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二)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0dbca9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b.png)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二)引言概述:经典贸易案例分析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历史上的贸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贸易的发展历程,理解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探讨贸易案例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本文将继续探讨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更好地理解贸易案例的背景和重要性。
一、《希腊贸易禁令案》1. 原因分析a. 希腊经济危机的导致b. 对希腊出口的冲击2. 政策制定与实施a. 贸易禁令的制定背景b. 对禁令的监管与执行3. 影响及启示a. 希腊经济的衰退与复苏b. 贸易禁令对希腊国内贸易体系的影响二、《美国与中国贸易战案》1. 贸易战的由来a. 双方贸易关系的紧张b. 贸易不平衡的问题2. 贸易战的升级a. 征收关税的进一步升级b. 反制措施的实施与效果3. 影响及启示a. 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与调整b.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挑战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案》1. 签订背景与动因a. 三国间的贸易壁垒b. 战略合作的动机2. 协定内容与实施a. 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减少b. 市场准入和贸易规则的调整3. 影响及启示a. 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的推动b. 各方通过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案》1. 原因分析a. 美元超发与国际收支失衡b. 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2. 体系瓦解过程a. 美元危机与石油危机的发生b.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组和变革3. 影响及启示a. 货币供应与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b. 避免货币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五、《东亚金融危机案》1. 危机的爆发和原因a. 投机资本的涌入和外汇市场泡沫b.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监管不力2. 国际救助和调整措施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介入和贷款b. 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防范措施3. 影响及启示a. 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控制b. 国际金融合作与风险共担的重要性总结:通过对以上十大经典贸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以及贸易案例对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9a4ef5aef8941ea76e05ad.png)
案例1 商品质量不符引起的纠纷案我生产企业向马来西亚客户出口汽车配件,品名为YZ-8303R/L,但生产企业提供了YZ-8301R/L,两种型号的产品在外型上非常相似,但却用在不同的车型上,因此客户不能接受,要求我方要调换产品或降低价格。
我方考虑到退货相当麻烦,费用很高,因此只好降低价格15%,了结此案子。
——由温州某外贸企业提供我国某公司A向孟加拉国某公司B出口一批货物,合同价值约为USD20000.00,货物为汽车配件,共有10个型号,其中有四个型号要求根据客户样品制造的。
付款方式为,客户先支付定金1000美金,剩余部分30%和70%分别以L/C和T/T支付(在货物生产完毕通知客户支付)。
客人随即开来信用证,A公司按合同和L/C要求开始生产货物,但发现其中按客人样品要求订做的货物不能完成,由于客人订货的数量比较少,开发该产品十分不合算。
因此打算从其他厂家购进该产品,但遗憾的是,却一直无法找到生产该产品的厂商。
而此时已接近装船期了,其他货物亦相继生产完毕。
A公司只好告诉B公司上述问题。
B公司要求取消所有的货物并退还定金和样品,他的理由是,他要求订做的货物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缺少,因A 公司没有按时完成货物,错过他的商业机会。
A公司也感到无可奈何,确实理亏,只好答应客户的要求,承担一切货物积压的损失。
案例分析按CIF贸易术语出口。
卖方按合同的规定装船完毕后取得包括提单在内的全套装运单据。
但是,载货轮船在启航后第二天就触礁沉没,买方闻讯后提出拒收单据,拒付货款。
试问,卖方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析:买方必须收取单据,并支付货款。
因为以CIF术语达成交易,货物风险和费用的划分点在装运港船舷,买方承担越过船舷以后的风险。
CIF贸易术语下交货属象征性交货,卖方凭单据交货,买方凭单据付款。
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齐全且正确,卖方无权拒收拒付。
案例分析某公司按CIF London向英国出口一批季节性较强的货物,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得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e898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2.png)
引言概述:贸易案例分析是对历史上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探讨这些案例在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时代,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这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每个案例分别阐述其背景、影响以及对贸易发展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法国与英国的红酒贸易战1.1背景:法国和英国在19世纪末发生了一场以红酒贸易为起因的贸易战。
1.2影响:这场贸易战导致了双方经济损失,并最终以签署贸易协议解决。
1.3启示: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对经济都是有害的,通过协商和合作可以解决贸易争端。
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2.1背景:美国和中国在2018年爆发了一场以贸易关税为核心的贸易战。
2.2影响:这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两国经济损失巨大。
2.3启示:贸易战不仅对参与方有害,也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稳定造成危害,应当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三、美国与欧盟的钢铝关税争端3.1背景:美国在2018年对进口钢铝征收关税,引发了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
3.2影响:这场关税争端对全球钢铝行业产生了冲击,也对美欧关系造成了紧张。
3.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
四、对美国汽车的出口限制4.1背景:上世纪80年代,对美国汽车实施了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
4.2影响: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导致了美国对汽车市场的贸易不平衡。
4.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引发贸易争端,也会对双方造成损失,应提倡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五、WTO与巴西在大豆争端中的角色5.1背景:WTO在1994年成立后,巴西与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发生贸易争端。
5.2影响:WTO裁决了这起争端,并为巴西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大豆的权利。
5.3启示:国际组织的存在和作用能够为贸易争端提供公正的解决机制,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
