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药理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检测
1.简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机制及 临床运用?
2. 简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抗炎作用 机制及临床运用?
作业
1、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氯丙 嗪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2、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成瘾 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有何不 同?
解热镇痛抗炎药
分类: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吡唑酮类:安乃近 4、其他类:吲哚美辛
共同机制: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
的生物合成
共同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2、镇痛作用: 3、抗炎抗风湿作用:
1 解热作用
调定点上移
体温调 理中枢
产热↑
T
PG
散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枢
内热原
解热镇 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护理组
前提诊测:
1.度冷丁的用途包括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度冷丁的药理作用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病例:男,15岁,淋雨后出现畏 寒、发热,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病症较轻, 有咽干喉痛。
病 毒其 原 素他 体
抑制中枢PG合成 ; 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者几 乎无影响; 对症不对因,勿盲目用药。
思索题: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氯丙 嗪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2 镇痛作用
5-HT,缓激肽, 致痛
组织损伤 释放 组胺,K+,H+等
炎症
PG
痛觉增敏
痛觉
痛觉感受器 痛阈降低
解热镇痛药
度镇痛; 性剧痛及 痛无效; 感和成瘾

解热镇痛抗炎药 PPT课件

解热镇痛抗炎药 PPT课件
NSAIDs临床运用机制与抑制COX-2有关。 传统的NSAIDs为非选择性的COX抑制 药,抑制COX-1常涉及临床常见的不良 反应。 近年来选择性cox-2抑制药相继出现 eg: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不良反应发生率轻;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罗非昔布: 主治骨关节炎
羟基保泰松:无排尿酸作用及胃肠反应较轻
吲哚美辛(消炎痛)
药理作用: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比阿司匹 林强 ,对炎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 果。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较多,一般不做常用解 热镇痛药用
❖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 ❖对急性痛风也有效 ❖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
保泰松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 •抑制PG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不良反应
毒性大,不良反应多,故不宜长期大量用 药 胃肠反应: 溃疡病患者禁用 水钠潴留: 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 少、再障等 肝肾损害: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吡罗昔康
口服吸收完全 半衰期长,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对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疗效与阿 司匹林、吲哚美辛相同而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 好。 优点: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
美洛昔康
为强效抗炎镇痛药物,但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 致消化道出血、溃疡,应予注意。对COX-2的选择 性高。
选择性COX-2抑制剂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溃疡病禁用 合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发生率
◆ 凝血障碍:久服能延长出血时间,引起低凝血

《解热镇痛抗炎》PPT课件

《解热镇痛抗炎》PPT课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右美沙芬
+
右美沙芬
+
吗啉胍、南板蓝根、穿心莲叶
+

+
葡萄糖酸锌、布洛芬
+
金刚烷胺、咖啡因、人工牛黄
+
人工牛黄
+
右美沙芬
+
人工牛黄、双氯芬酸
小结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 不良反应
NSAIDs类药物共同的特点(药理作 用、机制及应用)
扑热息痛、吲哚美辛、布洛芬、美 洛昔康、双氯芬酸的作用特点
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扩血管2
血小板聚集 收缩血管
抗数血不C栓良O及反X多应-1和COX-2特性解热比镇炎较痛抗
COX-1 (结构型)
COX-2(诱导型)
生成 固有的
需经诱导
功能 生理学 : 生理学:妊娠时,
保护胃肠黏膜
PG生成增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病理学:生成蛋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白酶、PG及其他
感冒、头痛、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
感冒药名称
速效伤风胶囊 新速效感冒片 快克胶囊 可立克 好立克 力克舒胶囊 泰诺感冒片 散利痛 白加黑白片 白加黑夜片 新康泰克胶囊 百服宁日片 百服宁夜片 感冒清胶囊 银得菲片 臣功再欣片、颗粒 小儿新速效感冒颗粒 护彤颗粒 惠菲宁 感冒通
常用感冒药成分表
对乙酰氨基酚 伪麻黄碱
间 中枢神经系统
一、水杨酸类
COOH O
O C CH3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解热镇痛药》ppt课件

