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期关于动物模型的文献

合集下载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02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 述
实验动物科学概念
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它涉 及到动物的培育、饲养、管理、应用等各个方面。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健 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历程
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世纪初,随着生物学、医学 等学科的发展,实验动物开始被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动物法规和标准,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实验动物人才队伍,为实验动 物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03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模 式分析
实验动物生产与供应模式
实验动物种类与品系
分析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多样性、适用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价值。
实验动物生产技术
研究实验动物的生产技术、繁殖方法、遗传监测和管理体系,确 保实验动物质量。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 定的问题和挑战。
对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发展现状、问题及 未来发展方向,为推进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对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探讨其 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

实验动物科研模式
01
02
03
科研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内外实验动物科研 合作与交流,推动实验动 物科学的发展。
科研成果转化
促进实验动物科研成果的 转化和应用,为科技创新 和人类健康提供支持。
科研人才培养
重视实验动物科研人才的 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整 体素质。
04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问 题及对策

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

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

57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王珊珊1,范乃兵1,鞠晓云1,闫静杰2(1.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3;2.南京邮电大学210023)摘要: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物模型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进程。

动物模型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验证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在模型的建立和运用上仍有一些缺陷。

因此在中医药学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既要保持中医特色又要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于动物模型的制备上,才能更好的为中医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动物模型;中医药;缺陷和发展医药学发展的几千年来,当科学家发现动物的某些生理、病理特征和人类疾病有相似之处时,就开始了以动物实验为主的科学研究。

Brewer NR 等提出,早在十八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就出现了对动物生理指标的报道[1]。

近一百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动物模型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进程。

目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育已成为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不仅是因为动物模型的应用和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基础,更是医药产业、卫生保健产业和相关产品质量检验的支撑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开始借鉴先进的动物模型方法用于自身的理论研究,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医动物模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

就现代中医药的发展而言,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的学术发展;对中医临床理论的形成、发展、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更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依附条件[3]。

本文就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1动物模型中医药领域中的分类动物模型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动物模型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动物模型;根据疾病发生的系统范围可分为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根据模型种类的分类可分为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模型等;将动物模型应用到中医药的研究领域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4]:疾病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鼻炎的动物模型国内研究进展

鼻炎的动物模型国内研究进展

鼻炎的动物模型国内研究进展【摘要】对于医学的研究发展来说,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十年来包括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在内的鼻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其造模机制和理论依据,以供实验参考。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医学的研究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对于疾病的成因、病理变化以及治疗的研究都是以其为基础的,他是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为试验动物和人类之间在生理学上没有本质差异,两者都是通过释放实质上相同的内分泌激素来控制他们内部的一系列胜负反应过程,都是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发出相似的化学传递介质,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对感染或组织损伤起反应的[1]。

鼻炎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

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等可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等多种,困扰着大多数人的工作学习及休息。

而鼻炎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人类探索和治疗鼻炎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本文仅就鼻炎的动物模型在国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变应性鼻炎1.1 真菌性抗原致敏根据张氏[2]试验,经互隔交链孢菌为真菌性抗原。

取健康白色断毛豚鼠雌雄不限,4~5周龄,体重250g~300g,清洁级标准。

每只豚鼠腹腔注射抗原1.0ml加等量FCA,第15天开始鼻腔激发:豚鼠鼻腔分别滴注互隔交链孢霉40μl 激发,每日一次,共5次。

激发后采取记分法记录鼻分泌物量、喷嚏次数及鼻痒程度。

记录评分标准参见文献[3]。

自鼻腔激发开始观察30分钟,采用叠加法记分,总分超过5分为动物模型成功。

1.2 通过注射卵清蛋白(OVA)变应原致敏1.2.1 经典方法[4]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50~200g。

将卵白蛋白0.3mg,辅以氢氧化铝30mg作佐剂,加生理盐水1ml形成混悬液,行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7次,为基础致敏。

再用0.5%卵白蛋白的生理盐水攻击双鼻腔,每侧0.05ml,每日1次,共7次。

小型猪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

小型猪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
点。
18 97年开 始从 原 产 地 引 入 广 西地 方 猪 种 巴马 香
猪 , 用基 础群 内闭 锁 纯繁 选 育 及 半 同 胞 为 主的 采
近交 方式 进行 选育 , 形成 遗传 相似 性高 、 遗传 稳定
的封 闭群 , 达 到 了一 定 程 度 的 近交 。巴 马小 型 并 猪特 点是 遗传 特性 一致 稳定 , 毛色 表 型一致 , 白毛
动脉 左 旋 支 放 置 收 缩 环 , 时 给 予 塞 来 考 昔 同
《 部 沈队 阳


29・ 4
(0 mgd 。7周 后 , 析 局 部 缺 血 和 非 局 部 缺 20 / ) 分
血 心肌 血 栓 的形 成情 况 , 测 总 氧化 性 应 激 蛋 白 检 量 和前 列环 素 合 酶 、 血 烷 合 酶 、 过 氧化 物 凝 髓 酶 、 氧化 物 歧 化 酶 的表 达 量 。 结 果 表 明 , X 超 HC
皮生 物力 学性 能 。结 果表 明 , 与人皮 肤 比较 , 镜 光
下可 见 巴 马小 型猪 皮 肤 的 真 皮 胶 原 纤 维束 更 粗 [ 3 . 9±1. 7 m 比( 7 2 5 2 ) (92 01) 1 . 1± . 0 m) ( ]P

差 异 不显 著 , 同样 , 毛细血 管 和微 动脉 中差 异不 在 显 著 。HC 组 左 冠 收 缩 力 比 C 组 强 , 是 , X X 但 心
0 0 1 。结 论 : .0 ) 巴马 小 型 猪 的真 皮 与 人 真皮 差 异
糖水 平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和 HC V组 。 H C组 血 R C
较 大 , 组织 形态 学 的角 度 提示 猪 脱 细 胞 真皮 基 从 质 不是修 复人 体真 皮缺 损 的最佳生 物材 料 。 K m kw 等 利用 小 型猪 研 究 多硫 酸 粘 多 u oa a

犬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

犬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

文章编号:1004-2342(2023)05-0040-04中图分类号:S829.2文献标识码:A犬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李强,魏荣兴,余传刚,李涛*(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江西南昌330100)摘要:犬作为人类最亲密的动物之一,具有品种丰富、数量庞大、遗传背景清晰稳定等特点,同时在解剖学特征、生活环境、病因和病情发展、药物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已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领域广泛应用,建立了一系列类似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如腹主动脉瘤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肺动脉高压模型、2型糖尿病模型、肥胖模型、胰腺缺血模型、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等,展现了犬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主要介绍犬模型的应用种类、制备方法和病情症状等,为深入分析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犬;动物模型;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人类疾病病情复杂,症状繁多,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病例样本不易收集。

人体实验在伦理和方法上受到限制,且实验研究周期漫长,为避免人体实验带来的伤害,一般利用动物模型来进行人体医学研究实验,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

动物模型一般选择与人类的机能、代谢、结构以及疾病特征相似的易操作的实验动物,这类动物能较好的模拟人类疾病微环境,同时遗传背景清晰可查,生活环境与人类比较接近,饲养简单经济[1~2]。

犬作为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动物之一,其因为在生理结构、遗传病、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在生物医学动物模型领域受到广泛应用[3~4]。

1犬作为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中的优势犬作为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备受欢迎主要因为有以下几个优势:①犬品种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犬品种数量超过400余种[5],其体型外貌各异,行为表现千差万别,其表型多样性和已知自然发生疾病种类仅次于人类[6];同时犬饲养量多,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仅中国城镇犬数量高达5119万只。

