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本卷共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雍也》中,我们能看到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儒”的讲法。

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君子求义,小人重利。

孔子告诫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义为尚。

可见这里的“儒”应该是表示一种职业身份。

君子、小人是对从业者道德水平的评价。

那么儒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说文解字》中讲:“儒,柔也。

术士之称。

从人,需声。

”许慎认为“儒”是术士。

所谓术士是指法术之士,和鬼神相结交,类似于巫婆、神汉、萨满、道士、和尚等。

事实上“儒”字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我们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

甲骨文中的儒字,“”,从大从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

金文中的儒字,“”,水在人上,水变成了雨字,演变成“需”,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的样子。

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尊重。

《礼记·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离娄》中也讲“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

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

孔子三十岁,以知礼而闻名,曾经从事这种工作。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从未吃饱过。

有人去世,作为襄礼的儒却大吃大喝,是无德的表现,孔子显然不会如此,并且他于当日不再唱歌。

孔子是位音乐素养很高的人,弦乐不断,但当有人离世,身为襄礼,孔子心有戚戚焉,推己及人,不再歌咏。

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为“子需”,其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属。

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 2023.11注意事项: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的主张。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11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11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11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知识划重点★“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语境和表意的需要使用恰当的句式。

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不同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用的语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句话或几句话。

仿用句式主要是指在语言形式上要求“仿”,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变”。

仿用句式常涉及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多与修辞或语言表达得体组合考查。

“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语气。

高考中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较为多见,此外,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换以及重组句子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

“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的考查着力点考查着力点包括句式的选用,各种类型的仿写,形象生动或含蓄抽象的语言与平时语言的转换,长句与短句的互换等。

而常用修辞手法,一方面考查对修辞知识的调取和运用能力,考生要明晰其含义,熟悉其特点,能在比较中准确辨认;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选项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古诗词语料,要具备阅读古典诗歌的语感与能力。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会更灵活,仍将与其他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炼语意等)综合考查。

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选用句式应遵循的原则是:话题保持--致,情调氛围一致,符合内在逻辑,时间空间一致,句式结构一致。

解答选用句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各类句式的特点。

比如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音韵和谐;散句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节奏鲜明。

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江苏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教学课程,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乡土性是乡村教育的文化底色。

作为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广大农村地区有着____的乡土文化。

乡土手艺、民俗礼仪、民居建筑等等,包含民间的创造智慧,维系和凝聚着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这些特色乡土文化,本身就是乡村教育发展的____。

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教育,可以有效增加乡村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

我国地域辽阔,乡村风貌、乡土文化各具特色。

这决定了乡村教育要多关注本土文化生态。

在设计课程时,乡村学校不妨____,将本地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社会文化知识,气候、动物、植物等自然文化知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与乡村的文化联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场景、山林田野自然景观等教学资源,搭建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开展体验、参与、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____中培厚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奇珍异宝因地制宜耳濡目染B.源源不绝奇珍异宝就地取材潜移默化C.源源不绝无价之宝就地取材耳濡目染D.源远流长无价之宝因地制宜潜移默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为了弘扬乡土文化,培厚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复兴学校打算开设“乡村特色课程”,现诚挚邀请你为该校提供一则课程设计方案。

要求结合材料,写出设计宗旨;参考当地乡土文化,写出课程名称,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扬州市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 以下文言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皇览揆余初度兮揆: 考量。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 掩饰哭泣B. 此去经年经年: 经过一年去来江口守空船来: 助词, 无义C. 体无咎言体:大体上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乘:登上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 情形2.以下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 无乃尔是过与?A.胡为乎来哉? B.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C.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D.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3.以下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B. 惟草木之零落兮C.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D.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4.以下诗句中, 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例句: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A.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B.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C.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D.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5.以下各句中, 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站在北固山上, 看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 不禁豪情万丈, 浑身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B“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云雾萦绕的南迦巴瓦峰, 她神秘冷艳, 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 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C“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 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D.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扬州红桥的秋雨滋润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田, 让他们徜徉其中, 沉醉其中。

