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

合集下载

数学二年级单元梳理知识点第一单元

数学二年级单元梳理知识点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回顾与梳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有:
1.理解乘法的意义,给出乘法算式可以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能够根据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3.会读乘法算式,并熟练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关于1、0乘法的规律,并理解其中意义。

乘法的意义。

乘法源于加法,学习完本单元后,要能理解,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根据加法列乘法。

加法算式分为两种,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数。

只有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

如:5+5+5+5+5+5 5+5+5+6+5+5
要会辨析,哪个算式可以改写?改写成什么?(第一个算式可以改写,改写为5×6)
读算式及算式各部分名称。

5×6读作:五乘六,而不是五乘以六。

5×6=30中,5、6叫作因数,30叫作积。

考察这一部分内容时,通常会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写下这个乘法算式读作什么,此处一定要写大写数字。

或者“一个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6,它们的积是?”这种类型的题目。

关于1、0的乘法
有关1、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尤其是0的乘法,可以借助乘法的意义帮助理解
如:0×5,根据乘法的意义这个算式表示:0个5,或者5个0相加,两者结果都是0。

注意每个位置都要轮到。

以此类推。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自然数的认识1.1 自然数的定义自然数是人类为了计算和计数而发明的最基本的数。

它是由数字 1、2、3、4、5、6、7、8、9…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的数列。

1.2 自然数的顺序在自然数中,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数的大小来判断。

一般认为数值较大的自然数比较大,数值较小的自然数比较小。

1.3 自然数的基本运算自然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将两个或更多的自然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称为和。

•减法:将一个自然数从另一个自然数中减去,得到的结果称为差。

•乘法:将两个或更多的自然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称为积。

•除法:将一个自然数除以另一个自然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商。

第二节:数的比较2.1 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两个自然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关系:•大于(>):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小于(<):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大于等于(≥):大于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大于或等于后面的数。

•小于等于(≤):小于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小于或等于后面的数。

2.2 比较运算的性质比较运算具有以下性质:•反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

•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一致性:对于任意的A和B,要么A>B,要么A<B,要么A=B。

第三节:相等和不等关系3.1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指两个数在数值上相等的关系。

用等号(=)表示。

当两个数的数值相等时,它们是相等的。

3.2 不等关系不等关系是指两个数在数值上不相等的关系。

用不等号(≠)表示。

当两个数的数值不相等时,它们是不等的。

第四节:简单的计算4.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加法运算是将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减法运算是将一个自然数从另一个自然数中减去,得到它们的差。

4.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乘法运算是将两个自然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除法运算是将一个自然数除以另一个自然数,得到它们的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加与减。

1. 百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 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计算23 + 34+12,先算23+34 = 57,再算57+12 = 69。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连加算式进行计算。

2. 百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 计算方法: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如85 - 23-15,先算85 - 23 = 62,再算62-15 = 47。

- 在实际问题中,要理解连减的意义,例如求剩余的数量等情况会用到连减。

3. 加减混合运算。

- 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34+25 - 18,先算34 + 25=59,再算59 - 18 = 41。

-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如(45 - 12)+23,先算45 - 12 = 33,再算33+23 = 56。

二、加减法的估算。

1. 估算的意义。

- 估算就是大致推算。

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快速得到一个接近准确值的结果。

2. 估算的方法。

- 通常把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计算。

例如估算38+23,可以把38近似看成40,把23近似看成20,那么38 + 23≈40+20 = 60。

- 在估算减法时,如估算72 - 39,把72看成70,把39看成40,则72-39≈70 - 40 = 30。

三、解决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 要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例如:小明有30元钱,买文具用去12元,妈妈又给了他8元,小明现在有多少钱?先算买文具后剩下的钱30 - 12 = 18元,再算妈妈给了钱之后的钱数18+8 = 26元。

- 可以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字组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字组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字组合数字组合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主要介绍了数字的组合和排列方法。

