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一、填空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14-18个月),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教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安康发展监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大抵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塑造)。

10.儿童的安康,包括心理健XXX,是(教育)的前提。

儿童心理安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干涉,可所以(发展性)干涉,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13.1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咬玩具、吃剥落的墙皮、头发、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惯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障碍,称为(异食癖)。

在睡眠过程当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能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

14.重生儿期起怙恃就过渡保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受到影响,简朴造成(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

1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情)征象。

15.为培养幼儿优秀的行为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化法),又称(勉励强化法)。

67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67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678#——学前⼉童⼼理健康与辅导⼀、选择题1.下列影响学前⼉童⼼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性因素的是( A )A.托幼机构B.动机C.先天素质D.情绪2.下列适⽤于筛选检查法的评估⼯具为( B )A.⼉童⾏为调查表B.丹佛发展筛选量表C.婴幼⼉智能发育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3.学前⼉童⼼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学、⾏为主义和( A )A⼈本主义 B 认知主义C完形主义 D 神经学4.个体⼼理学认为,⼈类的主要⽣存动机是( D )A良好的⼈际互动 B追求卓越,摆脱⾃卑C满⾜各种需求 D⾃我实现5.依恋理论的代表⼈物是(D )A.⽪亚杰B.拉扎鲁斯C.劳恩菲尔德D.鲍尔⽐6.船船说:“笑笑,你可以帮我找找我的围⼱吗?”笑笑说:“你没看正戴在我的脖⼦⾥吗?”这段话反应了哪种沟通分析的类型( C )A互补性沟通 B暧昧型沟通C交叉型勾通 D有意义沟通7世界上第⼀套智⼒测验量表是法国⼼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的( C )A.韦克斯勒量表B.麦卡锡⼉童能⼒量表C.⽐纳-西蒙量表D.瑞⽂量表⼆、填空题1.阿德勒学派发展出来的⼀套实际的辅导⽅法所寻求的四个⽬标⾏为是:注意、___权利____、报复和___⾃卑____。

2.⼈格测验可以分为结构不明确的___客观化测验___和结构明确的__投射测验___两⼤类。

3..我们将那些持久地、经常地表现出与所在的环境和⽓氛不相符合的⾏为和情绪表达的⼉童,称之为___情绪和⾏为异常⼉童____。

4.完整治疗学派认为⼼理问题产⽣主要有恐惧层,觉察层和虚假层、困惑层、爆发层等五个层⾯。

5.四种常见的⽣活地位是:我不⾏-你⾏,我⾏-你⾏,我⾏-你不⾏和___我不⾏-你不⾏_____。

6.沙箱⼼理疗法是由英国的⼩⼉科医⽣_____劳恩菲尔德_________创始的。

7.国际上第⼀个⼼理健康组织成⽴于1908 年 ___5___ ⽉。

三、名词解释1.系统脱敏法⼀种逐步消除不良条件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常被⽤于⽆法学会⾃我松弛,也不能对⾃⼰所恐惧的场景进⾏想象的⼉童。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对抗性条件作用
琼斯
模特塑造法
班图拉
及时强化
斯金纳
二、口吃(发展障碍)
* 儿童语言的获得 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 阿尔波特 模仿说 乔姆斯基 先天语言能力说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语言环境 教育方式 家庭
幼儿园 口吃的主要表现 延迟发音
重复音节
* 案例:
小明,小班,偶发性口吃。 性格孤僻, 说话局促不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 途径和方法、幼儿园及家庭健康环境的创设;常 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及矫正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使学前儿童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和技能, 纠正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 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保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成因分析:父母期望值很高 偶发事件—恐惧—口吃
对策与建议:
(1)避免幼儿受到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 (2)不要强制性改变左右手的习惯。 (3)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4)消除引起幼儿紧张的因素,不要过分关注幼
儿的口吃和强制纠正。 (5)进行必要的训练,如发音训练,朗读练习,
可借助音乐以游戏方式训练。 (6)进行有效的心理适应性训练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培养社会交往 能力、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习惯:主要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 品德行为习惯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要求
1、体察学前儿童的内心感受。 2、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 3、引导学前儿童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人际关系。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应增强学前儿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情感表达、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础,因此,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指导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责任。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有助于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正常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和适应能力,为日后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反,如果在学前阶段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保护或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或关系紧张可能使儿童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2、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学前儿童除家庭外最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儿童的互动方式以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个充满关爱、鼓励和支持的幼儿园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儿童情感需求的教育方式则可能给儿童带来压力。

