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望月》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望月》语文教案范文模板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月亮有什么样的情感?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进行创意写作。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分享、点评。
(2)布置课后作业:以“月亮”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5.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月光的柔和与宁静。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月亮的记忆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对文章中描绘情景的理解。
3. 任务驱动:设计课后小任务,如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月亮并记录下来,将学习延伸至生活之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教学设计
2.引出本课课题《望月》,让学生在课题中感受月亮的神秘与美好。同时,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月夜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对月亮的描绘,了解月亮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加强对生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月亮,尝试用所学知识描绘月亮,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描绘月亮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月亮的情感表达。
6.课后实践,巩固提升: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月夜、创作月亮主题的小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关注情感,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月亮与诗人的情感联系。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月亮代表了什么,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探究欲望。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望月》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
1.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1.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背景介绍2.1.1 介绍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1.2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1.3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律。
三、教学内容3.1 教材分析3.1.1 教材内容:选取《望月》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美。
3.1.2 教材处理: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1.3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
4.1.2 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4.1.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5.1.2 古典诗词韵律特点的掌握。
5.1.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5.2 教学重点5.2.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2.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5.2.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由于字数限制,后续章节无法全部呈现,但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思路进行拓展。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投影仪、电脑、显示屏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6.1.2 《望月》全文打印稿,准备给学生们阅读和笔记。
6.1.3 古典音乐或自然环境的音频资料,用于营造氛围。
6.1.4 相关唐诗的图片或画作,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配上轻松的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7.1.2 简要介绍诗人张九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望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范文最新推荐------------------------------------------------------《望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是今天的月亮却是十七圆,昨天晚上你观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2、是呀,古今中外多少人被这月光深深吸引,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来到甲板上,好好赏赏这江上的月亮。
出示课题:望月3、来,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读不好,深情地读)二、自主探究,研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1、2小节,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1/ 10生:月亮很美。
师:那么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生:美在安详(指名读)师:安详一般形容什么?(小孩静静地睡着,特别安详)(老人在阳光下闲适地坐着,给人的感觉特别安详,而这里,把月光比作可爱的小孩,比作慈祥的老人,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又感受到月亮就如同一位温柔、无私的母亲一样,把清辉洒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份博爱,你能读出来吗?)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2)月光洒落在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
---------------------------------------------------------------范文最新推荐------------------------------------------------------师:我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了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让我们感觉到了被月光照亮的江面,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的美感,我们一起来感受。
(齐读)(3)江两岸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师:你能把隐隐约约品一品吗?师:是呀,月亮往往带给人朦朦胧胧的美感,这里有一个镀字吸引了王老师的眼球,你觉得这个镀字用在这妙在何处?(妙在这个镀字突出了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上而且还能闪闪反光)师:是呀,月亮像装饰品一样,吐洒着它的清辉,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让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小学语文_《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镀”“沐浴”词语的意思,积累背诵描写月光的诗句。
3.联系重点语句,运用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不同人眼里的月,领会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境。
4.在想象中丰富对月的认识,激发对月的热爱与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重点语句,运用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不同人眼里的月,领会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句中所寄予的不同情感,在想象中丰富对月的认识,激发对月的热爱与向往。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活跃气氛。
听我们张老师说,我们五(2)班的同学非常聪明,爱动脑筋,那老师给同学们出个字谜,你们能不能猜出来?注意听:“郭”的字谜,(学生从课件中发现“郭”)对呀,这就是郭老师的郭,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孩子,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倾听、观察和发现”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种方法,一定能学好语文。
好了,现在可以上课了吗?上课!(二)谈话导入,检查朗读。
1.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就怀有一种美好的感情。
