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五柳先生传》学案 鲁教版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0《五柳先生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五柳先生传》教案关于作者陶渊明的性格、品质、节操,学生们一定有所了解和掌握,因为之前已学习了他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所以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并且通过深入文本去归纳其性情、品质,从而加深对陶渊明的了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学生所不解的是陶渊明的隐者心境和归隐的原因,因为他毕竟生活在遥远的东晋,而且当时社会的背景和政治环境是学生无法想象的,所以只有在研读文本的同时穿插适当的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走近历史,学生才会真正走近文本、走近作者,陶渊明的言行才会内化为学生的一部分,个别学生才不至于对陶渊明嗤之以鼻,我认为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的学习应该是活泼的、灵动的,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语文的教学同时要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阅读的能力。
——题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何许、不求甚解、或、既、吝情、褐、晏如,戚戚、汲汲、欤。
(2)学习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五柳先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主旨。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诗,以备与同学交流。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领会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课时:三课时课前准备:1.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
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
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
2.传: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
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
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识字正音:嗜(shì)辄(zhé)吝(lìn)黔(qián)娄(lóu)汲(jí)俦(chóu)觞(shng)欤(yú)褐(hè) 瓢(piáo)4.解释词语:每有会意(只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造饮辄尽(总是)期在必醉(期望)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去,离开)环堵萧然(空寂)短褐/穿结(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瓢屡空(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此人;辈,同类)衔觞赋诗(酒杯)5.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人物得名: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总之,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6. 加赞语:(2段)升华对传人物的赞美。
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案鲁教版

五柳先生传教课方案【教材剖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列传,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喜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以外的隐士形象,赞叹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情剖析】初三学生对陶渊明已有了一些认识,能够此为打破口,教课中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议论气氛。
指导学生自主研究,掌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以外”的五柳先生形象,指引学生在朗读中,提升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到个性。
【教课目的】1、经过学生自主朗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阻碍,自主疏导文意,掌握内容,形成学习、剖析文章、掌握要旨的能力。
2、采纳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认识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 “守志安贫” 的优异质量,培育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课重难点】1、疏导文意,累积文言词语。
2、认识人物形象,掌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采。
【教课方法】朗读──研究法,议论──点拨法。
【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
【教课课时】一课时。
【教课准备】1、部署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说明疏导阅读阻碍2、指引学生多渠道查阅、采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平生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制作课件专心爱心专心 11 / 4【教课步骤】一、情形导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能够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偏爱莲是因为他与莲花同样拥有洁身自爱的品行,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欢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应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你对陶渊明都有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今日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讲堂朗读,初步感知⑴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掌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⑵生朗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重申读出层次2、再读课文,疏导文意分组沟通,释疑译文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怀疑——释词──译句” 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沟通中掌握文意,培育学生踊跃思虑,合作研究的意识)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师多媒体显示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相互沟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精品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精神。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课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搜集黔娄的资料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重点字词解释及译文2.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1、给下列字注音:嗜shì辄zhé 褐hè箪瓢 dān piáo屡 lǚ黔娄qiánlóu汲汲jí jí 衔觞xiánshāng俦chóu2、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案-精选文档