6.以下各项, 抒情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B.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C.同是天际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源自于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新教材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卷

(新教材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卷

(新教材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行业坚定初心、锐意进取,在守正创新中,从内容创作到商业模式全面探索网络文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2012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不断壮大,用户规模已达4.3亿。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文学依托便利的传播条件,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此,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坚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

《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2442万部各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后巷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后巷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后巷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母亲常聪慧儿子很有钱,多到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有钱的儿子想把母亲接到城里,那里有富丽堂皇的别墅,美丽的花园。

儿子想尽孝心。

但母亲不肯离开乡村,她有两亩地,院子里的枣树、梨树、满畦的蔬菜,几只鸡,几只鹅,都让她放不下。

“儿子,你在外面过得好,过得高兴,妈就天天像过年。

”母亲总是这样说。

儿子无奈,嘟囔道:“哪儿有天天过年的?”儿媳从遥远的南方来接婆婆,哭得泪眼汪汪,母亲陪着掉泪,可就是不肯走。

儿媳失望而去,临走留下一些现金。

母亲不知拿这些钱如何是好,银行帐户里有很多了,又没有开销,要那么多做什么。

她想了一夜,第二天起早托了一个妥当人,从省城运来一架钢琴,和一些乐器,送给了学校。

她和校领导说,“组个乐队吧,培养培养咱娃,没准能出几个大音乐家。

”其实她是想儿子了,当年儿子喜欢二胡,拉得不错,还得过奖,但家里穷,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了。

她觉得欠儿子的。

每天下午放学,母亲就坐到学校墙外听乐队练习。

听着听着她眼前就想象是儿子在弹琴,那琴声像高高低低的山坡,偶尔会蹦出淘气的小兔子,沿着草尖儿跳一出舞蹈。

学校去市里文艺汇演,特意邀请了母亲。

学生们上场了,精神得像精致的洋娃娃。

开始演奏前,学生代表讲话,他说,他们只是冀中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级小学,今天能通过层层考试来到这里,要感谢一个人——刘奶奶。

灯光转暗到观众席上的母亲。

母亲惊愕地站起,不知所措地鼓着掌。

学生代表说是刘奶奶让他们这些从来没有摸过贵重乐器的农村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孩子继续讲,妈妈已经听不进了,她的耳朵里像响着吵人的火车。

她颤抖着拨通儿子的手机,冲那边喊:“儿子,你听……”儿子在忙,匆忙嗯了几声就挂了。

观看孩子们演出,母亲双眼始终盈着幸福的泪水。

儿子总是忙,路途又遥远。

以前是一年回来一次,后来几年回来一次。

每次通电话,儿子总一副疲惫不堪的音调,每次总提要母亲去城里享福。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1.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日益普及,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

然而,“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

这种“道德心”包含着像___、___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

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

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

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

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命题人:(考试用时: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②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③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拿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

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④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

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ǐ)镌.(juān)刻模.(mó)样繁芜.(wú)丛杂B.给.(ցěi)以干戈.(ցē)庠.(xiánց)序扪参.(shēn)历井C.狭隘.(yì)挣.(zhènց)脱憔悴.(cuì)淇水汤汤.(shānց)D.桎梏.(ցù)孝悌.(tì)压轴.(zhóu)悄.(qiǎo)无声息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褪变潦倒皓首穷经相形见拙B.缔造今霄垂头耷脑犄角之势C.蹉跎暮霭买椟还珠良辰美景D.沉缅萧条不胫而走脍灸人口3.在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王洛宾说:“你就把我当成戈壁滩上的石头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果真,维吾尔族司机▲地唱了起来。

②他的力气那么大,那么▲,出人意料。

但是总督府的旧镣铐照旧在他身上,只是轧轧地响了几声就算了。

③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致了新的暴力,我们的恳求被人家▲,我们被人家轻视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了。

A.情不自禁不行思议置之不理B.不由自主不行理喻置之不理C.不由自主不行思议置之度外D.情不自禁不行理喻置之度外4.下列各项中,对《雷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通过周、鲁两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开放了错综简单的冲突。