总结:经典贸易案例分析对我们了解全球贸易史以及国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c2bd5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f.png)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
1. 汇源果汁事件:2008年,中国汇源果汁公司出口的果汁被发现含有过量的甲醛,引发了国际贸易纠纷。
该事件导致了多个国家的进口禁令和对汇源果汁的打击,对中国果汁出口行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2. 欧美钢铝关税: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发了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
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和贸易限制性措施,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3.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是一个涵盖12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自贸协定,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然而,美国政府在2017年宣布退出该协议,导致其前景不确定,并引发了有关贸易保护主义的讨论。
4.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自2018年起,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大量商品征收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这导致了贸易争端的升级,涉及到多个领域和产品,包括汽车、半导体、农产品等,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影响。
5. 签署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一个由15个亚洲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贸易、投资、服务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它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自贸协定,将促进跨国企业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有望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这些案例展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争端、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等。
这些问题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近年国际贸易案例一览
![近年国际贸易案例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ee238ea4284ac850ad0242ec.png)
1.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案例分析2.欧美荷尔蒙牛肉案3.中美汇率战4.英特尔反垄断案5.美对华薄棉纸反规避调查案6.中国代工模式分析—满城风雨富士康7.转基因产品引发的贸易争端8.王致和商标侵权案9.黑龙江省猪肉出口成功规避绿色壁垒案例10.黑龙江省猪肉出口11.WTO经典案例:欧盟强征IT产品税12.委内瑞拉外汇管制案例13.中国-欧盟打火机安全装置案14.欧盟对我国鞋类产品反倾销调查的案例分析15.中美清洁能源之争分析16.中俄过贸易中有关“灰色清关”的案例分析17.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18.中国间谍门——力拓案19.中国首例农产品反补贴案——对美白羽肉鸡案20.GATS第一案——美国赌博案21.企业社会责任保护案-迪斯尼代工工厂被取消供应商资格案例22.中国石蜡蜡烛反规避案23.中美轮胎特保案例调查24.中外技术贸易案例--玻璃技术引进中的问题25.中国在WTO的第一起被诉案件---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案26.ETS诉新东方侵权案27.一场“三败俱伤”的纠纷案-中国劳务输出案例28.美对华最大制裁案美对华最大制裁案29.从“冻虾”事件看绿色壁垒30.力拓间谍案与中国铁矿石贸易31.中国出口贸易战——我国稀有金属路在何方?32.我国技术引进案例---液晶面板引进热33.欧盟进口香蕉案34.中国钢管再遭调查案例35.加拿大对我国烧烤架反补贴案36.加拿大对华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反补贴案例37.中国彩电对美倾销案38.美泰公司召回产品案39.从外部规模经济视角解读义乌模式40.美国对华铜版纸反倾销案例。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精品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be7683f0975f46526d3e140.png)
【关键字】建议、情况、方法、条件、文件、质量、计划、问题、有效、继续、尽快、合理、提出、发现、措施、特点、关键、安全、意识、需要、权利、负担、能力、方式、渠道、作用、标准、关系、检验、协商、分析、履行、形成、保证、指导、解决、方向案例1某合同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货物经公证员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已及时发出装船通知。
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
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是否负责?为什么?答:卖方对此项差价不负责。
因为:按照国际商会《INCOTERMS 2000》的解释:“FOB是指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责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按本例的情况,卖方已按合同规定的条件,将货物在规定的装运港装上买方装运的船只上,自装船越过船舷之时起,货物的风险以由货物的卖方转移给买方。
在运输途中部分的大米受到海水的浸泡,致使品质受到影响,这是属于风险损失范围,与卖方的交货品质无关。
事实上,货物在装船时,已验明品质是符合合同规定的条件的。
因此,按照FOB条件的解释,卖方不需要负责。
2案例分析(2)我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冻鸡。
合同签订后接到买方来电,称租船较为困难委托我方代为租船,有关费用由买方负担。
为了方便合同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要求。
但时至装运期我方在装运港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期。
因此,到装运期满时货仍未装船,买方因销售季节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租船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消合同。
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我方应拒绝买方撤消合同的无理要求。
按FOB条件成交的合同,按常规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可代买方办理租船订舱,但卖方不承担租不到船的责任。
就本案来讲,因卖方代为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期,因此,卖方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卖方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买方也不能因此要求撤消合同。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https://img.taocdn.com/s3/m/c15e3c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以下是一些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1.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这是一个经典的国际贸易案例,涉及到美国对中国的
关税提高和贸易限制措施,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双方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2. 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欧盟对谷歌进行了多次反垄断调查,认为谷歌滥