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㊀2021,37(1)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Z o o n o s e s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2694.2020.00.177 综㊀述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苗晋鑫,张振强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N o .R S B S J J 2018G36)㊁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 o .21A 360021)联合资助通讯作者:张振强,E m a i l :Z h a n g _z h e n q i a n @126.c o m ;O R C I D :0000G0002G1736G1289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郑州㊀450046摘㊀要:全球传染病致死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建立一种类似临床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对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㊁预防与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叙利亚仓鼠多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其作为动物模型的价值和优势突显出来.本文从叙利亚仓鼠的生理学和免疫学等方面阐述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对叙利亚仓鼠在冠状病毒㊁副粘病毒㊁汉坦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等多种人类高致病新兴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应用比较及优点概述,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叙利亚仓鼠;动物模型;高致病新兴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 37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2694(2021)01-0071-07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s a p pl i e d t o a n i m a lm o d e l s o f 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M I A OJ i n Gx i n ,Z H A N GZ h e n Gq i a n g(A c a d e m y o f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Z h e n gz h o u 45004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i nc a u s eo fd e a t hf r o m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w o r l d w i d e i s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n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a na n i m a lm o d e l s i m i l a rw i t hc l i n i c a l h u m a n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 i s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p a t h o ge n i cm e c h a n i s m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f 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s a r em o s t l y u s e d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a n d t h e i rv a l u ea n da d v a n t ag e sa sa n i m a lm o d e l sa r ehi g h l i g h t e d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y r i a n h a m s t e r s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f r o mt h e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i mm u n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a d v a n t a ge sf o r t h e a n i m a lm o d e l s a r e s u mm a r i z e d t o p r o v i d e a s c i e n t i f i cb a s i s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o f 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K e yw o r d s :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a n i m a lm o d e l ;h i g h l yp a t h o g e n i c e m e r g i n g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u p p o r t e db y t h eP h DR e s e a r c hS t a r t u p F o u n d a t i o no f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N o .R S B S J J 2018G36)a n dK e y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P r o j e c t s o fH e n a nP r o v i n c e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N o .21A 360021)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Z h e n Gq i a n g ,E m a i l :Z h a n g _z h e n qi a n @126.c o m ㊀㊀病毒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㊁汉坦病毒肺综合征㊁西尼罗河神经综合征㊁埃博拉出血热等.这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需要更好地了解病毒的发病机理和传播机制,需要能准确重现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目前,研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数量少㊁价格贵,而且小鼠模型存在模拟疾病不足等缺陷.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更为理想的病毒学研究动物模型.因为与人类在疾病症状㊁病原学和免疫反应方面相似性更高,叙利亚仓鼠(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已被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叙利亚仓鼠又称金黄仓鼠(M e s o c r i c e t u sa u r a Gt u s )是一种小型啮齿类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东南欧和小亚细亚的干旱温带地区[1].叙利亚仓鼠在解17剖学㊁生理学和免疫学等生物学特征与人类相似.而且,叙利亚仓鼠具有繁殖周期短㊁操作简单㊁饲养成本低和可感染多种人类病毒等显著优势.因此,叙利亚仓鼠与其它实验小动物相比是理想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本文从生理学和免疫学等生物学特征阐明叙利亚仓鼠应用于多种新兴的人类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优点,为叙利亚仓鼠的应用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㊀叙利亚仓鼠生物学的优势1.1㊀生理学㊀叙利亚仓鼠通常长到14~19c m,成年体重在110~140g,随着年龄变大体重可达200g.叙利亚仓鼠妊娠期平均16d,哺乳期为21~28d,离乳后2周性成熟;其生育期从6~8周起可延续到14个月龄,每年可产7~8胎,窝产6~12只[2G3].因此,叙利亚仓鼠体型适中,繁殖速度快且窝仔多的生理学特征表明其易操作和易获得.1.2㊀免疫学㊀已经在叙利亚仓鼠中鉴定出T淋巴细胞C D3分子.C D3表达于T细胞表面,其功能是转导T细胞抗原受体(Tc e l l r e c e p t o r,T C 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T y s o m e等[4]对叙利亚仓鼠C D3编码序列克隆,并制备C D3(4F11)删除抗体用于实验研究.叙利亚仓鼠C D3抗原结构与人类C D3抗原有相似之处.C D4是协助T细胞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通讯的辅助受体,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R e e s等[5]利用人类等特异的m A b 标记筛选鉴定叙利亚仓鼠白细胞分化分子上的表位m A b,发现H A L36A抗体与市售小鼠单抗G K1.5可同时识别叙利亚仓鼠C D4上表达的保守表位,此序列在叙利亚仓鼠与人和小鼠之间高度保守.细胞因子(c y t o k i n e,C K)是由多种细胞产生介导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一类多肽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 L)㊁集落刺激因子(C S F)㊁干扰素(I F N)㊁肿瘤坏死因子(T N F)㊁转化生长因子家族Gβ(T G FGβf a m i l y)㊁生长因子(G F)㊁趋化因子家族(C K F)等. M e l b y等[6]克隆并比较了叙利亚仓鼠I F NGγ㊁I LG2㊁I LG12p40㊁T N FGα㊁T G FGβ等与小鼠㊁大鼠和人的相似性.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因子氨基酸序列与人同源性较高.与小鼠和大鼠I F NGγ蛋白序列相比,叙利亚仓鼠和人在I F NGγ蛋白C末端分别多17和9个氨基酸(a a)[6].研究证明,从人I F NGγ蛋白的C 末端删除9个氨基酸(138G146a a),特异性抗病毒活性提高7倍[7].叙利亚仓鼠白介素G2(I LG2)保守序列具有生物活性所需的天冬氨酸残基(在人序列的第20位)[6].叙利亚仓鼠I LG12p40氨基酸序列有5个半胱氨酸残基和3个潜在的NG糖基化位点,这与人和小鼠的序列一致[6].同时,仓鼠I LG12p40序列包含3Ga a序列,这个序列存在于人类基因,但不存在于小鼠和大鼠[6].白介素G12(I LG12)在调节T细胞体内平衡㊁抑制病毒复制和从宿主细胞清除病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W a n g等[9]发现人类I LG12在叙利亚仓鼠模型中具有生物活性,但是在小鼠模型中没有生物活性.另外,还有许多人类细胞因子包括I LG2和粒细胞G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C S F)在叙利亚仓鼠中具有生物活性[10G1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 I F)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其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内释放,影响各种病理刺激,包括炎症和病毒感染[12].S u r e s h等[13]预测并验证重组仓鼠M I F(r h aGM I F)的主要序列㊁生化特性和晶体结构与人类M I F的相似性更高.叙利亚仓鼠与人类在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序列㊁结构和生物功能方面相似,为叙利亚仓鼠作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2㊀叙利亚仓鼠在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2.1㊀冠状病毒㊀目前已知有7种冠状病毒能够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Gv i r u s,S A R SGC o V)㊁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 i d d l e e a s t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 v i r u s, M E R SGC o V)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 eGv e r e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 v i r u s2, S A R SGC o VG2)具有传染性,可导致大规模的流行和高死亡率.因此,急需对这3种高致病性传染性冠状病毒建立有效的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对病毒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大意义.2.1.1㊀S A R SGC o VG2㊀2019年12月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 A R SGC o VG2)疫情已经蔓延全球,确诊和死亡病例在不断增加.