《解热镇痛药》ppt课件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双氯芬酸、消炎痛; 2.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 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和萘普生等; 4. 邻氨基苯甲酸类:甲氯酚那酸等; 5. 非酸性NSAIDs类:萘丁美酮; 6. 昔康类:美洛昔康、吡罗昔康、氯诺昔康; 7. 昔布类:塞米昔布、罗非昔布、伐地昔布、帕瑞昔布等。
第一节 水杨酸类
对COX-1与COX-2的不平衡抑制,导致血栓素/前列 环素失衡,是内皮细胞失去抗血小板凝集、抗高血压 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功能;
加强血管收缩,添加心血管事件。
胃肠道影响!
曾经以为NSAIDs对COX-2的选择性越强, 胃肠道平安性越高;
对正常胃肠的平安性方面,药物对COX-2的 选择性越特异平安性越好〔如罗非昔布的胃 肠道平安性好于塞来昔布〕;
甲药IC50COX-2/IC50COX-1=0.001/0.01=0.1 乙药IC50COX-2/IC50COX-1=0.01/0.001=1
NSAIDs :IC50COX-2/IC50COX-1比值
药物
吡罗昔康 阿司匹林
舒林酸 吲哚美辛ຫໍສະໝຸດ 布洛芬 氟布洛芬 美洛昔康 双氯芬酸
萘普生 尼美舒利
IC50COX-2/IC50COX-1比值
A药IC50=0.001mg/ml,B药IC50=0.01mg/ml。
COX-2的选择性: IC50COX-2/IC50COX-1比值
NSAIDs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用两者IC50比 值( IC50COX-2/IC50COX-1 )表示;
两者IC50比值越小,药物对COX-2的选择抑制越 强,其不良反响相对就小。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活性代谢产物,后者自 1886年以来作为退热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肾排泄:pH ↑,促进水杨酸盐排泄; iv.d 碳酸氢钠,解毒。
12
【作用及应用】
1. 解热镇痛:强、快---慢性钝痛、多种原因 所致的发热。
2. 抗炎抗风湿:治疗风湿性疾病、诊断急性 风湿性关节炎。最大耐受量,3~5g/d,分4 次餐后服用。
3.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防止动脉、脑、 术后等血栓形成;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心 肌梗塞的病死率及再梗塞率等
低血糖
同上
诱发溃疡 出血
同上
中毒
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
21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eetaminophen)
(扑热息痛,Paracetamol)
解过敏反应 过量致肝毒性
22
三、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消炎痛)
13
NSAIDs 大剂量
COX ▬
血小板膜磷脂
PLA2
NSAIDs
AA
COX