用其市场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不正当竞争。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欧盟的反垄断政策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
3. 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苹果在中国有大量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这个案例
可以分析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以及与中国政府和供应商的关系。
4. 美国对欧洲钢铝产品的关税:美国对欧洲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引发了欧洲
的不满和报复措施。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 亚马逊在印度的市场进入:亚马逊在印度市场的进入受到了当地商家和政府
的质疑和限制。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亚马逊在新兴市场的市场进入策略和面临的挑战。
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分析国际贸易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政策、市场准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和影响。
案例汇总国际贸易
![案例汇总国际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bec860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a.png)
案例汇总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案例汇总案例一: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两国之间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在2018年,美国政府先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指责中国在贸易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例如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
作为回应,中国也采取了报复性措施,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场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案例二:欧盟与英国的脱欧谈判英国于2016年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以微弱比例决定脱离欧盟。
随后,英国政府与欧盟展开了长时间的脱欧谈判,双方就未来的贸易关系以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艰难的协商。
这场脱欧谈判不仅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案例三:日韩经济摩擦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紧张。
近年来,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原因,日韩之间的经济摩擦不断升级。
例如,2019年,日本政府实施了对韩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措施,引发了韩国一系列反制措施。
这些措施对两国之间的贸易以及亚洲地区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案例四: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争端——中国和澳大利亚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中国作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一些出口产品实施了进口限制措施,包括煤炭、大豆等。
这引发了澳大利亚一些行业的担忧,并促使两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和谈判。
案例五: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亚太自贸区(RCEP)亚太自由贸易区(RCEP)是一个由东亚国家组成的贸易协定,旨在促进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经过多年的谈判,2020年11月,RCEP协定正式签署,涵盖了15个亚太经济体,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互联互通的贸易框架。
这一协定被认为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参与国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案例汇总展示了当前全球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际贸易案例的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案例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c564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f.png)
国际贸易案例的案例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区域的经济利益和法律体系,容易产生纠纷和争议。
在此背景下,调解和仲裁成为了处理国际贸易争议的主要手段。
本文将选取几个经典案例,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特点、影响以及教训。
一、2001年美国钢铁关税案2001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对外国钢铁征收30%的关税的措施。
此举引起了日韩等国的强烈不满,并向WTO(世界贸易组织)提起投诉。
WTO认为该关税违反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裁定美国政府需取消该关税。
最终,美国取消了这项关税,但在WTO的裁决下,受到了数百亿美元的赔偿。
这个案例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争端可以通过多边组织(如WTO)来解决。
其次,对于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强制执行裁决是必要的,否则将导致其他国家效仿。
最后,该案例表明国际贸易应当遵循自由贸易原则,不应通过限制进口或征收关税等手段实现利益。
二、2010年中日“稀土”争端稀土元素是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基本材料,包括手机、电视、电动汽车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资源,因此,许多国家都向中国进口稀土。
2010年,日本执政党民主党政府与中国发生了对“东海问题”的争端,同时又开始了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相关的谈判。
中国政府采取了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此举激怒了日本,日本向WTO提起诉讼。
该案例表明,稀缺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非纯粹的经济现象。
而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也可能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里,WTO扮演着裁决者的角色,中国政府必须遵守WTO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影响到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2018年美国制裁伊朗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制裁伊朗,包括对伊朗石油的禁止进口。
这引起了欧盟、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美国的制裁违反了国际法,不应得到认可。
欧盟和其他国家之后决定对伊朗继续进口石油,并对违反制裁的美国公司实施反制措施。
国际贸易的案例
![国际贸易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6f773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f.png)
国际贸易的案例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涉及到众多的案例,其中一些成功案例将被我们作为范本来学习和借鉴。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成果。
