此引出立体图可以直观的表现物体的整体形状,却难以表示清楚物体各表面的形状。
为了将物体的各个表面的形状完全表达清楚,人们采用了三视图。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本节课主要分四部分,【一是】三视图的形成,【二是】三视图的展开,【三是】三个视图的投影关系,【四是】三视图的绘制。
本节课采用学生讲解、教师总结的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三视图的形成1、三投影面体系。
用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平面(如墙角),构成三投影面体系。
其中:正立投影面V(简称正面)侧立投影面W(简称侧面)水平投影面H(简称水平面)OX、OY、OZ为投影轴,O为原点。
(ppt课件演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三投影面体系。
那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呢?2、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使物体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H、W面投影,即得到物体的三视图。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H上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W上得到的视图。
(ppt课件演示)二、三视图的展开为使三个视图画在同一个平面上,需要把三投影面展开。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B版精品教案《1.1.5 三视图》
【问题1】展示图片1,学生观察并猜测一下图片的内容?图片1 图片2学生猜测之后,展示图片2,通过学生猜测的结果和事情的真相之间的巨大差异性,揭示“需要全面看待事情”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2】全面地看待事物,那么怎么才能算全面?至少需要几个角度?结合初中的经验:前后、左右、上下.引出课题:用平面图形表示几何体的第二种常用方法——三视图.生活中的三视图欣赏:说明:数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不研究物体的材质和颜色等.【问题3】什么是三视图?它是怎么形成的?三视图是特殊的平行投影——正投影.[复习]正投影的的特点以及不同于平行投影的性质.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射面垂直的平行投影.性质:1)垂直于投射面的直线或线段的正投影是点.2)垂直于投射面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是直线或直线的一部分.三视图的形成:1)定义:以教室的墙壁为例,定义三视图.主视图:在正前方放置的直立投射面内(平面α)的正投影叫做空间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在右方放置的侧立投射面内(平面γ)的正投影叫做空间图形的左视图.俯视图:在水平放置的水平投射面内(平面β)的正投影叫做空间图形的俯视图.2)绘制:在三维投射面的基础上,结合几何体模型示范并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画法.主视图:反应了几何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了几何体的宽和高.俯视图:反映了几何体的长和宽.3)布局:在三个投射面上得到三个视图,将之侧展开摆放在同一平面内,得到三个视图的布局.总结三视图的布局:➢主视图放在左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问题4】通过研究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说明,三视图的每个视图有什么特征?视图之间有什么关系?总结: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主左一样高,主俯一样长,俯左一样宽.请作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平面ABC与平面ABD相互垂直,且AC⊥AB,BD⊥AB,AC=5,AB=6,BD=4.主视方向如图,过正方体上底面的对角线和下底面一顶点的平面截去一个三棱锥所得到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为()A.B.C.D.【小游戏】看一看,猜一猜图1 图2图3 图4图1:正六棱锥.图2:简单组合体——下部是圆柱,上部是圆锥.图3:一个奖杯.图4:矿泉水瓶.1.知识与技能:课后拓展:已知一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为4,请画出它的三视图,并说明各个视图的面积以及该四面体的体积.【解题思路】三视图中的“长对正”,长指的是AC的长度;三视图中的“高平齐”,高指的是三棱锥的高;三视图中的“宽相等”,宽指的是底面上过点B的高线.课后思考:如何更快速地将由三视图还原得到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高中通用技术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视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三投影面体系;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掌握三视图的位置及其投影规律;能识读三视图。
2、过程和方法:通过模型构建三投影面体系对三视图进行探究,理解三视图的形成,提高识读三视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的绘图能力,以及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生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三视图有形成原理;识读三视图。
教学难点: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模型10个、三投影体系展板、礼物盒实物。
SMART电子白板教学环境。
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我来画,你来猜”。
教师出示装有礼物的盒子,找三位同学分别从三个方向观看礼物,把看到的轮廓在黑板上徒手画出相应的图。
师:大家猜一下,老师准备的礼物是什么?生:万花筒、盒子……师:学习完本节课将为同学们揭晓真相。
(展示学习目标)下面通过动画来演示刚才三位同学把“视”的轮廓画出相应“图”的过程。
(板书课题:视图)课件展示: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并讲解正投影,并建构“视图”的概念(如图1)。
图1师:同学们思考,下面是对三个物体做正投影得到的图,你能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吗?(课件展示投影图)生:不能确定。
师:把视图恢复原状,可以看出完全是三个不同结构形状的物体,这说明单一下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下面我们以长方体为例,分别从六个方向作正投影,得到六个视图,要想清楚表达长方体的形体,需要哪几个视图?学生回答,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圈出相应视图。
师:要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常常需要三个投影。
我们用视线代替投影线,然后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得到的三个投影图形叫做“三视图”。
(补充课题:三视图)设计意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创设了带有悬念的情境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跃课堂教学气氛。
《三视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等)的展开图。
难点:1、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的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
2、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如图,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二、探索新知活动1:如图,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活动2:如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1、教师出示工件模型(课前准备好模型)。
2、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评价。
1、教师摆出九个正方体的组合体。
(课前准备好模型)2、教师演示、指导3、师生评价1、教师提出问题。
2、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3、师生共同归纳。
1、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并试着画一画图形。
2、学生画图、板演。
1、学生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动手画出从三个方向看的平面图。
2、学生板演。
3、课堂练习:课本P1201。
1、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准备好如右图的5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纸片)。
3、课堂练习:课本P1212。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
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与求知欲。
此活动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平面图形回归到立体图形的过程,在实践中再次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三、拓展巩固试一试:认真观察下列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思考:怎样找正方体展开图相对的面?1、教师演示。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1.5 三视图2-人教B版