小剂量 100mg/
d
PGI2
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
TXA2
收缩血管 促进血小板聚集
14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原因:较大剂量刺激CTZ;抑制PGE2合成
PGs:↑胃粘液分泌及胃粘膜血流;↑粘膜修复;
↓胃酸分泌及H+反弥散至粘膜层
预防:.餐后服
.咬碎,同服抗酸药
.改用肠溶片 . 合用米索前列醇
16
2.凝血障碍:出血或出血倾向
原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大量长期用抑制凝血 酶合成。
措施: 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VitK缺 乏症忌用。术前1~2周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3、不良反应
短时用药不良反应少,抗风湿用量大、 时间长,有一定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可加剧溃疡或出血。 2)凝血障碍:一般治疗量可抑制血小板 聚集,超大剂量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 VitK可预防。
19
3)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 水肿、过敏性休克;诱发 “阿司 匹林哮喘” 。
4)水杨酸反应:大剂量反复用药可 出现,是中毒的表现。
12
13
三、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aspirin)
1、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后,经酯酶水解,以水杨 酸盐形式分布至全身。
2)级t动1/2力为学2消~除3h,,t但1/2剂延量长≥至11g5~改30为h。零 3)代谢产物由肾排泄,碱化尿液可加
速排泄。
14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15
2、作用及用途
1)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发热,头、牙、 肌肉、神经、月经痛。
6
※ 比较本类药的解热作用与氯 丙嗪有何不同?
机制不同:氯丙嗪是抑制体温调解 中枢,使之失灵。
作用特点不同: 1、氯丙嗪需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2、可降至正常体温以下。
7
二、基本药理作用(续)
2.镇痛作用:
1)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 有效;对急性创伤痛、绞痛无效。
8
镇痛机制:
9
2)镇痛机制:主要作用在外周。
30
作业
1.试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 本药理作用。
2.简述乙酰水杨酸的作用和 用途。
31
七、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 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 结晶,急性发作引起局部粒细胞浸润 及炎症反应;未及时治疗转为慢性痛 风性关节炎或肾病变。
29
急性痛风的治疗在于迅速缓解急性 关节炎、纠正高尿酸血症等,可用 秋水仙碱;
慢性痛风的治疗旨在降低血中尿酸 浓度,药物有别嘌醇(减产)和丙 磺舒(促排)等。
增强毒性。 ②速尿竞争肾小管分泌,使乙酰水杨
酸的分泌减少,易蓄积中毒。
22
四、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为非那西汀的体内活性代谢物。 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抗炎作
用很弱,主要用于解热镇痛。 最大优点是对胃肠刺激性小;久
用可产生依赖性、肾损害;中毒 可致肝坏死。
23
对乙酰氨基酚与非那西丁的代谢
※ 机体痛觉产生机制:
组织损伤→释放缓激肽)→痛觉感受器
↘ 产生PG(增敏)↗
→疼痛
3)无欣快症、不成瘾、无呼吸抑制。
10
3.抗炎作用:
PG(PGE)为强致炎物质,极微量注 射即可引起强烈炎症反应,并与缓激 肽等有协同致炎作用。
抑制PG合成酶达一定程度即可抗炎。
11
由于各部位的PG合成酶对不同药 物的敏感性不同,各种药物的解 热、镇痛、抗炎作用强度不同。
对正常体温者无影响。
3
解热机制:
4
1)发热原理:外热原→中性粒细胞→
内热原→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 释放↑→体温调定点↑→产热↑、 散热↓→发热
2)解热机制:药抑制PG合成酶而起作用
5
3)解热药的应用:
发热是机体的防御反应,有诊断意 义,不能随意使用解热药。 只有在发热太高消耗体力,危及生 命,尤其小儿发热易致惊厥时,方 需用解热药。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和痛风药
⑴ 概述 ⑵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3)抗痛风药
1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特点
1、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2、均能解热镇痛,多数能抗炎。
(非甾体抗炎药) 3、均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
的合成。
2
二、基本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使发热机体体温降至正常,效果 迅速可靠,常伴有发汗。
2)抗炎抗风湿 ①较大剂量治疗急性风湿热,还有诊
断意义。 ②大剂量(3~5g)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炎(首选药)。
16
3)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大剂量反促进血栓形成
17
①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减 少血栓素A2(TXA2)的形成。
②大剂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使 PGI2合成减少,TXA2易于促血小板 聚集、促血栓形成。
24
五、保泰松
1、作用: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
镇痛较弱,进入关节组织的浓度高, 维持时间长达3周,肾排泄慢易中毒。
2、应用:急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
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痛风。
25
3、不良反应:胃肠刺激;水钠潴留;
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甲状腺肿大。
4、药物相互作用:肝药酶诱导剂,
加速自身及强心苷代谢。竞争血浆蛋 白,加强口服抗凝血药、降糖药、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20
※有水杨酸反应,需立即停药,对症
处理,碱化尿液加速排泄,给VitK 防止出血等。 5)瑞夷(Reye)综合征:少数患病毒 性感染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可发生 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
21
4、药物相互作用
1)与双香豆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竞 争血浆蛋白。
2)竞争肾小管分泌: ①妨碍甲氨蝶呤从肾小管分泌,因而
26
六、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消炎痛)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显著,用于对 其他解热镇痛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胃肠反应常见;可致急性胰腺炎、 前额痛;有报道引起造血功能抑制
喘”者 消化性溃疡、震颤麻痹 孕妇、儿童 癫痫史、精神病史 哮喘者禁用本药。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