本单元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为后续数学研究打下基础。

1. 数字组合的概念数字组合是指由给定的数字组成的不同排列形式。

在数字组合中,每个数字都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改变顺序来形成不同的组合。

通过数字组合的研究,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字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2. 数字组合的方法在数字组合的研究中,有两种常见的方法:顺序组合和不重复组合。

2.1 顺序组合顺序组合是指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数字。

例如,给定数字1和2,可以组成的顺序组合有:11、12、21、22。

2.2 不重复组合不重复组合是指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不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数字。

例如,给定数字1和2,可以组成的不重复组合有:12、21。

3. 数字组合的应用数字组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举个例子,假设小明有3个糖果,他可以用数字组合的方法记录每天吃糖的情况。

假设小明每天最多吃2个糖果,可以用数字组合的方法来记录不同的情况。

比如,可以用11表示小明第一天吃了1个糖果,第二天也吃了1个糖果;用12表示小明第一天吃了1个糖果,第二天没有吃;用21表示小明第一天没吃糖果,第二天吃了1个糖果。

通过数字组合的方法,小明可以用简洁的方式记录每天吃糖的情况,方便回顾和分析。

4.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字组合主要介绍了数字的组合和排列方法。

通过学习数字组合,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组合的方法。

数字组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3 = 12 或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1课时“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目标:1.用自己手中至少两种的物品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仔细观察尺子,小组内讨论怎么用尺子来量物体长度,并找一找1厘米的物品有哪些。

评价任务:1,通过回答问题,说一说用两种物品测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怎么用尺子来量物体长度,有哪些物品大约是1厘米。

学习过程:一,导入示标(1-2分钟):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有:(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老师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1、用自己手中至少两种的物品量一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量完后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发现?猜测一下全班同学用不同的物品量,会有怎么样的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仔细观察尺子,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怎么用尺子来量物体长度呢?找一找1厘米的物品有哪些?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再听一听他人的发现。

3、估一估手中其它学习用品以及教室里或者老师课件上的物体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下来。

)独立学习(4分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合作学习(6分钟)老师出示合作要求(1、组长安排发言顺序,2、一个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安静而又仔细地听,等别人发言完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或者再回答他的问题3、小组内选出1个或2个发言代表)小组内交流与讲解。

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在自学时自己的发现与自己的问题和自己能解决的组员问题。

(老师巡视指导倾听)三,反馈展示1,小组的代表发表见解(4-6分钟)。

老师课件出示交流主题(交流主题:1、不同量完后自己的发现和自己对全班不同物品测量结果的猜测。

2、观察尺子的发现和用尺子的使用方法)2,听一听,议一议(老师课件出示全班交流要求:一个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安静而又仔细地听,等别人发言完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或者再回答他的问题)(本环节与代表发言总计4-6分钟,根据代表发言时间可以确定此环节的取舍)老师补充讲解(1-4分钟)(先让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学习长度单位,以下是长度单位相关的知识点: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2.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 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

3. 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4. 线段: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5. 解决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长度测量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计算题

二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计算题

二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计算题
二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计算题指的是二年级数学课本中第一二单元所包含的计算题目。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如加减法、乘法、除法等。

示例:
1.二年级第一单元计算题:
9+6=
14-8=
5×6=
8÷4=
2.二年级第二单元计算题:
3×7=
12÷3=
20-10=
15÷5=
3.二年级第三单元计算题:
7+9-6=
14-6+5=
8×2+10=
20÷4×5=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二年级数学一二单元计算题指的是二年级数学课本中第一二单元所包含的计算题目,这些题目涉及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通过练习这些题
目,学生可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方法,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个单元主要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排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单元的内容。

首先,在数的认识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从0到100以内的数,以及数的读法和写法。

我们通过认识数,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为后面的加法和减法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数的排序。

我们通过观察一些物品的个数,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来帮助我们理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对于我们后面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很有帮助。

然后,我们学习了加法法则。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我们要学会使用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我们通过使用算盘、计算器和手指等工具,来实际操作加法运算。

