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五柳先生传(复习)_八年级语文教案

(完整word版)五柳先生传(复习)_八年级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 _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复习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采。

2.领会本文朴实洗炼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采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难点领会本文朴实洗炼的语言风格难点打破“好可经过频频朗诵,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念书囫囵吞枣,每有会心,便欣然忘食”不可以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念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理。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单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委婉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堪称含而不露,有意在言外,非常委婉。

教材剖析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特别鲜亮。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述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谈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道德进行颂扬和赞誉。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却得失” 的优异品行,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剖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累积了许多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频频朗诵,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合练习。

有些句子只需认识整体意思即可。

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板书课题五柳先生传二、出示复习目标三、检查预习状况(可据学生状况办理)四、知识点梳理1、文学知识陶渊明是东晋有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重视课下说明)3、频频朗诵,回答以下问题(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色。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应他这类思想性格特色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所以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安于贫困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时令。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色。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色,并环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色来组织资料,因此写得绘声绘色,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亮形象便呼之欲出。

五柳先生传(复习 )_八年级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 )_八年级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_八年级语文教案复习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突破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

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板书课题五柳先生传二、出示复习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四、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已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回顾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五柳先生传》的兴趣。

2.简介《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背景。

二、课文回顾1.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脉络。

2.针对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复述。

三、课堂讨论1.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如:率真、淡泊、勤奋、善良等。

2.讨论五柳先生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如:反映士人隐逸思想、批判现实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桃花源记》。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五柳先生的思想内涵。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析《五柳先生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二、课堂讨论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白描等。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生动等。

三、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柳先生的形象。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讨五柳先生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二、课堂讨论1.分析五柳先生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如:倡导廉洁、追求真善美等。

2.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向五柳先生学习。

三、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二、课堂讨论1.分析《五柳先生传》的文学价值,如:反映士人隐逸思想、批判现实等。

2.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陶渊明诗歌,探讨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小结四、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陶渊明的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一、原文填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_____, _____。

_____, ____。

好念书, _____;每有会心, _____。

____,家贫不可以常得。

亲旧知其这样, ____;____,_____。

既醉而退, _____。

____,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___, _____。

_____, ____。

忘却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以乐其志。

_____?葛天氏之民欤 ?二、文学知识《五柳先生传》选自《_____》,作者 ____,字 ____,名 ____ ,自号 _____,谥号 ____,_____(时代)有名 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 _____》《 _____》。

三、要点字词释义不知何许人: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亦不详其姓字:因认为号焉:因认为号焉:每有会心:每有会心:亲旧知其这样:亲旧知其这样: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惜情去留:曾不惜情去留:曾不惜情去留:环堵萧然: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箪瓢屡空:箪瓢屡空:晏如也:以此自终: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以此自终:不汲汲于荣华: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若人之俦:若人之俦:衔觞赋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以乐其志:【词类活用】不详其姓字:亲旧知其这样:以乐其志:【一词多义】许:以:之:言:其:【理解性默写】1.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原由:_________2.文中提到五柳先生的三大喜好: _________3.文中作者以古贤自况的句子: _________4.作者引用黔娄之妻的“ 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完成课堂本课阅读题
课外作业
做拓展延伸
教学札记
2、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3、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2)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学习写人方法
1、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态度;对作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许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即止,速写传神。
3、重点字词释义
短褐穿结晏如萧然 许 详 造饮辄尽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好读书 不求甚解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曾不吝情去留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梳理内容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4、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教师点拨:
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执笔人刘颜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何许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许..__________ 3.不详____________4.因以为号焉__________________5.因以为..号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会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9.亲旧__________________ 10.亲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___ 12.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造.饮辄.尽____________ _________ 14.期在必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期.在必醉____________16.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7.环堵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8.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箪瓢屡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晏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1.自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赞.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汲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觞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五柳先生传》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其含义和作用;(3)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品格特点和思想境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五柳先生传》;(2)学会分析文本内容,概括作者观点和态度;(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五柳先生的高洁品质和独立人格;(2)学会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五柳先生传》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其含义和作用;(3)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品格特点和思想境界。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五柳先生思想境界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五柳先生传》的熟悉程度;(2)引导学生思考五柳先生的品格特点和思想境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同桌或小组成员展开讨论。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本内容,概括作者观点和态度;(2)引导学生关注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探讨其高洁品质和独立人格。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进行讲解和解答;(2)讲解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3)深入剖析五柳先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感悟其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布置背诵任务,要求学生课后熟练背诵《五柳先生传》;(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五柳先生传》全文;3. 搜集有关五柳先生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掌握五柳先生的品格特点和思想境界。