3、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不良的社会风气、过多的电子媒体暴露等可能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分离焦虑当儿童与熟悉的照顾者(如父母)分离时,可能会出现过度的哭闹、不安、拒绝新环境等表现。

2、社交恐惧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退缩、不敢主动交流、害怕被拒绝等。

3、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活动,容易分心、好动。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复习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复习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复习题题目: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3.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对健康的态度与其社会化过程的关系?4.健康习惯的定义是什么?5.简述学前儿童健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的关系。

6.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7.托幼机构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8.试论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9.在托幼机构中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的原则有哪些?10.课程式评估的优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经验和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让学前儿童获取有益于健康行为和减少有害于健康行为的知识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会认同自身对维护健康的责任性;(2)儿童会认同与健康有关联的自身需要;(3)儿童会比较安全的行为和有危害的行为;(4)儿童会初步获取改进或保持自身健康的策略和方法;(5)儿童会初步学会预防受伤害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6)儿童会初步运用处理紧急事件的技能。

3.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对健康的态度与其社会化过程的关系?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的一种具有持久的而又有一致性的行为倾向,态度对行为能起直接的干预作用。

态度是情感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学前儿童对待自身、他人以及社会健康问题的态度,是促使知识转化成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

学前儿童对待健康问题的态度和信念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并能对其行为起直接的、持久的影响作用。

态度和信念的形成常与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是分不开的,社会化的过程促进了儿童与健康有关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同时,该过程也促使儿童产生与价值观有联系的知识和信念,以支持这些价值观抵御外来的干扰。

4.健康习惯的定义是什么?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完成自动化动作的行为方式。

健康行为通过反复实践,持久积累,自然地就形成了健康习惯。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第十一章学前小孩心理健康劝导知识目标1、认识学前小孩心理健康指导的基来源则2、掌握学前小孩心理健康指导的方法与门路3、熟知学前小孩常有心理问题及有关指导技术技术目标1、对学前小孩常有心理问题进行诊疗2、利专心理指导技术与方法对学前小孩心理问题进行干涉创建优秀的环境可操作性发展性浸透性个性与社会化相适应认知指导与行为训练相联合辅导途径学辅前儿导童原心则理健康辅导常见心理问题辅导以游戏为载体家园同步指导认知误差问题指导情绪阻碍问题指导人品缺点问题指导行为不妥问题指导第一节学前小孩心理健康指导原则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连续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睦状态。

学前小孩心理健康指导是从小孩的成长需要出发,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形成优秀的情绪感情、行为习惯、个性心理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兴趣,逐渐发展其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

关于已经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孩,应付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时地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劝导和改正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这远比让其发展到成人以后再进行干涉的成效更好。

要对学前小孩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应按照以下五个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学前小孩心理健康指导,应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保证心理健康指导的确实可行。

详细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游戏性游戏是学前小孩的主要活动,它能使学前小孩的各样感知能力的到充足发挥,是对学前小孩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优秀载体。

2、兴趣性因为学前小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长,所以在对学前小孩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时应充足考虑这一特色,为其供给舒坦、光亮的指导场所和丰富、新奇的指导玩具,激发他们参加心理健康指导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各器官的活动机能,以达到延缓疲惫出现的成效。