案例一:中国与美国贸易互补合作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非常高。
中国以劳动力成本低廉、制造业能力强大而闻名,而美国则以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闻名。
双方在贸易中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如纺织品和家电,而美国则主要出口高科技产品和机械设备。
这种互补合作对两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通过出口大量商品,不仅提高了出口收入,还推动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而美国则通过向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增加了出口收入,同时也满足了中国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还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
案例二:欧盟的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EU)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组织。
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欧盟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区,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
这种自由贸易区为欧盟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首先,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提高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
由于没有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限制,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通,增加了贸易的便利性。
这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增长和产品的多样化。
其次,自由贸易区激发了经济的竞争力。
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市场更加开放,企业可以更自由地竞争和扩大业务。
这种竞争刺激了企业之间的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欧盟经济的增长。
案例三: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许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复杂而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这种供应链网络允许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资源,并获得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
供应链的运作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
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国际贸易实务经典案例分析集锦
![国际贸易实务经典案例分析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42b70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e.png)
国际贸易实务经典案例分析集锦国际贸易实务经典案例分析集锦引言案例一:美中贸易战2018年美中贸易战是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并对若干中国科技企业实施制裁措施。
这场贸易战对于中美两国以及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关键问题:双方贸易摩擦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这场贸易战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何?双方是否存在解决贸易摩擦的可能方案?解决方案:加强双边对话,通过谈判和合作解决具体贸易争端。
探索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
案例二: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欧盟委员会对谷歌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搜索引擎市场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一调查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对互联网巨头的经营模式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问题:欧盟委员会针对谷歌的调查主要有哪些方面?谷歌的行为是否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这一调查对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有何影响?解决方案: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加强自律和合规意识,避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使用。
案例三:英国脱欧对全球贸易的影响英国于2016年举行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一事件被称为英国脱欧。
英国脱欧对于英国和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动荡。
关键问题:英国脱欧对欧盟成员国和英国的贸易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英国脱欧对全球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有何影响?当前解决英国脱欧的可能方案是什么?解决方案:欧盟与英国应加强谈判,尽快达成具体解决方案,确保贸易畅通。
英国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
全球贸易体系应加强改革和完善,提高贸易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结论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经典案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cb6cb4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2.png)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国际贸易是指在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越来越重要,各种案例也在不断涌现。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解答,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和挑战。
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背景: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应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和知识产权侵犯的措施。
分析:这个案例涉及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的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存在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侵犯的问题,因此采取了加征关税的措施。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升级,对双方的经济都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加征关税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报复措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解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
同时,各国也应该加强国内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