截止2020年10月31日,全球疫情还在继续.S A R SGC o VG2感染动物模型是研究2019冠状病毒病(c o r o n a v i r u s d i s e a s e2019, C O V I DG19)发病机制㊁传播途径及宿主免疫反应的重要工具,更是评估疫苗效力和药物作用的基础.多项研究发现恒河猴感染S A R SGC o VG2后症状较人类轻,无发烧㊁严重炎症和其他器官损伤的现象[14G15].野生小鼠不支持S A R SGC o VG2的感染, h A C E2转基因小鼠感染后表现较轻症状,与人有很大不同[16].年轻的雪貂被S A R SGC o VG2感染后没有出现与人类相似的症状,更没有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17].因此,研究人员试图建立叙利亚仓鼠感染27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1,37(1)模型.C h a n 等[18]用S A R S GC o V G2感染叙利亚仓鼠,被感染的动物出现与人相似的临床特征,如体重减轻㊁嗜睡㊁肠粘膜炎症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同时在呼吸道㊁肺㊁肠道等检测到了病毒及出现间质性肺炎的病理特征.另一研究小组将叙利亚仓鼠用于S A R S GC o V G2可能传播途径的研究[19].与非人灵长类动物和h A C E 2转基因小鼠不同,叙利亚仓鼠模型表现出更多的临床症状(表1).表1㊀S A R S GC o V G2动物模型T a b .1㊀S A R S GC o V G2a n i m a lm o d e l动物模型临床症状优点缺点文献恒河猴体重稍有减轻;间质性肺炎;肺损伤病理损伤与人类相似;轻度临床疾病昂贵且难操作;无发烧;不能重现严重临床疾病[15]h A C E 2转基因小鼠体重减轻;间质性肺炎转基因技术成熟症状轻微[16]叙利亚仓鼠体重减轻㊁嗜睡㊁翘毛㊁驼背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间质性肺炎;肠粘膜炎症A C E 2受体与人同源性高;肺组织病变与人类发展一致;易获得并有生理功能不能重现严重临床疾病;未测试仓鼠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蛋白质表达[18G19]2.1.2㊀S A R S GC o V㊀非洲绿猴对S A R S GC o V 易感,并支持病毒复制,感染后动物出现间质性肺炎的病理特征.然而,被S A R S GC o V 感染的非洲绿猴症状较轻,不能重现重症临床表现和未观察到死亡,且数量少㊁成本高,这些都制约了其模型的应用[20].h A C E 2转基因小鼠模型是将人A C E 2基因转入到小鼠受精卵细胞使小鼠体内表达高水平的人A C E 2.但是感染S A R S GC o V 后,该小鼠模型脑组织中检测到病毒或病毒抗原,并且由于病毒在脑中广泛传播而导致小鼠死亡,不符合人类临床症状[21G22].感染S A R S GC o V 的雪貂研究报告数据冲突,一组观察到少量的临床疾病[23],而另一组则没有[24],雪貂模型有待进一步表征以解决这些不一致的结果.研究发现叙利亚仓鼠可被S A R S GC o V 感染[25].叙利亚仓鼠在S A R S GC o V 感染后呼吸道产生高病毒滴度,病毒复制发生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并引起间质性肺炎㊁肺部固结和弥漫性肺泡损伤;在仓鼠感染后第7d 血清中检测到强大的中和抗体反应,并且保护仓鼠免受初次感染后28d 的再次攻击[25].免疫抑制的叙利亚仓鼠感染S A R S GC o V 后,感染该病毒的仓鼠除了表现出与人相似的肺和外器官损害(如脾萎缩㊁急性肾小管坏死㊁神经元水肿与变性㊁心脏水肿与心肌纤维萎缩),仓鼠还表现出体重减轻和死亡[26].以上研究证实叙利亚仓鼠对S A R S GC o V 感染表现出客观的临床体征伴随着呼吸道高病毒滴度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适合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研究.S A R S GC o V 感染动物模型的比较见表2.表2㊀常用S A R S GC o V 动物模型T a b .2㊀C o m m o n l y us e da n i m a lm o d e l o f S A R S GC o Vi n f e c t i o n 模型临床症状优点缺点文献非洲绿猴呼吸道高病毒载量;间质性肺炎病理损伤与人类相似;轻度临床疾病昂贵且难操作;不能重现严重临床疾病;繁育难度高[20]普通绒猴50%的动物出现了发热反应和腹泻;间质性肺炎病理损伤肺和肝;轻度临床疾病;昂贵且难操作;不能重现严重临床疾病[27]K 18Gh A C E 2转基因小鼠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并伴有肺外器官损害致死性感染模型;转基因技术成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致死[21]叙利亚仓鼠短暂的病毒血症从肺扩散到肝脏和脾脏;肺炎和肺部固结㊁炎症A C E 2受体与人同源性高;肺组织病变与人类发展一致临床疾病症状通过运动轮活动减少来衡量[25]2.2㊀汉坦病毒㊀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 a n t a v i r u sp u l m o n a r y s yn d r o m e ,H P S )是一种与汉坦病毒有371期苗晋鑫,等: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关的罕见且致命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见汉坦病毒有安第斯病毒(A n d e s v i r u s,A N D V)和辛诺柏病毒(S i nN o m b r ev i r u s,S N V)[28].临床特征是发烧㊁严重呼吸窘迫和突发心源性休克,多达50%的病例可能致命.S a f r o n e t z等[29]开发了一种类似H P S的恒河猴模型.目前,叙利亚仓鼠模型是唯一类似于人H P S的小动物模型.仓鼠感染A N D V后,会发展出类似人的H P S的疾病,包括突然和快速的严重呼吸窘迫[30].叙利亚仓鼠与人的汉坦病毒受体比较相似,且受体具有相似的功能[31].研究发现利巴韦林(R i b a v i r i n)保护鼻内暴露于A N D V的叙利亚仓鼠免于发生致命的汉坦病毒肺综合症[32].以上说明,A N D V感染叙利亚仓鼠模型是研究H P S发病机制㊁评价预防和治疗H P S的良好动物模型.2.3㊀副粘病毒㊀副粘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包含两种致死性病毒,即尼帕病毒(N i p a hv i r u s,N i V)和亨德拉病毒(H e n d r av i r u s,H e V).研究发现这两种病毒是人兽共患病毒,可通过猪(N i V)和马(H e V)等中间宿主向人类传播,临床上人类感染N i V或H e V通常会导致严重的脑病和呼吸道疾病.目前用雪貂和猫等动物来研究N i V感染的致病性.雪貂和猫分别感染后未检测到脑炎,但部分动物中发生了非化脓性脑膜炎,某些动物检测到的脑炎与人类的不相同[33G34].I F N A R基因敲除小鼠对H e V感染敏感,但由于缺少I F NG1信号传导,在免疫应答方面与人类不同[35].研究发现感染N i V 或H e V的叙利亚仓鼠与人类感染后症状相似,组织病理学发现全身性血管炎,其中以脑部病变最严重,之后发展为特征性神经系统疾病[36].另一项研究发现,鼻内感染N i V的叙利亚仓鼠的肺部出现支气管间质性肺炎,疾病在最后阶段因肺部感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呼吸困难[37].同时,叙利亚仓鼠被N i V或H e V感染可用于病毒传播的研究[38].目前尚无批准用于人类抗N i V或H e V的疫苗或治疗方法.叙利亚仓鼠模型对疫苗开发至关重要,该动物模型已成功用于评价抗体Fm A b的功效,进一步验证叙利亚仓鼠作为动物模型的有效性[36].2.4㊀西尼罗河病毒㊀西尼罗河病毒(w e s tn i l ev iGr u s,WN V)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新兴的人兽共患虫媒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类感染WN V 后,有20%的感染者发展为有症状的西尼罗河热(WN F),可导致严重的脑炎,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39].对于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动物模型,已有报道小鼠的研究,不同品系的小鼠在WN V感染中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40].在叙利亚仓鼠模型中研究最多的病毒是WN V.WN V感染是通过节肢动物(蚊子)叮咬传播人类.与人类感染方式一样,叙利亚仓鼠被蚊子叮咬后,感染WN V的仓鼠会发生病毒血症和神经系统症状,其症状与人类感染时相似[41].M a t e o等[42]建立了一种免疫抑制的叙利亚仓鼠模型,WN V感染该仓鼠模型表现出与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WN V相似的临床体征.W i dGm a n等[43]使用叙利亚仓鼠模型,成功证明了单周期黄病毒疫苗平台R e p l i V A X WN能够诱导针对WN V攻击的持久保护性免疫.以上结果说明,叙利亚仓鼠为研究西尼罗病毒感染动物实验模型提供良好佐证.2.5㊀其他病毒㊀此外,叙利亚仓鼠应用于黄热病毒(y e l l o wf e v e r v i r u s,Y F V)㊁埃博拉病毒(e b o l av iGr u s,E B O V)㊁马尔堡病毒(m a r b u r g v i r u s,MA R V)和寨卡病毒(z i k av i r u s,Z I K V)等70多种不同病毒的研究[44],部分病毒见表3.黄热病是由Y F 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美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5].叙利亚仓鼠感染Y F V导致的免疫反应与受感染的人类一致,脾脏㊁肾脏和心脏中的I F NGγ㊁T N FGα㊁I LG2水平升高,但它们在肝脏中表达水平降低;在感染的早期和中期,肝脏㊁脾脏和心脏中I LG10表达水平升高,但T G FGβ表达水平却降低[46].E B O V和MA R V 都是丝状病毒,有典型的出血热特征.马尔堡病毒的致死率大概在30%,而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更高,尤其是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MAGZ E B O V)致死率高于90%.叙利亚仓鼠通过腹膜内注射MAGZ EGB O V表现出与人相似的病理特征,包括严重肝脾损害㊁细胞因子失调㊁严重凝血障碍㊁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受感染的器官坏死或凋亡[47].此外,Z I K V成功感染S T A T2基因敲除叙利亚仓鼠,感染的仓鼠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症状[48].47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1,37(1)表3㊀病毒感染叙利亚仓鼠模型T a b.3㊀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S y r i a nh a m s t e rm o d e l病毒叙利亚仓鼠类型㊀㊀㊀㊀疾病模型冠状病毒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 A R SGC o VG2)野生型2019冠状病毒病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 A R SGC o V)野生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㊀副粘病毒㊀尼帕病毒(N i V)野生型尼帕病毒病㊀亨德拉病毒(H e V)野生型亨德拉病黄病毒㊀西尼罗病毒(WN V)野生型西尼罗河神经综合征㊀寨卡病毒(Z I K V)S T A T2基因敲除仓鼠寨卡病㊀黄热病毒(Y F V)野生型黄热病㊀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 L E V)野生型慢性圣路易斯脑炎㊀日本脑炎病毒(J E V)野生型日本脑炎㊀西部马脑炎病毒(W E E V)野生型西部马脑炎丝状病毒㊀埃博拉病毒(E B O V)野生型埃博拉病毒病㊀马尔堡病毒(MA R V)S T A T2基因敲除仓鼠马尔堡病毒病白蛉热病毒㊀裂谷热病毒(R V F)野生型裂谷热病㊀哈特兰病毒(H R T V)S T A T2基因敲除仓鼠哈特兰病㊀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 F T S V)S T A T2基因敲除仓鼠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汉坦病毒㊀安第斯病毒(A N D V)野生型汉坦病毒肺综合征3㊀小结与展望综上所述,叙利亚仓鼠在生理学与免疫学等生物学特性上与人类有着相似性,同时能够感染多种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毒,且呈现出与人类感染病毒相似的疾病病程㊁病原学和免疫反应,是一种用于病毒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然而,虽然开发了叙利亚仓鼠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 C R(R TGq P C R)㊁转录组分析和微阵列等检测方法,但是仍然缺乏特异性免疫试剂.因此,叙利亚仓鼠模型的缺陷问题急需解决.最近对叙利亚仓鼠全基因组的解析和C R I S P R/C a s9技术的出现加快了转基因叙利亚仓鼠疾病模型的开发,使基因敲除的叙利亚仓鼠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扩大其对病毒研究范围[49G50].此外,人类腺病毒可以在叙利亚仓鼠中复制,其有望成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的动物评价模型.叙利亚仓鼠模型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研究以及药物治疗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利益冲突:无引用本文格式:苗晋鑫,张振强.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1,37(1):71G77.D O I:10.3969/j.i s s n.1002G2694.2020.00.177参考文献:[1]王洪,张华琼,黄麟,等.雌雄金黄地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2):35G42.D O I:10.3969/j.i s s n.1671G7856.2008.02.009[2]M i e d e l E L,H a n k e n s o nF C.L a b o r a t o r y A n i m a lM e d i c i n e(T h i r d E d i t i o n)[M].B o s t o n:A c a d e m i cP r e s s,2015:209G245.