此外,学前小孩心理健康指导的方式也应多样化、拥有新奇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妙不行言的游戏活动和生动风趣的讲话中获取身心成长,在优秀的活动氛围中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协作意识,在成功的愉悦中加强自信心。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导语: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阶段,这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开始与外界建立联系,形成与他人交往的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进行论述,内容包括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情绪管理与表达、社交技能的培养等方面。

一、培养儿童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儿童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认识。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1. 运用启蒙性教育:利用游戏、乐队、自由作画等活动,引导儿童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使其更加了解自己。

2. 鼓励儿童作出选择:提供选择的机会,例如让儿童选择午餐中的菜肴,培养其自主决策的能力。

3. 引导儿童表达感受:倾听儿童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二、情绪管理与表达儿童情绪管理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儿童良好地管理情绪并有效表达:1. 给予情绪认同:教师应积极理解并接纳儿童的情绪,鼓励他们感受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2. 情绪识别训练:通过游戏和图片等教具,帮助儿童学会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情绪,并学会利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绪调节策略:教授儿童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自我放松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三、培养儿童社交技能学前教育时期是儿童社交技能形成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社交技能对儿童的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方法:1. 创设社交情境:在幼儿园中创设各种社交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儿童主动参与社交。

2. 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儿童分享玩具、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倾听和尊重:教师要倾听儿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儿童的选择,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认可。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第四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性因素第三章托幼机构中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第二节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节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四节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五节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工具第五章对学前特殊儿童需求和教育的评估第一节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准备第二节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实施第三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估中的概念第四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估的主要工具第六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第一节心理辅导概念第二节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第四节心理辅导基本过程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三种基础理论及方法第一节精神动力学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疗法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和来访者中心心理辅导第八章个体心理学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个体心理学的总体论第二节个体心理学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法第九章沟通分析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的总体论第二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向第十章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理论及方法第一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总体论第二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第二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三种理论第三节托幼机构中的心理辅导第十二章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辅导的主要方法第一节游戏疗法第二节沙箱疗法第三节行为治疗法第四节团体疗法第五节家庭疗法第十三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第一节学前特殊儿童概述第二节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第三节给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支持第十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托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含义1.广义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本属医学范畴,最早来自对精神病性质的研究和治步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案1【活动设计】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知道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

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表现在哪里?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么办?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

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知道学习时面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认知、语言、社交等各方面发展迅速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并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辅导。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的建议:
1. 建立安全感:学前儿童常常会感到不安全和无助,因此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

例如,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日常生活,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等。

2. 鼓励自我探索:学前儿童正在经历各种新鲜的事物和情境,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和探索,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信心和独立性。

3. 正面引导情绪:学前儿童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们感到愤怒、沮丧或害怕时,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例如通过安慰、倾听和鼓励来帮助他们平复情绪。

4. 提供适当的挑战:学前儿童渴望学习和成长,但是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任务都会让他们失去兴趣。

因此,提供适当的挑战,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动力和热情。

5. 培养社交技能:学前儿童正在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但是缺乏经验和技巧。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建立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简答一、对儿童基本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机?P2181、儿童的个体外在冲突较强烈时。

2、儿童的个体内在冲突较强烈时。

3、自我意识产生模糊时。

4、对环境缺乏认识时。

5、缺乏生活和学习技巧时。

二、举例说明对儿童进行正面抚慰的方法和意义?P177正面的抚慰常通过互补性沟通来实现,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欣赏,或者可以给予赞美及正面的反馈。

这些反馈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明显易懂的手势或者眼光。

积极倾听是一个人能给予另外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抚慰。

正面的抚慰能促进儿童产生“我行----你也行”的生活地位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最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

三、简述儿童生命风格的含义?P157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和习惯反应。

生命风格的分析包括个体在遇到挫折时的习惯反应、个体对责任的习惯反应以及个体在面对需要主动出击的情景时的反应。

个体风格是环境和遗传之间的互动产生的。

四、简述儿童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论述也有)P114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不同首先,对服务对象的称呼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把心理辅导的对象成为“来访者”,而在心理治疗中,把治疗的对象成为“患者”。