案例二:英国脱欧对欧盟贸易的影响背景:英国决定退出欧盟,引发了对英国与欧盟之间贸易关系的担忧。
分析:英国脱欧对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英国将失去欧盟内部市场的自由准入权,可能导致英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和服务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和关税。
其次,英国退出欧盟后,需要重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谈判贸易协议,以保障其国际贸易利益。
最后,英国脱欧还可能导致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减少,对英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解答:英国脱欧后,英国政府应该积极寻求与欧盟的贸易协议,以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同时,英国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寻找新的贸易机会。
此外,英国还应该加强国内经济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竞争力,以应对脱欧带来的挑战。
案例三:跨境电商的发展与挑战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分析:跨境电商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跨境电商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https://img.taocdn.com/s3/m/b7cffa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0.png)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1. 案例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这个案例是关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主要涉及到双方在贸易政策、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冲突。
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5000亿美元,这引发了美国政府的不满和对中国采取一系列的贸易制裁措施。
美国对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而中国也对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制措施。
这场贸易战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案例二:欧盟与英国的脱欧谈判这个案例是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谈判过程和影响。
英国于2016年举行了公投,决定脱离欧盟,随后启动了脱欧谈判。
这场谈判涉及到贸易、市场准入、边界控制等多个方面的议题。
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僵局和分歧,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脱欧谈判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市场的不稳定和投资者的担忧。
3. 案例三: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这个案例是关于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实践和经验。
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的投资。
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收购当地企业,跨国公司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新技术。
然而,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政策不确定性、文化差异和社会责任等。
4. 案例四: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个案例是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况。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措施,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和实施配额等。
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并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和经济合作的破裂。
5. 案例五: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这个案例是关于跨国公司如何管理全球供应链的实践和策略。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的拓展。
全球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供应商选择、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fc61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6.png)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提起中国入世,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进口车什么时候降价?进口商品会不会更便宜?”这没有错。
但我们常常忽略一个事实:全球化中的中国不应只扮演消费者的角色,还应是有竞争力的生产者。
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正视现实,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为自己争取利益。
解读曾经发生过的贸易纠纷,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一、柯达攻击富士案由故事发生在一个极端的背景条件下,乌拉圭回合。
日本对彩色和黑白胶卷的进口关税承诺降到了零,即外国产品,如美国柯达进入日本市场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
富士和柯达是世界上胶卷业的两个霸主,在日本市场上,柯达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机会击败对手。
在市场准入问题上,柯达很难挑剔日本。
那么如何利用WTO规则寻找打败对手的突破点呢?柯达使用了GATT第23条1款。
美国说日本并没有违背WTO的某一特别的义务条款,日本实现了其在历次回合中关于关税减让的承诺。
但是,日本政府关于胶卷销售的措施,却使美国因日本在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和乌拉圭回合中所作的关税减让而应带来的好处正在丧失或减损,这一点违背了GATT第23条1款。
具体地说,美国指责的日本限制流通的措施,鼓励并促进了日本胶卷市场销售体制从多种商标的大商场出售转变到单一商标的专卖销售,从而制约了进口胶卷的销售能力,妨碍了柯达的市场开拓能力。
裁决美国在该案中败诉。
WTO专家组认为,要确定某一情况在谈判时是否可以预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一情况是在谈判前出现的还是在谈判后出现的。
日本用充分的材料证明了在谈判过程中,专卖销售体制已经存在。
点评这一案例说明,即使在零关税下,企业依然需要像柯达那样运用规则争取市场,也能够像富士那样运用规则抵制冲击。
二、美日汽车贸易战案由1995年5月16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301节、304节(即单边报复制度的“301条款”),将对来自日本的豪华轿车征收100%的关税。
日本车占有美国市场1/4的份额,而美国车仅占有日本市场1.5%的份额。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感受500字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感受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2adea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a.png)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感受500字贸易案例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
下面是我对十大经典贸易案例的感受。
1. 罗伯特森案(Robertson Case):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贸易计划的重新审视和改革。