[3]谢夏阳,符杰,龚玉花,等.S P F级金黄地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15(2):64G69.D O I:Z G S D.0.2007G02G014[4]T y s o m e J R,L iX,W a n g S,e t a l.An o v e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e g i m e n t o e r a d i c a t e e s t a b l i s h e ds o l i d t u m o r sw i t ha ne f f e c t i v e i n d u c t i o n o f t u m o rGs p e c i f i ci mm u n i t y[J].C l i n C a n c e r R e s,2012,18(24):6679G6689.D O I:10.1158/1078G0432.C C RG12G0979[5]R e e s J,H a i g D,M a c kV,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a t i o no fm o n o c l o n a l571期苗晋鑫,等: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a n t ib o d i e ss p ec i f i cf o rh a m s t e rl e u k o c y t ed i f fe r e n t i a t i o n m o l eGc u l e s[J].V e t I mm u n o l I mm u n o p a t h o l,2017,183:40G44.D O I:10.1016/j.v e t i mm.2016.12.003[6]M e l b y P C,T r y o nV V,C h a n d r a s e k a r B,e t a l.C l o n i n g o f S y r i a n h a m s t e r(M e s o c r i c e t u s a u r a t u s)c y t o k i n e c D N A s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c y t o k i n em R N Ae x p r e s s i o n 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v i s c e r a l l e i s h m a n i aGs i s[J].I n f e c t I mm u n,1998,66(5):2135G2142.D O I:10.1007/ B F02771857[7]D a n i e l L,C h a r l e sL,D a v i dD,e t a l.T h e c a r b o x y lGt e r m i n a l r eGg i o no f h u m a n i n t e r f e r o nγi s i m p o r t a n t f o r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m u t a g e n i c a n d NM Ra n a l y s i s[J].P r o t e i nE n g,1991,4(3):335G341.D O I:10.1093/p r o t e i n/4.3.335[8]L u d e r m i rA B,H a r p h a m T,K o m a s t uT,e t a l.I LG12a n d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C y t o k i n e G r o w t h F a c t o rR e v,1998,9(3/4):227G285.D O I:10.1016/s1359G6101(98)00017G3[9]W a n g P,L iX,W a n g J,e ta l.R eGd e s i g n i n g I n t e r l e u k i nG12t o e n h a n c e i t s s a f e t y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a s a na n t iGt u m o r i mm u n o t h e r aGp e u t i c a g e n t[J].N a tC o mm u n,2017,8(1):1395G1406.D O I:10.1038/s41467G017G01385G8[10]K o s k iA,K a n g a s n i e m iL,E s c u t e n a i r eS,e t a l.T r e a t m e n to f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s e r o t y p e5/3c h i m e r i c o n c o l y t i c a d e n o v iGr u s e x p r e s s i n g GM C S F[J].M o lT h e r,2010,18(10):1874G1884.D O I:10.1038/m t.2010.161[11]G o w e nB B,J u d g e J W,W o n g MH,e t a l.I mm u n o p r o p h y l a x i s o f P u n t aT o r ov i r u s(P h l e b o v i r u s,B u n y a v i r i d a e)i n f e c t i o ni n h a m s t e r sw i t hr e c o m b i n a n t E i m e r i a p r o f i l i nGl i k ea n t i g e n[J].I n t I m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2008,8(8):1089G1094.D O I:10.1016/ j.i n t i m p.2008.03.019[12]G u n e sH,M e t eR,A y d i n M,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 o n g M I F, M C PG1,v i r a l l o a d s,a n d H B sA g l e v e l s i nc h r o n i ch e p a t i t i sB p a t i e n t s[J].T u r kJM e dS c i,2015,45(3):634G637.D O I:10.3906/s a gG1401G171[13]S u r e s hV,S u n d a r a m R,D a s hP,e t a l.M a c r o p h a g em i g r a t i o n i n h i b i t o r y f a c t o r o f S y r i a n g o l d e nh a m s t e r s h a r e s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s i m i l a r i t y w i t h h u m a n c o u n t e r p a r ta n d p r o m o t e s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S c iR e p,2019,9(1):15507.D O I:10.1038/s41598G019G51947G7[14]S h a nC,Y a oY F,Y a n g X L,e t a l.I n f e c t i o nw i t hn o v e l c o r o n aGv i r u s(S A R SGC o VG2)c a u s e s p n e u m o n i ai nt h e R h e s u s m aGc a q u e s[J].C e l lR e s,2020,30(8):670G677.D O I:10.1038/ s41422G020G0364Gz[15]B a oL,D e n g W,G a oH,e t a l.R e i n f e c t i o nc o u l dn o t o c c u r i n S A R SGC o VG2i n f e c t e dr h e s u s m a c a q u e s[J].B i o R x i v,2020.D O I:10.1101/2020.03.13.990226[16]B a oL,D e n g W,H u a n g B,e t a l.T h e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o f S A R SGC o VG2i n h A C E2T r a n s g e n i c M i c e[J].N a t u r e,2020,583(7818):830G833.D O I:10.1038/s41586G020G2312Gy[17]S h i J,W e nZ,Z h o n g G,e t a l.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f e r r e t s,c a t s, d o g s,a n do t h e rd o m e s t i c a t e da n i m a l s t oS A R SGc o r o n a v i r u s2[J].S c i e n c e,2020,368(6494):1016G1020.D O I:10.1126/s c iGe n c e.a b b7015[18]C h a n J F,Z h a n g A J,Y u a nS,e t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 t h ec l i n i c a l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c o r o n a v i r u s d i s e a s e2019(C O V I DG19)i n g o l d e nS y r i a nh a m s t e rm o d e l: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d i s e a s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b i l i t y[J].C l i nI n f e c tD i s,2020,71(9):2428G2446.D O I:10.1093/c i d/c i a a325[19]S i aS F,Y a nL M,C h i nAW,e t a l.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r a n s m i sGs i o no f S A R SGC o VG2v i r u s i n g o l d e n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s[J].N aGt u r e,2020,583:834G838.D O I:10.1038/541586G020G2342G5[20]M c A u l i f f e J,V o g e l L,R o b e r t sA,e t a l.R e p l i c a t i o no f S A R S c o r o n a v i r u s a d m i n i s t e r e di n t ot h e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o fA f r i c a nG r e e n,r h e s u s a n d c y n o m o l g u sm o n k e y s[J].V i r o l o g y,2004,330(1):8G15.D O I:10.1016/j.v i r o l.2004.09.030[21]M c C r a y P B,J r.,P e w eL,W o h l f o r dGL e n a n eC,e ta l.L e t h a l i n f e c t i o no fK18Gh A C E2m i c e i n f e c t e dw i t h 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G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c o r o n a v i r u s[J].JV i r o l,2007,81(2):813G821.D O I:10.1128/j v i.02012G06[22]杨秀红,邓巍,童攒,等.人A C E2转基因小鼠对S A R SGC o V 的易感性[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15(6):453G457.D O I:Z G S D.0.2007G06G014[23]M a r t i n aB E,H a a g m a n sB L,K u i k e nT,e t a l.S A R Sv i r u s i nGf e c t i o no f c a t s a n d f e r r e t s[J].N a t u r e,2003,425(6961):915.D O I:10.1038/425915a[24]W e i n g a r t lH,C z u bM,C z u bS,e t a l.I mm u n i z a t i o nw i t hm o d iGf i e dv a c c i n i av i r u s A n k a r aGb a s e dr e c o m b i n a n tv a c c i n ea g a i n s t 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e n h a n c e d h e p a t i t i s i nf e r r e t s[J].JV i r o l,2004,78(22):12672G12676.D O I:10.1128/J V I.78.22.12672G12676.2004[25]R o b e r t sA,V o g e l L,G u a r n e r J,e t a l.