B.其次幕中,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软硬兼施,接受吓、哄、骗、逼等手段应付她;鲁侍萍倾吐了心头的怨恨,痛斥了周朴园的卑鄙无耻,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C.剧本的人物台词高度共性化和富有动作性。

如:周朴园简短的语言、盛气凌人的语气,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都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吻合。

江苏省苏苑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苑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苏苑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并在完成后上交,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劳动文化,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一句话,劳动文化是一种属于劳动者(劳有)、依靠劳动者(劳治)、为了劳动者(劳享)的文化。

劳动文化并不是要垄断全部文化,而是要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占有正值、合理的位置。

但是,假如全社会不出现一种广泛而深刻的劳动文化氛围,那么,不论是劳动文化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还是劳动法律和政策,都难以变成现实。

这就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作广泛而深刻的劳动文化传播和渗透。

这种传播和渗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普及,二是把劳动文化贯穿于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教化内容和教化过程之中。

如此一来,劳动教化(以下简称“劳育”)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了。

当前把劳育列入教化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我国历史上并非首次。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劳工神圣”文化大潮中,蔡元培首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这一方针在民国时期并未得到实施。

1957年毛泽东强调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发展的教化方针,1958年补充教化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6年毛泽东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高度重视劳育和政治教化。

1995年通过并实施的《教化法》复原了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提法。

1999年《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确定,增加美育,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并举。

【高二试卷】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试卷】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写作专题江苏省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诸子学说中有着共同的“和"的基因。

“和”有和谐、和睦、调和……多种内涵,“和" 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对“和”的追求与践行,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常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10月联考语文试卷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怎样的团队才最有潜力,最有可能成功呢?有人认为关键在于团队成员的“同",即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协同一致。

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有人认为关键在于团队成员的“异”,即他们在观点、能力和专长各方面的不同。

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团队是很难创新突破的,对他们来说,1加1只是等于2;而团队成员的“异",使得彼此之间能够扬长避短、相互完善,结果1加1可能等于3、等于10甚至等于100。

上面的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22—2023学年度10月学情检测高二语文试卷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人向插花师学习插花。

她刚将花枝插入篮中一二,插花师就告诉她,哪些枝叶需要剪去。

对着插花师手中的枝剪,她本能地用手护住:“不要!”那些枝叶在她的眼中,都是如此美丽,一枝一叶,都舍不得放弃。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2月调研试题 语文 (附详解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2月调研试题 语文 (附详解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2月调研试题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Richard Lehan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

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

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

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

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当然是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

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

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

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谈到都市,我一再坚持,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

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

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新高考标准卷)语文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新高考标准卷)语文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新高考标准卷)高二语文试题答案解析1.B[A项“将地名融在了乡愁中”错。

C项“国家”错,应是“民族”。

D项不合文意。

]2.C[A项“由于”错。

B项“楚汉相争后的邯郸”错。

D项“清朝时”错。

]3.B[依文意可知。

]4.①历史悠久,地名不变,延续两三千年。

②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

③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故事。

5.(示例)①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

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某一地域的历史文化。

保留了邯郸、衡阳这些古老地名,就有利于传承这些地方留下的成语、诗词等历史文化,保留其特定的历史内涵。

②地名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

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这一地域的特定文化。

保留了苏州和扬州这些地名,就有利于传承苏州园林和扬州画派这些特定文化。

③地名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人们对这一地域的情感。

泰安等传统地名的保留,就留住了人们对东岳乃至山东的感情。

6.B[B项有两处错误:其一,应当是“秋天”,而非“秋天的风光”;其二,不是“响亮地说明”,而应看成是“含蓄地说明”。

]7.C[“深沉”并非亮色。

]8.①“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句中的“我”指以诗人为代表的广大劳动者;②“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以及“我静静沐浴/让河流把我洗黑”这三句中的“我”指土地;③“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我仰望秋天”这两句中的“我”指秋天的收获物。