它让我认识到,贸易政策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2. 多边贸易体制建立(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这个案例是指1947年成立的GATT,以及后来演变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体制。
它让我明白,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发展。
3. 沃尔玛进入中国(Walmart in China): 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让我认识到,国际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需要遵循当地规则和文化,以获得成功。
4. 苹果与福克斯康纳(Foxconn)劳工争议(Apple and Foxconn Labor Dispute): 这个案例揭示了劳工权益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它让我明白,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润,还需要关注社会责任。
5. 全球贸易战(Global Trade Wars): 近年来,全球贸易战日益严重,这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
它让我认识到,保护主义政策只会伤害自己,国际合作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途径。
6. 中美贸易摩擦(China-US Trade Friction): 这个案例揭示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复杂交织。
它让我认识到,中美两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互相施加关税和制裁。
7. 日本汽车出口限制(Japanese Car Export Restraints):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会对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国际贸易应该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8. 塞缪尔松案(Samuelson Case): 这个案例揭示了国际贸易中的货币汇率问题。
它让我认识到,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密切,需要协调配合。
9. 欧盟与美国争端(EU-US Trade Disputes): 这个案例揭示了欧盟与美国之间贸易争端的复杂性。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8969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1.png)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1. 案例一:可口可乐与中国的谈判1981年,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政府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谈判,最终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这场谈判的难点在于,中国政府当时对外资企业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可口可乐公司需要保护其秘方不被泄露。
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谈判策略,可口可乐公司最终达成了双赢的协议。
2. 案例二:波音公司与日本的谈判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飞机制造商之一,而日本是一个对飞机制造业有着极高要求的客户。
在20世纪80年代,波音公司与日本进行了一场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了销售波音飞机的协议。
这场谈判的成功,关键在于波音公司对日本市场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日本文化、法律、市场等方面的充分准备。
3. 案例三:苹果公司与中国的谈判2012年,苹果公司与中国政府进行了关于在中国建立苹果零售店的谈判。
这场谈判的难点在于,中国政府对外资零售企业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苹果公司需要保护其知识产权。
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谈判策略,苹果公司最终达成了在中国建立零售店的协议。
4. 案例四:丰田汽车与美国的谈判在20世纪80年代,丰田汽车面临着进入美国市场的巨大挑战。
由于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强烈反对,丰田汽车不得不与美国政府进行了一场艰难的谈判。
最终,丰田汽车通过承诺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并创造就业机会,成功地赢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进入了美国市场。
5. 案例五:微软公司与欧盟的谈判在2004年,微软公司因为涉嫌垄断被欧盟罚款4.97亿欧元,并要求微软开放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部分代码。
微软公司通过与美国政府和欧盟的多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一项和解协议,同意开放部分代码,并支付罚款。
6. 案例六:阿里巴巴与美国的谈判在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这场谈判的难点在于,阿里巴巴需要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一致,确保其在美国市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谈判策略,阿里巴巴最终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IPO之一。
国际贸易案例及其分析
![国际贸易案例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739a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0.png)
TPP协定也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合作,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和应对外部 冲击的能力。
TPP协定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例 如对成员国国内产业的冲击、对环 境和劳工权益的关注等。这些问题 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解决和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案例四:TPP(跨太平洋 伙伴关系协定)
案例背景
TPP是一个由亚太地区12个国家组成的自由贸 易协定,旨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 济合作。
该协定于2016年2月4日正式生效,其成员国包 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智利和秘鲁。
TPP旨在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成 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和发展。
地理位置相邻
01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近,具有地缘优势。
经济互补性强
02
双方在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互补性,有利于开展贸易合
作。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03
随着双方交往的增多,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为自由贸易区的建
立奠定了基础。
案例描述
时间
2010年1月1日
参与国家
中国、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
欧盟认为这些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 织的规则,对欧盟的出口造成了不公 平的待遇。
案例描述
01
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指控阿根廷对欧盟出
口的汽车、奶制品、葡萄酒等商品实施限制措施。
02
阿根廷则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性措施,对欧盟出口的某
些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征收高额关税。