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o f g o l d e n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s[J].JV i r o l,2005,79(1):503G514.D O I:10.1128/J V I.79.1.503G511.2005[26]S c h a e c h e rS R,S t a b e n o wJ,O b e r l eC,e t a l.A n i mm u n o s u pGp r e s s e dS y r i a n g o l d e nh a m s t e rm o d e l f o rS A R SGC o Vi n f e c t i o n [J].V i r o l o g y,2008,380(2):312G321.D O I:10.1016/j.v i r o l.2008.07.026[27]G r e e n o u g hT C,C a r v i l l eA,C o d e r r e J,e t a l.P n e u m o n i t i s a n d m u l t iGo r g a ns y s t e m d i s e a s e i nc o mm o n M a r m o s e t s(C a l l i t h r i x j a c c h u s)i n f e c t e d w i t ht h e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Ga s s o c i a t e d c o r o n a v i r u s[J].A mJP a t h o l,2005,167(2):455G463.D O I:10.1016/s0002G9440(10)62989G6[28]A v s i cGZ u p a n cT,S a k s i d aA,K o r v a M.H a n t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s [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2019,21S:e6Ge16.D O I:10.1111/1469G0691.12291[29]S a f r o n e t zD,P r e s c o t t J,F e l d m a n nF,e t a l.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 h a n t a v i r u s p u l m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i nr h e s u sm a c a q u e s[J].P r o cN a t l A c a d S c i USA,2014,111(19):7114G7119.D O I:10.1073/p n a s.1401998111[30]S a f r o n e t zD,E b i h a r aH,F e l d m a n nH,e t a l.T h e S y r i a nh a mGs t e rm o d e lo fh a n t a v i r u s p u l m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A n t i v i r a l R e s,2012,95(3):282G292.D O I:10.1016/j.a n t i v i r a l.2012.06.002[31]J a n g r aR K,H e r b e r tA S,L i R,e t a l.P r o t o c a d h e r i nG1i s e s s e nGt i a l f o rc e l le n t r y b y N e w W o r l dh a n t a v i r u s e s[J].N a t u r e,2018,563(7732):559G563.D O I:10.1038/s41586G018G0702G1[32]O g g M,J o n s s o nC B,C a m p J V,e t a l.R i b a v i r i n p r o t e c t s S y r i a n67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1,37(1)h a m s t e r sa g a i n s t l e t h a lh a n t a v i r u s p u l m o n a r y s yn d r o m e Ga f t e r i n t r a n a s a l e x p o s u r e t oA n d e s v i r u s [J ].V i r u s e s ,2013,5(11):2704G2720.D O I :10.3390/v 5112704[33]B o s s a r tK N ,Z h uZ ,M i d d l e t o nD ,e t a l .An e u t r a l i z i n g hu m a n m o n o c l o n a l a n t i b o d yp r o t e c t sa g a i n s t l e t h a ld i s e a s ei nan e w f e r r e tm o d e l o f a c u t en i p a h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J ].P L o SP a t h o g ,2009,5(10):e 1000642.D O I :10.1371/j o u r n a l .p p a t .1000642[34]M i d d l e t o nD J ,W e s t b u r y H A ,M o r r i s s y C J ,e t a l .E x pe r i m e n Gt a lN i p a hv i r u s i nf e c t i o n i n p ig s a n dc a t s [J ].JC o m p Pa t h o l ,2002,126(2/3):124G136.D O I :10.1053/j c p a .2001.0532[35]D h o n d tK P ,M a t h i e uC ,C h a l o n s M ,e t a l .T y pe I i n t e rf e r o n s ig n a l i n gp r o t e c t sm i c e f r o ml e th a l h e ni p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J ].J I n f e c tD i s ,2013,207(1):142G151.D O I :10.1093/i n f d i s /ji s 653[36]G u i l l a u m eV ,W o n g KT ,L o o i R Y ,e t a l .A c u t eH e n d r a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a n d p a s s i v ea n t i b o d y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t h eh a m s t e rm o d e l [J ].V i r o l o g y,2009,387(2):459G465.D O I :10.1016/j.v i r o l .2009.03.001[37]W o n g K T ,G r o s je a nI ,B r i s s o n C ,e ta l .A g o l d e nh a m s t e r m o d e lf o r h u m a n a c u t eN i p a h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J ].A mJ P a t h o l ,2003,163(5):2127G2137.D O I :10.1016/s 0002G9440(10)63569G9[38]d eW i tE ,M u n s t e rV J .A n i m a lm o d e l s o f d i s e a s e s h e d l i gh t o n N i p a h v i r u s p a t h o ge n e s i s a n d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J ].J P a t h o l ,2015,235(2):196G205.D O I :10.1002/p a t h .4444[39]S e j v a rJ J .W e s t N i l ev i r u si nf e c t i o n [J ].M i c r o b i o lS pe c t r ,2016,4(3):E I 10G0021G2016.D O I :10.1128/m i c r o b i o l s pe c .E I 10G0021G2016[40]G r a h a m J B ,S w a r t sJ L ,L u n dJ M.A m o u s e m o d e lo f W e s tN i l e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J ].C u r rP r o t o cM o u s eB i o l ,2017,7(4):221G235.D O I :10.1002/c pm o .33[41]K o m a r N.W e s t N i l ev i r a le n c e p h a l i t i s [J ].R e vS c iT e c h ,2000,19(1):166G176.D O I :10.20506/r s t .19.1.1201[42]M a t e oR ,X i a oS Y ,G u z m a n H ,e t a l .E f f e c t so f i mm u n o s u pGpr e s s i o no n W e s tN i l e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i nh a m s t e r s [J ].A m J T r o p M e dH y g ,2006,75(2):356G362.D O I :10.4269/a jt m h .2006.75.356[43]W i d m a nD G ,I s h i k a w aT ,W i n k e l m a n nE R ,e t a l .R e pl i V A X WN ,a s i n g l e Gc yc l e f l a v i v i r u s v a c c i n e t o p r e v e n tW e s tN i l ed i s Ge a s e ,e l i c i t s d u r a b l e p r o t e c t i v e i mm u n i t yi nh a m s t e r s [J ].V a c Gc i n e ,2009,27(41):5550G5553.D O I :10.1016/j .v a c c i n e .2009.07.016[44]M i a o J ,C h a r dL S ,W a n g Z ,e t a l .S yr i a nh a m s t e r a s a n a n i m a l m o d e l f o r t h e s t u d y on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J ].F r o n t I mm u n o l ,2019,10:2329.D O I :10.3389/f i mm u .2019.02329[45]T o m o r iO.Y e l l o wf e v e r :t h er e c u r r i n gp l a gu e [J ].C r i tR e v C l i n L a b S c i ,2004,41(4):391G427.D O I :10.1080/10408360490497474[46]Y o s h i n a g a GI t a n oC ,T h o m s o nV.T h ew o r k o f t h e v i l l a ge :c r e a Gt i n g an e w w o r l df o r c h i l d r e nw i t hh e a r i n gl o s s a n d t h e i r f a m i Gl i e s [J ].I n tJ A u d i o l ,2008,47(1):S 14G22.D O I :10.1080/14992020802286202[47]E b i h a r aH ,Z i v c e cM ,G a r d n e rD ,e t a l .AS yr i a n g o l d e nh a m Gs t e rm o d e l r e c a p i t u l a t i n g e b o l ah e m o r r h a gi c f e v e r [J ].J I n f e c t D i s ,2013,207(2):306G318.D O I :10.1093/i n f d i s /ji s 626[48]S i d d h a r t h a nV ,V a n W e t t e r eA J ,L i R ,e t a l .Z i k a v i r u s i n f e c Gt i o no f a d u l t a n d f e t a l S T A T 2k n o c k Go u t h a m s t e r s [J ].V i r o l o Gg y ,2017,507:89G95.D O I :10.1016/j.v i r o l .2017.04.013[49]L iR ,M i a oJ ,F a nZ ,e ta l .P r o d u c t i o no f g e n e t i c a l l y e n gi Gn e e r e d g o l d e nS y r i a nh a m s t e r sb yp r o n u c l e a r i n j e c t i o no ft h e C R I S P R /C a s 9c o m p l e x [J ].JV i sE x p,2018,(131):56263.D O I :10.3791/56263[50]M i a o J ,Y i n g B ,L i R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a nN Gt e r m i n a l n o n Gc o r e d o m a i n o f R A G 1g e n e d i s r u p t e d S yr i a n h a m s t e rm o d e l g e n e r a t e db y C R I S P R C a s 9[J ].V i r u s e s ,2018,10(5):243.D O I :10.3390/v 10050243收稿日期:2020G04G18㊀编辑:张智芳撤稿声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年36卷8期,页码:672G677,刊登的论文«恶唑烷酮类药物利奈唑胺耐药基因o p t r A 研究进展»,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2G2694.2020.00.077,作者:刘保光,贺丹丹,白明,陈毅恒,汪保英,栗俞程,胡功政,苗明三,许二平.因为第一作者单位变动,为防止论文来源所属权纠纷,应作者本人要求,对此文进行撤回处理.«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辑部2020年12月25日771期苗晋鑫,等:叙利亚仓鼠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模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模型是指将人类疾病转化到动物身上,通过对动物进行研究,来寻找疾病的治疗方法或者新药物的开发的模型。

