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高二世界地理《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优秀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

问题1: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重点)风-水-地冬季日本盛行西北风(风),从日本海带来的水汽(水)到日本海沿岸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或雪(地),所以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多;太平洋沿岸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夏季日本盛行东南风,且太平洋沿岸处于迎风坡,所以太平洋沿岸降水丰富,而日本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问题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征(了解)

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的输出。

新兴工业向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现“临空型”布局。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问题3:日本的农业(了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问题4:日本为什么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了解)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典型例题】

1、(19上海)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

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日本,大到内阁官员,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危机感。有分析人士称,这种危机感与大多数日本人有着复杂且敏感的“岛国情结”密切相关。

材料二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农民在39岁以下。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着严重危机感的原因。(6分)

(2)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有哪些?并说出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影

响(8分)

(1)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地震、海啸等自然灾

害频繁。(答两点得6分)

(2)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口比重低;生活水平提高,医

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的寿命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

青年农民进入城市(任答两点得6分)。

影响:农业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2分)。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

图。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13

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

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

电站发生核泄漏。

材料三:2012年2月2日,日本多地普降大雪,积雪厚度3—5米,创近二十多年来最

大的雪灾,造成巨大损失,并有人员伤亡。

(1)若图中等温线表示1月份0℃等温线,请比较A、B两处气温的差异并分析

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三,试推测此次雪灾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原因。(8分)

(3)有关专家指出,本次日本核泄漏对中国影响较小,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4分)

(1)A处气温高,B处气温低。(2分)原因: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月

A处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地区高,B处较同纬度两侧地区低;(2分)②A处受暖流

影响,气温较高;(2分)③B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

(2)日本海沿岸(或日本西海岸)(2分)此时西北风(或冬季风)势力强大;

经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的湿润气流;并在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

雨。(8分)——风、水、地

(3)核泄漏产生的微粒主要随大气和海水运动扩散,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西北

风;且该地区的日本暖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对中国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