其次,服务对象的程度不同。

接受心理到的“来访者”,一般所受的困扰较轻,所受到的心理干扰面积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所受的困扰较严重,所受到的心理干扰面积较广,持续时间也较长。

最后,服务对象的来源不同。

接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出自自愿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一般是由家长或者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异常情况,在接受专门的诊断之后才被列为接受心理治疗的对象。

2、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不同首先,表现在辅导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来访者”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心理治疗中是治疗师与“患者”治疗者与接受治疗者的关系。

其次,表现在实施内容的关系不同。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他们身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做好准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促进儿童自我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

2.培养社交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儿童可以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增强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3.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儿童在学前期经常面临各种情绪冲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感、认识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4.增强适应能力:学前儿童需要适应新环境、新角色和新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适应这些变化,并增加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实施策略1.开展适龄儿童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培养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

例如,进行团队游戏、角色扮演和合作演出等。

2.倡导积极的家园合作: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庭活动,向家长们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3.借助儿童文学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阅读一些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理解情感变化,并从中学会正确表达和应对情感。

4.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技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例如冥想、讨论和艺术创作等,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节。

5.引导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培养儿童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

结语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尊重与理解原则:这是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意味着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情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2.整体性原则:追求幼儿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协调。

3.差异性原则: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

4.活动性原则: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活动,让幼儿积累经验,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5.渗透性原则: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中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6.多样性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持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启发性。

7.鼓励性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励和表扬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8.家园合作协调原则: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这些原则旨在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支持性、理解性和积极性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
发展。

学前教育的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教育的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教育的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因此,学前教育的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了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应注重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儿童在学前教育期间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机构应提供安全、舒适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儿童能够自由地发展和探索。

此外,教育者应重视儿童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情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其次,学前教育应关注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情绪体验和挑战,如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等。

因此,学前教育者应帮助儿童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促使儿童思考和表达他们的情感,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帮助儿童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

同时,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社交能力的培养。

儿童在学前教育期间将面临与其他儿童和成人的交往,这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者应提供各种合适的社交活动和游戏机会,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在社交活动中,教育者还应教导儿童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与教育者的积极互动和家庭的支持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与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他们应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同时,家庭的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与学前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的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应注重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儿童的社交能力的发展和家庭的支持。

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需要
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关爱。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对于学前儿童
来说,父母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情感沟通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通过课程、活动等形式,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
信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游戏、玩具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快乐,并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社会教育
社会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社会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形
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游乐场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
中学习和成长,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心度。

4. 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渠道,家长会可以成为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资讯渠道,也可以把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带给家长,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5.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及家长认识、理解和处理有关心理问题的情况,同时消除心理压力和不必要的情绪,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可以由学校、医院等机构提供,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等形式提供。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辅导13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辅导13章

第12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P17)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P17、18) ❖3.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个维度(P18)
第13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与品行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6)
❖2.理解概念和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偷窃、 拒绝上园和出走
第34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五节 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知识要点:
❖1.与语言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9)
❖ 2.发展性语言障碍、发展性语音不清、口吃的行为表 现
第19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1.定义
❖2.罗杰斯的观点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发展方向,自我评价中出现的 偏差
❖3.自我意识
第20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二)情绪的作用和影响
第21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四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性因素
知识要点: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3个社会性因素 (P30)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知识要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目标设定的实施方法
游戏化教学
通过游戏培养学前儿童 兴趣和能力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
与度
艺术创意活动
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学前儿 童创造力
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情景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情景训练学前 儿童应对实际情况 提高应变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1 游戏化教学
通过多样的游戏方式激发学前儿童学习兴趣
0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 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0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教育方 式对儿童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03 社会氛围
儿童成长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中,有助于 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 不集中、难以持续注意 的情况,影响学习和日
具体可操作
目标需要具体明确,方便实施和评估
02
渐进式实现
目标设定需要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 循序渐进
04
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前儿童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目标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目标设定的内容
01
03
培养自信心
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自信,克服自卑
02
发展社交技能
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04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指导学前儿童正确处理情绪,学会自我 调节
02
营造尊重与信任
建立良好关系
04
鼓励合作
培养团队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自我认知能力
01
03
观察与反思
培养自我意识
0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治疗方法:
1. 分离焦虑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当他们在离开父母或照顾者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安。