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

一、动物模型的分类动物模型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模型和人工模型。

自然模型是指动物自身产生的疾病模型,例如肿瘤、癫痫等。

人工模型是指人类人为制造的疾病模型,例如人类基因的突变体、人工诱导疾病等。

二、动物模型的应用1.药物的研发动物模型可用于新药发现和开发的过程中。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如何发挥作用,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使研究更加快速和有效。

2.基础研究动物模型也可以用于基础研究,例如对某种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

科学家可以利用动物模型对导致疾病的基因进行研究,并探索治疗该疾病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疾病机制。

3.学习生物学原理许多科学家利用动物模型来研究生物学原理,例如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内部平衡、免疫系统操作,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等等。

这些研究在病理生物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一些最近的进展:1.使用CRISPR-Cas9来编辑基因CRISPR-Cas9是一种用于编辑基因的新技术,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技术可以更准确,更具有针对性地编辑基因,以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些基因如何影响生命过程。

2.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是一种设想,可以用动物的干细胞来替换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这种技术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中获得成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中。

通过在动物的基因上进行修改,科学家可以制造不同的模型来研究不同的疾病。

生精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生精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第34卷第2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 01.34N o .2—120一2013年04月Jo 呻1alofJi l i nM edi calC o Ⅱe geA pr .2013一=:==============================盘==一文章编号:1673-2995(2013)02旬120讲生精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R es e ar ch 0f t he aI l i _m a l m odeI of sper m at ogeI l i c abnor ma H t i es ·综述·范红艳1,王艳春1,顾饶胜1,沈楠2,任旷1’(吉林医药学院:1.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2.实验中心机能实验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的延迟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关于不育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国内外生精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免疫和手术等方法,本文对目前生精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生精障碍;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 -33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男性精子质量急剧下降,不育症发病率日益增多,研究者试图找到合适的治疗男性不育的方法。

男性不育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性医学疾病之一,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如阳痿、早泄、精液异常(包括精子数量减少或无精子、活动率低下、畸形率增高及精液液化不良症等)及不射精症,其中精液异常所致者约占70%一80%,故关于男性不育症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以精液质量异常性为主。

本文将近年来的生精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男性不育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现将各种造模方法介绍如下。

1物理方法1.1热效应致生精障碍模型哺乳类动物的睾丸对热十分敏感,故大多数雄性动物进化的结果是睾丸生长在腹腔外或腹腔浅表。

睾丸组织局部温度低于体温,是精子生成的基本保证,哺乳动物阴囊温度低于正常体温2~3℃时,将影响精子的生成。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者:何嘉悦汪弋力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年第01期【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已有50多年。

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与评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动物模型;证候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1-137-02动物模型不管是在临床研究、基础科研、中药药理药效的研究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是科研实验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证候是一组互有联系的症状或体征的集合,是对疾病发展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

辨证则是对临床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判别为某一证候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更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1 中医病因模型中医病因模型是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基础下,把中医学病因施加于动物身上,来达到模拟出符合中医学特征的动物模型。

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多因素造模两种。

如利用苦寒泻下的原则,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玄明粉等苦寒泻下药物,以水浸煎剂灌胃实验动物以制造脾虚型模型。

曲长江[1]等利用100%大黄煎剂、100%番泻叶煎剂、游泳2-5分钟分别和叠加于昆明小鼠,从IgM、IgM含量,IL-2、NK细胞活性,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T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转化率等项指标上评价不同的复制脾虚模型的方法的优劣。

2 西医病理模型根据西药产生的副作用类似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有化学因素刺激、生物因素刺激、物理机械因素刺激。

化学因素刺激:金莉[2]等采用利血平股四头肌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14日后小鼠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同时小鼠出现畏寒、肢冷、发抖、蜷缩不动、食欲下降、大便稀等临床表现,并辨证认为是脾虚血瘀模型。

21663869_睡眠剥夺动物模型最新研究进展

21663869_睡眠剥夺动物模型最新研究进展

740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0年4月第7卷第4期April.2020,Vol.7,No.4作者简介:厚玉姣,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通信作者:韩易,博士研究生,主任,E mail:17621670326@qq com;巴剑波,研究员,E mail:bevon@126 com综 述Review睡眠剥夺动物模型最新研究进展厚玉姣1 石晓静1 苗雯蓉1 韩易1 巴剑波2(1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上海,200000;2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研究部,上海,200000)摘要 为研究建立新型且模拟度更高的睡眠剥夺模型,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动物睡眠剥夺模型,分析及评价其在睡眠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指出中医药研究中睡眠剥夺模型应用尚不完善,提出基于简单生物模型研究生物钟基因的作用及分子调节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内容。

关键词 综述;睡眠剥夺;动物模型RecentResearchProgressonAnimalSleepDeprivationModelsHOUYujiao1,SHIXiaojing1,MIAOWenrong1,HANYi1,BAJianbo2(1Neurologydepartmentofnavalcharacteristicmedicalcenter,Shanghai200000,China;2ResearchDepartmentofnavalcharacteristicmedicalcenter,Shangha200000,China)Abstract Inordertoestablishanewandmoresimulatedsleepdeprivationmodel,thispaperreviewstheanimalsleepdeprivationmodelscommonlyusedathomeandabroadinrecentyears,analyzesandevaluatestheirapplicationinthestudyofsleepmecha nism Itispointedoutthattheapplicationofsleepdeprivationmodel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earchesisnotper fect Furtherstudiesshouldconsiderthefunctionandmolecularregulationmechanismofbiologicalclockgenebasedonsimplebio logicalmodels.Keywords Review;SleepDeprivation;AnimalModels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4.076 睡眠在人类、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中普遍存在,它是一种以警觉性和反应性降低为特点的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快速可逆的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1]。

动物科学专业参考文献

动物科学专业参考文献

动物科学专业参考文献在撰写有关动物科学专业的文档时,为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引用一系列参考文献作为支撑。

以下是一个针对动物科学专业参考文献的概要,主要涉及以下10个方面: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 张洪英, 沈维军, 蒋桂韬. 动物营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2] 蒋宗勇, 林映才, 杨玉芬.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2. 动物繁殖与遗传育种:* [3] 黄路生, 孙鏖, 王峰. 动物繁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4] 熊家军, 陈明新. 动物育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3. 动物环境与生态健康:* [5] 张卫宁, 贾永萍. 动物与生态环境[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6] 陈启军, 王梦芝. 动物生态健康养殖[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4. 动物生产与管理:* [7] 王立刚. 现代畜牧业生产与管理[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6.* [8] 李晓峰, 张春艳. 动物生产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5. 动物医学与兽药学:* [9] 杨志强, 王红宁. 兽药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10] 崔艳红, 马政生. 现代动物医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6. 动物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 [11] 王全军, 李莉. 动物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8.* [12] 刘健华, 张秀英. 现代动物生物技术与基因组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7. 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学:* [13] 李鹏飞, 王立新. 野生动物生态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7.* [14] 马鸣, 王梦军.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5.8. 比较动物学与进化生物学:* [15] 王梦军, 刘力宽. 比较动物学史[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 [16] 李宗芸, 黄美燕. 进化的脚步:比较动物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9. 实验动物学与动物模型研究:* [17] 刘小林, 李喜旺. 实验动物学基础[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18] 张海峰, 王立新. 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10. 动物科学教育与实践:* [19] 王梦军, 张海峰. 中国动物科学教育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 [20] 朱昊, 朱铭佳. 动物科学实践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这些参考文献提供了有关动物科学专业各个方向的全面知识和研究进展,是撰写有关动物科学专业文档的重要参考来源。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建立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历程、种类和特点。

基因工程模型:基因工程模型是通过改变实验动物的基因来模拟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基因包括BRCABRCAp53等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基因工程模型具有可控性强、发病机制明确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化学物质来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DMBA、DES等。

化学诱导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发病时间短等优点,但发病机制不如基因工程模型明确。

移植模型:移植模型是将人类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实验动物体内,从而建立乳腺癌模型。

移植模型具有发病机制明确、实验周期短等优点,但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和操作技术。

发病机制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如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

药物筛选: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筛选抗乳腺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放疗和化疗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放疗和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将更加精细和多样化,为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伦理审查和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数据的可靠性。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使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创建更加真实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和治疗策略的开发。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

我们也需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期待创建出更加精细和多样化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的理解和治疗。

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 2995(2021)01 042 03·综 述·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胡锴克,徐 冶 (吉林医药学院肿瘤靶向治疗与转化医学实验室,吉林吉林 132013)摘 要:实验动物为医学研究不断提供新模型、新技术、新方法。