我们学会了先算个位数的加法,再算十位数的加法,最后得出结果。

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些小窍门。

比如,我们学会了快速计算凑十法和横式计算法。

凑十法是指当我们遇到加法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补数的方式使得加法运算更简单。

横式计算法是指我们将加数和被加数竖直排列,然后从右往左进行逐位相加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在加法运算中更加灵活和快速地得到结果。

最后,我们学习了减法法则。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我们要学会使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我们通过使用减法算法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减法的概念。

我们学会了从被减数中逐位减去减数,最后得出差的方法。

在学习减法的过程中,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技巧。

比如,我们学会了快速计算减一法和横式计算法。

减一法是指将减数和被减数相差的数减去一个数,从而使减法运算更简单。

横式计算法是指我们将减数和被减数竖直排列,然后从右往左进行逐位相减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在减法运算中更加灵活和快速地得到结果。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数的认识和排序,还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在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趣味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

一、认识数的基本概念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数字,比如我们的年龄、身高、体重等。

那么,什么是数字呢?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的符号。

在我们学习数学时,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不同的数量。

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自然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等概念。

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整数,用N表示;正整数是从1开始的整数,用Z+表示;零是一个特殊的数字,用0来表示;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整数,用Z-表示。

二、认识数的比较和排序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事物进行排序。

比如,排队时按照身高排列,或者按照成绩高低排名等。

在数学中,我们也需要对数字进行比较和排序。

1. 比较数的大小为了比较数的大小,我们使用了“大于”、“小于”和“等于”这三个数学符号。

当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时,我们使用“>”来表示;当一个数小于另一个数时,我们使用“<”来表示;当两个数相等时,我们使用“=”来表示。

2. 数的排序在数的排序中,我们需要根据大小来确定数字的顺序。

比如,给出一组数字1、5、2、4、3,我们需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当我们进行数字排序时,可以使用冒泡排序的方法。

冒泡排序的原理是通过多次比较和交换相邻的数字,将较大或较小的数字逐渐“冒泡”到数列的顶端或底端,从而实现排序。

三、数的认识和排序的应用数的认识和排序不仅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1. 数字的计数我们可以利用数的认识进行计数。

比如,在家里数房间的数量、数零食的数量等。

通过数的计数,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有序地管理和归类。

2. 数字的排序数字的排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在商场购物时,我们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大小进行排序,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商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元》知识点+易错点+图文解析+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元》知识点+易错点+图文解析+练习(有答案)
( 4 )厘米
( 2 )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 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描点、连线、标长度)
2、请填上适当的单位。 (1)测量操场跑道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树高19(米),书厚1(厘米)。 (3)小明高1(米)40(厘米)。 (4)书桌高75(厘米)。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生活中(①)的长度最接近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 ②台灯的高度 ③椅子的宽度 2、下面(②)的测量方法正确。 3、哪辆车不能顺利通过桥洞?( ② )
三、画线。 略
四、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长是1厘米的线段有(4)条, 长是2厘米的线段有(3)条, 长是3厘米的线段有(2)条, 长是4厘米的线段有(1)条。 图中共有(10)条线段。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如右图所示,强强再长高多少就是1米? 1米=100厘米 100-90=10(厘米) 答:强强再长高10厘米就是1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算一算。 1米=(100)厘米 400厘米=(4)米 29厘米-8厘米=(21)厘米 17米+9米=(26)米 55米+5米=(60)米 1米-50厘米=(50)厘米 5米+7米=(12)米 16厘米-9厘米=(7)厘米 24厘米+76厘米=(100)厘米=(1)米 1米20厘米-30厘米=(90)厘米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题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题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题一、填空题。

1. 1米 = ()厘米。

解析: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这是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基本换算关系。

答案:100。

2.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解析:量较短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用米作单位。