五柳先生复习学案

五柳先生复习学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复习目标:知识目标: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课文背诵。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复习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率真放达的品质。

复习重点:重点实词、虚词;准确翻译重点句子;课文背诵。

复习难点:提高归纳法复习文言文的能力。

一、含英咀华回顾学过的陶渊明的文章与诗句。

二、文学常识1.作者作品:本文作者,名字,人,世号。

你对作者还了解多少呢?锦囊妙计:作者字、号、朝代要记准;作品结合作者字、号记更容易。

2.文体知识:本文的文体是,我们学过的文体还有,等。

锦囊妙计:掌握文体特征容易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三、诵读课文(多种形式检查背诵:竞赛、接龙等)四、考点探究(知识结构构建)(一)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在句子后面解释加点词的意思A实词类:你认为本文中还有哪些实词应该积累?整理在方框内。

(至少5个)小结:通假字要勤整理一词多义要分清古今异义巧归纳词类活用记心中锦囊妙计:通假字在解释中为重点,翻译时必须分两步解答,通哪个字,字义是什么。

B、虚词类:“其”的用法:1、亲旧知其如此()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结合本文以及以前学过的文言文,给虚词“而”建立使用小档案而(二)翻译句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单音节词变成相应的双音节词;特殊句式特殊处理,翻译出特殊句式的标志。

此外,文言文阅读中名句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言文的魂。

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锦囊妙计: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面对通篇的句子,你认为还有哪些句子是容易考的呢?请你拟题。

原句译:四、品味文本。

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五、挑战中考。

(2007烟台卷)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柳先生传》;(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等;(3)掌握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先生的高尚品质,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等;(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五柳先生传》的朗读和背诵;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 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对陶渊明思想内涵的深入把握;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等,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穿插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5. 案例分析: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典故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内涵。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陶渊明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并做好相关笔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五柳先生传》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掌握情况;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5.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突破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

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

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3)、“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0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价值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一.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师:为了充分利用好这节课,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出示冯友兰读书方法)师:下面我们就按照我国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

”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把它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生:(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划出了不会读的字,好我们来看黑板上不会读的字,谁来帮助解决。

生:(帮助正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颇(pō)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赋(fù)欤(yú)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下文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在难读的句子上可以划出节奏。

生:(听朗读,划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能够概括和描述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复习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复习。

2.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的理解和描述。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描述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和作文练习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复习五柳先生的传,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复习。

2.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的理解和描述。

五、教学方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作文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线索,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五、作文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对五柳先生的理解,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17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11、学问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2、力量目标把握学习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导入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抱负社会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从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熟悉陶渊明。

新授总结作业1、背诵文章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学问本上,并再收集2个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

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育同学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力量。

培育同学制造性阅读力量,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让同学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要求同学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育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班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致的文言作品。

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同学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

分析课文引导同学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争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亮的思想性格。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一、原文填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好读书, ___ ;每有 会意, _ 。

,家贫不能常得。

亲 旧知其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既 醉 而 退 , __ 。

___ ,不蔽风 日;短褐穿 结, __________ ,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天氏之民欤 ?二、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选自《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名_________ ,自号 ___________ ,谥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时 代 ) 著 名 _________________ , 代 表 作 品 有 《 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字词释义不知何许人: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亦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焉:因以为号焉:每有会意:每有会意:亲旧知其如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箪瓢屡空:箪瓢屡空:晏如也:以此自终: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以此自终: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倚乎:若人之倚:若人之倚:衔觞赋诗: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以乐其志:【词类活用】不详其姓字: 亲旧知其如此: 以乐其志:【一词多义】许: 以:之:言:其:丿、•理解性默写】.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原因:2. 文中提到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3. 文中作者以古贤自况的句子:4. 作者引用黔娄之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柳先生传》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欣赏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培养对古代人物的敬仰之情。