而伴随着实验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原本孤立的学科也交叉融合,基因研究在动物中的实践诞生了基因工程动物。

为了更好地模拟人类的性状,产生了人源化动物模型。

本文旨在介绍当前几种主流的基因工程动物,以及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 键 词:基因工程动物;人源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332 文献标志码:A 动物实验是医学实验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分支,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可以延伸到人类的相似疾病,推导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而研究防治措施。

由于动物和人体存在的遗传背景、生理特性和免疫状态上的区别,尽管动物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到人身上。

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使得在动物身上营造出类似于人体的环境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为了追求更进一步地模拟人类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人源化动物模型便应运而生。

该模型的建立是将来自于人的基因、细胞与组织导入到实验动物体内,使其获得与人类更为接近的生理病理特征[1]。

1 基因工程实验动物基因工程动物是指使用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或敲入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各种基因重组手段,改变基因组的遗传特征并引入特定的性状。

根据基因工程动物的用途,可大致分为遗传动物模型、生物反应器和人源化动物模型。

1.1 遗传动物模型遗传动物模型是以满足生物医学研究为目的、性状可以持续稳定表达并遗传给后代的基因工程动物。

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分析特定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1.2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通过基因编辑使其表达特定抗体和疫苗等生物因子的动物品系。

与传统的疫苗等药基金项目:2018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13706001).作者简介:胡锴克(1997—),男(汉族),本科生.通信作者:徐 冶(1972—),男(汉族),教授,博士.物的制作工艺相比,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反应器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成本易于控制。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布鲁氏 菌 性 脊 柱 炎 #bA?<C::90D&1%E:'@'0%b"$ 是人类布鲁氏菌性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亚型%是布鲁 氏菌在脊柱内引起的局灶性感染%可在椎间盘与椎 体之间造成侵蚀性破坏%甚至可扩散到整个椎体及 周围组织%形成椎旁脓肿(硬膜外脓肿或骶髂关节炎 等)3*+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b"的发病率在布鲁氏 菌病中约占>N">4N%其中以腰椎感染最为常见%
一(布鲁氏菌病毒学特征 布鲁 氏 菌 属 于 变 形 菌 门 的 32- 亚 群%直 径 为 )*>")*M%8%长度为)*3"(*>%8%部分耐酸%具有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布 鲁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需氧(兼性细胞内杆菌或球 状杆菌%缺乏外毒素(分泌蛋白酶和毒力质粒等典型 的毒力因子%故对人体致病机制复杂+布鲁氏菌主 要存在于吞噬细胞和其他细胞#包括肝细胞(滋养细 胞等$%在这些细胞的内质网中建立首选的复制生态 位以供生存和复制%进而发挥毒力作用)()*+布鲁氏 菌属包括多个不同种型%每个种型具有不同的表型 和毒力特征%如 宿 主 特 异 性(菌 落 形 态 和 生 化 特 性 等%但临床 症 状 和 并 发 症 都 多 与 生 殖 系 统 有 关)+*+ 除绵羊种布鲁氏菌外%其余种布鲁氏菌对人类均存 在致病性)((*+ 研究发现%所有布鲁氏菌种属的基因组都由两 条环状染色 体 组 成%并 具 有 相 似 的 大 小%平 均 约 为 4*-+OK%且基因组图谱的相似性高达+MN)(-*+布 鲁氏菌入侵物种后对其细胞内环境的影响是利用 0=LJ%快速有效地改变自身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 平%以应对 细 胞 防 御 机 制 的 冲 击)(4*+ 同 时%由 于 其 含有大量的鸟嘌呤和胞嘧啶等 $LJ 核苷酸%布鲁 氏菌基因组活性较为稳定%难以被破坏%可在冷冻条 件下存活且解冻后仍具有活性%但对大多数常见消 毒剂敏感%巴氏消毒法可有效杀灭牛奶中的布鲁氏 菌)(6*+同时%有几 项 研 究 发 现%羊 种 布 鲁 氏 菌 对 复 方新诺明(阿奇霉素和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并注意到 具有耐药表型的布鲁氏菌菌株种类有上升趋 势)(>2(3*+然而%目前 尚 不 清 楚 这 是 由 于 对 抗 生 素 化

国内近期关于动物模型的文献

国内近期关于动物模型的文献

九、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一)中医中药研究用动物模型1.熊启达等:“卫气营血”模型,四川医学,(2):65,1983。

2.梁月华等:“寒症、热症”模型,中医杂志,(11),1982。

3.毛腾敏:大鼠“血瘀”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4):306,1981。

4.金惠铭等:家兔“血瘀”模型,中医杂志,(8):1982。

5.贲长恩等:大鼠“血虚”模型,中医杂志(6):69,1981。

6.李传英等:大鼠“脾虚”模型,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7.张启元等:金黄地鼠、大鼠“脾虚”模型,中华医学杂志,(2):83,1980。

8.黄柄山等:小鼠“脾虚”模型,中西医结合杂鼠,3(5):295,1983。

9.施玉华等:小鼠“阳虚”模型,中医杂志,(2):31,1982。

10.宫斌等:小鼠“阳虚”模型,上海中医学院科研汇编,1980。

11.董笃一等:小鼠“阴症”与“阳症”模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1,1981。

12.左箴等:脉微欲绝模型,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19,1982。

13.杨连卿等:大鼠“阴阳失调”模型,中西医结合杂志,(6):353,1983。

14.孙爱真等:狗“里实”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资料汇编,1979。

15.施玉华等:某些助阳药对阳虚动物模型的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6,1980。

1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科研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中华医学杂志60(2):83,1980。

17.陕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阴定”与“阳症”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4(3):1,1981。

18.南京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组,脾虚泄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19.史荫绵等:“血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8):64,1982。

20.胡素坤等:大黄所致大鼠“虚证”模型的形态学研究,免疫学快报3(4):14,1983。

21.关崇芬等:大黄所致大鼠“虚症”模型的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学快报3(3):12,1983。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关键词】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当前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然而过去30~40年中,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增高,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投入临床并未使肺炎的死亡率持续下降。

有报告住院死亡病人约15%与肺炎有关。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死亡率为5%~10%,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死率则高达20%~50%。

肺炎的临床症状趋于不典型,所谓“重症”肺炎时有发生,尤其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提高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肺炎的动物模型,确立肺炎的动物诊断标准和肺炎动物模型的观测指标,是临床处理重症肺炎迫切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学者于上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了多种肺炎的模型,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衣原体肺炎模型、大肠杆菌肺炎模型、细菌性支气管性肺炎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评价疗效奠定了基础。

本文参考相关资料,综述近年的文献,旨在为同仁们提供更多有关肺炎模型相关研究的信息。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为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AIDS 病人和其他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

机理是基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潜伏状态下的卡氏肺孢子虫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潜伏状态再激活”,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Weller〔1〕首先用考的松注射大鼠,同时注射青霉素以预防细菌感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大鼠患有PCP,从而建立PCP动物模型。

Frenkel〔2〕等于1966年对大鼠注射考的松,2次/周,在动物饮水中加入四环素以预防细菌感染。

Hughes 〔3〕等于1974年证实在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更易诱导PCP的发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PCP模型的建立技术较为成熟。

实验动物对象多为鼠科类,但也有用猪〔4〕或新西兰白兔〔5〕。

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

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

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实验动物学参考文献”资料,供大家参阅。

动物学参考文献【摘要】[目的]:肺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切断大鼠迷走神经,模拟人类肺水肿探究制备大鼠肺水肿模型的方法,提供一种较好符合临床肺水肿病理生理特征的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

[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夹闭一侧迷走神经组和双侧夹闭组,夹闭迷走神经,观察动物的体征变化,确定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

[结论]:三组大鼠肺系数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pulmonary edema is a common disease, cut through the vagus nerve in rats, simulation human pulmonary edema inquiry system for preparation of the rat model of pulmonary edema, providing a consistent clinical pulmonary edema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of pulmonary edema. Method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bilateral occlusion group.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lung coefficient.【关键词】肺水肿切断迷走神经术大鼠动物模型肺水肿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

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再加上治疗因素的干扰,使得模拟MODS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十分困难。

因此,建立标准化的和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动物模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在探索的课题〔13〕。

在本文中,作者将根据国内外MODS模型研究的进展,结合本人的研究经验,对MODS模型的标准化、致伤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一些实用的MODS模型,供读者参考。

1 MODS模型的标准复制MODS模型的目的在于:模拟MODS的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研究MOD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根据90年代的最新认识,MODS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常见并发症,多器官衰竭(MOF)仅是MODS的终末表现;而SIRS是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包括感染和(或)非感染因素〕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仅指感染引起的SIRS。

正确理解上述概念,对于成功的复制MODS 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者认为,一个符合临床实际的理想的MODS实验模型应具备的标准是:①致伤因素与临床MODS常见诱因基本一致;②发病在致伤24小时以后;③有SIRS的表现;④有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⑤有足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1 致伤因素:即在MODS模型复制时,对动物施加的各种可能诱发或加重MODS的损伤性因素。