答案:厘米;米。

3.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支铅笔长约15();一棵大树高约10()。

解析:铅笔较短,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大树比较高,用米作单位。

答案:厘米;米。

4. 30厘米 + 70厘米 = ()米。

解析:先计算30厘米+70厘米 = 100厘米,而100厘米 = 1米。

答案:1。

5. 1米 - 40厘米 = ()厘米。

解析:因为1米 = 100厘米,100厘米 - 40厘米 = 60厘米。

答案:60。

二、选择题。

6. 下面()的长度最接近1米。

A. 99厘米B. 10厘米C. 9厘米。

解析:1米 = 100厘米,99厘米与100厘米只相差1厘米,10厘米和9厘米与1米相差较大。

答案:A。

7. 一根跳绳长()。

A. 2厘米B. 20厘米C. 2米。

解析:跳绳比较长,2厘米和20厘米都太短,不符合实际,2米比较合适。

答案:C。

8. 黑板长约()。

A. 3米B. 3厘米C. 30厘米。

解析:黑板是比较长的物体,3厘米和30厘米都太短,黑板长约3米。

答案:A。

三、判断题。

9. 小明身高130米。

()解析:人的身高通常在1米多到2米多,130米不符合实际,应该是130厘米。

答案:×。

10.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解析:因为1米 = 100厘米,所以一样长。

答案:×。

四、计算题。

11. 25厘米+35厘米 =()厘米。

解析:直接计算25 + 35 = 60厘米。

答案:60。

12. 70厘米 - 50厘米 =()厘米。

解析:70 - 50 = 20厘米。

答案:20。

13. 1米+20厘米 =()厘米。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纸条长( 5)厘米。
课堂作业
作业:第4页“做一做”(例3)。 第8页练习一,第1题。
• 2、小组讨论: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 3、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
分享(补充、质疑、追问)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请找同发你到学现田在我们了食图字生 们 想 一指钉格活 身 得 些的的的中 边 真 长宽长宽认 更 好 度度度度真 多 , 大大大大观 的 老 约约约约察 长 师 是是是是, 度 也11厘厘11看 大 在厘厘米米谁 约 生米的。能 是 活。。物中 1体厘。米我的们物一体起。来看看。
因为我和爸爸手的大小 不一样。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 量一量课桌的长。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 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活动二:认识厘米
• 活动任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大约是1厘米长 ?” 活动流程:
• 1、自主学习:观察刻度尺,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 • 3、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知识应用
(二)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从刻度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 从( 2)到( )3 也是1厘米, 从( 6)到( )7 还是1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1 )厘米,
手掌宽约( )厘6米, 一拃长约( )厘1米0 。
知识应用
(三)量一量
纸条长( 4)厘米。 纸条长( 5)厘米。 铅笔长( 7)厘米。
4厘米多 5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 5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 4厘米多。
用尺子量一量这张 纸条的长度。
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 注意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 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应用题大全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应用题大全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应用题大全一、加法应用题。

1. 小明有3颗糖,小红又给了他5颗,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 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求原来有的糖数加上又得到的糖数。

原来小明有3颗糖,小红给了5颗,所以用3 + 5 = 8(颗)。

2. 班级图书角原来有7本故事书,老师又放进去4本,图书角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解析:原来的故事书本数加上新放进去的本数就是现在的本数,即7+4 = 11(本)。

3. 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6只,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解析:求树上原有的小鸟只数与飞来小鸟只数的总和,2+6 = 8(只)。

二、减法应用题。

4. 篮子里有10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还剩多少个苹果?- 解析:用篮子里原有的苹果数减去吃掉的苹果数,就是剩下的苹果数,10 - 3=7(个)。

5. 花丛中有9只蝴蝶,飞走了4只,花丛中还剩几只蝴蝶?- 解析:原有的蝴蝶只数减去飞走的只数就是剩下的只数,9 - 4 = 5(只)。

6. 妈妈买了12个鸡蛋,打破了2个,还剩下几个鸡蛋?- 解析:用买的鸡蛋总数减去打破的鸡蛋数,12 - 2 = 10(个)。

三、连加应用题。

7. 小红有2本漫画书,小明有3本漫画书,小刚有4本漫画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漫画书?- 解析:将三个人的漫画书本数相加,2+3 + 4=9(本)。