夜晚,仰望天空那轮皎洁的明月,总能带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望月”,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我眼中的月、古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这三部分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他们眼中的月分别是什么样子的?3. “我眼中的月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继续指名读“古人眼中的月和小外甥眼中的月”。
评价:同学们读得文通字顺,声音很洪亮,非常好。
提前板书:望月“我”眼中的月古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三)品读“我眼中的月”,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1.出示课件:第2自然段,谁再来读这段话?2.自由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觉?交流:宁静、安详、很美等,板书:景美。
追问:从哪里感觉到安详的?或从哪里感觉到美的?(说的不全时追问;你还从哪里感觉到美的?)如学生直接抓住“安详”,评价:你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来读书,不简单!(如学生直接结合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谈感受,可预设评价:你会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来谈,了不起)3.(出示课件:重点词语变红。
小学语文_《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想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大家坐正,轻轻地闭上眼睛,放松心情,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
(音乐起)师朗诵第二自然段。
2.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听着老师的描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3.月色是静谧的,让我们沐浴着月色,一起来读一读!4.这么美的文字是谁写的呢?(赵丽宏)是呀!这段对月亮的描写就是出自他的眼,出自他的心,出自他的手,让我们看到了在江上赏月的迷人月色。
那在这样的月色下,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五课——望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读书时,老师发现这两个词有同学读的不准,就让同学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呵欠气氛)2.这一课还有三个要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来读一读!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那要想写正确、写美观要注意什么呢?带着同学们的提醒在学习纸上写两个。
三、整体感知1.生字都认识了,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片月色。
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想一想,在这迷人的月光下,我和小外甥在一起都做了什么事呢?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2.是呀!我和小外甥就在这样迷人的月色下,一起吟诵月亮的诗句(板书:诵月)又一起讨论着月亮像什么,把月亮进行了比喻(板书:喻月)。
《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望月》的教学设计《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月》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析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
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
哪四个地方?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
(出示画面)。
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学设计
25. 望月教材简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
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
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婉曲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
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江中月”、在拓展品读中沐浴“诗中月”,在迁移创作中放飞“心中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
此外,通过品析研读、语言积累、句式比较和想象写话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而“悟”,由“积累”到“运用”,由“理解”到“创造”的层层深入,并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请一位来读一读课题,再齐读。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望月》是中国传统诗词中著名的月亮诗篇,其诗意深远,感人至深。
本课程以《望月》为主题,通过阅读和解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好。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望月》的基本诗意,感受月亮的美好;2.能够正确朗读《望月》;3.掌握古诗词韵律,培养感性语言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月亮”,并利用图片、录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等。
2. 课文学习(30分钟)1.教师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跟读,掌握课文的基本语调和韵律。
2.分析、解读课文内容,讲解生僻字词及词语的意义和联想,让学生准确理解并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3.进行多角度的课文解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月亮的感知,创作一首诗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并写成作品,倡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 诗歌分享(10分钟)选择几篇优秀的诗歌,由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让大家欣赏、体会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月亮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诗歌创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入思考月亮的意义和美好,提升了学生的感性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下一节课的课程安排,可以进一步挖掘《望月》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美妙。
小学语文_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5.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学习目标1.借助音乐、画面、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2. 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进行“月亮像什么”的仿写小练笔,尝试让学生学写儿童诗,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进行“月亮像什么”的仿写小练笔,尝试让学生学写儿童诗,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望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一个“望”字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无限向往和喜爱之情。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望月》这篇散文主要描述了哪三幅关于月亮的美妙画面?指名回答。
(板书: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4.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江中月”,谁来把第二段月夜江中美景读给大家听,再把大家带进那个令人陶醉的江天月夜?指名读,评价,配乐齐读。
5.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照耀下的景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陶醉在这美景中时,偶然一回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谁来了?小外甥怎么来了?二、品味“诗中月”,丰富积累1.课件展示:他们在干什么呀?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外甥?2.他们背的这些诗,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3.指导分角色朗读。
小外甥:天真活泼自信不服输。
我:沉着稳重老练怀着好奇心,想知道小外甥会背多少诗。
同位练习,男女生对读。
4.指导朗读,。
5.有关月亮的诗句仅此六句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讲明省略号的特殊用法: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点单独成行,成段,不顶格。
省略号省略了许多相继背出的诗句,说明挑战背诗难分胜负,同学们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我们不妨也来个“飞花令”游戏,看谁接的多。
《望月》教后反思三篇