治疗方法包括让孩子逐渐熟悉和适应离开父母的过程,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减轻不安和不安全感。

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于活跃,思维混乱。

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如建立特别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来帮助孩子控制行为,按照适当的要求训练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社交困难:学前儿童可能遇到各种社交困难,如害羞、孤独、退缩、敌视等。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团体治疗、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帮助孩子回避社交难题,培养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技巧,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4. 焦虑症:学前儿童可能会有很多焦虑症状,如大声哭泣、失
眠、偏执狂、回避等。

治疗方法包括创造舒适的学习和家庭环境,引导孩子更好地调节情绪,如放松技能、呼吸练习、瑜伽、冥想等,以及利用药物治疗。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不能忽视。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比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语言和交流技能、情感安全和失眠控制等,以期改善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教案
设计思路:中班幼儿会对自己身体各部位以及用处感兴趣,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些身体主要部位的名称和功用,知道自己长大了,进而增强保护身体部位的意识,能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

活动名称:身体上的器官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身体各器官,进一步了解各器官的名称、功能。

2、增强保护身体部位的意识,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活动准备:
人体轮廓图,绘画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身体的器官。

——了解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及他们的功能。

提问1: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的器官,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提问2:请指给大家看看,它们长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长在脸上的器官叫五官,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闻到香味、听到声音、尝到味道。

手和脚可以称为四肢,能够让我们走路,做许多的事情。

二、找找“一个和一对”。

——进一步探索身体各器官,增强保护身体部位的意识。

1、出示人体轮廓图是,请幼儿从头开始往下找。

提问:说说哪些器官我们身上只有一个?(教师用笔画画出幼儿说到的器官)
小结:我们身上有一个头、一只鼻子、一张嘴巴……。

提问:再找找,我们身上哪些器官是一对?它们长在哪里?(教师用记号笔勾勒或画出幼儿说到的器官。


小结:我们身上有一双手、两个肩膀、两只耳朵……,我们的身上有各种器官,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用处,所以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这些有用的身体器官。

三、画出身体上的器官。

——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

提问:
小结:我们身体的器官原来本领那么大,它随着我们小朋友的长大,也在不断地成长,现在,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些身体器官吧!
(每个幼儿取出纸笔进行绘画,画完后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反思总结:本节活动通过了解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和用途,增强幼儿在平时对它们的爱护,并且为自己有用的身体感到开心,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结束部分的画一画,能够让幼儿进一步巩固认识,画完的小虎介绍能够让幼儿在提高自我意识的同时关注他人。

大班教案:
设计思路:出入大班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在变化,在长大。

当弟弟妹妹们哭闹时,他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小向导”、“小主人”的角色;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学着去独自面对和克服困难;当发现问题时,他们学着去寻求解决问题;当同伴间发生了争执,他们学着去理解和关爱他人,同时,他们在体验自身变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用眼睛捕捉、用情感体验每一种事物的变化。

活动名称:我做哥哥了
活动目标:
1、分段阅读故事,理解野田做哥哥后带弟妹外出的系列相关情节。

2、感受野田内心所发生的变化,对人物心理进行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PPT,小图书,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引入:
活动过程:
一、聊聊做“哥哥姐姐的感受”,认识故事主人公。

1、聊聊做哥哥姐姐的感受
提问:现在幼儿园里最大的孩子是谁?做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你们的感觉怎样?
小结:大家觉得做哥哥姐姐……,有一个孩子也做哥哥了,相信他一定也和你们一样……。

2、认识故事主人公。

(出示主人公图片),它就是这位哥哥,名字叫野田,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做哥哥的感觉。