03
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的贸易争端,导致双边贸易
国际贸易案例汇总
![国际贸易案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de28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d.png)
国际贸易案例汇总2023-10-27CATALOGUE目录•案例一:服装出口•案例二:农产品进口•案例三:机械装备出口•案例四:化工产品进口•案例五:跨境电子商务01案例一:服装出口公司简介兴华服装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各类服装的出口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行业背景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市场对高品质、低价格的服装需求持续增长。
案例背景案例分析出口流程01兴华服装公司首先与国外买家签订合同,然后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生产,最后将产品通过货代公司运送到目的地。
风险分析02在出口过程中,兴华服装公司面临多种风险,如合同违约、汇率波动、运输延误等。
为降低风险,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
竞争分析03兴华服装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为提高竞争力,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渠道。
•经验总结:兴华服装公司在服装出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优化流程、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等措施实现了持续增长。
同时,公司也意识到在国际贸易中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案例总结02案例二:农产品进口某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因此决定开放农产品市场,允许国外农产品进口。
国外农产品凭借其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该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对该国的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案例背景案例分析国外农产品由于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优势,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而国内农业产业则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保护国内农业产业。
该发展中国家在开放农产品市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内农业产业的脆弱性,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案例总结开放农产品市场需要谨慎考虑国内农业产业的承受能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应该充分了解自身产业的优劣势,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保护国内产业。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9484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f.png)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 我国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CIF 出口合同, 我国公司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了保险。
货品发出后, 银行议付了货款, 但货到目旳港后发现严重破损, 而保险中没有投保破损险(由于买方没有指明), 买方规定我国公司到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
问: 我方应否办理?答: 买方规定不合理。
此案波及到CIF 合同旳性质。
1.根据.年通则》, CI.属于象征性交货术语, 即卖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证规定旳对旳完整旳单据, 就算完毕了交货义务, 而不必保证到货, 因此不是到岸价。
2.CI.虽然由卖方办理保险,但投保金额和险别必须事先商定,如果没有商定,只能按照国际惯例办理,即按FO.货价×(1+10%)投保平安险。
3.在CI.术语下,卖方办理保险仅为代理性质,应由买方解决索赔事宜。
如果买方规定卖方替代办理索赔事宜,但责任和费用用由买方承当。
本案例, 买方显然是在推卸责任。
因此我方不能答应对方规定。
案例二: 某年11月, 我国某外贸公司与一外商签订了出口5000 公吨钢材旳合同, 价格条款为CIF 温哥华。
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我方按合同规定办理了租船定舱和保险并支付了有关费用, 获得了全套合格单据并到议付行付货款, 不料货品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啸, 所有灭失。
外商以货品灭失为由回绝付款赎单, 问我方如何解决?答:这是一起并不复杂案例。
在CIF 术语中, 买卖双方风险划分地点是装运港船舷, 越过船舷后旳风险由买方承当, 卖方办理保险仅仅是代理性质, 出险后应由买方办理索赔事宜。
此外CIF属于象征性交货, 即凭全套合格单据, 买方就不得拒付货款。
尚有, 信用证业务属于银行信用, 应由议付银行承当第一付款责任。
解决措施:我方一方面应向议付行议付货款, 再由议付行向付款行申请付款, 只要全套单据合格, 付款行不得拒付。
另一方面我方应向买方讲明道理, 提出严重交涉, 只要对方不无理取闹, 就会按照国际惯例迅速支付货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
提起中国入世,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进口车什么时候降价?进口商品会不会更便宜?”这没有错。
但我们常常忽略一个事实:全球化中的中国不应只扮演消费者的角色,还应是有竞争力的生产者。
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正视现实,限度地利用规则为自己争取利益。
解读曾经发生过的贸易纠纷,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一、柯达攻击富士
案由
故事发生在一个极端的背景条件下,乌拉圭回合。
日本对彩色和黑白胶卷的进口关税承诺降到了零,即外国产品,如美国柯达进入日本市场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
富士和柯达是世界上胶卷业的两个霸主,在日本市场上,柯达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机会击败对手。
在市场准入问题上,柯达很难挑剔日本。
那么如何利用WTO规则寻找打败对手的突破点呢?柯达使用了GATT第23条1款。
美国说日本并没有违背WTO的某一特别的义务条款,日本实现了其在历次回合中关于关税减让的承诺。
但是,日本政府关于胶卷销售的措施,却使美国因日本在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和乌拉圭回合中所作的关税减让而应带来的好处正在丧失或减损,这一点违背了GATT第23条1款。
具体地说,美国指责的日本限制流通的措施,鼓励并促进了日本胶卷市场销售体制从多种商标的大商场出售转变到单一商标的专卖销售,从而制约了进口胶卷的销售能力,妨碍了柯达的市场开拓能力。
裁决
美国在该案中败诉。
WTO专家组认为,要确定某一情况在谈判时是否可以预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一情况是在谈判前出现的还是在谈判后出现的。
日本用充分的材料证明了在谈判过程中,专卖销售体制已经存在。
点评
这一案例说明,即使在零关税下,企业依然需要像柯达那样运用规则争取市场,也能够像富士那样运用规则抵制冲击。
二、美日汽车贸易战
案由
1995年5月16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301节、304节(即单边报复制度的“301条款”),将对来自日本的豪华轿车征收100%的关税。
日本车占有美国市场1/4的份额,而美国车仅占有日本市场1.5%的份额。
在双方的汽车零部件贸易中,美国则有128亿美元的逆差。
1993年7月,日本虽然同意谈判解决汽车市场的开放问题,但实际上却拒绝与美国进入谈判程序。
因此美国采用这样的措施,要求日本向世界汽车商开放市场,而且要求日本市场应该具有相应的透明度和竞争性。
这涉及世界贸易中的一个原则问题:美国依据“301条款”进行报复的单边性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制度的多边性是否相容?简言之,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作出决定之前,是否有权单方面作出制裁决定并实施制裁措施?