《望月》教后反思三篇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
一是遵循的思路。
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争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绽开了梦想的翅膀。
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
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
如其次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索: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是遵循学生熟悉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
“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舒适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
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急而生动的。
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镇静而骄傲的。
小外甥表达“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好玩的。
“我”的心情由骄傲变为“佩服”了。
“我”一人梦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
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忙学生体会了的思想感情。
3、急躁地引导品读体会。
在教学中急躁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感悟小外甥的“机智”。
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
在品读我“绽开梦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争论。
《望月》教后反思【二】匆忙忙忙之中,学校的教研课最终完毕。
四非常钟的时间不是很长,将自己设计的环节一一上下来,正好。
自己的状态不算很差,该说的过渡语都说到了,不该重复的话没有说。
学生的状态也还行,朗读月夜江面的那段话还很美,诵读古诗也很有感情,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每一次也比拟多。
课的流程很简洁,三局部:(一)复习导入,从轻轻柔柔地读好课题开头,到回忆文中望的三个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到再次通过朗读走进月夜下的如诗如画的江面美景。
(二)学习新课,感悟“诗中月”“心中月”。
诗中月时感悟诗人写诗时的不同心境,不怜悯感,一起吟诵月亮的古诗句。
小学语文_《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望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诗中月,心中月”这两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丰富想象力。
2 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难点:品读文章内容,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丰富想象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同学们,在讲课之前咱们先欣赏一首词朗诵。
(播放《水调歌头》)。
这首词熟悉吗?在这首词里主要描绘了哪一种景物呢?对,月亮!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无数的诗人会用诗句来赞美它,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它,音乐家们用音符来歌颂它,那么,作家是如何用文字来讴歌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
板书课题;望月。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还知道了望月所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它们分别是?望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回忆一下,月夜江上美景给了你一种什么感受?二精读课文,品读诗中月。
1,师:正当作者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月亮也把小外甥给叫醒了。
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赏月的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师: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赛诗的方式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生:你一句我一句挑战师:谁来读一读?能选择最熟悉的一首朗诵给大家吗?师:如果这几句诗都有一个相同点。
谁来说一下?生:都是描写月亮的。
师:这几句诗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虽然诗人望的是同一轮明月,但是他们所抒发的情感是一样的吗?无论是开心的,难过的,还是孤独的,忧愁的。
他们都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情感的寄托。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不同的心情放进诗句中,再来读一读呢?师:细心的同学们都发现了,在诗的后面运用了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生:还有很多带月的诗句师: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带月的诗句吗?.......师:老师这里也有很多带月的诗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对上我的诗/出示课件三感悟“心中月”1 正当我们还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时,聪明的小外甥已经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了。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望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
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词美、想像美)。
(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齐读上节课作业要求:读一读课内课外描写月色的美文;听一听关于月色的音乐;找一找描写月色的诗词;画一画文中所描写的月色美景;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月色美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区中展示的内容早日上传)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选择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方面或课文所有内容,认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浏览相关资料,完成学习目标。
1、诗词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
(3)与学习伙伴对诗。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2)感情地朗读小外甥幻想的句子。
(3)再次欣赏网站中美丽的月色,联系生活,说说你幻想到了什么?四、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1、感受诗句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三回)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问、抒发思乡情怀、诗人都在江上赏月)(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好学、爱幻想)(3)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
小学语文《望月》的教案
小学语文《望月》的教案《望月》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主要板书计划]:16 望月月下江景美丽如画比背诗句聪明好学想象月亮爱幻想独坐甲板展开幻想[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课外:背课文、赛诗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散文,通过作者赵丽宏和小外甥两人在望月中愉快交谈,向我们展示了月亮的柔美、圣洁、仁慈与祥和。
课文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和小外甥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在读中领会文意、体验诗情,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月亮美。
2.积累古诗词,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3.体会望月乐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体会望月乐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欣赏沙画,然后交流看到的美景,随机导出课题《望月》,并指导学生读好课题,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先出示导学,进行预览,检查学生预习导学情况。
PPT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词语的画面感、美感。
2、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月亮有怎样的特点?(师板书:美)。
3、师引导:下面咱就看看文中的月亮有多美?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美的那轮明月。
4、指生读自己找到的文字(课文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文字)5、老师逐句指导读,在读流利、通顺的前提下,抓关键词语读出感情、读出文字的美感。