9.①全诗只十七行,但“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却出现了三次。

全诗体现了一种重叠复唱的美,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性,起到了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的作用。

②“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作为主旋律贯串全诗,表现了秋天给诗人的感悟,即秋天不可说透的意蕴和秋天风光的永恒。

③全诗显得自由,明快含蓄,富有哲理意味。

10.C[“畿亲临狱”意为杜畿亲自来到监狱审问。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高二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高二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高二徐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材料一: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

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在漫长而悲社的缠斗中, 多少生灵惨遭涂炭, 多少文明因此毁灭。

“家家有僵尸之痛, 户户有号泣之哀”“送葬的钟声几乎没有停止过哀鸣”……不同时空中, 人类的悲伤与呐喊从未停息。

学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活的历史, 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疫病, 一次次重创人类, 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

对抗疫魔, 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 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 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 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 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 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 只有坚持科学防治, 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大疫出良药, 中医显身手。

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 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防疫做法, 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

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抗疫, 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

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 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 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

非常时期, 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 及时解疑释惑, 拨开团团迷雾, 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词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

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

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

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被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

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B.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自己不仅能作词,更擅长调曲。

C.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

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论述了词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原因及特征,使条理性得到保障。

B.文章论证时兼顾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既有理论式的观点陈述,也有名家特征的佐证。

C.在论证宋词词体被确立为拥有独立的文学地位时,作者认为苏轼、辛弃疾对此贡献最大。

D.文章总结宋词发展的历程,过程虽曲折,但不可否认其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文学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必须加以保护。

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

“积极的延承”即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

“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廷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满足村民的现实发展要求,而乡土文化正是实践中可以保护和挖掘的重要资源。

以民宿客栈、乡愁经济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价值利用,为农村的产业兴旺开辟了发展的新方向,切实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指导意义。

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关照村民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

”基于地缘与血亲关系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其富有的历史性和地方性,回答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种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更好地诠释乡土文化。

一方面乡土文化所包含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敬老睦邻的传统美德,仁爱民本的人文精华是属于中国人的重要文化血脉,是滋养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的沃土,是文化自信的根脉。

另一方面乡土文化是一方民众在生存发展中知识经验的累积,有其内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以及众多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经历时代冲刷,以及现代文明洗礼后,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的乡土文化,通过理论学术层面的梳理研究,实践运用层面的改良创新,将会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带给中国人更强烈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义晓《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的失落与复兴》)材料三:西方的城市文明铲除了乡村文化,同时他们以城镇化的标准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1851年的英国,城镇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达全国总人口的5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国家。

”现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陷入了城市发展的单向思维(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指标的量化思维)。

城市思维产生于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它将乡土文化视作需要改造的低等级的文明模式。

目前,这种判断方式仍在被广泛使用,即单边地强调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的开发,以及片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等措施。

这都只是将乡土文化当作城市文化的对立面,是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一种经济掠夺和物质消灭,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整体性的保护。

城镇化应避免城市思维,不能以消除农村为城市建设的量化指标,我们应该看到在促进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同时,乡土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认同,对于社会风土习俗之维护,对于国家现代政体制度建设的合法性基础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编自汤敬一《乡土文化功能: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区》)4.下列对材料中“乡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是广大农村。

B.乡土文化有区别不同文明的功能,若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更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C.乡土文化属于传统的、原生态的文化,有它的“文脉”,也有作为文化载体的“人脉”。

D.乡土文化是一种不必改造的文明模式,故要重视对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整体性保护。

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文化所富有的历史性和地方性,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B.本质上属于乡土文化的中华文化,内涵独特、逻辑体系完整,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众多。

C.英国以城镇化标准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经过努力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国家。

D.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发农村产业,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属铲除乡土文化的行为。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保护“乡土文化”的可行性办法。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阿芳的灯王安忆走在那条湿淋淋的小街上,家家门户紧闭。

雨滴敲在水泥路面上,滴滴答答,在空寂的街上溅起回声。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半启着门,老人在门前择莱,小孩在门前嬉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