出于对美国单边报复制度的不满,1998年11月25日,欧盟根据WTO规定起诉了美国,认为“301条款”与WTO的相应规定不符,造成了欧盟利益丧失或受损,也损害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
裁决
专家组最终裁决,美国不可以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作出决定之前单方面确定制裁措施,但“301条款”并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
这一裁决,使得美国事实上仍然可以运用“301条款”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和威胁,尤其是对世贸组
织的非成员国进行单方的制裁。
点评
中国入世后,虽然我们将来面对的贸易争端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框架下获得相应的解决,但也要注意诸如美国实施“301条款”这样的单边制裁行为对我们的危害。
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据理力争,联合其他受到损害者共同提出申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的多边机制维护中国的利益。
三、韩国酒税案
案由
根据韩国酒税法,韩国对国内烧酒征收35%的税,而其他进口蒸馏酒(威士忌、伏特加、郎姆酒等)的税率是100%。
欧共体和美国认为韩国违背GATT1947的第三条第2款,即国内税的国民待遇条款。
本案的关键是确定威士忌、伏特加等蒸馏酒和韩国的传统烧酒是否是相同产品。
因为根据GATT第3条2款,只有在对相同产品征税高于国内产品的情况下才可以援引此款。
如果不是相同产品,征收不同的税是理所当然的。
在准备中,韩国律师特意向日本咨询(日本曾有过类似的案件),什么样的人适合作为该案的专家。
日本给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日本说,既然此案涉及的是酒类,专家本身应是饮酒者,那么他就可以品尝出威士忌和烧酒的区别。
另外,韩国认为,为了证明烧酒和威士忌等不是相同产品,可以从价格差价上入手。
威士忌比烧酒要贵12倍。
按照反垄断法的一般规则,存在如此巨大价格差距的两种产品是不构成竞争性和替代性的(进而不是相同产品)。
韩国认为如果专家组中有一个具有反垄断法背景的律师在,那将有助于从相同产品的认定上为此案打开缺口。
韩国也从各个方面积极准备应诉材料。
例如,在一本当时欧共体出版的《向韩国出口食品导读》中发现了最为有力的证据。
这本书中讲述了烧酒和威士忌等酒的不同。
此外,韩国注重了每个细节,例如,在听证会上,韩国为了克服语言的困难,认真准备了书面材料,所有问题的回答均按书面材料进行。
裁决
很遗憾,这个案子最终结果是韩国败诉。
但韩国在此案中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为本国以后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帮助。
点评
中国企业已经遭受许多双边纠纷,但是,我们实战的经验和能力还是不够的。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会使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当务之急。
四、美国钢铁反倾销案
案由
1996年,由于对美钢铁进口的迅猛增长,美国的钢铁公司就通过行业协会向美国政府表示了对于此种状况的高度关注,要求进行反倾销调查。
美国钢铁学会为了能够保证政府顺利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了各方面的详细材料。
1998年,一系列和钢铁危机有关的立法草案被提交到美国国会。
1999年1月5日,美国总统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中,总统保证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钢铁业,并保证在以后避免这种进口增多现象的出现。
美国政府还为了钢铁行业的利益去和俄罗斯进行谈判,最后达成了协议。
点评
当国际贸易争端发生时,企业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要到WTO对簿公堂,而是先要通过国内行业组织、商会向政府游说,寻求支持。
尤其学会利用有利于自己的法律依据,尽力开拓讨价还价和斡旋妥协的谈判空间。
五、美印羊毛织物摩擦
案由
美国强制实行了过渡性保护措施,从1995年4月18日开始限制进口印度的羊毛织物男工衬衣和女式衬衣。
在措施实施以前,美国和印度就前者的主张,进口羊毛织物男式衬衣和女式衬衣会对国内企业引起严重损害进行了磋商。
由于磋商没有产生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印度就把案件提交给世贸组织解决。
裁决
在审核事实之后,专家组发现,在认定增加进口是否会引起对国内企业的损害时,美国没有审查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六条中列出的全部经济变数。
在认定损害国内企业和增加进口之间因果关系时,必须把这些变数考虑进去。
美国也没有像条款要求的那样审查对国内企业的损害是不是顾客喜好变化或技术更新的结果。
因而,专家组得出结论,美国实施临时性保护措施,违背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的义务。
美国执行的专家组的决议,撤销了过渡性保护措施。
点评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要求对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进行歧视性限制的国家在10年期限内逐步取消限制,结束时间是2005年1月1日。
虽然协议的目标是促进取消这些限制,但是允许进口国采劝过渡性的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如果某些种类纺织品的进口对生产同类产品的本国企业带来了“严重损害的危险或构成了实际威胁”。
协议的第六条陈述了经济因素(例如,产量、生产率、产能的利用、库存、市场份额、出口、工资、就业、国内市场价格、利润和投资方面的变化),在决定增加进口是否会引起损害时,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进去。
协议还进一步规定,如果严重损害或实际威胁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比如技术更新或顾客喜好的变化,此类保护措施不得强行实施。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