(配乐朗诵整段文字)6、如果老师把这些红体字去掉,你们是不是还能读好?(课件出示)5、总结: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就是―――江中之月。
(板书:江中之月)(四)拓展品读古诗之美1、过渡:多么美的江边月色啊!诗人望着这多情的月,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寄托给了这一轮明月。
(出示课件)指生读诗。
开火车读,师相机指导。
2、师指导读诗时要读出诗的韵律,诗的节奏,更要读出诗的美感。
3、同桌对诗。
4、师生对读。
总结:从刚才读的诗中你看到了哪里的月?(板书:诗中之月)5、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我和小外甥只吟诵了这些古诗词吗?谁还能再接着往下说。
(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诗句作者为什么没有都写在课文中啊?(引出省略号)师讲解省略号的作用。
(当作者想要省略一大段或几段文字的时候,就会用十二个圆点来表示,并且是单独成段。
)(五)迁移创作,想象之美1、过渡:优美的文字带我们感受了如诗如画的“江中之月”,我们在多情的诗词中又欣赏了“诗中之月”。
接下来我们跟随小外甥看一看他眼中的月亮。
2、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小外甥想象中的月亮。
(板书:想象之月)用诗歌的形式出现我和小外甥的对话。
(课件出示)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3、小外甥的话就像是一首诗歌,你眼中的月这像什么呢?(出示月亮图片,学生自由想象)4、把你的想象也用小诗的形式写一下吧?(出示课件)5、交流学生作品。
6、师补充写月亮的名篇名著。
(六)总结升华,情感之美作者认为月亮美,把月光融入到江水中,诗人认为月亮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中,小外甥认为月亮美,把它融入自己的想象中,同学们你们也认为月亮很美,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读书声和小诗中。
这真是心中有怎样的月便有怎样的情啊?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课件展示)老师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悟和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
(七)布置作业:(电子作业)布置作业:1、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处你认为美的景物。
2、做完本课的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望月江中之月美诗中之月想象之月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有时老师把一些简单的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难点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就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
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
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脚。
五年级学生需要从三四年级“听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总结知识点便成为一个“法宝”!总结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或题型之间的联系,并注意它们的区别(难度上的不同、做题思考的角度等)。
这样,面对考试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点的综合,总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应对也一定会越自如。
重新梳理+整理一遍能够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因为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
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
如果说中低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家长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
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所以他们会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
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望月》效果分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悠长的散文。
在我国优秀的古诗文中,月亮是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事物,人们从月亮的阴晴圆缺中产生了种种遐想,荡漾起圈圈涟漪,月亮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情愫。
但由于我班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对月文化的感知很粗浅,所以除了指导学生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月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外,我准备借助比较直观的多媒体创设美好情境,促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理解文章的重点句,体会人物情感。
以学定教,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前我准备布置学生自己读文,划下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文字旁写下自己最初的感受,并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课上,引导学生继续读书,不断丰富个体感受,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感悟中,让学生畅想美丽的“月空”,展望未来。
学生在“读、写、品、想”的学习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充分享受着审美的乐趣。
情节: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三步:(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月的距离:同学们,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并板书:赏月诵月想月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1、明确自学要求: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小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做好指导工作,保证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根据板书赏月、诵月和想月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分析:一、江中之月,感受形象美,教师范读描写作者赏月的课文片段,也就是第二小节,学生闭眼想象,教师读完后学生说说刚才脑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有怎样的感受。
2、等学生们说的差不多了,教师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一幅相应的“月下江景图”,学生对照着自读课文第二小节,通过抓重点词,如“安详、吐洒、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剪影、隐隐约约、银色花边”等促使其对文字的感悟,以及通过想象与感情朗读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3、引导学生尝试看着图描述美丽的“月下江景”,为背诵做好铺垫。
二、诗中之月,体味意蕴美。
1、过渡:月亮真美,吸引了“我”和我那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
他们之间呀开展了一次背诵“咏月”诗歌的比赛。
接着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诵月的诗句。
2、出示文中描写月亮的6句诗句,组织学生朗读,说说从这些诗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月亮,体会诗人是借月亮寄托情思,抒发情感的,体味古诗的意蕴美。
3、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幅美丽的“月空图”,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诗句,进行“诗与画”的古诗竞答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三、想象之月,品位语言美。
1、过渡:月亮的阴晴圆缺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了种种遐想,从而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那月亮又给文中作者的小外甥带来了什么样美好的遐想呢?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并请一位同学读读文中小外甥对月亮独特想象的话语。
2、随即教师出示改编好的诗歌,所谓改编,就是将文中小外甥对月亮想象的一段话分行处理,变成了一首小诗。
引导学生齐读这首小诗,把学生带进富有诗意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说说这首诗歌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品位诗歌的语言美,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体会小外甥独特的、富有趣味的想象。
月亮像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3、出示同样的诗歌格式,让学生仿写小诗,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