§1.1.5三视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中数学人教B版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5三视图,是学习空间几何体的平面表示形式,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能够准确将三视图“还原”成直观图)。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衔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重要作用,同时学好三视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坚实基础。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学生在小学三年级上册“二观察物体”就已经接触过从前,后,左,右,上,这五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孩子们对“观察角度不同,物体形状可能不同”这一客观事实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初中七年级上册“§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重点研究从正面,上面,右面这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初步形成对物体轮廓的认识。
尤其是正方体、长方体这样典型的几何体,学生对其形状已经很熟悉,但是还没有形成三视图的概念。
2.能力层面:学生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根据三视图准确的识别立体模型。
也就是说对于将三视图还原成直观图仍旧没有这个意识。
3.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渡,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物体(组合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通过图形位置极其变换来认识图形的思维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高中数学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设计新课改之后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贴近素质教育,更加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是以实际问题的出现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交流合作的模式发展数学能力——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宗旨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升华为培养数学精神为理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直观图之后,尚未学习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教学的。
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
学好三视图为学习直观图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2、学情分析:(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特征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得到不同的视图的方法。
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还不清楚。
(2)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导发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动手。
高中通用技术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视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投影法及其特性(2)理解三视图形成的原理(3)掌握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构建三投影面体系,理解三视图形成的原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技术交流语言——三视图的作用;(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造型组合设计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
[重点]三视图形成原理及投影规律[难点]补全三视图缺少的线条[教材分析及本节讲授内容]整个的第三节讲的是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而作为技术交流语言课本上介绍了两种:一种是透视图,一种是三视图,三视图是工程中普遍采用一种技术语言。
学生是否会画三视图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后面能否准确做出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模型,同时技术交流能力高低也是一个人技术素养高低的重要表现。
因此本节课是整个第三节的核心内容。
三视图这一节主要讲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识读和三个视图的绘制,在课时安排上安排了两节课,第一节课讲授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识读,要求学生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掌握其投影规律,能识读及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二节课介绍稍复杂的构件的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并引导学生能画出自已所设计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三视图,在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教学过程]影面上的命名形式。
三视图的展开:正面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度,侧面绕OZ轴向后绕90度。
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合作探究: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位置关系、方位关系、三等关系)老师利用幻灯片把学生的回答落实在图上,并投出相应的文字。
(1)位置关系(2)方位关系:小结:主俯分左右主左看上下俯左辨前后(3)三等关系:主、左之间:高平齐主、俯之间:长对正俯、左之间:宽相等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进行理解,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展开图进行记忆。
高中通用技术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视图教学设计一、课程信息1、模块:通用技术必修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及学习内容简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中的内容。
将设计方案用图纸表达,是设计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其中,涉及到的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形成教学难点。
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用一课时完成三视图有关内容的教学。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学生亲历制图实践,有比较高的热情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但是,设计图样的绘制是一项严肃的活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
此外,学生现阶段的行为习惯可能与技术设计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生很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和枯燥感。
因此,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规范要求。
(三)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和投影法的有关知识;(2)了解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绘制三视图;(3)能够识读常见形体的三视图;(4)掌握简单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1)以简单零件的三视图绘制过程为例,指导和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2)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科学的空间三维思维方式,养成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自身的技术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对任务完成结果的互相评价,形成反思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1)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2)用技术语言(三视图)表达设计,交流技术的能力。
2、学习难点:(1)如何用视线代替光线看物体,得出三视图;(2)规范绘制简单三视图样。
三、教学资源设计1、多媒体教室(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中控系统、视频展台、投影机、电动银幕、调音台、功放、音箱、话筒、黑板);2、演示三视图原理的多媒体课件;3、识图和制图用的实物模型。
高中通用技术_三视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视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投影法及其特性(2)理解三视图形成的原理(3)掌握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构建三投影面体系,理解三视图形成的原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技术交流语言——三视图的作用;(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造型组合设计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