4.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文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 词汇学习:梳理文中的重要词汇,解释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认识。

4. 人物形象分析:讨论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他的高洁品质和独立人格。

5. 阅读理解: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背诵、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 难点:对五柳先生形象特点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五柳先生的故事为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课文朗读和词汇学习2. 第二课时:句式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3.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和讨论4. 第四课时:课文背诵和检查5. 第五课时:总结和评价六、教学评价1. 课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课文。

2. 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五柳先生传》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五柳先生的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五柳先生的背景。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五柳先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4.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汇,解释词义。

5. 句式分析: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复习教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复习教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复习教案设计复习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突破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

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板书课题五柳先生传二、出示复习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四、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五柳先生传》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一)重点文言词语1. 性嗜酒()2. 造饮辄( )尽3. 期( )在必醉4.既( )醉而退5.环堵萧然( )6.晏如( )也7.不戚戚( )于贫贱8.不汲汲( )于富贵9.衔觞( )赋诗(二)特殊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2)亲旧( ) 知其如此(3)以乐( )其志(三)特殊句式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4. 不戚戚于贫贱()(四)翻译重点句子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4.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默写重点句子1.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 ,不蔽风日3. ,晏如( )也。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

5.黔娄之妻有言:“,”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1.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愚公移山》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2.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两小儿辩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志: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颇示己志()《五柳先生》志虑忠纯()《出师表》4.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为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

《五柳先生传》复习案

《五柳先生传》复习案

22、《五柳先生传》复习要点复习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一、重点字词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二、一词多义许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估计,左右,多: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以把:因以为号凭借:以此自终言说,说话: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的:无怀氏之民欤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如……的样子:晏如也像:亲旧知其如此1、特殊句式倒装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省略句: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省主语“因以为号”应为“因以(之)为号。

”3、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主旨句:5、译句: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 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分)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精要笔记: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何许人也 ______ 2不详_ ___________ 6期 __ 7吝情 11
汲汲 ________
二、 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全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

(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文章
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旧 _____ _9晏如也 13觞
3会意_
去留 12俦
5造饮辄尽造 _______ __________ 10戚戚
3既醉
,达到了 ,达到了
?(2 分).
?(2 分)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 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 (含生
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

(3分)
我的介绍:
&陶渊明 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 鉴赏文学作品,受
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
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人物形象: (2分) __________
好读书 好为《梁甫吟》
便欣然忘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造饮辄尽 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 1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 .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 .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
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2 分)
9、 F 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1)
()(2)() A 、期在必醉 B 、 (3)(
)(3分) 君问归期未有期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 、度已失期
10 A 、或置酒而招之 A 、亲旧知其如此
B 、怅恨久之
C 、楚人怜之 B 、其两膝相比者C 、以彰其咎
F 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1 曾不吝情去留, 判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 、又数刀毙之
D 、其真无马邪
) B •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 。

(2 分)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曾益其所不能因以为号焉
号为张楚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答案
一、 解释下列词语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2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3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4亲旧知其如此 5造饮辄尽造: 6期在必醉期: 7曾不吝情去留 8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

9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10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 11不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3衔觞赋诗觞:酒杯。

二、 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
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打上了补丁,常常没有吃的和喝的,(但)还是一副安然 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三课文理解
1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 •甘于
淡泊,甘于安贫乐道
2 (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3、 好读书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 •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 2分,意近即可)
6、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7 .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

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 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

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8略
9 (1) A (2) B ( 3) D 。

10 A
1 1曾不吝情去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增加 12. D
亲:亲戚。

旧:旧交、旧友。

亲旧:亲戚朋友。

往、至叽辄:就。

期望。

吝情:舍不得。

去留:去、离开。

俦:辈、同类
好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后就回来,从不会舍不得离开。

(3 分,能从生活状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