《五柳先生传》教案翁昌俊【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品鉴五柳先生的品格和情趣。
3、学习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培养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文献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我们之前学习了吴均与陶弘景的山水骈文,宗白华说过:晋人对外发现了山水,对内发现了深情。
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尊重个性,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
魏晋时代,有许多行为高蹈,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造访魏晋时的一位“一往情深”高人——五柳先生。
(二)读美文(这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1、检查预习(1)字音(齐读,读准字音)性嗜(shì) 酒辄(zhé) 褐(hè)箪(dān) 黔(qián)娄衔觞(shāng) 赋诗(重点讲解“嗜”,《说文解字》中“嗜欲,喜之也”,现在的意思是“贪求的东西”。
(为下文理解“性嗜酒”做铺垫)(2)节奏(个人读,读出韵律)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解决字词、古今异义词及重点句子(自主阅读,读懂文意)每有会意晏如也不求甚解短褐穿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重点讲解“晏如”和“颇”)(三)识先生(千年“五柳”大家谈。
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为五柳先生作传,那么他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著文娱志。
语文初二上鲁教版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语文初二上鲁教版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陶渊明已有了一些认识,能够此为突破口,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采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积存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预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预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基本上不同的,有时我们能够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爱莲说》中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那么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伙明白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你对陶渊明都有哪些了解呢?请谈一谈。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⑴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⑵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分组交流,释疑译文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质疑——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师多媒体显示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
五柳先生传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五柳先生传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如下:教材:《五柳先生传》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2.理解并诠释《五柳先生传》中的精神内涵;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诠释《五柳先生传》中的精神内涵;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2.掌握《五柳先生传》中的核心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案;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五柳先生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写出“五柳先生传”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相关内容。
Step 2: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呈现《五柳先生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2.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理解《五柳先生传》中的精神内涵?”Step 3:课堂讨论(20分钟)1.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精神是指什么?为什么五柳先生能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他的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Step 4: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五柳先生传》中的核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指导学生做思考。
Step 5: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五柳先生传》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思考,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要求思考问题如下:这个时代还需要五柳精神吗?如何发扬五柳精神?扩展活动: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诠释《五柳先生传》中的精神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20《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
3、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
2、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用具标签教学过程(一)解题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进入文本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辄吝褐箪汲俦觞2 、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
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的五柳先生。
3、品读探究(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三)悟读升华1、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2、假如你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五柳先生传》
复习目标:
1、巩固背诵重点单字和重点句子翻译。
2、背诵课文,了解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和情趣。
课前检测:
伴你学自主学习、阅读探究1、2、
复习要点:
一、重点单字(见学案一)
二、一词多义现象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以:因以为号焉如:晏如也
亲旧知其如此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以此自终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四、理解性背诵
1
、展示五柳性格上率真放达的句子:
7、引用黔娄之妻,表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人格的两句赞语
五、问题研究
3、最后一段赞语的作用?
4、本文的写作特点:
六、创新思维
我们知道的有关他的故事或学过他的哪些文章或诗句也能表现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性格?
七、课堂小测(见附页)
八、作业:伴你学阅读探究3、拓展提高
《五柳先生传》小测
课堂小测:
一、解词
1、以乐.其志
6
7、亲旧
..知其如此
10、期.在必醉
11、既.醉而退
二、翻译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三、原文填空:引用黔娄之妻,表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人格的两句赞语:
四、问题:
最后一段赞语的作用?。
《五柳先生传》教案20

《五柳先生传》教案20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精神。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本课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五柳先生传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教案目的要求: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学习重、难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2、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我们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具准备:U盘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1.陶渊明的生活: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
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
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
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
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五柳先生传》复习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2021年整理)

《五柳先生传》第一步:文学常识复习第二步:重点点拨第三步:同步练习第四步:练习答案五柳先生传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过于清贫,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一、文学常识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
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
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重点点拨A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B古今异义: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一词多义: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
"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八年级(下)语文学
案
《五柳先生传》
主备:金鑫审核: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熟读、背诵全文。
3、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重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学法指导质疑探究,以自读为主,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探究意识。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教学活动教(学)手
记
资料助读: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
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
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
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预习课文,发现问题
1、积累作者知识,初读课文,注意节奏。
例: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
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
民欤?”
2、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试着翻译全文,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标记
下来。
细读文本,生成问题
1、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语调,划出本文的生字词。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觞
( )
文中词语积累:
2、自己翻译全文,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简单句式: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可以列表)
我的个人问题:
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
慕荣利”的看法?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品读鉴赏、拓展迁移
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收获平台:学习本文后,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哪些东西?整理好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