[重点]三视图形成原理及投影规律[难点]补全三视图缺少的线条[教材分析及本节讲授内容]整个的第三节讲的是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而作为技术交流语言课本上介绍了两种:一种是透视图,一种是三视图,三视图是工程中普遍采用一种技术语言。
学生是否会画三视图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后面能否准确做出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模型,同时技术交流能力高低也是一个人技术素养高低的重要表现。
因此本节课是整个第三节的核心内容。
三视图这一节主要讲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识读和三个视图的绘制,在课时安排上安排了两节课,第一节课讲授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识读,要求学生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掌握其投影规律,能识读及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二节课介绍稍复杂的构件的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并引导学生能画出自已所设计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三视图,在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教学过程]影面上的命名形式。
三视图的展开:正面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度,侧面绕OZ轴向后绕90度。
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合作探究: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位置关系、方位关系、三等关系)老师利用幻灯片把学生的回答落实在图上,并投出相应的文字。
(1)位置关系(2)方位关系:小结:主俯分左右主左看上下俯左辨前后(3)三等关系:主、左之间:高平齐主、俯之间:长对正俯、左之间:宽相等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进行理解,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展开图进行记忆。
高中数学 1.1.5三视图教材分析 新人教B版必修2
§1.1.5三视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②CH1立体几何初步三视图的应用。
三视图的内容在初中已有初步接触(学习得较浅),高中学习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立体几何中的直观图的理解及进行相关计算,对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至关重要。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课题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Ⅰ)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能识别和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Ⅱ)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通过图形位置及其变换来认识图形的思维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渗透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运动变化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Ⅰ)重点: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应用。
(Ⅱ)难点:三视图的画法以及根据三视图画出直观图。
(Ⅲ)突破:
1.让学生明确三视图的轮廓线是画三视图的关键,体会可见的轮廓线(包括被遮挡但是可以经过想象透视到的轮廓线);
2.让学生真正体会从三个两两垂直的方向做出的正投影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也即“主左一样高、主俯一样长、俯左一样宽”的特征。
上述突破方案,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件,反复演示,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三视图的信息,自主探讨处理所得信息,进一步解决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流程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测试进一步巩固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在解题中的应用;
2.准确分析错因,查漏补缺,解决求几何体表面积、体积中存在的问题;
3.进一步养成细致、规范的答题习惯.
4.加强对常见的几何体结构的掌握,会利用立体问题平面化的思想的解决球的接切问题;考点重拾:
(一)导(5分钟)
高考定位:
1.三视图的识别和简单应用;
2.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在解答题中,有时与空间线、面位置证明相结合,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作为其中的一问.
【过程设计】
1.各小组就《世纪金榜》P47第1题,三视图还原、规范解题、改进措施展开讨论;
2.请小组长推选一位同学对本小组出错原因进行总结并讲题.
(二)学(15分钟)
针对几个典型例题,给出相应的巧解方法【过程设计】
1、典例剖析
给出第一种解决方法:三色笔法
针对性练习:
给出第二种解决方法:标记法
针对性练习:
给出第三种解决方法:连线法
(三)议(5分钟)
针对几个典型例题,掌握三视图还原的巧解方法(四)练(15分钟)
针对几个习题,在实战中掌握三视图还原的巧解方法
(五)悟(3-5分钟)
针对今天的内容,领悟相应的方法应用的条件
1.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
(1)对于规则几何体,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
(2)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可采用割补法求解;对于某些三棱锥,有时可采用等体积转换法求解.
(3)求解旋转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注意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的应用.
(4)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时要注意S表=S侧+S底.
当堂检测:
学情分析
三视图作为一个新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就对三视图提出了学习要求。
高中三视图是初中“投影与视图”知识和能力的延续和发展。
初中只要求能画出或判断出几何体三视图的形状即可,一般对尺寸、线条不做严格要求,一般不和其他知识综合,因此学生具有基本的对简单几何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几何体的长宽高、轮廓线(包括被遮挡但可以经过想象透视到的轮廓线)认识比较模糊,另外学生的作图能力较弱。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准确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
效果分析:
三视图的还原历来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我通过多种方法手段,让学生在长方体或正方体中,通过划线、描点等方法,将三视图还原,增强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在考
试中拿到本题的分数。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三视图》是人教B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
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视图的内容,对三视图的有关知识有了较浅层次的了解,高中阶段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三视图的画法,并能够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材充分注意对学生空间直观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和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在初中几何的基础上能适当地上升到理性层面。
三视图作为新增内容,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高考卷中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同时在建筑、机械制图等领域等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容量大,要呈现的空间图形多,因此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难点:物体长宽高的理解,直观图与三视图之间的转换,以及直观图的简单计算。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三视图的还原历来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我通过多种方法手段,让学生在长方体或正方体中,通过划线、描点等方法,将三视图还原,增强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在考试中拿到本题的分数。
其实三视图还有许多其它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将在之后的课程中,有条件的向学生渗透,争取让人人都能完成三视图的还原。
课程标准要求
(1)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2)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
(3)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