采用何种致伤因素,主要根据MODS临床常见诱因、不同研究目的、动物种属和实验条件决定。

根据临床常见MODS诱因,MODS模型的致伤因素主要包括各种休克、再灌注损伤、创伤和烧伤、感染或脓毒症、过度炎症、肺或肠屏障功能损害等。

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复合使用,采用一次或多次打击施加于动物。

必要的器官支持(主要是循环、呼吸和代谢支持)在复制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过程中(尤其是双相迟发MODS模型),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一)中医中药研究用动物模型1.熊启达等:“卫气营血”模型,四川医学,(2):65,1983。

2.梁月华等:“寒症、热症”模型,中医杂志,(11),1982。

3.毛腾敏:大鼠“血瘀”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4):306,1981。

4.金惠铭等:家兔“血瘀”模型,中医杂志,(8):1982。

5.贲长恩等:大鼠“血虚”模型,中医杂志(6):69,1981。

6.李传英等:大鼠“脾虚”模型,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7.张启元等:金黄地鼠、大鼠“脾虚”模型,中华医学杂志,(2):83,1980。

8.黄柄山等:小鼠“脾虚”模型,中西医结合杂鼠,3(5):295,1983。

9.施玉华等:小鼠“阳虚”模型,中医杂志,(2):31,1982。

10.宫斌等:小鼠“阳虚”模型,上海中医学院科研汇编,1980。

11.董笃一等:小鼠“阴症”与“阳症”模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1,1981。

12.左箴等:脉微欲绝模型,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19,1982。

13.杨连卿等:大鼠“阴阳失调”模型,中西医结合杂志,(6):353,1983。

14.孙爱真等:狗“里实”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资料汇编,1979。

15.施玉华等:某些助阳药对阳虚动物模型的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6,1980。

1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科研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中华医学杂志60(2):83,1980。

17.陕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阴定”与“阳症”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4(3):1,1981。

18.南京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组,脾虚泄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19.史荫绵等:“血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8):64,1982。

20.胡素坤等:大黄所致大鼠“虚证”模型的形态学研究,免疫学快报3(4):14,1983。

21.关崇芬等:大黄所致大鼠“虚症”模型的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学快报3(3):12,1983。

22.彭国瑞等:不同醣皮质激素所致“阳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5(4):74,1984。

23.杜如竹:几种“证”型的动物病理模型的研制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概述,中医药研究参考资料(3):1,1983。

24.夏宗勤等:四种虚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环核苷系统的关系,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会议资料选编,166页,1982。

25.杜如竹: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辽宁中医杂志9(3):41,1985。

26.李鳞山:活血化瘀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5(4):255,1985。

27.王玉良:中医“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与设想,辽宁省中医研究院院刊(1):42,1986。

28.谢仰洲:从“精气夺则虚”谈对于动物造模的认识,中医药信息,(6):12,1986。

29.雷梦楠等:肾阳虚、脾阳虚动物模型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观察,云南中医杂志,(1):32,1987。

(二)骨骼、皮肤、肌肉、神经系统动物模型1.张长江等:颈椎错位模型,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981。

2.金学万等:变态反应性关节类模型,辽宁中医杂志,(3):45,1981。

3.谢杨高等:癫痫模型,四川医学院学报(4):289,1981。

4.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44~347,1982。

5.董承统等:大鼠失眠状态的复制,同上资料,348-358,1982。

6.虞佩兰等: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4):353,1983。

7.刘耕陶等:醛缩酶升高模型,药学学报(3):142,1980。

8.周岱等:大白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有关实验方法及雌激素作用,中华外科杂志(11):663,1984。

9.徐超等:蒙古沙土鼠脑缺血模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2):69,1985。

10.莫东旭:大骨节病实验动物模型慢性磷酸盐中毒,地方病译丛(2):66,1986。

11.邵宴立等:黑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2):107,1986。

12.黄强等:NHG-1人脑质瘤裸小鼠模型特征的观察,苏州医学院学报(3):261,1986。

14.周佩芳等:旋磁场对脑水肿动物模型的疗效,湖南医学(4):205,1986。

15.匡培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脑梗塞及丹参的保护作用,北京医学情报(1):4,1986。

16.汪一定等:急性脑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3):41,1986。

17.张桂琴等:再次复制大骨节病动物病理模型,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55,1987。

18.杨于嘉等:实验性家兔急性脑水肿,湖南医学院学报,8(2):171,1983。

19.杨新生等:脑梗塞的动物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9(4):361,1984。

20.钱戍春等: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动物实验模型,中华皮肤杂志,(1):330,1986。

21.徐正谷等:百日咳菌液制作兔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1):47,1987。

22.陈生弟:实验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上海医药,(2):120,1987。

23.龚耀成:关节制动后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4):193,198624.李安民:颅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解放军医学杂志,(6):469,1986。

(三)五官科疾病动物模型1.于纯智等:家兔角膜瘢痕型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936-403,1982。

2.周韫珍:白内障模型复制,同上资料,403-404,1982。

3.刘大维等:龋病模型(大鼠),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科研究所资料汇编,1981。

4.刘光第等:小鼠遗传性眼裂早期形成与其继发“角膜白斑”动物模型品系的建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4(2):71,1984。

5.李玉晶等:龋齿的动物模型及其应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科学3(3):81,1986。

6.顾以?等:实验性D-半乳糖诱发动物白内障造模的探讨,徐州医学院学报,(1):12,19877.贾锐锋等:建立动物近视眼模型的尝试,眼科新进展,(1):16,1987 8.刘书翰等:建立口腔粘膜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实验结果,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198,1986。

(四)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1.张荣宝等: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生理学系,31(1)1,1979。

2.张陈福等: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医杂志,(4)18,1982。

3.李连达等:心肌梗塞模型(家犬),中医杂志,(11)53,1978。

4.陈尚恭等:清醒狗心肌模型缺血模型,中华心血管杂志,8(4):303,1980。

5.张建安等:心肌损伤模型(家兔),山东医药,(2):20,1980。

6.俞秋棠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家兔),肺心病病理科研资料汇编(一),湖北省卫生局,36、40页,1978/7.车东媛等:肺血管炎性肺心病模型(家兔),资料同上,1978。

8.陈立峰等:心源性休克动物模型(家犬),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80页,1980。

9.王福云等:高血脂症模型,药学通报,(8)9,1981。

10.孙仁宇:肺动脉高压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22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张彩英等:动脉粥样硬化和食饵性高血脂模型,新医药学杂志,(11)47,1978。

12.刘士群: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59页,人卫出版社,1982。

13.丁鼎武等:急性缺血性濒危心肌模型(家兔),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4):288,1980。

14.陈尚恭等:清醒狗急性缺血和梗塞的实验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4(3):147。

1982。

15.宋来风等:离体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结扎缺氧模型的探讨,中华心血管杂志,(3):215。

1980。

16.时安云: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6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7.丁祖则等:大白鼠胆固醇肉芽肿模型,心血管疾病,(4):296。

1978。

18.孙继文等:一种简便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4):297。

1980。

19.彭启明等:应用木瓜蛋白酶制作实验性肺气肿的动物模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40,198220.文尚武等:急性实验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1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1.金惠铭: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资料同上,19页,1982。

22.于占久: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资料同上,146~156,1982。

23.任文华等:大鼠心肌梗塞模型,资料同上,177~182,1982。

24.卢兴:几种常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复制,资料同上,182~199,1982。

25.张宝恒:乌头硷诱发的心律失常,资料同上,200~203,1982。

26.张宝恒: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氯仿诱发小鼠的心室纤颤,资料同上,205~209,1982。

27.孙继文,心房内注入腺苷复制豚鼠房室传阻滞,资料同上,210~213,1982。

28.施新猷:休克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50~254,1980。

29.施新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54~257,1980。

30.施新猷: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3~235,1980。

31.施新猷:心肌梗塞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5~237,1980。

32.施新猷: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7-238,1980。

33.施新猷:肾性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8~239,1980。

34.张荣宝等;神经性缺血型心律失常模型,淅江医学4(1):49,1982。

35.陈维洲:心律失常模型,中国药理学报(3)173,1982。

36.黄恭康:兔耳淋巴水肿模型,显微外科杂志(3-4):115,1982。

37.陈少如等:血液稀释模型,河南医学院学报(3):22,198238.穆鉴等:过敏性休克模型(JCR小鼠)上海针刺杂志,(3):21,1983 39.马统勋等:过敏性休克模型(豚鼠),药学通报(1),1981。

40.彭华民等:胰腺微循环障碍模型,中草药(11):35,1982。

41.王巍等: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2(3):222,1984。

42.王国英等:大白鼠肢体淋巴水肿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3):116,1985。

43.李德明等:用免疫学方法复制成功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2):74,1986。

44.秦云峰等:狗门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模型的制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4(1)19,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