二、集体阅读,感受野田做哥哥前后心情的变化。

1、观察第一页,感受野田快乐的心情。

提问:猫妈妈生了五只小猫,野田的心情怎样?
2、观察第二、三页,感受野田心情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野田感到不高兴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自从做了哥哥后,野田感到的不是高兴而是难过。

三、自主阅读4-18页,理解野田做哥哥后带弟妹外出的系列相关情节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观察。

导入:接下来野田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我做哥哥了》这本书。

2、讨论:相关情节及野田的变化。

提问1:你看到什么?野田用了哪些方法离开弟弟妹妹?(教师将野田的事情记录下来)提问2:野田离开弟弟妹妹了吗?为什么野田每次要回头去找弟弟妹妹?
小结:(15-18)瞧,野田明白了做哥哥的快乐,连妈妈都越来越爱他了。

提问3:现在,野田会怎么说?(当哥哥虽然有些烦恼,但还是很快乐的)
3、互动讨论:你喜欢做哥哥姐姐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整体阅读
完整欣赏故事,整理故事线索。

反思总结:本次活动通过一个绘本故事让幼儿感受“长大了”的感觉,通过感受故事主人公在变成哥哥以后心情的变化,让幼儿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荣誉感,精彩的故事将幼儿带入其中,仿佛自己就是文中那个长大了的哥哥,那个要给妹妹做榜样,要照顾妹妹的哥哥。

对一个具有攻击性幼儿的辅导计划
被辅导幼儿的情况分析:
1、幼儿的一般情况:
睿睿,男,四岁半,很聪明,性格外向,两岁半开始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在国外学校,平时由父母带,偶尔奶奶带着。

2、问题行为的表现:
在平时活动中,经常无缘无故用大动作对待小朋友,如果和小朋友发生分歧或则摩擦,一定会通过语言或者肢体攻击还回去,如果遇到老师批评,会出现捂耳朵,走开或者直接暴躁反抗的情况。

3、可能的原因:
在和父母的沟通中发现,宝贝在三岁左右上学时还不是这样的,当时班级有一个强势的幼儿经常会欺负睿睿,把睿睿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甚至还会打出血。

刚开始睿睿一直处于退让,躲避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睿睿开始反抗,在那个小朋友攻击他时他会立马反抗。

辅导计划:
在辅导计划全程,教师会征询父母意见,让父母配合家长,在各个阶段有目的的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孩子。

第一阶段:
小班处于模仿阶段,幼儿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因此教师会通过榜样树立法,通过自身榜样树立和小朋友的榜样树立,让睿睿知道,除了动手,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睿睿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时候,老师用轻柔的方式让睿睿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用嘴巴说,可能更加有用。

并在平时集体活动中向幼儿分享,遇到矛盾应该怎么做以及对做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褒奖。

同时,也关注睿睿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

第二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小朋友之间更加熟悉融洽了,睿睿也越来越喜欢班上的小朋友了。

因此,教师会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幼儿开始逐渐关注周围人的心情变化,如在小朋友遇到伤心事的时候,提出让其安抚,让他去问问小朋友为什么会伤心难过;在小朋友害怕的时候,让睿睿尝试着帮助他人,保护他人。

并且还通过绘本故事等多种形式增强睿睿的移情能力,让睿睿能够渐渐地感受他人的心情,并知道自己做的某一件事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和感受。

第三阶段:
在老师与家长的不断努力下,睿睿开始尝试着遇到问题,不是第一时间想到动手,而是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用嘴巴告诉他人,开始渐渐学会讲道理了。

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睿睿做得好的地方,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帮助,不要让他感觉这种方法并没有动手来的有用,这就需要老师长时间且细心地观察。

当然,对于下意识动手的睿睿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动手心里的怒火无法宣泄,因此老师与家长也会格外注意睿睿的情绪波动,适当的帮助睿睿通过其他方式宣泄,如大叫、打沙袋等等,不好的情绪宣泄出去了才有利于幼儿调整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