8. 一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3个男生,4个女生,第二小组有5个男生,他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解析:先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为3+4 = 7人,再加上第二小组的5个男生,总共7+5 = 12人。

四、连减应用题。

9. 篮子里有15个苹果,小明第一天吃了3个,第二天吃了4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解析:用总数依次减去第一天和第二天吃的苹果数,15 - 3 - 4 = 8(个)。

10. 操场上有18个同学在跳绳,先走了5个,又走了4个,操场上还剩下多少个同学?- 解析:用原来的同学数依次减去两次走的同学数,18 - 5 - 4 = 9(个)。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 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 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教案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长度概念,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等方面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测量方法及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厘米的作用,建立长度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掌握测量方法。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个测量对象。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购物时测量商品长度、制作蛋糕时测量食材等。

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⑴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1、67-35+42,先算(),再算(),得()。

2、35与28的和再减去17,列式()。

3、乐佳和乐娜帮餐厅洗苹果。

乐佳三种水果一共洗了()个,乐娜洗的苹果比梨和桃子的总数多()个。

4、小白兔拔了38根萝卜,送给小灰兔和小黑兔给12根,小白兔还剩下()根萝卜。

5、妈妈买了20个苹果,小红先吃了4个,妈妈又买了9个,现在有多少()苹果。

6、兰兰有8枚邮票,明明有12枚邮票,兰兰比明明少()枚。

明明再给兰兰()枚,两个人就同样多。

7、在()里填上“>”,“<”,“=”。

34+2()34-2 93-69()39-1358+17-15()68-23+16 63-3-29()60-35+2172+9-13()9+72-13 82-27+15()68+20-25二、选择题。

1、56+15-42与56+42-15的结果相比,()A、56+15-42的结果大B、56+42-15的结果小C、一样大2、100-37+19的得数是()。

A 大于70B 小于70C 等于703、毛毛有59块糖,送给哥哥16块,又送给妹妹16块,他还剩()块。

A 43B 32C 274、树上原有18只小鸟,飞走了12只,又飞来了8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正确的列式是()。

A 18-12-8B 18-12+8 C18-8+125、一辆大客车限乘64人,二(1)班去了28人,二(2)班去了23人,二(3)班去了19人。

三个班合乘一辆车,座位数()。

三、口算。

38+45-33= 81-56+15= 73-37+28= 45+17+38= 96-44-25= 100-43+24= 61-29+18= 78-45-12=五、把表格补充完整。

六、用数学。

1、树上原来有46个桃子被小猴子摘走了17个,又被另一只猴子摘走12个,现在在树上还有多少个桃子?2、快乐购物。

(1)你最想买哪三样物品?一共需要多少元?(2)买哪两样用的钱最多?如果付出100元钱,剩下多少元?(3)买哪几种物品正好需要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3、踢毽子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易错题汇总
1、小花今年9岁,爸爸比小花大20岁,爸爸今年()岁。

20年后小花比爸爸小()岁。

2、小狗的号码比28多17,小狗的号码是();小猫的号码比70小23,小猫的号码是();小兔的号码在小狗和小猫号码之间,小兔的号码是()。

3、二年级有男生25人,女生27人,一共有多少人?有20人没有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是多少?
4、
(1)红花有多少朵?
(2)蓝花有多少朵?
(3)蓝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5、军军收集了65枚邮票,佳佳比军军少收集18枚,明明比军军多收集27枚邮票,明明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6、足球45元一个,篮球38元一个,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篮球比足球便宜多少元?
7、亮亮有10块糖,莲莲有7块糖,妈妈又拿来9块糖,应该给亮亮()糖,给莲莲()糖,才能是两人糖一样多。

8、二年级一班买了45盆花,二年级二班比一年级少买6盆,二年级二班买来()盆花。

9、乐乐拍球46下,强强比乐乐多,军军比乐乐少,强强至少拍球()下,军军最多拍球()下。

10、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11、小月、小明、小亮比跳绳
(1)小月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
(2)小明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3)小亮跳了三人中第二名,小亮第三次最多跳了()下,最少跳了()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